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喬布斯》和《喬布斯傳》有什麼區別?

剛看完成為喬布斯的中文版,很多人對此書評價很高,我感覺沒有喬布斯傳有意思。不過側重點不同,一是關於人的,一是關於企業的


一個是把人和其創造的聯繫起來,不過多依從於時間線。另一個是把人拆開,剖析他,嚴格按照時間線。所以自然 Jobs 更喜歡《Steve Jobs by WL》而不是《成為》,言外之意(他不喜歡令人宰割)


《成為喬布斯》的作者認識喬布斯超過二十年,而《喬布斯傳》的作者為了寫書才開始跟喬布斯接觸。後者為了客觀而姿態做作的追求公允,而前者因為對喬布斯足夠了解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歸根到底,就是真熟悉和假熟悉的區別。

當然,兩本書都寫得不夠深,喬布斯具體的決策方式呈現的不夠。


感謝張亮特地寫的這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54618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跟『知乎創始人』交流,得到了想像當中的回答。

全篇文章我都看完了。非常感謝張亮花時間出來跟我較真,就好像@余章俊 說的那樣,這是一個主觀的問題,我不會就這個問題再做解釋了。你要兩本書的比較,我等這個季度手頭的項目結束會給列出我自己寫的比較,可能需要點時間,畢竟我寫作能力有限,不是專業人士可以信手拈來。

我本來想徹底結束這個對話,臨走前看到張亮的一句回復,『吃瓜群眾不應該隨便對自己不了解的內容發言,他們提供的角度沒有意義。這個世界不是靠外行的角度推進的』,我沒忍住補上一句

one more thing

知乎創辦的意義,不單是你來說,我們只能來聽。專業有專業的深度,但吃瓜的有吃瓜的廣度。有一句古話叫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一個主觀問題的喜好,自然各有各的看法。如果張亮作為一個『聯合創始人』,因為不喜歡我的發言說要修改知乎規則掛我等等,我不會有任何一句怨言,沒了知乎我還有Quora,但 沒有了探討問題的吃瓜群眾,知乎又會走多遠?

---------------------------------------------------------------------------------------------------------------------------------

實名反對@張亮 的回答

"《成為喬布斯》的作者認識喬布斯超過二十年,而《喬布斯傳》的作者為了寫書才開始跟喬布斯接觸。"

成為喬布斯傳的作者都認識喬布斯超過二十年,喬布斯最後還是沒選擇他,反而兩次主動找&<&<喬布斯傳&>&>的作者,說明了什麼?

當初跟張亮溝通過幾句,兩年了吧。當時被他說了一句,不在同一個水平沒什麼好說的。於是我回頭把成為喬布斯老老實實看了一遍。覺得當初自己還是太年輕,居然真的相信張亮這麼了解喬布斯。我一直很好奇他這信誓旦旦是怎麼來的,跟喬布斯做過鄰居還是蘋果接受過喬布斯的直接領導工作?反正最後我還是覺得喬布斯傳更適合作為一本傳記。而且,最後啰嗦一句,喬布斯傳是喬布斯本人的選擇,是老爺子自己找的作者,而不是在這裡靠自己想像的一些人呢

---------------------------------------------2017年1月16日更新---------------------------------------------------------

一個季度的項目剛結束,另外一個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了,真的很抱歉,拖了這麼久才更。

感謝知乎上所有關注這個問題的知友,你們的客觀與理性讓我為之前的激烈言語慚愧不已。給各位鞠躬道歉!

以下是我的觀點

先插個關於兩本書在Quora上的關注程度的比較:

進入正題,今天就先來說說喬布斯傳這本書吧。

這本書我讀了3到4遍,最後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讀的是第幾遍了,從當時第一次上手到沒日沒夜地看,我從來沒有被這麼一本人物傳記給吸引過,可以說這是我讀過的人物傳記類最好的書之一。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上來先看下作者:

作者簡介【1】

沃爾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歷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董事長和《時代周刊》總編,他的作品包括暢銷書《愛因斯坦傳》,《本傑明?富蘭克林傳》以及《基辛格傳》

Walter Isaacson, the CEO of the Aspen Institute, has been chairman of CNN and the managing editor of Time magazine. He is the author of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and of Kissinger: A Biography, and is the co-author , with Evan Thomas,of The Wise Men: Six Friends and the World They Made. He lives in Washington, D.C.,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

Walter Isaacson is the author of the forthcoming biography Steve Jobs. His previous books include 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Kissinger: A Biography, and he is the co author, with Evan Thomas, of The Wise Men: Six Friends and the World They Made.

