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英文名譯為《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李健吾看了沉默,傅雷看了流淚,不轉不是福樓拜!


可以了,方便第一眼的理解,商業宣傳有噱頭優勢。

《包》我沒讀過,電影也沒看過,但都知道大概故事梗概。接著,看到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兩個作品相比電影人物形象沒有小說那麼豐滿」。一部電影估計時長2個小時之內吧,主題相關的深層話題可能也相關---性與愛、女性的社會評價種種。那麼問題來了:諸位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讀完《包》嗎?反正我不能。

那麼有的人要求導演達到福樓拜的層次時,自己做為觀眾或讀者又可以有多少斤兩呢?電影和小說都是大眾文化的不同形式,如此而已。


譯名過於粗淺,這樣的解讀是對名著的粗暴誤讀。福樓拜若有知,只得苦笑。

這兩個人物幾無共性,愛瑪包法利的形象並非潘金蓮那麼扁平(純個人看法,也是純個人偏好。因包法利性格成因和變化清晰而多,而潘金蓮相關脈絡少,而下此斷語),福樓拜對她的描寫也遠比「批判淫婦」深刻得多。愛瑪包法利的命運悲劇,在個人之上,還有更深刻的社會緣由。他在序言里寫:就在此刻,同時在二十二個村莊中,我可憐的包法利夫人正在忍受苦難,傷心飲泣。

對熟讀《包法利夫人》的西方觀眾來說,這樣的譯名反而會造成他們理解影片主旨的混亂。

如果真有一看此譯名就準確領悟的觀眾……哎,福樓拜只得苦笑。


當你認真的看過《包法利夫人》,你會覺得這樣翻譯實在是驢唇不對馬嘴。

但當你通過《金瓶梅》了解潘金蓮的故事後,你會覺著將「潘金蓮」作為「淫婦」的代名詞,完全不顧那個時代女性對命運的無力,略有偏頗。

那這部電影本應叫什麼呢?

我輾轉反側,思來想去,靈光一現,一個名字浮現、變大、發光,和「淫婦」二字水乳交融,融為一體:

馬蓉


拋開故事情節,既然可以譯作包法利夫人,那也可以是《泰坦尼克號》中的rose

首先,潘金蓮和包法利夫人沒有可比性

本質上,潘金蓮作為一個被多次轉手賣來賣去的婢女,她追求真摯的愛情,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她通姦殺夫,經過一系列的渲染刻畫,就成了一個只為一己私慾的不貞的蕩婦。而愛瑪不是,她從鄉下姑娘變成了包法利夫人,剛開始的新鮮感褪去之後,她開始後悔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嫁給無聊平庸的夏爾。她想要躋身上流社會,渴望書中的浪漫愛情,於是她一步步沉淪。兩次婚外情確實讓她得到了一時的滿足,但是時間久了,她開始感到迷茫,因為她在私情里嘗到了結婚的全部平庸和乏味。究其一生,她想要的,不過是打破現有的生活,她追求漂亮的窗花,剪紙,服飾上的花邊。她所渴求的不過是一種精神上的審美享受。當愛情破碎,情人露出真面目,現實債務打破了她的幻境時,她選擇用死亡來逃避一切。不能說愛瑪是外國版的潘金蓮,她們來自兩個故事。

然後,李雪蓮與包法利夫人沒有對比性

《我不是潘金蓮》這個名字很有新意,其實人物的名字也能體現出作者的用心:李雪蓮,王公道,董憲法等等。李雪蓮因為為了證明離婚事假,開始了漫長的告狀之路,二十年的艱辛上訪,她仍然沒法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無法為自己洗脫冤屈。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李雪蓮和潘金蓮具有可比性,以《我不是潘金蓮》為名是恰當的。李雪蓮的「罪狀」是通姦殺夫,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在故事中實際上是沒有體現的。《I Am Not Madame Bovary》就成了純粹的標題黨


我認為不好,片名直接翻譯成包法利夫人固然讓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但也更容易引起誤解。因為潘金蓮的典故作為電影的一個背景材料是很關鍵的一個點,尤其對於不了解情況的西方人而言。如果僅僅為了西方人好理解,就把潘金蓮通篇換成包法利夫人是不恰當的。

我覺得倒不如音譯過去,但是在海外版前面加上像預告片里的一個背景介紹。

我估計這片在國外也很難有什麼票房的,真正關注這片子的老外,都會有心去了解一些背景情況。


包法利夫人可能在讀者心理上更容易被理解吧,作為福樓拜的成名作,這部小說在西方還算是家喻戶曉的。

潘金蓮是中國世俗小說中的人物,可能對於外國讀者或者觀眾來說,不是那麼熟悉,中國鎖國鎖了那麼多年,文化輸出也很有限,就是外國人可能都不知道潘金蓮是誰,更別說潘金蓮這個人物所代表的文化寓意了。

但是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偷情——這也是兩個人物在各自地域、所被熟知的文化寓意。

所以這個題目更多的是讓西方的,看英文的那些觀眾,更能理解題目的寓意吧:我不是潘金蓮,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不管是哪個 都隱含著同樣的寓意—— 我沒有偷情 我無愧於心,這不正是劇中的女主人公一直以來想要證明的嗎?


我記得列夫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寧娜時候就說他本身是極其討厭卡列尼娜的,她的原型是一個出軌後被火車軋死的罪有應得的女人,然後他沒有美化她就是從人性角度深化她最後超越了世俗觀而引起了悲劇的共鳴,包法利夫人也是,本身只看道德上的話包法利夫人簡直是中國的潘金蓮,可是人性的力量好大被深化之後往往就顯得不那麼討厭,雖然就通姦方面本質上二者好像沒什麼差,可由於文學上對於人物深化程度不同,何況潘還通姦後殺夫,個人認為這樣翻譯還是非常不妥的。


感覺很無恥


沒看過《包法利夫人》,誰能形容一下她和潘金蓮的異同?


包法利夫人和潘金蓮並不是相同的一個形象,人物畫像也只有一點性情放蕩的一點共同,兩個不一樣的歷史社會環境塑造出不同的人物畫像,較真一點說根本不能這樣類比。這種翻譯顯得太不尊重著作了!《包法利夫人》也是一部著名的小說嘛!


完全是為了吸引老外的眼球

包法利夫人虛榮自私,比劉震雲作品中的女主角人品差很多


簡直扯淡。


推薦閱讀:

范冰冰和李晨能到白頭?
李晨能泡到范冰冰和張馨予的原因是什麼?
范冰冰和李晨是不是真愛?
如何評價范冰冰在跑男裡面的表現?
為什麼范冰冰總被黑?

TAG:范冰冰 | 中國電影 | 馮小剛導演 | 電影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