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柯潔對 CGTN 記者英語提問的現場回應?
柯潔就說:「你是中國記者還是外國記者,如果你是中國記者,而我是中國棋手,我認為你應該用中文向我提問。」
記者解釋:自己頻道要求用英文,於最後又用中文向柯潔重複了問題。
央視回應被柯潔懟:求原諒!英語是工作語言北京時間5月25日,在人機大戰三番棋第二局的賽後新聞發布會上,CGTN的一位國內記者用英文提問柯潔,柯潔則質疑道:「中國人就用中文提問。」 對此,CGTN方面也在晚間通過微博回應並致歉。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聲明除了用中文表述之外,同時還有一份英文版的。
現場的情況是,柯潔扶著耳機,根本就沒聽懂同聲傳譯說的是什麼,告訴了華學明。
華學明說,她也沒聽懂同聲傳譯說的是什麼。
柯潔無奈地說,你是個中國人,問我這個中國人,就應該用中國人的提問方式嘛。
你們這些提問者,不要總是想搞一個大新聞。報導出了偏差,你們是要負責任的。
(補充一句,那個記者也解釋說,他的工作單位的主要語言是英語,所以他有義務用英語提問,也沒毛病。)
各自立場不同。
記者按台里的規定,率先考慮的是採訪環節為播出效果服務——即為英語母語或英語常用語者觀看環節服務。
柯潔認為自己是被採訪者,採訪者的第一要務是和被採訪者達成有效溝通。所以認為對方應該使用更有效果的溝通方式。
記者的採訪發問本身思路略顯得混亂而且緊張,引用他人祝賀十分冗餘,在這兩個部分佔用了過多的採訪時間,且最終提問質量本身偏低。記者本身不算做錯,因為飯碗所在。但是執行的這個規定死板,導致採訪工作的幾個基本要務都沒有達到(提問具體、有針對性,尊重被採訪對象),更不用說什麼采前準備工作充分和形成融洽良好的溝通了。
柯潔的態度從頭到尾沒有看出啥怒懟來,只是對提問本身沒有達成有效溝通不滿。
隔了一晚再看這回答簡直心驚肉跳"(o Д o*)這麼多贊!
評論里果然出現了很多非黑即白的聲音,在我眼裡柯潔和記者僅僅是有「不妥」,但很多人非要說他如何如何才好,怎樣怎樣才對,似乎人家必須要像你說的那樣圓滑完美才算正常。你們對一個20歲棋手臨場反應的要求實在是過高了→_→ 連我這麼語氣溫柔的小透明都能被扣個「公知精英」「裝睿智」「眾人皆醉我獨醒」「歪曲事實」「理中客」的帽子,作為一個祖上三代貧農18線小城市出來的妹子,實在是對不起這麼大的頭銜現在互聯網上的戾氣越來越大,網友之間為了屁大點事都能噴的你死我活。能造就這種氛圍,不得不說這些煽風點火的媒體有著相當大的「功勞」
前幾天微博熱搜有一個標題「媽媽稱混血女兒是外國人」還以為又是哪個忘本的中國人乾的渾事,結果點進去一看,只是一個媽媽在逗寶寶,問混血女兒是不是外國人,小孩一臉正經拍著桌子喊我是中國人!一個輕鬆可愛的搞笑視頻安上這麼一個標題,可以說非常噁心了。。。點開評論,果然一群人又開噴
這次的事也一樣,看標題還以為起了多大的衝突,還來個「怒懟」,結果點開視頻,記者略微緊張的提問,同傳腦子短路沒反應過來,柯潔一臉平靜問是中國記者還是外國記者,全程沒看出什麼怒氣,記者也沒有鬧場,非常謙遜溫和的解釋了這件事,柯潔也認真的回答了他的問題,記者會上一個無關緊要的插曲,就這麼被腦殘媒體煽動成了又一場撕逼
我發現很多人在這種事上一定要分個誰對誰錯,非黑即白。要麼噴柯潔沒禮貌,要麼噴記者中國人不說中文,還動不動就要上綱上線說什麼情商低,不愛國,這件事明顯是個誤會,雙方都沒什麼錯,可是點開微博評論區,高贊評論要麼噴記者,要麼損柯潔-_-||心疼這倆人一分鐘(尤其他倆都挺帥的)
柯潔下的第二盤棋真的非常非常精彩,完全會是載入圍棋史冊的一盤棋,我覺得這個比較值得關注不要搞個大新聞了,一個20歲的孩子,又是從小學圍棋的,他能懂什麼背後的政治博弈?