He was previously the editor of Time Magazine and the CEO.of CNN. He was born in New Orleans, La., on May 20, 1952. He is a graduate of Newman School in New Orleans, Harvard College, and Pembroke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 He serves as chairman of the 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 which oversees Voice of America, Radio Free Europe, and other U.S. international broadcasts. He is also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each for America. He is on the boards of United Continental Airlines, Bloomberg Foundation, Harvard Overseers, and Tulane University.

關於本書是如何寫作出來的:

「我的愛因斯坦傳記出版後,有一次,在帕洛奧圖的一個新書活動上,喬布斯把我拉到一邊,再一次提出,以他為主題的書肯定很有意思。 他的堅持讓我很為難。眾所周知他非常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而我想他應該從來沒有看過我寫的書。也許將來的某個時候吧,我還是這麼說。但是,到了2009年,他的妻子勞倫?鮑威爾(Laurene Powell)直言不諱地對我說:「如果你真的打算寫一本關於史蒂夫的書,最好現在就開始。」他當時剛剛第二次因病休假。我向勞倫坦承,當喬布斯第一次提出這個想法時,我並不知道他病了。幾乎沒有人知道,她說。他是在接受癌症手術之前給我打的電話,直到今天他還將此事作為一個秘密,她這麼解釋道。」【2】

好,進入正題:

以下是我個人對喬布斯傳這本書優點的一些介紹:

1. 真實。這個真實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在書中描述的內容真實展現了喬布斯完整形象,另一方面喬布斯主動找到作者並提供所有一手資料。這是在傳記當時十分難能可貴的。這本書的開頭,也就是上述這段話講述了關於《喬布斯傳》這本書的起因來源,《喬布斯傳》是喬布斯本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後主動尋找到艾薩克森希望他能幫忙寫一本以他自己為主題的著作。喬布斯在跟媒體打交道上一向很苛刻,這次主動找到艾薩克森可見他對艾薩克森的信任與支持。 書中原文還有這麼一段話:

「我問喬布斯為什麼希望我擔任這本傳記的作者。「我覺得你很擅長讓別人開口說話。」他這麼回答。這個答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我必須採訪很多人,這些人要麼被他炒過魷魚,要麼被他傷害過、遺棄過,抑或被他以其他方式激怒過,我以為我跟這些人交談會讓喬布斯不舒服。的確,當我的一些採訪對象的言論傳到喬布斯耳中時,他表現得有些憤怒。但幾個月後,他開始鼓勵人們跟我交流,這其中甚至包括他的敵人和前女友。他也沒有對任何事情作出限制。「我做過很多並不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23歲時讓我的女友懷了孕,以及我處理此事的方式,」他說,「但我沒有什麼不能對外袒露的。」【2】

換言之,這本書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喬布斯,有他優秀的一面,他的才華管理手段營銷策略等等等等;同時也保留了他身上,那『『不那麼光彩』』的一面。這個世界上除了北朝鮮很少會有別的地方會去拚命塑造一個被神話的角色。對於我們這些讀者來說也同樣如此,真實的喬布斯意味著我們是可以從中學到什麼的,無論是從正面還是從反面。如果說我是被這本書中喬布斯的優秀特質給吸引,那他犯過的錯誤走過的彎路就是讓我感動的另外一面。這些優缺點通過作者精彩的文筆和大量對原話的引述一五一十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真實的喬布斯並不是處處光鮮亮麗的,但那些缺點也同樣是他作為一名CEO,一名父親所擁有的特質。

張亮在評論里有這麼一句:「後者(即《喬布斯傳》)為了客觀而姿態做作的追求公允」 是讓我覺得十分意外的一個評論。雖然心裡還是有些希望張亮能夠作為一名「專業人士」來為「做作」這個讓我寒毛直豎的辭彙給一個專業的解釋。 到底艾薩克森是做錯了哪些方面讓你覺得他就是在做作?當然,我承認如果他的評論我每個字都這樣摳過去,會真的有失公允故帶做作,所以在這之後,我不再引述張亮的話,將所有他評論中的貶義性辭彙理解成他個人風格的一種,並盡量用事實依據來論證我的觀點。也給前輩張亮道個歉,之前評論並實名反對時我的語氣措辭不當造成困擾實在抱歉。我只是想來替《喬布斯傳》這本書,喊聲冤枉。

2. 全面的描述。艾薩克森在《喬布斯傳》中並沒有非常主觀地給予許多關於喬布斯性格如何形成的分析。我覺得他應該在與喬布斯四十多次談話後能意識到,無論他關於喬布斯性格如何成長的猜測有多麼精妙,也沒法兒完全涵蓋或者呈現出最全面的喬布斯。與其憑藉自己的自信來下主觀推論,倒不是詳盡地描述喬布斯的一生,讓讀者自己來選擇對喬布斯的切入點。至於讀者的反應,參見亞馬遜的書評以及Quara上關於《喬布斯傳》的大量評論,我覺得他做到了他能做的極致。畢竟,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喬布斯;畢竟,無論對喬布斯再了解,也沒有權利替他發聲。

