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專業學生有必要參加專業競賽嗎?應該怎麼準備?

建築學專業學生有必要參加專業競賽嗎?有哪些可以參加的競賽?如果參加的話,應該怎麼準備,有哪些流程?想請前輩指教下。


謝邀

個人認為比較值得參加的競賽有以下幾個

1.霍普杯UIA

霍普杯一等獎作品(2017)

UED雜誌創辦了五六年的霍普杯無疑是國內建築學生最耳熟能詳的建築競賽了,最主要的一個亮點就是會請一些大師出題並參與評審(比如今年的努維爾),題目立意新穎,曝光度高,每年有大量海外選手參賽,而且獎金也高,一等獎為十萬人民幣,當然相應的難度也非常高,今年有3000+小組報名...報名費:200。

2.天作獎

天作獎一等獎作品(2016)

老牌建築雜誌《建築師》舉辦的競賽,國人建築師出題,曝光度高,獎金也還行,一等獎五萬,最暖的是不要報名費~

3.UA城市創作

UA城市創作一等獎(2016)

《城市建築》雜誌在04年創辦之初就開始做的一個老牌比賽,競賽題目不做太多限定,都是UA城的XXXX,所以腦洞還是可以開的很大的,曝光度現在為一般水平,一等獎三萬,報名費:100。

4.Evolo Skyscraper(俗稱摩天大樓效果圖競賽~)

Evolo一等獎作品(2017)

Evolo一等獎作品(2016)

Evolo應該能算是國際曝光度最高的建築競賽了吧,所有獲獎作品無一例外P的那是天馬行空,所以要求腦洞一定要大大大,製圖技術一定要過硬,參數化最好也要玩得動,恩~難度是很大的,然而獎金也不算高——5000刀,報名費:正常報名差不多100刀,逾期報名接近150刀,是的,國外很多競賽是能推遲報名時間的(血的教訓啊好幾次競賽都逾期報名...),只要多交錢...那句話怎麼講來著XXX資本主義?

5.24hours

這個比賽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比賽時間限制在24小時之內,所以報完名後所有參賽選手需要一起等公布競賽題目,所以參加完這個比賽你就可以在朋友圈這麼發:一天內趕完一張A1圖紙是怎樣的體驗?

一等獎獎金500歐,報名費:10到35歐不等

6.Fairy Tales(童話建築競賽)

Fairy Tales一等獎作品(2017)

Fairy Tales三等獎作品(2017)

Fairy Tales榮譽獎作品(2017)

全世界第一個故事性建築設計比賽,競賽非常有特點,要求參賽者通過建築來講一個童話故事,以表達其對科技、人文的理解,所以單從他們的表現方式來看,是非常值得一試的競賽,說不定參完賽之後你才發現自己原來應該以畫漫畫為生啊...一等獎2500刀,報名費:40~70刀不等

7.VELUX(威盧克斯)

VELUX一等獎作品(2016)

每兩年一期以光為主題的國際競賽,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學生競賽,報名人數居高不下,16年有4500+參賽隊伍...讀建築的學生對光的感受應該是最深的,所以威盧克斯是個很值得參加的競賽,想要參加的話一定要趁早,因為競賽要求規定:學生。

至於題主說的該準備什麼

該準備的東西平時就要學好了呀,關鍵參賽費準備好就行...歐洲的比賽真的做一次肉疼一次...


有必要!

有必要!

有必要!

競賽對於學生時代畫圖水平來說,絕對是迅速提高的最佳方法。設計的水平能否通過競賽提高因人而異。畫圖水平絕對可以提高!況且設計這種事情,手熟是提高到中等偏上水平必要途徑,所以,同樣是5年的課程設計,別的同學做了十幾個設計。你能做20幾個。其中的差別是必然的。

以上,都是雞湯式的廢話。

下面來點乾貨,如何看待競賽以及如何把競賽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首先,盡你所能找到最好的指導教師和合作夥伴。這是前提中的前提。這也是為什麼我堅信競賽可以提高設計能力的關鍵。平時的設計課程,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題目為了迎合大部分學生,經常是幾年不換一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指導的時候,其實是很無聊的,因為剛從你拿出第一版草圖講著你的概念時,老師就能想到幾年前同樣的想法。而且,設計課常常是一個老師對著十幾個學生講,老師的精力有限。而競賽不一樣,題目新穎,老師指導時候會更加有興趣。而且這樣一對一的講授,學習。老師更願意多說,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這就是你吃老師夜草的時候。