你以為他是受過中宣部培訓的嗎??
不要過度解讀柯潔了,沒有意義。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本來只覺得是個趣聞,但後來發現無腦罵記者和民族主義這兩股浪潮有合流的趨勢,於是回顧了一下這個視頻:
人機大戰第二局賽後發布會,有中國記者用英文向@棋士柯潔 -新浪體育視頻的秒拍先跳一下身份:我曾經是文字記者,雖然沒有做過電視記者,但跟他們也有很多同場工作的時候。我並不太欣賞CCTV(也就是CGTN的母體)。
(再補充一點,放在最開始)0. 各位朋友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現場提問的是外宣台CGTN,而非對內的CCTV,想清楚這一點很有幫助。
1. 先聊一下這個CGTN。CGTN的全稱是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直譯就是「中國環球電視台」,但看它的官方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就知道,它其實就是CCTV的外語新聞頻道。換名字的理由恐怕是想讓它在表面上顯得和CCTV沒有關係,不要那麼有宣傳意味。
CGTN英文頻道就是換了馬甲的CCTV-9。CCTV-4和CCTV-9的主要區別是,兩者雖然都算是「國際化」的電視台,但前者以中文播出,主要服務於懂中文的華人華僑和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後者以英文播出,主要服務於以英文為母語的人。兩邊的內容調性也有區別,CCTV-9明顯更加國際化一些。
2. CGTN的記者用英語發問是否合理?當然合理。如果是直播,用英語提問應該是唯一選擇,因為電視台基本上是英語觀眾。如果是錄播,也就是拍完素材回去再剪輯,可以考慮中英文雙語提問(因為同聲傳譯的表現不是特別好),剪的時候去掉中文提問,給柯潔的中文答覆配音,否則看起來完全就是扒中文素材再配音的二手貨電視台了。這一點和記者的國籍/民族無關,只和他工作的電視台屬性有關。
更何況還有一個問題是提給谷歌方面的哈薩比斯的。
3. 從視頻來看,記者語速是偏快了點,說得比較冗長,從肢體語言來看有點緊張,而且問題顯得有點過於泛(不是simple),但這也不構成他不應該用英語發問的原因。
4. 柯潔看起來不像是「怒懟」,可能就是性格如此,而且他並不太了解還有中國人運營的英語電視台這回事。之後他的表現也大致得體。
5. 其實記者在柯潔說完「你是中國人就應該用中文提問」後試圖解釋,但無奈CGTN是一個剛出現幾個月的品牌,解釋起來比較麻煩。然而現場部分記者的起鬨就顯得很沒品了,柯潔不是業內人士不知道這些,你們這些同行還不知道?
