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戰役緣何成為解放軍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太原攻堅戰,從圍城到攻堅耗時四個月,為何會如此艱難?我先從閻錫山軍方面說幾個問題
首先,閻錫山守太原的兵力十分充裕,並不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這是1948年初太原綏靖公署下轄各部兵力統計,左邊為應有兵力,中間為實際兵力,右邊是缺員兵力(出處《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 第九冊 總檢討》而且在48年底,蔣介石還從西安空運了整33師四個團約12500人,整73旅約4500人到太原。所以說,太原守軍的兵力是有保證的。 其次,閻錫山的部隊裝備很好,隸下各部截止48年1月的裝備數量是:
19軍7588支步槍,682挺輕機槍,54挺重機槍,411支衝鋒槍,423門迫擊炮,23門山炮,12門野炮,166具擲彈筒33軍9698支步槍,670挺輕機槍,108挺重機槍,524衝鋒槍,385迫擊炮,31門山炮,2門野炮,9門榴彈炮,391具擲彈筒34軍7204支步槍,504挺輕機槍,70挺重機槍.435支衝鋒槍.,544門迫擊炮,23門山炮,12門野炮,158具擲彈筒43軍8435步槍.543輕機槍,90重機槍,379衝鋒槍,206迫擊炮,35門山炮,161具擲彈筒
61軍7006步槍,783輕機槍,72重機槍,470衝鋒槍,462迫擊炮,29門山炮,309具擲彈筒還有一個重機槍師有552挺重機槍,一個迫擊炮師有162門大口徑迫擊炮,一個飛雷團有540具飛雷所以,守太原的閻錫山部隊兵強馬壯,而且裝備精良,裝備的火炮數量遠超其他地區的國軍。再次,晉綏軍一向以善於守城著稱,閻錫山圍繞太原城修築了非常之多的工事,工事環環相扣,這對於重武器不多的華北野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太原最後還是要靠從平津繳獲的重武器來解決問題。
@王志凌 說到軍事地圖上一坨一坨的藍色,解放戰爭後期,國軍的永久工事修築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晉綏軍這種沒事幹就喜歡挖工事的部隊,一個藍色圈內根據地形不同,又有包含若干這樣的碉堡群
碉堡群分三層鐵絲網,第一層鐵絲網外面是水壕、梅花粧、地雷然後第二層和第一層之間是開闊地,用於重機槍發揚火力,每個高地一個母碉堡,母碉堡下若干子碉堡,每個母碉堡中都有獨立的彈藥庫,積水槽,屯兵所。碉堡群後方為水泥掩體中的野炮,提供火力掩護。太原附近山地到處都是這樣的碉堡群,如果沒有炮兵的有力支援,只是依靠步兵爆破。每一個這樣的碉堡群都將消耗巨大的兵力和時間。——————————————6月23日更新線————————————————————
首先解釋幾個概念,所謂親訓師、迫擊炮師、機槍師、飛雷團、衝鋒槍團等閻錫山軍守太原的獨有單位親訓師,閻錫山的嫡系中嫡系,裝備精良,師級有官長訓練隊,團級有軍士訓練隊,專門培訓對閻錫山忠誠的幹部,也是閻錫山最為可靠的部隊。衝鋒槍團,為閻錫山把當年晉造湯姆森衝鋒槍的最後家底拿出來武裝的巷戰和肉搏突擊部隊,轄三個衝鋒槍營,每個營三個衝鋒槍連一個重機槍連,特色就是人手一支晉造湯姆森,火力及其強大,為太原最後城池巷戰的精銳突擊力量。重機槍師,是閻錫山搞得特有編製,師作為機動兵力,以營做基礎單位,投入戰線最緊張之處加強守軍火力。重迫擊炮師,作用同重機槍師,特色是120毫米和150毫米重迫擊炮。飛雷團,飛雷就是類似我軍的沒良心炮,是一種炸藥包拋射裝置,短距離大威力爆破器材 特別提一下這個民眾自衛軍,閻錫山參考我軍體例,大搞民兵組織,共計動員2萬餘民眾參加民眾自衛軍,民眾自衛軍除了軍官以外全都是普通老百姓,只是經過簡單訓練而已,平時正常經商工作,戰時隨時組織起來上戰場。而且還成立「山西總體戰行動委員會」,組織「婦女助戰隊」,「兒童助戰隊」傳遞情報,幫助守城。 再說一下太原城守衛據點之間的陣地,各個碉堡群靠小型碉堡和小型掩體組成,布置為魚鱗形
魚鱗線上用鐵絲網封鎖,如果我軍爆破了1號碉堡,如果繼續前進則會遭到2,5,6,10號的交叉火力,也就是說無論從哪個點突破,都會遭到至少三個碉堡交叉火力殺傷,所以突破難度及其巨大。1948年7月,隨著趙承綬兵團在晉中會戰覆滅,而且本來在山西機動兵團裴昌會兵團調往陝西,閻錫山決心放棄榆次、交城、晉汾。所有部隊龜縮回太原,準備死守。台灣國防部史政局在1976年編纂的《戡亂戰史 第六冊 華北地區作戰》收錄了1948年7月太原綏靖公署頒發的太原防禦計劃全文:一、方針
