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容易被「誤會」的經濟學名詞?

比如,「價格歧視」其實和通常意義的「歧視」並沒有關係。

還有哪些類似的,經常被大眾誤解甚至誤用的經濟學名詞。


租金!租金!

經濟學選了Rent這個通常用來表示房租和地租的詞,來表示一切高於完全競爭市場利潤的超額利潤。一般Rent來自於對資源或者信息壟斷。經濟學中有各種各樣的租金,比如勞動力租金,信息租金,土地租金等等各種租金,除了土地租金還有點原意,其他的租金的意思其實已經離原意挺遠了。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是硬著頭皮強行解釋:我佔有某種資源是你需要的,你如果想用的話,相當於你要來「租」它,然後需要額外付我一點錢,相當於我把這個資源「租」給你了。

這個租金的概念和其他的問題糾結在一起,成倍的增加了解釋的難度。比如:逆選擇問題的核心是壓榨信息租金和提高效率之間權衡。這一句話就糟點滿滿:首先要解釋信息租金;然後如何壓榨信息租金,然後壓榨信息租金和提高效率又是如何權衡的…… 如果面對的是從來沒有學過經濟學的學生,要在課堂上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內講完並且儘可能的讓學生們理解這幾個概念,還要擺脫rent這個詞本意的干擾,確實是一件太有挑戰的事情了。

後記:後來跟會計系的教授學了一個詞——slack,感覺世界又美好了,終於不用糾結rent了。


謝邀。

經濟學的術語其實不多,能被大眾誤會的術語就更少了,但是這些誤會也導致了大部分人完全不懂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排名靠前的幾個答案說的很好了,我再補充一個:成本。

生活中當我們說成本的時候,會想這個東西花了我多少錢去獲得它。但經濟學中的成本指的是經濟成本,即你為獲得它所失去的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我花了100塊錢報名參加經濟學補習班,這100塊錢是會計成本,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成本。經濟學的成本是你因為報名參加經濟學補習班花費了錢、時間、腦力等等,為了上經濟學補習班你不得不放棄打籃球,不能去上數學補習班。那麼打籃球和和數學補習班中對你價值更高的,就是你的機會成本。很多人看到經濟學的均衡理論說收入和成本最終會相等,會奇怪如果只能做到相等的話那我們還忙活個蛋?這裡的相等是等於機會成本,不是會計成本。


「理性」也是一個很明顯的容易被誤解的詞語……

還有「重商主義」(重商主義真的不是重視商業啊,重商主義是要求擴大貿易順差啊)……

「收益」也是一個幾乎可以說是誤會特別大的詞語(因為它代表著某個理論模型中,「應該被最大化」的那個東西)……


其實,經濟學被普通大眾誤解最深的其實就是大部分人都以為經濟學是研究怎麼賺錢的學科。

名詞方面,舉幾個我常見的被誤解的例子: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這個名詞大部分人一看一頭霧水,為什麼消費者會有剩餘?其實準確來說是這樣的:假設你最多願意為一次大保健支付800元,而實際一次大保健的價格為400元,那麼,多出來的這400就叫消費者剩餘,意思就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和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這個名詞是用來研究怎麼最大化剪羊毛的。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和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這也是兩個經常被誤解被混用的經濟學辭彙。

逆向選擇是指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比如,職場上,老闆不了解的情況下,能力差工資低的員工會比能力強要價高的員工更受歡迎,導致能力強的員工最終被淘汰;二手物品市場上,質量好價格高的物品會被劣質貨驅逐出去,因為消費者不了解情況只願意出平均價格,這樣上等質量的東西就無人問津。

而道德風險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交易雙方無法互相觀察監督的情況下,一方會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損害另一方的利益,這是一種有目的的自主行為。比如,工作中員工利用公司漏洞斂財、買了保險後故意飆車增加保險公司的風險等等。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容易混用,但是是有本質區別的。

我的經濟學也就本科水平,拋磚引玉,歡迎指正,謝邀。


無意間發現一個,來答一下。

這個詞是「人口紅利」,而且非常切題的一點是,這個詞並不算是用錯,而是真的很容易「誤會」。

人口紅利的定義是什麼呢?室友剛給我總結了一下(原諒我發展經濟學沒學好):

