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土眾民,各民族融合而不是分裂的原因?

為什麼中國土地遼闊,民族眾多,民眾數量眾多,歷史上是不斷融合而不是產生分裂的原因?


第一,漢族人口佔到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有利於民族團結。若數個民族人口相差不大,則任何一方一旦有分裂思潮,其他幾個族難以抵制。而「一個中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古代政治家也有著一個「統一天下當天子的夢」。統一是文化內涵。

第二,漢字漢語即允許方言的差異性,又保持了文化的統一性。象形文字的書寫形勢有利於文化統一。口音容易變,文字不容易。但表音文字太容易變。發音變,文字就變。古代交通發達,兩地短時間分裂,就可能造成兩種文字。

第三,我國古代的小農經濟依賴大國體制。不然治水、邊患問題無法解決。小國太脆弱。

第四,周邊文明不如古代中國王朝發達。無法蠶食或吞併同化我們。


1.歷史繼承

漢字以及浩如煙海的漢語著作讓中原文化對周邊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一直是壓倒性優勢,同化能力超強。

中原王朝的家國天下結構完美契合農耕文明。

由於太平洋和高山荒漠把中華大地圍了起來,周邊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目標也是一統中原,而不會是橫渡太平洋。接受的文化輻射也來自中原文化集團。如此形成了一個次大陸文化體系。

2.清及近代戰爭

在近代戰爭開始時,即便清已經完成了對蒙,藏,回的土地一百來年的控制,但此時,他們仍有自己的文字和信仰等。本來應該追尋民族自決的浪潮獨立的。

但或許是效忠慣性或者是文化輻射的影響,五族共和居然成功。中華民國繼承了整個清的版圖(至少是宣稱)

中華民族表達的是非西方的概念,而只要用中文的人,都能夠領會這個概念。而之後近代戰爭的血仇直接導致了中華民族從自在,變成自覺。


⒈歷史完整性。來龍去脈,記錄清晰,功罪褒貶都得認。思想一致,民族團結的基礎。

⒉文字統一性。百里不同音,萬里皆同文。政策通達,地域統一的基礎。

⒊高度組織化。枝葉脈絡,層層約束,組織化程度是衡量人類群體的重要指標。進取有力,文明發展的基礎。

團結,統一,發展。

人和,地利,天時至,奮力一躍,足矣。

對立,分裂,停滯。

正是近年來,敵對勢力行為手段的真正動機。

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包容。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進取。

*牽強附會的扯一句,坤為地為八,乾是天是元,爻詞對「乾坤」或「八一」,由始至終,無解。這一句純屬牽強附會,再次強調。

*上述三點,來自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歸納總結。據我有限知識,最早應是斯坦因,寫於《西域考古記》一書中。


因為我們都是吃貨~ 所以我們被稱作 吃哪~ 大家都是中國人,何分彼此,精神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日本人請退散,各回本國,從今天起不要吃中國菜了~

炒菜是中國的,蒸菜是中國的,

全素宴是中國的……

感謝漢族,我們有了四大菜系!

感謝滿族,我們有了滿漢全席!

感謝回族,我們有了拉麵和饊子!……

感謝維族,我們有了饢和羊肉串!……

感謝藏族,我們有了青稞酒和氂牛肉!……

感謝蒙古族,我們有了馬奶酒和手扒羊肉!……

感謝朝鮮族,我們有了冷麵和石鍋拌飯!……

感謝壯族,我們有了……

每當想到一群來源不同的人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吃好喝好!也讓我們的後代吃好喝好!我就覺得這群人是了不起的,什麼樣的奇蹟都能創造!


推薦閱讀:

汕大學子殺貓事件是否屬實?是否有阻止方法?如何看待此人?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感到特別孤獨。?
事到如今,時至今日,已經步入社會的你們還相信天道酬勤嗎?
你所在的行業有哪些金句?
為什麼說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踏入社會後卻泯然眾人?

TAG:歷史 | 民族 | 社會 | 中國 | 民族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