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連騎兵都沒有,是怎麼擊敗帕提亞的?
是靠國力碾壓過去的么? 但是戰術上步兵方陣怎麼對付帕提亞的騎兵的?
帝國後期步兵對抗東方騎兵的戰術,在叛教者尤利安東征的相關文獻中有記載。
遭遇騎兵後,步兵會在軍官的指揮下排成五列左右的橫隊,弓箭手則被布置在橫隊後拋射箭矢。士兵們首先大聲呼喊、用武器敲打盾牌,這就足夠驚嚇一部分戰馬使其不敢靠近了,當然和精銳騎兵的戰鬥還是無法避免——具裝騎兵緊密地排在一起,開始小跑,最後在距離足夠近時全力衝刺,「像彗星一般撞入橫隊」。
橫隊的第一列步兵半跪在地上,支起盾牌護住自己,長矛的底端斜插在地上,以雪亮矛頭迎擊衝擊;後幾列士兵則在接敵的瞬間拋出標槍,隨時準備在前排士兵倒下後補上去。和中世紀的情況不同,此時的騎兵無法通過一次衝鋒打穿整個橫隊,能直接撞死的步兵也比較有限,而步兵的武器同樣難以殺死具裝騎兵,戰鬥往往會變成持續的肉搏,直到一方因為疲憊和傷亡潰散,通常來說紀律和士氣都更高的羅馬士兵會成為勝利者。在尤利安意外陣亡後,東征的部隊受到了騎兵的持續追擊,但還是比較順利地撤回了國內。
兩年前「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是知乎標配,用來嘲諷缺乏常識而又想太多的人,而今天知乎連這句話都看不到了……你騙人說羅馬沒騎兵,別說帕提亞人要罵人,皮洛士都要大呼見了鬼了
在缺少嚴格訓練和戰術的情況下,騎兵的戰鬥力並不強,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為近代騎兵的法國獵騎兵正面擊敗大名鼎鼎的馬穆魯克,這不僅僅是輕騎兵暴打重騎兵,更是近代騎兵戰勝古典騎兵的最好例子,同時也側面說明了古典騎兵的戰鬥力確實有限,面對紀律嚴明陣型穩固的羅馬軍團沒有辦法佔到太多優勢。 補充一點,騎兵的訓練成本比步兵高得多,就好像法國和英國的近代騎兵,在科學的訓練體系下經過無數日夜的操練才有了並排衝鋒時彼此能夠小腿挨著小腿的水平。而古典騎兵衝鋒時的打擊密度並不理想,他們的優勢更多在於對士氣的打擊上,而面對羅馬的國力和半職業化的軍團,單單依靠騎兵遠遠不夠。
你這話問的克拉蘇得多憋屈啊……
誰說羅馬沒騎兵的?
愛德華·吉本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
軍團的騎兵編成是個中隊,是整體戰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同第一支隊的狀況那樣,騎兵第一中隊有一百三十二名人馬,其餘九個中隊各有六十六名人馬。這十個中隊共有七百二十六名人馬,整個編成一個騎兵團。雖然隸屬於軍團,作戰時卻分開運用,通常單獨或幾個騎兵團集結構成一個側翼。
……羅馬的騎兵瞧不起東方的全裝甲騎兵,認為全身披掛鐵架會妨礙行動,所以他們的配備是一頂頭盔、一面圓盾、輕便的馬靴和胸甲,主要攻擊武器是一支標槍和一把長形寬劍,有時也像蠻族那樣使用長戟和錘矛。