6. CGTN在官方微博上發了一份道歉信,這是很合理的公關應對手段。
7. 部分媒體的社交網路賬號以及一些自媒體大號對這事的炒作比較噁心。
補充:
8. @華嫁型莫德雷德 提出,CGTN記者田薇在2017年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向國家外交部部長王毅提問時用了中文,是否存在欺軟怕硬的問題。
我找來完整版視頻看了一下。
[兩會直播間]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 外交部長王毅答記者問 現場完整版田薇的提問在33分50秒處。她是總第五個提問者,也是第三個國內媒體提問者。
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這場新聞發布會提問者可以自選中文或者英文,現場配有非同步的翻譯,這就使得即使是直播,也不需要自己配同傳。外媒記者中,有些人用中文提問,也有些人用英文提問。
第二,田薇不僅代表了CGTN,也代表了中央電視台,這是她能夠成為第三個國內媒體提問者的原因(國內媒體通常按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的順序開場)。有中央電視台身份在身,她沒法用英文提問。(我推測這可能也是柯潔這次事件中,記者強調自己屬於新媒體部的原因,因為新媒體部跟中央電視台應該是名義脫鉤的)
然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田薇問了關於金磚國家的問題,但王毅在回答之前,專門插了一段祝賀CGTN開播的閑話。CGTN在他們的報道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先分享一件親歷的事。
幾年前,院里召開一個學術討論會,主要是中國學者和日本學者的對談,由於是公開的座談,有不同層次的同學參加,大多數人都能聽懂日語,但還是配備了翻譯。院長是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著名學者,日語能力也達到了令日本學者敬佩的程度。到他做主題發言的時候,面對滿桌的日本學者,他一字一句的用中文做著他報告,同時翻譯員一段一段翻譯他的報告。當時我還是小本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院長不直接用日文呢,還能節省時間。自己嘀咕著,正好在旁邊的導師告訴了我原因,大意是「這是中方組織、主辦的活動,也在我們院里舉辦,院長是主人,私下交流可以用日文,會上的自由討論也可以用日文,但是這是他坐上了主席位,應該用中文,既是尊重,也是自重。」當時年輕的我,不明覺厲,只覺得有一種莫名的深重感,對院長的敬重又多了一分。
故事講完了,回來說說柯潔和記者這事兒。我不過多去誅心記者,但是這個記者在中國的會場,面對中國人,用英文提問,怎麼說都是不符合場合,至少不尊重被提問人柯潔。所以,柯潔表示不滿很正常,也很應該。
講點衍生的話,記者的行為之外是否有作秀裝逼的成分,不好說;記者後來聲明自己的緣由苦衷,很多媒體行當的答主也頗有理解、聲援的意味;但是,很多人討論中批判激烈,也有其緣由,希望平常生活中愛拽外文的朋友多自警、自重吧。
我也做過英文電視台的記者,所以也吱一聲,幫助大家從電視行業的從業者角度理解一下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做過和這位記者一樣的事情,受到過一樣的鄙視。
但確實有苦衷。
一家電視台的水平,是從很多個角度體現的,其中就包括很重要的一項:
內容自制的能力。
在國內採集新聞,以英文報道,這時候最需要讓觀眾明白「這家電視台的內容並不是扒了中文電視台的節目譯制的」。
如果記者以漢語問,被採訪者以漢語答,當然可以加英文字幕配解說來變成英語節目,但是這樣的新聞內容,跟拿第三方資料譯制的效果相比,能有什麼不同呢?
要把這段內容打上自製的烙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記者提問環節。記者提問的時候是英語,這段新聞的「自製」感就強了。
電視台的品牌實力就是在這些細節中體現的。
