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形下你會懶得爭論或解釋?為什麼?如何避免無意義的爭論(抬杠、撕逼、爭臉面等)以進行更高效的討論?
什麼情形下你會懶得爭論或解釋?或者說不屑、不願意去爭論?為什麼?
此外,要如何準確論述自己的觀點,引導正確的討論方向,以避免無意義且浪費時間的爭論,如抬杠、爭臉面、互相撕逼等?因最近在線上和線下見識了太多無意義、沒營養的爭論,故有此問,也希望知乎上的小夥伴們,能重視這個問題,意識到高效討論的必要性,減少無謂的爭論。
以下是個人觀點,權當拋磚引玉:
關於人們的爭論,我發現有時候存在某些很可笑的現象:1、雙方爭論的不是同一個點,即爭論的前提不一致2、對相關的概念和定義,理解得不夠透徹,或者理解產生了偏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開始爭論3、爭論雙方的三觀本來就不同,無法達成共識,卻急於說服對方4、不能就事論事,容易受主觀情緒影響5、勝負心太重,一旦自己的觀點被反駁了,覺得失了面子,最後演變了爭口氣的荒唐局面
第一,在沒有足夠利益的情況下,我懶得和別人解釋或者爭論什麼事情。第二,在遇到很明顯的蠢人的時候,更懶得去爭,我反而會很真心的希望,這樣的蠢人能越多越好。因為這樣的人多一些,我這樣的人才更容易賺錢啊。多好的事兒~
我倒是不太在乎利益這件事。我覺得交流本身是人的基本需求,和吃喝拉撒是一樣的。人作為群居動物,應該和同類有交流,而網路作為一個平台給了我們很好的一個足不出戶就滿足這個需求的機會。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荒島餘生》,裡面有個細節印象很深刻,就是男主人公漂流到荒島上之後,在排球上畫了一張臉,取名叫威爾森,作為他的伴侶。而這個他的伴侶,像海中的魚,岸邊的火一樣,支撐著他的生活。「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利益,「爭論」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的絕不僅僅是表面的勝負,甚至深層一點的知識和想法,更是最基礎的精神需求。
那我願意和什麼樣的人交流,尤其是在知乎這種平台上呢?
首先我基本不和完全同意我觀點的人交流。因為既然我們已經達成一致了,就沒有特別多交流的必要性了,無外乎是互相吹捧。
其次我不和明顯情緒過重的人交流。我是一個相對理性的人,如果一個人在爭論的過程中感性明顯地壓抑了理性,可能就不太適合正常交流了。
第三我不和真理體系不同的人交流。交流的空間應該建立在某個真理體系之上,然後做假設、推測或者演繹、推理。如果大家的真理體系不同就沒得可說了,因為誰也不會認同對方的真理體系。我在聊歐式幾何你一定要說球面的事兒,就不必要聊了。
所以我更傾向於和意見不完全相同的,理性並且有邏輯的,真理體系相同的人交流。因為這樣往往可以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路,或者傳播一些你自己的想法。
和現實生活中不同,由於網上大家都隱藏在電腦背後,所以都不那麼在乎電腦那邊那個人的感受。我相信在網上很多的話,說那些話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面是絕對說不出口的。我在和人交流,甚至爭論的時候,都盡量剋制自己,不要說出太過激的話,覆水難收,說出去的話並不是輕易可以收回來的。
我認為一個好的、高效的、有價值的交流對象應該有如下的特徵:
0、有邏輯。曾經我以為這是最最最重要的,邏輯大於一切。比如「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過於絕對的話用一個反例即可反駁」等等。現在我依然認為邏輯性是一個交流很重要的前提,沒有邏輯就談不上交流,因為整個立論都是散的,不過我發現了和邏輯一樣重要,甚至在交流的過程中,比邏輯還重要的事情。1、贊同對方的觀點。這個太太有用了。很多人下意識地覺得,覺得別人說得對有什麼了不起的,要從別人的隻言片語里找出他的漏洞,靠這個來反駁他,才是高手。可是我們並不是在打辯論賽,我們是在交流。交流應該是個求同存異的過程,贊同對方的部分觀點會讓對方認真冷靜地思考你的觀點是不是真的正確,而無謂地一直找對方的漏洞只會讓交流變成爭論,讓爭論變成吵架,讓吵架變成罵街,最後大家都忘了到底在爭什麼。
2、允許不同的思想的存在。正如同我前面說的,求同存異。求同是願望,存異是現實。你不可能讓全世界人想的都和你一樣。如果到了最後,雙方都理解對方的觀點,但是不認同,也是很好的結局。交流的過程絕不僅僅在於「我說服了你」,或者「我讓你認同了我的想法」;而應該是「我們都了解了彼此的看法」。這才是所謂交流真正的目的。
3、多看事實,少分對錯。很多事情,在你的角度看來有對錯,在別人的角度看來可能這對錯就是反的。對錯本身是主觀的判斷,而事實才是我們更容易理清說明的依據。不要著急說別人錯了,如果你們看到的是同一個事實,而對這個事實有不同的看法,應該討論的是,這些看法的根據,而不是這看法對還是錯。
