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貨幣?
RT
在同一貨幣當局下,在絕大多數人之間都能以零成本或幾乎零成本互相轉讓的債權。
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指得是財富概念,而不是人數概念。舉個極端而且不太真實的例子:一個國家有11億人,其中1億是奴隸主,10億是奴隸。1億奴隸主之間互相能用一種叫「裡布」的東西買賣商品、服務、資產。「裡布」也可以被窖藏。但10億奴隸並不認「裡布」這個東西,同時也沒有任何財富,依靠奴隸主生存。他們也無法參與到市場中。在這個情景下,儘管全國只有不足10%的人口認可「裡布」,但由於這不到10%的人口佔有全國100%的財富,「裡布」應當被認為是一種貨幣。
=============================
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是債權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請看 @費寒冬的答案。他的答案簡述了貨幣的發展史。用貴金屬做貨幣,和用紙幣做貨幣其實是兩個概念,大多數人把這兩個概念搞混了,導致沒有辦法理解外匯漲跌的原理,也沒有辦法理解國家印出來的鈔票如何流入市場。
2016.9.20更新
===========================================================================
首先講結論,各位手裡的人民幣其實都是欠條,代表了央行欠你的「黃金」央行手裡有「黃金」,你手裡有欠條,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找央行把「黃金」還給你,所以你認可這個欠條,大家都認可這個欠條,你的日常消費還有得到的報酬,實際上都是欠條在交換。
「黃金」就是資產,欠條就是負債,這下你就能理解什麼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啦。
資產少了,負債多了那就通貨膨脹了,因為你手裡的欠條換不回等量的資產了。資產多了,負債少了那就通貨緊縮了,因為你手裡的欠條值更多的「黃金」了,你就能買到更多的東西了。你在網上一搜央行資產負債表,發現央行的資產大多數都是美元,美元不也是欠條么?為什麼要把別人的欠條當作自己的資產呢?
那我們來看一看美元的特性:
1.美國軍力世界第一,看一看美國全球軍事基地的數量以及分布,世界警察可不是口頭上將講的。你手裡拿的朝鮮幣,可能因為朝鮮被滅了就變成廢紙啦,但是沒人能滅了美國,
2.美國工業農業生產力極為發達,保證你可以用美金買到美國貨,而且美國生產的糧食可以養活全世界,不愁買不到東西。 朝鮮幣很有可能只能買一點高麗參,沒買多少就斷貨了。
3.全球石油以美金結算,每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石油,你可以拿著美金去任何一個產油國買到石油。朝幣沙特是不收的,收了換高麗參?
由於美元的以上特性,所以從風險角度來看,美元和黃金可以划上等號。然後你就可以把開頭帶引號的黃金換成美金再讀一遍,那就是現在的實際情況。
你以前肯定聽過一個段子,
中國的商人把東西賣到美國,商人拿到美金必須上交央行,央行印人民幣出來給商人,所以中國的東西越來越少,鈔票越印越多。所以就通貨膨脹了。這樣說其實是不正確的。央行拿到了美金,說明央行的資產提升了,資產提升了,當然可以印欠條給你,資產和負債依舊是平衡的,只要資產和負債平衡,是不會發生通貨膨脹的,
資產端「美金」沒有增加,但是流通到市面上的錢增多了,這是什麼鬼?
銀行憑空生成貨幣:
這一點大家很難理解,銀行怎麼可能憑空生成貨幣?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
你貸款買房向銀行貸款來的錢,很可能是銀行憑空生成的。
銀行借給你100W買房,
銀行→100W→你→開發商→包工頭,建材商,工人→存錢→銀行。
你會發現這100W在外面走了一圈之後最後還是回到銀行的口袋。
事實上開發商也有銀行賬戶,你借出來的100W在一秒鐘後就變成了開發商在銀行的存款。
這裡燒腦的地方就來了,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發現有個開發商在自己這裡存了100W,
也就是說銀行又可以把這100W貸款給別人啦!!!!!!!!!!!!
