如何評價王晉康?

王晉康(1948年11月-),科幻作家,多次摘取銀河獎。其作品常表現人類被更高級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題,作品風格蒼涼沉鬱,冷峻峭拔,富有濃厚的哲理意蘊,善於追蹤20世紀最新的科學發現尤其是生物學發現。語言典雅流暢,結構精緻,構思奇巧,善於設置懸念,作品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很好的結合。他的作品常表現人類被更高級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題。代表作有:《生命之歌》,《天火》、《西奈噩夢》,《七重外殼》,《拉格朗日墳墓》、《三色世界》、《義犬》、《豹》、《最後的愛情》、《解讀生命》、《生死平衡》、《養蜂人》、《水星播種》、《最後的愛情》、長篇小說《類人》、《蟻生》等。

Wikipedia | 王晉康


  王晉康是我很喜歡的科幻作家,以前也一直認為,老王絕對是可以與劉慈欣並駕齊驅,代表中國科幻最高水平的作家。他的《拉格朗日墳場》是我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國科幻小說,並且為之著迷了很久。之後的《水星播種》、《生存實驗》也絕對堪稱中國科幻里難得的佳作。可是近年來讀到的幾本老王的新作,卻越來越讓人感覺到:老王老矣。

  近年幾讀的老王的作品,有這麼幾本:《蟻生》、《十字》、《與吾同在》、《血祭》,不客氣地說,這些作品的水平一本比一本差,尤其是《血祭》,簡直到了讓人不堪卒讀的地步。

  先說寫作技巧。老王的文筆我一直覺得不算出眾,不說跟專業作家比,就是跟與之齊名的劉慈欣、何夕、韓松等人相比,似乎也有差距。能夠躋身於中國科幻第一方陣,是因為其在情節編排和科幻內核的設置上,確有其獨到之處,而且老王十分勤奮,作品數量是中國科幻作家裡最多的。

  老王在寫作技巧方面最大的問題,在於人物刻畫上手段不夠豐富,人物的形象很單薄。造成這一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物的對白太雷同,太套路化,他筆下的每個人,不管男女,不管地球人還是外星人,思維方式和說話的語氣都是一模一樣的,尤其讓人受不了的是外國人還經常用「你們中國人有句老話叫某某某」這樣的句式,似乎每個外國人都是中國通,思維方式也幾乎都是中國式的。

  另外,老王近來的作品還多了一個特點,就是越來越絮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了年紀的原因,有一些本來三言兩語就能讓讀者明白的事情,偏偏要借小說角色之口長篇大論,感覺這些角色就是作家藉以交代劇情一個工具,而且讓人在讀這些段落時有一種強烈的被注水的感覺。

  再說情節設置,這幾本小說里,精彩的情節倒也不是沒有,但同時也有很多情節明顯欠考慮,說是「硬傷」也不為過。作為一名寫了二十年科幻,出過幾百萬字作品的作家,我覺得老王在故事情節編排方面,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比他的巔峰時期下滑了不少。

  例如《與吾同在》里,老王用了將近半本書的篇幅來吊讀者的胃口,說姜元善在童年時干過一件「邪惡之極」的事情,這件事情不僅使得他們舉家遷徙,使爺爺鬱鬱而終,後來還要鄭重其事地向國家主席彙報,我開始還以為姜元善殺了人,或者是因過失害死了很多人,只是因為年紀小沒法追究呢。 後來答案揭曉的時候,真是讓人吐血半升——原來不過是因為一起游泳的小朋友被淹死了然後想掩蓋這件事而已。拜託,姜元善那時才五六歲,看見小夥伴淹死了不敢給大人說很正常嘛,又不是他把別人推到水裡去的,怎麼就罪大惡極了,周圍的大人也很奇怪,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犯下的過失興師動眾的,恨不得他爸爸把他打死而後快,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後面的外星人被全殲這一結,寫得也太簡單太突兀,外星人全力進犯這麼大的事情,被寫得如同兒戲,不但輕輕鬆鬆消滅了外星侵略者,地球人甚至可以立即反攻,要知道外星人和地球的科技差距可是有好幾百年呢,幾百年是個什麼概念?蒙古騎兵再厲害,能通過偷襲消滅掉現代的一個裝甲團嗎?像這樣的情節設置,和《三體》系列一比,高下立判。