合作夥伴的話,相信大家都懂。你們這一屆總有一些或者軟體更加熟練,或者設計開竅更早的人,這些人比老師更加接近你的水平,從他那裡吸收的知識更加容易消化,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很多軟體和設計類的培訓都會找在校學生。因為更加接近你所需要的知識,跟大牛合作個一兩次,看看他的設計思維,看看他的畫圖習慣。對於你之後的設計課幫助很大。

其次,就是態度和精力分配,這代表著通過一個競賽你能獲得什麼。如果是你已經參加過很多競賽,或者基本功很好,我建議把大部分精力分配到前期資料收集和概念上,這會把你設計課的能力提高一個層次,就好比高中時精力牛的學霸參加各種競賽。

如果是剛剛參加第一次,或者畫圖,造型,平面的基本功一般。尤其是畫圖的基本功,我建議,迅速進入到方案深化階段。然後找大量的畫圖和造型的參考,照著畫!!!照著畫!!!照著畫!!!哪怕你參加一個競賽學會了幾張流線分析,形體生成的畫法,就值了。還有效果圖,最好留出足夠的時間放在渲染和後期,哪怕一個禮拜都不多。平時的設計課大家都知道的,每次都時間緊,任務重,很多人草草出效果圖。競賽時候,可以研究下不同風格的效果圖。

為什麼我如此看中競賽中圖面的訓練,正如我上面說的,設計課程是為了完成任務,時間緊,壓力大,老師會給很多限制,你自己也會因為擔心成績而給自己很多限制。比如害怕交不完圖而草草略過後面的圖面表達。而競賽不需要,你完全可以用2天時間畫一張精彩的分析圖,或者用半個月時間做一張效果圖。或者用一個月的時間仔細打磨形體,細節。而且是在完全放鬆,有老師一對一指導,有大牛同學手把手教的情況。

然後,再說幾個初期需要注意的問題

1,時間把控,視熟練程度和工作量而定,第一次參加可以控制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以內。熟練了可以在2天到半個月之間,不要拖太長,競賽是沒有強制性的作業。拖太久了,容易自己就懶了。

2,做到極致,複雜的方案就複雜到讓人看幾次也看不懂,簡單的方案就簡單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3,好好畫效果圖和分析圖。

4,圖面可以抄別人的,形體盡量不要抄,概念盡量不要抄,自選基地的話,基地一定不要抄。

最後,說說競賽能得到的直接好處吧。

1,獎金。。。這個不用說了

2,獎狀,對找工作會有作用,起碼會讓你簡歷豐富些,不過個人覺得其實招聘時候用處不大。

3,最重要的,方案成果。把每個競賽當做以後作品集的儲備,畫好每張分析圖,p好每張圖。以後無論出國或者找工作的作品集,這都將是你最大的憑藉。

4,有些競賽會有意外驚喜,比如霍普杯,revit有些能直接獲得實習的機會。


謝邀。關於各種競賽,一樓已經介紹的很詳細了,我再補充一點關於UA的。

一、UA獲獎圖紙給人的第一直觀感覺就是圖面完全沒有約定俗成的固定版式與風格(對比evolo),可以任意發揮,在表達形式上很自由。

但大多數圖紙中,模型表現與排版效果都略顯粗糙、配色花花綠綠地扎眼,可能是因為目標群體主要是在校生,對此要求不高。當然也不乏精良圖紙。

可以是這種比較規矩的獨棟,剖構造圖參照Atelier Bow-Wow的那兩本書:

也可以是這種很「競賽」的形式,模型照片+手繪:

或者是這種以空間為載體來的敘事型表達:

或者像這樣概念先行,表現其次:

或者表現先行,概念其次:

總之形式很靈活。

二、UA中有些獲獎作品的概念有抄襲嫌疑,個別作品用著圈內已經用濫了的很俗的概念,缺乏新意:比如對高架下面空間的利用、對多層住宅屋頂空間的利用等等,或者動不動就把兩個東西用連廊連起來。這樣的作品在獲獎作品裡佔有一定比例,至於是哪些作品我就不放上來了……題主可以自己去看看。

