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阿里巴巴成立阿里體育集團?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成立阿里體育集團,整合恆大足球、新浪體育等體育產業上下游、人事任命、未來走向等?


不僅僅是阿里,最近這兩年,各類體育產業事業部、公司和產業基金層出不窮。

今年萬達1月斥資4500萬歐元收購了馬德里競技20%股份;2月萬達併購瑞士盈方,以10.5億歐獲70%股權;5月領投樂視體育,樂視體育完成首輪8億元融資,估值達到28億元;11月6.5億美元收購WTC(世界鐵人公司,運營鐵人三項);最終將盈方體育傳媒和世界鐵人三項公司(WTC)合併,成立一個新的公司——萬達體育控股有限公司。

還有很多其他公司不甘落後,今年年初探路者聯合和同資本成立了第一支體育產業併購基金,隨後虎撲和貴人鳥出資20億成立動域資本,也是專註體育產業投資。

為什麼今年體育產業的投資併購突然井噴呢?從萬達、阿里,到探路者、貴人鳥,紛紛大量投入到體育行業。

有兩點原因:

1、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轉型的大勢所趨,體育產業基本面向好

2、政府政策導向明朗,出台46號文,事件驅動

消費結構轉型:

由上圖可以看出,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力正處於一個拐點,「倉廩足而知禮節」,在如今大多數人的生活已經物質上基本富足的情況下,肯定會極大的增加第三產業的需求,而體育作為第三產業的重中之重,得到的市場佔比一定不小。一個國家的文化經濟和體育經濟,在GDP中的比例越高,說明這個國家經濟越健康。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一直是支柱型產業。在美國,體育產業年產值4410億美元,約佔GDP的3%,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僅佔GDP的0.6%。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而人均體育消費還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存在著巨大的空間。

事實上,我國體育產業近五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6%,遠高於國民經濟8%-10%左右的增長率。體育的高增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很輕鬆感受到,別的不說,就看看知乎上關於健身的問題這兩年增加了多少。幾年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健身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健身房的數量也相對較少。而最近幾年,健身行業呈現井噴式增長,健身房鱗次櫛比,各種健身APP也紛紛上線,而且有幾家都擁有百萬以上的用戶(就不說是哪幾家了,免得有廣告之嫌)。不僅僅是健身,戶外運動,休閑旅遊,各類馬拉松賽事和自行車賽事等等,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而最傳統受眾最廣的體育賽事,如足球、籃球更是發展迅猛。

政策導向明朗:

2011年《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就已經明確規定,「十二五」期間體育產業增加值以每年15%以上速度增長。2014年10月,又發布了46號文,即《關於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如此明確的政策導向促使大量的資本湧入體育行業,精明如馬雲,嗅覺靈敏,馬上跟進。

去年,號稱「不懂足球」的馬雲與恆大足球的許家印只用了15分鐘的談判,便投向恆大懷抱——向廣州恆大俱樂部注資12億。增資擴股後,阿里巴巴將擁有恆大足球俱樂部50%的股權。在首輪8億元融資的樂視體育投資方名單上,除了王健林的萬達投資,馬雲旗下的雲鋒基金赫然在列。阿里曾與擁有大量體育內容版權的百視通和PPTV「聯姻」未果,因而面對兼有內容版權和生態邏輯的樂視體育,阿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體育產業作為娛樂產業的延伸,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目前國內賽事的商業價值利用率還不高,像一場世界盃可能達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營銷額,但國內多數賽事規模普遍比較小,體育產業還有待開發。但體育賽事國際版權競爭比較激烈,未來不只央視體育頻道,視頻網站也會加入爭奪戰,而且或將成為主流。比如騰訊,在今年初以5年5億美元巨資拿下了NBA在中國的網路獨家播放權。而前面所提到的樂視體育,從去年3月份誕生至今,已經完成整個體育產業布局。現在重點由內容平台、賽事運營、增值服務、智能化四大業務模塊。根據樂視網最新公告,此輪融資的8個億將主要用於補充樂視體育購買經營性資產、渠道拓展、併購、技術更新、營銷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運作資金。

阿里和萬達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佔據體育產業鏈上游和渠道。

佔領了渠道,就擁有對產業鏈的話語權,就不會受別人制約,就可以獲得更高利潤。阿里和萬達進入體育產業,也是控制體育產業的上游,擁有核心資源的版權和營銷權,也就是現在大火的IP概念。阿里最近冠名的世俱杯,就是想要拿到核心的版權資源,而之前投資的樂視體育和現在的合作方新浪,都是在渠道方面下功夫。