為確保華北戰略要點,控制工業區,培養獨立與XX作戰之軍事,政治力量,徹底擊滅來犯之XX,並相機配合其他地區國軍,全面反攻,恢復政權。二、指導要領
為實施戰略守勢,戰術攻勢起見,以少數兵力固守要點,大部兵力保持機動,期藉堅固工事與熾盛火力,予XX以重大損失;而後適時運用我機動部隊,逐次殲滅局部之XX,以達攻勢持久之目的。三、兵團部署1.第十兵團:擔任城東、城南地區,確保楊家堡、椿樹園、馬庄、淖馬、牛駝寨、風格梁之線。機動部隊分別控制於雙塔寺、卧虎山附近。2.第十五兵團:擔任城北、城西地區,確保陽曲、欄崗、呼延村、化土頭、白家莊、南堰鎮。機動部隊分別控制於新城、東社鎮附近。3.獨立第八、第九、第十總隊,機槍師,迫擊炮師,榴彈炮營,工兵第21團,為總預備隊,由綏靖公署直轄,在城垣附近保持機動。四、其他事項1.推行黨、政、軍、民一體化,實行總體戰,加強情報工作。2.實施平民經濟:節約消費,提倡生產,增加糧源,以防XX圍困。並對空軍補給設施,儘力準備具體維護。3.工事構築須有骨幹及面之配備,並有地下、地面、空中(指碉堡的上、中、下之射擊孔)之立體設施。在東正面,應注意敵之攻堅。在西正面,應防敵之奇襲。4.戰鬥上注意:必須用伏槍,伏炮,實行截短勢險之戰法,增大敵之損害至最大限。減少自己損害至最小限。
在中共太原市委宣傳部,中共太原市委黨史研究室1989年編纂的《解放太原》中收錄了周士第1948年8月9日在兵團前委擴大會議上的報告全文 前略
二,怎樣打太原:圍困、瓦解、攻擊。先削弱敵人,然後一舉攻下太原城。圍困:要用各種方法,封鎖敵人並把飛機場控制起來使敵無法從空中增援,城內敵兵與糧一天少一天。瓦
解:敵人被圍困,從政治上去瓦解很易生效,攻心為上,進行宣傳,我們有真理這是我們最大力量,要動員大家來做這一工作,調查敵軍分散的狀況及敵軍的番號,
主富姓名和菜地某人有什麼關係,經過敵軍家屬及各關係去進行瓦解工作,在戰場上進行喊話,組織喊話隊,散發傳單,招待證,對跑來投降過來的,各團政治處應
立即進行組織他們再去進行瓦解工作,並應即報告上級。瓦解敵軍工作應是群眾性的,從連到縱隊都應有專人負責這一工作。此工作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作不成功
不要泄氣,要繼續堅持下去,喊話內容要研究要藝術要警惕防止敵人搞我們。攻擊:攻擊與圍困瓦解相結合,先打外圍,有攻條件時一下攻下太原,我們有運城、臨汾、晉中戰鬥經驗。連續墚破、爆破火力突擊相結合、攻擊碉堡、攻城等經驗,如攻城把城牆用火力封鎖起來,幾個地方同時進行連繼爆破,坑道作業,炮兵開口,等各種手段來進攻。三、打太原主要準備工作: 1.思想準備——要不要打太原,閻匪錫山應該不應該消滅?I能不能打下太原,打太原條件,打太原的辦法,把晉中黨政軍民全體動員起來大家來討論。大家出力
2.軍隊要做群眾工作宣傳組織群眾幫助群眾,自己要開荒種菜來改善生活同時述要幫助群眾,特別是窮貧的群眾要以人力物力幫助之,反革命的軍隊是軍隊壓迫人民,我們革命軍隊也就要幫助人民,我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的軍隊。 3.組織準備。補充充實連隊,減少後方人員,調整於部,裝備炮兵機槍、輜重、擔架,健全機關(連隊第一,機關充實第二)加強治療傷員工作。
量想辦法。要克服怕打太原阿思想,如怕B24式飛機、怕死……。思想提高阿標準是革命利益第一,個人利益第二,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革命利益。徐司令員
說:為誰死的問題,首先從自己做起。4.練兵吸收運城、臨汾等戰役經驗;太原工事等情況,戰士以爆破,投彈、土工作業為主,射擊戰術動作為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要學會爆破,士工作業。幹部教
育,提高戰術素養,提高指揮能力,首長負責組織造成學習熱潮,要加強炮兵及各特種兵的訓練。一切軍事訓練都要聯繫打太原的實際情況。5.偵察。以各級司令部偵察科、敵工部、城工部合作進行,用一切方法必須將太原敵人兵力、兵種、堡壘、城牆、工事、工廠、武器,、彈藥生產、糧食以及敵軍內部情況等搞清楚。 6.即準備材料,太原周圍的電話都要架起來,準備複線,突擊隊要帶電話,炮兵也要架電話,佔領一地插識別旗。總之要準備通訊聯絡器材,加強通訊聯絡教育,沒有通訊聯繫就沒有指揮。 7.
