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FView的鎚子Smartisan T2消費者報告?

Smartisan T2 消費者報告


彭林發布會那天說了他是半個錘粉。對T2的評價已經說的很體貼了。

比如相機對比,其實對比應該選小米4C(半價)、魅族pro5(差不多價)、T2、iPhone(標杆)。結果拿個魅藍note2和小米note來比。老羅的臉都丟光了。


「全是中框」。


錘1時代,在劉翔測評出來之前,龍粉紛紛表示作為阿龍的老朋友,劉翔的測評肯定會客觀公開公正,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作為錘1最大的私人採購商,測評出來後,劉翔直接被龍粉打成豬頭。然後龍粉紛紛轉向誇讚其他測評機構,特別是這個問題的主角。

錘2出來後,彭總因為沒有客觀實事求是地誇讚錘2的不可方物美cry秒殺輾壓其他手機,估計會被龍粉打成豬頭,這簡直是一定的。


所以說王自如當年說的並沒有錯,時隔一年多也算半個錘粉的彭林說出同樣的話無疑是想讓那些噴zealer捧fview的錘粉們認清現實:鎚子手機除了外觀一無是處。


作為半個粉絲,彭總已經很給面子了


至少誇了下最無法量化評測的外觀,不過各方面都如此平庸的產品,能講這麼多也是蠻拼的……


利申:Zealer粉,FView路人,劉翔粉,彭總粉。

科技美學及那岩表示厭惡(主要受不了大男人一天到晚賣煽情賣可憐,技術不懂還老瞎掰)

剛剛又回答了關於Zealer對T2測評的評價,喜歡可以看看:

如何評價 ZEALER 發布的 Smartisan T2 手機測評? - Xinny Chan 的回答

----------------------------------------

(零零落落改了一些錯別字和增加了一些描述)

首先,切到彭林畫面時四周的模糊效果糟糕。

和Zealer Dialogue時王自如的黑色背景一比,人家不磨皮都贏了,更貼合銳利、有態度的風格。

關鍵你切出去,到了產品畫面又莫名其妙地清晰了,令整個視頻都沒有了銜接。

第二就是沒有給視頻分段落,使得視頻結構自然凌亂(文稿其實是相當清晰)。

像科技美學,雖然是這麼低端的過場、介紹章節(評測到哪一部分)畫面,但至少觀眾可以知道現在在評測手機的哪個方面(儘管科技美學過場的音量每次都高出兩倍以上)。

像主播們顏值、形象糟糕,

(開始不到一分鐘看到那三個人立馬想關視頻有沒有?從S6 edge開始就喜歡把自己弄得像手機痴漢一樣)

布景土鱉,

(手機下面鋪個iPad Pro當墊子,隔壁只是放支Apple Pencil (起碼放個Lamy更實際吧),最離譜的還放了個遊標卡尺在桌面上 (請問你用它玩手機?),又一次證明FView和美感絕緣 )

表格數據比例太小,

(用手機都差點看不出字)

這些小問題我就不提了。。

(說了一大堆)

可以看出FView是開始想走技術范路線的,然而直接拋專業名詞、扔一堆表格(尤其是音頻部分),完全就是想粉絲取消關注嘛。

應該多考慮一般消費者的理解能力,別老以為看視頻的都是老觀眾。

這次還學那些業餘的評測搞快速發布,像是信號、攝影等等項目自己都說不夠時間測。

根據視頻內容得知,FView是提前拿到了一台(?)工程機,只憑一台(?)而且不是量產機做出的評測會不會有失專業?

你看Zealer上一個視頻都是去年12月25號發布的,科技美學也還在搞那些推銷垃圾廠家的山寨貨的大家測,真不知道有什麼好急著發布的(難道真要和業餘評測比快?)。

FView想走多主播路線我其實是不支持的,水平參差太明顯。

雖然彭總的尾巴、纖塵的細膩、Mr. 厲害的觀點都是各有千秋,可是整個頻道沒有一致的結論,每個視頻製作不一。

新的觀眾如果看到一期不好看以後就不怎麼可能再看其他的了。

萬一出現像優酷羅質翔的事件,那是應該由那個主播負責還是整個FView負責?

多主播制度的出現我想還是FView以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平台、而不僅僅是一個自媒體了。

記得在《等風來》發布會上,彭總驕傲地曬出了國內評測機構的點播量。

然而這個點播量最大的變數是:在自家平台(或者像是樂視雲)的點播量不可測,所以按優酷的兩倍算起。。。。

單憑微博的活躍度、新聞的出現率來說,FView和科技美學加起來都沒有Zealer一家多,因此Zealer的當個點播量和總點播量都不如另外兩家是難以讓所有人信服的吧(除非有專業機構給出確實的數據)。

(王自如也曾提過自己的單個視頻很早就破百萬的點播量)

(所以那岩停擺那會兒,還在全國大學的講座里裝逼說,自己不去Zealer是自己播放量比Zealer多,但數據還是出自於FView那個圖表)

從此,我認為FView(甚至科技美學)都高估了自己對評測觀眾的影響力。

我相信大部分觀眾都在微博、優酷、b站看FView,對FView的印象大部分基於彭總。

而彭總在評測界地位剛站住腳就迅速轉型,令視頻的質量反而有所下降。

FView的多主播制是抽籤、或者按產品影響力、又或者主播對產品的認識度,選擇哪個產品歸哪個主播評測。

然後視頻發布之後,根據觀眾反映,決定主播以後是否還能出鏡(或者參與制作)。

這個問題就在於,FView如何得知「觀眾反映」?

上官網?微博轉發和評論?彈幕?

