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昨天英國工黨影子內閣外相歐亨利式發言(從工黨內部意識形態分歧角度考慮,請不要無視標籤的存在)?

科爾賓的思想比較類似於前首相艾德禮,屬於傳統工黨民社,而後來90年代布萊爾和彼得曼德爾森為首的新工黨修改了黨章變成溫和社民中間派,在這裡我引用幾段話來區分兩者的不同Something different and distinct from liberal capitalism with its unswerving belief in the merits of the free market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with its demand management and obsession with the state. The Third Way is in favour of growth, entrepreneurship, enterprise and wealth creation but it is also in favour of greater social justice and it sees the state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bringing this about. So in the words of... Anthony Giddens of the LSE the Third Way rejects top down socialism as it rejects traditional neo liberalism.

While emancipatory politics is a politics of life chances, life politics is a politics of lifestyle. Life politics is the politics of a reflexively mobilised order — the system of late modernity — which, on a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level, has radically altered the existential parameters of social activity. It is a politics of self-actualisation in a reflexively ordered environment, where that reflexivity links self and body to systems of global scope ... Life politics concerns political issues which flow from processes of self-actualisation in post-traditional contexts, where globalising influences intrude deeply into the reflexive project of the self, and conversely where processes of self-realisation influence global strategies.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1991,

上面兩段是工黨高層接受BBC採訪和英國教授安東尼基頓斯的書摘。關於新工黨之定義

The most influential revisionist Labour thinker, Anthony Crosland..., contended that a more "benevolent" form of capitalism had emerge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 According to Crosland, it was now possible to achieve greater equality in society without the need for "fundament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or Crosland, a more meaningful form of equality could be achieved if the growth dividend derived from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economy was invested in "pro-poor" public services rather than through fiscal redistribution

這一段是關於Anthony crosland and Harold Wilson 的政策闡述的

Union leaders saw nationalisation as a means to pursue a more advantageous position within a framework of continued conflict, rather than as an opportunity to replace the old adversarial form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Moreover, most workers in nationalised industries exhibited an essentially instrumentalist attitude, favouring public ownership because it secured job security and improved wages rather than because it promised the creation of a new set of socialists relationships in the workplace."

艾德禮在全英鐵路工會的演講,典型民社凱恩斯主義風,兩相對比,能看出不同,外交亦如此,那麼這樣的倒戈意味著工黨未來意識形態的走向是什麼?是回歸傳統還是新工黨?benn是否有被開除黨籍的可能?

PS 題主偶從不看此po主


增補1:增加一部分演講稿的翻譯,指出題主所引的「英國那些事兒」的一些謬誤。

增補2:根據評論修改了翻譯,改正了一些筆誤,添加了演說的視頻鏈接。

增補3:本文修改後發表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里:We must now confront this evil! 震撼人心的議會演說

----------------------------分割線--------------------------------

筆者不太同意 @混沌王庭 的看法。

筆者認為從演說技巧來講,Hilary Benn這次的發言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英國下議院近年來最精彩的政治演說。這不是國內媒體和微博自媒體的過譽,而是英國主流媒體和左中右各黨派的共識。這篇演說和答主貼出的德國社民黨聲明不同,不是簡單粗暴地喊口號,而是用較大篇幅列舉了ISIL在敘利亞的暴行和在歐洲的恐怖襲擊,指出空襲符合聯合國2249號決議的精神,符合工黨歷來的「國際主義」精神,同時也沒有誇大空襲可能帶來的效果,只做了能夠"hold them back"這樣謹慎的推斷。演說的前七八分鐘基本是訴諸理性,直到最後一兩分鐘才進入情感上的高潮,訴諸於工黨乃至整個英國人那種不容蔑視,絕不向敵人低頭的傳統精神,以雷霆萬鈞之勢,攜不可置疑的道德權威感收尾。大家不妨注意演講者的手勢變化、特別是雙手食指揮舞的節奏以及特意選用的力量感極強的單音節詞do our bit,絕對稱得上是擲地有聲(實際上It is now time for us to do our bit...全句都用了單音節詞)。多年以後,當人們回憶起這篇演說時,記住的應該就是這三個詞。筆者是反戰者,亦為之動容。下面附上筆者對最後這段陳述的翻譯。大家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英國那些事兒」的翻譯是斷章而且不準確的。

「As a party we have always been defined by our internationalism. We
believe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one to another. We never have – and we
never should – walk b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作為一個政黨,我黨向來以國際主義精神為立黨宗旨。我黨堅信,每個人都對他人負有一份責任。我黨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應在暴行面前選擇逃避。

「And we are here faced by fascists. Not just their calculated brutality,
but their belief that they are superior to every single one of us in
this chamber tonight, and all of the people that we represent."