總結:

UA門檻不高、形式靈活,有利於學生在本科階段開拓一下思路、練練手,參加參加還是很有好處的。


十分有必要。

1.知道自己和"優秀"的差距。

不如把霍普之類的國內競賽看作是一次全國小大部分建築學生跨級的作業,所以你會看到不同學校學生對於同一個主題的腦洞和設計方向,當然還有建築完成度和圖面表達風向標。參賽者其中不乏"最優秀"的一批大神們。對比自己的作品推進過程和結果,這難道不是一次極好的學習機會嗎?

2.檢測並完善自己的能力。

設計概念提出,推進手段,模型,建模,渲染,時間把控。建議大三就開始著手嘗試一個競賽,早點知道自己哪方面弱雞,早點補。個人感覺建築生基礎階段,就該用木桶原理伺候,不一定擅長,但是至少要不能拖自己後腿。

3.學習獨立把控進度。

這個很重要,工作之後會非常受益。畢竟沒有每周兩次設計課看圖,沒有中期評圖,直接期末交圖,大多還是沒有答辯的那種。相信很多建築生都是嚴重的deadline依賴症患者。沒有別人設置的死線,只有終審,意味著,這過程你完全可以浪浪浪睡睡睡,然後,噢嚯還有三天要交圖,設計概念還沒有。趕趕趕還會裝課設死線,這種情況你是會double熬夜還是乾脆放棄?所以為了避免這個結果,有時你就必須計劃做起來,熬夜嗨起來,最後才能拿到獎金開心浪起來。

而工作之後,難免會開始獨立把控一個項目,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前期,如果之前練過知道之前大概費時,控起節奏不是更順手?

4.很功利,但是,可以加分噢。

大部分院校獎學金和保研都是看加分的吧?加平均分噢,酸不酸爽。狂做競賽有時一些水課肯定會翹,難免波及最後成績,加分完全可以力挽狂瀾。

另外,這個肯定是一個和隊員相互學習的過程。這個不贅述。

那麼,怎麼準備?

選什麼競賽我就不講啦有疑問再說啦。

其他:

1.建立團隊,如果想一路長虹,還想同時做兩個甚至多個競賽,可以組建一個固定團隊。不管是一次團還是多次團,組一個團隊,本身擅長也好準備現學也好,至少要有一個精通圖面表達(分析圖,效果圖或模型),一個腦洞大擅長提出設計點,一個擅長細化保證完成度,如果有一個把握全圖表達邏輯的更好了。有理論強者更加好,會有理論有時候就可以直達評審g點。比如近幾年獲獎作品挺多就用到了archigram。

2.選題選址很重要。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資源枯竭問題。

細化一些就是特殊的國家和特殊的場所。比如戰時對立兩國邊界,沙漠中被廢棄的一直在燃燒的甲烷大洞,難民營等。社會共情。可以適當用些隱喻。

3.找一個相關導師。

比如涉及具體構造的比如竹建築競賽,盡量找擅長相關或者營造方面厲害的導師。涉及城市尺度的,找研究城市設計的。我好像有點啰嗦了。

但是找導師一定找思維開放的,有的老師能力很強但是有點保守做出來的東西也很不創新。我同學遇到過,所以。

3.時間提前計劃。

貌似前面回答都有很具體的表述了,個人習慣不同,每個學校課程強度也有差異,我就不多嘴啦。

噗,大概是這些。都是從大三開始做競賽瘋狂做一兩年的血淚經驗,後面開始學世上最令人頭疼語言去了,就沒把太多精力放在競賽上,一直到了現在,老實說保持一年一次有宜身心健康。

一共做了差不多七個還是八個競賽吧,基本都有小獎,也有些有獎金,熬了很多夜補了很多坑人認識了很多人。有段時間壓力大到懷疑人生。不過都挺過來了。今天見證我幾個60h+的電腦連續工作挺了這麼久,沒時間去清灰,這次是第一次出毛病,今天拿去修挺感慨的。以後應該不會再跟別人提起那段時間啦,都是自己的事,揮揮手往前走啦。