彈藥準備:除上級進行準備外,部隊要特別注意節省,各種彈藥的價值如用小米計算,五O彈一顆小米五十斤,六O炮彈顆六十斤,八二炮彈一顆一百二十斤,山炮
彈一顆七百五十斤,步槍彈一顆七斤,一二公分彈一顆五百斤,十五公分彈一顆七百五十斤,高級手榴彈一顆十四斤,黃色炸藥每斤值小米六十五斤,黑葯每斤值小
米三十斤,十二公分炮每門值小米五萬斤,十五公分炮值小米七萬斤,各部隊彈藥必須按級報告必須了解,不準打埋伏,要注意防濕、防空、防火、防諜,要有專人
管理。 8.糧食的準備,兵員準備、交通運輸準備、做工事的門板麻袋……準備。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雙方戰鬥序列
我軍(以最終所有參戰部隊番號為準)太原前線司令部
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員周士第,副政委羅瑞卿。 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周士第 第60軍:軍長兼政委王新亭 第178師:師長鬍正平、政委劉聚奎。 第179師:師長黃定基、政委肖新春。 第180師:師長鄧士俊、政委王觀潮。 第61軍:軍長:韋傑、政治委員徐子榮 第181師:師長王誠漢、政委張春森。 第182師:師長王海東、政委王貴德。 第183師:師長鍾發生、政委楊紹曾。 第63軍:軍長劉忠、政委袁子欽。 第184師:師長林彬、政委梁文英。 第185師:師長塗則生、政委孔俊彪。 第186師:師長蒲大義、政委胡立聲。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羅瑞卿 第63軍。軍長鄭維山,政委王宗槐 第187師:師長張英輝、政委劉光裕。 第188師:師長宋玉琳、政委李真。 第189師:師長杜喻華、政委蔡長元。 第64軍:軍長曾思玉、政委王昭。 第190師:師長陳信忠,政委邊疆。 第191師:師長陳宜貴、政委謝正榮。 第192師:師長馬衛華、政委王海廷。 第65軍:軍長邱蔚、政委王道邦。 第193師:師長許誠,政委龍道權。 第194師:師長趙文進,政委袁耐冬。 第195師:師長阮平,政委史進前。第20兵團:司今員楊成武,政委李井泉。 第66軍:軍長肖新槐,政委王紫峰 第196師:師長曾美、政委丁萊夫。 第197師:師長成少甫、政委鍾炳昌。 第198師:師長張開荊、政委黃連秋。 第67軍:軍長韓偉,政委曠伏兆 第199師:師長李水清,政委李布德。 第200師:師長盛治華,政委鍾華農。 第68軍:軍長文年生,政委向仲華 第202師:師長廖鼎祥,政委李斌。 第203師:師長楊棟樑,政委李志遠。 第204師:師長羅文坊,政委嚴慶堤。第1野戰軍第7軍。軍長彭紹輝,政委孫志遠 第19師:師長何輝燕,政委朱紹田。 第20師:師長張新華,政委龍福才。第3師:師長傅傳作,政委曹黼。第8師:師張楊嘉瑞,政委孟紹亮。西北軍區警備第二旅:旅長張達志,政委白名民。炮兵第1師:師長彭景文,副政委張英。炮兵第3師:師長趙章成,政委王英高。炮兵第4師:師長高存信,政委李呈瑞。晉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貴波 獨立第四旅:旅長王耀南,政委李兆炳。 獨立第五旅:旅長范忠祥,政委李健良。 獨立第六旅:旅長鄒善芳,政委池必卿。國軍戰鬥序列
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副主任:孫楚 第10兵團:司令王靖國 第19軍:軍長溫懷光 第68師:師長武世權 第277師:師長許森 第33軍:軍長韓步洲 第71師:師長張忠 第280師:師長閻俊賢 第275師:師長田尚志 第43軍:軍長劉效會 第70師:師長郭熙春 第276師:師長劉鵬翔 第283師:師長杜顯申 第15兵團:司令孫福麟 第34軍:軍長高倬之 第73師:師長祁國朝 第279師:師長李熙泉 第61軍:軍長趙恭 第66師:師長徐其昌 第69師:師長郭弘仁 第72師:王揖 第33軍:軍長戴炳南 第27師:師長許德厚 第30師89團:團長王建民第83師:師長諶湛第274師(機槍師):師長宮子清第278師(迫擊炮師):師長賈毓芝獨立第8總隊:總隊長趙瑞獨立第9總隊:總隊長郭熙春獨立第10總隊:總隊長武玉山衝鋒槍團:團長尹福寬工兵第21團:團長程繼宗飛雷團:團長許佐武榴彈炮兵營:營長馬賡犀作戰部分等我考試完了再更