當前我們面對的是法西斯分子。他們不僅精心策划了暴行,還自命不凡地認為今晚這議事廳里的每一個人,以及我們所代表的所有人都比他們劣等。

「They hold
us in contempt. They hold our values in contempt. They hold our belief
in tolerance and decency in contempt. They hold our democracy, the means
by which we will make our decision tonight, in contempt.」

他們蔑視我們每一個人;蔑視我們的價值觀;蔑視我們對寬容和正直的信念;蔑視我們的民主,而今晚我們正是要通過民主的方式做出決定。

「And what we
know about fascists is that they need to be defeated. And it is why, as
we have heard tonight, socialists and trade unionists and others joined
the International Brigade in the 1930s to fight against Franco. It』s why
this entire House stood up against Hitler and Mussolini. It is why our
party has always stood up against the denial of human rights and for
justice.」

在我們眼中,法西斯分子必須被打敗。今晚的發言已經提到,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主義者、工會
主義者和許許多多其他人在20世紀30年代加入國際縱隊抗擊弗朗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議會當年會挺身抵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這就是為什麼本黨一直以來堅持與那些反人權和非正義的行為做鬥爭。

「And my view, Mr Speaker, is that we must now confront this
evil. It is now time for us to do our bit in Syria. And that is why I
ask my colleagues to vote for the motion tonight.」

議長先生,我的觀點就是:現在我們必須要直面這個惡魔。是時候讓我們在敘利亞有所作為了。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懇請各位同仁,在今晚的投票中支持這一動議。

這篇演說的完整視頻,可參看:

Hilary Benn speech in full: "We must now confront this evil"

筆者才疏學淺,這些年在英國電視上聽過不下百場議會發言,並沒有發現哪篇可以與之媲美的,而英國議員的演講才能,在議會制國家當中素來名列前茅(總統制的美國就算了,國會議員的發言簡直讓人打瞌睡)。答主如果聽過更精彩的演講,希望能找出來與大家分享。

在筆者的記憶中,上一個能夠被後人傳頌的議會演說當屬Robin Cook在2003年3月所做的辭職演說。Cook此前就因為和Blair政見不合而被撤去外相一職,降職為下議院領袖。他為了阻止英國被捲入伊拉克戰爭,推動下議院就出兵問題進行表決,並在投票前夕辭去了所有政府職務。在辭職演說中,Cook回顧了中東問題的由來,批評了英美政府的雙重標準,指出戰爭的理由不充分、行動不合法,缺乏國際支持。和Hilary Benn的激昂風格完全不同的是,Cook言之鑿鑿卻娓娓道來,有一種冷靜和沉鬱的力量感,又有一種難以力挽狂瀾的無力感和失落感。在座的議員,無論主戰反戰,也都屏氣凝神,完全被他的發言所折服,結束後亦有不少議員違反議會規程起立報以長時間掌聲。筆者當年剛剛參加完2月份在倫敦舉行的反戰大遊行,聽到這篇演說,完全被Cook的才華和良心折服。可惜他陽壽太短,否則日後在Brown內閣中必定會東山再起。這是題外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這篇演說的原文:

http://www.parliament.the-stationery-office.co.uk/pa/cm200203/cmhansrd/vo030317/debtext/30317-33.htm

也可以觀看YouTube上的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CqiiI2Irg

Hilary Benn的演說震撼人心,但在不在理,卻是另一個問題。筆者作為反戰者,聽完這篇演說後,依舊不認為在沒有制定全面的制敵計劃之前能夠靠簡單的空襲取得什麼實際效果。而Cameron所說的7萬做敘利亞反對派部隊做地面側應,大家聽聽就好。以反對派這兩年的表現來看,實在令人懷疑。敘利亞問題錯綜複雜,知乎上有些不錯的答案,筆者不再累述。簡單而言,英國早已不是當年的超級大國,倘若美國不進行大規模介入,那麼英國的空襲,恐怕也只是刷刷存在感,對盟國有所交待的外交姿態而已。

有人說Hilary Benn是臨陣倒戈,確實如此。但這在英國政治中是常態。工黨現任領袖Corbyn就是出了名的倒戈大王。「英國那些事兒」說這是「最後的最後......情節發生了巨大的反轉」,掀起「軒然大波......幾分鐘里大家紛紛表示強烈支持」,純屬極不負責的報道。Hilary Benn早在投票前幾天就已經公開表示不反對空襲,因此工黨內部對此是有準備的。而且他並不是唯一倒戈的工黨議員,僅影子內閣中就有11人投了支持空襲的贊成票(另有16人投反對票),其中包括黨內坐次更靠前的工黨副領袖Tom Watson。黨鞭(chief whip)一般會督促黨員在投票時與黨的既定路線保持一致,然而這次卻投了棄權票,實在是個人信念和本職工作發生根本衝突時的無奈之舉。另有好幾對工黨的議員伉儷,妻子和丈夫投出了相反的選票。這足以說明,是否進行空襲在工黨內部是一個意見分歧極大的議題。因此Hilary Benn的倒戈,根本上升不到什麼政變層面。大家想看政變的話,請自行搜索1990年英國副首相Geoffrey Howe的辭職演說。他的辭職直擊Thatcher的命門,緊接著Michael Heseltine就公開挑戰Thatcher的保守黨黨魁地位,成功逼她下台,這才叫真正的黨內政變。

就現在的形勢來看,Corbyn所代表的反戰派依然是工黨議會派和工黨普通黨員的主流。就算Hilary Benn有意取而代之,也應該選擇其他一些Corbyn與工黨主流意見相左的議題(比如說三叉戟核導彈問題)出擊以聚集民意支持。現在他選擇這樣的時機,這樣的議題,以這樣的方式發表反對意見,恰恰將自己置於工黨主流的對立面上。雖然一時間因演說才華暴得大名,但卻會引來大批反戰派的反感,對未來競爭黨魁十分不利。Corbyn在9月的競選中獲得了60%的黨員支持,此次中期議員改選也取得了勝利,而且得票率有所提高。雖然他與工黨議會派存在衝突,導致上層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但除非在接下來的議員改選和地方Council選舉中接連失利,否則在中短期內還很難有人挑戰他的地位。即使議會派發生嘩變,工黨黨員也會繼續選擇Corbyn或者類似的左派人物。Hilary Benn想要上位,首先必須全面整合工黨議會派中的中右派,獲得反戰派的諒解,同時大大增加自己在基層左派黨員中的支持率。要做到這幾點,談何容易。因此筆者不認為Jeremy Corbyn的位置危在旦夕,也不看好Hilary Benn在中短期內的走勢。