我當時工作的電視台有中文台和英文台,我出英文台的新聞時,就一定得說英語,不然回去肯定被主任吊起來打。
沒有翻譯的純漢語環境,我還得說一遍英語再說一遍漢語,還要請被採訪者諒解。
這種事情,在行外人眼裡肯定是很荒誕的,我也理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荒謬,但是它確實有行業內的邏輯。
就像新聞節目里經常看到的,發言人身前簇擁著幾十個話筒,擠著各家媒體的十幾個、幾十個logo,外人看來肯定覺得這種「刷存在感」的行為很滑稽。但是對於亮著logo的每一家媒體來說,佔據畫面百分之一大小的自家logo確實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
這次的事件大概是一個教訓,以後的英文媒體記者可以參考,遇到類似的場合,哪怕現場有翻譯,也可以嘗試自己用雙語提問,就像兩會的時候那位外國記者。
畢竟我們這兒暫時文化還不夠自信,你們的職業行為很容易被理解成「裝X」「崇洋媚外」。
謹記。
-
最後藉機請有料的朋友回答一下我提的一個問題(因為問題被靜默了,可能沒幾個人看到,但我真的非常好奇):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利益相關:中央電視台記者。
這件事純粹是個別媒體沒事兒找事的典型了,也是證明了大部分網友看新聞也只看一個標題,證明了標題黨的危害性。
看完全程就知道,這位同事是我們央視英語國際頻道的記者,人家錄下來的採訪新聞是給國外觀眾看的,用英語有什麼問題?因為同傳的失誤,柯潔心平氣和的請記者用中文再問一下,也沒有毛病!唯獨是會後幾家要點擊量不要臉的網站和部分新媒體,寫出「柯潔怒懟央視記者」這樣的標題吸引眼球和點擊率,將只要點擊不要臉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下午剛好在現場,說幾句現場看到的情況吧。
其實呢,拋開那位同行的語速,用詞這些硬體兒不談,這事兒主要是大家眼睜睜看著一個東方面孔,突然冒出英語,還是直接沖著柯潔的問題,還聽得出有點兒中國口音,連我都懵逼了,我想柯潔和同傳老師也是挺懵逼的吧。
我自己的耳機是調到中文頻道的,不太清楚英文頻道的情況,是否的確存在翻譯遲疑的情況沒有核實,但從前兩天的情況看,這次活動請到的同傳老師還是挺給力的。
所以在我的理解下,柯潔當時的反應還是處於困惑多一些吧,因為當時的我也很困惑啊,咦,他為啥要對柯潔說英語啊?雖然有現成的同傳,可就算翻得再好,也不如直接用大家共同的母語表達更好吧。包括採訪對象和其他同行聽得也很清楚啊,記錄起來也更方便。而且就算同傳翻得和母語表達一毛一樣好,也會多浪費大家的時間啊,費這二遍事嘎哈?大家都是中國人。是不是是不是?
不過呢,私以為這事兒也沒必要上綱上線的,柯潔說完後,在場的人並不是覺得誒,要出事兒的一口冷氣,而是都忍不住笑了。耿直boy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啊。表情其實是情緒的直觀反映,不太容易騙人,特別是那麼即時性的狀況下。所以也沒有懟不懟這麼嚴重吧。
最後,小柯柯真是又認真又可愛,今天真是被實力圈粉了。第二場那麼精彩的比賽沒人提,哈薩比斯推文中的perfect,right to the limit沒人談,結果懟記者上了熱門,網友們真是無聊
假設白宮新聞發布會,央視找大山去用貫口的語速去提問川普,你看人家懟不懟你?人家估計不但現場懟你還要發推特懟你。
他說的鎚子英文啊,翻譯都聽不懂,難道是愛爾蘭口音么!
他有個鎚子專業操守啊。人家聽不懂你的口音,你應該用倫敦腔再說一遍嘛,你居然說普通話!真是個鎚子!更新:看了大家的回答,我意識到這件事確實是被提問者帶私貨的「怒懟」和各路媒體營銷號帶節奏了,有位說得好,這現場反應是記者和柯潔、採訪者與被採訪者間立場角度的不同引起的,然而採訪者認真接受採訪回答問題是尊重採訪者,採訪者是否做到最基本的讓採訪者聽清提問、使採訪順利進行?該同聲傳譯背鍋?
從立場上,我還是站柯潔,在採訪過程中出現了波折,我認為該負責的是記者。
原回答是針對原問題描述柯潔「怒懟」記者(現問題已更改,回歸客觀)被很多答案批評而做的反駁,請大家參考著看。
~~~~~~~~~~原答案~~~~~~~~~~
對與錯問幾個問題就能釐清:
1、在精通被採訪者的語言時,國際頻道是不是採訪哪國人用哪國語言?
