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采銅開讀書收費社群?
采銅新書褒貶不一,除了雞湯味太濃,部分觀點涉嫌抄襲,被稱為新式成功學,一向以清高自居反對變現的采銅,是要趕知識變現的紅利了么
我一直奇怪,讀書這個技能,每個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國人從小到大都培訓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需要別人帶著讀呢?
直到有一天了解到美國的一些讀書會,主要成員是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婦女,由一個具有號召力的組織者每周選一本書來讀,聚會也是輪流在每個會員的家裡,大家各自帶點吃食,圍坐一圈,討論閱讀心得,據說在一些權貴家庭,這樣的讀書會實際上也代表了一個權力的圈子,她們甚至每次都能請來書籍作者本人來參與討論,確實是逼格滿滿。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巧妙的准入門檻:讀書本身意味著時間的花費,而可以加入讀書會用一周時間讀完一本書的人,工作不能太忙,而且讀書會輪流在每個會員家裡開,因此會員住的房子還不能太差,加上讀書會上要輪流發言,會員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學識才能講出點東西。最後,讀書會的形式實際上就篩選出了那些住在大房子里家務都交給幫工來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闊太太們——這樣的客戶定位真是集含蓄,高雅和精準為一體,值得國內廣大有錢有閑的闊太太們學習。
從這個意義上看,所謂讀書會,無非就是一個圈子的雛形,只要人因為某種原因聚集起來,也就有了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理由。分散的資源只有集中才能發揮作用,而人作為最寶貴的資源,倘若能在讀書會中集中,也自然能發揮超出個體的作用。讀書會其實還不是逼格最高的圈子,類似的還有一系列比如高爾夫俱樂部,狩獵愛好者協會,紅酒品鑒會,超跑同好會,寶石同好會,禪修協會,茶葉鑒賞會等等,他們都是通過樹立一個準入門檻來篩選出特定的人來形成圈子。但上述那些圈子的准入門檻很多都顯得簡單直接,頗有些暴發戶的氣質,而讀書會則溫文爾雅得多,其中門檻卻並不比他們低多少,甚至要更高。
綜上,那些說開個讀書會就是交智商稅的說法,我理解還是要慎重。這種知乎大V引領的讀書會倘若是能吸引一兩個有點「分量」的會員,一來二去很可能就慢慢就發展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圈子。但也有反面的例子,比如王林大師,所以這個圈子主持人的審時度勢,組織協調的能力才是關鍵。
不匿,大大方方支持采銅老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采銅站著把該拿的錢拿了沒什麼錯。一個人均75元小型線下讀書會都要被黑,真的有種互贊團體回歸的感覺。
采銅浙大博士出身,作為知乎第 41161 名用戶和知乎官方認證的心理學優秀回答者。因為魏澤西事件和知乎點贊利益集團死磕,最後對方被封號。但是采銅經歷此事後,深諳網路暴力的可怕。自封知乎答題一年,退出任何微信社交群,平息這場分裂知乎的爭端。
大家去翻翻,采銅一年前就已經有50W知乎粉。當年要在知乎拿萬贊,和跟現在知乎隨便編個故事就拿萬贊,知識儲備和知識結構是一樣的嗎?
有這樣的粉絲基底,想要賺智商稅還用搞26人的讀書會這樣的的小把戲?點個贊的收益都比1200多很多吧。
大家都說要尊重知識的價值。知識=體驗×敏感性,敏感性需要自己去調整。就體驗來說,線下肯定大於線上,26人肯定大於1000人,小孩子都會的算術題。
看到1200就開黑的人是真傻,還是眼紅。因為他們看得到1200,看不到只要6個人。也看不到作為一個線下小圈子活動,一個月四次,至少四個月,平均下來讀書會的成本每人每次是75塊。左想右想,要想掙錢的話,這個費用夠不夠寫個軟文的百分之一?
睜著眼睛說瞎話的人,擺明一定要攪亂知識付費的水池。因為潮水退了,大家很可能就看清是誰在裸泳。
采銅明明可以每個人19.9,給一萬個人開個讀書線上分享會,是不是就沒有黑點了?
花一天備課,做個知識普及。兩個小時躺著就把19.9w掙了,觀眾回頭一想才19.9,良心價真值啊。皆大歡喜,其樂融融。唯一的缺點可能是知識的轉化效率太低,可是除了采銅,誰又會在乎呢?