人均資本增長=勞動力平均資本增長*勞動力占人口比例(ΔK/P=ΔK/L*L/P)

由於勞動力平均資本增長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跟生產函數等有關),而勞動力占人口比例卻是可變的,因此如果能夠提高後者,則也能提高人均資本增長。

在中國,是如何提高勞動力占人口比例的呢?是在建國以後,計劃生育開始之前,大量出生的人口。因此,在中國,「人口紅利」是和「高出生率」聯繫在一起的,隨著計劃生育年代的嬰兒逐漸成為勞動力,而計劃生育年代之前的勞動力逐漸進入退休年齡,「人口紅利」消失就和「低出生率」聯繫在一起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詞並沒有用錯。

但為什麼我要說這個詞很容易被「誤會」呢?不妨來看一下這個詞的英文,叫作Demographic Dividend。

我之前公共財政學課研究了人口和消費的關係,查論文的時候,許多論文都提出,高生育率會阻礙經濟增長,主要原因是,高生育率意味著女性要生育、撫養而無法成為勞動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點門道了?對,在西方國家,Demographic Dividend指的是,隨著新生兒死亡率的降低,婦女可以降低生育率,進而成為勞動力,因此提高了勞動力占人口比例。

因此,「人口紅利」和「高出生率」之間的這種關係是中國(以及一些經歷了嬰兒潮的國家)所特有的。


難道不是Economics這個詞本身?聽說我學Economics,十個人有九個都要問,那你知道怎麼理財么?

我也想知道啊!


為了躲著不懂還亂用「功利主義」這個詞的人,utilitarianism還是翻譯成「效用主義」吧。


必須是經濟人假設。

經濟學依賴經濟人假設,但一般大眾就認為學習經濟學的人,都是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


瀉藥@Zampeli Diana。

看見主義二字多思量:國家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看名以為是負擔:債務,折舊。

技術性誤會:優先股是股?惡意收購是主觀惡意?

直接當笑話類的:中國證券市場。

肅然起敬類的:我國著名經濟學家,發展與改革委。


剛好有空,謝謝@Zampeli Diana 的邀請。

1. 自私是褒義詞。如果人人能做到極度自私,整個經濟體會運轉良好。

2. 不要輕易相信任何經濟學結論。因為所有結論都有假設。

第一,理論上。我們所做沒一個假設,都是對現實的一個背離。假設多了,基本上你在現實中也找不到影子。

第二,實驗上。實驗對象的選取有問題。因為樣本可能做過多次實驗,基本上一看到問題,就知道實驗目的是什麼,根本不會達到控制其他變數不變這個要求。

第三,實證上。所有的數據都會有不盡全面這個問題。基本上不是我們想做什麼,而是看數據,我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數據質量差的很,宏觀微觀數據都算上,也就北歐國家的能用。其他國家數據處理方法基本好的能用matching,差的就得另換方法,得出的結果可想而知。

本科生基本不用問這些問題,碩士生明白有問題即可了,博士生能給普通人說明白問題在哪裡就行了。

最近被學生折磨的頭疼,所以言辭激烈了一點。大意就是,本領域內基本也沒有什麼能短時間內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事件。但是仍然有很多小問題可以研究,讓學生們能夠賴以畢業,從業者們能夠獲得資金。僅此而已。


謝謝邀請

上知乎還是圖個樂子,回答本專業相關問題說不好容易露怯( ̄▽ ̄)

不過正好看的一個合適的例子於是貼過來

這個回答有700多個贊,說明很多知友還是認同的,但是不客氣的說就是在胡扯

答主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沒有價格公平這麼一說,他想說的是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

價格歧視算是econ1001中最最基礎的概念了,跟歧視沒關係

小販是典型的第一級價格歧視,至於回答里提到的優衣庫一定也會玩價格歧視,不過那就是第三級價格歧視了

不是說第三級就比第一級高級,只是不同的定價策略

目的就是儘可能的榨取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這也就引出了第二個錯誤

違反了價格公平原則

首先沒有什麼價格公平原則,這太扯了,以前沒存在過,今後也不會存在

前面提到了消費者剩餘,說白了就是不同的人願意為同一件商品支付不同的價格,而商家的核心,就是讓消費者在他願意的範圍內付最多的錢。這跟ethics沒有任何關係,商家這麼做再正常不過。

為什麼在網上隨便就能團購到電影打折券,到了現場買票卻要貴出很多?