題外的題外話(八卦):

這兩天回放了幾個英國下議院的精彩演說,發現Jeremy Corbyn大叔還真是個打醬油的命啊!每次著名演說都能看到他!下面這個白頭老翁是Hilary Benn他爹,工黨元老人物,人送外號「越老越糊塗」的Tony Benn。他在1998年是否轟炸伊拉克的辯論中發表了極為著名的反戰演說。左後方紫衣服那位就是Corbyn。Tony Benn當年就曾經想撂倒黨魁Neil Kinnock,但是沒能成功。他的兒子能否完成老爹的遺願,我們拭目以待。

(YouTube截圖)

下面這張是筆者前面提到的Robin Cook在2003年所做的反戰辭職演說。Cook是不是一看就是一位和藹誠懇的大叔?他的左後方還是Corbyn,這次換了一身綠西服。

(Guardian截圖)

最後這張是這次Hilary Benn的主戰演說。舞台換到了front bench。看看左後方是誰?沒錯還是Corbyn。除了雞窩頭和鬍子稀疏了,皺紋變多了,不變的是他那副沒精打采、百無聊賴的表情,以及永遠系不正的領帶和不合身的西服。然而這次貌似Hilary Benn的西服也不合身啊:)

(YouTube截圖)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題主如果想了解英國政治,還是不要看「英國那些事兒」之類的自媒體吧。他們基本上就是把Daily Mail這種無聊小報的東西胡亂編編,加上各種聳人聽聞的描述,然後當娛樂八卦發出來,實際上完全曲解了英國政治的原貌。其他中文媒體也沒有什麼太靠譜的報道。有能力的話,還是直接看BBC、The Guardian(偏左派)、Daily Telegraph(偏右派)等英國主流媒體的報道吧。


首先Benn的講話確實很吸引人,一隊排比句,加上各種語氣變調,實屬議會罕見的絕佳表現和歷史性時刻。答主看著看著產生了幻覺,以為是個保守黨front bencher在發言,簡直神奇,unite the House的典範。。咳咳。。

但是在此我想提出倆點,第一Benn的演講不會對工黨內部產生很大影響;第二Benn可能過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第一,為什麼說Benn的發言不會進一步加劇工黨的內部分裂?

首先,轟炸敘利亞境內的ISIS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卡梅倫主要的argument就是英國作為自由國家陣營的挑旗者,法國的盟友,在這個時候要挺身而出,捍衛民主自由的價值觀,敵人已經打到家門口,英國不參戰以對不起盟友,二不符合現實,因為國家已經被捲入這個戰爭。卡梅倫說敘利亞境內有七萬ground troops可以占林ISIS被炸以後的撤出的地盤,今天報紙刊登,RAF 將軍caution 首相這個數據是不準確的,英國炸完可能也沒有friendly ground troops佔領ISIS撤出的地區,可能的是地盤被其他radical Islamic forces 佔領。Corbyn的主要反對意見也正是這個,他所代表的說法在這個問題上不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保守黨也有議員dissent,就像問題圖裡的Defense Select Committee的保守黨chair就是一個例子,他反對卡梅倫轟炸敘利亞的原因也是ground troops的問題。所以,話說回來,由於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很有爭議,Benn選擇在這個問題上和Corbyn公開持不同意見顯然是不明智的,工黨本身就意見不合(其他答案提到了工黨內部兩對夫妻,都投了不一樣的票,就是很好的例子),個人認為Benn可以在其他更有把握,Corbyn黨內支持較少的問題上選擇挑戰Corbyn(比如Trident問題,就是一個例子)。

還有,為什麼說Benn這次倒戈的表現不會進一步加劇工黨內部分裂呢?因為,工黨目前已經很分裂了,很明顯的兩派:以Corbyn為首的極左,和以黨內諸多大佬群龍無首的中左(有些人把他們叫Blairite,布萊爾當年的口號是建設New Labour,帶領工黨佔領center ground,97年贏得landslide victory,但由於布萊爾卸任以後大肆斂財,被人詬病,這就此處省略無數字了。。被associate成Blairite不一定是件好事,周圍很多Labour同學對布萊爾恨之入骨..)。話說回來,Corbyn之所以沒有impose three line whip(英國議會傳統,黨魁可以在關鍵legislation上whip votes,three line三條線的為最關鍵legislation一定要和Party站在一起,否則政黨可能在下屆選舉中不提名改議員繼續參選,front bencher by convention需要resign 被demote到back bench,這個和cabinet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有關,是parliamentary convention此處就省略了..),就是因為Corbyn自己也知道很多人(黨內大佬,shadow ministers為主)不會投票支持他,他一three line whip,Corbyn自己的影子內閣就垮台了。Corbyn雖然在基層支持率很高,但是相對來說缺乏執政/領導經驗,長期屬於黨內邊緣人物,此時Corbyn還不能afford這些中左的黨內元老大批辭職,所以Corbyn給了工黨議員free vote的機會。分裂形式已經很明顯,當我看到工黨投票支持政府的議員名單的時候,額,I felt that it"s kinda expected these established Labour Party big wigs would vote in favour of the Conservative government,什麼Cooper,Herman,Kendall等等。分裂依然明顯,Benn這個時候選擇在一個不能團結所有黨員的問題上挑旗反對Corbyn老百姓看辯論感覺發言精彩不會對黨內形勢有很大影響。