  最新的這本《血祭》,看得出來老王也想求新求變,所以這本小說的科幻氣息變得很淡,引入了不少懸疑和偵破元素,並且採用了虛實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真實的人物和事件與虛構結合起來。雖然老王這種嘗試的勇氣可嘉,但不得不說,這種嘗試顯然失敗了,不管老王是想寫一本懸疑式的科幻小說,還是想寫一本帶有科幻元素的懸疑小說,都要有一個好故事才行吧?可是這個故事,我只能說太扯蛋了。小說的主線是能夠感受祖先遺物靈性的羌族詩人羊路苦心謀劃,偷梁換柱得取出了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金飾和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兩件國寶,並挾持女記者到雪山進行「血祭」,以告慰祖先之靈,為自己的民族祈福。這個故事倒也不能說沒有意思,問題在於羊路為什麼要這麼做?冒這麼大風險、付出這麼大代價做了這件事,對自己對民族對祖先究竟有多大意義?動機太牽強和單薄,使得羊路的所作所為簡直不知所謂,最後結尾作者也沒把這個問題圓上,而是匆匆忙忙就結束了,絲毫看不出「血祭」和意義和效果所在,看得讀者一頭霧水。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老王一貫很喜歡的性描寫。按說老王也是過了耳順之年的人了,不知道怎麼還這麼熱衷OOXX的描寫,何況有些描寫根本就沒有必要,比如《與吾同在》中,六十來歲的姜元善與妻子床上大戰那一段,絲毫看不出對情節發展有啥作用,難道就是為了突出他是人類領袖所以性功能也比較強?此外老王的小說,不管長篇短篇,都喜歡在裡面提到女性的「胸部豐滿」,這種設置也無任何必要,反倒是暴露了作者自己的喜好。

  最後再說說思想深度。其實老王在小說中設置的一些科幻內核還是頗有深度和新意的,例如《十字》中的「低烈度縱火」,《與吾同在》中的「善惡共生圈」,《血祭》中對遠古人類進入中國路線的探討也很有意思。但正如前面所說,寫作技巧和情節設置上的缺陷,使得這些內核沒有很好地展現出來,或者說雖然展現出來了,但是無法給予讀者應有的震撼,留不下太深刻的印象——反正我是讀過這幾本書後就清楚:應該不會再有讀第二遍的興趣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唐缺 曾經說過,中國科幻界有個不好的風氣,就是總是講好話,總是很多溢美之詞,這一點我深表認同,其實我相信不會沒有人看出來老王的作品質量在下滑,不會沒有人發現老王的作品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科幻界內部就是沒人指出來,反正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讚美。《血祭》也是如此,什麼「大筆如椽,此之謂也」,什麼「用筆只寫了萬言,但思想奔騰無疆」,全是好話。正如唐缺所言:「中國科幻固然需要美言,更多需要的是來自內部的棒喝。」否則既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也不利於科幻市場的發展——讀者失望的次數多了,無疑會對中國科幻失去興趣。就算是老王這樣的圈內大佬,不足的地方,圈內人還是應該指出來,不然又怎麼能有提高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對老王還是很尊重的。老王年近古稀,仍然筆耕不輟,不斷有科幻新作推出,而且還將自己所有的作品全部上傳到網路,免費與讀者分享,這樣的勤奮和無私,都讓人感佩,在當前國內科幻不太景氣、很多主力作者都處於停筆或半停筆狀態的今天,老王仍然保存著對科幻的激情與責任感,更是難能可貴。所以批評歸批評,我還是想說:老王絕對是一個值得所有科幻愛好者尊重的人,中國科幻,也絕對不能沒有老王。


還不錯,但總是看著看著就硬了


對科幻了解不多,僅憑印象

1.高產。有一段時間每期《科幻世界》的銀河獎徵文都有一片王晉康的作品,小編說這個連續n期入選創了紀錄(好像是8期)。

2.還是某期《科幻世界》對王晉康評價:

如果說大劉是中國科幻的天空,那麼老王就是中國科幻的大地了

「大地」這個詞比較精闢的,無論是大家說的「鄉土」,熱衷性與倫理的描寫,還是平實的筆法穩定的輸出,都很合「大地」這種說法。


有幸跟王晉康同一小區。

不得不說王晉康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低調到同一小區的人根本不認識他。王晉康是南陽xx集團一工程師,多年來住在xx集團的家屬院里。家屬院里住的都是同一單位的同事,但很少人知道這個院有一個科幻作家。說起來有點諷刺,但凡院里誰家孩子放車間主任,誰家二婚都能被大家拉出來「津津樂道」一番,可是對王晉康大家都是一問三不知。(其實估計大多數人連科幻小說都不知道)小區房子都有十幾年的歷史了,條件好一點的人都搬出去住了,王晉康老師沒有。

去年王晉康來題主就讀的學校做演講,發現他真的是地道工科生,相對於那些大作家來講,果然是不善於侃侃而談啊。

看到知友們滿滿惡意的回答,想到這麼低調的王晉康老師這麼大歲數了還要在知乎上輩吊打一番,難免有點心疼。


挺好的一個科幻作家,不過特別悲情,何夕也悲情,不過何夕的悲情裡帶著悲壯,往往人雖然犧牲了但事情總算成了,《傷心者》如是,《天生我材》也如是。而王的作品往往是給你一種逃不脫的隱隱作痛的感覺,彷彿逃不出如來佛手掌心的孫猴子,人雖沒死但是跟已經成了人彘似地,感覺生不如死,而且尤其真實。

比如《生存試驗》讓你想到自己很快就老了,「瑪那」(我懷疑是mana的音譯)就快吃完了還不會生存呢,頓時就悲哀了起來。

比如《西奈噩夢》讓你覺得改變歷史是最坑爹的,升級版《魔環》讓你覺得好像怎麼選擇都是錯的,即使有後悔葯也只能讓你更後悔,頓時更悲哀了。

比如《七重外殼》讓你覺得什麼TMD都不能相信啊。

比如《拉格朗日墓場》里的那種令人窒息的人際關係和謊言,實在是讓人崩潰啊(個人覺得《三體》中的那個改變思維的掃描就是借鑒這個的)。

當然也有一些無聊的,比如《一生的故事》什麼的,感覺好像是被人催稿交的湊數品。


謝謝邀請。

都是講王晉康壞話的啊?

2002年開始看《科幻世界》,當時最喜歡的幾個作者按次序排就是何夕、劉慈欣、王晉康、潘海天、羅隆翔、韓松。

王晉康的特點很明顯。

  1. 首先是高產,長篇小說目前為止出版10部左右,雖然特別出眾的作品不多,但是好歹都在中國科幻的平均水準之上。從9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一直到最近65歲高齡,二十年內筆耕不綴,幾乎每兩年都有一部長篇和5、6部中短篇小說問世。90年代算是王晉康稱霸科幻界的時期,93年的《亞當的回歸》,94年的《天火》,95年的《生命之歌》,96年的《西奈噩夢》,97年的《七重外殼》,98年的《豹》,01年的《替天行道》,02年的《水星播種》,06年的《終極爆炸》拿了當年的銀河獎。九屆的銀河獎得主和銀河獎的「六連冠」,僅次於九屆銀河獎得主的劉慈欣和「八連冠」(劉慈欣是1999年——2006年)。