為什麼美國的星巴克要比中國便宜很多?

為什麼同樣一個遊戲,steam上美區是50刀,澳區是90刀,俄區卻是35刀?(均為USD)

為什麼小販要看人給價?

無他,榨取消費者剩餘而已

這不是歧視

這不是歧視

這不是歧視

以上


經濟學家所討論的匯率,利率,工資,GDP等等,都是實際的,而不是名義的,所謂的實際,就是在名義的基礎上考慮到物價水平,要不然容易引起貨幣幻覺


勞動和交易


投資,在經濟學中特製對於資本的購買(還包括生產出後還未銷售的商品)

不過我遺憾的發現在高一的經濟生活中將購買股票或債券的儲蓄行為也稱為投資


1 價值和價格

這兩個名詞被所有的經濟學家混淆,把它們的單位也搞成了一樣,都是元,致使經濟學錯誤百出。其實價值是商品消耗的勞動時間,單位應該是工作時間。價格的單位才是元。例如一雙鞋的價值是2工日,價格是25元。一台電腦的價值是20工日,價格是4000元。這樣經濟學就步入正規了。

2 生活需求和市場需求

生活需求是人天生就具有的對消費品的需求。市場需求是人能購買起的那些生活需求。

例如人天生就需要房子,這是生活需求。但是能買起房子的不多,所以市場需求不大。

市場經濟為市場需求而生產,不顧窮人的生活需求。所以資本主義經濟學裡屏蔽了生活需求這個詞。由於市場經濟只為市場需求而生產,所以很容易過剩,產生經濟危機。

公有制計劃經濟為所有人的生活需求而生產。

3 經濟危機和經濟困難

4 過剩和結餘


成本,東西有,花了才算,放棄了的收入不算,是客觀的。這四個認知都錯。

理性,講效率,功利主義,凡事用錢量度,能計算,會比較,有邏輯,信息足,訓練良好,神經與感官與機器一樣可靠。這些都是錯的看法。


"資本主義"


價格歧視不是歧視!

理性人假設發展到後來還有有限理性!

機會成本 所以沒有免費的午餐

不說了回銀行門口烤地瓜去了


正常利潤(Normal Profit)和超額利潤(Abnormal Profit / Supernormal Profit)吧……

因為我是學的英文版經濟學,至少我覺得乍一聽「超額利潤」絕對不是什麼好詞(特別是abnormal其實是屬於「反常」『不正常』那類意思),但實際上是因為經濟學對profit的定義和會計不太一樣……經濟學的profit是要計入機會成本的,而abnormal profit也只是指收益超過了機會成本而已。


投資!!!

經濟學中的投資是指增加或者更換資本資產(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及存貨)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了、新廠房、新設備、新商品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貨投資是指存貨價值的增加(也存在減少的可能性)。也即投資是一定時期內增加到資本中的資本流量。

而大眾所認為的投資在大多數情況下和經濟學中的投資並不是一個意思。

例如人們常說:我投資了股票,債券。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並不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人們購買了債券或者股票,只是一種產權轉移活動,因此並不屬於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三駕馬車在6.25提供給希臘的繼續援助方案以及希臘公投的否決結果?
如何看待希臘公投否決了三駕馬車提出的緊縮協議,以及雙方此後達成的協議?這個結果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從經濟現狀、人民惰性、國際及歐盟局勢等角度來看,希臘是否還有復甦希望?
飛機票為什麼在大部分情況下訂的越早越便宜?
如何看待2017年以來中央對房地產行業的一系列打擊政策?會有哪些影響?

TAG:經濟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