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一本本的賣電子書的模式還有未來嗎?

今年AAP(美國出版商協會)、威森巴特等發布的國際數字出版數據以及新聞出版研究院的發布國內數字出版數據,讓人感覺整體市場正在趨冷,電子書在整個出版業板塊佔得份額可能會固化。歐美的電子書增速正在放緩,美國在2013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2014年的增長低於出版業整體增幅,國內電子書市場在不高的基數下的增速也下降為百分之十幾。一本本的賣電子書的模式還有前途嗎?從這些年的電子書發展我們該反思些什麼?


巧了,三叔最近關注這一塊,三叔這兩天正被痛風困擾,以後再也不會吃完烤羊肉冰西瓜吹空調了。晚上有空說吧。

前幾年喊著紙質書要完蛋的,也是今天唱衰電子書的一幫人。這幫人多半是帶著走向IT的虛榮心和成就感告別出版社或者是報社,來到了電子閱讀的平台。比如這個答案里的某位回答者。你個人的失敗就是你個人的失敗,和行業那是兩碼事。希特勒快完蛋的時候覺得我這麼牛逼的人都不能帶領德意志民族稱霸歐洲統治世界,那其他人不更完犢子么?算了,把德國炸了吧,讓這幫廢物跟我一起走吧,德意志人不配活在地球上。

咱們認真比較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差別,才能看出問題的所在。您是一個宏觀企業經營者,用天文望遠鏡看遙遠的星系,我比不過你。但是我手裡有顯微鏡,我能知道每一個產品為什麼能活下來,為什麼能持續下去,為什麼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產品層面,那些在大平台經營企業的管理者往往沒有發言權。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業務,要麼是不懂商業模式的書獃子,要麼是不懂產品規劃的車間主任。

說正經的,說產品差別。紙質書比電子書強在哪?

1、上來就有首印,給的錢多,別跟我講什麼分成,別跟我講什麼平均分配,老子寫了半年的作品,賣了半年你分我100塊這事發生的幾率有多大?

2、紙書符合傳統認可

3、紙書具有社交屬性

4、因為給錢多,所以策劃人在整個出版行為中主導性一般較強,這時候策劃人的市場判斷就會給作者的作品進行商品化包裝並帶來更大的收益。而這一點,電子書做不到。

5、電子書往往成了紙質書的附庸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

1、我也搞保底稿酬,讓作者別有心理負擔

2、好的電子書產品我要給他紙質化,精裝書化,給作者更大的現金收益和社會價值提升

3、在互聯網平台中充分把作者和作品聯繫在一起

4、不差錢的前提下,策劃人和作者聯合開發產品,開發出好產品

5、誰都不是誰的附庸,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叔不是那種愛吹牛逼的人,干傳統出版這麼多年了,出版這行最容不下的就是吹牛逼上癮的,你吹個天大的牛逼,銷量替我打你臉。

現在叔開始嘗試電子出版和傳統出版同步,作為一個懂市場的匠人,我覺得我應該能行。


大趨勢上電子書還是要替代紙質書的,就像印刷機滅掉了羊皮卷。

問題是鑒於報紙出版已經被資訊網站打成了殘疾,所以現在一般的出版社還是很在意自己會不會被電子書打成生活不能自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就拿國內來講,也就中信和浙江這邊用比較開放的心態擁抱電子書。

在出版社還壟斷著資源的時代,我們只能等他們革自己的命,畢竟電子閱讀不是個剛需。和亞馬遜這種巨頭合作,電子書掙的錢確實沒出實體多,誰願意和錢過不去呢。

但這種消極推進電子書的行為也只是幫自己多續幾年或者十幾年的命。縱觀歷史,那些不主動跟上發展潮流的傢伙,覺得自己不該適應世界規則,而是世界應該來適應他們規則的傢伙,最後都是被歷史的車輪碾壓過去的命。