很心疼采銅老師和他的朋友們。明明是每人1200元的高端精品讀書交友會,采銅老師帶領分享受用終身的學習規劃、讀書心得、知識圖譜、認知框架等知識,明明都是要成為很厲害的人,每個月花300塊錢想找個安靜讀書的氛圍,結果讀書會現場搞得就像南灣小黑屋裡碼農們吃自助火鍋一樣,環境和桌面一片狼藉,高端會員們在狹窄凌亂的桌子周圍忙得不亦樂乎……
建議曾博也搞個「矽谷老實人」收費讀書會吧,時間為每周日上午10點,地點就在他剛在Palo Alto貸款買的150平米小黑屋裡,教大家讀Facebook全部代碼,分析灣區最值得購入的科技股,教你4個月full stack從精通到失敗,指導會員從零實現自己的CNTK框架,最後帶你解讀一篇《勃經》經文,原價每人需繳納會費1個億,現在全部免費(可以每次現場自願送給曾博一個吻),另外請大家自己從99大華購買羊肉片、牛肉片、魚丸、金針菇等,中午一起吃自助火鍋(曾博將提供罐裝液化氣和火鍋底料),下午一起去KTV唱歌(沒有車的朋友請和矽谷老實人徐國東聯繫,徐果凍將在Caltrain的Palo Alto車站免費接送大家,並在聚會結束後帶大家去大華99買菜)。
問題描述很有傾向性,既然如此,我也先擺立場:我傾向於站采銅。
雖然采銅的《精進》我是不會買的,哪怕我住在那個讀書會的隔壁,我也不會去聽。
但是我依然站采銅。
采銅呈現出的形象就像是魔幻故事中的騎士團團長一樣,強,但是在故事中永遠不夠耀眼。
對於采銅到底有沒有乾貨,有沒有水準,這件事我的態度是遠遠地看著就好,但是如果有人來問,我會說這個人有點料。
這就是我進知乎以來對於采銅的印象:粉絲數讓人咂舌,答案旁徵博引,言辭謹慎小心。只是並不能吸引我罷了。
但這樣一個人曾經擺出過英雄的姿態。
你管他是假裝也好,戰戰兢兢也罷,在那次事件中采銅做到了:雖千萬人吾往矣。
你可以說沒有采銅也會有別人站出來,但是時也命也,那個時候站出來的人是他。
如果采銅默不作聲,繼續吸粉,現在隨便開個live或者值乎,收入應該都遠大於這個讀書會。
所以,這個讀書會在我看來,是一個「因能力所限而顯得有些幼稚」的產品。
但是所謂的惡意,我認為應該是沒有的。
英雄殺死惡龍又成為惡龍這種比喻,還是別拿出來惹人笑了吧。
這只是一個普通人殺死了惡龍,然後變回普通人的事。
在這個問題下我感受到了一種情緒。
那是一種渴望,將一個被推至雲端的人狠狠拉下來的渴望。
大家本來都在和泥巴,你他媽居然作了一首詩?
這種帶有嫉妒的隱忍終於持續到曾經的英雄露出馬腳的一刻。
那些全盤嘲弄、否定采銅的人,腦子裡想的是什麼,你自己最清楚。
靠撩撥粉絲G點吸了幾萬粉,就覺得自己很牛逼了?你這種大V我隨便懟。
只可惜,你拼了命,也無法從惡龍死前的眸子里,摘去英雄的影子。
英雄變回普通人,在市場上吆五喝六。
我覺得挺好。
知乎如今乾貨越來越少,就是被這些看似正人君子,實際上是佔便宜習慣了的市井小人害的。
知乎官方在如此的氛圍下,選擇封軟文,查營銷號,最後這裡一定會變成荒漠,不會有人分享什麼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了。
諸位看看吧,以前知乎上多少大V,現在已經不怎麼玩了。知名的,比如張英峰,半年只更新了一篇文章。再比如我關注的經濟學領域,從去年末開始,這個話題下內容就是一塌糊塗。很多原本該領域的大V,由於學業、家庭、工作的原因,不再輸出內容了。我有一段時間甚至不再關注」經濟學「話題,還屏蔽了很多相關內容。
諸位再看看吧,多少知乎大V開始把簽名改成公眾號,信息輸出主要是微信,而不再過多維護知乎。很多大V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公眾號的流量可以更好的套現,而在知乎發軟文被噴是小事,還可能被封號。比如謝熊貓君之前翻譯過很多科普文,寫過很多長文,可最近小半年多以抖機靈為主了吧?