  2. 其次是王晉康比較注重科技對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倫理道德方面,所以王晉康的科幻主題以「生物」「環境」居多。1993年的《亞當回歸》就寫了人類集體被植入了一種提高智力的晶元從而變得無比理性缺乏感情。1995年的《生命之歌》寫得是作為造物主的人類無法容忍自己創造的機器人具有高級的智慧而採取了極端手段的故事。1998年的《豹》寫得是基因改造中的倫理問題。2001年的《替天行道》寫得是現代生物科技和中國農民傳統觀念、商業利益和人文精神的衝突。2006年的《蟻生》寫得就是把人類改造成像是螞蟻那樣的「利他」性生物所產生的種種影響,還結合了「文革」的背景。不一一舉例。
  3. 王晉康作品的性描寫非常之多比如《一生的故事》《豹》《亞當回歸》等,不一一舉例。這一點被許多科幻迷所詬病。
  4. 王晉康的風格說的好聽一點就是比較平實,說的直接一點就是想像力不足。 放眼望去,王晉康有一半的作品都在寫「生物」寫「倫理」。王晉康的作品和劉慈欣那種「萬花筒」式的科幻不同,他喜歡將一個點子發展成一整篇完整的故事,
    但這故事也寫得並不是那麼吸引人,劇情的發展經常是讀者可以預計的,故事結構也都大致相同,而從思想層面看, 無論是何種科幻題材,王晉康的小說基本上都指向一個中心——要適度的使用技術,這也就導致他的小說複雜度不夠。2002年《生存實驗》後的作品這種傾向就越來越明顯了。
  5. 我個人感覺王晉康寫得好、會令讀者進行反思、富有想像力的作品往往都不像是他寫的,而這些作品大致都在2002年之前。 像《亞當回歸》這樣的作品,如今去看,倒更像是劉慈欣寫得。王晉康給我印象最深,也是個人感覺寫得最好的作品就是《生存實驗》,這篇小說有點灰暗,講述了一群孩子在外星艱難生存的故事,倒像是何夕的風格。

但總的來說,王晉康對中國科幻的貢獻非常大,難以想像缺少王晉康的《科幻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我想在新生代的科幻作家裡,除了劉慈欣,恐怕沒有任何一位科幻作家能夠和王晉康相提並論。


我換個角度談這個問題。

樓上不少人對老王提出強烈批評。嗯,我表示理解。換我我也要罵…二十一世紀後老爺子的創作質量有了肉眼可見的下滑,正好又趕上大劉崛起,缺點統統被放大了,顯得特別扎眼。樓上指出的缺點都很準確,包括「扁平化人設、棒讀型對白和自我陶醉型科普大聯歡」(黃青蕉老師語),還有頻繁的性描寫、女性物化問題等等等等....但是,大家都在「就人論人」,忘了一個大前提:九十年代老王出現時的中國科幻小說界是什麼樣子?當我們討論老王作品時,別忘了時代背景。

科幻小說的進化、發展,離不開時代的發展變化。舉個栗子:改革開放前由於國內物質資源匱乏,那時的中國科幻小說有不少題材是科學家創造超級農場、超級牧場、超級漁場,解決吃飯問題,以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代表的科幻小說帶有某種...「科學樂觀主義」。再舉個荔枝:太空歌劇曾經是西部牛仔冒險小說的變種,當航天技術大步發展時,脫離科學基礎的太空歌劇不得不進行改變。喬治啊啊馬丁老爺子寫的太空歌劇小說便是傳統太空歌劇的變種。

雖然「硬軟科幻」的分類有不少爭議,為敘述方便,姑且沿用之。硬科幻和軟科幻都有各自的問題,硬科幻講究創意而淡化人物,即「事件推著人物走」。老王、大劉乃至《星際穿越》都有這個問題,也因此招致「人物形象淡薄」的批評。軟科幻則是在既有文學種類上增加科幻元素。比如邁克爾 克萊頓的《侏羅紀公園》和《重返中世紀》,你很難說是科幻小說還是冒險小說。《科幻世界》曾登載過幾位女性作家的科幻小說,有讀者猛烈批評道:「這明明是披著科幻外衣的愛情小說!」是啊是啊,就像《暮光》系列是披著奇幻外衣的瑪麗蘇小說....故事、人物、創意這幾個點很難完美平衡。我的看法是,如果某一點作至極致,那麼其他方面薄弱可以忽略不計。比如特德 姜的短篇小說,皆為思想試驗,人物描寫沒有,情節也不複雜,但創意構思極為精妙,也就沒人批評「人物形象淡薄」了。

我購買的第一本《科幻世界》是1994年第6期。算我運氣好,那一期雜誌上有何宏偉的《平行》(雖然當時看不太懂...)和柳文揚柳公子的《閃光的生命》(經典!)。之後從1994年第12期一直購買到2008年。可以說,我見證了90年代中國科幻的發展期,也見證了王老爺子的創作巔峰期。在九十年代,王老爺子作品的質和量是那批作者群中最穩定的。你可以想像一下九十年代科幻作者的平均水準,以及無數在雜誌上露個臉就消失的作者。那時有披著科幻外衣的愛情小說(在女作家中尤其多見)、有披著科幻外衣的冒險小說、有披著科幻外衣的動作小說、有披著科幻外衣的歷史小說....大家都在追求好「故事」。所以當王老爺子在作品中探討科學和倫理的關係時,大家意識到「原來科幻小說還能成為嚴肅文學」,這是老爺子的一大貢獻。