我這幾年Kindle和豆瓣閱讀上看著的感覺是,書還是慢慢多起來的,所以,不要灰心。


電紙書既然出來了,就不能再消失。只是現在以KINDLE為代表的設備,在閱讀體驗上,還是比不過紙質書。

可能是習慣了手拿紙書的感覺。

我想未來會出現這樣的電子產品:它外形和紙書一樣,可以翻頁,每一頁都是一個超薄柔軟的雙屏,若干頁一本,相當於1000本紙書。


未來一定是電紙書淘汰紙質書。就像三千年前的竹簡一樣,說什麼手感好,有分量,聖人用的,這都沒用,一樣是被淘汰。

—— 但問題是時間。東漢蔡倫造紙但不能規模化印刷,直到宋代才大規模刻板印刷,出現了私人印書局。經過了一千年!!!這裡面包括了印刷術的二次科技革命,還有官方放開印廠壟斷的經濟制度革命,還有社會的結構風氣變化,宋代出現了市民階層和崇尚內斂的氣質。等等問題。

————回答問題,第一技術還不夠。電紙書比厚的紙質書輕,比iPad不傷眼。但是無法做到像一張報紙一樣,又大又薄,反應速度,查詢功能,還都不夠。掃描版PDF還很吃力,查找也不便。需要設備的革新,軟體革新。

第二,積累的資料還不夠。紙質書圖書館是幾百年的圖書積累,這些隨便一個省級圖書館就幾十萬藏書。北京的圖書館百萬冊不算什麼。這些資料能否做到數字化?做到什麼程度數字化?現在連掃描版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好。而用電子書的人還都視野寬,希望多種文字資源共享。世界共享資源可以達到什麼程度? 這個既是技術問題,也是經濟和法律問題。

第三,思維跟不上。古騰堡與印刷術,帶來的是歐洲和中國的整個時代變化。我們用了幾百年適應了圖書出版流通模式,現在變成數字模式,究竟如何運作還不知道。 現在不論中外都是紙質書出版再先,同時有的有電子版的。 那麼問題就是在用紙質版的運作模式出版理念,其上又附加一個電子版而已。當然市場份額永遠不會超過紙書。電子版應該在寫作和製造之初就突出電子的優越性,變成沒有必要出版紙書的模式才對。

第四,經濟模式不對。 中國是學術書走項目資助,碼洋與學術兩條路。暢銷書走營銷市場,教育類書跟著各省官方指定教材走,還有少部分國家文化事業任務的項目。而電子書大部分是走暢銷書的路子。如果是好的電子書精品工程,就應該有國家項目經費。如果是文化產業一環,就應該有企業家投資。如果電子書生產銷售能夠良性循環,未來前景好,就應該有金融市場進入風險投資。

————具體會怎麼發展,誰也不知道。也許一百年後電紙書消失,都改回紙質書和羊皮卷了。但也可能二三百年後紙質書只有博物館才有了。但不論怎麼樣,新技術激發人去走不同的路,而經濟就是推著人走路的動力。


當然有未來

其一,答主已經買不起紙質書了,還是電子書物美價廉。

雖說亞馬遜總是把暢銷書賣得死貴的,而且價格波動幅度太大,但還是比動輒三四十的紙質書便宜太多了

其二,大城市高峰期擠地鐵的親們應該深有體會,在擁擠的公共交通上,實在是沒有什麼看紙質書的空間-_-#

有時候,周圍環境實在是太太太太擠了,既要一隻手抓著欄杆,還要一隻手拿書(單手拿書的痛苦我就不說了,誰看誰知道),如果碰巧再拎個包,反正我是覺得蠻痛苦的。還有翻頁神馬的也很麻煩呀!

而kindle就不同了,又輕又薄,好拿不說,翻頁點一下或者劃一下就行了,標註也方便。真是感謝發明kindle的人,簡直閱讀神器,不然地鐵上看個書就要累死了


小時候看小說都是去書店借書看,而現在都是在網路上看。實體的小說店幾乎完全被淘汰。

但是為什麼,其他的實體的書籍沒有被淘汰,而小說這類書籍卻完全被淘汰呢?都是閱讀文字差別在哪裡?