很多人不知道是佔便宜習慣了,還是真的蠢,認為傳播知識、發表言論沾不得金錢,沾了就骯髒了。反正這些人總愛在回復中嘲笑答主寫軟文。我看到這樣的回復就想,你這種智商,居然不懂只有答主有廣告,才代表答主幹貨可能比較多。
很多人認為如果允許答主流量套現,公關公司會控制知乎輿論。看來這些人只是聽過「真理越辯越明」,而不明白這個道理。知乎最大的優點,就是允許很多人在同一個話題下爭論。既然知乎允許大家公開發言,大V被打臉是常事。比如我曾經噴過馬前卒和君臨,也有人噴過我。so,關鍵是你能識別信息么。
如果知乎答主科普工作做的越好,越考慮受眾的理解能力,其介紹的專業信息自然越容易被識別。可是,知乎不允許答主流量套現,嚴重製約了各學科科普的職業化。簡單地說,如果一個人無法通過傳播知識、發表言論過上體面的生活,那麼他就會就很少會為別人講道理。
在經濟學上有個理論叫「比較優勢」。比如根據統計有40%的狀元選擇讀經濟學或者管理。這些狀元沒有讀物理,不是因為他們數學思維比很多物理系學生差。實際上這些狀元的經濟思維和數學思維都比大部分物理系學生強,他們之所以選擇讀經濟學,只是因為經濟學對他們來說比物理學更有意思(賺錢)。那些高考幾分落敗的同學,相對於這些學經濟學的狀元,在學物理存在比較優勢,只是說明他們修物理的機會成本更低罷了,因為不休物理,他們可能要去修生物~
同樣的道理。專業答主沒有動力持續科普,因為相比於科普,他們做專業研究收入、地位更高。反而半瓶水的大V,在專業上相對沒有優勢,所以通過公關公司賺錢機會成本更低,這些大V也就更容易被公關公司控制。知乎不允許答主流量套現,自然是越專業答主回答問題機會成本越高,結果知乎反而更容易被公關公司控制。
知乎特點不是免費,微博、博客都是免費的;知乎特點也專業,CNKI專業領域完爆知乎。知乎的特點是同個話題公平的爭論,大家爭相科普。可惜知乎禁止流量套現,讓專業科普寫手難以生存。結果一個個頗有科普心得的答主,要麼隨著學業、工作和家庭壓力不再玩知乎,要麼轉戰微信公眾號。
如此慢慢逆向淘汰下去,結果有一天,可能連公關公司都這個網站沒有價值了,所以知乎應該居安思危。知乎其實應該的想的是,如何讓科普者更好的套現,讓專業者寫科普文章的機會成本更低,而不是逢年過節發個「劉看山」,打打情懷牌。這樣才是真正有利於真理的討論,有利於知乎公司本身的發展。
看看人家騰訊怎麼做的,公眾號可以交易了。這樣公眾號就成了品牌,類似於家族企業,變成職業經理人。為什麼騰訊可以做這麼大?沒事學學人家的經營思路,真的。
以上,如果你讀不懂,你也可以回復,哈哈~
好事啊。從采銅老師的書中批註來看,這仨月的讀書、討論挺有效果。(下圖對比)建議參加的同學,認真研讀中學教參書。我當年語文用的是三點一測,還不錯,不知道現在有什麼更好的。
Sina Visitor System (2016.12.15)
(有知友指出,請注意上圖中的押韻,聲音的音是前鼻音。XD)Sina Visitor System(2017.03.02)
看了一些回答始終不得問題要領真是令人捉急。一幫人反覆爭論著是不是智商稅,1200貴不貴。
可現在問的還是「如何看待知識變現是否合理」嗎?
根本不是,這題問的是采銅變現是否合理。
問題描述中:
一向以清高自居反對變現的采銅,是要趕知識變現的紅利了么 ?