可能三者都有,或者還有其他的途徑。

然而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又或者是新的觀眾(此前不留意FView),最有可能的就是直接關掉視頻。

這樣的話,FView基本只能聽到「喜歡/關注FView的觀眾」的反饋,而不是「所有看過這部視頻的觀眾」的反饋。

如果FView只在自己平台播放的話,工程師很容易就能獲得「觀看時長」、「跳轉時段」、「沒看完就關閉的人數」等等精準的數據,從而統計出更準確的「反饋」。(本人清楚在其他平台是否有許可權得到這些數據)

然而要讓FView的粉絲都跑到他們官網看視頻,他們還缺少這種轉移能力吧。

好像有點跑題了,但只是真心為FView好。

我全篇都沒說T2很明顯就是因為這產品沒什麼值得提的地方。


對鎚子 T2 還是有言而未盡的地方。比如沒提 T2 的玻璃背板金屬中框與 iPhone 4/4s 金屬背板金屬中框對信號影響的差異。算是給了羅老師一點面子。其他方面對 T2 的評價也許算比較中肯的了吧,即說好的地方也不諱言差的地方。整個評論視頻裡面的措辭都拿捏得很中性,褒貶都不是那麼突兀。不過視頻一開場那仨哥們開箱的表情太怪異了,和後面的內容不搭調啊。。。


看得出來,彭林確實不想上優酷


FView的鎚子Smartisan T2消費者報告 有兩個可能性:一是與垂死科技拉開距離,塑造FView的理客中形象;二是為垂死科技製造話題,避免輿論關注更具嘲諷性的代工廠和質量問題。至於到底是哪種,只能從FView得到答案。

撇除立場的臆測,FView的鎚子Smartisan T2消費者報告 確實表現出了很多適合消費者參考的意見。從尷尬的硬體到信號測試,都是主流消費者最需要的和最看重的方面。FView的著眼點非常及時的給主流消費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資訊,在拍攝和說明方面結合自身特色和吸取了其他測評方的先進經驗,可看性和可信性較之以往高了很多。

不偏不倚的說, FView的鎚子Smartisan T2消費者報告 做的很好,較好的照顧了手機公司與手機消費者的不同需要,在同類與廠家合作的產品測評中相對優良。


彭大將軍幾乎給鎚子 T2 判了死刑。

即便字裡行間滲透著:老羅,你欠我一個成功。

無論是作為媒體還是評測機構,我都非常理解FView。因為,他們說產品的好話時,可能被某些人罵為五毛,水軍。他們說產品不好的話,則可能某些人罵為X黑100年。一邊是廠商嘔心瀝血數月之久打造,甚至是肩負整個公司前途命運的產品;一邊是讓許多錘粉翹首企盼已久,不僅是筆不菲的金錢支出,更是信仰消費的情懷寄託。總之,他們做的是兩頭不討好的事情。

無論是媒體還是評測機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媒體精神,那就是: 能夠對自己寫下的每個字,說出的每句話負責。如果還能說的如此漂亮,精闢,則是加分項了。

細想,媒體和評測機構如果想捧一個產品或者黑一個產品,其實非常容易,刻意潤色一些言辭就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試問,有多少媒體,真正能對自己寫下的每個字,說出的每句話負責?!

忠於產品,忠於內心,客觀公正,談何容易。

作為觀眾,理性看待,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我至始至終堅信,做評測的,或多或少一定收了手機廠商的利益。可能彭林沒收,手下的人收了,就算沒有收錢,個人好惡非常明顯,看小米note拍照,黑地比魅藍note還差,我趕緊拿了這兩台手機試試,怎麼試,隨便拍,魅藍note給他充足時間對焦,也沒有小米note好。

手機主基調很明確,就是鎚子手機一無是處,只是每一次說它不行的時候,邊邊角角的地方無限誇大地讚美一下,而且就算不行,只是用質疑的語氣。我只是想說,沒什麼用。錘粉依然說你黑他,而且是每一點都在黑他,下面有一個錘粉寫了5000多個字逐一反駁彭林觀點。後來,我明白為什麼了?評測機構或許真的有他的難處。

第一:資金難處,有時候不得不收廠家的錢。雖然收錢不能保證我就不公正客觀評價你,但是沒收錢,不要臉的就黑死你。所以多看幾個評測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小米note拍照居然比魅藍note還差,這都能做出來,還有什麼公正的,看看其他評測和實際體驗,這個黑夠狠,不過彭林不光黑小米note,還有 小米4,收錢就一定說你好話了嗎?羅永浩黑了王自如100多萬的諮詢費,雷軍給了200萬贊助費,老羅還介紹了要股份更加少,投資更多錢的投資人。這恩情比雷軍好多少,還是一樣表揚T1以後,就狠狠黑T1。都說王自如黑他,仔細對比,人家T1跟三星,lg,蘋果對比,看看,都跟小米4和魅族4比,甚至千元機。說王自如不夠雞賊確實,如果3000塊手機跟1799一下的手機比,一定能夠許多方面超越,而且消費者心裡就會覺得雖然缺點多,優點明顯的錯覺,錘粉就不會覺得在黑他。儘管彭林明確說T1不是國產精品,儘管科技美學故意就為T1搞了一個缺點篇,還買了兩台手機都有質量問題賴得換,而且多次打比喻形容T1質量差,比如腿瘸了。明顯,不會有人說他們給王自如,因為他們都說了3000塊手機比1799的小米4,1699魅族mx4(已經降價了)優秀。這就是落差心理因素起到的作用。

彭林也收錢了,毫無疑問的。我不反對,沒有哪一家機構有100%客觀公正,法院公正嗎?但是,我覺得總體來講,所有的評測都是在不公正中尋求公正,就算彭林黑小米,但是依然不敢肆無忌憚,依然會誇小米的優點,只是黑的更加隱蔽。有人說這就是不公正,我說這就是監督下的的公平公正。沒有哪個機構是100%公正,你的公司,你的爹媽都做不到。但是,唯一能做到就是心裡有一桿稱,不能缺斤少兩太厲害,否則錘粉米粉魅族粉華為粉果粉三星粉罵死你,分分鐘取消關注,而且很可能斷了經濟來源。