第二個問題,Benn可能過早暴露了他的野心,也可以理解成ambition。Corbyn當上工黨領袖是黨內元老不希望看到的,這就是問什麼在在選舉的時候Blair和Lord Mandelson 等人特意站出來告訴工黨黨員(交個黨費就能成為黨員,參加投票,選舉黨領袖)不要選Corbyn做黨魁--Corbyn這個位置不只是Benn想參與競爭的。但,關鍵的問題是如果有足夠的議員集體revolt,導致黨魁重新選舉,被選上的還會是Corbyn,因為他的在基層黨員裡面的支持率太高了,甚至有他自己的grassroots 機構專門支持Corbyn(eg Momentum),Corbyn可謂是團結了英國的左翼、社會主義的民間機構,有很強很強的群眾基礎和動員能力,目前挑戰Corbyn勝算不大。黨內大佬一定是會挑戰Corbyn的,但是目前時間不對,媒體猜測黨內大佬是在等,希望有一天,尤其是明年倫敦選市長,工黨過左的政策導致選舉失敗,讓基層黨員主動放棄Corbyn的時候再挑戰他。Benn這個時候站出來,明顯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聚光燈下,顯得很被動,想參選領袖的不止他一個,但卻短時間可能要成為Corbyn派的靶子,要知道其他黨內大佬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支支吾吾,我支持Jeremy作為leader的mandate等等。。 Benn這個時候的演講和公開挑戰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過早暴露了自己。

最後,介紹一下答主背景,倫敦某大學二年級政治和歷史專業學生,去年堅定的工黨支持者,多次參加在議會廣場和唐寧街10號門前的post-election protests,後反思自我,離開工黨,目前暫無political affiliation


港真,我只能想起這麼一段發言。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只有在它變成純粹的演說辭令的時候,才獲得自己的適當表現。

War, war never changes.

稍微加段更新:

我對此段演講的看法大概就如上所述,不過對它在國內所受到的待遇倒是相當不解。看看微博上,英國那些事這個三流八卦報竟也能吸引到三萬轉發,其中還不乏被感動或震撼到的用戶,其他各種媒體中受到的關注也一點不少。不管是業餘的不業餘的時評人士都紛紛稱讚這篇演講相當精彩,震撼人心。

而我只想說:醒醒啊,你們都怎麼了?這位影子大臣的演講還真的多好了?不管從任何方面看,也就是一個四平八穩的政論文章啊,最多也就和上面的這個聲明打個平手吧。還是不知不覺間群眾對於演講的要求已經低到這個程度了?什麼時候議會表演終於進入青銅時代了?望哪位提醒我一下。


視頻:工黨議員在英國國會演講

這其實體現兩點:

1.黨派政見分歧並不妨礙正常的政治決策

2.科爾賓真是藥丸

(注意科爾賓的表情)

題外話:

前天那個演講的工黨影子外相的父親也是一個演講高手。 不過,在1998年是否轟炸伊拉克的辯論中是反對轟炸的。

同樣,父子兩人慷慨激揚的演講都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

巧合的是,坐在他們背後同一個位置的都是科爾賓。

嗯,頭髮少了很多。


謝邀。

我看其他人回答都挺不錯的啊。我只能從其他角度來分析了。

該議員從「守衛人類文明」的角度出發,不得不說角度非常正確,論述非常有力。在這裡我並不想反駁他,我只是說一下可悲的現實。分兩方面論述。

一方面,「為人類文明而戰」在歷史上看只是一個美好的幌子。二戰前期,面對德國日本,英美法國是怎麼做的?捷克被出賣了,波蘭被瓜分了,滇緬公路被封鎖了。如果不是日本德國的野心太大,恐怕「人類文明的守衛者」還在享受「一代人的和平」。

就說現在的反對伊斯蘭國的陣線,有互相拆台的(土耳其打飛機),還有驅虎吞狼的(放任伊斯蘭國打擊敵對勢力——庫爾德工人黨),暗中資敵的,摟草打兔子的。文明社會在反對伊斯蘭國期間乾的事還少嗎?

另一方面,這番話不出現在英國議會討論空襲辯論上。既然把自己的國家認定為「文明社會的守衛者」,這番話應該出現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現場,這番話應該讓文明社會共同行動出兵敘利亞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而不是空襲這樣的隔靴搔癢。


卡梅倫:「英良辰要對那些有能力(襲擊英國)的人出手。」

工黨馬仔:「道理我都懂,可你們為什麼不道歉?」

科爾賓:「這劇本我看過,打不得。」

最後一場黨派撕逼被感情牌強行終結了。

——————————

會議過程總結完畢,搬張凳子看大V們討論。話說把isis和法西斯相提並論,這性質已經定義的很嚴重了吧。看好中東繼續維持白熱。


某些人,吃著黨的飯,卻砸黨的鍋!