4、克制語言。這裡我用了「克制」這個詞,因為爭論太容易演化成吵架了。無論是明朝暗諷,還是哭爹罵娘。並不是語言里沒有髒字,就是克制了。在交流的時候不要為你「精妙乾淨的嘲諷」歡欣鼓舞,因為它並不代表著一次成功的交流,只是你用更陰暗的武器傷到了對方而已。讓自己舒服,對方也舒服,才更有利於思想的碰撞。
5、勿忘初心。這個詞有點被用爛了。但是我們真的太多太多時候,吵著吵著就忘了我們開始要說什麼了。剩下的只是對對方的諷刺,批駁;盯著對方的每個邏輯漏洞,語言疏忽。我們交流的目的應該是了解對方的觀點,同時讓對方了解我的觀點,或者再進一步是讓對方同意我的觀點。如果聊得事情已經和開始的觀點無關了,那就沒啥必要繼續爭論了。就事論事,不以事評人。我們聊得是一件事,而不是和你有不同看法的這個人。
25年了,我慢慢開始從一個嘴皮子非常利索,很善於和人吵架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慢慢學會讓別人心理舒適的青年,或許將來會成為一個海納百川,大愛無疆的老人。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總結交流的真諦,那就是:
離不喜歡的人遠一點。對一個成年人來說,
問題不在於什麼時候懶得爭論。絕大多數時候,都懶得爭論。很多時候雖然看起來是在爭論,但其實大家只不過是把自己的手牌和價碼擺在桌子上比一比罷了,並不涉及到對錯或者觀點或者其他什麼勝負心之類的。大家只不是是用資源和目的在探討一個問題,憤怒或者激動只不過是手裡的一張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才會提一口氣去爭論。
對我而言,只有和真正的朋友,才會在感興趣的話題上維護一下自己的觀點。因最近在線上和線下見識了太多無意義、沒營養的爭論,故有此問,也希望知乎上的小夥伴們,能夠重視這個問題,意識到高效討論的必要性,減少無謂的爭論。
要避免無意義的爭論,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在爭論什麼。我想了下,大概有以下幾種爭論吧。一是對錯之爭。
敦是敦非,擺事實,講道理,然而三觀不同,有時候人們爭的已不是對錯,而是三觀的碰撞。同件事,運轉了各自的三觀體系後,按照自身的主觀解讀,自然有人認可,有人反對。如果不能換位思考,嘗試站在對方的三觀體系去理解,爭論到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單方面的認為「我對」而已。二是利弊之爭。自己和別人爭論的次數也不少,但爭多了,反而看開了,那些涉及到利益結果的爭論,其實是爭不出個對錯的。你和他談對錯,他和你擺結果,講利益,各有各的看法,最後爭的不過是「利弊」。即使很多時候我認為自己是對的,但因利弊問題,還是被迫與對方「達成共識」,只是我接受了結果,卻並不認可。關於「利弊」之爭,若結果真是利大於弊,再怎麼爭論下去也沒無意義,最後還是要妥協,根據結果說話。
三是立場之爭。立場不同,怎麼爭都無濟於事,你有你的立場,我有我的態度,反正說服不了彼此,再爭下去只會彼此不服,互相撕逼罷了。四是意氣(面子)之爭。勝負心太重,把面子看得太重,非要在言論上爭個高低,試圖用言語和邏輯來戰勝對方,專治各種不服。一旦觀點被反駁,覺得失了面子,愈演愈烈,最後只為爭口氣。五是甩鍋之爭。出了問題,不去討論問題本身,反而各種扯皮,推卸責任,爭著把黑鍋扣在別人身上。這種爭論最為蛋疼了,有時候明明不是你的鍋,對方卻偏要把責任推到你身上,不爭就是自己吃虧了。
在討論時,搞明白彼此到底在爭論什麼,如果對自己而言無太多利益,我也去懶得爭勝負,不願費精力去說服別人。如果真是我錯了,虛心接受,改正錯誤就是了。討論時,更傾向于思維的碰撞,希望能從對方的思路中得到啟發,發現更多問題,拓展思維,大開腦洞……
個人見解,胡說八道,若有謬誤,歡迎指出。
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如何避免無意義的爭論,以進行更高效的討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是雙方不能把討論當成辯論。
辯論和討論是有明確差異的。除了在一部分回答下面,不同觀點的人能夠最終通過討論達到共進,相當一部分回答中,某些評論最後都是以一種辯論的姿態在繼續。而辯論和討論的最大不同就在於,討論是雙方想要共同解決問題,把問題的內涵挖掘清楚;辯論則是,雙方都不想解決問題而是只是想著維護自己對該問題的某些看法。討論是互相敞開胸懷準備聽取對方的觀念,並做出客觀地質疑,評判等,而辯論卻是自己先給自己下一道心門,不聽取別人的對話,然後挖掘對方話語的漏洞,達到一種攻破漏洞的目的。
