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的金國女真族和明末的後金女真族有什麼傳承關係?


康熙幼年時期,四大輔政大臣里的索尼,赫舍里氏,在金朝翻譯做紇石烈氏

乾隆最崇信的將軍福康安,富察氏,在金朝翻譯為蒲察氏

清末跟俄國簽訂《交收伊犁條約》的大臣崇厚,完顏氏

台灣導演鈕承澤,鈕鈷祿氏,在金朝譯為女奚列氏

金朝女真和清朝滿族,基本上還是那一伙人。古代民族隨著時代發展,肯定會有離散和新吸收的情況,如果就憑著皇太極這個「民科皇帝」的臆斷,否認女真和滿族的關係,那就太荒謬了。

至於有人常拿胡里改說事兒,胡里改從來就是女真的一部分啊,胡里改的來源挹婁也是女真先祖肅慎的一部分嘛。

滿族核心部分來源是胡里改,胡里改主體來源為挹婁。

但金朝女真的主體來源卻是安車骨,安車骨來源為靺鞨。

挹婁和靺鞨,都是肅慎(後為女真)的一部分。

要是挹婁不是女真,那靺鞨不也就不是女真了,還存在什麼女真啊,能這麼耍流氓嘛……


宋朝人和明朝人有什麼傳承關係?


「女直古肅慎也,在混同江渚,開原城北,東濱海,西接兀良哈,南鄰朝鮮,為金餘孽。永樂元年,其諸頭目來朝,後悉境歸附。……女直三種……海西女直……建州女真……野人女直」 ——《明會典》卷107《禮部65,東北夷款》

今女直既金餘孽也……國朝分為三種:曰建州、曰海西、曰野人。而建州實居中雄長,地最要害」——《武備要略》作者:(明)程子頤

另外在舊滿洲檔中,皇太極有一段著名的論述。這是皇太極在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1635年11月22日)說的,原文如下:

tere inenggi, han hendume musei gurun i gebu daqi manju、 hada、 ula、 yehe、hoifa kai. tere be ulhirakv niyalma juxen sembi. juxen serengge sibei qoo mergen i hvnqihin kai. tere muse de ai dalji. ereqi julesi yaya niyalma muse gurun 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vla. juxen seme hvlaha de weile.

譯文:

是日,汗曰:我國原有之名為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其無知之人稱之為諸申。夫諸申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親誼,與我們何干。此後所有人等稱我國原有之名滿洲,若稱諸申,罪之。


明代的「女真」是一個統稱,明朝漢人把東北一大堆不同的部落民族都給了個套名,什麼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未必都是女真,但人家懶就這麼叫了,連後來融入滿洲的索倫、錫伯等部族也包括了進去,就類似漢人曾經說的東胡、匈奴、肅慎(靺鞨)一樣...而且留下了史籍,努爾哈赤時還依明朝的說法自稱女真,雖然皇太極後來為了區分出來重申了很多次建州、海西等諸部落之間的區別和名稱,但沒卵用的,人群固有印象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現在也只能用這麼個籠統的說法了,有啥辦法.....當然人家確實把被明朝叫做女真的眾多族群幾乎都整合進滿洲去了,這點沒的黑,但追根源流要把握滿洲形成的歷史過程,不能因為「後面是這樣的前面一定是這樣的,漢人都是這麼記載的肯定沒有錯」,這就落入了為現實尋找歷史合理性的窟窿去了。按那樣的想法,渤海人、女真人、滿洲人在漢人記載中都是靺鞨人,都是一家人,那就沒得講了。拜託人家還在部族階段哪有什麼民族不民族啊,這種現代觀念往歷史名詞上套沒必要,民族的形成、合併、分化都是常事,漢藏苗羌都由史稱的古羌而來,但漢不是藏,藏不是苗,羌更非古羌。部族、汗國之間相互吞併或者反向吞併更是常事,漢人所稱呼的丁零發展出來的突厥、薛延陀、回鶻之間的相互關係還亂的很呢。要把握脈絡和變化過程,而不是像明代漢人那樣定個框什麼都往裡裝。