我說的是工黨那個不跟著黨走的傢伙


政治比較複雜,因為大量的信息不對稱,英國人之所以能吃飽飯,完全源於強戰勝於苦耕。

對於英國而言,政客之間撕逼,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些時候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但是假如卡梅倫找到工黨黨魁科爾賓,意味深長的說如下這段話:卡梅倫:我們大英帝國被美國壓制已經六十年有餘,這是一次機會,趁亂攫取英國國家利益的機會,假如錯過,那就要再等一千年。這次戰爭,或許可以挽回曆屆中東戰爭的頹勢,或許不能,但我卡梅倫願意用我的政治生命做一次嘗試。希望你要懂,戰爭不僅僅是戰爭表面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不僅是打給俄羅斯看,更是打給我們的盟友美利堅看。因為我們英國,我們英鎊,我們英聯邦,不是可有可無的二流國家,我們是有核國家!這個時候美國重返亞太、北約東擴,美國號稱能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假如英國和法國再發動一次中東戰爭呢?美國有沒有能力打贏三場局部戰爭?對於英國這或許是一次機會,我們不說項莊舞劍的話,我們只說為了世界和平。我自比不如丘吉爾,不敢望其項背,所以我需要一個盟友,就是您,先生。您願意和我一起挽手,續寫日不落帝國的新篇章嗎?科爾賓說:我願意,先生。能為您效勞,是我的榮幸。為了大英帝國。卡梅倫:為了大英帝國。大事不謀與眾,明天如此如此。科爾賓說:如您所願。

附:1955年英國駐歐洲委員會高級官員羅伊-登曼在墨西那會議上的發言:你們正在討論的未來(歐盟)條約,英國根本不可能同意,即使同意也不會得到實施。即使得到實施,英國也將認為完全不可接受,......祝你們成功!再見。

講英國脫歐吧。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我們把歷史拉成一條線來看。從1588年夏,大英帝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阿爾馬達海戰)開始,標誌著英國崛起了。伴隨帝國崛起的是新的帝國思維,那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海權意識。在英國身上可以更多的體現出西班牙帝國西斯底里的侵略性。比如說普法戰爭、一戰、二戰,這些都是英國在操縱歐洲諸國的木偶戲,戰爭最後耗盡了帝國最後一絲氣力。葬送澳新軍團的丘吉爾在土耳其戰敗後,頑強的重新在政治面崛起。在張伯倫綏靖政策的指引下,英國留給丘吉爾一個二戰的爛攤子。戰後丘吉爾在幹什麼?丘吉爾在處心積慮的挑起美蘇之間的戰爭和對抗,希望崛起的美國不要學希特勒,把英國的當成主要的敵人!但美國人並不是這樣想的,美國四分的力量用來收拾蘇聯,還有六分的力量用來對付英聯邦。

德國怎麼看這個問題?我曾經講過那個克萊門特,在克萊門特的國進民退戰略中,英國的製造業徹底歇菜,在美國的新經濟秩序的指引下,英國在美國的金本位面前反抗毫無意義。從戰後到里根、撒切爾、鄧小平主導新經濟這一段時間內,英國的經濟開始呈現自由落體的局面。自由德國的強勢崛起和東西德國合併面前,法國戴高樂成功的搞到了核武器。德國從路德維希?艾哈德的設想中開始構建一元化的歐盟或者歐洲一體化,開始全面轉向法德兩國共同構建二元化的歐盟。從外面來看變化不大,但法國過多的權利已經嚴重的限制了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協調和發展。還好法國在宣傳方面是巨人,但在行動方面是矮子,這是德國比較高興的。法國當然不會甘於這種在歐盟干一個二當家的角色,於是法國開始邀請英國加入歐盟。英國當然是不願意的!!!但英國內心是有小心思的,那就是聯合法國制衡德國的經濟霸權。德國當然也是不願意的!!!但德國這個時候經濟強大,但沒有軍隊,急需法國這樣的有核國家支持。急需政治大國英國的支持,假如德國反對英國和法國構建的三元歐盟模式,那二元的歐盟立刻就會煙消雲散。道理其實很簡單,德國最大的敵人這個時候還是美國。德國需要英法兩國的核武器和常備軍,支持起歐盟的武備和國家化。但是你們應該懂的,三元的歐盟怎麼玩?

法國怎麼看這個問題?法國在成功拉攏英國之後,發現了歐盟一些不可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吃大鍋飯,和法國的被邊緣化。這個時候法國想的是,構建自己的地中海湖,利用和拉攏北非,養寇自重來制衡德國。利比亞的卡扎菲那有法國那樣的地緣政治思想,簡單粗暴的拒絕了。法國微微笑的送走了卡扎菲,隨後陣風戰鬥機就開始轟炸利比亞,直到搞死了卡扎菲才算完事。但法國的地中海湖也就基本歇菜了。

英國怎麼看這個問題?新經濟以後的英國政治取向比較逗了。英國要幹什麼?英國打算作為一個二流的國家出現,還是打算作為一個世界霸權出現。假如英國要作為一個世界二流的國家出現,那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德國的經濟和英國的核潛艇已經足夠英國支撐以後的一百年。假如英國要作為五常之一出現,英國就要學法國謀求地中海湖。否則獨立於歐盟的英國連二流國家的地位都很難確保。道理其實很簡單,在和紐約競爭中,倫敦根本沒有競爭力。在歐洲的競爭中,假如英國獨立,歐盟將會產生排他性,法蘭克福、巴黎都會取代倫敦。美國的殖民地是拉美。歐盟的殖民地是非洲。中國和日本都把東南亞預設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可以自己殖民自己。英國的殖民地在那?英國假如要脫歐就要考慮清楚,脫歐以後怎麼生存?大西洋湖雖然大,但沒有英國立足的地方。除非英國重啟英聯邦特惠制,但那是美國絕對不會容許的。假如英國想好了要這樣干,那在戰後,英國就不會取消特惠制。