2、中國是不是國際的一份子?3、新聞採訪,採訪對象是主體?還是記者或媒體是主體?4、記者要是國際頻道的外籍記者不精通中文也就算了,明明是中國人,用英文發問——翻譯翻給柯潔——柯潔回答,是不是還要翻譯再用英文給這位我國記者再翻一遍?用脫了褲子放屁比喻可能太粗俗,用官僚主義形容非公務員也不合適,這算國際台形式主義的逼格?採訪各位政府領導、新聞發言人的時候你倒是也用英文啊,這不是工作規定么?合著規定是給民間人士專用的是吧,被柯潔直來直去的一懟,虛架子倒的稀里嘩啦的。
柯潔當然也不夠成熟,也因為輸了棋沒有陪著演戲的耐性和心情,略有失態吧,雖然他有道理懟一下,但畢竟搞的氣氛有點兒尷尬,側面能看出來他真的很想贏這局吧。(最後這段是我腦補,柯潔一直接受採訪就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油子路線。)看到一個評論很有意思,拿出來以供參考:
央視國際頻道的記者,在國內採訪習總或其他政府官員的時候,是不是也用英文提問?如果不是,請各位支持英語提問的同學再解釋一下?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同學能找到類似的資料來證實這個猜想(*^.^*) ~看了微博上4:16 的視頻,這個記者在用中文提問了一遍之後又強調了一下自己工作的性質。這個安排讓我非常討厭。
按照傳統修辭意義的說法,也許還應該認為這種反應是「得體」?「不卑不亢」?我覺得不是這樣的。而是情節非常惡劣的對抗。對抗柯潔(可能是並非有意地去援引)的那個愛國主義話語。這個話語在全場有掌聲時就已經生成了。
這個記者他沒有首先道歉(甚至從頭至尾也沒有道歉),他把自己的角色統合到一個更大的話語里。就是說職業角色的話語里,是台里的工作規範要求他這麼做的。這樣做就表現而言,傳達出的意義大概是:如果這對你構成冒犯,那麼這也不是我構成的冒犯。當他說自己的工作語言是英語,這就是「免責聲明」。實際上他當時事後在我看來都會去這樣為自己開脫。他對柯潔根本毫無愧意。
而且他在漢翻的時候又漢翻了一遍對哈薩比斯的提問,可以說是用心險惡了。可以說是在第二輪地浪費時間,而且沒有任何的理由,是徹底的冗餘。就是要拖沓華學明已經表示要留給更多媒體提問機會的這個發布會。
從他再次拿到話筒,就意味著他就是要搞臭這個發布會。他在沒有話筒的時候,自己自顧自地在複述問題的中文,拿到話筒竟然沒有重複話,而是繼續說下去。不知道這個細節大家注意沒有。
就是說假如他要念一首《七律·鐘山風雨起蒼黃》,他拿到話筒時已經讀到「宜將剩勇追窮寇」了,結果他不顧前面的話沒人聽,直接念「不可沽名學霸王」。
如果不是他的問題前面的部分本來存在著大量的無效信息,那麼這個問題可就是大問題了。可見他根本一點都沒有換位思考的誠意。對撕逼沒興趣,我從會議口譯的角度談一談這件事。
我對現場的情況不了解,通過視頻可以基本判斷出:有中外嘉賓在場,有中外媒體在場,有中外觀眾在場,有同傳譯員在場。這是一場再典型不過的以同傳為翻譯形式的新聞發布會了。之所以出現現場的狀況,除了「中國記者用英文提問被懟」這個因素外,我認為一個關鍵是:這個英文的提問譯員沒有翻好,甚至根本就沒有翻出來,因此加深了聽者柯潔的煩躁情緒。(當然,如果現場不是這種情況,當我沒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這件事:1、問答環節的提問部分使用同聲傳譯是否合適;2、講話人是否需要照顧譯員感受;3、同聲傳譯使用者是否需要對同傳有足夠的了解。1