羅馬怎麼可能沒有騎兵?首先每個羅馬軍團都設有騎兵大隊,羅馬騎兵也不是傳言中的特別弱雞,主要是騎術與馬匹上有差距,在勇氣與裝備上是很優秀的。 而且,羅馬共和國的騎兵主力都不是羅馬公民自己的騎兵,而是外籍部隊(羅馬軍隊由羅馬公民組成的本土軍團和附庸地區人民的輔助部隊組成,輔助部隊服役期滿後獲得公民權)。記載最多的就是來自高盧和西班牙的騎兵部隊,這些地方的士兵騎術精湛,馬匹矯健,民風剽悍,是優秀的馬上部隊。在普魯塔克筆下,高盧騎兵單獨擊敗過帕提亞騎兵(安東尼傳)。可見,羅馬人騎兵特別弱是站不住腳的,更別說沒有騎兵了。事實上,大部分古代軍事強權都不是靠單一兵種打天下,每個兵種,每個武器系統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合適的地形與受制約的條件,偏科的軍隊想跨越地理天氣的限制打贏更適應環境的軍隊是比較困難的
羅馬人的騎兵不那麼出名,和羅馬人沒騎兵,是兩個概念。
巴巴爾二世說過,對付這些騎兵其實很簡單,第一保證部隊有足夠多的駱駝和騾子載水袋,說一萬次,水袋是那疙瘩軍隊的根本,然後只要配備足夠多的投射武器給步兵方陣一路推過去即可,騎弓又射不遠,鐵甲騎兵再強不敢撞長矛,最關鍵一個點,泰西封不會跑不會動
羅馬一直都是有騎兵的。
儘管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在卡萊戰役慘死,但後來安東尼以及多位羅馬名將出擊,帕提亞都沒有占的便宜甚至處於下風不得不求和。而當圖拉真時代,羅馬更是攻陷帕提亞的都城,如果不是由於圖拉真皇帝年事已高加上帕提亞不敢與之決戰而是化整為零打游擊,羅馬是有可能重現亞歷山大的壯舉的。兩國之間的差距不是騎兵或步兵,完全是制度上的差距。相比羅馬成熟的帝制體系,帕提亞仍然呈現一種宗藩體系,加上國家體量的差距自然不是對手。而到了羅馬分而治之,取代帕提亞的薩珊波斯擁有成熟的政教合一制度自然也就可以與東羅馬兩強對峙。
輔助軍讓你吃了?
Auxilia cavalryman聽了想打人。
在羅馬,騎兵大隊是真正的作戰單位,何談沒有之說。
~~~~~~~~~~~~~~~~~~~~~~~~~~~~~~~~~~~~~~~~~~分割線o(=·ω·=)m
羅馬是拿石頭打的帕提亞人。
至於石頭有什麼用,我舉個例子。
BC 53年克拉蘇狂妄地想要征服帕提亞人,於是他跨過幼發拉底河去找帕提亞的麻煩,可是在卡萊戰役中他反而被帕提亞人打敗,他本人的頭顱也成了舞台上的道具。這一戰羅馬人損失慘重,帕提亞則士氣大振,於是他們也不自量力地想挑戰一下羅馬人在西亞的權威,遂發動了一次對敘利亞的襲擊可是卻被蓋烏斯·卡西烏斯率領的卡萊戰役中逃回的殘兵打得大敗。
此後數十年帕提亞國王奧羅德斯二世不再直接與羅馬作戰,改為支持羅馬的共和派,在BC 46、45、42三次派兵加入共和派的軍隊。然而共和派卻不是愷撒派的對手,腓力比會戰後共和派徹底消亡。於是奧羅德斯二世決定走上台前再次入侵羅馬。BC 40年帕提亞人準備了一支大規模的軍隊捲土重來,前共和派分子昆圖斯·拉比努斯原是羅馬派往帕提亞的使節,此時他反叛轉而為帕提亞人效力。他和帕提亞王子帕克如斯率領軍隊擊敗了羅馬的敘利亞總督薩克薩,並招降了一大批羅馬軍隊中對安東尼不滿的共和派士兵,從而佔領了幾乎整個敘利亞並向小亞細亞進攻,一時間羅馬在西亞的統治面臨土崩瓦解之勢。