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比較兩國的物價?

在換算的基礎上,一瓶pepsi美國要比國內貴很多(美國1.5美元、國內3元rmb)而一雙鞋一個包美國卻要比國內便宜不少?。比較兩國的物價時該如何正確地把收入因素以及增值稅因素考慮進去?


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利用購買力平價定律(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比如著名的經濟學人的巨無霸漢堡指數,就是利用這個定律的。刊載於2012年1月12日的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指出:

我們將其(巨無霸)在世界各國的價格與其在美國的平均售價4.2美元相比較。根據漢堡經濟學,瑞士法郎被高估了62%。使瑞士的巨無霸漢堡價格與美國相等的匯率是1.55瑞士法郎兌換1美元,而實際的匯率只有0.96。

最便宜的漢堡在印度,只賣1.62美元。因為印度沒有巨無霸漢堡,我們採用了印度版的巨無霸漢堡——用雞肉而不是牛肉製成的王公漢堡(Maharaja Mac)——的價格來比較。然而我們的巨無霸漢堡指數顯示,盧比被低估了60%。

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已跌至16個月來的新低,目前的匯率是1歐元兌換不到1.3美元。我們上一次推出巨無霸漢堡指數是2011年7月,歐元對美元的匯率被高估了21%,但是現在它只被高估6%。

自此前的巨無霸漢堡指數發布以來,其他歐盟國家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有所降低,其中最明顯的是匈牙利福林和捷克克朗,它們各自下跌了23%和16%。六個月前,這兩個國家的價格水平接近公平價格,但是現在它們已被分別高估37%和18%。

購買力平價也就是比較不同國家的購買力水平,從而得出理論上的貨幣間的匯率(因為現實的匯率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無法較為真實地反映兩國之間的物價差異)。

其實這個理論還有很多缺陷,但是最近上課正好學了,所以來回答問題算是鞏固所學知識吧...


你得看一瓶百事佔美國/中國人均收入的比例。。。


題主到底是想問如何正確比較兩國物價還是如何在比較物價的時候把收入因素和增值稅因素考慮進去?

————————分割線————————

周二剛考完國際金融被PPP(購買力平價理論)虐過,現在開學代會無聊,就拋磚引玉介紹一下我理解的基於PPP的物價水平的比較的問題吧。

首先如果我們想要了解PPP,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價定理,百度百科定義如下

「一價定理」是國際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定理。其基本含義是,假定世界各國之間不存在貿易壁壘,同一商品應為同一價格。也就是說在一價定理的背景下,物價水平之比應該正好等於匯率。

再看下PPP的百度百科背景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基於一價定理的關於匯率決定的一種理論。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桑頓在1802年提出,其後成為李嘉圖的古典經濟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最後由瑞典經濟學家古斯塔夫·卡塞爾(G·Cassel , 1866~1945)加以發展和充實 ,並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一書中作了詳細論述。它已成為當今匯率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

購買力平價理論基於以下假設:

1、不考慮國際貿易中的交易費用。購買力平價說忽略套利行為過程中產生的交易費用和信息不完全等問題。

2、兩國間的貿易條件相同。在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常常使用關稅和配額等形式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出口國也常常使用出口退稅等形式補貼出口商,目的是增強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3、沒有外匯管制。購買力平價理論前提之一是浮動匯率制,國家外匯管制也直接扭曲了購買力平價理論的邏輯基礎。

4、參比國要有統一的價格形式。如果說兩國的價格形式並不統一,一國實行價格補貼,這樣就必然導致價格歪曲,從而導致比較的結果失去意義。

5、所有商品都是可貿易的。購買力平價理論中,所有市場的商品和勞務價格單一,是通過套利行為實現的。

6、不同國家的同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可以完全替代的。

7、生產與消費結構大體相同。

8、相同勞動生產率。

好,理論搬磚完畢。

我們可以看到,PPP是古典經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PPP基於太多的假設。所以,PPP在現實社會不實用。那,不實用的理論為什麼要講呢?