樓上的匿名親,從您之前的回答看來,您與我司的交流不是一次兩次,對我司的誤解也非一星半點。我們認為企業應該坦然接受公眾討論,但對於答案中不準確的部分,也會積極地出面澄清,進行有理有據的說明。而對於答案中涉及侮辱、誹謗及抹黑公司企業文化的不實言論,阿里體育也會採取正規的維權手段維護公司形象,包括提供相關資質、向知乎舉報等。所以會出現您所說的評論看不見(被刪除)等情況。

接下來正面回復一下您的質疑,若有任何疑問,也煩請正面與我們溝通。

  • 阿里體育培訓、協會合作、媒體及賽事等業務都在正常開展中。一年以來,阿里體育先後轉播報道了里約奧運會、札幌亞冬會、CUBA、CBA、UFC及高爾夫等賽事。7月14-30日在布達佩斯舉行的FINA世界游泳錦標賽,阿里體育攜手優酷體育也參與了直播報道,直播間直戳→FINA國際泳聯世錦賽

  • 培訓方面,阿里體育與多個國際協會達成合作後,具體培訓課程正在逐步落地中。本月早些時候NFL明星四分衛Russell Wilson就到位於楊浦體育活動中心的阿里體育與小盆友們進行了橄欖球教學互動。再舉個栗子,夏天來了大家都要去游泳吧?阿里體育在海南開展的海星計劃游泳培訓就是經國際泳聯(FINA)認證的暑期游泳培訓課程。

  • 阿里體育旗下兩個天貓旗艦店:票務旗艦店和培訓營旗艦店也已逐漸完善。我們是CBA、中超、國際冠軍杯、F1、世俱杯等熱門賽事的官方票務合作夥伴;同時,培訓產品已經涉及棒球、足球、籃球、馬術、潛水、游泳、壺鈴、羽毛球、橄欖球、網球等幾十個項目。更酷的是,阿里體育會員已經逐步與支付寶積分體系打通,大家可以在支付寶中利用積分兌換游泳課程優惠券~!

  • 今年下半年,我們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設體育會員服務平台。下個月,我們就將進行一個全民健身狂歡節。簡單來說就是鼓勵大家運動換積分,積分換禮品,用運動卡路里在阿里的電商平台兌換商品。這個事情不是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做一天,而是會在今後一直持續下去,一直鼓勵大家把運動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大家屆時在地鐵站、電梯屏還有體育場館周邊看到了我們的海報,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就有驚喜yo~!
  • 再說說電競,WESG2017已經開賽,部分賽區業已開展比賽,感謝各位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體育與亞奧理事會在今年四月共同宣布了電競入亞運的里程碑事件,將於今年九月在土庫曼進行的第五屆亞洲室內與武道運動會中,電子競技也會作為展示項目進行,國內多個知名選手及俱樂部將赴阿什哈巴德參賽。為了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阿里體育付出了許多努力。

最後,關於匿名用戶說的AIBA:國際奧委會聯絡處已經發布相關聲明,澄清外電的一些不實報道。(源自國際拳聯主席台北聯絡處、吳經國秘書張仲秋)

AIBA動態也可關注官網:http://www.aiba.org/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阿里體育認為,在現如今的中國體育創業,不能搶「瘋口」,不能什麼熱就去追什麼。拿投資人的錢開玩笑,辜負投資人的信任,不仗義。如果只是因為沒有看到阿里體育砸錢買了什麼版權、收了什麼球隊就認為阿里體育不作為,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也是難以讓人信服的。阿里體育做的是體育的基礎平台,是真正能改變普通人生活、讓普通人受益的事情。

感謝各位運動家、體育迷及合作夥伴們對阿里體育的關注。最後,廣而告之,阿里體育正式入駐知乎機構號,歡迎大家來粉來問來互動,比心~!