很多人提到說喬布斯身邊人對喬布斯傳的不滿,我搜索了很久,事實上並沒有張亮描述得那麼誇張,甚至還有一些相左的論證:

我確實有在網上看到過類似Jony Ive 與喬布斯一起工作很久的人發出過對《喬布斯傳》這本書不是很滿意的聲音,但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喬布斯。《喬布斯傳》原文中有這麼一段:(原諒我放英文版本了,中文翻譯沒有找到只能我自己自作主張了)

「On a trip to London with Jobs, [Jony] Ive had the thankless task of choosing the hotel. He picked the Hempel, a tranquil five-star boutique hotel with a sophisticated minimalism that he thought Jobs would love. But as soon as they checked in, he braced himself, and sure enough his phone rang a minute later. 「I hate my room,」 Jobs declared. 「It』s a piece of shit, let』s go.」 So Ive gathered his luggage and went to the front desk, where Jobs bluntly told the shocked clerk what he thought.」【2

以我蹩腳的英語翻譯一下大意就是,Jony Ive(Jonathan Ive, Apple 首席設計官)和老喬一起去倫敦出差的時候挑了個「肥差」 ---- 幫喬布斯選住宿酒店,他就以他自己的審美挑了Hempel酒店。讓我們來看下Hempel酒店長啥樣:

看著是不是很符合iphone的設計風格?!簡潔優雅又有韻味,正當Ive等著被老喬一頓誇的時候就被咣咣打臉了,因為他的iphone 手機在老喬進了房間一分鐘後就響起來了。電話里傳出老喬的不滿「哥們兒,我討厭這個房間」 於是Ive不得不收拾行李下樓去換酒店,出來的時候還撞到老喬正在對酒店前台關於酒店的設計好一頓吐槽。

如果說大家還希望能夠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出來能夠替老喬發聲,不如把力氣省下來數數老喬打過多少人的臉。這就是我覺得關於艾薩克森寫的《喬布斯傳》里第二個優點,切入點全面且儘可能詳盡描述喬布斯的方方面面,我個人能從中看出艾薩克森處理喬布斯這個人物形象時的小心翼翼,就好像對待一件非常珍貴的藏寶,不捨得加入過多的個人評價。畢竟,在這個時代,誰都沒法兒給喬布斯下一個定論,那就,把方方面面都呈現給後人,讓人們自己去評價吧。

3. 書中大量來源於喬布斯本人分享的插圖。說這個可能有點兒偏,但是作為一名吃瓜群眾能夠看到喬布斯本人大量年輕創業時以及成熟為父之後的家庭照片,時而輕鬆時而憂慮,這種無法替代的真實感帶來的震撼一定要本人去親自閱讀過後結合文字才能感受到。非常非常推薦知乎上還沒有閱讀過這本書的知友們花點業餘時間閱讀以下,感觸真的會很多。雖然我個人在喬布斯的大量影響下走上了…電子工程師這條…不歸路。

原文結尾處有這麼兩段話:

"Some people say, 「Give the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 But that』s not my approach. Our job is to figure out what they』re going to want before they do. I think Henry Ford once said, 「If I』d asked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told me, 『A faster horse!』」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 That』s why I never rely on market research. Our task is to read things that are not yet on the page.

What drove me? I think most creative people want to express appreciation for being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work that』s been done by others before us. I didn"t invent the language or mathematics I use. I make little of my own food, none of my own clothes. Everything I do depends on other members of our species and the shoulders that we stand on. And a lot of us want to contribute something back to our species and to add something to the flow. It』s about trying to express something in the only way that most of us know how—because we can』t write Bob Dylan songs or Tom Stoppard plays. We try to use the talents we do have to express our deep feelings, to show our appreciation of all the contributions that came before us, and to add something to that flow. That』s what has driven me."【2】

"有人會說:「顧客想要什麼產品就提供什麼產品。」 但這不是我的做事方式。我的職責是在人們還沒意識到需求之前就研製出他們想要的。亨利·福特曾說:「如果你問顧客想要什麼交通工具,他們可能會回答 『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直到你把產品擺在他們面前,人們才確切知道需要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不依賴市場調研。我們的任務就是去搞清楚那些還沒有形成定論的事情。