如果銀行再把這100W貸款給別人買房,這100W可就是銀行憑空生成出來的。
相當於銀行最初本來就只有100W,但是它卻可以把這個100W,分別貸款給好幾個人。因為每貸出去一筆,最終還是會回到銀行的口袋,收到錢之後銀行又可以貸出去。
就算我和開發商是不同的銀行,比如我問工商銀行貸款,但是開發商把錢存入浦發銀行。
那必然也會有人向浦發銀行貸款,轉給工商銀行開戶的開發商,總體來說他們是平衡的,
就算不平衡銀行之間也是可以相互拆借的。
所以所有的銀行可以看做一個整體。
為了避免銀行無限生成錢,央行要求銀行每收到一筆存款,必須上交一部分,這個就是存款準備金,
如果存款準備金利率是15%,也就是說銀行收到100W,最多只能貸出去85W。然後按照上面的說法,銀行又會收到85W存款,又能貸出去72.25W, 等比數列求和,銀行總共能貸出去566W, 也就是說我們這幫屌絲一起存了100W給銀行,然後銀行在理想情況下可以放出去566W的貸款。
所以說房地產熱必將帶來通貨膨脹,起先膨脹的部分會集中在房地產中,等到房價漲不上去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會把房地產換成現金,或者等到貸款還完之後,本來被壓抑的消費慾望重新得到釋放,通脹就會蔓延到整個社會當中。
你用你的時間,你的勞動,你的生命,所換來的錢,銀行竟然可以憑空生成,是不是感覺很不爽?
但是反過說,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國家快速城市化,讓所有人感受到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的福利。
這裡有一個BUG,100W的存款,銀行貸出了566W的錢,如果用這個566W全部換成美金會怎麼樣?
所以央行你不會允許你換美金。
人民幣的購買力是靠什麼支撐著,是兌美元的匯率還是國家的黃金儲備? 之前寫過的,感覺用來回答這個問題還可以。
這是在下寫的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了貨幣的演化和內在的邏輯,希望能解答題主的問題。
貨幣:從實用到信用
在太平洋上密克羅尼西亞的最西端有一個小島:雅浦島。1903年,美國人類學家威廉·福內斯來到這個島上,他對島上獨特的經濟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報告《石幣之島》震動了經濟學界,並讓人們開始思考貨幣的本質。
島上的自然資源乏善可陳,它經濟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那獨一無二的貨幣。由於缺乏金屬,島民們把一種被他們稱作「費」的厚重的石輪當做貨幣。這些石輪的直徑大多在1~10米之間,中心有一個孔,人們可以在孔中插入一根桿來搬運。這種貨幣的獨特之處是它的交易方式。收錢的人一般懶得搬動這個石輪,甚至不在自己的石輪上作任何標記來表面所有權。交易所需的只是雙方的信用。
威廉·福內斯還聽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很多年以前,一家人的一位先祖,在探險尋找費之後,獲得了一塊大得出奇並極具價值的石頭。在回程的木筏行到半途中的時候,海上起了風暴,為了保命,這群人砍斷了石頭的纜繩,讓它掉進大海。這群人回家後都證明,那個費的體積極其巨大,質地尤其優良。令福內斯震驚的是,島上的所有人都承認,石頭墜落海中只是一個意外事故,這離岸幾千碼的海水影響不了石幣的買賣價值,因為石頭已經鑿成適當的形式了。因此,這塊石頭的購買力依然存在。
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是該島在作為德國殖民地的時候發生的。1898年,德國政府從西班牙人手中買下了加羅林群島,並發現島上的基礎設施情況極差,於是決定命令島民修建公路。但是在重申了多次之後,島民們依然無動於衷。於是德國人想了一個辦法:他們派出了一個人,到抗拒命令的地區之後,這個人只需在一批最有價值的費上用黑色畫一個十字,表明這塊石頭已經被政府徵收了。這個方法效果極佳,人們為了拿回自己的金錢,馬上修好了公路。然後當局又派了幾個人擦掉了這個十字,人們也因此取回了自己的財富。