先說說阿里體育的業務構成吧:賽事、培訓、場館、電競、媒體、網路平台。

一幫SMG出來的人,在張大鐘領導下,出了個「天」字戰略。其實那是個什麼玩意兒誰又看得明白尼?反正如果你跟阿里體育的CEO、COO和VP們開過會你就對幾個成語理解更為深刻了,既「不知所謂」「剛愎自用」「口諾懸河」「好高騖遠」「夸夸其談」「坑蒙拐騙」「妄自尊大」等等吧。順便帶上魔都人特別的優越感。張大鐘不是干體育出身的,據他自己說以前是SMG抗攝像機的娛記。對任何事物的捕捉都停留在『八卦』『標題』上面,對體育市場的需求沒有完整深刻的認識,對體育行業的動向和未來沒有準確的判斷,對現有業內存在的各方勢力帶有敵意。在手下面前總說我們要打垮某某某,我們是攪局者,我們不要跟他們一起玩,我們要壓垮他們。

在下不才,去過他們公司幾次。員工多數穿著淘寶爆款留著酷炫髮型,對體育行業毫無了解。比如一些國際重大賽事完全不知道,就是一問三不知。當你介紹背景的時候他們就啞口無言,然後高冷的說一句,我們都知道。。。。這不算什麼。然後像推銷一樣........之前的這個評論怎麼不見了,求知乎官方解答 @知乎小管家


從目前來看,中國無論哪個行業都是資本走在行業之前。短期來看這是好事,大量熱錢湧入,必將促進產業的飛速發展,從而使更多資金和盈利加入。

但長期來看,競爭加劇,畸形增長產生的行業標準和監管滯後,給行業帶來的衝擊將會是從業者無法想像的。

中國的體育產業一直是圍繞實體來做的,中國說白了在全世界來看就是一個加工廠,還是代工。而現在國家提倡轉型,品牌中國肯定是無法和現有巨頭相抗衡的。幹掉耐克阿迪,大家還是先考慮考慮幹掉安踏李寧吧。

再加上近期的全球製造業衰退,所以只能走體育服務這個看似沒本的行業了。

就從賽事審批和轉播權來說吧。壟斷,這是行業內默認的一個現實情況,也是目前急需打破的。同時也是打破之後,阿里等新流入熱錢最關注的領域。因為相對於歐美髮達國家,中國的轉播權和體育賽事市場完全是個空白,當然,這是將吃相難看的某台和某局排除在外的前提下。

但有似乎沒有人想過,放開以後大家應該怎麼玩?誰來主導著玩?誰來監管大家不犯錯?從而導致很多原有的體育產業企業依然觀望,不敢動,唯一能做的就是引進資本,打基礎,蓄力。

看不見的手依然沒有完全放開的這段時間內,一切僅僅以賺錢為目的的動作,都是耍流氓。可以說,阿里只是在試水,換句話說,在圈地。但和中國其他所有新興領域一樣,國內民間風投的出現將體育產業也拉向了:除了錢,什麼都缺的境地。

綜上所述,阿里資本的運作其實僅僅是邁開了第一步,他們是在搶灘,甚至可以說包括入主恆大,都是阿里的投名狀,他們想要在這個行業攫取利益,但奈何前景漫漫,舉步維艱。相信不久之後他們也會發現,這個行業充滿機遇,但怎麼走都是在為後人試錯。


以前在阿里巴巴呆過一段時間,從個人的感知上,覺得阿里巴巴未來主要在體育,娛樂,文化事業上開展新的業務。這些東西和淘寶,天貓,支付寶的區別,其實很簡單,以前中國人關注物質上的一些東西,近幾年,中國發展的速度很快,很多人都過上了相對比較富裕的生活,在這樣的前提下,未來中國公民更多的關注的是精神上的東西,人們不再僅僅關注自己能不能穿上好的衣服,吃上好的食物,而更多的是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精神生活。在中國這樣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其實不難理解阿里巴巴為什麼做這些投資,未來的商業,應該和現在的模式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唯一不變的是盈利,怎麼盈利,就怎麼玩。


來點中肯的意見吧,知乎官方號出來闢謠,也著實辛苦了在執行鏈最底端的妹子了。

其實那個沸沸揚揚的評論,作為同樣與阿里體育有深度合作的夥伴來說其實深有同感,就借著官博的內容,我們逐一進行一下分析吧:

1 運動培訓,在首腦三次易主的情況下,業務回到了「與虎謀皮」的傳統套路之中,從政府側獲得資源,通過「平台」鏈接健身及運動場館,希望在沒有投入的情況下,做出中國最大的平台,如果換做數年前,在擁有壟斷資源的(A-C間)司的時候,或許這是條相當不錯的出路,但是當「阿里」二字的光環愈加褪去的情況下,還能有多少推動,可能只有時間才能告訴結果(不過外部的耐心現在正在消耗殆盡)

