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朝鮮族、韓國和朝鮮國這三者的由來以及聯繫?語種一樣,為什麼不是一個國家的?
朝鮮族的形成暫且不表。實際上高麗這個國家產生之後,就一直在擴張。現在東北著名大城市鐵嶺,前身是明代的鐵嶺衛,這個衛所的前身是元代開元路,位置在鴨綠江以東。明初在其基礎上設鐵嶺衛,引發當時高麗不滿,高麗王辛禑派出李成桂進攻遼東,結果李成桂兵變建立朝鮮,明太祖為了安撫,將鴨綠江以東都讓給了朝鮮,並將鐵嶺衛有鴨綠江以東撤至瀋陽附近,後又撤至今鐵嶺。這種狀況至明成祖時期被坐實。中朝邊界北段的界河圖們江,名字來自於滿語,原本是女真控制區,在15世紀,朝鮮向這一地域擴張,1909年,清朝與當時已經被日本控制的韓國締約,正式將圖們江作為中朝界江。而朝鮮移民私自越過邊界開墾的現象屢見不鮮,韓國國內有一個「收復間島運動」,間島指的是中國延邊的四個縣,因為大量朝鮮族湧入開墾被韓國國內的民族主義者視為韓國領土。在國內,這裡是朝鮮族自治州。大家有心可以去琿春看看,體驗一下什麼叫望洋興嘆——中國領土延伸到距海岸幾公里處。
而現在東北分布的朝鮮族,尤其是黑龍江的朝鮮族,主要是在九一八之後日本組織的移民。日本當時有個政策,叫「日人移韓,韓人移滿」,組織了大量朝鮮人進入中國東北。現在東北地區對朝鮮族人的兩種稱呼——鮮族和棒子,都和這種移民活動相關。稱朝鮮族為鮮族,會引起不悅——這是日本人對朝鮮人的蔑稱,稱呼其為「棒子」「高麗棒子」,那就是要打架。
中共早期對這些朝鮮人,稱為為「滿洲之高麗人」,認為他們是中國領土上的外國人但是三十年代看法開始轉變,將他們視為中國的少數民族。實際上這個看法被普遍推廣更晚。解放戰爭結束後,中國向朝鮮移交了三個朝鮮族師,被視為是外國人回到本國。只回答朝鮮族的的部分。
朝鮮族主要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清朝以前的開墾的難民,第二部分是日本統治時期被半強迫搞到中國來的人。
其餘一些非主流的還有:在本國犯了法的逃犯,一些堅決抵抗日本侵略的人(「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墓」)等等。
最後處理的時候,據說東北的算成朝族,其餘的算成朝僑。
1949年以後,還有兩批,但是理論上不算朝鮮族,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基本都按照朝鮮族處理。
第一類是6.25之後由於戰爭或者迫害逃到中國的人(我們家的某些長輩就是這樣)
第二類是朝鮮「艱難行軍」之後的脫北者。
所以,根據觀察也能發現,不同時代的朝鮮族其實口音也不會特別一樣。
但是後兩種很多人,由於一代以及一代半移民依然活著,所以很多人依然認為自己是朝鮮或韓國人,其後代稱為韓裔或朝裔。
以上回答全部基於個人觀察,毫無理論來源和數據統計,如果有錯誤我會及時修改。-
簡單來說,朝鮮族是十九世紀以來從朝鮮半島前往滿洲拓荒的難民。
韓國是繼承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法統的合法的民主政府。至於朝鮮國,其法統已經隨著日本帝國吞併大韓帝國而喪失。私貨:但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本身並未有從皇室繼承統國的法統,因此其也是非法的政權。
只有由人民建立新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或是迎回英親王的合法頭銜繼承人重建大韓帝國才可以結束朝鮮半島被兩個非法政府統治整整七十年的荒唐局面。-「朝鮮族」這個概念行成後,朝鮮族大範圍踏入中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但是人數不多,19世紀初期,朝鮮半島被日本侵略,一部分朝鮮族開始移民東北,19世紀中葉,達到了170萬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飢餓,另一部分,是因為抗日鬥爭,這段歷史可以借鑒韓國電影「暗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在上海成立的。1945年起,一部分朝鮮族人開始遷徙回朝鮮半島,剩下的人留在了東北,1949年,中國朝鮮族這個名稱正式誕生,留在中國的名人可以借鑒「鄭律成」,「金焰」。