為了反擊帕提亞人,馬克·安東尼派遣普布利烏斯·文提迪烏斯擔任軍隊指揮官,由於普魯塔克和迪奧都沒講清楚,我們只知道他掌握至少兩個軍團和十幾個大隊的輕步兵與騎兵,他的部隊可能不超過三萬人。文提迪烏斯吸取了卡萊會戰失敗的教訓,為易受帕提亞機動輕騎攻擊的重裝步兵配備了足夠的弓箭手和投石兵。他同時認識到平坦的地形對帕提亞騎兵有利而山地則可以削弱他們的優勢。文提迪烏斯的軍隊在BC 39 年登陸西里西亞,很快擊敗了拉比努斯的軍隊。拉比努斯試圖化妝逃跑,但被文提迪烏斯的軍隊抓獲旋被處決。隨後文提迪烏斯轉向敘利亞進軍,與帕提亞指揮官法拉尼帕特率領的軍隊在阿馬努斯山口關隘處相遇,帕提亞騎兵在山地根本發揮不出優勢很快便被擊敗,法拉尼帕特戰死。敘利亞的其他帕提亞軍隊喪失了交戰的勇氣,紛紛撤回幼發拉底河對岸。文提迪烏斯收復了整個敘利亞。小亞細亞的反叛城市由於被切斷了與帕提亞的聯繫於是重新投向羅馬人,這樣帕提亞的戰果幾乎全部喪失。
帕克如斯王子聽到這個消息時已經返回泰西封,他立刻動員部隊,可能有一萬重裝騎兵和數萬輕騎兵,準備在來年(BC 38 )渡過幼發拉底河。於是金達拉山口會戰的序幕拉開了。帕提亞動員部隊的消息很快就從兩河流域一帶的各城邦與各部落間流傳到敘利亞,文提迪烏斯可能在拿下敘利亞時已經有想到這個問題,所以當他派出他的部隊前往敘利亞各處進行安撫與鎮壓時,就開始了他的情報操作。當時他要為他的部隊爭取集結的時間,於是他派出間諜散布消息給帕克如斯王子,說不論羅馬或帕提亞,都會選在佐格瑪附近渡河,因為那邊是幼發拉底河在敘利亞行省河面寬度最窄的地方,一向都是理想的渡河地點。而且那附近地形崎嶇多山,只要選擇一座靠近渡口的小山埋伏,帕克如斯的軍隊非潰敗不可,只是現在他最憂心的就是萬一帕克如斯在佐格瑪下游的河段渡河,那裡平原廣山地少,羅馬軍就得在開闊地和帕提亞騎兵作戰,羅馬軍人數不多,而騎兵在開闊地機動性十足,他可能無法阻止帕提亞軍再次席捲整個敘利亞。帕克如斯聽到這個消息,認為很有道理,他決定這次進攻敘利亞就選在佐格瑪下游的一個平原附近渡河,那是幼發拉底河流經敘利亞行省河面寬度最寬的地點,附近只有幾座小山丘,不過帕提亞軍多花了比平常還多的時間在建立渡口與架橋作業上。文提迪烏斯趁著帕提亞軍忙著渡河的空檔順利將他的部隊集結完成,不過他並沒有馬上帶軍殺向帕提亞軍建立的新渡口攻擊正在渡河的敵人,當帕提亞人全軍渡河完成正在整理部隊之際,他也沒有趁機攻擊。由於前年帕提亞人越過幼發拉底河後就往西南方沿著道路通過金達拉山口附近的小鎮攻向安條克,所以文提迪烏斯率軍在敘利亞行省的金達拉山口地方布防。 文提迪烏斯選定一座小山做為他建立軍營陣地的所在,這座小山可能位於通往安條克的道路附近,帕克如斯的遠征軍一定會經過。此時帕克如斯的遠征軍順利地向前推進到文提迪烏斯的布防區,一切就如同他所接獲的消息一樣,羅馬軍的主力應該都在佐格瑪附近等著伏擊他,但是他現在沒受到任何抵抗就繞過了羅馬軍主力,於是他準備如何發揮騎兵的特性,利用奇襲將羅馬軍主力擊潰,把羅馬人趕出敘利亞。當帕提亞軍經過金達拉山口小鎮,看到了這座位於小山上的軍營。由於這座軍營看起來沒多少人在守衛,渡河後還沒戰鬥過的帕提亞騎兵都想先拿這座軍營的敵人來祭旗。