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都市主義在具體項目上是如何操作的?有哪些設計手段與技術?

關於景觀都市主義在具體項目上的操作方法,及運用的設計手段與技術

如上圖,它的分析對象是怎樣確定的,最終的平面形態又是通過怎樣的邏輯生成的?(看過一些AALU的Studio,感覺不少都是通過編程做的,但是在獲得和處理數據之前應當有一個指導思想吧,最終在得到設計形態的時候也應該有一個整合性的邏輯吧)

總的來說就是景觀都市主義相關的方法論或者具體操作手段是怎樣?是否有相關的書籍、論文?感謝各位大神賜教!


謝謝邀請。

首先,AA的景觀都市主義與james corner那一套的景觀都市主義不是同一套理論和方法學。

james corner的景觀都市主義尺度介於傳統的小尺度景觀設計和城市設計之間,大概的尺度還是在於城市區域性的設計或者中大型公園設計,偏重於項目的落地性和實踐性,可以想想奧姆斯台徳定義景觀設計的意義是讓人可以更近距離的接觸到自然中的景觀。james corner景觀都市主義也是基於這個道理,只是怎麼讓這些景觀更好的存在於城市化變革的進程中。

然後再說說AA的景觀都市主義。AA的這個專業是偏大尺度的城市設計。核心的方法學是通過一套完整的分析系統一步步推倒出設計的形式結果。老師時常會說:tell me a story and make a concrete argument。也就是最後設計的結果和推導過程的每一步都是邏輯上一環扣一環的。概括點來說,設計都會需要一個引發點,就好像我們常說的場地現狀問題。引發出的問題其實歸根溯源都是一些社會問題。打個比方來說我們有時候做現狀調研會說這個地方環境差或者說水質差,但是這僅僅是反應了這裡的一些自然問題,在往深層次了說可能這裡的工廠多所以導致了水質差,水質差居民就可能會外遷,居民外遷可能導致政府稅收少也有可能人口流失導致工廠的可用勞動力減少,因此項目的推動者就有可能是政府和工廠,那這兩個推動者所主導的設計的思路可能有不太一樣。所以,清楚的了解項目的整個社會構成對還是很重要。這也是AA LU理論立面比較核心的一點,在AA我們叫這個Social Formation。當然核心內容還有其他幾點,分別是Landscript,

Technical Support Simulation,Prototype Development, Site Index, Timescale Development。下面會詳解這些點。

近幾年,AA的LU研究的方向主要偏向以一些較為常見的自然災害,比如海岸侵蝕,沙丘吞噬土地,蜿蜒河道的洪水等等。研究的尺度很大,但最後也會落到項目可實施性這個層面上來。

Landscript:

因為我們剛剛說到了一些自然災害的問題,這一步是第一步,首先我們需要研究這些自然問題發生的過程。比如以海岸侵蝕來說,我們可能需要研究許多典型性被侵蝕的海岸線,弄清楚可能這是一個沉積物移動的過程,然後不同的海浪環境以及沙質可能都會導致侵蝕出現不同的結果。既找到這個過程的一些控制因子,以便後面的過程中利用這些控制因子去改變這個過程。

Technical Support Simulation:

清楚了解這個過程發生的原理和邏輯後,我們要需要自己做一些程序,來動態的模擬這個過程,而後當我們發展出一些intervention或者prototype去改變這個過程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模擬來看出結果,這個為後面的site index以及timescale development做理論支撐。

Prototype Development:

設計原型的發展其實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那比如說我們要做一系列海岸線的混凝土擋牆,那麼他們之間的角度以及不同的組合方式,都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原型的發展可能需要我們通過模擬去測試不同角度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總結出結果的特性,然後做成一個列表。再比方說吧:可能我們會通過模擬測試10°-180°擋牆所帶來的結果,可能會發現30°時可能可以形成鹽水湖,180°時可能可以完全防止侵蝕,這些結論都是對site index非常有用的結論。

Social Formation:

前面我們也說到的這個,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吧。Social formation 是基於很多分析得出的結果,可能我們會去分析人口密度,就業率,交通可達性等等。還是就海岸線這個舉例子,比如我們分析得出某片區域人口密度大,但是就業率很低,那麼可能我們可以在這片區域里發展一些鹽水湖作為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以來為高密度人口提供食物,未來為失業人口開發出新的行業-養殖業。所以這片區域我們可能會用前面說到的30°的擋牆組合。