還是會雞血,但不會那麼雞血了。祝題主好運。


謝邀。

答主今年大四,大三下半學期剛做過穀雨杯,獲了數字技術獎,得到這個獎我已經非常滿足了,因為這也算是我正兒八經做的第一個設計。

下面是成果圖

之前水過威盧克斯,水過BIM,的一個競賽,水過綠建(只有綠建水了個三等獎,就不往上放了…)

大學期間做競賽是必須的,至於為什麼也不必贅述。下面我就我們團隊做穀雨杯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幾點感悟

~~~~~分割線,正文開始咯~~~~~

1.組建一個適當的團隊

不怕虎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好的團隊能夠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好的團隊應當各有主見,並且能夠傾聽彼此的想法,讓方案逐漸成型。

在這個團隊里,有的隊員擅長軟體表達,有的隊員擅長搜集資料,有的隊員擅長總結反思什麼的。

我作為隊長,任務之一就是記錄大家的想法,然後整合一下,然後得出階段性的成果,並且據此制定下一步我們應該做什麼。

下面是我一些記錄(帶著激情寫的…意會意會……)

2.制定一個日程表

做一個Excel表格,確定搜集資料,生成概念,深入設計,成果表達各自的時間佔比。

尤其作為隊長,需要把控整個設計的進度。作為大三的競賽小白,我們團隊在設計的過程中縷縷打破計劃表,要不就是想方案的時間太長了,要不就是出圖表現時候遇到了難以解決的軟體問題。但是計劃表一定是需要做的,做多了,自然也就更順手了。

我比較習慣手寫日程安排,不過老師更推崇Excel,這個學期的課程設計我嘗試用了Excel表格,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下面是我的課程設計,與穀雨杯無關…)

3. 集思廣益,每個人都為設計出計謀。

方案伊始,我們就協商好,每個人出一個有趣的點子,並且堅持到最後,不斷完善。

其實每個人都有創造力,只不過有些人更善於表達,而有些人不善表達慢慢也就放棄了。我們組每周都有一次彙報,每個人闡述一下一周來的搜集的資料,有過的想法,隨後其餘幾個人提出各自的意見,經過篩選後再由一個人記錄下來,這樣慢慢的每個人都會有了一個有發展潛力的概念,這麼一來大家也就做的更起勁了,畢竟也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買單,當然最後的出圖階段大家各自表達各自的那一個小概念:

先說這些,還有七張圖等著我呢……嗚嗚嗚…………


當然有必要。

讓同學們學會揣摩評委的心思,

而不是把建築依舊當成一種自我表達。

學會揣摩心思的觀念,

對於職業建築師來說,

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本人作為UIA Seoul2017的First Prize給出看法。


題主你咋這麼多問題。。。上次也是你。。。

說一些自己的心得吧,本科碩士期間也做了不少競賽,國內國際大大小小的競賽獎項也拿了不少,大到XXX,小到XXX,都拿過獎(具體是啥我就不說了,很容易被猜到)。本科學校有「國內某知名競賽學院」的江湖稱號,現在依然經常看見很多學弟學妹囊括一些大型知名競賽的頭獎。

但是你要問有沒有必要參加,真不一定。

說一些實際的好處。最實在的是獎金emmm,發家致富不是夢,吃吃喝喝不用愁。

再一個中長遠的好處,就是會有一些不錯的作品,可以放作品集。而且如果剛好得了獎,介紹的時候,也可以說「這個作品是XXXX得獎作品巴拉巴拉」,顯得更優秀。與此同時,就是給你的簡歷錦上添花,寫到專業獎項的時候,一列一長條,無數的重量級獎項,很添彩。跟hr吹的時候也有底氣。(這些都是最近的經驗)

比較重要的是,對於一些本科生來說,重量級設計競賽的獎項,在升學上,能夠幫助你。

最重要的是,競賽大多是合作,很鍛煉人,如何團隊配合真的很重要。我在幾次合作過程中,結交很多的盆友,我很珍惜,也感覺很幸運。但我也親眼看過很多合作崩掉的例子emmm,且行且珍惜。

、、、、還有一些能力方面的鍛煉、、、不細說了

說不一定就一個原因:競賽真的是很看運氣的事情,很看評委的喜好,有時候你沒得獎,並不是方案不好,只是緣分沒到。所以,萬一不得獎,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代價——你本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在其他方面提升自己的。你是否願意去碰這個運氣,就看你自己了。

怎麼準備、、、emmmmmm、、、有興趣的話再說嘍~~答案一長,就沒人看了嘻嘻


