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訛後不計前嫌反資助其千元」?
新聞鏈接:安徽 初三女生好心扶老太太被訛不計前嫌反-20150424超級新聞場
這是破壞社會契約的行為。【註:感謝幾位答主指正,這裡用社會契約的確不當,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替換詞語。
不知道「公序良俗」是否更貼切一些?
定義如下: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再次感謝指正。當時草草寫成,並未斟酌用詞。抱歉。 】
可以穩定運行的善,才叫善,因為人人受益。
而破壞規則,使壞人得不到應有懲罰的「善」,是小善,對於社會,是大惡。
【註:準確的說,小女孩兒的行為算是小善,談不上多大惡,畢竟小孩子的善心嘛。但是這件事的宣傳,是大惡。】
重溫下經典
《子貢贖人》,出自《呂氏春秋·察微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 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 」
【註:有人拿聖人比做小女孩兒,認為這高估小女孩兒。其實在下沒有這個意思,這裡聖人只是虛指。小女孩兒的行為就是子貢的行為,而社會所提倡的行為,應該是「聖人」的行為。】
這就是我要說的意思。
另外,我討厭某宣部這種和稀泥的做法。簡直噁心到家。宣揚不知所謂的價值觀。
從「人道賠償」到「警察被訛並未追究」,一味強調受害者應該包容和寬厚,卻不知這是縱容。
說的難聽點兒就是,「我都道歉了,你憑什麼不原諒我」。
柿子專挑軟的捏唄,法律不保護受害者,簡直在逗我呢。
【註:有人提到了心胸。是的,小女孩兒的確是高義,值得讚許。但是絕對不值得提倡
可以看看新聞,竟然是「家屬道歉並表示不追究,小女孩兒堅持給錢」,這太奇怪了,不應該是「小女孩接受道歉,表示不會追究」么?
可見如今的導向是什麼。惡人竟然理直氣壯的不追究了。奇哉怪也。
令好人得到讚美,令惡人得到懲戒,才可以讓更多平凡的人收益,這才是我心中的善
而社會讚美前者,忽視後者,就是助紂為虐了。
有天堂也要有地獄,除惡和揚善並重,才能讓這個社會更好。
諸君認為呢 ?】大概是胡適日記里的: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都開始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人人都爭當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都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我想這裡有幾個關鍵詞:以德報怨,訛人的老太太,初三女生,一千元。
·以德報怨。從整個社會層面來講,以德報怨是美德,成語在使用發展中出現含義變化甚至逆反很正常,死揪孔子說了什麼沒有意義。這也不是說中國社會如何,在世界上以德報怨也是被推崇的。主教贈給冉阿讓銀器,隊長伸手抓住冬兵……相比什麼契約精神之類,以德報怨才是普世價值。難道我們的世界比不上九頭蛇等怪物橫行的漫威世界,還比不上悲慘世界么?
以德報怨的根本是,通過探究導致對方墮落的根源,幫助對方擺脫墮落狀態,從而把一個壞人變成好人。他脫離了報復心態,從更高的層次看待自己,看待傷害自己的人,看待這個社會。睚眥必報只會讓別人傷害你前衡量下後果——但你沒法避免。以德報怨可以讓一個人徹底消除傷害你的想法,甚至轉而成為你的助力。
·訛人的老太太。有句話這麼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所以一個人是否被感化,還是需要一定的判斷。
·初三女生。初三女生是否有這個判斷力?我認為不一定,但是你不能說就一定是錯的。孩子的行動出自內心,已經擺脫了上面所謂理性的分析,有什麼比一顆善良的本心更可貴么?