在創意構思方面,王老爺子在九十年代做的也不錯。我看到有人批評老爺子太「軟」、想像力不足、題材重複——拜託!九十年代啊!那時大家都在寫末日戰爭、宇航冒險、機器人、時間機器....由於對生物科技都抱有某種幻想(想想有多少人被生物系坑了...),以最前沿的「生物」作為題材,是很正常的事——克隆羊是在90年代誕生的。說到題材重複,柳公子才叫「題材重複」,你可以數數賽博朋克題材在其作品中所佔比重,生前最後一篇公開發表的作品《廢樓十三層》也是賽博朋克(雖然寫的非常差)。

讀者的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這要求作者不斷進步,很遺憾,王老爺子是「停滯」的。21世紀後我接觸國外科幻小說日益增多,國內的作品已很難滿足我。現在我只購買譯文版。作者無法跳出他所處的時代。大劉剛出道時也是好評如潮,如今大家開始討論他的缺點,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開上帝視角,以如今之標準看待九十年代剛從重創中恢復的中國科幻作品(各位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八十年代中國科幻界發生了什麼事),未免太苛刻了。我同意這句話:王晉康對中國科幻的貢獻非常大,難以想像缺少王晉康的《科幻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

題外話,九十年代我最喜愛的科幻作家,是...柳文揚柳公子。前段時間藉助偉大的網路,將柳公子的作品又看了一遍。柳公子也追求「好故事」,其筆下角色具有獨特魅力,是作者本人的反射:幽默風趣、自嘲調侃、玩世不恭、關鍵時刻特別靠譜。在人物描寫方面,柳公子是中國科幻作家中最好的:真實而有趣。這掩蓋了構思的平庸。可惜,「溜問秧」英年早逝,「那樣」的小說再也看不到了。


王晉康的小說不安排救贖,這點太屌!

智慧生物都該死!


哎,年近70的老人,曾經的中國科幻三巨頭年紀最大的一位,就算不給頒個終身成就獎,也不至於在知乎上被吊打吧。

只能感嘆真是無知者無畏。

當年網上有劉慈欣王晉康何夕的早期小說的TXT合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要批判也請先把王晉康的小說都讀一遍吧。70歲的老人文筆不如以前有什麼可批判的,你70歲說不定只能躺在床上流哈喇子了呢。

怎麼評價王晉康我就說一點吧,《生死平衡》思考了醫學對於人類整體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此基礎上後面寫了長篇《十字》。就這個思考角度,我還沒看到出現在別的科幻小說中


作為一個二十多年的軟科幻迷從女性角度補充一下。

劉慈欣出現以前,在九十年代的科幻世界,王晉康是不可替代的一個存在,我相信很多人都曾和我一樣,拿到每一期科幻世界時都會期待的翻看裡面有沒有王晉康的名字。

《亞當回歸》是他的起點,也是我認為他達到的最高點。其它一系列他寫於九十年代的故事在當時《科幻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例如《三色世界》結尾對互聯網世界如何與真實世界互動的描述,《拉格朗日墳場》、《七重外殼》、《生死平衡》的情節也曾經讓我讀得欲罷不能,直到2000年的《豹》,感覺忽然失去了光彩,然後每況愈下。

王晉康小說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對性的過度渲染,或者說,對女性的物化。他的故事裡,女性唯一的意義就是男性的慾望對象,其它方面基本沒什麼價值。偶爾有一些以女性為第一視角的故事,你會發現把女主替換成男主,也根本沒影響。故事裡到處充斥著讓女讀者難以忽視的種種大男子主義,女人總是這樣的紅顏禍水呀,造就了又禍害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可是呢,正因為他是如此坦白,反而覺得有點真實的可愛啊哈哈。