實際上就算是宋代,女真人也是遼人框定的一個泛稱,完顏也看不上胡里改,胡里改不過就是完顏氏政權統治下的一個部族,他們是從挹婁發展來的,三國時就在遼東郡,而完顏部祖上是唐代避難進入遼東,滿洲先祖又是蒙古化的胡里改人。這是東北、蒙古草原民族的特點,誰統治跟誰走,很多都分不清誰是誰,汪古和克烈作為丁零後裔和其他蒙古人相比,漢人又分得清嘛?最後依然變成了蒙古,蒙古得以作為民族實體還是因為離現代比較近。族群不僅是歷史人群主動創造的,同時也是被動「創造」的,在這裡還是應當用「族群」替代「民族」更加合適。

所以指望古代漢人的區分以及古代女真人自稱,沒卵用的,它們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說的「民族」範疇。

至於傳承關係,說女真語和寫女真小字的完顏統治的女真和說滿洲語寫回鶻式滿文的蒙化胡里改人發展來的滿洲能有多少繼承關係?除了同出於靺鞨、曾經有統轄關係以外,繼承關係除了被漢人所稱呼的名字以外已經很淡薄了。明中期以後遼東及奴爾幹地區連會說女真語和寫女真小字的人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明朝還有人會呢。非要找個繼承人總不能說明朝繼承了女真吧....

只能說金女真統轄的胡里改部後裔—滿洲部族逐步征服了漢人所泛稱的「女真」以及部分漢人、朝鮮人等等,整合成為了新的「滿洲族」。這才是正確的關係。


金國是肅慎(女真)族,圖騰是豬

後金是蠻(滿)族,圖騰是狗,朝鮮建州聞見錄有記載:

兩者甚至不通婚,《金史》卷六十七《烏春傳》記載:「狗、彘之人同處豈能生育,胡里改、女真豈可為親也。

另外朝鮮人特別喜歡吃狗肉,

小兔:哪種狗肉烹飪方法是為最佳?

所以遼東其實有三個古民族,這是從考古學、語言學、基因學等多方面都有證據的

孫進己、孫泓:《女真民族史》第一章&<女真史研究總論&>

另外,圖裡那個分類我不贊同,邑婁其實就是婁邑也就是辱雞也就是勿吉,其實就是基隆的原名雞籠,是一個古老的第一個馴養雞的部落

這個鬼名字我在古地名里見過很多次,以後統一貼這裡給你看,到你信為止。蓼國被楚國滅後楚國設立「雩yú婁邑」(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兩座城池。

左衽民族和右衽民族對一個東西會反過來念的,《山海經》里很多這樣倒過來的名字,龍苗、苗龍之類的


金朝的女真是明末女真的老祖宗,明末的女真繼承金朝的女真。

侵就刪


先放結論:

明末的後金女真族,是以金國殘餘女真族為核心逐漸成長起來的一個民族。

咱們從金國後期開始說,金國後期蒙古族出了個逆天的鐵木真,橫掃歐亞大陸這事大家都不陌生。而金國當時佔據了中原腹地,非常不幸的成為了直面蒙古衝擊的MT,而南宋見金國勢弱,又不斷在身後捅刀子。1234年,金國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

這個過程中純粹的女真人走死逃亡,數量大為削減。在中原的這些女真人由於漢化的實在太好,直接被元朝人歸為漢人,「實現了民族大融合」。而原來被留在東北老家、漢化的比較差的那些呢,才被定義為「女真人」。

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長漢地,同漢人。——元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世祖十

東北老家的這些女真人基本上都生活在松花江流域一帶,元朝對於這些人戒備心還是很強的,元初的時候甚至明令他們使用弓弩打獵。而這些女真人的開化程度也迅速衰退,很快就又成為了純粹的游牧民族。