該文章轉載自 白梅月下客 的博客下面是博客地址太原戰役因何成為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役太原戰役因何成為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役
(太原雙塔寺要塞)□文/搜圖/白梅月下客
在解放戰爭的我軍攻城史上,對太原戰役,有著這樣的文字記述——「解放太原,成為全國解放戰爭城市攻堅戰中歷時最長、戰鬥最為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役」。
這一戰役的「付出代價最大」,究竟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抱著這份好奇,筆者翻閱了有關資料,現就個人觀感,談點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師友們批評指正。
一、解放太原,之所以付出代價最大,首先取決於太原城的城防工事及閻錫山守城部隊的抵抗力與戰鬥力。
我們先來看太原城的城防。在《太原戰役》一文中,對閻錫山所部的「百里防禦圈」,有著如下的描述。
「1948年秋天,閻錫山軍隊在太原環城周邊開始大規模地修建防禦工事。這個所謂的百里防禦圈由前進陣地、外圍要塞陣地、城垣主陣地及核心陣地四道陣地構成。罕山、武宿機場、石千峰和周家山構成外圍的四大據點,牛駝寨、淖馬、聶家山和松樹坡又構成內部的四大據點。這些據點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在各據點之間相互機動兵力、火力,守軍由這樣的點連成線,由線構成面,使整個太原形成一個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在太原城內,也修築了大量的巷戰工事」。
(布滿射口的太原城牆和城外的碉堡群)(太原城內的伏地堡)「到1948年底,在百里防禦圈內僅式樣繁多的各類碉堡就建成五千六百多個,它們無一不是經過精心研究而成,在構築和武器配置上都有巧妙的構思和實用價值。在這些碉堡的堅固鞏衛之下,三十萬人口的太原成為全國少有的堅固設防的城市。一個美國記者描述道:『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長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嚴密火網。』陳毅到太原前線查看過防禦工事後也驚呼:『好厲害喲。』」。
(正在修建的碉堡與閻錫山的士兵)(太原城內正在製作鐵絲網的工人)我們再來看閻錫山守城部隊的後勤保障力與抵抗力、戰鬥力。《太原戰役》一文中這樣記述:
「閻錫山大力加強了政治統治,發布《告全體同志書》,號召進行所謂『總體戰』,提出建立『戰鬥城』的措施,制定和頒布了保衛太原的『十二條行動綱領』,並據此把太原居民編為各類戰鬥隊服務於太原保衛戰,除了將7萬餘名壯丁和學生編入參戰隊外,還組織了6000餘人的老年助戰隊、5000餘人的少年助戰隊、14000餘人的兒童助戰隊、近6萬人的婦女助戰隊為前線提供各種勞役。閻錫山也在接見外國記者的時候,展示了他為自己和五百基幹配置的五百零一瓶毒藥,表達了頑抗到底的決心」。
(閻錫山太原兵工廠正在製造的75毫米口徑的火炮)(太原城內正在製作機槍的工人)顯然,閻錫山在太原戰役開始之前,充分考慮到了戰時的支前問題。支前問題是如上解決的,那麼,後勤補給又是怎樣解決的呢?守城部隊的戰鬥力又是怎樣的呢?