·一千元。我認為是挺多的了,初三的我拿不出,現在的我捨不得。所以我很欽佩這個女孩。知乎上的人有個「好」習慣:對普通的人性無限寬容。我打引號並不是諷刺,只是說存在個別時候不見得好。這在社會上其實挺難得的,用獎學金給女朋友買手機,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甚至想斷絕親子關係的,女明星四十多歲離了婚找了新歡這些個事情,擱哪兒都被罵,獨獨知乎不會。這點我挺喜歡。
但也有個壞習慣,不打引號的壞習慣——這跟知乎沒關係,哪兒都一樣:對善異常嚴苛。
以德報怨是不行的,行善不圓滿是不行的。你要行善,還得有資格。什麼資格?你得有能力想明白你的善到底帶來了多少善果,多少惡果,如果你想不明白,就別善。如果沒想明白而做了,那就是蠢且惡,或者至少蠢且作惡。
這種想法也不是全無道理。但實在是跟大家平日里倡導的「人性化」「自由」相去甚遠啊。
為什麼不能說女孩的「不計前嫌」是在「以直報怨」,而「資助千元」就是合法支配自己財產呢。
當然,這種說法有些試圖剝離語境的味道。但也許女孩子資助千元這個行為本身,就不是基於「被訛」,僅僅基於她聞聽老太太因住院經濟困難。再「聖母」一點去揣測,或許老太太訛人也真的是「一念之差」,她本來就不是一個慣犯——如果你仔細看新聞,老太太家人前後的反應是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的。
而她選擇資助這位老太太,而不是其他人,當然不是因為自己被訛了,僅僅是因為多接觸了一些時間,於是對對方的苦楚了解更深,對老太太的同理心相比對其他生活困難的人也就更強烈。
她支配自己的一千元,是不需要考慮「破壞社會契約」的,也是不需要考慮「何以報德」的。她被訛了,選擇原諒。她見人窘迫,選擇資助。僅此而已。
那什麼時候這樣的事情會變成一樁真的「破壞社會契約」的行為呢?當媒體以她的行為作為道德標杆的時候,當大家試圖用同樣的要求對待普通人的時候。因為這個小女孩的行為,我們被人訛了,會被要求原諒對方,如果對方生活困難,我們還被要求資助對方。僅僅在這樣的情形下,這才是一樁壞事。
而這樣的壞事產生,卻仍然不能怪罪到女孩子頭上,也怪不到「以德報怨」這件事上。她父母可以告訴她,你這樣做被別人知道了,可能媒體會用你的行為要求大家,後果是很不好的——正如孔子教育子貢一樣,普通人是絕無立場指責子貢「你不要這個錢讓我們怎麼下台」的。我們本就不需要「下台」。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應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為自己討公道將對方繩之以法,原諒對方,原諒甚至幫助對方脫離困境,這些選擇都不應該受到任何指摘。如果有,那就是指摘的人沒有給予別人他應該給的尊重,錯不在選擇本身。
所以歸根結底,這個社會太需要尊重了。
尊重以直報怨——所以媒體當然可以讚揚女孩子,但不應該樹立這種道德標杆,不應該煽動「不這樣就是道德有問題」的輿論,普通人也不應該感到壓力。也尊重以德報怨——所以我們毫無立場去指責子貢和這個小女孩。「惡人要有惡報」從來在我眼中都不是鐵律,它是基於對受害者的同理心,如果受害者覺得對施惡者的惡報會讓自己不舒服,原諒反而使自己心安,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讓受害者繼續不舒服呢?(題外話,對「何以報德」這個反問我已經煩不勝煩了,既然要問,那我也可以給答案——湧泉相報唄。這世界上本來就不止「直」和「德」兩種行為方式。你願意選擇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挺好啊,別人願意以德報怨,湧泉以報德,有何不可啊?)如果小女孩做的這件事變成了一樁壞事,善種造成了惡果,那我們只能嘆息這個社會太不自由了,竟然一個「以德報怨」的行為就成了所有人的道德枷鎖。