……各有司存,分領混同江南北之地。其居民皆水達達、女直之人,各仍舊俗,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故設官牧民,隨俗而治,有合蘭府水達達等路,以相統攝焉。 —— 元史·卷五十九·志第十一·地理二

不過元朝倒是設立了五個萬戶府來管理這些女真人和其他一大堆少數民族。在元朝的時候,女真人跟遼東的其他民族通婚不少(比如那個水達達),逐漸形成了新的女真族。從民族習俗上看,還是延續了當初女真族的傳統的。

不過隨著元朝的不斷漢化,元朝官員終於也學會了奢靡之風的那一套。女真族的各種負擔開始加劇,今天要個海東青啊,明天要個野山參啊,女真人一看能動手咱們別BB了,打吧!於是開始陸續有女真族人造反,因為多少還記得自己祖上曾經闊過,所以這些東北少民造反的時候動不動就打出「大金子孫」的稱號,也算是變相的加速了女真族的民族融合。

元末的時候朱元璋領著人從南推到北,洪武二十年北元遼陽省扛把子納哈出也(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裔孫)投降,明朝實際統治了遼東。但是鑒於當時的形勢,朱元璋選擇了在遼東附近設立軍事衛所來做邊境防禦,而不是直接將遼東納入統治。因此遼東在當時是屬於明朝、北元與朝鮮三方勢力交錯的這麼一個狀態。於是女真人也是一部分投靠了北元,一部分投靠朝鮮,一部分投靠大明的這麼個玩法,其中永樂年間接受了明朝招撫的女真族人就成了大家所熟悉的建州衛了。

其先蓋金遺部。始祖布庫里雍順,母曰佛庫倫,相感測朱果而孕。稍長,定三姓之亂,眾奉為貝勒,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號其部族曰滿洲。滿洲自此始。元於其地置軍民萬戶府,明初置建州衛。 ——清史稿·卷一·本紀一·太祖本紀

後面的事情不用我說,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不過這裡還有點小彩蛋。

元朝的時候跟遼國的時候一樣,元朝人是拉一波打一波,一些女真人成了帶路黨,積極幫助元朝人鎮壓自己人。結果等到元朝沒了以後,各部落之間是人腦子打成了狗腦子,內鬥的要死要活。前面不是說過這些女真大體上分成了三波,分別歸屬元、明和朝鮮么?結果分家之後大家依然內鬥不休,搞得朱棣十分頭疼,不得不給朝鮮國王下旨要求他約束自己手下的女真人不要再特么的搞事情了……

參散、禿普兀等處女真地面官民人等知道:`今聯即大位,天下太平,四海內外,皆同一家。恐爾等不知,不相統屬,強凌弱,眾暴寡,何有寧息之時?今聽聯言,給與印信,自相統屬,打圍游牧,各安生業,經商買賣,從便往來,共享太平之福——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上卷·編十一


沒太多關係。。。後金是建州女真建立的,是猛哥帖木兒一系,跟完顏部關係很遠


沒有關係,那是假借其名罷了。

滿族來源略考 作者:雷永春

 當代中國,對滿族的來源一般是這樣描述:「滿族是女真人的後裔,滿族歷史悠久,三千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稱挹婁、勿吉、 靺鞨 ,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稱作 「白山黑水」的廣闊地區,滿族的祖先建立了渤海國和金國」。要考證民族發展演變歷史,一是要看史料記載,二是要看是否有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如果從這兩方面入手稍作探究,就會發現滿族來源並非完全如當代主流民族史觀上所認定的那樣。