那麼評測說缺點的時候,也會替廠家說說他們的買點,這就是廠家認為他手機的優點。就像銷售人員,我至少跟消費者可以聊這個手機,否則誰來買。我覺得消費者也要聰明一點,如果自己腦殘粉,也別看了,直接買。如果不是,你就看看評測機構的邏輯,評測機構必須公平公正,否則沒有生存的空間,但是不可能做到,就算評測機構真的做到,也不會讓所有人覺得你公平公正。評測機構必須懂得權衡,對消費者和廠家的權衡,誰都不能得罪太狠,儘管廠家的賣點可能就是一個缺點,可以說出來,但是要注意語氣體面說出來。如果像我的性格或者羅永浩性格,那就是開口破罵,管你三七二十一。

評測機構必須做好公平的同時,又要權衡消費者心理,廠家利益,自己好惡,很難。但是,消費者應該機靈,買東西知道那些是真的好評,哪些是刷單的,我買任何東西只看差評,如果他的差評數量和問題的描述我能夠接受,我就買。就算我是米粉,我買小米手機直接看差評,小米手機差評千奇百怪,各式各樣,我就放心了。鎚子手機差評千篇一律,就這麼幾個點,贊同率這麼高,我是不敢買的。

我看了一本書,關於如何看清那些調查數據的造假問題,幾乎所有的數據都有不真實一面,什麼平均工資,GDP,住房率,用戶數,國內的,國外的,企業的,學術的。了解背後的邏輯,多維度多角度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和看法,真相就會浮出水面。

鎚子T2的真相就是配置不值錢,設計師花頭,沒有實用價值,反而犧牲了實用性,最多最多能給一個好評的就是沒有任何標準的美來衡量。儘管我覺得他從頭到尾都醜死了,依然有人覺得從頭到尾美死。對於美,反正我不多說了,大家自己的標準看待,反正沒有對錯。


彭林並不是黑鎚子,他只是對於老羅這種口是心非,虛偽的面目失望罷了。


彭林,你變了,老羅曾經誇你是客觀的評測媒體。是老羅一手把劉翔打壓下去,才成就了你的江湖地位。沒想到,今年你就黑我錘了。我錘的提爾就這樣被你黑死了,居然說不推薦給消費者,居然說這是情懷情趣產品。我希望老羅找你優酷對質。我錘的相機沒有受到公正對待,而且你我錘的設計哲學也沒有被讀懂。續航,快充等潮流功能不是最主要的,而且也沒必要跟上。


第一次在知乎答題,好緊臟。。。

看了很多手機評測,彭大娃娃臉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評測人,不拘泥於手機各個部件的評測,而是提出更多的基於產品背後的獨立思考,去引導看評測的消費者對於那些標準的個人判斷從而選擇是否消費——而這,也正是普通消費者看評測的目的。

回到T2評測,大舌頭提出了四個標準:

1.要美觀還是要實用——是要無斷點邊框+上一代配置,還是喜歡有斷點邊框+新一代高配

2.化繁為簡還是去簡就繁——系統優化帶來很多簡便操作,但是實體鍵的保留也帶來了很多繁瑣的操作

3.對稱美還是不對稱美——絕對的對稱設計or為了操作更簡便而不那麼對稱的設計

4.情懷至上還是利益優先——理想主義的信念能否堅持到底?

這四個標準的提煉也是基於T2的設計,配置,系統等方面提出的,如果一般消費者對於四個標準有自己的喜好判斷,那麼選擇是否入手T2也就有了明確答案。

好了,下面是尾巴,說些題外話

記得大舌頭在T1的評測尾巴里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他跟老羅經歷類似,身揣理想主義出來創業,被人指指點點詬病過,所以我想或多或少,他在老羅和鎚子科技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影子。

當這份感同身受放到第三方旁觀者的評測中的時候,大舌頭的那句『老羅的傲有點慢了,執的有點偏了』或許真有點警醒的味道。依稀記得T1評測末尾那句『老羅滾回幕後,鎚子或許還有救』,如今已經實現一半了。

期待T3。


昨晚上看完,今天花了大半天時間寫的。略長,但都是乾貨,歡迎看過這個評測視頻的小夥伴閱讀,以及理性提問^_^

「有堅持,沒實力」,這評價真的合適嗎?

——談一談【愛否科技FView】Smartisan T2消費者報告

昨天晚上愛否科技終於發布了大家期待已久的鎚子科技 Smartisan T2 的評測報告。我也是期待者之一,因為對於 Fview 一直以來在手機評測方面的認可,他們在國內為數不多有所影響力的評測團隊裡面有著值得讚賞的獨立性和較好的專業性。

看完評測,Fview 的獨立、客觀的努力一如既往。但是作為一個手機評測長期以來的關注者(當然包括 Fview 在內),我看完卻有些話要說,想就這期視頻談一談我的看法。這看法將包含對於手機評測的看法,對於 Fview 評測團隊的一些誠懇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對於手機這一科技產品、對於鎚子科技這一特別的手機廠商的一些想法。

從視頻說起。我對視頻中有諸多地方不以為然。這期評測總體而言,分塊面地呈現了一些關於手機的事實性的內容,中間夾敘夾議,Fview 團隊或者說彭總結合內容作了一些個人的判斷和結論,最後作了精心考量的總結性陳辭。這也是 Fview 歷來比較典型的評測方式。

我不以為然的地方,拆開來說。視頻所呈現的事實性的內容基本無可厚非,這也是 Fview 客觀性的基本保證,無非存在一些表達方式上的差別。問題主要在於那些判斷和結論上,以及以此為基礎所得來的最終陳辭。我認為這些判斷和總結存在比較明顯的武斷和偏頗。這首先並不是觀點求同存異的問題,不是說我和他就同一個相互明確的事情有著不同的觀點,而是我認為他們這樣去判斷事情是存在問題的。當然,在此之後,我確實跟他們對於手機這一科技產品、對於手機評測這件事、以及對於鎚子科技這家手機國內公司有著不同的觀點,後面我也會稍加說明。