雖然雅浦島只是一個不開化的蠻荒小島,但島上的貨幣制度卻極其的超前。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自詡文明的現代貨幣政策在1971年之後才打到這樣的水準。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人類貨幣的歷史。
最原始的狩獵採集者心目中是沒有貨幣的概念的。不管是從肉類還是藥品,有需要就自己去生產。當然,不同的部落成員可能有不同的專長,於是他們用人情和義務組成經濟體系進行最基礎的勞動分工。或者,人情不起作用的時候,例如在進行跨區域或跨部落的交易時,他們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進行商業活動。但隨著分工的逐漸細化與人口的逐漸稠密,以物易物的局限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因為信息的不暢,任何商品在經濟中的稀缺性都是未知的,所以要搞清楚自己的衣服與這些商品合理的相對價格就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而且當交易的其中一方需求不足的時候,交易就很難發生。這些因素很大的限制了分工的細化與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原始的貨幣出現了。史上最早的金錢制度是大約3000年前蘇美爾人的「麥元」制度。麥元指的就是大麥。當時最普遍的單位是「席拉」(sila),約等於一升。蘇美爾人大量生產了一席拉標準容量的碗,每當人民要買賣東西的時候,就能很方便地量出所需要的大麥數量。另外,薪水也是以席拉為單位用大麥來支付。每名男工一個月可以賺60席拉,而女工則賺30席拉。至於領班則可領到1200~5000席拉。當然,就算是最能吃的人,一個月也吃不了5000升的大麥,所以多餘的大麥就能用來購買其他商品,像是油、山羊、奴隸,還有除了大麥以外的食物。
以大麥來當作第一種貨幣建立信任關係,是個簡單合理的選擇,因為這種貨幣有著人們無法拒絕的價值:吃,所以這種貨幣的信用是極佳的。是但另一方面,講到儲存和運送,大麥就還是有其局限性。這種貨幣的本質只不過是雙重的以物易物而已,在貨幣史上真正的突破,就是人類終於開始相信某些本身沒什麼價值的,但能方便儲存與運送的貨幣。這樣的金錢制度,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那就是銀舍客勒制度。
一舍客勒指的是8.33g銀子。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曾提過,如果某個上等人殺了一個女奴,就要賠償20舍客勒的銀子,也就是就是大約166克的銀。這種制度的突破性就在於,銀本身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銀子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也無法做成什麼有用的工具。真正要用的時候,白銀只會做成首飾、皇冠以及各種象徵地位的物品;換言之,它的價值完全是由文化賦予而來。
這種對金屬信用的確立能很快地蔓延開來,因為在貿易連接兩個區域的時候,只要是能夠運送的貨品,就會受到供需力量的影響,讓價格達到平衡。假如埃及人熱衷於白銀,但小亞細亞人對它興趣缺缺,那埃及的商人都會開始在小亞細亞買入白銀,在埃及賣出白銀。於是,小亞細亞人逐漸開始發現白銀可以在埃及買很多東西,在這種交易中,白銀的價值在他們心中就確立起來了。而對於埃及人來說,大量白銀的湧入會稀釋它的價值。於是一段時間後,兩國對於白銀價值的認知會逐漸趨同。
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貴金屬貨幣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開來。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點:難以確定純度和質量。雖然阿基米德可以用浮力原理檢測了王冠的密度,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每次交易都要測銀塊的質量和密度無疑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於是貨幣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硬幣出現了。