個人感覺不是必要,我覺得同樣的時間寫點論文,學幾個軟體,多看點書學點知識,參加一下遊學或者Summer school反而更好更實際。因為參加競賽很大程度上是得不了獎的,我也見過很多同學參加了很多競賽最高就得了個入圍獎,每天熬夜趕圖反而耽誤了課程設計和成績還搞壞了身體。

如果你要保研的話競賽和論文都能加分但是論文你要肯花時間的話肯定能發表的,競賽大多是陪跑。

如果你要出國的話英語成績,其他經歷也很重要,競賽只是個參考。如我認識的z同學競賽得過挺多的獎雖說沒有得過一等獎,但是托福到了也沒過100被卡死在申請上了有點得不償失。

考研的話就更沒必要了……

還有就是建築競賽與其他專業競賽略有不同作品的好壞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你覺得你花了很多時間做的也很好也許就被人家淡如水的幾張效果圖和概念就給打敗了,我的某個課程作業在校內是最高分受老師推薦參賽,同組的低了很多分的一位同學也去參加結果他二等獎我三等獎……

結論: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考慮多參加幾個競賽試試能不能搞個大獎,而且參加競賽也能提高自己的水準,有些獎項得了前幾名還能有機會參與大師的工作項目。但要是課內作業都不是很好的同學我建議量力而行,不要看人家去我也去,因為有其他很多途徑來提升自己,競賽是最沒有保障的一條路。


謝邀

問題A:有必要

問題B:近期可以考慮參加的競賽

問題C:2018 eVolo Skyscraper Competition(學生非學生都可以參加),2018霍普杯(學生可以)

有空我會回來隨時更新

問題D:

首先找靠譜隊友

1.看他以前的作品最好有參加過競賽的(確定能力,有能力再合作)2了解一下以往作業進度,競賽進度,完成沒完成。以及他最近忙不忙等等(確定會不會按時完成這次合作競賽給予他的任務,覺得能完成再合作)

其次根據大家所有人的時間做計劃。

安排進度,安排任務等等。並且要選出主設計人(能力高的人或者大家都出個方案 方案出的最好的人方案最後被選擇的人),公平一點的話,主設計人肯定是整個競賽的領導者,付出也應該是最多的,得獎肯定也是名字寫在最前面的。

接著,按計划進行

每周甚至每天開會討論啥的,並且可能會調整計劃。

最後出圖。


額,問題很多,一個個回答。

課程設計是在學走路,而競賽就是在學跑。基礎知識學到一定程度肯定是想參加競賽的,可以在其中學到很多。但是,不要還不會走就想學跑。。。。

現在國內競賽很多啊,什麼天作霍普,台達威海,國外競賽也有很多。。。evolo,housing tomorrow,威盧克斯,選擇哪個看個人能力。

建議第一次參加選個大點的競賽,多看看歷年獲獎作品,找個靠譜的小夥伴和導師。

流程。。。不就是:報名—討論概念—畫圖—畫圖—畫圖—交圖?


個人覺得其實是有必要的。因為建築這個東西很在於視野,競賽一方面提高你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和各地的學生競賽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很多

至於什麼競賽適合,我覺得都還可以吧,雖然有的側重點不同,但是大方向是都差不多的。


有必要。

從事建築設計工作這是必須的!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後,競賽都很重要的!!!


有必要拿獎了開心沒拿獎再努力就當積累經驗準備的話多跟指導老師交流不懂得地方問問老師


快速學習一個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實踐中學習。競賽肯定是有用的,具體多有用,其中有什麼門門道道,不會直接告訴你,或者說直接告訴你也難以指導你完成競賽。建議自己去具體了解,形成具體問題之後再做深一步的思考 討論


推薦閱讀:

吉隆坡有哪些當代建築值得前往一看?
如何評價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7 年評選出的最佳製圖?
如何評價 2017 年霍普杯建築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隱於市》?
國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舊城改造案例?
世界建築界有哪些重要獎項?較為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有哪些?

TAG: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