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碰到水之後為什麼會變色?
如上問題,在水染濕紙或者油蠟皮之類的東西,紙或者油蠟皮都會變色,原因是什麼?
補充我所知道的是水碰到紙之後改變了物體的摩擦力,改變了光的反射造成的,不過理解的並不完整,所以請大家完整的解答...
我來做一個不是很嚴謹但是還算蠻形象的比喻性質的解釋:
當你用力折彎你的銀行卡的時候(或者任何其它塑料的卡片),被折彎的那個區域會變白,這個現象學名叫應力發白,其原理是施加的外力讓高分子材料內部產生了很多銀紋(craze)。
應力發白:高分子材料在受應力作用時,由於受應力區的局部折射率發生變化而在材料中出現發白區域的現象。應力發白可以是材料中微空洞形成的結果,而對於橡膠、增強塑料這樣非均相材料來說,也可以是材料中形成微裂紋的結果。
銀紋:銀紋現象是聚合物在張應力作用下,於材料某些薄弱部位出現應力集中而產生局部的塑性形變和取向,以至在材料表面或內部垂直於應力方向上出現長度為100μm、寬度為10μm左右、厚度為1μm的微細凹槽或「裂紋」的現象。
以上是學術的定義,如果是我用更加通俗的話來說,銀紋就是材料內部的微小孔隙,而這些空隙,是白色的。
紙張是由纖維素編製而成的膜狀材料,而纖維素本身也是一種高分子材料,
由於它自身的結構:纖維編製並互相支撐,內部充斥著大量纖維之間的空隙;所以你可以認為紙張內部全是銀紋。
當紙張被水(或其他液體)浸泡的時候,水進入這些空隙,並填補了它們,繼而改變了材料的光學性質。
1.因為在製漿造紙過程中,纖維受的苦太多了,但它不能反抗,只能給你們這些邪惡又貪婪的人類一點顏色看看。
曾經的森林小天使↓ 最後被打成這樣↓
2.紙漿蒸煮過程中,蒸煮藥液不僅脫木素不力,甚至還會產生一堆豬隊友——發色基團。
3.部分漂白劑能力有限。
遇到水後,可能出現紙張反黃加速的情況。
4.抄紙的時候,加入的某些造紙助劑是大爺。
它們在紙張還沒生產出來的時候都不肯在紙機上好好獃著。現在碰到水了之後,放飛一下自我~
5.光學原因
ps.人類對紙張含水率的要求還是很高的。
染上水的紙張,就不是曾經的紙張了。不是紙碰到水之後紙變色了,而是紙已經變了。
—————————————————————
以上是我個人主觀的擬人化妄想。手機里沒存那麼多圖,回去再按《植物纖維化學》《製漿原理與工程》《造紙原理與工程》好好補 。減輕紙張因遇水而產生不良影響的簡便方案:
直接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特種紙.——————————— 看到題主在問題里還提到了油蠟皮遇水變色...按這種標準,能遇水變色的東西好像很多(′??_??)用於製造紙張的原料,如纖維、填料、施膠劑等,被水弄濕以後看起來顏色都變深了。唉,如果要解答這一類問題,用光學方面的知識來解釋會比較好。
這個問題下另外幾位答主的回答已經比較全面啦,我在此也不多廢話啦。你看到紙張的顏色主要是因為光的散射(外加一些熒光,這裡不談)。原理大概如下,和你印象中的的可能有些出入。絕大部分光線不是在紙的表面直接發生反射,同時發生的還有一系列透射折射衍射內部反射等等等等,受到折射係數、顆粒大小、吸收、光譜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紙變顏色根本原因是水改變了紙張微觀結構間空隙的折射係數。
如果你還記得這個公式。
你會發現折射係數相差越小,光線角度改變越小,更多的光可以在角度改變較小的情況下透射過一個媒介。(在折射係數完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直線穿過。)而如果折射係數相差大的話,光不但更容易改變角度,還更容易發生各種亂七八糟的反射,原方位返回。
紙張由空氣和纖維素兩種構成,天然纖維素的折射係數在1.47左右,空氣的折射係數為1,兩者之間差別巨大,而纖維單位體積小而分布雜亂,直接導致了大量散射的發生。換句話說,光在靠近紙張表面的地方沒溜達兩圈就反彈出來了。
水的折射係數1.33,遠大於空氣。這直接導致了光線在結構中被反彈回來的概率減少,光線可以溜達更長時間。因為不同材料會對光線產生不同的吸收,改變光的顏色和強度,所以光在材料中溜達的時間越長,被吸收光線的越多,反射回來的光強度和顏色改變更多。
油的折射係數比水更高,如果在紙上沾上油,紙會表現出更強烈的透明感。
當然,如果足夠透明的話,就基本不用考慮吸收了……
有些目前流行的Optical clearing就是利用類似原理,匹配組織和溶劑的折射係數,把生物組織變透明的。
讓科學家可以不插入就能看到更深的地方。
總的來說,
我們看到事物呈現出的顏色
都是因為物質反射和吸收自然光的能力不同
當初我們看到紙呈現某種顏色時
因為紙這種材質反射的光讓我們看到是這種顏色
當紙被水浸濕以後
因為紙的親水性材質便發生了變化
所以反射的光就會有不同
看到的也就和原來的不一樣了不太嚴謹的簡單科普一下:
其實這個問題裡面涉及到許多的科學原理
搞清楚紙碰到水之後紙為什麼會變色首先搞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人眼感知的顏色是什麼,影響顏色的因素是什麼?