對比之下,何夕喜歡悲情/煽情的三角戀,劉慈欣和何夕一樣喜歡把女性角色「聖女化/玉女化」,讓我感覺他們對愛情和女人的理解還停留在非常原始的層面,相比之下這方面還是老王更讓我接受一點。


今天正好在圍脖上和人聊到了老王的性描寫:

之後順手打了一段話,也貼在這裡吧,算是我個人對老王的一點點簡評:

老王一直是我比較欽佩的科幻作家。作為新時期(80年代某些老#貴知敏感瓷已屏蔽#以「清污」的名義打壓科幻、導致一個中國科幻的黃金時代含恨夭折之後)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之一和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為新時期科幻創作的題材與技法開拓做出了很大貢獻。有心的人可以去翻一翻90年代初的科幻世界,上面雖然也偶有佳作,但更多的作品題材陳舊,思想幼稚甚至近乎給小孩子看的科學童話。而老王從93年發表的《亞當回歸》開始,就體現出了超越眾人的水準,到劉慈欣出現之前,他是公認的新時期中國科幻第一人。

和劉慈欣那種近乎冷酷的科學派不一樣,老王非常注重科技和道德倫理之間的碰撞,很多作品也圍繞著這方面的思考展開,所以作品裡往往頗多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科技的批判反思。雖然有時候難免陷入為了反思而反思的怪圈,但總體而言,他的科幻創作還是談得上高質量。而且這麼多年堅持科幻,不斷嘗試不斷創新,確實令人佩服。

老王的問題當然也不少,比如文筆老套,敘事繁冗,長篇把握不好節奏和結構,喜歡插入大段大段的哲學演講強行齣戲等等。但最難受的還是性描寫。性本來是很美好的事物,契合文本的性描寫一方面對小說的推進能起到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帶來閱讀美感。但老王筆下的性描寫,總是生硬粗暴,為了性而性,大多數時候對情節和人物塑造並無幫助,反而讓人讀得反胃。

那種感覺,就好像八九十年代的一些體制內作家,在渡過了談性色變的荒唐年代後,拚命想要表達「性是文學的一部分」,結果觀念先行,強行寫性,筆力又不到家,寫出來的性愛描寫比這年頭強行撓人的垃圾喜劇片還讓人難受。

所以我還是以前說的那句話:敬佩老王並衷心祝願怹老人家健康長壽筆耕不輟,繼續產出王氏風格的科幻作品——但是,真心的減少一下那些只能起負作用的性描寫吧……


2014.11.2,星雲獎頒獎禮現場,北京海淀,中間劇場。

許多人對於這場典禮的記憶,也許是並不完美、錯誤百出的流程,也許是身穿TARDIS裙裝的麻豆,也許是替方濱興領獎的馬文,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那個叫做王晉康的老人。

第一次讀王晉康的小說已經是上個世紀,那時候我還是孩子,只覺得高山仰止,我什麼時候能寫的和他一樣好就好了,當時的我這麼想。

第一次見王晉康是在錢莉芳的新科幻長篇《天命》的發布會,老王滿頭灰發,安靜的給粉絲們簽名。

記得有一段時間,一口氣把王晉康的《十字》和《蟻生》都讀完了,吐槽的心情非常強烈,無外乎老王已經寫不出來東西了,強行加入的性描寫非常不合時宜也噁心,或者題材陳舊人物單薄之類。時至今日我仍然這樣認為。

在我的字典里,老王是一個「過時之人」。

這個詞,是Loki形容美國隊長的。作為一個在北極的寒冰下沉睡了七十年的二戰老英雄,這個詞非常貼切。

同時,這個詞又是一枚勳章。

當星雲獎的現場氣氛被吵到白熱化的時候,主持人宣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王晉康。

這並不意外,現場能拿這個獎的人,除了我身邊的吳岩老師,也只有老王了。

老王穿著被科幻迷們稱為「唐裝皮衣」的對襟搭扣皮夾克,慢慢上台。

他用他略帶河南口音的普通話說到,他寫科幻小說已經寫了二十年了,覺得自己仍然只是個科幻迷。

他又說,到這個時候,我本來已經不想再寫了,可是,我這幾年有兩件事,第一件,是我的新書出版了,第二件,在這次星雲獎我看到了許多許多喜歡科幻的孩子。

是這些孩子鼓舞了我,我決定繼續寫下去。

這時候我想到了一天之前的一個場景:

中間劇場周圍最方便的飯館就是麥當勞,我在星雲獎期間能活的像個人樣,很大程度要感謝這家麥當勞。而星雲獎期間,這裡可以說被科幻迷佔領了,成為另一個分會場。

那天中午我吃過飯,穿過因為粉絲一擁而上找夏笳簽名的擁擠過道,在門口看到了老王。

老王穿著那件「皮唐裝」,雙手拿著一個滿滿的托盤,正向店外走,在門口停了下來。

當天大風,麥當勞這種密封比較好的門,是不太容易打開的。

而門外有幾個露天的咖啡座。

科幻迷們就在老王的不遠處,吃著午餐,說著今天的見聞。

我趕緊走過去,和老王說,王老師,您幹嘛要到外面吃,外面風大,您到裡邊我給您找個座吧。

老王說,不用啦,裡邊都坐滿了,我還是出去吃吧。

我說,沒事王老師,裡邊都是科幻迷,我讓他們給您讓座。

老王還是沒答應,最後我頂著風幫雙手托著食物的老王打開了門。

思緒又回到現場。老王始終用一種不快不慢的語速說著,但難掩他的激動。

當他說到還要再寫下去的時候,全場鼓掌。

我感到自己內心有一股火焰被點燃了,高升喊到:老王,再寫二十年吧!

沒錯,這就是那個「過時之人」老王,但是他也是和你我一樣滿腔熱血的科幻迷,更是中國科幻的奠基石和里程碑。我們可以說他的小說已經過時了,但我們要記住他的熱情,以及他半生的筆耕不輟。


初中開始接觸科幻小說,主要渠道就是《科幻世界》,一直受王晉康的影響至今。

讀了王晉康,才開始知道什麼叫「硬科幻」。

只要作者是他,只要版本還行,無論老書新書,我現在全部都買。

出一本,買一本。

這是一種情懷。

一種對少年時代的緬懷。

中學時認識的國外科幻作家不過凡爾納、威爾斯 (H.G.Wells) 、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

國內不過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

當時如日中天的是王晉康、劉慈欣、星河、韓松……等大腕。

還有《科幻世界》的吳岩、阿來、姚海軍那些人。

印象較深的是1996年第七期上的《尋找愛情》。

作者是羅伯特·希克利(Robert Sheckley)【1】【2】, 譯者孫維梓【3】。

那期上還有王晉康的《斯芬克斯之謎》。

雖然對王有很多批評,現在重讀也確實會發現一些問題。

但王對我的影響不可否認。

道理如同葉永烈,爭議更多【4】,現在重讀甚至覺得更傻。

但不妨礙比如《金明科學探案集》也曾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

鄭淵潔和其《童話大王》亦此。

------------------------------------------------------

【1】 紀念羅伯特·謝克里

【2】古登堡計劃中謝克里的部分作品 http://www.gutenberg.org/browse/authors/s#a2960

【3】請一定記住孫維梓老師!

1931 年出生的老知識分子。

偉大、無私、敬業、認真、嚴謹、勤奮的科普作家、翻譯家。

在國內科普、科幻領域,貢獻卓著,堪獲終身成就獎。

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 1997 年出版的《跨越三維空間》。

特別適合中小學生讀。

著名的凡劍藏書(ken777)有完美 pdf 版。

http://hi.baidu.com/ken777

以下老照片源自百度百科。

【4】中國青年報:遙遠的科學幻想


曝個小料。科幻世界編輯們最不喜歡的就是王晉康的東西,大段大段城鄉接合部式女性的描寫(王對那種女性似乎有種不一樣的偏愛...)而且文字極粗糙經常要改寫,如果大劉算不怎麼顧及文字的話,王就是描寫沒法看的那種。

另,硬科幻不意味著描寫就可以忽視,細節就可以罔顧,王的想法和寫法都是很老舊的,他有還不錯的作品,但近些的如與吾同在這種簡直沒法讀。

個人觀點,以上。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科幻是王晉康時代,沒有王晉康就沒有中國科幻的現在。