不過現在,我看到的只是對「以德報怨」這個行為的枷鎖。我的大腦左邊耳朵上的螺絲有些鬆動了,眼睛蒙上一層保鮮膜,鼻子聞到了一股盜版魯迅身上的文臭,整個道德觀遭到以上答主重鎚。
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訛後不計前嫌反資助其千元,我贊死這個小姑娘。目前的答案贊同 小屋住不下的回答周子涵的回答
以德報怨被幾萬個社會精英在知乎上說成是助紂為虐。知乎上通常有兩派喜歡爭吵:1,違反道德2,違反法律。小女孩既不違反道德也不違反法律有什麼錯?那就說她違反社會契約,違反社會秩序。契約比北京的霧霾還模糊,就是憑默契來約定一種規矩。
對不起,初三的小女孩單純的心還沒領悟到這個所謂的契約。
有幾個人點開視頻看了,視頻說的是,女孩嘴唇都講幹了,沒有一個人相信她是無辜的,後來經過交警調查,還了女孩清白,民警把真相告訴老太太家人,家人很內疚再三向女孩道歉,女孩後來了解到老太太家庭特別困難,住院花了一萬多醫療費之後,等老人出院之後,女孩帶著家人探望老太太還給老太太捐了一千塊錢現金。女孩家境也一般,一家四口的生活靠父親一個人養活。
老太太的確摔倒了,在家境很窮的情況下花費了一萬多塊錢,老糊塗了一時起了貪念,順勢訛錢。而小姑娘只要一個真相,並用最好的方式解決了這個真相。多麼好的小姑娘,多麼好的道德悟性,多麼簡單的一個以德報怨的故事,不需要你去翻《聖經》《金剛經》《道德經》。
她助紂為虐了嗎?如果小姑娘被騙了錢,老太太以後會繼續訛人,如果小姑娘沒有捐錢,老太太會繼續訛人,如果小姑娘帶著家人去罵老太太一家子,去潑糞,說不定老太太還是會訛人,我覺得小姑娘捐了一千塊錢,老太太反而不會訛人了,這是一種博愛,一種情懷,你訛我,我分分鐘教你做人,我用善良砸死你的邪惡。
想學做人啊,我教你啊
分割線
有人給我發私信說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取關我,實際上評論區已經看出來了,沒事兒,取關就取關吧,我很溫柔的。這個問題下批判小女孩的答案已經佔領高地,為數不多的支持者被踩扁了,一個初三姑娘,本該是背書包的年紀,你們硬是要人家背黑鍋,你們贏了。以德報怨,個人認為是會助長不正之風的行為。因為總有一些道德修養達不到平均水平線上的。這樣做就像濫好人,讓做壞事代價變小甚至還能受到資助,只會刺激這個行業(如果碰瓷也算是行業的話)的發展。至於勸善方面感覺收效甚微。
真是可怕,讀聖賢書是為了讓人們向聖賢學習,而不是用他來當做道德綁架的工具。
你們確定自己是在讀書?你們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堅定自己的內心還是只是為自己的不作為找一個高大上的理由?(下面有補充)是不是你們看到以前先賢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會理解為是一群想要權利而想的發瘋的政客?
看了以直報怨,就再也不給那些不慎做了錯事的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讀了厚黑學,就再也不相信世界上其實是有單純的好心人;聽了一句",聖人不滅,大盜不止,就為自己的私心找了一種開脫的理由……
也許你會說我是一個在溫室里長大的,什麼事都沒有經歷的小花朵。那麼我想問的是,你們的經歷到底有多坎坷?你們到底有多大?難不成你們都是七老八十看盡人間百態的老壽星?
其實你們怎麼樣我真的不在乎,可是你們竟然口口聲聲的說,那個可愛的小女孩是在助縐為虐?誰都可以幫就那個女孩不可以幫?你們的腦洞到底有多可怕?你們到底有沒有出去逛逛看看這個世界是怎樣的?果真如你們想像的那樣充滿了黑暗?