視角切換,我們從歐盟的角度看問題。英國退歐對於歐盟或許是件好事。道理很簡單,政治三元、經濟三元的歐盟根本沒辦法玩。歐豬五國雖然問題重重,只要沒有外部因素造勢,那就還在德國控制範圍之內。英國退歐,對於德國是絕對的利好。英國退歐,對於法國是絕對的利空。對於中國而言。我一直在講,德國將是中國永遠的痛。英國自從有了克萊門特,懶就是英國的特性!美國自從有了外包,懶就是美國的特性!法國自從有了企業國有化,懶就是法國的特性!但是從法國被驅逐到德國的新教徒和手工業者,因為他們篤信新教精神,他們不懶。這就是中國的無奈,你自己的努力只能改變1%,更多的時候是敵人犯錯,創造那99%的機會。有一天,中國的人民幣摧毀了美國的貨幣體系,中國會發現自己還是世界第二,那第一就是德國。這就是新教的精神力量,根本不可撼動。

然後我們繼續講美國。美國對歐盟的態度那就是吃了蒼蠅屎一樣。德國自二戰後的民選政府,類似於一個希特勒和魏瑪政府的聯合體,或者說中間路線。對美國的態度那是若即若離,在外交關係中德國既沒有法國那樣的挑釁好鬥,也沒有英國那樣的乖巧隱忍。伴隨著英國脫歐,另外一個問題就浮出水面,那就是美國的大西洋湖。假如歐洲經濟獨立,那對於美國而言,相當於勢力範圍或殖民地的獨立。假如歐洲徹底擺脫美國的控制!那美國繼續替歐盟看家門的意義有多大?那美國的日不落帝國就毫無意義。所以美國人已經開始考慮放棄國際責任,因為支持這一責任的前提已經不存在!這就是外部環境對美國政治的影響,這就是唐納德的崛起。

假如全球化還要繼續存在!那就需要一場經濟戰爭!中美聯手徹底摧垮德國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造或者破壞。但中國是怎麼想的呢?

這個從1978年開始工業化的國家想的是亞元或者說人民幣的國際化。用唯物論重新審視我們的經濟狀況,我都想笑了。一個農業人口僅次於印度的國家,要在美元、歐元之後獨立構建世界第三大貨幣體系。還是洗洗睡吧。假如中國要崛起,摧垮德國或歐盟經濟以後,中國可以獲取德國的技術和經濟地位。中國可以廉價的購買歐洲的技術和企業。中國可以短時間內完成中國的產業升級。但有德國在,這一切就都不可能。地球的資源就那麼多,歐盟多一點,中國就少一點,這就是常識。美國並不可怕,美國是沒落的帝國,他的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可怕的是德國,德國一直在嘗試崛起!比如說: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歐盟成立。假如今天中國從德國背後開槍,五十年後的勝利就屬於中國。所以中國應該公開表明支持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支持國家間適當的經濟獨立和自由,中國更應該增加在英國的投資,用以製造英國的經濟繁榮。

一生好地理,從開普敦能說到火地島,地理有一次考第二,因為地理老師看我不順眼。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我管他。地理書讀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觸及區域經濟和地緣政治,在知乎我的地理也就是個中等,所以揚長避短我講地緣政治和歷史的交叉學科,然後立刻形成了以有道伐無道,形勢逆轉。俄羅斯經濟持續負增長,還能撐多久? - wuweilxl 的回答研究地緣政治十年,聊聊數語,舉重若輕,比的是內力,真可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不是投機主義,我有地緣政治若干小品文背書。哈哈哈。

地緣政治 - 收藏夾

地緣政治(二) - 收藏夾

註:根據QQ群(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這是排比句的勝利


我看過一個天津的作家(網名叫灰熊貓)寫過的一篇網路小說叫「虎狼」,裡面有很多關於議會辨論的描寫,感覺和現實中的英國議會辨論實在是太象了,某些場景和題主今天放出來的資料有很多類似和雷同的地方。

這篇網路小說爭議很大,當時在縱橫網上紅票和黑票一樣多。這篇網路小說對我來說是對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啟蒙,讓人思考。

下面這段文字引用於「虎狼」,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相似:

李奉教耐心地解釋了好半天,黃乃明完全相信他的說法,這是一起粗心疏忽造成的小事故,不過廣東總督府確實太過不小心,這種重要的報告會反覆檢查幾遍才向卿院遞交,工作人員居然這種醒目的錯誤逃過去顯然有問題。

接下來提問的還是反對派的大夫,這位站起來後不假思索地問道:「這個月一日,李總督發表報告說上個月撥款給公共衛生司十萬兩白銀,但實際上只有一萬兩,總督府聲稱是錄入錯誤,請問這確實是這麼簡單的人為錯誤的嗎?」

諮詢日的規定是有問必答,剛剛解釋半天的李奉教只好從新開始:「確實是一萬兩,我在口述的時候說的也是一萬兩,但是錄入人員不小心寫錯了……」

這個問題和前一個大同小異,李奉教把才說完的解釋又重複了一遍,並在此強調這個錯誤是總督府自己首先發現的,在卿院剛剛大鬧起來的時候就把正確的版本送到了:「總督府有很強的自我檢查能力,官員都非常辛勤努力地工作,即使是把報告交出去以後,也不會因為這件工作完成了就此鬆懈,而是繼續積極跟進……」