看到那麼多批評王晉康老師的回答,我心裡也不是很舒服。

誠然,老王的成就遠遠比不上大劉,但當年也是推動中國科幻小說崛起的一股重要力量,老王在科幻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最重要的是,王晉康老師的小說直接促使了我成為一名醫生。

王老師的小說,大多涉及生物學、醫學,並在此之上思考一些人生哲理。現在看起來,王老師的小說充滿著各種瑕疵。但當年幼小的我看了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尤其是那篇《50萬年後的超級男人》。

在王老師的影響下,我毅然決然報考了醫學院。當年高考填寫志願的時候,我除了醫科什麼都沒有寫。可以說沒有王老師,就沒有今天的黃醫生。

此外,老王小說中各種開車的情節也無形之中影響了我(? ???ω??? ?)。老王就像一個開黑車的無證司機,強行在各種道路上橫衝直撞,完全不顧道路情況。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他那篇《生存實驗》了,那可是未成年人無證駕駛啊!!!!


小說里的人物對話寫得很成問題。

小孩說話不像小孩,女人說話不像女人。

二十一世紀的人說話像上個世紀的人。

天賦異稟的科學家說話卻是跟田邊老農一個口吻。

最可怕的是外星生物的語言造詣都相當深厚。

敘述描寫的語言風格似乎永遠停留在了他三四十歲的樣子。

其實這些問題不算很嚴重,點子精彩的時候完全可以蓋過去。

但是點子一般的時候就……

講道理王爺爺的點子再精彩一點,或者語言風格問題沒這麼嚴重,兩者取其一,他的鐵粉都不會比磁鐵少太多,說真的他要是真改了我第一個粉他。

畢竟王爺爺他他敬業了,高產得可怕。目測他還會這麼勤勤懇懇地寫好多年。而且他作品質量瑕不掩瑜,讀起來還是很過癮的。特有的工程師式冷峻風格也是獨樹一幟。

最重要的是,王爺爺他很像我外公,年輕時一定很帥很酷炫~

圖侵刪(似乎是王爺爺他自己的水印,那王爺爺如果看到了,你看我都誇你帥了,就不要追究我責任了~)

寫到這突然想起高三最後的時候手邊課外書只剩了一本《十字》,我用本來應該寫卷子的時間來來回回地翻過它好多遍。意外地使這本我沒有特別喜歡的小說成為了我閱讀次數最多的小說,又意外地使柯里亞成為了王晉康小說人物中最令我喜歡的一個。

一共參加了兩次科幻簽售,北京一次,哈爾濱一次,可惜都沒有見到過他,下次如果能見到他,我一定要為我的這本《十字》要個簽名。


記得幾年前在某個雜誌上看到了老王的《蟻生》,當時第一個感覺是「好傢夥王晉康怎麼還在寫」......

然後用了一下午讀完了小說,怎麼說呢,故事的立意其實是比較老套的,尤其對於王晉康自己,這種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警惕性構想確實已經出現很多次了,故事本身也屬於看開頭能猜結局的那種。

但這都不妨礙我興緻勃勃的看完了整個小說,順便思考了一下體制啊人性啊之類的東西。

「蟻的社會比人類社會高效得多,但我們不是螞蟻,螞蟻也沒有飛到月球上。」

作為那個年代的科幻作家,到現在還可以有這樣的思考,已經很難得了。王晉康的作品缺點都很明顯,但真要評價的話,不能脫離客觀條件,老王所身處的文化環境跟現在是天上地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總之再怎麼批評王晉康的作品,他依然對中國科幻文學做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我也依然期待老王能繼續寫下去,我想對於老王來說,能和大家分享自己腦海中的那些點子和想法,應該就很高興了。


他證明了科幻不是兒童文學


就看了一丁點,雖然是科幻題材,不過還是有很鄉土的感覺。


推薦閱讀:

《卡拉馬佐夫兄弟》等俄羅斯的大部頭小說值得一讀嗎?
如何評價胡蘭成《今生今世》?
編劇在深夜寫完一集劇本是什麼感覺?
男作家如何把將女性心理描寫得入木三分?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作家 | 文學 | 王晉康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