先說肅慎,最早見於前秦文獻中的《竹書紀年》所載:「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息慎」即「肅慎」。還有《國語》載:「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肅慎本身無任何史料面世,相關記載見於中國古代史書的零星載錄,因為其地理位置與中原相距遙遠,中國古人對肅慎的記載是很簡單的,根本不能形成體系。而其後,漢之挹婁、南北朝之勿吉、隋唐之靺鞨,雖在史書上被視為與肅慎一脈,但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因為古代某一地區的民族完全會被外來民族消滅、同化,或自行遷移,如新疆在兩漢、隋唐、明清各時代的住民並不相同。從先周到隋唐一千六、七年,只用一些簡單的、不連貫的記載就把肅慎與其後的部族相等同,在今天看來,無疑是很不嚴謹的,而肅慎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中原人對黑龍江流域及更北地區住民的一種寵統的稱呼,直到北朝時,才對靺鞨有了較系統的記載。而且古人有溯古比附的毛病,宋朝對高麗人進貢的弓失視為肅慎的貢物(《宋書?蠻夷列傳》),滿清乾隆皇帝也把當時哈薩克人的獻馬比為漢代大月支獻馬。古人缺乏民族歷史常識也就罷了,現在就不應該再牽強附會,否則和亂認祖宗的韓國人有什麼區別?

滿清乾隆時的《滿洲源流考》也把滿洲歷史上溯到肅慎,這不過是受到中原王朝好託附名門之習的影響,李唐認祖老子、武周追奉文王,這種事情就是當時人都未必當真,現在更不會有人據此去考證這些事情真偽,所以對好大喜功的乾隆爺的說法也不應當真。

現代中國歷史把渤海國作為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然而事情真相是這樣的:五代時,黑龍江流域生活著靺鞨人七部,粟末和黑水兩部最強。粟末在南,比較發達,而黑水在北,共十六部,是一個包含多個民族的共同體,經濟文化很落後。

渤海國是由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國家,位於當時的古高麗國以北,全盛時佔有今吉林、黑龍江大部、俄羅斯沿日本海地區、庫頁島、朝鮮北部,國內民族眾多,在融合過程中,高度漢化,通行漢語,所以,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渤海人,粟末靺鞨人是構成渤海人的主體。而此時的黑水靺鞨,完全落後於渤海人,在某些時候成為渤海國的附屬。遼天顯元年(926年),太祖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把大量渤海人南遷入遼籍,也有部分渤海人或逃高麗,或逃黑水靺鞨。渤海人逐漸消失了。一部黑水靺鞨人隨渤海人南遷,契丹稱為熟女真,而留在原地的黑水靺鞨人被稱為生女真,可見,女真人出現的年代是十世紀初。

後來生女真人中的完顏部壯大,滅遼建立金朝,這也是當代歷史教科書中所認定的第二個由滿族先人建立的國家,努兒哈赤也曾建立後金。但隨著歷史研究和考古發現,展示在人們面前的金與後金卻無任何相同之處,《金史》是這樣記述女真族的起源的: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貞觀年間,因氏族離散,年逾 60的函普,從高麗舊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麗,只有保活里隨他出來。走到完顏部時,正巧碰上人們互爭財物,械鬥不已,函普出面調停,平息了事態。作為酬謝,完顏部送給了他一頭青牛。為了在這裡站穩腳跟,他又用這頭青牛作為聘禮,和完顏部的一個60歲老婦人的女兒結了婚,婚後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們理所當然地就成了完顏部人。而滿族的祭奉的祖先是武篤本貝子。再說文字,金人原來無文字,金太祖時,完顏希尹和葉魯二人依契丹文字和漢字創製女真文,並於天輔三年(1119年)頒布,史稱女真大字,二十年後,又創造了「女真小字」。

到蒙元時期,金朝的女真人與漢人已經沒什麼區別了,以至蒙古人把他們等同於漢人,一起列入三等人,金女真作為一個民族已經在近八百年前就消亡了。但女真文字並未隨金的滅亡而馬上消失,直到明英宗正統年間的東北還在使用,現在東北和朝鮮境內均有女真文石刻保存,這些文字很象漢字,與西夏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努兒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爾早在明永樂年間就被明朝授予建州衛指揮使的職務,但建州部落當時使用的是蒙古文字,根本不懂女真文,所謂老滿文是1599年依據蒙文創製的。金朝從立國之初就開始漢化,經濟文化比較發達,中後期的典章制度與宋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建州女真直到努兒哈赤年代,仍然是個近於原始狀態的部族,一點金朝的影子都沒有。