一般容易產生立場差別的問題最容易發生辯論,一開始大家可能會想著討論,然而一旦有人語氣不佳,討論就像被催化劑催化了一樣,加速變成辯論;即使雙方都有禮貌地進行討論,然而一旦涉及某些特殊問題,如一些人文社科類的話題,很可能眾說紛紜誰都不服氣誰,誰都無法接受對方的觀念(討論就是觀念的碰撞和融合,辯論則只能是觀念的碰撞,沒有融合),那麼最後,討論也只能變成辯論了,聰明人也就到此為止不再繼續說了。
除卻其他解決問題時以對罵居多的網路平台,就知乎,果殼這樣姿勢水平相對高的社區來說,對罵實際上進化為了各個都不服氣的辯論。不過這些辯論的人大多數應該都是年輕人。
所以,在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何避免爭論高效討論,前提就是:
1.討論的問題:要能夠有一定深度可以共同挖掘,而且切忌是要站隊的問題(國人一站隊,吵架不可免)
2.討論雙方的水平:應能對這一問題有著充分的了解和背景知識積累。很多時候最終發展成辯論就是因為各方信息不對等,你說你的,我論我的。
3.討論雙方的態度:坦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如果一方想坦誠討論,另一方因為信息不對等或者想維護自己某些有問題的觀點,那麼討論最終都會無以為繼,不是戛然而止就是演化為辯論大賽。
4.時間:20歲看一件事,是一種高度,30歲看一件事可能又站在更新的一個高度。人的觀念隨著時間改變,不停滴轉換輪替,隨時間、閱歷的積累,一開始想要掙得面紅耳赤的問題或許最後自己都釋然開了。所以,就討論問題來說,對某個問題接觸越早,不斷反思求索的時間越長,或許越能感受到認知之圓的外廓,越容易心平意和地來討論。(不過,身經百戰見得多,是特例,另開話題討論( ????? ))
謝邀請@斷指守間
浪費時間精力去和傻逼、噴子、三觀不正的人爭論,就算贏了,我覺得丟臉;萬一輸了,我更丟臉。
何必呢~錢包差太多的時候~
爭辯也沒有用的時候,就不會去解釋啦~
有兩種情況,
1.自己犯了錯。
犯了錯就該站直了挨打,這點沒說的,自己的責任就是需要自己承擔的,我從來在生活中沒有因為自己犯的錯找過借口,總是把責任一個人攬,這點沒說的,都是大老爺們,連犯了錯都不敢承認,算什麼男人?一般面對自己犯了錯還找借口的,我直接就會採取行動。
2.還有就是爭辯不足以解釋清自己的處境,或者說沒有必要爭辯的時候。
不相信你的人你說再多他也不會相信你的話,你還不如把你的話留著給相信你的人聽,
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給那些不相信你的人聽就好。3.很多時候行動比言語要重得多,用行動去證明自己,不要留情。
通常我都願意和別人「爭論」,因為我覺得「真理越辨越明」,雙方爭論結束,不管是否存在結果,都可以在這場爭論中找到有益於自己的東西,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是,一旦別人與我的爭論開始「繞圈圈」「抓小辮子」,或者放出與爭論毫無瓜葛的言論時,我就不願意在爭論下去了,也會毫不猶豫的給對方貼上傻逼的標籤。
比方之前跟別人在一起說過晚上黑,想在鏡子中看到自己,是把光線照在自己身上清楚,還是照在鏡子身上清楚。我就說照在身子上,然後巴拉巴拉,說你晚上試試就知道了,結果他就一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沒你懂?然後我就沒說話,您請便。
諸如此類的還有,小四和DR.魏用的那兩句」你說什麼都是對的「」你開心就好「,還有「你口才好我說不過你」,「你還小怎麼可能懂」,「我只知道常識就是這樣」,「你看別人都這樣啊」,「你說的這些我沒聽過,我憑什麼相信」,「你不用找資料給我看,找了也沒用,現在的信息可信?我只信我自己」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主要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毛病,也喜歡和別人爭論討論什麼,但是一旦他的證據不足,或者發現你說的似乎言之有理,就喜歡用這種類型的言論擺出一副「我不聽我不聽」的狀態。其次,關於解釋,當然,通常情況下,我也願意去「解釋」,因為解釋是為了消弭誤會,萬一別人是誤以為呢。然而,如果我解釋第一遍,對方一副你在瞎扯的樣子,我就不會在解釋了,因為信任壓根就不存在了,說再多也沒用,有時候我甚至會選擇承認。說到底,解釋只是因為想挽回信任,你對我毫無信任可言,我再怎麼解釋也是無濟於事。不可與夏蟲語冰
當我確認對方跟我不是一個Level的人時。比我高也好,比我低也好,我都會立即結束這次爭論。至於原因,比我level高的人,由於眼界,經歷等等各方面的差異,導致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也會有所不同。也許他說的是對的,但我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理解。況且,沒必要因為一件小事觸怒一個比你強大的人。得不償失。面對比我level低的人,依舊是由於經歷的不同,我們的理解也不相同。即使我知道花一些時間很可能會說服他,我也不會這麼做,他又不給我交學費。至於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很簡單。習慣沉默,習慣認錯就可以。平時少說話,少發表獨特的觀點,收起你善於表現的那顆心,多傾聽多學習。這世界大的很,比你強的人遍地都是。