這就帶有很明顯的指向性了。
很多人是剛來的知乎,不知道一年多以前知乎江湖上的那場腥風血雨?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傳送門在這裡請自行回顧。
不得不說,那件事中,@采銅和各大V決戰光明頂結下樑子了 。
請看微博:
現在有很多人對采銅的行為表示反感,正應了《烏合之眾》里的那段話:昨天受群眾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當然名望越高,反應就會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群眾就會把末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復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復。
我個人不是很清楚采銅之前的觀點是反對一切變現形式還是反對某些,所以也不敢妄加評論。但毫無疑問,現在的問題捲入了很多的私人恩怨。我建議@采銅 即使不能在知乎澄清自己之前關於變現的看法也要在微博簡單說一下,這是很有必要的。就像這段話如果不貼出來,很多人還在糾結采銅是否可以在評論區評論一樣。
可以預見,這幾位關注者加一起一百多萬的大V再撕起來,知乎少不了又是一場刀光劍影。
羨慕大V們能想著怎麼變現,我等小透明就只能看著知乎變天。
對於他開設收費的讀書社群也是比較贊同的,儘管他的書我沒有買過,但是知乎上的回答看過不少,有一些都比較不錯也挺有意思的。
我認為他這樣做可以拉近大神與粉絲之間的距離,並沒有覺得他用他自己的能力賺合乎他人權益的錢沒有什麼不可。
有一部分人說:讀書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技能嗎,為什麼要別人帶著?我也想問:學習不應該是一件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做好練習和複習不就能學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報補習班?
報補習班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查漏補缺,提高成績,那麼他的讀書社群所創造的環境同樣可以讓參與者更加高效的吸收書中的知識。假如讓我擁有他的閱歷,他的粉絲資源,我說不定也會開live,開收費社群,唯一不同的是那時知乎上將出現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評價鄭玄開設XX收費社群?」然而我粉絲還不及他的零頭。
對於他的讀書社群,我還是比較看好的,畢竟他的學歷閱歷和能力都在那裡擺著呢,至於他是否能夠讓參與者有所收穫我就不知道了,以前看過他在TEDX講台上的演講,覺得一般,那個演講對於我的收穫不大,希望這次能夠讓那些支持他的參與者有所收貨吧。
即使我將他誇到天上去,他賺了錢也不會給我一分,我把他罵的狗血淋頭,他依舊會做著他想做的事,所以我只需要闡述我的觀點就行了。不吹不黑。《官場斗》里,乾隆賜給劉墉、和珅一條魚。
劉墉:「啟稟萬歲,微臣要吃魚頭,吃魚頭能變聰明。」和珅:「Nǒ!你已經很機靈了!」和珅搶過魚頭大口嚼起來,嚼了一炷香的時間,乾隆喚來七個御醫給和珅的腮幫子止血。和珅:「羅鍋!你丫玩兒人!」劉墉:「我怎麼了?」和珅:「魚頭不好吃!我也沒變聰明!」劉墉:「你都知道魚頭不好吃了,下回也不上當了,還不算變聰明了么?」PS:後來,和珅掏了1200兩銀子,把治臉傷的睡覺面膜買回了家,當別人問他拿著的是什麼的時候,和大人生氣地說道:「治傷睡!」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誰是劉羅鍋,哪位是和珅,什麼又是魚頭呢??( ̄??)?就事論事的說,我跟采銅沒有任何來往,不存在任何利益關係。
首先,這個活動只招募了6個人,每個人每月最多300塊(至少可以參加4個月的活動)。4個月120天大概會有17場活動,平均每場活動70塊錢。就這個價格來說,我覺得很廉價。
其次,這是一個線下活動,面對面交流,25/6個人,考慮到場地茶水和采銅個人的事先準備,70塊錢平均每小時個人收入不到20塊(每場2-3小時,但是估計延長是經常的,加上往返車程)。
20塊錢,在值乎上有可能還不夠值乎一次提問,隔著屏幕聽人說一分鐘。(有興趣可以看看,值乎提問一次20+的答主遍地都是)其三,采銅是一個在知乎上有59w+粉絲的網紅,你說他雞湯也好、成功學也好,我認為他不會沒有過人之處,我至今為止還沒有聽說哪個傻子能在知乎混到10w+(如果有的話請告訴我)。就這樣一個人,如果你說他身邊這些老成員都是無腦大學生我是堅決不會信的。這20多個人就是坐到那閑扯3個小時,也不會值不回這個票價。而且我相信,采銅本人為了這個圈子的價值,不會給錢就要不做任何篩選。
其四,這個活動的招募並不在知乎,但是由此而引起的批鬥活動卻在知乎展開,這不合適。更不合適的是,采銅去年和大家有約,自罰一年不點贊不答題不發文,期限還有兩個月。十個月都等了,還差這兩個月?就不能紳士一點,在等倆月?