1948年7月22日,濛濛細雨中,蔣介石攜陸軍大學校長徐永昌等人飛抵太原,與閻錫山商議保衛太原事宜。蔣介石「許諾要盡最大力量援救太原,除了物資上的援助外,還將加緊從西安空運胡宗南部整編30師赴並」,「不久,整編30師一萬餘人陸續運抵太原,被迅速布署在了東山、河西陣地,加上後來從榆林空運的中央軍第83旅4500餘人和原有部隊、抓丁補整以及被解放軍釋放的俘虜,閻錫山守衛太原的總兵力達到十萬餘人」。
(正在飛機上空投給養的士兵)(圍困中的太原,物資補給主要依靠空投與空運)
而此時,我攻城部隊「在太原前線集結的解放軍共有下轄8縱、13縱、15縱的華北軍區野戰軍第一兵團、西北野戰軍第7縱隊、華北軍區炮兵第一旅及地方部隊各獨立旅共八萬餘人」。守城部隊與攻堅部隊的敵我雙方兵力比為10:8。
二、解放太原,之所以付出代價最大,與我軍喪失了晉中戰役後一鼓作氣、乘勝進軍、速戰速決的良機有著一定的聯繫。從某種意義上講,時間拖下去,代價升上來。攻城時間的滯後,也是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原因之一。但,這一戰役良機的喪失,有著其充分的理由和必然性,實出無奈。
「早在晉中戰役結束前的(1948年的——白梅月下客注)7月16日,運籌於千里之外的中央軍委致電徐向前,要求乘勝包圍太原,在勸降無效的情況下,爭取十天內奪取太原」。
中央軍委之所以如此致電徐向前,自有著它的理由——「閻軍主力已被殲滅,駐守太原的僅有一個正規軍,閻錫山統治集團和太原城在晉中失利的陰影中陷入一片惶恐與混亂,因而,此時一鼓作氣乘勝進軍的確存在速戰速決的可能」。
軍史不容假設。事實上,任何運籌都存在著兩種可能性,我們不應忽略這種可能———我軍拿不下太原城、自身反敗。支撐這一說法的理由有幾:
其一,「勸降無效」,攻堅戰,勢所難免。
其二,運城與臨汾戰役中,「第一次面臨城市攻堅戰的徐向前兵團付出了兩萬餘人的傷亡,歷時四十天的晉中戰役結束後,一年來連續作戰始終未得到及時休整的徐向前兵團已是疲憊至極,部隊嚴重減員,基層軍官短缺,有三個連只剩下六名步槍兵」,而且,「這支剛剛由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軍的部隊缺乏城市攻堅戰所需的火力裝備」。
其三,「在當時攻守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閻錫山部卻是憑險據守,以逸待勞。
1948年7月23日,「中央軍委回電,同意了徐向前關於暫停攻打太原的請示,『暫定休整一月,情況許可再延長之。』徐向前兵團隨即轉入休整補充」。
我軍的休整補充,一為徐向前所請,一為中央軍委獲准,但,不容忽略的事實是,此舉,為閻錫山部贏得了喘息的時間——「1948年秋天,閻錫山軍隊在太原環城周邊開始大規模地修建防禦工事」並形成了所謂的「百里防禦圈」,守城部隊也由昔日的「一個正規軍」而增至戰役開始前的「總兵力達到十萬餘人」。從這點上講,時間拖了下去,而代價卻升了上來。
三、解放太原,之所以付出代價最大,與「對敵情偵察不夠周詳,對閻軍的拚死頑抗的程度估計不足,部隊中存在著急躁情緒,急於求勝,攻擊受挫後又顧慮重重」亦有著必然的聯繫。
做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太原,城東、城西均有高山為屏障,登山可俯瞰全城。為攻克太原,我軍作出了如下部署:
「為統一太原前線各部隊的指揮,中央軍委批准組成了太原前線委員會,徐向前與周士第分別擔任正副書記,陳漫遠擔任參謀長,胡耀邦擔任政治部主任」。
太原前委首先補充兵員和健全基層指揮機構,鞏固部隊,1948年「八月下旬,部隊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軍事練兵,結合實際敵情、地形,學習訓練攻防戰術、爆破和土木作業」,「攻打太原所需的400百萬公斤彈藥也及時調運到位,並為攻城準備了檁條30萬根、門板32萬塊、麻袋30萬條」。「按照太原前委的作戰方案,解放軍預定在10月18日向太原發起攻擊」,但是,濟南解放後,「受到強烈震憾的閻錫山以攻為守,以7個師的兵力主動出擊,破壞解放軍的攻城準備並伺機搶奪糧食。10月5日,面對脫離堅固防禦工事的敵軍,太原前委當機立斷,提前13天發動太原戰役」。
「太原前委總結歷史經驗與現實條件,放棄了以城東南為主攻方向的計劃,知難而上,決定首先攻佔東山,從東北、東南及正東方向逼近太原,相機攻城。在戰術的制定上,則放棄平推,而決定南北穿插,不顧敵人東山主峰的干擾,直接插入東山四大要塞」。
東山四大要塞戰況之慘烈,僅從《太原戰役》一文中所記的有關數字,即可想見一斑:1948年10月「21日,閻軍最精銳的30軍一個團和以日本人為骨幹的第10總隊再次發起猛攻,連續反撲七次,四架敵機輪番掃射轟炸,集中炮火轟擊三個多小時,陣地上落彈一萬餘發,山體為之變形,除了鋼筋水泥堡壘外,所有地面工事全部被摧毀,焦土厚達兩尺,遍地彈片碎屑,執行爆破任務的戰士在匍伏前進的過程中,浮土中鋒利的彈片劃破棉衣在戰士們身上留下了道道鮮血淋漓的傷口,一些陷入浮土的戰士至死仍端槍挺立,死不瞑目,19團2營指揮所的坑道口被敵機炸塌,營部指揮員一度被困在地下坑道中」。