都出在環境與利益分配上了,因為電子書籍很難做到穩定收益,在現在的環境下只要出現電子版本,網路上馬上就會出現盜版。你花錢可以看,不花錢也可以看。但有時候大多數人真不是為了省

哪幾塊錢,而是為了省麻煩,看正版比看盜版麻煩。

又因為電子版得不到收益,作者就不願意出電子版書籍,網路上很多書籍資源都沒有。

也沒有什麼平台整合這些書籍資源,以方便讀者閱讀。即便有平台,大多都有非常大的缺陷。

所以電子書進入了惡性循環當中。

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之前當然還是實體書這種老式的體系的天下。

但是等到有一天,作者們都願意把作品變成電子版先發布的時候,有這樣那樣的平台整合資源,讓你一下就可以找到資源馬上閱讀的時候,大家都有付費閱讀習慣,或者平台作者都可以獲得良性收益的時候。紙質書這種老式的知識傳遞方式就會終結,就像網路通訊終結紙質信件一樣!


前後在京東和亞馬遜也消費了幾百塊的電紙書,

最後現在只在索尼Reader商城裡面買電紙書看了。

同一本書如果有實體書和電紙書,首選還是實體書;

電紙書只適合快速閱讀,快速消費,那些輕量級的東西;

還有11區漫畫這種,估計過不了海關的書


沿著現在的路走下去,紙書和電子書都沒有什麼未來,雖然勉強活下去還是沒問題的。

傳統的書店把書當做大白菜來賣,書店只是個陳列大白菜的場所,像個沒附加值的農貿市場。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免費的大白菜已經遍地都是,用戶現在需要的是洗好的,切好的,有機的大白菜,還要附贈菜譜和調料。。。要不幹脆你就直接做成醋溜白菜送外賣得了。

現在看的比較多的是羅輯思維,曉松奇談,網易公開課,TED,MOOC,微信公眾號。紙書或者電子書太枯燥,除了專業書很少看,很多時候是找個盜版txt轉成MP3來聽。


現在電子書便宜是為了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但過低的價格傷害了創作者的動力。

將來的出路還是要有一個合理的定價和利益分配模式,至少要尊重作者和出版者的勞動。到這一天,電子書才能真正有發展。

電子書和紙本書不會是替代關係,必將長期共同存在。

ps:我喜歡買電子書。

跑題了。


我覺得電子書銷售的固化是它在現階段銷售達到了一個瓶頸。而不是說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銷售存在許多的模式,起初對潮流的追隨,中期回歸的理性,然後是實質的需要。所以現在電子書的銷售只是處在某一階段到下一階段的過度,是正常的過程。

我仍然覺得電子書是以後的發展趨勢。首先不可阻擋的電子化,各種電子設備在高調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其次,電子書以其便攜、便宜等優勢,漸漸被大眾所接受。

so this is it


舉個例子,上世紀的機械鍵盤你看看今天的地位在哪。


我作為一個讀者,算中產階級。我買電子書只有當我迫不及待想看一本未讀的書,才會去買。

我算比較喜歡讀書的。體驗告訴電子書是不可能統治紙質的書。電子書適合快餐書,如小說類,新聞類,娛樂類的。對於需要反覆深入, 認真品味學習,多文對比,圖文對照的品類,電子書是做不到的。

我的親身經歷是電子書沒有讀完過一本,一般讀小部分覺得書好我就直接買紙質的了。相對於其他娛樂,讀書算最便宜了。而且讀完放那裡有成就感


個人感覺至少在現有的模式下,已經基本玩完,雖然吆喝和這麼多年,但是無論是中國,還是出了英美之外的其他國家,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子書份額佔到10%以上,國內的電子書統計還算入了網路文學。感覺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大忽悠。


推薦閱讀:

截止2017年年初,消費者該如何選購電子書閱讀器?
位元組社安卓版為什麼默認段首縮進一格而不是我們平常看書習慣的兩格?
如果唐茶倒閉了,我該如何保存已購書籍?
位元組社網頁版與 iOS 版圖書更新不同步,是想徹底繞開蘋果商店嗎?
新上架的位元組社中國版跟通用版有什麼區別?

TAG:閱讀 | 電子書 |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