大型國際會議使用同傳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幾乎成為了標配。但譯界一直有一個討論,就是問答環節的提問部分使用同聲傳譯到底是否合適。眾所周知,同傳和交傳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同傳的準確率較低,百分之七八十的準確率已經可以算作合格甚至優秀譯員的標準了,但是對交傳來講,合格的譯員準確率可以輕鬆達到90以上。同傳較低的準確率導致錯譯和漏譯-尤其是漏譯-遠多於交傳。對於翻譯連續的講話,同交傳的翻譯效果上可能區別並沒有很明顯,因為講話人講的內容邏輯性強、相互關聯、甚至還會有較多反覆和重複,即使同傳譯員漏掉了一部分,還是有機會利用上下文(尤其是下文)來補齊的。但翻譯提問則不同。提問者時間有限,因此急於把自己要問的問題拋出去,自然而然的導致語速偏快、邏輯不嚴謹等問題,而且沒有任何彌補錯譯和漏譯的機會,這些都是同傳的大殺手。更要命的是,很多提問者(尤其是記者)出於各種原因,在提問時夾帶私貨,扯一堆有的沒的,最後冷不丁懟出一個問題,鬧不清楚跟之前扯的那一堆有什麼關係。這種情況下,交傳的先天優勢和同傳的不足就明顯的顯現出來了。交傳譯員可以把整個提問從頭聽到尾,記筆記,整體分析,提煉重點,搞清楚提問者到底想問什麼。這樣一來基本是十拿九穩的。同傳的話就大不一樣了。譯員以碎片的形式接受信息,做不到整體把握,極有可能在譯員還在掙扎「這哥們到底要問啥」的時候哥們已經迅速把問題問完了。譯員凈跟提問者夾帶的私貨較勁了,壓根就沒聽到問題。因此,如果一場新聞發布會需要翻譯,主辦方足夠重視效果,那麼往往會採用提問交傳加答問同傳的方式進行。(雖然現實中這樣的確太奢侈了。)當然了,作為一名職業譯員,我說這些不是為自己水平不夠開脫,只是討論客觀上的困難。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確有很多優秀譯員能做到同傳準確率90以上,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2
關於在使用同聲傳譯的國際會議中講話人是否需要照顧譯員的感受,這是一個有點爭議的問題。對譯員來講,自然希望所有的人發言時都能講的慢一點、清晰一點、簡單一點、有條理一點。但在現實中講話人的確有多種考慮,無法照顧譯員的便利。舉例來說,很多國際場合對講話人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比較喪心病狂的主辦方甚至會在時限到達時直接掐掉麥克,這就會讓一些希望爭奪話語權的講話人爭分奪秒飛速發言。對譯員來講,後果自然是災難性的。如果避開這些不談,我認為有一種情況是無論如何要避免的,那就是故意為難譯員。「你同傳不是牛嗎?我就給你來個飛速念稿,來個詩詞朗誦,來個成語接龍,我看你怎麼翻。」這種心態是萬萬要不得的。回到這次事件中來看,不做任何誅心之論,這位記者的語速對同傳來講,確實有點快了。有一些回答認為他「語速適中」,是譯員沒翻好。對此我是有保留的。會場譯員的水平我不了解。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聽」和「譯」絕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對於一段你可能輕鬆聽懂的外語材料,可能做起同傳來就會有一定挑戰性。如果你需要集中一點精力才能聽懂的東西,很可能做同傳就相當難了。聽起來語速適中的英文,做起同傳來很有可能會感覺到是「飛速」的。這很正常。其實這也是很多人高估自己外文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這位記者提問時談及了很多關於圍棋和AlphaGo的背景情況,這也很影響譯員發揮。專業的譯員自然會對接手的會議背景情況進行充分的準備,但總會有準備不到位的地方。因此講話人提到的細節越多,背景情況越多,約容易影響譯員的表現。這種影響不是簡單的讓譯員翻不出某個詞,而是對整體理解乃至翻譯狀態的全面影響。3
