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做了有愧於別人的事情,為什麼還能毫無顧忌地生活?

前提是有道德觀,並且知道的確自己做錯了。是覺得無所謂么?

不批判,純好奇。


多圖預警!!!!!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知道道理並非和相信道理是一回事:

(取自《超脫》)

其次,人們有很多大道理的,叢林法則也是道理,博愛自由也是道理,當和一個道理相悖時,人們會用其他的道理去安撫心中的負罪感(將行為合理化):

(取自《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我也想到了曾經的一個回答:你知道哪些濫用理性的例子? - 胖子鄧的回答)

再其次,在這之中人性禁不住利益的考驗:

可這一切負罪,可以換來的是:

(取自《大紅燈籠高高掛》)

再次,善良的人性也會有邪惡的一瞬:

(取自《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最後,人生在世,有時其實沒得選。生而為人,真是抱歉。

(取自《艋舺》)

為了救心愛的人,殺了心愛人的父親,這對嗎?

擋路者死,誰還有的選:

(取自《艋舺》)

P.S. 回答這麼負能量的問題,真是不符合我的風格誒o(&>&< )o看來通宵果然會激素分泌失調。。。

自己回頭看了遍,覺得過於負能量了,決定給大家幾碗湯:

與一個人白頭偕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胖子鄧的回答

關於單戀的一點感觸 - 胖子鄧的回答

其實人生在世,也有美好之事,並非虛耗。

唔好吧我的意思是:如有不適,請喝雞湯。|?ω?`)


知道自己做錯了其實並不是會覺得愧疚的充分條件。

就好比知道 1+1=2,但是你弄成 1+1=3 了,你也不會覺得愧疚吧?(當然可能會覺得自己蠢到家了……)

不過如果你從小開始,算對 1+1=2 的時候就有獎勵,算錯的時候就有懲罰呢?

如果道德也是這樣呢?

我目測發現,其實道理人人會講,但是真的會遵守的,往往是那些家裡賞罰分明的人。

比如說搶了別人一塊糖,父母會和他說這是錯的,同時讓他把糖還回去並且賠禮道歉的人,一般來說比起搶了別人一塊糖,父母會和他說這是錯的,同時和別人說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見識的人,更不容易成為熊孩子。


蓮蓮啊,人在原諒自己,給自己找台階找理由的時候,全身上下的毛孔都會被激活的。


以前見過個美國的心理學文獻,說越戰老兵普遍覺得越南普通平民是噁心的低等生物,反而是對越共軍隊的感覺比較中性。一種理論是,因為對方是戰鬥人員,美軍屠殺越共軍隊不會有心裡負擔,但是在越南期間他們也經常傷害越南平民,這樣就需要瘋狂的對受害者進行貶低而進行自我合理化,減少自己的心理負擔。一些因為屠殺平民被送上軍事法庭的軍官聲稱自己將越南人視為牲畜,其實並非是因為看低對方才會做出惡行,而是做出惡行之後必須貶損對方取得心理平衡。

所以,我覺得這一類問題,往往是沒有什麼「有道德觀,並且知道的確自己做錯了」的,心裡的想法又沒有刻在石頭上,不知不覺就變了,她會覺得你deserve it


讓我想起了砍斷楊過手臂後依舊自在的郭芙


葛優懺悔懺悔了4個小時,牧師受不了了。

牧師:我們的教堂太小了,裝不下他那麼大的罪惡,前面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教堂。

除了真的罪大惡極的惡劣分子,其實多數人遭遇的事情跟葛優一樣。

犯了錯,也知道於心有愧,可那又如何呢?總不能天天念叨吧,那跟祥林嫂有啥區別?


回想下自己這一生,虧心的事也干過一件,嗯,只有一件。

內心是愧疚的,也努力從別的方面彌補,但仍不能確定再有同樣的情景出現時,道德正義是否能夠幹得贏慾望,大概每個人一生都會有那麼一兩件愧疚之事吧。

對於那種不斷干虧心事的人,大概是從小的成長環境影響下人生觀已經扭曲了,愧疚燃點變得非常高。


我發現人會篡改自己的記憶,只記住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因為他心安理得的認為不是他的錯,所以他並不覺得愧疚。

再或者,我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良心就像我心裡的三角形的東西。我沒有做壞事,它便靜靜不動;如果我幹了壞事,它便轉動起來,每個角都把我刺痛;如果我一直幹壞事,每一個角都磨平了,也就不覺得痛了。


壞人看電視劇的時候也會痛哭流涕的,但是不表示他們能夠用道德約束自己。


有一個詞叫自欺欺人,通常一個做了有愧於別人事情的人,其實這樣的人並非不知道自己做了違背內心的事,只是這樣的人通常自我欺騙的能力都特彆強,比如:自己做這樣的虧心事是情非得已,做完這件壞事以後自己一定好好做人...