「10月26日,四大要塞同時燃起戰火,敵我雙方都將主力投入到這個長不過8公里的陣地上,雙方動用火炮800餘門,戰鬥之激烈,為太原戰役所空前」。
1948年11月「12日,7縱以獨7旅接替獨12旅,向廟碉發動了最後的猛攻。廟碉此時還有敵軍精銳一千餘人,其中包括一支由殘留日軍組成的部隊,他們在信奉日蓮宗的團長的指揮下,敲打著腰鼓,誦讀著《南無妙法蓮華經》負隅頑抗。廟碉是敵人的指揮碉,也是牛駝寨的核心工事,壁厚超過一米,榴彈炮在它的堅固外壁上也只能留下一個白色印跡。13日,獨7旅先後九次爆破五次攻擊,在耗用了兩千餘斤炸藥之後終於炸開廟碉,全殲守軍,奪取了牛駝寨。歷時20餘日的牛駝寨爭奪戰可以說是太原戰役中最為艱苦慘烈的惡戰之一,7縱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的營最後只剩下50餘名戰士」。
「11月10日,8縱向閻軍四大炮兵陣地之一的淖馬炮碉發起突襲,40餘名工兵攜帶1600斤炸藥在劈坡與峭壁上為突擊部隊爆破出通道,成功占領炮碉。11日,閻軍組織5000餘人的兵力反撲,先後攻擊十餘次,一度突入解放軍陣地,彈盡糧絕的戰士們以刺刀、鐵鍬、石頭與敵人殊死格鬥,在兄弟部隊的炮火支援下再次將敵軍擊退」。
「東山四大要塞爭奪戰之激烈殘酷,在整個解放戰爭中也是少有的,各主要陣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數發炮彈,以至焦土三尺,難以成壘,戰士們只能用屍體堆積防禦工事。整個爭奪戰中,閻軍損失在兩萬以上。由於對敵情偵察不夠周詳,對閻軍的拚死頑抗的程度估計不足,部隊中存在著急躁情緒,急於求勝,攻擊受挫後又顧慮重重,因而增大了不必要的犧牲,解放軍也付出了傷亡16500餘人的代價,戰前準備了13000具棺材竟然仍然不夠用」。
(正在太原前線陣地警戒的閻軍士兵,其前方為一座蘑菇碉)(閻軍守碉士兵正在享受冬日的陽光)從1948年10月5日至11月13日佔領太原城南和東山各要地後,我太原前線部隊轉入了長達半年之久的圍城休整階段。針對「部隊在四大要塞爭奪戰中暴露出的偵察不夠周密、步炮協同不密切、連續攻擊動作不夠快、不善於插入守軍縱深、切斷守軍退路、包圍迂迴等弱點」,各部隊轉入了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與休整階段。直到1949年4月20日,我軍才重又對太原城發起總攻,至22日全部肅清周圍據點,24日攻破城池,用時僅4個多小時即全殲守敵。是役,共殲敵124000餘人(整個太原戰役的前後階段——白梅月下客注),俘敵太原防守司令王靖國、太原綏署副主任孫楚等。
(解放軍攻入綏靖公署)[孫楚(三角)、王靖國(圓)被押解出綏靖公署]不容忽視的是,再次發起總攻太原城前,至1949年3月底,我太原前線的攻城部隊共集結了「3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炮兵師,連同中央軍委補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義部改編的4個師,共計25萬人,擁有各種火炮1300餘門」,而此時太原守敵「共6個軍,17個師,總兵力約72000人,火炮900門」,解放軍從數量到裝備都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我軍的軍事指揮官也有過去的徐向前改為了彭德懷。
[彭德懷在太原前線(左三)](智 韓 魏)三國攻晉陽,歲餘,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
————《史記·趙世家》二年正月,(史)思明以蔡希德合范陽、上黨兵馬十萬,圍李光弼於太原。思明留十月,會安祿山死,慶緒令歸范陽,希德留百餘日,皆不能拔而歸。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是月,(朱溫)遣大將賀德倫、氏叔琮領大軍以伐太原.....會叔琮以芻糧不給,遂班師。
————《舊五代史·卷二》天復中,梁祖(朱溫)遣氏叔琮將兵五萬,營於洞渦。是時,諸道之師畢萃於太原,郡縣多陷於梁,晉陽城外,營壘相望.........率敢死之士,日夜分出諸門掩襲梁軍,擒其驍將游崑崙等。梁軍失勢,乃燒營而退。
————《舊五代史·明宗帝紀》檀密疏請以奇兵西趣河中,自陰地關襲取晉陽,末帝(朱友貞)許之,即馳兵而去。二年二月,師至晉陽,晝夜急攻其壘,并州幾陷。既而蕃將石家才自潞州以援兵至,檀引軍大掠而還。