Site Index:

這一步其實是和前面的social formation緊密相關的,前面講到的選取30°的方法就是site index。以此類推,我們用這種方法將我們的prototype布滿我們的場地。

Timescale:

這裡說到的是項目的時間性,這些項目不能只看當下的一些表現形式,可能需要考慮20年後它的作用,50年後等等。

------------------------------------------------------------------------------------------------------------分割線

下面有個案例可能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套方法學,這個案例是14級的distinction:

浪漫的沙灘從來都不缺少故事。有《Fast Furious 》里感人的離別,有《Aquamarine》里浪漫的愛情故,還有《Malèlna》里人性的善惡。更有在埃及,沙灘與城市設計相互碰撞。故事的敘述者是來自AA LU的Coastal Feature項目組的

(Concrete Protection Along the Coastal line in Alexender,Egypt)

故事要從蘇伊士運河的擴張開始說起,埃及政府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決定要擴張蘇伊士運河,通過進出口貿易關稅,來維持國家財政。然而整個地中海就像一個內部循環的永動機,齒輪一環驅動一環。

(Mediterranean Sea Enclose System Drawing)

蘇伊士運河的擴張,導致整個地中海沿岸的港口要隨之擴張才能保持競爭力。在港口和運河疏浚的過程中,大量的沉積物會被排進大海里,隨海浪飄走。

(European Scale Atlas, Recording The Dredging Port and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along the Mediterranean )

這些被排出的沉積物的體積幾乎能夠填出一座棕櫚島。想到中東國王們從澳大利亞運沙填海,顯然,他們忽視了這些沉積物的作用。

(Port Derging Projects and News)

項目組以沉積物的利用為切入點,發展設計出了一套適用於地中海沿岸的methodology。其核心是:在自然潮汐能源的基礎上,利用不同尺度的intervention回收疏浚沉積物,沉積物在原本海岸周圍沉積形成土地而後又被侵蝕。在沉積和侵蝕的過程時間節點上,解決不同的social conflicts。

這是一個大膽而充滿可持續性的想法,但想要自如的控制沉積物,我們必須先要了解沉積物運動和海岸侵蝕沉積的規律。項目組採用電腦模擬的方式,以python和C#為基礎,編出一系列程序,在territorial scale上模擬海岸線在0-100年間運動的全過程。

(Coastal EvolutionModel, showing how intervention influence the

(Part of Python Scripting Results For Coastal Evolution Model)

根據模擬結果,我們得出結論:在自然潮汐的情況下,人為的intervention可以吸引沉積物在其周圍沉積。因此只要障礙物放置的有規律,沉積物形成的土地是可控的,我們可以人為的構築出許多自然地貌如鹽水湖、帶狀長島等,這些構築既是人工又是自然生長的,在解決泥沙堆積問題的同時,為養魚業和旅遊等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Coastal Evolution Model Simulation)

尼羅河三角洲面臨著極速的侵蝕,海岸線內部的鹽水湖中的漁業正受到嚴重的影響,隨之而來的是埃及北部食物供不應求的現象。因埃及北部區域的問題較為急迫和典型,項目組最終選擇這塊區域的海岸線作為實驗場地。

確定大範圍後,為求深度及精度,項目組繼續將規模縮小至尼羅河三角洲區域。在此基礎上,展開territorial尺度的分析和研究。與此同時Port Said和Suez Canal的擴張產生了大量的沉積物釋放到地中海中。項目組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利用這些沉積物,來解決埃及現有的這一部分的social conflicts。

(Territorial Formation, Descri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gypt)

然而任何大尺度的設計都離不開社會經濟問題的推動。如何讓投資方出資讓設計落地?設計落地後會帶來怎樣的收益?受益者是誰?這一系列的問題再設計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弄清整件事情的來弄去脈,to give a concrete argument to the design

本項目里,清楚的呈現了Social Conflict 影響設計的過程。

(Lake Accum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對於埃及而言,政府必須保證海岸的不受侵蝕,以維持內陸鹽水湖的養魚業,民以食天,一旦食物供應鏈產生問題,國家也並不會穩定。這樣我們便找出了願意出資建島的冤大頭——埃及政府。