理論是思想的結晶,是思維方式的創新。PPP作為兩百多年前就已經出現而且持續到現在的理論可以給我們很大的思路啟發。

我們假設一百年以後,這個星球上只剩下一個國家(無政策壁壘),交通工具利用太陽能且能瞬間到達世界各地(無運輸成本和地域偏好)。每個人都可以做任何工作(無勞力偏差)。那麼PPP是完美試用的。

那現在是什麼情況呢?如果現在你買外國車,在國外十萬美元,在國內你交完稅可能需要120萬(假設美元比人民幣1:6)。其中60萬是這麼花的。

1. 政府政策壁壘。比方說關稅,買車稅,可能佔掉40萬。

2.運輸成本。從其他國家拉過來的開銷佔十萬。

3.勞力成本。中國分公司和美國分公司的運營成本是不一樣滴,國內發布會請的車模最後都是算在買車的老闆身上的,就說十萬塊吧。

你瞧,這麼多因素,你能說物價比是1:2嗎?

考慮完這些因素,我希望你能思考更多。考慮了這麼多的看得見的因素,我希望你能意識到更多的看不見的因素。

如經濟學上有一個叫做巴拉薩-薩米爾森效應。簡單理解就是經濟落後的國家物價水平低,經濟發達的國家物價水平高。兩個國家之間的宏觀現狀對整個國家的物價水平都有很大影響。

又比如不同的文化、地域誕生了一些價格歧視。印度鄉下的香火錢(寺廟祭拜用的香和火)比倫敦只多不少,四川小鎮的火鍋比悉尼只少不多。

……

說了這麼多暈暈的理論廢話,那我們來看看到底該怎麼比物價。

如果兩個國家的商品籃子能夠完美契合。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拿兩個國家的一攬子商品的價格和匯率進行比較,簡直一目了然。

如果商品籃子不一樣怎麼辦呢?我個人想了一些簡易的辦法。一、將這兩個國家的商品按重要性及消耗量排序,之後 抽取各國內排前一百(一千,一萬都不影響)的商品,找出有重複的商品構成商品攬子進行比較,這 方法我稱之為間接法。

二、將這兩個國家的商品按國民生活中需要接觸的頻率排序,之後抽取各國內排前一百(一千,一萬都不影響)的商品,找出有重複的商品構成商品攬子進行比較,這方法我稱之為直接法。

題主你想比什麼樣的物價呢?用間接法比出的物價大都代表了不同國家企業的成本比率和大宗商品的價格比率。而用直接法比出的物價代表了國民生活中最容易感受到的價格比率。

物價比較太複雜,太宏觀。這些比率都只能做出一些參考,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目的來採用不同的指標。題主你想比什麼物價水平呢?

————————分割————————

如果題主想了解的是增值稅稅收因素的影響,考慮的應該是國家政策壁壘。想了解的收入因素的影響的話參考巴拉薩-薩米爾森效應結論。

學術小渣,拋磚引玉;

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謝邀,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試著回答下昂~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首先只考慮物價進行比較的話,可以利用購買力平價從理論上橫向的比較物價。

由於貨幣的價值在於其具有的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他們各自具有的購買力的對比。

舉例來說來,購買力就是:1¥=?kg豬肉,那麼反過來,物價就是:1kg豬肉=?¥。這是在中國,在美國就是1kg豬肉=?$了。那麼物價比較比的就是相同物品在兩個國家的價格。

購買力平價的意思就是說同一種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種貨幣表示價格是一樣的。假定

p_{america} p_{china} 分別是美國和中國的物價水平,則:e	imes p_{china} =p_{america} e=frac{p_{america} }{p_{china} } ,那麼匯率就是這個e其實就是中美物價之比了。2015年7月5號的匯率是1:6.21,那麼美國的物價在不考慮收入的情況下就是中國的6.21倍。這只是購買力平價的絕對形式,然而其實同一種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種貨幣表示時價格並非一樣的,在美國可能是中國的k倍,則有:frac{e	imes p_{china} }{p_{america} } =k這就是購買力平價的相對形式啦。如果要比較相同物品在2個國家的價格更嚴謹的是需要確定這個k的值。