————《舊五代史·卷二十二》帝(李從珂)詔以敬達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仍使悉引部下兵圍太原。自六月繼有詔促令攻取,敬達設長城連柵、雲梯飛砲,使工者運其巧思,窮土木之力。九月,契丹至,敬達大敗,尋為所圍。
————《舊五代史·卷七十》上(宋太宗)初即位,謂齊王廷美曰:「太原我必取之。」及議致討,召樞密使曹彬問曰:「周世宗及我太祖皆親征太原,以當時兵力而不能克,何也?豈城壁堅完不可近乎?」
————《續資治通鑒·卷二十》 ps:宋太宗即位時,和樞密使曹彬討論:為何柴榮 趙匡胤先後4次攻打太原全部失敗了,真的是因為太原城太堅固了,根本就打不下來嗎?(柴榮1次,趙匡胤3次)(正月丁亥),(宋太宗)乃先遣常參官分督諸州軍儲赴太原。(五月癸未)舁入見北漢主,流涕以興亡諭之,北漢主乃降。
————————《續資治通鑒·卷二十》 ps:趙二前後打了5個月,然後把晉陽城火燒水淹靖康之難時,完顏宗翰率軍南下,圍太原。金兵前後九次攻城,九次都被王稟擊退,最後糧草殆盡,王稟殉國,城中太原軍民無一人苟且偷生,前後堅守了太原250天。
并州刺史劉琨,吹笳退敵,幾萬匈奴兵懷念家鄉,皆泣淚而回。永嘉之亂後,劉琨據守晉陽近十年。————————————————————————————————————————從春秋末年開始,直到解放戰爭,太原城都是個非常難啃的骨頭。尤其是自從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從劉武周手中奪回太原之後,直到宋太宗滅北漢。350年時間內,太原作為唐朝的北都,李克用的老巢,後唐後晉後漢的發家地,以及北漢國都,卻從未被攻陷過。樓上的智伯 史思明 朱溫 柴榮 趙匡胤 完顏宗翰等人,解放戰爭太原戰役算是成功的了
閻錫山對整個山西是用心的。老百姓也知道投桃報李。太原的民心和軍心不向著我兔。估計滲透工作宣傳工作做的也不好。不降就是不降吧。山西人哪裡有投降的習慣。
說句題外話,太原自古就是天下重鎮,歷朝歷代太原不知道決定了多少次天下局勢的走向。這種重鎮發生多麼慘重的攻城戰都不意外。
關於這一仗啊,真正傷亡大的還是在爭奪太原東山,山上有四個要塞,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山頭,老西幾乎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壓在了這四座要塞上,當華北軍區拿下了牛駝寨之後老西直接下血本動用獸同上僅有的機動兵力打回來,血戰六日華野不得不放棄牛駝寨,這使得徐只能選擇硬啃。四個要塞,據說華北軍區算上之前第一階段突破外圍防線加上這裡就損失了2W人。至於太原城,華北軍區雖然把拿的出手的重火力全都用在了太原,但是啃開那個城垣後華野才發現,閆老西果然不是賣水果的,有料的都在後頭,據當事人回憶太原城內部工事密布,連環火力點一個接一個,根本沒法辦,只能組織敢死隊進行連續突擊。有的火力點甚至被十公斤裝的炸藥炸了好幾遍依然沒有垮掉……所以傷亡大不是沒有原因的。————————————————————————感謝知友劉明,替我發現了一個之前自己都沒發現的錯誤徐錄表示認可的是梁培璜
閻校長是近代史僅次於袁世凱的偉人
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沒有一寸土地是能靠嘴炮丈量而來的!
還有這麼多吹捧閻的,呵呵。。讓自己十幾萬手下送死 整座城市承受戰亂。給自己軍官準備毒藥不許自殺。結果自己跑到台灣享福。噁心 看歷史都找不到這麼垃圾的
「連日炮聲如雷,震耳欲聾。彈飛似雨,駭魄驚心。屋外煙焰瀰漫,一片火海;室內昏黑死寂,萬念俱灰。大勢已去,巷戰不支。徐端赴難,敦厚殉城。軍民千萬,浴血街頭。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雖女流,死志已決。目睹玉碎,豈敢瓦全?生既未能挽國家狂瀾於萬一,死後當遵命屍首不與匪共見。臨電依依,不盡所言!今生已矣,一別永訣。來生再見,願非虛幻。妹今發電之刻尚在人間,大哥至閱電之時,已成隔世!前樓火起,後山崩頹。死在眉睫,心轉平安。嗟乎,果上蒼之有召耶?痛哉!抑列祖之矜憫耶?」 —— 《閻慧卿至閻錫山的絕命電》 閻慧卿, 閻錫山之五妹, 太原城破後與梁化之於太原綏靖公署地下室服毒自盡,服毒後二者躺入被汽油沾濕的被褥中,衛士將他們的床上澆上汽油焚屍滅跡。太原城內軍心民心,可見一斑。
老西苦心經營幾十年,要是被你像天津那樣一天打下來,面子放哪兒?那麼完備的永備工事群(不提有些碉堡設計僅出於閻錫山本人的腦洞,減分不少),要塞級別的守衛,晉綏軍最後的老巢,閻錫山、晉綏軍是鐵了心要當塞瓦斯托波爾守。徐帥的部隊一直打的艱苦,裝備差,缺乏有力的攻城器械,圍城有餘,攻城不足。仗打的艱苦,部隊傷亡大,徐帥自己也身處重病。彭總接替已經無法指揮的老同事,再調來繳獲的重火力,才最後打下來。如果故事有什麼缺憾,那就是老西最後跑了,說好的與太原共存亡呢?