其實,真的很難為你們,把中國的儒家文化硬生生的解讀出一種濃濃的自私自利的味道。讀書是為了律己,而不是律人。修身養性,無外乎如此。
我在這裡,贊同那個小女孩的行為,並為她點贊。
——————————————第一次補充與修改分割線————————————
關於讀書為了什麼的補充。我認為讀書是為了讓自己保持內心善良而又可以學到如何保護自己的一個工具,兩者都非常的重要。而善良的外在體現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同情心。但是很多人讀了很多書之後卻變得十分的冷血,這是我所氣憤的和鄙夷的。因為在我看來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是自身的自私自利所導致的,書本身作為一種工具是沒有任何嚮導作用的。(這裡的書是泛指,不是特指,特指的書是肯定有嚮導作用的)但我不討厭厚黑學這類書,因為人本來就是矛盾的。看這類書在我看來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黑暗一面從而有效地防範,無知不代表保守而是傷害。
讀書很多時候對於我是一個看世界的一種方便途徑,一個相對於殘酷現實的調味品。看到的越多,就越會理解很多人其實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的。誰沒有英雄夢?誰又喜歡被人唾棄?具體到這個事情上,那個訛人的老奶奶如果不是擔心奇高無比醫療費用,她幹嘛要去訛人?我所討厭的也是那些給人貼標籤的人,討厭的是那些高高在上毫不關心哪個老人倒地為什麼要去訛人就直接說,這個老太婆訛過人,該死!完全無視哪個老人的家庭狀況,直接一棍子打死還打得心安理得。
但是在上面的評論裡面我看不到一點點的對於那個老人的同情心,而那個小女孩身上有並且付諸於行動了,所以我點贊。贊的是她明明受了傷害卻還是保持著自己的同情心。而憤怒也是憤怒看書,看聖賢書,卻把自己的善心,同情心全都不知道看到了哪裡的愚蠢的行為。所以我才會說,你們確定自己是在讀書?你們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堅定自己的內心還是只是為自己的不作為找一個高大上的理由?
以上就是我的補充了
首先謝謝 @貓貓,因為他說的道德綁架工具確實比我所說的指責他人的工具要更準確一些。我是在看到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指責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後,才想的來回答的。這次修改前的實名反對也是因為這個。但今天又看了一會討論發現他們其實只是討厭媒體拿這件事來說教,當時只是沒有說清楚,所以現在把實名反對刪掉了。還有我認為其實很多人是沒有搞明白到底是誰錯了,錯在媒體不在女孩。最後,我覺得其實這件事很矛盾。社會進步是需要這樣的討論,但是對於站在這個討論中心地帶的小女孩,我覺得是不是太殘忍了一點?但如果不是因為是小女孩而是一個成年人,我又認為我是不會進來進行這麼深入的討論,只是掃一眼就好了。
呵呵…「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是孔子對子貢說的。如果一個魯國的小女孩花錢贖了魯國的奴隸然後不要回報,孔子會上去就教訓小女孩做得不對「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應該以直報怨…」云云么? 絕不會。因為子貢和小女孩是不一樣的。 子貢是孔門弟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帶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熏陶教化、構建社會的公序良俗。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但只要是孔門弟子,這個目的和責任就永遠不能卸下,任重而道遠。子貢必須要對整個社會的風俗負責。所以孔子教育他,如果你以德報怨,你應該考慮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整個社會風俗,使得社會規則強迫別人也去以德報怨,進而破壞社會規則的公平。 