這一番解釋又是十幾分鐘,李奉教才說完就動手去取講台上給他預備的水杯,在口乾舌燥的李奉教把清涼的水送進喉嚨的同時,下一個大夫又站起來提問,很不幸,這次還不是他的同黨。

「這個月一日,李總督發表報告說上個月撥款給公共衛生司十萬兩白銀,但實際上只有一萬兩……」黃乃明感到自己都快能背下這句話了,但提問的大夫仍一絲不苟地把這件事從頭到尾念了一遍:「為什麼總督府會在給卿院的報告上出現這種錯誤?是不是蔑視卿院,蔑視選民?」

「當然不是,」李奉教放下水杯就開始第三輪的解釋:「這是口述的失誤,只是一個失誤而已,我對卿院非常非常尊敬,對卿院代表的選民更是異常尊敬。所有交給卿院的報告總督府都會仔細檢查,儘力不讓其中出現任何錯誤,這個檢查前後共有五遍,每一遍都由不同的人員來負責,總督府知道儘管如此,仍然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所以即便在送出報告後,我們還是會再次核查……」

黃乃明一邊聽著,一邊問身邊的施天羽:「每月總督府交給卿院的月初報告有多長?」

「幾萬字吧,或許,」施天羽顯得不是很確定:「以前旁觀的時候看每人要發十幾頁、幾十頁紙,反正卿院一般要看上好幾天。」

辛辛苦苦又解釋了半天的李奉教停住話語聲後,議長阻止了下一個要提問的大夫,手臂重新指向卿院大廳的另一旁,讓那裡的大夫提問,同時還安撫了那個想提問的大夫一句:「今天才剛開始,有的是時間,讓李總督喘口氣吧。」

「請問李總督,」又是一個工黨的大夫起來問問題:「這個月廣東的人口普查工作進展如何?」

「本月的進展十分可喜……」黃乃明看見李奉教把面沖著旁聽席上的記者們,又開始大肆宣揚總督府是如何兢業和有效率。

一口氣回答了三個友善的問題後,李奉教知道宣傳政績告一段落,他深吸一口氣,抖擻精神再次望向那些對他滿臉不屑的大夫們。坐在李奉教背後的議長看到李奉教綳直了後背,做好了戰鬥準備後沖著一個舉手的大夫點點頭,那個人立刻站起身大聲問道:

「這個月一日,李總督發表報告說上個月撥款給公共衛生司十萬兩白銀,但實際上只有一萬兩……」

那個大夫才開了一個頭,黃乃明就小聲跟著複述起來,他開始奇怪為什麼卿院對這個錯誤如此的樂此不疲。

「李總督說這是一個意外,但是我很懷疑,以後還會不會發生類似問題,李總督聲稱有詳細的糾錯規章,但是為什麼這樣嚴密的規章還會讓錯誤出現呢?是不是總督府的人缺乏工作能力,總督選用的全是不能勝任工作的人?」

李奉教又開始勤勤懇懇地繼續辯解。

等聽到下一個人還在糾纏這件事時,黃乃明終於忍不住了,湊到施天羽耳邊疑惑地說道:「為什麼他們總問這個一個問題?難道要問一天么?」

「估計是會問一天的,」施天羽告訴黃乃明他們再聽一會兒就可以走了,等這個事情問不出什麼新意後,工黨的反對派們就會開始重複他們已經問過的話,或許有一些細微的修改,但是大同小異,總之就是往責任心、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這些方面上湊:「李總督是工黨的人,他執政對工黨競選有極大的好處,如果百姓喜歡他的話,那麼將來在卿院競選的時候工黨也會佔很大的便宜。其他小黨也就算了,這東林黨和國民黨的大夫們,估計每天鑽在被窩裡的時候都在琢磨如何把李總督轟下去。」

「我不奇怪他們為什麼要和李總督對著干,我是在奇怪他們為什麼翻來覆去就問這一個問題,難道沒有其他問題好問么?」

「最開始諮詢日的時候,總督府總是被卿院攻擊得體無完膚,不過幾年下來總督府越來越小心、仔細了,毛病就沒那麼容易抓了。不過再怎麼樣,每個月都會犯錯,從來沒聽說過哪個月總督府一個錯都不犯。」施天羽的話黃乃明覺得很正常,以一省之大、公務之眾多,一個月內是不可能不出工作失誤的,前者給他繼續解釋下去:「一度卿院的反對派還是提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後來發現這樣效果不好。」

施天羽向黃乃明指了指周圍忙著筆錄的記者們,他們來自許多家報社,其他三省的大報有的也會派記者來:「這裡面有的是傾向工黨的,有的是反對工黨的,如果你問了很多個問題,那麼支持工黨的報紙就會挑最不起眼、最可以被選民原諒的問題來報道。」