大約在公元前640年,土耳其西部呂底亞王國的國王阿耶特斯鑄造出了史上第一批硬幣。這些硬幣使用金或銀的材質,有標準重量,並且刻有識別印記。印記有兩種意義:第一,印記指出硬幣里含有多少貴金屬。第二,印記能證明發行者的身份,進而確保硬幣成分。更重要的是,硬幣上的特殊印記能代表某種權力,從而保證硬幣的價值。雖然這些硬幣上的印記大小和形狀曾多次調整,但重點信息從來未曾改變:「我,偉大的國王某某某保證,這個扁扁圓圓的金屬含有五克黃金。若有人膽敢偽造此幣,即為偽造本王簽章,必處極刑。」正因如此,鑄造偽幣的罪行一直比其他詐欺行為判得更重。因為造偽幣不只是單純的詐欺,更是對主權的挑戰,直接冒犯了國王的權力、特權和他本人。只要人民相信國王的權威和人格,就會相信他所發行的硬幣。
當然,硬幣中貴金屬的價值(可以理解為硬幣的實用價值)必定是小於硬幣的面值的,否則政府將無法生存。所以換個角度來說,硬幣上的象徵權力的圖案就佔據了硬幣部分的面值:價值開始從實物轉移到想像中的事物上。於是有有人開始懷疑,難道一定要有實物價值才算貨幣嗎?如果只有那個標記行不行呢?於是,貨幣歷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紙幣誕生了。這次變革中,中國走到了世界的前面。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的交子。由於宋太祖下令回收四川的金銀和銅錢,運往中央。於是鐵錢成為四川的主要貨幣。但鐵錢原材料較廉價,相同價值的鐵錢重量更大:鐵錢1000文可重25斤。當時的人經常要用車子拉錢,十分不便。於是民眾紛紛將鐵錢寄存在「交子鋪」中,並換取票據交子,以此在日常生活中用作交易。
如果仔細思考,交子其實不能算純正的紙幣,它本質上還是代表了金屬貨幣。交子的信用不只是建立在發行者的償還能力上,它還是沒有脫離對貴金屬價值的依賴。同樣的,從1717年艾薩克·牛頓提出金本位開始,到1971年金本位制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為止,人類的貨幣與宋朝的交子是沒有本質區別的。當然,在在具體執行的層面,央行為發行的貨幣所準備的貴金屬準備金越來越少,這也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貨幣中信用成分在逐漸超過價值成分。在金屬本位制徹底崩潰之後,我們的貨幣就徹底從實物本位變成了信用本位,影響貨幣價值的只有發行者的信用。現代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貨幣體系的擔保是美國國債,當各個國家的政府發行貨幣時,本質上是政府向社會借債。而這種貨幣的信用是和政府的信用直接掛鉤的。
縱觀貨幣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主線:那就是貨幣實用價值的減少。本質上來說,即使是蘇美爾人的麥元也是建立在對別人支付意願的信心上的。由於實際價值往往意味著交易的不便,所以貨幣先從有絕對價值的東西:食物,慢慢地演化成了如今的信用貨幣,甚至全球超過90%的貨幣只是電腦屏幕上的數字。但是,人類畢竟步入文明時代只有短短几千年,我們的思維模式還是受數萬年的演化所影響,無法對絕對虛擬的事物馬上建立有效的信心,所以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不過終於,人類在交易效率的誘惑下一直在這條路上禹禹前行。
在這裡,我們再回頭看雅浦島上的石幣,就會驚異於它無與倫比的先進性了。在金本位都沒有推行的時代,這個太平洋小島上的人就能夠對一塊沉入水底的,「虛擬」的費建立信任。這個現象難道不是在提示我們貨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集體的想像嗎。我們之所以願意用辛苦的勞動來換一堆五顏六色的紙,是因為我們確信我們能用這紙來交換別人的勞動成果,而這又建立在別人對貨幣的信任上。正因為信任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我們才能看到英國脫歐是會使英鎊貶值的。而這種石幣的虛擬性不也在點明我們貨幣發展的方向嗎,也許像比特幣那樣連央行都不存在的完全虛擬的貨幣,才是貨幣的最終方向。