非要逼著人家自食其言?我預感到,一場血雨腥風即將來到,有人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但是這樣真的很有意思?就因為解決私人恩怨,每天裹挾著幾十萬用戶撕逼站隊真的很爽嗎?私人恩怨私下解決不好嗎?如果李笑來的全棧培訓和采銅的讀書會必須選擇一個幹掉的話,我選擇李笑來。
看嘲諷太多,多一句嘴。
1200塊篩選出小團體帶著一起玩4個月,招誰惹誰了?16周就是組個固定狼人殺麵糰每次消費80在杭州算離譜么?知乎人士有一個好,不管真失敗假失敗,總是離普羅大眾遠遠的,偶有交流,也總是一副傳授人生經驗的態度。彼此總盯著屁股後面那點事兒,抓住一個便掛上,組團懟上去,總逃不過「文人相輕」這四個字。
您們有能力的,也別瞧見別人玩出花來就覺得容易,真要是有那麼讓您輕易掙錢發財年薪百萬的事,那是您本事,活該您去取。您不想掙這錢,覺得跌份丟了臉面,也少去嘲諷當下這些讓您覺得「跌份」的。大家都不嘲諷這碼子事的時候,指不定您小心思一琢磨,也能站著把錢給掙了。
一邊談著尊重知識尊重專業尊重勞動,又指望人無償組織活動;一邊談著團體素質取決於進入門檻,又對付費篩選嗤之以鼻;一邊提倡以平常心看待大v,又顯露「沒想到你也叛變革命」的驚訝。知乎「藥丸獎」還是要多發發。
場地費+飲料零食費+隱形篩選費+組織酬勞,這是個人猜測的費用組成,再退一步,算是每次每人80的成人家教輔導費,這個價格你們覺得采銅開出來高不高?
平民牌一張,拍不出身份來,站邊采銅。後面要是有進讀書會覺得自己被坑,錢花得不值爆料的,那是另一碼事再談。我不了解采銅,不過我想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談,為什麼他的客戶購買他的讀書會服務是合乎理性的。
我不太清楚他們要讀的是什麼書,不過看起來應該是虛構類的文學作品,比如詩集或小說。但是無論是讀什麼書,我以下的分析都是合理的。不過大家也可以認為我是利益相關者,因為我將來可能也會推出收費讀書活動,不過我是準備帶著小夥伴們一起讀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這類的書……
那麼當個體A選擇自己讀這些詩集或小說或哲學著作時,我們設其付出的成為為C1,獲得的收益為P1。那麼個體A在讀書活動中獲得的凈收益為P1-C1。如果這個差值為正,那麼個體A選擇讀書。如果差值為負,那麼個體A可能不會選擇讀書,而是玩遊戲,看電視劇等等。
現在他們選擇購買采銅的服務,采銅的服務包括什麼呢?具體我其實不知道,不過我想應該包括采銅為這些客戶講解他個人對這本書的解讀。不過我想,這個社群也應該包括其他客戶對那本書的解讀,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才對。而且,大家在交流中所收穫的友誼,也算是一種額外收益,不過這裡先不做分析。
那個,個體A購買采銅的服務,其成本時C1+C2,C2就是采銅收取的服務費。C1是那本書的錢以及讀那本書所花的時間。
個體A購買采銅的服務,所獲得的收益,就是P1+P2。P1就是他自己從單獨從讀書中獲取的收益,P2包括他看到了采銅以及其他客戶對那本書做出解讀後,所收穫的額外收益。比如他發現自己對那本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等等。這裡忽略采銅或其他客戶對那本書有了錯誤解讀從而使得P2為負值的情況。