63軍188師在鐵原阻擊戰中通過大規模的狙擊戰術,成功打擊了美軍的炮兵觀察所,壓制了美軍的遠程火炮。188師海量的神槍手就來自太原戰役中俘虜的閻錫山部隊。用的還是性能垃圾的莫辛納甘,要是用38式,肯定更猛了。
在這裡給閻錫山唱輓歌的山西朋友們,不要忘記,徐向前也是山西人;劉胡蘭還是山西人。守城的是山西子弟(雖然有一個半整編師的前西北軍現中央軍);攻城前期的也是山西子弟。有鄉土情結可以理解,但是這說到底,是階級鬥爭。當然,太原圍城沒像長春圍城一樣死那麼多平民,這也許的確和城裡的首腦人物是本地人有關;我們東北人的命運沒有這麼好;長春城裡的國軍搜刮糧食時,是不把東北人的命當回事的。還有,共軍太原戰役共傷亡45000多人,國軍的傷亡是58000多人;另有近77000人被俘,總共損失了135000人。解放戰爭的城市攻堅戰中,不算被俘,防守方傷亡大於攻擊方的也不多(考慮被俘就往往是防守方遠遠大於攻擊方了),比較著名的就兩次,蘭州(共軍9000多,國軍至少12000人以上)和太原。兩戰的共同點是,都以慘烈著稱;守軍主力都是在本地經營多年的地方勢力,戰鬥意志強於大多數國軍;守軍在防守時均依託城外山地上的預設陣地,在陣地被突破時發起多次反衝擊;守軍包括大量由民團改編的地方武裝。可能就是這種戰鬥意志的略強下人員訓練的不足,以及對城外山區陣地的反覆爭奪中,多次實施進攻戰鬥,造成了防守方比較大的傷亡。
因為閻錫山真是為山西做了很多好事太原可以說是閻錫山的老巢,閻的命令是死守,從抵抗意識來說很瘋狂。沈醉在監獄裡聽閻錫山部下說,閻系的一些高官最後在幾個水泥地堡里集中了全城的美酒美食美女,尋歡作樂了幾天幾夜,最後幾十人集體服毒。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那種瘋狂。
當然這是原因之一,戰術問題期待更詳細回答。
一是大勢尚未邸定,二是天朝在山西的根基遠不如晉綏軍,三是晉綏軍水平還不賴,太原城自然有資本觀望下去。如果天朝一開始在局勢不明朗的那幾年是打南邊動手的話,基本上每座大城都是太原。
說白了,解放軍實力不行,不要看人數,解放軍要真的是小米加步槍,怎麼可能贏得了天下。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前,真正有能力進行城市攻堅戰的只有華野和東野,其他軍隊都沒有這個能力,只有華野和東野擁有強大的重火力,華野還有坦克部隊。沒有強大的重火力,打不下太原很正常。淮海戰役,除了黃偉兵團外其餘全部是被華野消滅,即使整個中原野戰軍拼勁全力只包圍了黃維兵團,但是最後仍然不能把他消滅,直到華野派部隊攜重火力前來支援,才吃掉了黃維兵團,最後華野也是把黃維兵團的所有裝備留給了中原野戰軍沒有拿。天津戰役天津戰役打那麼快,靠的是東野。三大戰役後,大量繳獲的國軍重火力裝備到了其他野戰軍,解決軍的整體實力才提升上來山西在元末就是抵抗紅軍的堡壘,所以這或是良統或是劣根。
(紅巾軍時人也稱為紅軍)
閆是個鄉紳土皇帝級的人物,肯定是愛這片土地的,比無論過去今天中央空降個什麼省長書記傾注的心血更多,但是也就僅限於此了,搞得軍隊說穿了也是個保安團心態—只管本地太平,能守不能攻。本地老百姓肯定是受惠的,戰時當順民還能少死人,這是功。連八路自己都說老西最擅長跟日本人做買賣。該要臉還是該要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本沒有什麼說的。但是解放戰爭期間憑著有點家底想賭一把,這麼多錢搞的武器裝備最後都打在中國人自己的身上實在是痛心。至於打不過一個人跑了這點還不如人家希特勒,一句話,既然要演這齣戲,謝幕的時候他應該在台上。
厲害在抵抗的決心,和全民參與。在內戰期間,是任何一個城市無法相比的,
推薦閱讀: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哪些全軍覆沒的軍隊?
※中國應當從甲午戰爭中吸取什麼教訓?
※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民國入常時,雖然得到非洲等眾兄弟支持,為什麼沒有被美國或蘇聯一票否決?
※為什麼袁世凱和日本的「二十一條密約」簽署後全中國就都知道了,不是密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