隨著國際會議過來越多,同聲傳譯的使用也越來越多,但絕大多數同傳使用者其實並不知道同傳是什麼,甚至將其與交傳混淆,或無法正確的說出它的全稱「同聲傳譯」的。我聽過對同傳各種五花八門的稱謂:同步翻譯、實時翻譯、自動口譯、機器口譯,等等。有些雖然是不規範的說法但意思是對的,有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此外,關於同傳還流傳著許多離奇的傳說,關於高收入、高門檻、傷身體等等。這些都說明了大多數人是不了解同傳的特點的。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同傳的效果。比如,我經常在翻會時,有參會者一把推開同傳間的門扔一篇稿子在我面前的,有擋在同傳間前面讓我完全無法看到講話人的臉只能看到這位大哥粗壯的腰部的,有拍著同傳間的透明擋板大喊「出來一個翻譯幫個忙」的。以上舉的雖然是極端的例子,但現實中有很多你注意不到的小細節,都會影響到翻譯的效果。像這次事件中,提問的記者如果願意貼心細緻一點,就會發現柯潔幾次調整耳機,表情還很困惑。這個時候最好可以確認一下聽者是否通過翻譯聽懂了提問,或者乾脆把問題的關鍵簡潔清晰的重複一遍。總而言之,對於會議口譯的使用者和從業者而言,這次事件暴露出了一個比較常見、需要解決、現實中又重視不足的問題。與各位共勉。兩會的時候李總理表揚了一個用漢語提問,且中文說的不錯的日本記者,他的工作語言我不知道,應該不可能是中文。人機大戰第二場結束髮布會的時候柯潔疑惑了一個用英語提問,且英文說的太快導致同聲傳譯根本跟不上的中國記者,他的工作語言他說是英語。高下立判。
記者採訪是為了什麼?得到最真實的回答,沒錯吧。如果能用被採訪對象能夠聽懂的語言提問,那就免去了經過翻譯傳話所造成的語意誤解和要點缺失。這無論對自己的這份職業還是被採訪者都是一份尊重。看看既往的新聞發布會,就算使用及其不流暢的漢語,外國記者也堅持著使用漢語將問題提問完成,為什麼?就算再不流利的漢語也比使用英語達到的提問精準度高無數倍。
不要拿什麼央視外語頻道來做幌子,還有人在提所謂外文頻道的義務……請好好想想,在外文頻道之前他首先需要做到記者的本職義務,次之他是中央電視台的外語頻道,他的義務是宣傳一個欣欣向榮的中國,而非外語!外語頻道的受眾想聽到的也是柯潔最真實的回答!
構成鮮明對比的是兩會期間的那位外國記者,用流利的中文提問後又用英語為自己的提問進行翻譯。沒錯,人家就是炫技,但是人家炫的合情合理,既表達了對總理、對中國的尊重又沒有忘記自己的國籍和自己的本職,簡直酷到不行!對比起來中國的這位記者真的是一無是處。
還有那麼多道德帝站在藐視眾生的高度將之形容為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的一份炒作。沒錯,其中可能有炒作的成分,但我真覺得這炒作的沒有問題,這是需要受眾去關注去思考的一件事。像我一樣的佔中國絕大多數的普通屁民需要媒體去引導,只要這個引導能夠讓國家和人民更好。至於真相,到底誰能明白什麼才是所謂的真相,你們看到的就是真相?媒體報道的就完全不盡不實?這個國家不需要那麼多高冷的道德帝和哲學家,我們只需要知道國家越來越富強,國人越來越自信,這就夠了!!
最基本的,採訪需要盡量照顧受訪者的語言。
之前cgtn採訪柯潔父母的時候也是用的中文,一帶一路採訪外長也是用的中文。想像一下,一個金髮碧眼的美國人,中文頻道的,在nba採訪艾弗森,說我是中文頻道的,用中文,然後一個美國人翻成英文,這是什麼鬼事情。
有時候我們把別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輕。順便說cgtn的道歉讓人作嘔。中國人在中國不能看中國人在中國的比賽
比賽完的中國人還要接受中國人用英文採訪
_(:зゝ∠)_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ㄒoㄒ)/~~就是有這種操作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應氏杯八強賽柯潔負於朴廷桓?
※如何看待柯潔在5月25日記者會上,要求CGTN記者用中文提問的行為?
※如何看待阿爾法狗3:0擊敗柯潔?
※同樣是和阿爾法狗下棋,為何我覺得柯潔口碑遠不如李世石,受到很多網民批評?
TAG:記者 | 圍棋 |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 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 | 柯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