上面提到的是一點,但還一點也是非常重要,在旁觀者看來當事者的毫無顧忌,可能是當事者恐慌了N次的結果。所以不必要別人的毫無顧忌,只求自己的問心無愧就可以了。


背負諸多意義也是不必,拖著欠下的債繼續廝殺吧

因為知道長時間的自責毫無用處,知道犯了錯誤正確的做法就是彌補,彌補過後大家一條大路坦誠相見。

生活這麼艱難,大家都不容易,能不給自己添堵就不要添堵了吧。


每個人對愧疚感水平標準都不一樣,或許你眼中的愧疚對於他本人來說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而且人總是擅長自欺欺人的,找台階,找理由找借口安撫自己的良心也很正常。


很深刻地記得《催眠大師》中的一句話「沒有人能夠原諒你,只有你能原諒自己」。


一個人。只有當他的心靈足夠強大的時候,他才會道歉,只有比這個心靈更加強大的時候,他才會選擇原諒。

每個人的青春都會或多或少的犯一些錯誤,但既然一切都無法挽回了,不如學著去原諒。

原諒別人,原諒自己。


毫無顧忌地生活是指怎麼樣的毫無顧忌?

一個人做了有愧於別人的事,最初是會不斷地為自己開脫。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價值判斷,不是不知道那不該做。知道自己的不該更讓人難以忍受。人總是更趨愛善良,信仰善良。對自己行為的厭惡唾棄有時趨於毀滅自己。讓自己解脫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推脫。讓內心安靜下來,自然能無動於衷。此為其一

然後,自己開始回想,認清自己的錯,知道自己那是在開脫,找借口。但是經歷過內心希望趨善和有愧他人(作惡)激烈痛苦的掙扎後不會再讓自己苦於一味證明自己還是「好人」。承認自己的邪惡、虛偽會讓自己好受得多。就是我承認自己不善良,我承認自己錯了。我不善良,我也不要求別人善良,心放寬,都鬆了一口氣。我錯了,我認;我做的,我認;我能補救的儘力補救,無能為力的我隨它去,放過自己,不願痛苦,平靜地生活下去。

最後,大概會更堅持的底線。該做的一定去做,不該做的一定不做。這句話往開了說,先要分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是非觀,不可能誰沒有,雖然很多時候世上的事不能完全判清該不該做,但是判得好判得清才是聰明。知道自己錯了,知道那不該做比懵懂不知愚昧無知好些。其次,控制。知道不意味著自己能做到,明明知道該卻不做,不該做卻做了,會更愧疚,更想推脫,更想彌補。

經歷這一回,大概會對人性更寬容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會更努力地避免自己再錯,錯了也會很快地反應,承認,彌補。該做的一定去做,不該做的一定不做。

如果ta毫無顧忌地生活

第一可能是ta對「有愧」沒能判清自己的錯,根本不知道自己不該,哪會有什麼愧疚。

第二可能是ta想清楚了,儘力彌補中或彌補過,一味的內心愧疚並沒有什麼卵用,做點實事好得多,放過自己也好得多。

第三,有道德觀知道毫無作為卻無所顧忌,大概是連對善良最後的致敬都沒有了吧


關鍵是他做了有愧於別人的事,是別人!不是他自己,所以他幹嘛要愧疚,當然要活得肆無忌憚。——這是人性自私自我保護的一面。

想起了之前的一個段子,我抽煙喝酒混夜店,但是我知道我是好女孩。再者,我約炮我嫖娼我賭博,但是我知道我是好男人。——多麼可笑的邏輯!

他們為什麼不會內疚,因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他們的價值觀和普世的價值觀不一致,但他們絲毫沒有覺得這不妥,因為現代社會標榜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

我們的主流價值導向出了問題,我們丟失了信仰和自我約束,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奇葩。


人和人本不一樣,但殊途同歸 無異於每個人都在做最利於自己的事情。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可能題主因為覺得委屈,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別人的回報。覺得委屈也是為了自己情感得失的利益糾結。

比如愛情,你拚命愛一個人把所有自己認為好的東西都給他,不過是為了能從他那裡得到一些反饋或者回報,更多的是希望從對方也愛你這件事中得到快樂和心理上的滿足

比如親情,父母親人之於我們的無私也並非無私,他們將我們視做他們身體或生命的一部分甚至人生主旋律,無非是希望通過自己對於子女的教育和付出讓他們從中吸收得到更好的東西,比如健康,比如知識,比如眼界,比如未來,。這就是為人父母想要從中得到的東西,於他們來講這就是自己想要得到的收穫、結果和付出的目的及意義

沒有什麼是必須的,交付真心與回報,全憑運氣。 放過別人,放過自己。


不會毫無影響的,原來不懂愛,曾經錯過兩次,結果直接導致從碰枕頭就能睡到輾轉反側到天亮也無法睡著。人直接崩潰了,後來為了有機會回報想讓自己變得更好開始讀書健身學習整理收納。也許看起來還是嘻嘻哈哈,但是內心裡已經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不是所有人都要臉 有的人要錢


推薦閱讀:

人應如何警惕並改變自己思維、行為、習慣、性格的慣性?
為什麼山東大學的排名很高(10到20名左右),但是經常被外界低估?
山東大學泰山學堂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為什麼錢鍾書先生這麼有成就的大師,名氣卻似乎沒有魯茅巴老曹大?
如果你穿越回到古代,憑你的知識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TAG:生活 | 人性 | 道德 | 心理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