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6杯」讀作「ろっぱい」但「爆発」讀作「ばくはつ」?是否表明日語的促音便有例外?
01-07
題目中兩個詞均是か行假名與は行假名相連,為什麼一個發生促音便一個卻不發生?促音便的實質應該是使發音簡單通順,基於此目的,例外應該是沒有必要的,為什麼沒有更為統一的規則?
17.1.29更新:一些答主提到了異化作用,但日語中 物品 ぶっぴん 仏法 ぶっぽう 抜本的 ばっぽんてき又為什麼能逆異化作用而行之呢?
1. 六杯 ろく+はい→ろっぱい
2. 爆発 ばく+はつ→ばくはつ
考慮 ばっぱつ ,則前面一個音節変成了bap?。異化作用不容許這樣的音節存在,類似情況可參考廣州話。我個人的感覺是,數詞接量詞時的音變有許多跟一般的音變不同的地方,有特殊性,只能背了。
除了 6 以外,3 和 4 也是不太規則的:- 3:さんびゃく、さんぼん、さんばい…… ん+は行音一般應該變半濁音,這裡變濁音;
- 4:よんひゃく、よんほん、よんはい…… ん+は行音一般應該變半濁音,這裡不變。
ばっぱつ,兩個唇音中間夾一拍促音不覺得非常拗口嗎。粵語里「法乏」這類唇音聲母的p尾入聲字都讀成t尾就是因為兩個唇音放一起太拗口了。
只有-t的促音變和-k碰k-的促音變是synchronic rule,其他的都是辭彙性的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方便發音。
我記得k+p(t)這種是很少促音的,規則是不變。
不過例外怎麼解釋??
促音變不是充滿了例外嗎。。。-p促音更是隨心所欲(;一_一)
因為前面已經有濁音了
福建人表示在文讀音中有些聲母p一定轉變為h,這就是為什麼我們f都發作h的原因,白讀音較為古老,保留p(普通話b)和ph(普通話p),文讀音(唐中期)中一部分字p和ph會變為h,如飯(png=huan)芳(phang=hong)房(pang=hong)佛(put=hot)福(piuk=hok),六杯(lak pai=liok pe),爆發(pak put=pok huat ),這些都是為了模仿新出現的輕唇音(f)產生的,但沒有發生像日語那麼整齊的p變h,至於六杯(rohpai)和爆發(bokuhatsu)我覺得和濁音有關,原本爆只有兩個音(hoku/haku),但是日語慣用音為baku,b表示濁化寫作mm,所以我覺得是由於濁音+促音+送氣音太難發,所以沒有促音化為(bappatsu)
個人覺得可能和/h/ /x/有關。
日語是/h/聲門音,發音比較輕(相比/p/和/ph/比較重),所以不會促音變。
而漢語是/x/軟齶音,然後母語習慣帶進日語,覺得應該促音變。自然音變應該是為了方便發音(懶音)或者避諱,如果感覺音變後發音反而困難,那有很大可能是音變有問題。最後,我認為「語法」只是一種比較弱的約束,期待「統一的規則」不如去查語料庫,語法也是從語料庫里總結的(所以也會有例外,比如低於10%的用法算不算語法?那低於5%的用法算不算語法?)。
拋磚引玉推薦閱讀:
※日語中是不是沒有ya這個音節?
※為什麼日語口語中「す」「つ」雖然讀作/s?/ /ts?/,但在歌曲中經常被讀作/su/ /tsu/?
※《陰陽師》手游里晴明的發招時的台詞什麼意思?
※當代漢語中出自日語的常用四字用語有哪些?
※爐石傳說日文版的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