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成立,首先,對於貿易商品在不同國家運輸需要成本,對於非貿易成本就更加不成立了,服務價格在各國是不可統一標價的,在美國洛杉磯剪次頭髮要50美金在中國北京60元基本也夠了。其次,雖然匯率的含義如上所述,但匯率並不只由各國物價決定,還受國家宏觀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的影響。因此,這種方法只是很粗淺的通過匯率對不同國家的物價有一個基本的橫向認知。

其次在考慮物價時,除了橫向可以利用CPI縱向的比較同一國家物價隨時間的變化。然後通過比較兩國CPI的變化來對兩國物價變化幅度進行比較。CPI,翻譯過來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應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指標。總的來說,CPI上升,則物價升高,購買力下降。以中美為例,中美近年來的CPI變化如下圖:

中國:

美國:

(來源: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至2015年5月)

以上是單考慮物價的情況。將收入考慮進去的話,理想情況是考慮同質產品在兩國的價格在同等收入下的比例。這樣的好處是將購買力平價理論中不能滿足的非貿易商品和貿易商品的運輸成本考慮進去了。即在不同國家不存在商品套利。具體做法很簡單,就是假定中美的平均月收入都為a美元然後將商品分類,例如分為衣食住行,再計算物價占收入的比例。

另一種思路是可以考慮恩格爾係數。我認為對比兩國物價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從一個側面來比較兩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生活狀況。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係數達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利用恩格爾係數可以看出,富裕國家的物價要比貧窮國家的物價相對低一些(在考慮收入的情況下)。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恩格爾係數已經達到了20%以下,而中國在08年恩格爾係數下降到了50%以下。因此,從恩格爾係數這個角度看,在考慮收入的情況下,中國物價是高於美國物價的。

考慮稅收的因素礙於知識有限就實在不會啦。。見諒~


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一籃子貨物和其中各種貨物的權重,最後根據各地價格得出加權平均數。而這個各地加權平均數的比值也就是實際匯率。名義匯率還需要考慮各地的通脹水平。

關鍵在於一籃子貨物的種類和權重都很難確定,因為各地消費習慣,物流成本,稅費差別極大,使用一個地方的消費習慣制定必然扭曲其他地區的消費水平。所以所謂麥當勞指數,巨無霸指數看看就行了,每個地方的麥當勞巨無霸消費比例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也就有了各種中間辦法,比如取前一百種商品中各地的重疊部分。但是這同樣面臨比例問題,孟加拉的大米消費比例和英國的比例截然不同……如何取加權值進行比較……

作為一個只學過中級的學生,看過上面的答案之後決定還是把自己學的點東西說出來吧,已有答案實在不堪入目。


換算成黃金,,,,,


物品的價格在於內在的成分優劣,根據這個區分,你會發現兩國的食品的差別。


前面之述備矣,需要補充的是購買力是單位貨幣的購買能力,而非支付能力。收入代表支付能力,不代表貨幣購買力。如果把兩輛一樣的車以10萬歐元的相同價格分別賣給我和李嘉誠先生(不是李嘉圖的堂弟),您能說賣給我(習慣用人民幣)的價格比賣給李先生(假設他習慣用港元且願意買這車)的價格更貴嗎?恐怕只能說以我的收入覺得這車貴,以李的收入不覺得這車貴。


感謝邀請, 如何正確的比較物價。

按照同類型, 同品牌, 同規格商品, 對比兩地的平均收入。

商品和收入的比例, 就是兩地物價的真實水平。

例如: 新加坡人均收入RMB15,000/月,電影票RMB50元/張, 那麼電影票佔比收入是0.3%;

香港的人均收入是RMB25,000/月,電影票RMB100元/張,那麼電影票佔比收入是0.4%。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麥當勞指數,(鞋的問題 應該對比的是同一品牌同一款的同一型號價格,數據才有參考性,


推薦閱讀:

P2P 借貸平台的主要風險是什麼?
你所在的領域裡,到目前為止,出現過的最複雜的產品是什麼?
資本市場讓你虧錢的深刻經歷有哪些?
馬上面臨退伍,手頭 10 萬元能做些什麼?
證券公司行研實習生每日工作大概都做些什麼?

TAG:經濟 | 物價 | 經濟學 | 國內外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