那麼,個體A是否應該購買采銅的服務呢?如果他是在進行理性的經濟決策的話,那麼他就要比較(P1+P2)-(C1+C2)是否大於0。如果大於0,那麼他選擇購買采銅的服務當然是合理的,對他自己有好處的。
一些人可能會說,哪怕這個差值大於0,個體A也不應該購買采銅的服務。因為個體A還沒有考慮市場上其他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現假設有一個叫做採金的人,他也提供類似的讀書服務,他給個體A帶來的額外收益是P3,他收取的服務費是C3。那麼個體A就應該比較((P1+P3)-(C1+C3))-((P1+P2))-(C1+C2))是否大於0。
把式子簡化以下,就是(P3-C3)是否大於(P2-C2)。然而我們可能職責個體A,說他沒有考慮到市場上可能存在的更好的服務商採金。
然而,這個指責是不對的。首先,個體A搜尋採金也是需要成本的。個體也許只知道采銅的存在,而當他可以搜尋採金時,說不定付出了太高的搜尋成本,以至於採金提供的額外收益都被抵消了。
而且,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怪個體A,人們都是有限理性的。我們這個時候應該怪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信息流通速率太慢。以至於像採金這樣優質的服務商被埋沒在了市場之中。
我個人的話,還是很欣賞采銅的。一些人說他的觀點很廉價,但他至少在宣傳一套積極向上的東西。他在鼓勵大家終身學習,這難道不是什麼好事嘛?我覺得很多人對采銅的指責,是一種嫉妒心作祟。認為采銅依靠粉絲變現,賺了很多錢。
大家可能在內心深處依然把賺錢視作商家對消費者的剝削。把采銅賺錢視作采銅在剝削其客戶。實際上,交易對交易雙方都有好處。哪些購買采銅的書以及讀書服務的人,其實都能從采銅的服務處收穫大於自己付出的成本的收益。
我評價人,其實不看這個人的能力。一個能真誠地善待他人的人,就能得到我的好評價了。而我相信采銅就是這樣的人,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靠虛假的東西來為自己謀取私利,他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通過他為消費者所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服務。
「沒想到啊沒想到,朱時茂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背叛革命了。」
我突然間就按捺不住臉上一絲肌肉的牽動。挺好的活動啊,一個月300又不貴。用價格可以杠掉沒誠意的人。
再說采銅忙活四個月才多掙7200銷售額,扣去場地酒水成本,論收益還不如寫三篇約稿或開一場live呢,至少一個live花兩天時間就能完成。
以采銅的粉絲數量,如果不加門檻的話,沒準讀書會就成了觀摩他的菜市場了。在采銅老師的一篇專欄里,關於「自媒體」收費,他曾經做出過這樣的評價:
在這種背景下,廣大的普通受眾簡直就成了知識、智力、能力等高出一截的少量網路逐利者的圍獵對象。他們被各種各樣的網路偶像、炒作話題、新潮概念玩得團團轉,本來就不鼓的錢包和智商進一步一點點地乾癟。
面對此情此景,良知尚且未泯的我奉勸大家一句:
少聽牛皮多看書,姐姐妹妹站起來拒交智商稅,是你們現在最應該做的事。
你看,采銅老師認為:
網路逐利者炒作各種話題,對網友收智商稅。非常可惡!
那怎麼辦吶?
要「少聽牛皮多看書」,才能拒絕智商稅。
那麼怎麼多看書吶?