朝鮮族在國內的官方語言是咸敬道方言,是建國初期,周總理定下來的,遼寧省的朝鮮族,則多數使用平安道方言,黑龍江,吉林省除延邊地區朝鮮族一部分,則使用慶尚道,全羅道方言,我也曾聽過一部分吉林市朝鮮族使用中部方言,就是,首爾話。
朝鮮,韓國,分為兩個國家是1950年的那場戰爭的結果,二戰勝利,美蘇兩國各扶持兩個領袖,李承晚,金日成,隔山相望,有意思的是,韓國江原道境內,李承晚與金日成的度假別墅就相隔不到1公里,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歷時三年,最終在38線上休戰,從此以後,朝鮮半島被分為了朝鮮,韓國,兩個國家。這場戰爭開始前以及開始後不到四個月,死了兩個人,金九和曹晚植,他們的死,對朝鮮戰爭影響頗深。
韓國政府現在使用的普通話算是京畿道方言的改良版,俗稱「首爾話」,韓國還有江原道方言,忠清道方言,全羅道方言,慶尚道方言,以及最為獨特的濟州島方言。
朝鮮政府的普通話則為「平壤話」,是平安道方言的改良版,比在,還有咸敬道方言,以及中部方言,中部方言以及咸敬道方言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於京畿道方言。
朝鮮使用的書寫方法接近於中國朝鮮族,韓國則在上世紀末經過辭彙改革,加入了外來語,同時簡化了書寫格式,使得,朝鮮,韓國,中國朝鮮族,有了不一樣的書寫格式。都來自朝鮮半島,在中國的叫朝鮮族,在韓國的自稱韓民族,在朝鮮的不太清楚,大概叫朝鮮民族吧。
三地語言類似方言的差別,就像福建,閩北是閩北話,閩南是閩南語,靠近廣東是客家話。不過朝鮮語之間的差距貌似沒這麼大,一般溝通還是沒問題的,但三地口語還是有明顯的區別。韓語比較柔和,朝語比較低沉剛毅,朝鮮族則介於兩者之間。因為韓國語以漢城方言為標準語、朝鮮則以平壤話為準。中國朝鮮族語則有點複雜,延邊話只是標準語之一,因為中國朝鮮族人口少(只有190萬不到),祖先來自半島各個地區(主要是韓國全羅、慶尚及朝鮮一些地方),而且散居範圍大(主要散居在東北幾十萬平方公里的範圍,而朝鮮半島只有21萬平,人口約7500萬),所以方言來源有點複雜。但受漢語影響較大,許多辭彙屬於中國式表達。先寫這麼多吧,候補……
先寫這麼多吧,候補。其實朝鮮和韓國是一個國家,狀態類似台海關係,而且朝韓雙方都承認這一點。
朝鮮族是從朝鮮半島移民到中國來的,當然就不在自己的母國了。
就像馬來西亞華人移民去了馬來西亞,所以這些華人跟中國人不是一個國家的。
╮(╯_╰)╭很久很久以前,韓國和朝鮮是一個國家過了一段時間,一些人跑到東北就變成了朝鮮族再後來的二戰結束,日本撤出朝鮮半島,美蘇就各自都扶持了聽自己話的政權。再後來,因為倆個政權都認為自己是正統,半島就變成了倆個國家了。
本人朝鮮族,若要追溯祖籍的話,父輩一系在北朝鮮,母輩一系在韓國。而且聽長輩們說起來,我們家遷到中國的時間並不長,大概不超過五代人。去過很多次韓國(由於父母在韓務工,所以主要是假期去韓國生活),沒去過朝鮮,所以著重說說朝鮮族和韓國,朝鮮不太了解就不說了。首先,朝鮮族,韓國人,朝鮮人都是來自於朝鮮
半島,而韓國和朝鮮原本是一個國家,而朝鮮族則是由於生計,戰亂等種種原因自朝鮮半島移民到中國,後逐漸形成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其次,三者的語言其實是存在差別的,聽不懂的人以為都一樣,但韓語中更多的是英文等外文音譯詞,去過很多次韓國,雖然大致的交流沒問題,但很多時候一涉及到英文音譯詞就懵逼,所以即使是中國朝鮮族到了韓國也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去熟悉和適應韓語,如果本身英語很好的話這個時間也就相對縮短。中國朝鮮族的朝鮮語就相對韓語更原生態一點,然而近年由於赴韓工作的朝鮮族增多,以及對所謂「富親戚」的一種崇拜和偏愛,導致中國朝鮮族中也有了很多哈韓,說話偏向韓語的人。但我個人是很不喜歡這類韓化的朝鮮族的,北朝鮮沒去過了解不多,但通過北朝鮮的新聞主播等可以看出北朝鮮的朝鮮語在辭彙方面應該是更原生態一點(個人感覺,沒有仔細調查),但三者使用的文字卻是一樣的,這一點可以理解成中國的各地方言不同但共用一個漢字。