(Social Fish Farming Diagram)

可尷尬的是,埃及窮,沒錢完成填海工程。這時候模擬的內容,便起上作用了。

(L-system Simulation)

根據模擬的結果,我們找到了一套基於自然潮汐力的填海方法--人為intervention的干擾,海岸的運動趨勢,是會被障礙物所吸引的。但海岸侵蝕和沉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少有政府願意投資建造一個10年甚至50年後才收益的項目,更何況,埃及資金有限。另外,填海對於沉積物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世界正在上演sand war,搶奪沉積物資源。

針對這些問題,項目小組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發展有timescale的設計,這同樣也是AA LU方法學裡重要的一部分-設計隨著時間的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形式。

(Simulation Timescale)(Timescale Design)

首先,關於沉積物來源的問題,之前談到蘇伊士運河的疏浚,排出大量的沉積物,同時內陸鹽水物里,也有大量的沉積物儲存。這些來源只需定點的放到海岸線upstrain的點,便會自然的被障礙物所吸引。

(Sediment Distribution)

隨後,在intervention問題上,項目組將fish pens做有規律的組合,此規律基於L-system。改造成為可以是海里沉積物沉積的障礙物。項目小組,同時用手工模型闡述了這一點。

(Modeling)

(Modeling)

這樣以來,漁民便可以在制定的規則下,去分布自己的fish pens,項目初期所形成的便是一個漂浮在海上的漁村。

(Small Scale Design)

隨著沉積物的增多,逐漸形成小島,與此同時社會構成也愈發的複雜,群組之間交換增多,形成小的交換市場。人口的增多也推動了教育和衛生產業的發展。小島演變成為低密度的城鎮,一個城市化的過程圍繞著這些fishpens展開。

(Small Scale Design)

(Small Scale process)

而根據模擬的結果這些長島在沉積物供應量達到頂峰時,會與海岸線鏈接,形成一個新的鹽水湖系統。

(Smallscale 3D)

最後,回過頭來思考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沉積物這種資源是守恆且具有一定運動路線的。埃及佔用這些沉積物時,改變了侵蝕和沉積的自然規律,打破了這一守恆的自然過程。使得本應順著海浪流到以色列的沉積物,卻在埃及留下了。這麼一來以色列當然不同意。設計小組針對這一問題也提出了輪流使用的理論,埃及只是短期的使沉積物沉積,並不會利用擋土牆將沉積物固定在此處,所以50年甚至100年以後這裡將再度被侵蝕成為一座floating city,而這些沉積物資源會隨著海浪流動到以色列。

總體來說,這個項目主要是基於海綿城市的理論發展出一套方法學的理論,一套可以適用於任何海岸線的方法,只是在應對不同大自然的壓力和社會問題時,設計會體現出不同的形式。

(Atlas For Littoral Negotiation)

此項目也最終拿到了AA LandscapeUrbanism 的Final Distinction。

此外,提供以下鏈接,供有興趣的同學訪問:Littoral Negotiations,或Google littoral

negotiation,第一個網頁便是項目小組的官方網站。 同時Issuu上也有關於項目的publication!

部分圖片由於大小問題缺失

這篇文章也放在我的公眾號 HD景觀建築裡面,還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文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


目前也在關注此類問題,答主本學期有一門選修課,任課老師曾在AA攻讀landscape urbanism,課上大致講解了一些關於AALU的方法論。

答主本門課程的作業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論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也不知道究竟有幾分正確,但還是想發表一下淺顯看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不知為什麼,在國內很難找到關於景觀都市主義核心方法論的相關內容,誠然關於景觀都市主義的文章和評判非常之多,包括知乎上的一些優秀回答;但是當時答主做作業的時候將這些內容看了許多,感覺提及到方法論的寥寥無幾。很多文章所配的圖片是用這個方法論做出來的,而文字卻還是大家司空見慣的那一套關於基礎設施和景觀作為基本單元形成城市連續表皮的理論概述,而沒有提及其中的思維過程。答主覺得對於景觀都市主義而言,這一套方法論是尤為有價值的,甚至冒昧地認為,景觀都市主義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這套方法論引導而生的,而這套方法論的價值和意義可能更甚於景觀都市主義理論本身。

吐槽完畢,進入正題。

AALU的方法論在時刻進化,答主的能力只能對方法論整體思路做簡單的概述:

首先使用魚群模型對整體思路進行解釋,魚群模型是老師在課上所講解的內容,也是老師當時在AA進行過研究的課題,特此說明,如有侵權請私信,答主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一整個魚群是由無數條小魚所組成的,每一條小魚都可以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而小魚與小魚之間又會通過場域(Field)進行關聯,它們相互不會挨得太近,也不會脫離彼此,會因為其他個體的變化而產生聯動變化。這樣,當外界有某種力(比如捕食者)來向魚群發生作用的時候,個體對環境的反應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聯動變化就會導致整個魚群對外界產生適應性變化,從而產生應對外界作用力的整體形態。

這是關於原型系統的模型,在這裡,魚群可以看做是系統,個體魚可以看做是原型

可以想像,在場地設計的過程中: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像小魚一樣的原型空間單元,這個空間單元可以通過參數的導入,使其能夠根據外界某種關鍵因素的不同而產生相適應的形態或是功能;

還可以通過分析和設計,形成一種邏輯網路,讓這些小魚能夠跟隨這個邏輯網路產生相應的聯動變化;

那麼整個場地就可以用這些小單元來形成魚群,從而產生適應性的整體設計結果。

於是有了這個思路,那要如何具體操作呢?AALU的方法論通常可以概括為3個典型過程:

(一)Indexing(場地信息指數化)

這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魚群個體之間、魚群和外界作用力之間的邏輯網路。通過對場地中某些關鍵信息(比如交通關係、人群密度、徑流係數、污染程度等等)進行指數化,來形成類似於等高線的等X線。

(這個步驟需要很多的手段。我們組作業中核心關鍵信息是人群密度,通過空間句法、人群密度衰減曲線、最短交通路徑等手段形成靜態的場地人群密度分布,得到粗淺的等人群密度線)

然後將這些等X線放到rhino中,通過rhino或者gh形成曲面mesh網格,這樣的話,場地中的關鍵信息就被先指數化再圖示化(Diagram)了,於是這些信息就變得可以被操作了。

(二)Prototype(原型)

這一步就是設計能夠適應上一步邏輯網路的空間單元,就像設計一條小魚能夠對外界反應並且根據邏輯網路相互聯動。具體如何設計答主不會。

(我們的作業還沒研究出來怎麼做,就到了deadline,只做了很粗淺的設計,就是根據場地中不同的人群密度階度設計了不同功能的空間單元,顯然太粗淺了)

(三)Meshing(現實帶入)

將上一步設計出的原型迭代嵌套到第一步形成的Mesh網格中,從而讓設計從單一的、小尺度的空間單元轉化成複雜的、大尺度的整個場地設計。於是方案就此生成。

(我們的作業到這一步基本就已經跪了,看AA的作業貌似還有很多步驟,但是其如何操作實在不知道,特別希望有前輩能進行指點)

這一套方法論現在在AA不止用來解決城市問題,AALU的作品上可以看到他們的Project包含了濕地、河口三角洲、河流、沙漠區域、極地區域等多種複雜類型的場地,而且可以看出其產生的設計成果也不再是之前那樣的幾何折線網格形。這些內容包含著怎樣的邏輯過程,還得由前輩們來講解。

至於如何進一步了解學習這套方法論,可行性比較高的是參加相關人員開的workshop;參加AA訪校;去相關事務所實習。。確實書籍和論文比較少,答主也在尋找,與君共勉。


瀉藥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 你值得擁有


景觀都市主義就是將城市理解成一個生態體系,通過景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將基礎設施的功能與城市的社會文化需要結合起來,使當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該主義是當今城市建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中心是強調景觀是所有自然過程和人文過程的載體。

中國某些城市發展就是畸形,整體不協調、缺乏全局的生態體系.


這種問題就是典型的讀書少了,想的太多。去買一本綠色封皮的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你的問題都講的清清楚楚。或者鹹魚上買本二手不貴。


推薦閱讀:

個人發展歸根結底是自己的認知和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問題,探索如何解決,有什麼思路和經驗?
如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
暴雪有哪些成功方法論、經驗值得學習?
任天堂有哪些成功方法論、經驗值得學習?
你打天下的方法論是怎樣的?

TAG:方法論 | 景觀設計 | AA | 風景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