由上述史實可以看出,滿族與肅慎之間沒有可信的史料證明兩者存在淵源,與建立渤海國的粟末靺鞨及建立金的完顏女真,也無史料證明存在直接關係。

根據中外相關研究,以及元、明兩代的記載,大致可以理出這樣一個脈絡:滿人的祖先應該來自於今通古斯地區,元以前生活在外興安嶺到黑龍江下游一帶,似出於黑水靺鞨一部,既遼人所稱生女真,也就是那些一直停留在原地沒有南遷的女真人。元代時南遷到黑龍江中游。其中的斡朵里、火兒阿、拖溫三部位於今黑龍江依蘭(當時稱三姓),元末明初,因元軍殘兵的襲擾,斡朵里女真、火兒阿女真先後南遷,火兒阿部至黑龍江綏芬河一帶,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在該部設衛,因該地曾是渤海國建州故地,所以稱建州衛,首領阿哈出被任命為指揮使。斡朵里部先同火兒阿部一路,後改道遷至圖們江流域,並定居在今朝鮮會寧一帶,後來,該部首領猛哥帖木爾被阿哈出推薦,擔任建州衛指揮使,斡朵里、火兒阿兩部均屬建州衛管轄。朝鮮史籍記載斡朵里部曾向朝鮮進貢,並接受朝鮮國的冊封。後該部因事西逃入遼東,為明朝收撫,明永樂十年(1412年)該部從建州衛析出成立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擔任建州左衛指揮使。

與建州女真同時代還有海西女真,又稱扈倫四部,以及東海女真(野人女真),均為明朝按地域劃分的部族,但民族成份複雜,海西女真實為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結合體,與蒙古關係密切,而東海女真與建州女真也有不同,比如髮式,東海女真就不是「金錢鼠尾」,這三部女真的經濟文化發展程度也不同。十七世紀初,建州女真首領、猛哥帖木爾的六世孫努兒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皇太極在天聰九年(1635年)將女真改稱滿洲,至此,滿族正式形成。

綜上,滿族來源路線圖應該是:黑水靺鞨(或其他靺鞨)→生女真→斡里朵女真→建州衛女真→建州左衛女真→滿洲即滿族。

然而,滿清一直不承認滿族是女真人的後代,《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五及《滿文老擋》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條:「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之後,一切人等,止稱我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

這裡的諸申是指女真。滿清時代,女真人被視為劣等民族,說誰是女真是在罵人。乾隆修書,又把大量關於滿族先輩的史料銷毀,這也是造成滿族前期歷史不清的原因之一。

女真又稱「女直」,其先祖為周秦時東北地區古老的肅慎、挹婁人。遼代把女真分為「熟女真」(已入遼籍的)和「生女真」兩部。生女真異常勇猛,三人可搏猛虎。遼末,生女真完顏部在首領阿骨打率領下舉兵抗遼,1115年建立「大金國」,迅即由東北進入北方草原滅遼,繼而進入黃河流域滅北宋。

金扣玉帶 (金)

1234年,金為南宋聯合蒙古軍隊所滅。其後,女真人仍活躍於東北地區。

女真與前代游牧民族不同,除了牧養牛馬外,還大量養豬,並從事農耕、冶鐵、採金業,經濟實力較雄厚。女真人崛起後,著力吸收發達的漢、遼文化,為己所用,又有所創新。

青玉「龜游」佩 (金)

女真人繼承遼代五京制,又開科取士,頒布成文法典,發行紙幣交鈔,修前代(遼)國史等。同時亦保留一些本身的制度,如在契丹和北宋地區推行猛安謀克制,以千戶號為猛安,百戶號為謀克,率領女真人屯墾荒地。

女真人依照漢字和契丹字的偏旁部首,創造了女真文,形同漢字,但筆畫有所增減,讀音為女真語。用女真文翻譯了《四書》、《五經》和《史記》,《漢書》、《新唐書》等經史著作。