Fview 團隊的表達能力都不錯,除了努力保持客觀獨立之外,但向來也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徵,從觀點到表達的風格上都是如此。手機評測我認為跟紀錄片有很大程度的相似。紀錄片是以紀錄真實為基礎,同時導演的鏡頭選擇和拼接,以及旁白,形成了紀錄片的主題表達。手機評測也一樣——手機是多面的系統性的科技產品,評測可以有多面,其選擇的輕重主次就是導演的鏡頭選擇和拼接,如果再多一點導演的介入,多作些判斷、評價甚至預測,就是導演做的旁白。Fview 的手機評測,就相當於有較大的導演價值介入的紀錄片,有明確的旁白。這樣的紀錄片一樣是基於客觀的事實,但是在事實之上則表達了相當鮮明和豐富的看法。這種紀錄片的觀片感受,就會很鮮明的受到導演價值判斷的左右。誠然,對於比較了解紀錄片所講述的相關內容,並且有明確自我判斷力的觀眾而言,他們可以質疑導演的價值判斷是否合理;但是對於手機評測而言,往往是評價一部新發布的手機,絕大多數的觀眾對於這部剛上市的手機的了解是很少的,對於手機知識比較了解的觀眾也是佔少數,最了解的自然只是評測的團隊。所以他們的價值判斷就會很重要,基本上是作為 KOL (意見領袖)的第一手影響力。那麼,導演的觀點表達的接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影像的表達是否生動,Fview 較好的表達能力給了他們的觀點很好的傳播效果。如果是精闢的觀點,就是良性的,反之就是糟糕的。所以,這是我為什麼要寫這篇反饋文章的原因。。我想這對於 Fview,至少是今後的評測,也多少會有些參考意義,不論是否完全接受我的意見。

下面我想先順一下這個視頻,說說我認為有明確問題的地方。而後,再做一個總結。

1、第一個疑問:要美觀還是實用。關於 T2 的雙面玻璃易碎的問題,彭總的判斷較為武斷並且擴大化。彭總類比 T1,談到 T2 同樣易碎,並且由此提出第一個疑問,並認為老羅顯然在 T1 和 T2 都是貫徹的以美為最大優先順序。T2 跟 T1 相比,凸出的金屬中框的處理一般會認為是種針對容易摔碎的優化,這個跟iPhone 5s的結構是相似的,我想都會有安全性方面的考慮。彭總沒有提及這個問題,並且由此提出第一個大層面上的疑問,未免欠妥。這樣的表述還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執著於美或實用性的二元取捨的問題,這給人的印象是鎚子科技為了美而輕視其餘,有種華而不實的品牌印象。美的優先順序對於鎚子科技肯定非常重要,但事實上顯然沒有二維取捨這麼簡單,老羅顯然也不想 T2 易碎,尤其在 T1 的碎屏率高(彭總也提到了)的前提下。T1 的外觀、結構設計,甚至包裝設計,我想畢竟是初代,印象上會盡量更隆重一些,應該有一定營銷層面的考量。

2、Home 鍵的問題。Home 鍵熄屏應該是 1 秒而不是 2 秒,關機應該是 3 秒而不是 5 秒。這是我個人的謹慎測試,並非精確數字,但是八九不離十。鎖屏 1 秒和 2 秒簡直天差地別,關機 5 秒也是多少比較愚蠢的。T1 電源鍵或者 T2 Home 鍵的關機,3 秒後會有振動反饋,緊接著有暗屏以及短暫時長的彈齣動畫,事實上振動的時候就已經生效了。而 1 秒的鎖屏也是生效後有個暗屏的過渡效果,而不是瞬間暗掉。這個 1 秒鎖屏和 3 秒關機的時間我認為也是最合適的,不長也不短。

一句題外話,這種時間長短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手機用戶體驗(UX)設計,鎚子科技作為一個以 UX 為中心的手機公司,這方面被誤讀我是難以接受的,相反正是這些體驗上的到位,才讓我感受到鎚子科技的工業設計水準。另外,我猜想凡是用過 T1 的用戶,大多數對於這種 1 秒按 Home 鍵鎖屏和 3 秒關機的操作是高度滿意的,1 秒也就是隨手的操作,3 秒的關機,試問一個人的手機關機的頻率是多少?一天一次就是多的了,一般來講正常情況下普通用戶都不會主動關機。而至於彭總說的鎖屏不會誤觸發關機,這個是無需提及的,因為 1 秒和 3 秒的差別簡直太大,反而這樣會讓觀眾有直觀的感受,覺得鎖屏竟然這麼長。然後由此引去了側鍵鎖屏的問題,T 系列側鍵設置為鎖屏的確是不太完善的,但關鍵是這種需求在 Home 鍵體驗完善的情況下完全不是必須的,而是少數的存在。

3、第二個疑問:化繁為簡還是去簡就繁。這裡彭總是針對 T2 的實體鍵取消和保留說到的。這一段彭總說的比較複雜曲折,但我是聽明白了。他最後表明更認同喬納森的一句話:簡約不是少,是在紛繁中建立秩序。彭總認為 T2 整體的實體鍵所形成的秩序是混亂的,一方面有減法,有成功(sim卡槽消失)有敗筆(電源鍵取消整合至 Home 鍵);另一方面三顆實體鍵堅持保留,又沒有做減法,並且綜合來看也談不上好用。彭總由此還總結了一句,說老羅和他的朋友們的設計思路缺乏整體的秩序,而只是迸發出好點子形成無序的集合。

