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翻譯作品的人,如何判斷該譯作水平的高低?
01-07
- 大部分讀譯作的人,都是不懂原文的,或者沒機會看到原文的。
- 既然看不到原文,只能看到譯文,如何評判譯作的翻譯質量和翻譯者的水平?
看不到原文且不懂原文的話,絕無可能判斷一本書的翻譯水平高低,頂多在很淺的層面判斷譯作的中文流暢度。
一般來說,批評一本書的翻譯壞有時候不需要看原文,因為明顯的常識錯誤可以一票否決,但表揚一本書翻譯得好一定要看原文,不然你連漏譯都無法發現,而且經常你會被它表面的通暢優美所蒙蔽。這問題有點複雜 好像是不懂醫術的人如何知道醫生開的藥方是否合理...
現在翻譯受詬病主要是英譯中,其他語種的不滿沒那麼大。也就是說,罵的人是懂原文的,至少自認為是懂的──現如今懂英文不是什麼特別的能力。其實判斷譯文有沒有問題不一定要看到原文。比如我個人現在對翻譯書的要求只有兩條:
- 是正確的中文。比如不要出現「不會太遲做任何事情」這樣的句子,或者「鹽湖城,猶他」這樣的寫法。
- 不出現重大的訛誤。比如不要把 Akira Kurosawa 譯成阿契拉·庫羅沙瓦。
這兩條都不需要看原文。
就一般的翻譯來說,譯文不符合目標語言通常的語言習慣就屬於不好的譯文。譯文的目標讀者是目標語言的使用者,讀者不會研究翻譯的過程是否專業,只看最後讀到的文字是不是他們自己的語言。就像上面 @經雷 所說的,看到這樣的中文就知道它是不好的譯文了,不需要懂原文。對於專門行業的翻譯,除了符合目標語言使用習慣這一基本要求之外,還有術語使用的要求,這也是鑒定譯文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比如在翻譯微軟的產品時,把 Windows Explorer(資源管理器)翻成「Windows 瀏覽器」那就錯大發了,僅此一個錯誤就可能導致整個譯文質量被算作客戶不可接受的水平。至於一定要會原文才能判斷譯文的好壞,這個沒有道理,總不能全世界的語言都要懂吧?
看到不好的翻譯,經常會在大腦里根據譯文把原文腦補出來。 整本書都不需要腦補的就是好翻譯。
被大罵翻譯水平差的翻譯作品,往往連語法和語言結構都出奇的差。這樣的作品無需原文比照即可作出評價。
翻譯作品是否忠於原文。這個需要你的外語水平了。但是翻譯過來的中文是否通暢符合中文語法,還是比較好鑒別的。
因人而異。你能理解多少就能看懂多少譯文,譯文的水平也是對應讀者的體會程度。誠然,這是說強行解釋就這麼一說。大多數譯文需要譯的普羅大眾讀懂就是好譯文,作者初衷就是讓人看到他的思路,以及遺留的自我審視,如果你再怎麼風華絕代的措辭,失去主導思想,反而會誤導讀者。我是這樣理解的。通俗,組織語言可華麗可樸素,因為語言的差異性,適當強化作者創作思想也不為過錯。
推薦你先看一下林語堂的中文的小品文,再看一下他的原來是英文的後來被翻譯成中文的文章,你就能判斷譯者的水平了。
未來想做日漢筆譯主要是文學作品的。努力讓不懂日語的讀者看的時候,能有懂日語(在這裡排除不用日日詞典的人)的人那樣的思維迴路,切實感受到日語文學作品之美,而不是明明是日本作品看起來卻像是中國的文學作品。但是這點連大部分的翻譯理論書都不贊同,說要符合本國人的閱讀語言習慣。
信,達,雅
讀者看不明白的肯定不是好翻譯,看得語言疙疙瘩瘩,表達不清楚的肯定不是好翻譯。至於是否雅,至少應該做到語言流暢。但是實際上對於文學作品來講,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翻譯。因為文學創作本身就是運用語言再進行創造。越是牛X的作者,越是天馬行空的使用語言,翻譯是無法一一撲捉其神韻的。論文說明文就沒那麼難,因為語言本身不需要搞創造。中規中矩,比較老實。
文學作品太挑剔的話,還不如你去看原文。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