謝邀。
早就習慣了一個人去思考問題,所以從來不與人爭辯。如果要進行必要的談話,那麼也不是討論,而是引導別人的話語,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
高效討論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觀點的局限性,依靠的並不是別人指出,而是自己反思到還有另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因為一般情況下,別人指出了你的局限性,你只會覺得那人讓你失了面子,而不會考慮自己的錯誤。
討論一件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做出決策。但是討論的好處並不是並自己知道的更多,做出更好的決斷。而是自己沒有魄力對一件事情做出獨立的判斷,所以想通過別人的話語,來給自己一點兒安全感,讓自己知道,還有人和自己有一樣的想法,自己做得對。
但是這種想法,讓人更加的看不清楚事實,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對於認同自己的觀點大家贊同,對於不認同自己的觀點視而不見或者是大加打壓。
所以還是自己反思的好,畢竟人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也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出決策。發生爭執前想一想,我們會付出什麼,得到什麼?是耗費腦力,消磨時間;還是撒一頓氣,伸張正義?大多數的爭論,冷靜下來想一想其實並沒有意義。逞一時口舌之快,到頭來還是得回家收拾碗筷;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告訴自己:我只把有限的精力,拿來做喜歡的事情,以及陪陪父母和女朋友(然而並沒有)。
如果你對我不重要,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對你解釋什麼?我又不在乎你怎麼看我。
如果你對我不重要,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和你爭論?我又不在乎你會不會拒用微波爐或者對著童超喊女神。如果爭論不能給我帶來實在的利益,我就不會去爭論,連開啟爭論都懶得開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是不?成年人就應該首先考慮利益。
察覺到自己的智商無法拯救對方的愚蠢。
一般情況都是懶得爭論。我不打算爭論任何事情,你怎麼想我沒意見啊,不要試圖來說服我就ok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要看書。
溝通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對方意思的基礎上的,當我發現對方是個完全聽不懂我到底在表達什麼的智障一般的人,無論我怎麼換角度解釋他都能不停的換概念來為了反駁而反駁,而我數次差點被繞進去的時候。
當感覺到對方的架勢是這樣的時候,我一定是不會去爭論的;
當對方有這種意圖的時候,我一定是不會去爭論的;當對方是這樣的人的時候,我也是不會去爭論的;為什麼?因為基本上對於他們來說,你說什麼不重要,他們的目標就是壓制你,從氣勢上壓倒你,對於他們來說你的勝算為 -∞才是劇情的正確設定。
如何避免?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還有就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許有時候,我們也會成為別人眼中這樣的人,所以只有不斷的豐富自己的見識和閱歷,才能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寬容與理解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場決定邏輯
在我和對方不是一個立場的時候、
就算某一方姿勢水平高比美國的華萊士、
另一方還是不會接受你的意見的推薦閱讀:
※什麼時候發現你已經長大了或者你應該長大了?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感覺父母已經老了
※那些年,我們受過哪些誤導教育?
※成長過程中那件事讓你突然感覺自己長大了?
※思想上晚熟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