這看起來是一家之言,但是又是在欠缺的準確認知前提下的一個大大的誤解。三顆實體鍵到底好不好用,顯然彭總是沒有靠譜的體驗,基本上還是基於淺層的使用和主觀的推斷得出結論。實在不是我胡亂作這樣的判斷——彭總對於實體鍵的優點提到了一條,說掏出來誤觸發可能性較低,而這顯然不得要領;彭總也提到了實體鍵的三個缺點,說長時間使用比較累,容易積灰會提高故障率,還有影響美觀,這又不得要領。老羅多次說過,懷疑三顆實體鍵不該保留的,都是沒用過的人。作為一個用了一年半 T1 作主力機的用戶,我深以為然。我想大概彭總是沒有深度使用過 T1 或者 T2 的,所以由此貿然做出了不到點的判斷。實體鍵最大的好處是使用體驗上的可靠性,包括盲操作的便利性,並且不會有使用的負擔感受,這用了才會知道。這裡,我稍微用儘可能準確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優點:即便拿實體鍵和虛擬鍵作比較,事實上虛擬鍵的使用負擔更重,因為虛擬鍵是堅固平面沒有回彈反饋,每一次點擊都是輕微的剛性碰撞,並且如果點擊輕了會影響可靠性,而這兩點在實體鍵上都得到了解決,簡單可靠舒適。而彭總提到的缺點,美觀與否見仁見智暫且不談,而長時間使用比較累幾乎是無稽之談。智能機的操作絕大部分是在屏幕上,三個按鍵作為關鍵但是使用頻率並不高的存在,是絕無可能發生操作疲憊的可能的,不知道彭總是怎麼得出的這個結論,畢竟這是觸屏智能機,不是任天堂的遊戲機。而積灰提高故障率,這又是一個涉及到長期使用並且可能性極低的事件(我的 T1 至今不存在任何按鍵觸感變化的問題,身邊的朋友也沒有,不知道是否有相關統計支持),所以不能隨便這麼講,一旦講出來,未知的事情無論大小,對於未知的人聽起來總是很嚇人的。

由於對於實體鍵的粗暴判斷和錯誤理解(這完全可以說是錯誤),導致了彭總認為 T2 在設計上(至少在鍵的方面)缺乏統一的秩序,而是停留於拍腦門的設計方式。事實上這個問題不是去統計說 T2 的實體鍵是各品牌手機中最多的(鍵的多少作為表象,根本不涉及問題的根本),而是去討論三顆實體鍵和虛擬鍵的優劣。問題的點就搞錯了。

4、第三個質疑:對稱美還是不對稱美。彭總最後的感覺是 T2 上諸多對稱的設計是為了對稱而硬上,雖然在比如左右手便利的情境下帶來便利,但是總體上是缺乏實用性的,並且還指出對稱不一定就美。這又應了老羅作為一個以美為宗的偏執狂的形象,並且這個美還是不確切的:對稱。由此,如果說雙面玻璃面板做到了美但沒有做到實用的話,那這裡就是沒有做到實用,也並不一定做到了美。這又是一波品牌印象加上對老羅個人印象的判定。然而這個問題,基本上與上一個關於實體鍵的問題的理解一樣,我認為是武斷的,從而對老羅和 T2 的設計做了失實至少是偏頗的評斷。

彭總主要舉了幾個例子,比如 USB 介面的方形而不是梯形設計,他表示這減少一個用戶判斷方向的因素。再比如彭總著重談到雙側鍵的問題,最後認為這種設計多少有些強行為之,按鍵的完成態有些多餘,還需要用戶自行選擇功能,認為違背了把好的東西直接呈現給用戶的設計理念(這大概是喬布斯曾經所提到,然後老羅表示過讚揚的)。USB 介面的方形設計,我想的確是為了底部的美觀考慮,但是這做成梯形對於用戶判斷正反插的方向是否有意義,我持很大的疑問。鎚子對於插頭處的凹陷設計已經非常完善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做成梯形的作用,從使用場景上來說,僅僅影響到用戶湊過去看形狀是否對應,或者是插不進去就調轉插頭方向,但需要用戶湊過去看形狀就已經是很失敗的設計了,而後者盲插幫助判斷的情境在插頭凹陷設計的前提下也完全失去了意義。至於雙側鍵,彭總把按鍵功能開放自定義表達成違背直接呈現好的東西的設計理念,這是對這種理念的粗暴理解,這種理念所強調的是降低不必要的用戶學習成本,提高設計的直接和完整性,但是與用戶使用體驗的一定的自由度是並不矛盾的。雙側鍵的快捷功能有默認的設置,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做修改,這種程度的靈活性,與學習成本毫無相干,並且難道不是應該稱讚這種快捷鍵的便利性嗎?彭總,你竟然沒有感受到雙側鍵快捷功能的便利性??

彭總同時還探討了下對稱是否美的問題,這個實在有些簡單粗暴。對稱或不對稱,美或不美,這都取決於設計師風格和設計場景的,單獨拿出來說幾乎沒有意義。其中還提到中國園林堅決避免對稱,我雖然不專業,至少以我有限的了解,這是過於簡單粗暴的,至少北派園林對稱設計就頗多,南派園林的亭子誰說那頂蓋飛檐不是對稱?

5、第四個質疑:情懷之上還是利益優先。關於鎚子系統預裝軟體的問題,彭總表示這有損於所謂的情懷,儘管可以隨手卸載,也反正有損情懷;並且據此認為這損傷了用戶對於鎚子遊戲中無利益推薦的公信度。關於預裝軟體的問題,我在發布會後兩三天就看到一篇大加抨擊的文章,批判鎚子科技情懷掉價,但文章偏頗無度並且邏輯疏漏嚴重(愛范兒ifanr上發布,作者劉學文,這是IT之家的鏈接鎚子T2預裝應用比山寨機都多,這是為什麼?)。預裝軟體的問題,以及關於互聯網界軟體何為流氓行徑的問題,我曾經也結合用戶的感受和廠商的運營跟朋友認真探討過,後面會簡單表達下自己的看法。

這個事兒你也談情懷。談情懷不是不可以,但是十個人有九個半人都是當一個虛浮的概念在講,並且曲解非常常見。到底什麼是已經被說得爛大街的情懷?情懷只有在嚴肅的談的時候才有意義,但可惜絕多數人都拿來戲謔嘲諷。這裡我且不談情懷,我想指出的是,彭總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著重去推測了鎚子系統預裝軟體的動機,並且做了自己的主觀判斷,認為此舉並非為了用戶的方便而預裝的(因為沒有最常用的微信),而是出於利益動機的緣故,最後你由此認為鎚子應當明示自己選擇 app 的標準,不然直接影響到對於鎚子品牌公信力的認可。

