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鋼穴》當中的「運帶」是什麼東西?


「運帶」(strip)類似現實生活中的自動步道(moving walkway),只不過規模要大得多。而且它們並非《鋼穴》所獨有,而是科幻作品裡的一個常見概念,通常被統稱為「自行道」(slidewalk)。

(1924年人們設想的未來城市,注意右下角出現了自行道)

自行道最早出現在H. G. 威爾斯於1897年出版的中篇小說《A Story of the Days to Come》里。這篇小說是1899年出版的《當睡者醒來時》(When the Sleeper Wakes)的前傳。同樣,在《當睡者醒來時》里也出現了自動道。

對於自行道最直接的描寫出現在羅伯特·海因萊因於1940年出版的短篇小說《讓道路滾動不息》(The Roads Must Roll)里:

《讓道路滾動不息》屬於海因萊因的「未來史」(Future History)系列作品。在同樣屬於「未來史」的小說《瑪土撒拉之子》(Methuselah"s Children)中,以自行道為基礎的道路城市到一兩個世紀後才被廢棄。

阿西莫夫在《鋼穴》中對自行道的描寫衍生出了「飆路帶」(strip-running)這樣一個分支劇情:

在1989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基地之友》(Foundation"s Friends)中,帕梅拉·薩金特就以此為基礎,寫了一篇屬於「《基地》宇宙」的短篇小說《飆路帶高手》(Strip-Runner)。除此以外,阿瑟·C. 克拉克的《不讓夜幕降臨》(Against the Fall of Night)、拉里·尼文的「已知空間」(Known Space)系列中的短篇小說集《Flatlander》和長篇小說《環形世界》(Ringworld)、蘇聯斯特魯加茨基兄弟的「正午宇宙」(Noon Universe)系列等科幻小說都描寫過不同類型的自行道。


根據我的理解,就是由不同速度的水平傳送帶緊密組合而成的大型傳送帶組合,中間速度最快,兩邊速度依次降低。因為要克服慣性,所以相鄰的兩條傳送帶速度差不會很大。這是一個對未來交通方式對有趣設想,也許在將來會實現。


機場地上那種平直的電梯。。。



地底橫著移動的電梯,蘇州久光百貨地底有一個這樣的捷運帶,很方便,站在上面,能把你送到很遠的位置。


現在已經實現了的技術,廣泛應用於地鐵,機場,商場等大面積公共場合。


推薦閱讀: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到底有多少本?
如果人類在未來可以實現完全逼真的模擬世界,在其中完全按照個人的意志來發展。世界會怎樣?
星際迷航里的進取號為什麼是女的?
如何評價《奧秘》雜誌?
如果人類可以通過吸食他人的脊髓延長壽命,會發生什麼?

TAG:科幻 | 艾薩克·阿西莫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