本文首發於上海平和社科歷史社公眾號,請搜索 PHistory 關注。參考
維基百科
百度百科
《人類簡史》尤瓦爾·赫拉利
《石幣之島》威廉·福內斯
《貨幣簡史》約翰·加爾布雷斯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講三個故事吧,可以反映貨幣的一些本質。
1、商業銀行發行貨幣的起源
過去的錢莊,只是存銅錢或銀元的地方,商人們賺了這些金屬疙瘩,感覺放在家不安全,就有錢莊幫他們保管。商人們給錢莊老闆付點保管費,錢莊老闆就會給他們一張收據,證明你在這個錢莊存了多少多少錢。
錢莊出現的初期,商人們還是用銅錢和銀元做生意,他們談好價格就自己去錢莊把錢取出來交給對方。可是這樣做太不方便了,於是後來有的商人就直接把自己存錢的收據給對方,讓對方自己去錢莊取錢,拿到收據的人覺得自己去取也不方便,於是就等著下次做生意時,給別人付錢的話就直接把收據給對方,就這樣,這種收據就被很多人轉手,以至於放在錢莊里的銅錢幾乎不會再被取出來。
後來錢莊老闆動了點小聰明,就自己偷偷寫一些收據,然後借給別人,別人拿這些收據做生意賺了錢以後再還給錢莊老闆等額的收據,加一點點感謝費(用銅錢或銀元支付),這張收據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但給錢莊老闆帶來了新的銅錢或銀元,老闆就更有底氣這麼干,越做越大,富甲一方。
這就是商業銀行的起源。
現實中的例子是,香港的港幣是由三大商業銀行發行的,而不是什麼香港人民銀行或香港中央銀行發行的,發鈔銀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須按xx港元兌1美元的兌換匯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記入外匯基金賬目,領取了負債證明書後才可印鈔。
從圖片可見,港幣上並沒有任何偉人的頭像,因為它並不代表政府的信用,而是代表商業銀行自身的信用。
#先佔個坑,手機碼字很累,之後更新另外兩個故事。
2、雅浦島人的貨幣和社會習俗
(與法定貨幣的誕生有一定關係)3、二戰戰俘營里的貨幣(商品貨幣的現實例子)不邀自來。我對於貨幣的觀點有所不同,
貨幣是可轉讓不記名的權利憑證。
樓上有個觀點很對:
貨幣是一個法律概念。
所以很難為各位經濟學專家,來解答貨幣的問題,本小狀來回答下。貨幣就是一種憑證,標的為債權。
前面也有些人介紹了米爾頓·弗里德曼,凱恩斯等等更逼近真實的貨幣理論。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嘛?其實馬克思先生本人很忙,也沒太上心這個問題。我的意見是滿足以下三點的都叫做貨幣
一、可轉讓
貨幣是被不特定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具有一定價值的物。具有較大的使用範圍,可以非常便捷的轉讓給其他的人。可轉讓性必然地要求貨幣的載體滿足很多條件:1.能夠讓普通人難以偽造,2.交易參與者便於辨別真偽,3.容易保存,4.方便攜帶,5便於分割等等。所有這些載體的特點都是為了達到可轉讓性。
二、不記名
貨幣一定具有匿名性,貨幣給誰都能用,貨幣上一定是沒有記名的。將貨幣放到銀行變成存款,成為記名的一筆債權,就不再是貨幣了。會計學上一般把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都定義為貨幣,是為了反映他們共同的流動性特徵,歸類並不準確。貨幣可以一手買貨,一手交貨幣。然而,凡是拿著活期存款單去買東西,一般沒有商家會賣的。除非商家那裡常駐或能迅速聯繫上某個清算機構,便利的完成存款記名的變更。雖然現在清算的方式已經很發達了,但畢竟增加了一個程序,理論上交易的便捷性不會高於直接的貨幣交易。
三、權利的標的物(憑證)
第二, 從貨幣本質屬性來看,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支付工具和交易媒介的功能)使得輾轉流通成為其特有性能和基本常態, 並且 ,貨幣一經易手(即貨幣的所有人對它進行使用),其所有人就不再對其擁有所有權也不能再行對它進行使用。貨幣的流通功能,使得其在流通領域不停地永久供不同的人獲得權利, 從這種意義上講 ,兌換權利是貨幣的唯一目的,使貨幣最本質特性為權利的標的物(憑證)。
貨幣不是一般等價物