我們先不去探討鎚子系統預裝這些 app 的動機首先是利益還是考慮用戶需求,我們先考慮對用戶的影響.但是你沒有就此去談預裝這些軟體對於用戶使用感受的實際影響,或者跟友商之間進行比較。這難道不是一個評測中談到一個系統的好壞時的首要邏輯嗎?你判斷說「並不是為了用戶方便」,因為連微信都沒有,這首先就是不合邏輯而且粗暴的判斷。一個為了用戶方便的手機廠商,也並不會把常用 app 都給預裝上。

以我的判斷,鎚子科技在選擇這些預裝或者內置功能性的 app 的時候當然會考慮軟體的質量。作為一家如此注重用戶體驗的公司,在預裝軟體的問題上,你判斷說這「並不是為了用戶方便」,這等於直接給鎚子科技上了一個虛偽的頭銜,否定了他們在這一點上的努力。注意,這跟是否存在利益動機是兩回事,有可能都有,但絕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邏輯。然後,預裝軟體之於用戶體驗,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是否強制性。鎚子除了與內建功能相關的合作 app 無法卸載之外,其它的預裝 app 直接拖垃圾桶就可以秒卸。為什麼談到預裝,都不去著重談這個最重要的東西,難道不是對用戶的影響最大的嗎?而關於 app 篩選的問題,在自由簡單的可卸載的前提下,就只剩下一個廠商品味以及廠商對於用戶的考慮傾向的問題。如果一個廠商為了錢囫圇的預裝各種用戶很有可能不需要或者損害品牌形象的 app,那麼你可以譴責這個廠商有些窮不擇食或者財迷或者節操有限;如果一個廠商能夠在用戶需求、app 質量和利益獲得上進行較好的權衡,那麼就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彭總,你覺得鎚子科技更可能會是哪種?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沒去深入談到這個問題,就做了判斷。

6、「數據黨」:手機評測微觀層面。四個質疑之後,評測剩下約不到三分之二篇幅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硬體上。這個問題不在於你拆機、測量、或者拿去專業場景測試的數據本身,而在於你對於這些數據呈現後的做法。比較明顯的問題是,彭總對於數據的呈現有的時候是表層的,並沒有去把數據落實為真正的用戶使用的影響體驗(當然有的時候是落實了)。

比如 T2 的邊框 4.55mm。這個數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的表述中,我是看明白你的態度的,就是這個很糟糕,按照評測界術語就是「能跑火車的感人邊框」。我舉個栗子。當初小米某場發布會,我記不清了,雷軍在台上列表比較各大主流手機邊框的毫米數,其中包括邊框略感人的蘋果,然後對小米該款手機的邊框之窄引以為傲。這是手機廠商和手機評測界的一個普遍現象,都在曬數據,我的判斷,這無非是在誤導消費者,跟噱頭差不多(廠商多數如此,評測機構就是團隊的認知問題了)。數據說明問題,但是數據不說明所有的問題。蘋果公認是最有實力的手機公司,但是為什麼蘋果機沒有做更窄的邊框?顯然這並不是默認的用來評判優劣的標準,而是要參照實際的產品和情境。當你列出一個數據對各手機進行比較的時候,你至少要說明它影響在哪?有多大?背後用戶不了解但是又比較重要的是什麼?以 T2 的所謂邊框寬度為例,你測量的是從屏幕邊緣像素向金屬中框外緣的距離。並且我不確定你這個中框外緣是否包括側鍵的突起(我看視頻中所示竟然是包括的)。這數毫米的差別,你如果想表達它的缺點,你就應該和其它主流機做一個簡單的比較,然後分析說到底這寬的幾mm是什麼程度的不好。一般來講,這個影響的是握持感。T1 比 T2 窄了好幾mm,但是 T2的握持感比 T1 要好上很多——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數據與體驗的對應關係,並不是像你視頻中呈現的那樣無需解釋的,單純的數據比較和展示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手機是到手用的,用戶的感受是最終的落點,而不是實驗室跑分拼數字的極限。具體而言,T2 的邊框寬度包括了凸起的金屬中框,這個部分的寬度和 T1 那種方正的足量的寬度如何能夠相提並論?你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你並沒有在視頻中呈現出來,而是直接說邊框跑馬,觀眾有多少會直接被4.55mm所感動而對 T2 形成一個沒有實際意義而且失實的心理認知?

類似的問題,後面比如 5 小時續航測試,結論是 T2 是在排行榜的下游,並且總結為「一台必須插著充電線才有安全感的手機」。我看了下數字,除了第一名華為 Mate 7 非常高的 60%,到第三名小米 Note 的38%,剩下的包括 T2 在內的 7 台手機從 32% 到 18% 不等,差別並不大。簡單來講,這個排行榜並不是線性的,也就是說產品的續航數據所代表的水平與排名的名次並非準確對應。怎麼看都覺得你這個結論是粗暴的,重度連續使用 5 小時剩下四分之一的電量,這樣的手機也就是一天一充的正常水平,但觀眾在看了你的描述之後,形成的印象是明顯比這個糟糕的,這是一種失實。手機的續航與幾方面有關,配置的能耗、屏幕大小、亮度、手機的尺寸、軟體的優化,如果你的評測真的想比較各廠商的電池技術水平,那就是另外一套比法了;而如果只是比較續航時間,那麼就是考慮用戶的使用體驗,就不應該是簡單的數據羅列和排名,而是具體到使用的感受情況,並且進行比較。我想,如果這樣比較下來,是不是視頻的結論會給人不太一樣的感受?

