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本書,讓你看了感覺特別的悲哀。分明跨了年代,那種傳統的觀念還根植在人們心裡。?
01-07
剛剛看完蕭紅的《呼蘭河傳》,看得我特別的悲哀,講到團圓媳婦和她婆婆以及後來的有二叔的時候,我被深深的觸動了。我們的生活里何嘗沒有他們的影子。
平凡的世界……
據說現在仍然很火很受歡迎很多。但我要說的當然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作品。國人的劣根性根植於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是輝煌文明的另一面。自欺欺人,崇尚精神勝利的阿Q,現在恐怕也不少見吧。當我們沒能力沒膽量去建功立業的時候,滿足於市井無賴的白日夢裡,我們也是千千萬萬個阿Q。
被禮教和流言害死的祥林嫂,不多說,如今婦女問題依然嚴峻。
因為現實社會和人生的殘酷不得不放棄理想的呂緯甫在庸庸碌碌之中變得麻木,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想想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不是完成了曾經學生時代的豪言壯志,又是不是在走上社會後逐漸被消磨了激情?閏土,兒時那樣天真淳樸的玩伴,在成長的過程中被世俗熏染,被等級掣肘,因為自己的出身不得不變得麻木遲鈍。子君涓生,即使想要追求理想的愛情和自由,但是誰能敵得過殘酷現實,誰能斗得過善變而脆弱的人性?魯迅先生有一句話我喜愛得不得了,差不多是很多時候我內心的寫照吧。「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但是讓我明白魯迅為何為魯迅的是另外一句話。「此後中國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一間自己的房間》我們的女性在現在也很少有人能有「一間自己的房間,閑暇和一些錢」
《純真年代》,英文《The age of innocence》
寡婦女主角和有女朋友的男主角
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
日光之下無新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人性卻還是那樣根深蒂固、千古一轍。這就是名著雖年代久遠,卻依然能引起當代人共鳴的原因。當你手捧一本經典名著細細品味,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或歡喜或糾結時,你會發現,書中的人物只是從穿西裝變成了穿長衫,從開轎車變成坐馬車,從用電燈變成點燈草,除去這些外在的東西,衣衫底下的靈魂卻如好似永遠走不出貪嗔痴的泥淖。
在周口店,看到70萬年前鑽燧取火的北京猿人遺迹,我感慨於70萬這個天文數字,遠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下來,基因中充滿了自私、貪婪、慾望的密碼,如果說我們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那麼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固的人性,又是要經過多少滄海桑田的變化,多少斗轉星移的歷程才能有些些突破。
遠古時代,你和你的夥伴在危險四伏森林中狩獵、採摘野果,忽然,你的夥伴全都跑掉,這時,你是立刻一起跑掉還是花時間研究一下,對面是不是來了一隻野獸,是獅子老虎還是野豬,對我構不構成威脅再決定跑不跑掉呢?如果你不跑,好吧,你就從基因池消失了。於是這種生存本能註定根植在我們的基因里,成為「從眾心理」。所以我們在魯迅的小說《葯》里看到,革命者孤獨地站在行刑台上,而愚民站在下面看熱鬧。革命者被砍頭,而愚民們或可生存下來。"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
魯迅先生每年都還是能被拿出來把人批判一番,不得不說這是先生的偉大,但更深的是一種悲哀。
我這都是為你好。
穆斯林的葬禮
最近看到 麥家的 解密,裡面主人公最為破譯密碼的機密人員和他的一個保密員結了婚,最後作者問妻子愛過主人公沒有,妻子的回答是 我愛他就像熱愛我的祖國一樣。 小說以這句話結尾,頓感悲傷。
金瓶梅。幾百年前寫丑的作品,道出了金權里世俗的可憎與色慾中人情的無力。從西門慶一個人寫到一個家庭、一個階級、一個州縣乃至一個國家,在荒淫的表象外是冷靜的社會關照,五百年後反觀晚明的世態炎涼,讓人倒吸一口氣的是當今的社會與其驚人的一致,不愧為四大奇書之一。
五百年的歷史,從資本主義剛剛萌芽到社會主義階段都走了約六十年頭的當下,人性的可鄙與可嘆卻未大變,讓人嗟嘆。紅樓夢與金瓶梅可謂是人情的古典傑作,而後者以更早的創作時段和更用力揭露陰暗面的暴露筆法讓人懷疑時間對人的本質改造。絕對是《百年孤獨》。
《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青春萬歲》扶額
人類歷史的本質從來沒有發生過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群體。
家 春 秋~看完之後真的是深深地無力感
牛虻
信任與背叛的故事。看的都是慘,說的都是人間大愛。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人類這一物種已老可人類還始終幼稚
平凡的世界,無疑是我看完了這麼多書之後仍然覺得在現下的生活跟以前的生活一樣的背景,一樣的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