帕克如斯於是決定先把這座軍營拿下來再說。這是個致命的決定,當帕提亞騎兵浩浩蕩蕩地沖向小山頂的軍營,忽然聽到號角聲響起,接著,一大群的羅馬重步兵忽然從山頂各處現身,一邊吶喊一邊從山頂衝下來,與帕提亞騎兵發生戰鬥。這些在隊伍最前方的帕提亞騎兵都是重騎兵,他們被迫與優勢的重裝步兵展開搏鬥。由於所處地形是山地不利於騎兵的發揮,而羅馬重步兵則將近身肉搏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頓時帕提亞重騎兵被砍瓜切菜般地被一個個放倒,秩序大亂。帕克如斯王子儘管非常疑惑羅馬主力怎麼不在佐格瑪設伏而在此地跟他糾纏,但是他還是非常冷靜地下令混亂的全軍重新列陣並整理秩序。在帕克如斯王子的指揮下騎兵們還是勇敢衝上山坡與羅馬軍作戰,不過傷亡越來越多,由於羅馬重步兵都快速衝過來與帕提亞重騎兵隊纏在一起,所以隊形也越來越混亂。文提迪烏斯可不會給帕克如斯時間來重整秩序。他下令跟在羅馬重步兵的輕步兵中的標槍兵,弓箭兵,投石兵一齊向帕提亞人發動遠程攻擊。標槍與箭矢並不容易造成重騎兵傷亡,因為他們全身都披鎧甲,除非近距離不然標槍與箭矢根本射不穿,但是投石兵拋射的石頭或鉛彈則沒有穿甲的困擾,被擊中鎧甲者雖然沒有外傷,卻可能得到內傷,或者被打中臉部痛得落下馬摔成重傷。被羅馬重步兵纏住的帕提亞重騎兵移動困難,成了投石兵最好的標靶,許多重甲騎士在漫天飛石下中彈落馬。帕克如斯王子就在亂軍中被一顆不知那飛來的石頭擊中,落馬重傷。他的部下為了重整秩序而後撤時才發現王子不見了,但他們還來不及派出分隊找尋王子,羅馬輕重步兵已經不斷湧上來對他們發動攻擊,帕提亞軍到後來已經無法重新列陣,只能與羅馬軍進行近距離混戰。傷亡越來越大,軍心也越來越恐慌。沒多久帕提亞全軍就知道他們的指揮官已經落馬重傷,除了少數忠心耿耿的部下重新殺入重圍找他們的王子外,其他騎兵都倉皇地往渡口方向撤退,但是文提迪烏斯早就派出一支部隊佔領渡口,許多逃往渡口的騎兵都被殺死,僅有少數逃向敘利亞北方科馬格尼王國的薩莫薩塔城,這座位於幼發拉底河畔的城市仍採取親帕提亞的立場。而那些殺回去找帕克如斯的部下都被羅馬軍殺死,文提迪烏斯找到帕克如斯王子時,他已經重傷不治,文提迪烏斯割下了王子的首級,並將帕提亞遠征軍全軍覆沒,王子陣亡的消息向外公布。那時整個敘利亞都在等待金達拉方面的戰報,當最後的結果傳來,許多採取觀望的城市終於表態向羅馬效忠,文提迪烏斯將帕克如斯的首級送去給各個仍在頑抗中的城市觀看,除了薩莫薩塔外,這些城市已經明白帕提亞帝國短期內再也無法給他們支援,全部都投降。敘利亞行省情勢正式底定,羅馬共和國在失去東部諸省一年後完全收回,還讓帕提亞帝國的王位繼承人陣亡,無數精銳部隊損失,可謂大獲全勝。
以上可證明,我羅馬投石兵天下無雙。
誰特么告訴你羅馬沒有騎兵的(ノ=Д=)ノ┻━┻
推薦閱讀:
※靖難之役如果燕王朱棣失敗,明朝歷史會有哪些改變?
※帝國時代遊戲里的奇蹟建造完成會贏得勝利在現實中有什麼影射意義?
※孔子收徒是不是要弟子給他送干肉,為什麼?
※中國歷代皇帝順序?
※在近代,日本和俄羅斯可以被算作西方列強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