微觀上的「數據黨」問題,我還想談談拍照的事情。你們的拍照很專業,我也看的很認真,觀眾看完也知道各家手機調教的不同場景下的畫面傾向和在一些硬素質上的水平高低。但是,這裡的問題和上面兩個問題一樣。手機的拍照是日常的使用,水準在肉眼可辨的情況下所區分出來的差異或者高低,是真正用戶用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的,這應該是手機拍照評測的首要任務;然後深入的可以比較出各廠商在更精細程度上的水準高低。誠然,相機的水準越高自然越好,也對廠商的技術實力有很大的助益,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我想說的是你們做這種評測時候的指導思想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例如,提到一些樣片比較的差異時,對於你們而言,每一句話都包含了一個高低或者差異之分,但是這些高低和差異對於用戶而言,其影響的量級卻是不一樣的,一個大遠景手機照片中的柳枝放大之後的白邊的差異,這個在用戶到底是怎樣的影響?我希望,手機測評的拍照是深入淺出的,從專業的比較入手,有個水準和差異的呈現,然後回頭來明確用戶端是怎樣的差異性結果。專業的數據永遠是作為支撐的,而用戶的體驗永遠是作為評測中任何判斷和比較的落點。當然,如果你也要對廠商的水準進行評價也是可以的,只是要讓觀眾明確你們是從何種維度出發,這樣他們才能在恰當的範圍內獲得準確的結論信息。

具體的例子我想三個也足夠表達清楚我的意思了,當然這個過程中,某些也是順便對 T2 被過度誤判的地方做一個從我的維度出發的澄清。然後對於微觀層面的「數據黨」的問題,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彭總和他的團隊基於這些專業「數據」,所得出的結論似乎也太刻薄了些。彭總結尾提到,T2 在幾道大題諸如「信號、續航、音頻、屏幕等」上「不是嘟嘴賣萌就是空著不答」,我看到這裡的時候是覺得委屈的,剛才這四方面的測試上,我沒有感覺到這各結論與評測的結果吻合上。信號測了兩個頻段,一個比友商落後,一個居於領先,並且兩各頻段在人手因素考慮後都會有明顯的不同,首先這並絕不是能夠一棒子打死的成績,另外彭總的意思是信號頻段測的不完整,暫時無法下結論。續航問題居於十台手機的排行榜倒數第三,但是後七名差別不大,這還是沒有考慮屏幕尺寸的問題的情況下的比較。音頻跟價格更高的 Pro 5 和兩倍價格的 6s比較,在四五個指標中的兩個指標上存在一些不足,其它的與之等量齊觀。屏幕存在色溫偏冷和色彩偏差的問題,色溫是可以軟體調節的,雖然按照彭總的說法總沒有硬體端準確來得好;色彩偏差的問題也是部分的色彩。這些數據同樣沒有說明用戶實際會有多大的感受,以我的了解,這種色偏的存在,除了極客工科男去比較,都應該是正常的用戶在正常的場景下難以覺察的範疇——如果不是,你能不能清楚的告訴我到底它到底影響有多大?你的表裡面,T1 比你說偏色嚴重的 T2 還要偏色嚴重,但是我用了這麼久的 T1,今天才被你的評測提醒存在這樣一個色彩偏差的問題,此前一年多的時間裡,我自己、我的朋友以及看過我手機的任何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嗎,需要在你三十分鐘的視頻里佔據一分鐘的篇幅?另外,彭總你還提到屏幕不一定都是一樣的。

這「幾個考驗軟硬體結合實力的大題」,我仔細捋了一下。對了,其中沒有提到優劣互見的拍照,還算沒有太狠。我不知道這些數據和結果,如何得到這樣可以說是刻薄的結論?彭總,這四道題,哪道算是你文案中說的「空著不答」,哪道算是「嘟嘴賣萌」?

7、「配置黨」:手機評測的宏觀層面。前面我有提到,當下國內手機廠商和評測的主流是配置。這涉及到一個問題:用戶買手機,真正應該關心的是什麼?

通俗而言,就是好看和好用。好看與否因消費者審美情況而異。那麼作為評測,好看的部分一般就是談談工藝和材料,如果有能力,就談談工業設計水平的門道。而好用的部分,對於手機來說是硬體和軟體的結合。通常所謂的配置,也就是硬體基礎,它決定了手機各方面的基礎性能,如信號、傳輸、拍照等。而軟體對應的是系統,它基於硬體的基礎,最終形成了手機的使用體驗。使用的體驗是手機的最終落點,它是工業設計、硬體配置和軟體交互共同實現的,如果說哪部分更重要,是沒有意義的,三者以有機的結構性相互關聯。

廠商和評測為何都全面的突出配置?我想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配置好宣傳(對廠商而言),好比較(對評測而言),又有專業性又清晰明了,易於向消費者或觀眾說明問題。雖然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這麼簡單的說明問題,但是觀眾和消費者並不知道。第二方面則是比較深層的原因,簡單說就是手機是作為一種科技產品。科技產品向來被認為是極客的、專業的存在,科技是重視前沿的,最新最強的科技總是能夠讓專業的人和不專業的人高潮。

但是,手機是一個特別的科技產品。它作為一個全方位的系統性的工具,時刻伴隨人的左右,幫助甚至替代完成眾多日常的功能。它的日用性是眾多科技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它比電腦簡單,並且比電腦的親隨性和日用性又高出一個級別。這決定了為什麼手機的體驗如此的重要。而顯然,這樣一個日用性的格外注重使用體驗的科技產品,其好壞不再是由配置主要決定的。硬體配置作為背後的性能基礎,其作用透過系統呈現出來。

當然,手機雖然特別,但仍舊是科技產品,硬體配置仍然非常重要,蘋果的成功除了 iOS 和工業設計之外,也有他國際領先水平的硬科技的支撐。一部好的手機,一定需要出色的硬體支撐,需要設計優秀的軟體交互,加上高水準的工業設計。

那麼回到 Fview 的這期評測。評測的時長約 28 分鐘,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12 分鐘,主要做了外觀、工業設計和系統的綜述。外觀和工業設計部分,彭總的觀點是認為鎚子科技的堅持過多地落在了「美」上,而欠缺了一些實用性上的考量,並且這個「美」的堅持還缺乏系統性的設計秩序;而系統方面的論述,主要提到了兩點,一是新功能遠程協助,二是預裝軟體的問題,並且認為情懷由此減分。