有人說貨幣為一般等價物,但是一般等價物也不知所云,沒有完備的概念。 有人說它是: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其它一切商品的統一價值表現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現,是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的必然結果。
一般等價物的解釋都離不開它的交易屬性。我就在用一般等價物的流通過程舉個例子。昨天早上我花錢買了一個饅頭。
仔細分析這一過程就可以知道,我拿著貨幣,所謂的一般等價物交給賣饅頭的老闆,我送去了貨幣同時獲得了擁有饅頭的權利。那麼問題來了:在此過程中,饅頭所有權是用什麼換來的。答案只能是權利憑證。
英文中 Currency 貨幣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流通的東西。其實只反映了貨幣能夠廣泛流通的一個特徵。然而在貨幣廣泛的流通過程中,貨幣換來的全都是權利。我們在談論買房子的時候是想通過貨幣這一權利憑證買到自己的居住權;我們想打車的時候,是想通過貨幣這一權利憑證去買到自己的出行權;我們當支付電費的時候是想通過貨幣這一憑證,買到自己電力的所有權;我們要給看電影的時候,是想通過貨幣這一憑證買到自己的閱覽權。
貨幣能買到的東西無他只能是權利。
過去某些中國人把貨幣換成一般等價物,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經濟不發達,只能將權利限定在物權之上,而不能深刻理解著作權版權勞務權等等脫離實物的無形權利。現在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權利多了起來,應該比革命先輩們更容易理解貨幣就是權利憑證了。
以@Jason Hu 提到例子再分析下,
史上最早的金錢制度是大約3000年前蘇美爾人的「麥元」制度。麥元指的就是大麥。當時最普遍的單位是「席拉」(sila),約等於一升。蘇美爾人大量生產了一席拉標準容量的碗,每當人民要買賣東西的時候,就能很方便地量出所需要的大麥數量。另外,薪水也是以席拉為單位用大麥來支付。每名男工一個月可以賺60席拉,而女工則賺30席拉。至於領班則可領到1200~5000席拉。當然,就算是最能吃的人,一個月也吃不了5000升的大麥,所以多餘的大麥就能用來購買其他商品,像是油、山羊、奴隸,還有除了大麥以外的食物。
麥元最開始對應客體是約一升容量的麥子的所有權。但是麥元作為一種權利憑證可以購買其他東西,通過使用麥元交換油、山羊、奴隸的所有權。
把大麥來當作第一種貨幣建立信任關係,是個簡單合理的選擇,因為這種貨幣有著人們無法拒絕的價值:可以食用,關係著生存的權利,對於人人都想更長久生存社會,所以這種貨幣是極佳的。但另一方面,講到儲存和運送,大麥就還是有其局限性。早期的貨幣都是基於習慣法的規定。到了後期,在貨幣史上真正的突破,就是人類終於被迫相信某些本身沒什麼價值的,但能方便儲存與運送的貨幣。這樣的金錢制度基於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制定法,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那就是銀舍客勒制度。
漢謨拉比法典
一舍客勒指的是8.33g銀子。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曾提過,如果某個上等人殺了一個女奴,就要賠償20舍客勒的銀子,也就是大約166克的銀。
這種制度的突破性就在於,銀本身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銀子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也無法做成什麼有用的工具。但它被制定法賦予了價值,使用它上等人可以獲得殺一個女奴的權利。當然這裡的銀也可以做成首飾、皇冠以及各種象徵地位的物品;換言之,它的價值完全是由國家制定的法律賦予而來。
貨幣載體的演變與貨幣本身無關
再引用一個前面的例子,@費寒冬
假設:可以種3噸水稻,一個人一年可以生產300斤牛肉,一個人一年可以做30件衣服。
假設這三個人每年都需要1噸水稻,100斤牛肉,10件衣服,那麼這個時候就要發生「商品交換」。
那麼1噸水稻=100斤牛肉=10件衣服。