隨著對宋、遼文化的日漸接受,女真對佛教、道教、太陽神、孔子都備加尊崇:雕刻《大藏經》,收佛藏6900餘卷,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盛事;道教空前繁榮,出現了「全真」、「大道」、「太一」3大教派;每月朔望,百官集合皇宮門外,面向太陽行禮膜拜;皇帝還詔令各州縣建孔子廟,並在孔子故里維修孔廟和孔子墓。

女真人繼承了契丹的火藥製造技術,並發明鐵火炮,因殺傷力巨大,被稱為「震天雷」。又發明飛火槍,用綁在矛槍上的厚紙筒噴射火藥和鐵屑,射程為數丈。這兩項重大發明在中國軍事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女真在農具改造、絲綢紡織、燒制瓷器、採煤、煉鐵、印刷、天文學、醫學、數學等方面,都在吸收宋遼文化的基礎上達到更高水平。

為了保持尚武和騎射傳統,女真推行猛安謀克制,按五、十、百、千的人數把女真人和契丹人、漢人組織起來,平時畋獵、生產、練武,戰時出征,壯者皆為兵士。

金朝為了防禦蒙古各部,在北方修築軍事塹壕,即金界壕,總長度約7000餘公里。金界壕工程浩大,至今尚有許多遺址地段保存較好,被牧民稱為「成吉思汗邊牆」。

青玉童 (金)

內蒙古地區金代村落和城市遺址較多,許多荒地被闢為農田,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在呼和浩特白塔的金代捐資碑銘中,發現金代豐州城有四坊、兩街、甘八巷和兩關廂,城中街巷名有酪巷(製作乳酪)、染巷(印染加工)、牛市巷、麻市巷等,反映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

在大青山下,曾出土金代銅鏡,上刻「富民縣官」等字款;根據白塔捐資碑,可考出許多金代村名,如北漁陽、薛家村、長壽謀克在、蒲察宣武謀克寨等。由此知道,當時陰山南麓有許多漢人和女真人的村寨。在白塔捐資碑上還發現一批女真高級官員的名字,有千戶輔國上將軍、謀克、提點、縣令等職事官。金代在今內蒙古東、西部還沒有不少州縣、村寨,這對草原地區的開發和建設意義重大。

此外,在內豪古東部陸續發現許多女真文墨書題記,這是研究女真文的寶貴材料。金代銅印也多有發現,其中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行軍第三萬戶之印」,是金朝重要武官的官印。

金代的女真人墓均樸實無華,多為火葬。如赤峰敖漢旗清理的「鎮國上將軍」皇族宗室之墓,其骨灰置於石棺中,並沒有什麼隨葬物品。在呼和浩特野馬圖清理的金代班氏家族墓地,均用石棺盛放骨灰。在赤峰巴林左旗,曾發現金代家族墓地,內有石人、石碑,外有圍牆,出土的殘碑上有「金奉國上將軍」字樣。

青玉鏤雕仙人鈕 (金)

還發現一座較完整的女性墓,墓為方形土壙,從壙中清理的石棺中,發現木製骨灰匣,內有骨灰、銅鏡、化妝用的漆盒、小箱等。該石棺底部穿有5孔,這與後世滿族人在棺下鑽孔的風俗有關,孔為靈魂出入的道路,是薩滿教的遺風。

金代的印鈔銅版、銅市和銀鋌等在內蒙古陸續發現,是研究紙幣和金屬貨幣的珍貴實物。金代銅鏡由官府鑄造,花紋多為雙魚、雙龍和雙鳳,與東北黑龍江兩岸女真人的生活環境有關,是具有女真特色的珍貴文物。


老家就有姓完顏的,遼東。


明代女真是被元朝滅了過後的金朝後裔,元朝切斷了他們和金朝中央的聯繫,後來啊他們就退回東北北部和朝鮮地區,回到了漁獵民族的狀態,到了明代,東北的女真已經揉雜了很多蒙古人的血統,比如愛新覺羅,就是揉雜了蒙古血統的女真氏族。