2 電商平台,原本覺得電商的原對接人雖然沒有多少電商背景,但是仍是個實幹派的女子,不過近期聽聞已經離開,來了一個只會自顧自講空中樓閣的人來頂替,無法進一步評論,至於「88健身節」,如果說從別人平台上獲取的PV都能算用戶的話,那現在每一個直播平台基本都擁有了可以匹敵全球人口的用戶數據了

3 AIBA么,不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不過無風不起浪,無利不起早

4 海南的FINA培訓,當地的合作夥伴告訴我,就安排了幾個員工(非教練)下水直接培訓,不知道是自己太天真,還是當別人太傻

5 關於電競,非自己領域,無法進行評判,不過兩年快花掉1.7億的項目,也不知道有什麼影響力

總的來說,以創業公司自居的阿里體育缺乏創業精神,一味的追求面子上的心安理得,從最初的理念上就已經限制了未來的格局

其次,過往的輝煌太容易讓人麻痹自己,不能正視自己的創業者也得不到市場的尊重和重視,在完全競爭狀態下,除了阿里的招牌,再也沒有可以避風擋雨的屋檐

最後,從VP們(注意,是們)到總經理們(注意,也是們)的眼界,規劃以及對於市場的洞悉可以對這間公司的執行力及未來管中窺豹。

一間成功的公司,是經得起圈內以及圈外人士的剖析及考驗的,開放的態度,才能讓企業更好。

希望阿里體育,也能夠痛定思痛,有更好的未來。


我覺得在文化、體育等領域 很多公司都想要通吃整個產業鏈 遲早會有惡報的

比如電影領域 萬達把製作、發行、院線都做了 體育也是一樣 阿里、樂視也一樣


最近經常聽到,屌絲經濟已經疲怠,中產階級正在崛起。


拆拆拆拆

融資融資融資融資

單獨上市單獨上市單獨上市

反壟斷反壟斷反壟斷反壟斷反壟斷

合併運營合併運營合併運營合併運營合併運營

東邊不亮西邊亮東邊不亮西邊亮東邊不亮西邊亮東邊不亮西邊亮

100年後總有些產品活下來。

願望完成


使命,社交戰略,平台戰略,數據戰略。


我這麼說吧,眼下中國的體育產業看下來,阿里做得不溫不火,但是其他家也好不到哪去。


當我們想等待下一次的浪潮,趁勢而為的時候

他們已經在開始醞釀風暴,在未來控制浪潮的形狀

個人其實挺絕望的

題外話

「馬雲」的步伐快而廣,讓我等小輩瑟瑟發抖,感覺不到比肩的希望

我更希望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然個人真的很絕望

這個話題有點大,害怕的匿了


人家走過的路,我們都要走一遍。。。。師夷長技以治夷。。。老祖宗大智慧


經濟放緩,娛樂至上。


馬屁拍得噼里啪啦響


因為未來體育是發展熱點

有錢賺。


商人重利,下一個風口明顯出現在體育和健康產業

如果你手裡也有閑錢,你也肯定投進去,這跟討好當權者沒有多大關係


這個真沒什麼好看待的。資本的進一步積累擴張,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罷了。阿里還收購各種新聞報,新聞台呢,都不足為奇。在TC建立雖然不能明目張胆的建立默多克似的龐大的新聞帝國,但是每個領域我都摻一腳,你不能說我壟斷吧。


我總覺得政府早晚要以反壟斷的名義把阿里拆分了。

如果有比較愚蠢的地方請自動忽略。


這是未來發展方向唄,現在就看十年前或者十五年前發達國家投資路徑就對了,你可能會抓住機遇。十年前切爾西划到俄羅斯土豪旗下,說不定五年後就是中國人的了

不過我也有些擔心馬爸爸成為紅頂商人的趨勢,還是看出中國沒人,沒有既會英語又有影響力的人,只能天天輪馬爸爸了,不知道七年後馬爸爸是否安好


楚王好細腰。


一想到將來會有幾億所足球學校,阿里分拆體育事業當然很有必要。


資產轉移,降低風險.


推薦閱讀:

做仰卧起坐時,為什麼抱頭比不抱頭要費力?
0-99號球衣的主人中最傑出的是哪些?
如何使肩膀下沉,顯脖子長,還有走路的正確姿勢?
如何看待俄羅斯68名田徑運動員申訴失敗被禁賽?

TAG:阿里巴巴集團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