第二:碰到水之後的紙與之前的紙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三:紙的變化怎麼影響顏色的變化?
簡單說一下:
第一:人眼觀察到的顏色是從某個物體表面反射的不同頻率的光線在視網膜投射後引起的一種綜合生理知覺,對於一個人而言對於相同的光線組成在視網膜上投射後引起的感受雖然也會受到眼睛本身生物體輕微的變化而略有不同,但是短時間而言主要的差異還在於接受被觀測體反射過來的光線組成不同,因此對於人眼看到的自然界五花八門的顏色本質上都是由於這類物品對自然的白光進行了有選擇性的篩選後予以反射,這些反射後的光進入人眼之後形成的生物知覺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了視覺顏色的差異。
第二:碰到水之後的紙與之前的紙發生了哪些變化,沾了水的紙與沒有沾水的紙紙的表面結構發生了變化,組成紙表面的化學組成也發生了變化。
第三:我們知道人眼觀察到的顏色變化來源於被觀察物反射光組成的變化,而碰了水的紙與沒有碰水的紙由於表面組成與結構發生了變化,正是由於這些變化導致同樣一束自然光照射到作為被觀察物的紙張之後反射出的光構成發生了變化,正是反射後的光構成發生了變化因此人眼接受到這些光之後顏色的知覺感受也發生了變化。
顏色是由反射條件決定的吧,浸水之後反射條件變了,顏色就變了。
誰夭的我…紙是一種複雜的纖維混合物,也就是其中含有大量的肉眼看不見的縫隙和空間,遇到液體會出現毛細現象,也就是把液體吸到縫隙里去。那麼紙被液體打濕後,其內部空間就被液體充斥了,注意是充斥,量大均勻。從宏觀上看,好像充滿了液體,那麼混合物的折射,反射參數因為液體的參與就發生了變化,接著就是你視覺感受的差別。題外話,少量的水,比如手裡捧一點,都是透明的,但如果大量的水聚集,視覺上會感到有差別,比如覺得呈灰色或者藍色等等,與之類似。
光纖知道吧?
丁達爾在演示光的全反射的時候使用的就是水,而光線,是可以被曲率小於一定角度的透明物質所「圍困」的。這是光纖的原理,同樣是水改變紙張的透光率的原理。我們知道,紙張是一個疏鬆多孔的結構,因此,我們可以視作紙張在浸透水分的時候,內部的纖維素將水分成了一條條非常微小的「光纖」,在這麼多的「光纖」中,一定有幾率出現曲率比較小的通路,那麼光就會被傳遞過來。所以打濕的面巾紙總是顯得會更加透明一些。
前面的「應力發白」是一個正確理論,如果這道題是「紙巾為什麼是白色的?」可以答覆。但是針對這道題本身,思路確實太曲折了。
思考這麼全面,怕不是個博士吧?(無惡意,博士的思考角度一般都是很全面的,我剛才又翻了一下,發現是個學士…大兄弟學術前途無量。)再吐個槽,二樓的答案給自己加的戲真多…強答一發,手機編輯,排版問題見諒。
首先,你能看到的物體的所謂顏色,一是由於物體表面反射特定波長的光,或者特定波長的光才能透過物體,這樣的顯色稱為化學色,二是由於物體表面/內部結構對光的反射/折射/投射而產生的顏色,稱為結構色,典型的如蝴蝶翅膀,或者五彩斑斕的肥皂泡(色散),還有白色的北極熊,其毛髮其實是中空的。
你看到的紅的綠的紙,這種基本的判斷是紙張纖維化學色的結果,而實際看到的顏色的明暗度飽和度是和紙張表面結構密切相關的。
當紙張被潤濕,表面結構發生了改變,紙張表面孔隙被水分子填滿,粗糙度下降。粗糙度下降的結果是漫反射降低,在均勻環境光下紙張反射到你眼睛中的光量減少。另外紙張被透明液體浸潤後,紙張透明度會增加(不嚴謹,普遍情況),這樣反射的光就更少啦。綜上,紙張顏色會變暗(其實紙張纖維顏色並沒有變化)。
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有關布料被浸濕後顯得更加艷麗,也是這個原因。布料表面的絨毛在水的表面張力作用下倒伏,會減少漫反射,飽和度會增加。
以上表述有多處不甚嚴謹,歡迎討論。沒那麼複雜吧,通常其實是漂白紙的二氧化硫遇到水之後就更容易被氧化了吧……
結構的問題
剛好今兒個上課講了納米結構,不同直徑的物體對光的作用是不同等我,就好比藍色翅膀的蝴蝶,翅膀表面有許多納米級的反光鱗片,而用水填充其間的間隔後翅膀會變亮綠色一樣。那要看是什麼水了……
紙變顏色大概是因為是水改變了紙張微觀結構間空隙的折射係數
太有深度了。。。
其實,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任何物質遇到水後都會改變光的散射,從而改變人眼看到顏色的不同。從人類進化來說,也是通過人眼看到顏色的不同從而區別有水和沒水的不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月全食總發生在月圓時?
※鑽石可以當炭燒嗎?
※火有質量嗎?
※宇宙膨脹說明外部還有空間,那是什麼?為什麼不歸到宇宙的範圍里?
※蚊子口器(嘴)留在皮膚里怎麼辦?會有不良後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