金代女真屬明代女真祖先,但可能並非一脈傳承關係,明代女真繼承的不完全且變化很大。金代女真以黑龍江吉林一帶完顏部為核心建立起來的民族,其生活方式以漁獵為主,且用的女真文字模仿造漢字,模仿漢族,思想文化上傾向漢族。後金女真無論從文化,習俗,語言上皆受蒙族巨大衝擊,在後金後期以蒙古字母為基礎創造了滿文字。生活方式中農耕的比重加重。以遼東吉東南的建州女真為核心完成統一。且後金女真更加強調民族個性,後金女真統一時文化思想上的缺失傾向於模仿同為阿爾泰語系的各民族。


補充一下 @關毛的說法

學界一般是認同肅慎-挹婁-靺鞨這個女真譜系的說法的。金亡後在華北的女真人多少被殺,倖存者都融入了漢族。但白山黑水依舊是生女真(沒有從龍入關的那批女真二等公民)捕魚耕種的故鄉,肥沃的黑土地也吸引著來自朝鮮和漢地的農民。女真本來就是個泛稱,葉赫這樣的來自蒙古草原的純游牧部落是女真,也有逃過鴨綠江不受朝鮮政府管轄的朝鮮邊民,他們可能從語言到生活習慣上的方方面面都不一樣,但狹隘的明傲天官僚並不在乎他們具體的祖籍來源和民族信息,只是簡單粗暴的將他們統一稱為女真。在明朝官員的眼中,這裡是女真人的祖地,留存下來的自然都是女真人了。

宋朝的女真混血非常嚴重,從靺鞨部落到被唐所滅的高句麗,堪稱東北亞民族混合體。明末的女真則又高度融入了朝鮮-漢-蒙古。大家都知道在漢族和朝鮮族內,O2和分化於O2的O3是佔據主流的父Y染色體來源,實際上在滿族,尤其是愛新覺羅家所屬的建州女真內,O系同樣也是佔主流的。滿族人數排前三的大姓,佟佳氏(佟家,童家)、瓜爾佳氏(關家)、馬佳氏(馬家)都可以確認鐵定來源於漢族(漢地邊民整村移民遼北慢慢變成了一個部落,後來若干部落互相兼并融合,又變成了族群里的一個大姓)。光這三個姓的滿人加起來估計都夠整個滿人族群的三成半多了。

愛新覺羅家是女真里的一支奇葩,愛新覺羅這個姓在女真內極少見,直到努爾哈赤發跡才為人所知。因此也有一種說法是愛新覺羅這個姓是努爾哈赤自己給自己起的,愛新的意思就是「黃金」,可能單純是他用來表現自己家族的地位不一般所以心血來潮起的。考慮到整個建州女真的來源,努爾哈赤祖上可能也是一個躲避戰火來到建州的朝鮮工匠。(這個是我瞎扯的,只有高度有可能)

也就是說,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朝鮮-漢族這兩個民族的移民才是建州女真的主流來源。而西海女真則多來自蒙古草原上其他民族的來源,野人女真則未知。

宋代女真和明末女真確實存在傳承關係,女真人遺留的後人是留在白山黑水上大大小小的部落里。但明末女真作為一個民族混合體,實際上本身也是一個新民族(或者也不該被稱為民族,八旗制度確立後,滿洲八旗完全是被人為揉在一起的若干民族混合體,區別只是新移民和老移民罷了)


有啥關係?一毛錢的關係,明朝時女真一大把,都是不同的部族被明朝統稱為女真。看看金的文字服飾清朝好意思認人家當爹?