"是什麼激勵著我?我認為大多有創造力的人都會對能夠得益於前人的所作所為表示感激。我沒有發明我用的語言或數學,我不太會做飯,更不會做衣服。我做的一切都依賴於我們社會的其他成員,站在他們的肩膀之上。許多人想要回報社會,增添有意義的貢獻。這隻有用我們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努力去展現價值-因為我不會寫鮑勃迪倫的歌或湯姆·史塔伯德的戲劇。我們努力用自己的天賦去傳遞我們深切的情感,去表達我對前人全部饋贈的感激,去貢獻自己的才華。這就是激勵著我的力量。"【2】

這是書中結尾部分喬布斯自己的原話,當翻至最後一頁看到心目中的偶像說出如此謙遜的話語,不由再次感嘆自己的渺小。

至於說《成為喬布斯》這本書,其實國外倒沒有像很多國內的人所描述的那麼誇張,支持這本書和反對這本書的人也都有。 Andy Hertzfeld (Macintosh 創作團隊成員)就曾經在 backchannel 上發過文章說「Would Steve Jobs have liked the new biography? I don』t think so 「 原文如下:

"I suspect that Steve Jobs would not be thrilled with Becoming Steve Jobs, a new business biography by Brent Schlender and Rick Tetzeli. While it』s a worthwhile book filled with previously unheard stories and insightful industry analysis, Steve would have disliked it because of the persistent negative spin it applies to the first half of his career. That』s why it』s puzzling to see Apple throw their considerable weight behind it.

There have been dozens of books already written about Steve Jobs, including Walter Isaacson』s best-selling, magisterial biography, which is based on over 40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the man himself. Becoming Steve Jobs distinguishes itself by emphasizing a narrative of growth and change, depicting 「the evolution of a reckless upstart into a visionary leader.」 Unfortunately, the authors attempt to bolster their case by exaggerating flaws and missteps in the first half of Steve』s career while diminishing them after his return to Apple in 1997.

I was surprised and chagrined by the negative tone pervading the description of Steve』s first tenure at Apple, which is somehow both a 「management mess」 and the fastest growing company ever. Mike Markkula is an early mentor 「for better or worse.」 When Steve, inspired by his visit to Xerox PARC, decides to attempt to bring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o the masses, he has to 「deliver on this promise within the gnawing confines of Apple.」【3】

剩下的原文可以參考【3】

參考:

【1】 中國亞馬遜中文網Steve Jobs (史蒂夫?喬布斯傳)(美國版) [精裝] 作者簡介《Steve Jobs (史蒂夫?喬布斯傳)(美國版)》 Walter Isaacson【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2】沃爾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史蒂夫?喬布斯傳(Steve Jobs:A Biography) (Kindle Locations 154-159). 中信出版社. Kindle Edition.

【3】安迪赫茲菲爾德Andy Hertzfeld 「Would Steve Jobs have liked the new biography? I don』t think so」 https://backchannel.com/would-steve-jobs-have-liked-the-new-biography-i-don-t-think-so-c9ceb4fc3005#.fx17mvsep

剩餘內容可能還要再等一個季度多了,因為新項目又開始了。

多說兩句,我的文采不好,如果跟張亮兩人爭辯,我肯定是輸的一方。但我的目的不是上來以卵擊石非要爭辯個對錯,本意只是想要為《喬布斯傳》發聲,但方式太過偏激了,這場爭辯,就以我的道歉來結個尾吧。


《成為喬布斯》重點強調了喬布斯在低谷中是怎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一個逐漸由人情味的領袖,而不是《喬布斯傳》中,從一開始到最後的扭曲現實立場和對完美的偏執追求。

和喜歡那句話:由靈巧工具和偉大想法所支撐的理想主義。


一年前看了艾薩克斯的《喬布斯傳》,一年後再看《成為喬布斯》,無論哪部分是真實的喬布斯,哪部分是虛構的喬布斯,至少蘋果已經成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而喬布斯本人的故事讀來依舊振奮人心又熱淚盈眶,致敬!


《喬布斯傳》出版時,出版社為了經濟效益,快馬加鞭地完成翻譯工作,以致質量較差。


《成為喬布斯》講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喬布斯傳》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本成功人士傳記。


沒有看過,不過可以猜到成為喬布斯應該像一部小說一樣。


兩者的區別就是完全不同。


推薦閱讀:

《史蒂夫·喬布斯傳》中有哪些吸引你的細節故事?
看《史蒂夫·喬布斯傳》過程中,真正讓你感動的一點是什麼?為什麼?
《喬布斯傳》這本書帶給了你什麼?
如何評價電影《喬布斯傳》?
喬布斯逝世之後,為什麼蘋果市值卻增加了一個 Facebook 的市值之多?

TAG: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 蘋果公司AppleInc | 人物傳記 | 史蒂夫·喬布斯傳書籍 | 成為喬布斯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