第二部分 12 分鐘,與第一部分持平,講硬體配置。評測從手機的信號、續航、拍照、音質和屏幕幾個方面做了對比測試,認為 T2 在軟硬體結合的諸多大題上都不令人滿意,與友商的對比也或多或少存在明顯的短板,除了拍照水平算是國產裡面中等偏上。

第三部分 4 分鐘,做了總結。

片中彭總很明確地給了 T2 一個顏值擔當的評價,但又最終對它說了No。我看完評測完全能夠理解,因為我都覺得這個評價真的很低,給人處處都有問題的感覺。先拋開彭總評判的思路不談——T2 到底是不是一部好用的手機?我認為彭總沒有真正去討論這個問題。好像看完整個視頻,也並沒有得到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是看到了彭總在 T2 上找到的有限而散亂的一些優點,和更多的、更加難以接受的缺點,最終得出了「有堅持,沒實力」的結論。這裡面的前半句,彭總其實在裡面說了,鎚子科技在 T2 上的堅持他總體上不予認可,執「偏」了;後半句,沉甸甸的扔在這家有堅持有才氣的手機廠商身上。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T1 是一部獲得了 IF設計金獎的有出色水準的手機,美觀、易用和流暢性得到了很高評價,但是有幾個比較明顯的槽點,比如拍照、發熱、重量、硌手、易碎。這些重要的方面,在 T2 上得到了明顯的解決,這難道不算是鎚子科技的繼承、堅持和努力?T2 性能上顯然比 T1 更加優越,參考當前的手機的硬體要求,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能流暢地完成用戶需求。而為什麼就是這樣一台在一個傑出的前代的基礎上誕生的、至少是完全合格的、比 T1更加流暢、易用並且沒有明顯的短板的二代機,獲得了這樣低甚至失實的評價?

我從來沒有懷疑彭總和 Fview的獨立性,你們也儘可能的希望做到客觀公正和自由表達。但是我必須肯定地說,彭總在視頻中做出的評斷是屢有失實的。這失實不是來自於你們呈現的事實(這些是客觀的),而是來自於你們選取和處理這些信息的方式。

總結我以上提到的所有問題,我認為你們透過這個評測表現出兩方面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的判斷下的粗暴,存在明顯的邏輯問題。前面已經分析過,不贅述。

二是評測的重心偏頗,還是整體上偏於數據和配置。數據和配置的呈現並無失實,但結論明顯失實;而在此基礎上更重要的問題涉及到價值判斷。簡單來說,我認為彭總首先由於對手機這一科技產品的理解偏差,並沒有真正看到相對其它廠商較為特別的 T2 的價值,然後由於邏輯上主觀加持而出現的疏漏,導致失實的結論。這種主觀加持,我認為有較為強烈的極客或工程師視點的色彩,這之於手機這種產品顯然是不合適的。喬布斯從來不止是一個極客工程師,他是一個人文氣息濃厚的工程師,這才有了今天的蘋果。

彭總結論認為 T2「有堅持,沒實力」,但我絕不認為如此。當前鎚子科技的真正實力叫做工業設計和用戶體驗,這裡的實力花費了鎚子科技一眾員工成噸的心血,所達到的美觀和易用是甩出眾多同行幾條街的,但是彭總的評測涉及的卻非常少,只簡單的認可了它的顏值不錯。我很為 T2 感到不公,但也並不意外,因為國內的評測機構或許目前並沒有把這兩種實力和硬體配置等量齊觀。我想說,評測一個手機,怎麼能夠大規模的罔顧它是那麼的好用而只是不接地氣地大談一些背後的參數數字?

T2 不是一個當下國內主流意義的手機產品。鎚子科技也不是。我認為他們只是在這個時代的國內同行中走的靠前了而已。T2 是一個年輕的產品。它當然有缺點,也還不夠成熟,但是它這個時代已經是足夠出色的產品。鎚子科技也只是個小體量的企業,但他們的才華和遠見已經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伯樂,能夠看到他們產品的真正價值,這裡面凝聚了一個才華橫溢、實力超群的團隊對於一種現代產品的拳拳匠心。

我非常誠懇而且謹慎的就這部評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我對鎚子科技和 T1、T2 有比較深的認同情感,但是我希望這並沒有干擾到我正常的表述邏輯、對事情的看法和判斷。希望對 Fview 的彭總和你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參照。國內的評測行業尚且年輕,這與手機行業一樣,在一個充滿活力但是相當混亂的初級的環境中,前面的路還很長;而作為一家手機廠商,鎚子科技也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衷心希望鎚子科技能夠帶著越來越優秀的產品走到更遠的未來,同時也希望 Fview 的評測能夠越做越好,能夠把一個產品的優點和缺點準確的呈現給大家,並且作為一個更專業的體驗者,能夠做出準確的、有指導性的評斷。


看完以後就是感覺這才是不忘初心的手機測評。

反觀王自如,從製作一流測評淪為扮演三流網紅了。

那個什麼旅行日誌我也是醉了,你出個差辦個公關我屁事,這都能拍個半小時的視頻。已經開始YY自己是個明星學別人拍真人秀啦?


彭總明顯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我最在意的是:相機對焦成功率,耗電高,還有還我電源鍵!!!


【fview】Kindle PaperWhite 評測消費者報告

真錘粉的怒號

這次鎚子M1或許對於吃瓜群眾來說反而是件好產品,但對於鎚子的理念的破壞還是很強的。

而這種幻滅影響最深的恰好是錘粉


這樣黑小米真的好么?


推薦閱讀:

手機評測機構泛濫成災,我們該信誰?
為什麼錘黑在生活中不敢公開自己是錘黑?
羅永浩做手機後變了好多?
作為錘粉,堅持上知乎是什麼體驗?(我認為只有錘粉才有資格回答)?
錘粉是不是對於錘黑會有非常統一的稱呼「知乎科學家」?

TAG:羅永浩 | 鎚子科技 | 鎚子手機 | FView | 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