「這是怎麼回事?」黃乃明一時有點沒有轉過彎來。

「大部分百姓看今天的報紙就是想看官府又做了什麼糊塗事,所以所有的報紙都會報道反對派的問題,假如你是一家報紙,還是總督的支持者,當然就想替總督遮掩一番。但如果不提反對派的問題,百姓看不到想看的,你的報紙就沒人買了,總督府總不能付你錢吧?那不成封口費了?再說總督府也拿不出這錢。以前問許多問題的時候,支持總督的報紙就會挑最無關痛癢的反對派問題來說,就是中立的報紙,版面有限也隨意挑幾個不會都提。」施天羽說很快反對派就總結出經驗,諮詢日前就先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出一個這個月最讓總督府難堪的問題,然後所有的反對派大夫都圍繞著這個最能給總督府添堵的問題問,也能保證所有的報紙也都報道出這個月總督府犯下的最大的錯。

「這次還算是好的呢,上次廣東總督府對廣州新報的記者說,說什麼在李總督特別關懷民生農業,在他和總督府同僚的積極努力下,粵省的稻米畝產有望超過八百斤。」兩個人離開廣東卿院後,施天羽講在那次新聞發言後的諮詢日里,卿院的大夫都快把房頂掀了:「先是質問李總督是不是想做征農民的稅,是不是想壓低糧價。李總督則先說他手下講的是不是全省每個角落,然後說這不是普遍現象、最後說普遍不是這個現象,而是他聽說有些個別地區大概、也許、可能產量能提高。」

「他承認錯誤才算完?」黃乃明知道這個數字多半還是有吹噓成份,不過他倒不是覺得這有什麼太不多的地方。


In a civilised community, although it may be composed of self-reliant individuals, there will be some persons who will be unable at some period of their lives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and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to happen to them may be solved in three ways – they may be neglected, they may be cared for by the organised community as of right, or they may be left to the goodwill of individuals in the community.

這是艾德禮在自傳the social worker 中的一段話

這這z


教科書般的發言,

紙牌屋般的劇情…………

看了兩遍之後感想如上⊙??_⊙??


不可能被開除黨籍, 西方政治體制中,議員只對選民負責。對於有些議題,同黨不同意見,正常。政黨紀律不得干預議員自主表達觀點,儘管多數情況下同黨觀點相近。

視頻里當他說要站在主席的對立面時,我覺得,大家的反應,看不出驚奇


違反了民主集中制。。


演說確實很有感染力,陳述空襲的 合法依據 那段援引庫爾德人觀點「現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之間沒有國境線因為他們在每一塊土地上戰鬥」。感情牌之外依舊尋求 合法依據。 確實對 英式法制 產生了興趣。希望有高手補充


我看的是13:21長度的這個視頻

總的感覺是 內容很好,有邏輯,措辭恰當,有說服力。

不過從4:10開始之後大約2鍾,演講的語調,姿態等一些演講技術和風格開始略顯失控,檔次開始滑落(這是相比某些元首的演講,有些強求,但就他這個職位和工黨一方想要自己的主張通過這個背景來說還是可以),下面從演講的細節上做一些微小的分析。

從直觀感覺層面,從4:10開始之後大約2鍾給人的感覺是在「強迫性的」想要大家通過,就像學生們受訓一樣,聽者情感上的可能會產生一些抵觸,雖然他們理智知道他講的內容是合理的。

1.手勢

單食指手勢,在不指著某個人的時候,一般表示一種堅定,傳達一種力量,用得好可以達到效果,,,,否則,,,

單食指手勢力度過大指向方向過於明確,旁觀者感覺像是指責自己(根據內容來看並不是指著某個人),不排除演講者故意是想這麼做。

單食指手勢數量過多,可能帶來反效果 4:10 到 5:10 單食指手勢超過10次

單指手勢最好少用,攻擊性和敵意性比較強,對激起聽者內在認同感有影響。除非這個人用法特別,可以讓人感覺出別的含義。

下面這些手勢,個人感覺演講中比單指手勢應該出現得更多(視頻中這些手勢較少)

5:30 多次單手指下頂桌子(估計是為了表達效果)

2.讀音

在某次詞語上重讀太重,好像突然爆竹爆開的感覺讓人一驚一驚的,聽者的情感感覺不連貫,本來進入到對內容的感受中突然被斷掉了。(也許他就像要這個效果)

從510開始,語調中爆破性重讀數量增多,

3.語調

整體還好4:10開始給人壓迫感增強,進入」小學生受訓「模式

3.面部整體表情

整體還好,偶爾會,,

從演講技巧和風格看,個人感覺4:10之後兩分鐘有點失控,其他部分都正常。

同等類型(激情)的演講相比較,還是感覺希元首的演講水平確實是高(排出他演講的內容),讓人自發地產生一種」情感上認同感「


所以說今年的考研政治時事部分會不會考反恐呢……


卡梅倫和工黨影子大臣貝恩達成協議 我的提案通過 你能取代科爾賓當上工黨黨魁 真好~


說實話,不覺得演講有多精彩。


....


不論惡魔是誰製造出來,誰給這些極端份子製造了機會,也不應該用自己的文明去標評別人的野蠻,大部分普通百姓本可以在黑暗中活的很好


兩黨在商量如何借用軍費這個由頭分贓納稅人的血汗錢,至於ISIS是不是被滅,跟兩黨毫無瓜葛。

不然討論的議題就應該是到底扔不扔原子彈了。


推薦閱讀:

在中朝邊境從中國向朝鮮播放韓國流行音樂違法嗎?
為什麼英國資產階級建政時沒有對上一個統治階級如貴族領主等進行大規模殘酷的鎮壓、批鬥,沒有進行階級專政?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歷史上有什麼議案是未通過的?
如何評價李顯龍?

TAG:政治 | 英國 | 民主社會主義 | 社民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