沒有一毛錢關係,建立金國的女真人在元代的時候就已經和漢人一摸一樣了,蒙古人眼裡根本沒有女真人,只有北人(包括北方漢人、女真人)和南人(南方漢人),統歸為三等漢人。到了明初,金國女真人早就徹底不存在了。

明中後期所謂的女真人,其實是對東北游牧漁獵民族的統稱。就和東夷南蠻西戎北胡一樣,只是統稱,並不是真的有一個叫西戎的民族,而且這種稱呼其實是帶有中央王朝對四方蠻夷的鄙視情緒的。 清朝那會兒,你要是敢稱呼乾隆為女真人,那是要殺頭的。


無血緣傳承關係!宋末的女真人後裔身份證民族一欄是漢族。


高句麗和高麗的關係----------------

你要說兩者有關係吧,高句麗和高麗根本就是兩個不同國家,主體民族也不同,高句麗是貊族,高麗主要是韓族

你要說兩者沒有關係吧,高句麗滅亡後原先貴族帶著相當大一部分遺民進入了新羅,融入了韓族,也就是高麗乃至今天韓國主體民族的前身。


肅慎、女真本來就是一個詞,也譯作諸申。


宋朝女真分化為多部,明末努爾哈赤領導的建州女真是宋朝女真的一個分支


可以這樣分:

熟女真 跟遼混了

生女真 金國

野女真 後來的滿清


大概就是塞爾柱突厥和奧斯曼土耳其的關係吧(一臉嚴肅.jpg)


沒什麼關係,大概就是姓朱的明朝跟姓劉的漢朝的漢朝之間的關係。隔了那麼長時間,雖然都叫同一個民族,但是就血緣來說連親戚都不算。

而且清為了自己的統治合法性,一直都是往宋靠,視宋為正統的。


後金(1616年—1636年),是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政權,是清朝的前身。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1636年(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大金」國號停止使用。

為什麼國號最初定為大金呢?因為在此之前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已經建立了金朝(1115年-1234年),所以努爾哈赤建立的政權又稱為後金,以區別前面的金朝。這個道理和西周、東周,前漢、後漢的叫法是一樣的。由此可見在傳統史家眼裡,金朝——後金——清朝,本來就是一脈相承的。努爾哈赤建金抗明,也自比是復興女真的壯舉。

所以,金國女真和後金女真即清朝滿洲,就是同一個民族共同體。不得不說,一些漢族朋友真的很會搞雙標,一面宣揚大漢族主義秀優越,一面對少數民族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比如說不承認女真——滿洲的民族延續性。

他們的論據也很可笑:

1.金國是完顏部建立的,滅亡後都滯留中原,和關外的建州女真沒關係。

——那朱元璋是趙匡胤的子孫嗎,是秦皇漢武的後人嗎?小明王韓山童倒是自稱宋室後人,「日月重開大宋天」,可惜沒有幾個人信,還被老朱找人做掉了。

2.種族不一樣,滿洲人是通古斯民族。

——你當民族是寵物呢,還分純種雜種?歷史教科書上都承認民族大融合,先不扯什麼馬來代漢,光是五胡南遷、鮮卑沙陀蒙古入主中原就多少次了,你還敢自信地說「我以我血薦軒轅」嗎?為什麼長城以南的居民就始終是一個民族,長城以北的居民就沒有自己的歷史了?

3.列舉語言,文字,圖騰……不同。

——你會說中原雅音嗎?你會寫小篆嗎?中國人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軒轅黃帝有熊氏的子孫?如果列舉,宋朝人和明朝人也可以找出一堆不同,那也可以說宋人到明人串了種吧?

極度自負的背後是極度自卑。只有種族主義者才會搞雙重標準,搞歷史虛無主義。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可笑而可憐。


推薦閱讀:

錫伯族和滿族什麼關係?
羌族從商朝就有記載,羌是中國延續至今最古老的民族嗎?
土家族到底是怎麼來的?
民族大融合是否是被征服者的自我安慰?
為什麼說察合台語的烏茲別克人,其族名來自欽察汗國的烏茲別克汗?

TAG:文化傳承 | 滿族 | 民族史 | 語言傳承 | 女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