再來說飲食習慣,基本上都是什麼泡菜醬湯這類傳統食物,但中國朝鮮族(主要指東北地區的朝鮮族)的飲食除此之外更偏向東北菜,韓國的飲食除比之外更偏向西餐類,比如牛排披薩芝士等,北朝鮮沒去過不熟悉,就不說了然後說這三種人之間如何看待,從稱呼上,中國朝鮮族稱自己為朝鮮族或者朝族,稱韓國人為韓國人,稱北朝鮮人為朝鮮人或北朝鮮人。韓國人就稱北朝鮮人為北韓人,相對的,北朝鮮人稱韓國人為南朝鮮人而韓國人對朝鮮族和朝鮮人貌似不是很看得起,大概就是某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在作祟最後來說三者雖然本為同宗同族,但由於政治原因,地域原因等各方面,現分居與三個不同國家,因此,即使三者都默認彼此都曾是同胞,但在國家認同上是存在差異的,就比如對我而言,我首先是中國人,其次才是中國朝鮮族,韓國人和朝鮮人是外國人,中國的朝鮮族逐步被漢化了很多,這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很多的漢化其實並不那麼被動,而是主動的(這裡同樣拋開中國朝鮮族中的哈韓親韓主義者,雖然個人不喜歡這類人,但介於上邊說過的本同宗同源的原因,對於這類人的文化選擇不會做什麼道德上的評價,畢竟在我看來這種人和所謂漢奸叛國者並不是同一種性質),除了文化上的中國認同,還有隨著國家發展壯大逐步強化對國家認同,所以朝鮮族是分得清國家和民族的。中國的此族就是朝鮮非法移民的後代啊
朝鮮的由來: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叔父箕子(商人華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這是有據可依的第一個朝鮮半島政權
我就跑題。我能肯定的說,沒有幾個朝鮮族(特別是年輕人,包括我在內),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可以說明其原因,感興趣的話,請私信。
依據朝鮮憲法,依據韓國憲法,南北是同一個國家,不是我們認為的兩個國家。38線是軍事分界線,不是國界。
民族和國家的關係,只能說是有交叉,不能說誰包含誰,我國並非單一民族國家,但很多周邊國家卻是。建議不明白的找找百度上關於這些概念的詞條。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可能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全是漢人的圈子裡,造成對少數民族人有很多的不了解,主要還是缺乏交流。我國朝鮮族人是中國人,但是民族和朝鮮、韓國一樣。他們保留著朝鮮族的生活習慣甚至語言文字等,和我國蒙古族人、傣族人、景頗族人、哈薩克族人、俄羅斯族人等一樣,是由於歷史上種種原因或是族群遷移而來或是原住在此地,到今天共同組成我們的國家。
我生活在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主要是漢族人,生活中感受不到與少數民族人民的明顯差異,彼此能夠無障礙的一起學習生活,然而直到這些年互聯網發達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對不同民族是有不同看法的。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人對我們國家有著和漢族人一樣強大的認同感,即使有一定量的移民也不能說明什麼,況且移民的比例並不比漢族人大,可以橫向對比一下土耳其,就知道我們祖國有多麼強大的向心力了。
推薦閱讀:
※在沒有外部力量干涉下,南北朝鮮開戰哪方能贏?
※如何評價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日本媒體關於朝鮮的問題時表示「我不知道」?
※為何朝鮮的脫北者願意逃往韓國?他們到韓國後能做些什麼,韓國政府又是怎麼對待這些脫北者的?
※朝鮮人是通過什麼辦法偷渡到中國的?
※中國對於舉報脫北者是否有獎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