當然是參加采銅老師的讀書會!收費1200,能篩選,還不貴!多讀書,拒絕智商稅!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一個段子——
「你好!社區王警官提醒你:最近騙子猖獗,冒充警官,要求市民把錢轉入所謂『安全賬號』,進行行騙。以上均為騙局。如果收到類似電話,要確保資金安全,請將資金迅速轉入社區公安局監控賬號,賬號是:XXXXXXX,請提高警惕,避免上當!」
以上
---
我是@汪有,匿名不是怕事兒,是怕這種無聊的撕逼污染我粉絲時間線。故而還是亮出真身。
采銅:「你們這些大V變現的都是壞傢伙!」
知乎:「對!」
XXX賬號被封
XXX賬號被封
李笑來:「支持知乎Live!」
知乎:「對!」
李笑來live首頁推薦
李笑來live首頁推薦
李笑來live首頁推薦
……
采銅:「好了,騙子已經打跑了,你們之前交智商稅就是因為讀書少,為了不讓你們再交智商稅,我教你們讀書,一個人只要1200而已」
李笑來:「好了,現在我可以山寨一個知乎Live了」
那麼問題來了:求知乎運營同學的陰影面積
人都是要吃飯的,
人都想吃好的,
無非吃相問題。就是覺得有點可惜。
采銅在知乎上寫的那些,雖不是我的菜,但大多數並不反對。我也不算他的書的目標受眾,大概也不會買。他在知乎上也撕過一些V,撕一撕也不壞。所以,知乎有這個人,挺好的。線上和線下都有不少人喜歡他,也挺好的。
但是,采銅這次做了件費效比很差的事兒。
古人說,君子慎獨。古人又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一句話是講,君子在一個人的時候,要尤其謹慎。引申是,獨處容易被人誤解,被人猜忌。第二句話是講,君子要遠離危險的地方。引申是,要學會預見可能出現的風險。比如,男老師要給女生補課,哪怕毫無非分之想,也該避免單獨在一起,最好選個光天化日的時候,並且把門打的敞亮。
而采銅做的這件事,雖然可以說是堂堂正正,但是把自己放在了「自利」的危牆之下,一方面容易被人誤解,一方面會被對手拿來當靶子,要花不少時間和注意力來應付,這是第一「費」。
作為知乎排名靠前、有幾十萬關注的V,采銅至少是受到這幾十萬人認可的。如果一定要變現,找些合作機會,會有百十種好得多的變現途徑。但是,這件事兒,一下子就彷彿告知了所有潛在的合伙人,自己的定價區間在哪,自己一小時值多少錢,這是第二「費」。
這幾十萬人里,當然有部分人會改變對他的看法,或者調整看法。哪怕只是一點點,但整體趨向肯定是稍偏負面的,這算是第三「費」。
依我看,用這麼多的努力和時間,只收這麼一點的錢,基本就是做慈善了。但出了錢的人恐怕不覺得自己是慈善的受惠者,反而覺得自己花錢買了服務,甚至未必人人都覺得價有所值,甚至心生怨氣,這給未來又埋下無限爭端衝突的可能性,這算是第四「費」。
我猜,采銅可能覺得收的這一點費用,正好用來解決各種人力、場地、食物的開銷。但收到這些錢,帶來的隱性成本,遠遠高於這些費用本身。如果一定要開讀書會這件事情,倒不如自掏腰包來解決。相比既不能博名又不能博利,倒不如損點小利來博個好名聲。
所以,有點可惜了。
目前雖然看起來有點搞笑,但這些年輕人整天泡網上,給大夥抓騙子、用搜索引擎整理知識回答問題,不去考慮吃飯的問題的話,那是不現實的。
不過俺還是覺得,要做自媒體,要賺倆錢,不要披著知識的名義,套用高曉松的話,這讓人覺得很冒犯。
畢竟而言,采銅最大的價值是揪騙子,丫哪來的知識給你們傳播啊,讓他給你推薦書,還不如找你的老師去。在網上講成功學的、教你怎麼為人處世的、給你科普什麼利益啊現實啊、講職場啊思維啊的……其實都毫無價值,你還不如聽計程車司機給你講這些,大叔們能給你講得更接地氣,更棒。
咱給大夥說一個個人的心得,知乎上但凡給人一種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大V,很多情況下都是自我包裝,實際他了解的,比你只多了看兩眼維基百科。譬如俺從事的專業領域有個大V,他是俺同事的同學,實習了個把月成大V後就寫書辭職了,實際接觸該工作非常有限,但人家就能給你一種本專業高端人士的形象,然後給你科普一些誰都知道的知識,你們還覺得很贊。
給大V消費,這個很正常,不算交智商稅。吃相難看的那一批,早被封號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虛榮心的,我自己的小公眾號上多了五塊錢打賞我也很開心嘛。所以對采銅這事我只覺得有點點彆扭,沒覺得有啥不合適的。畢竟1200元也不是啥小數字,能把1200元花在這種東西上的人也是錢多嘛,畢竟大多數人就是花120元去買一本專業書都要犯愁的,包括我。
推薦閱讀:
※社群運營目前最急迫的需求是什麼?
※怎樣做好基於粉絲群體及各種社群的運營?
※哪些社群的影響力比較大?還有他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小米的前100個用戶現在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