按照這個比例交換,可以保證最後每個人都有1噸水稻,100斤牛肉,10件衣服。
這1噸水稻,100斤牛肉,10件衣服就可以視為同價值的權利。
於是每年收成的時候,大家都這麼交換,但是出現了個一個問題,生產牛肉的人,需要水稻的時候未必收穫了。種水稻的人,需要牛肉的時候,也未必有現成水稻,而且水稻和牛肉都是很容易壞的,一旦發生髮霉、腐爛,那麼會發生手中沒有權利的記錄,或者權利價值下降。假設社會上有很多很多人,但是只有水稻,牛肉,衣服三種產品。於是種水稻和牛肉的人,就會先把手上的水稻和牛肉換成衣服,等到需要其他東西的時候,再用衣服去換,
因為衣服相對於其他兩種物更容易保存、攜帶、識別等等,不容易貶值(腐壞)。
於是漸漸地,社會上所有人都用衣服去買東西,這時候,衣服就成了權利憑證,用於交換社會上所有的東西。
當然衣服也不容易保存,因為衣服也會發霉、會折舊、會損壞,所以大家都在找更容易保存的東西,最開始找到了動物的骨頭、貝殼作為貨幣的載體,直到最後發現了最不容易腐蝕、最容易保存的東西——「貴重金屬」——金、銀。
後來發現金銀太多不方便攜帶,出現了銀票等,以至於現在紙仍然是貨幣的主要載體。
貨幣的載體自誕生以來一直變化多端,但貨幣是可轉讓不記名的權利憑證的概念從未改變。
貨幣是量化商品價值的度量
上面的答案主要從馬克思的資本論出發,強調貨幣是一般等價物。但實際上,離開了勞動價值論,用一般等價物來解釋貨幣就非常牽強了。
事實上,從古到今有許多東西都充當過貨幣,比如銅錢、銀兩、黃金乃至石頭、香煙。他們的性質不同,用處也不同,唯一的共同點是:人們相信可以用它交換到想要的東西。貨幣就是具有超高流動性的商品。
如果具有高度的流動性,一樣東西就能成為貨幣。比如二戰美國戰俘營里的香煙,因為香煙是如此受歡迎,出手一隻香煙並不需要多少成本,所以即使不抽煙的人也樂意接受香煙。
同樣,一旦失去流動性,貨幣也有可能退出流通。比如2008年超速貶值的辛巴威元,因為貶值速度過快,沒有人再願意接受這種貨幣。最後政府也不得不宣布停止其使用。
當然,高流動性也不是沒有條件的,作為貨幣的商品必須便於流通、有著比較穩定的價格、適合長期儲存。因此具有這些特點的金銀長期以來都在充當貨幣角色。
現代社會的貨幣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流通工具存在的,其價值由國家信用背書。這也是為什麼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更願意接受美元的原因。一般等價物,作為社會財富的體現,凝結在其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人民幣是我國境內唯一通行的貨幣。貨幣在民事法律關係中的作用是:1充當物權的客體2充當債權的標的物
一般等價物,用於商品交換,一開始貝殼,之後是貴重金屬物,比如金銀,再之後商品社會進一步發展,出現紙質貨幣,再之後的信用貨幣,信用卡,還有虛擬貨幣,網遊里的貨幣。
貨幣是市埸上公認的價值(物化)符號
學習了
你願意接收的就叫貨幣
高中學過 是凝結著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一般等價物
不同領域的學者有不同的說法。
從本質功能上講,貨幣是一種暫時的價值載體,可以實現跨時間和空間的交換。因此,貴金屬、紙幣、有價債券,甚至實物,鹽、牛羊牲畜、貝殼都可以是貨幣。固有價值的替代品。被認可。
信用憑據
獲取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權力(權力論)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馬克思)政府發的一種債券,最終可以向發行者行權(國際權力論)給商品的投票(投票論)流動性(凱恩斯)一時半會只能想到這麼多
一般等價物
推薦閱讀: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財富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史上第二人,你怎麼看?
※明星為什麼可以那麼富有?
※沒錢的時候你是如何省錢過日子的?
※錢要花了才是自己的 這種觀念對嗎?為什麼不積累財富讓子孫過上好日子呢?
※不差錢的生活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