其實,子貢的行為也沒這麼大影響。但身為孔門弟子,必須假設自己可以熏陶和塑造整個社會的風俗,並用這個高的不得了的高標準要求自己。 這個高的不得了的高標準適合推廣到所有人身上么? 不!適!合!小女孩不是子貢,她從來沒有自願地獻身於塑造社會風俗這個偉大而絕望的事業里。她的行為並不帶有塑造社會風俗的目的,那麼,所有把「塑造社會風俗」這個意義賦予她的行為並以這個意義為標準進行評價的人,就先要想一想自己所做的這種賦予本身是否正確。 我們繼續用孔子做例子。孔子被隱居的賢士諷刺的時候,沒有衝上去抨擊隱士的這種消極生活方式對社會風俗的不良影響。但如果孔門弟子或者魯國君主或者魯國士卿宣布要去過隱居生活,孔子就不會僅僅感慨一句了事,而一定會加以批判。為什麼?因為投身孔門,就隱含了一個聲明,自願把「塑造社會風俗」這個責任擔在肩上。身為君主和士卿,則是先天地把「塑造社會風俗」這個責任肩負了起來,因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而對於既沒有責任去「塑造社會風俗」、自己也沒有聲明要肩負這一責任的人,孔子就不會用「塑造社會風俗」這個標準去評判和要求他們、去指點和教育他們。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孔子是好老師,但他不好為人師。好老師和好為人師的區別在哪裡?好老師教育那些有義務受自己教育的人以及想要受自己教育的人,好為人師的人教育那些既沒有義務受自己教育也不想受自己教育的人。好為人師的本質,在於把自己的目的和願望強加給別人。這個初中女生花錢幫助了一個很可能不值得她幫助的人,僅此而已。我個人不相信她的這個行為里包含了「塑造社會風俗」的願望和目的。那些把這個目的強加給她的人,都是在好為人師。而把這個目的強加給她的人,第一種是可能想把她樹成典型然後引導社會風氣向「以德報怨」方向發展的媒體,第二種就是這個問題下面的很多答主們。其實答主里的很多人,針對的是前面的第一種人,也就是那些試圖用「以德報怨」引導社會風氣的人。這是應該的,試圖塑造社會風氣的人就應該接受對自己這種塑造的評價。但正確的說法是「媒體不應該宣揚以德報怨的價值觀」,而絕不是「女孩花錢資助老人對社會有害」。另一方面,張嘴就是這個女生對社會風俗有什麼什麼不良影響的答主們,「試圖塑造社會風氣的人就應該接受對自己這種塑造的評價」這一條,也適用於你們自己。你們確實是從「塑造社會風俗」這個意義出發去評價別人的,所以「塑造社會風俗」這個意義強加給別人不合適,來評價一下你們自己的行為卻當然是應有之義。你們的行為帶來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風俗?是每個人做每件事都不能僅僅從法律出發或是從法律和自己心裡的道德倫理出發、而必須從「塑造社會風俗」的責任出發進行考慮的社會風俗!而什麼樣的行為對社會風俗有利而什麼樣的不利,什麼是公序良俗而什麼不是,全!憑!嘴!說!這麼一個所有人評價所有人、所有人受所有人評價的社會風俗,是公序良俗么?呵!呵!正是因為把「塑造社會風俗」的責任強加給每個人帶來的社會風俗絕不是公序良俗,所以以塑造公序良俗為己任的孔子才絕不把這個責任強加給所有人、絕不好為人師。這就是那些口口聲聲用「對社會風俗的影響」來評價和批判別人、把這一責任強加給別人、其實自己就在塑造一種惡俗而不自知的人,你們和孔子之間的差距所在。可能會有人從西方的社會契約論里搬出些零碎概念,來說明每個「模範公民」都對社會風俗負有責任,必須肩負這種責任,否則公民社會無法建立,這種高大上的公民社會豈是區區孔子能想像的,然後可能再升華到中國人缺乏公民意識云云,最後還可能有棄療患者總結出這就是你支的劣根性不能領會社會契約的高大上…我只想說,模範公民和孔門君子一樣,從來都是一部分人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社會對每一個成員的要求。大部分人,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既不是模範公民也不是孔門君子,他們是普通的人,可能做出蠢得冒泡的善舉,也可能做出莫名其妙的惡行。只有承認這一點、欣賞這一點的社會風俗,才是公序良俗。理想的公民社會和理想的王道大同,都從來不存在。當然可能有人又衝出來說理想的公民社會當然存在,怎麼是中國土得掉渣的傳統道德理想能比的,社會不可以把人塑造成君子或者共產主義戰士,卻可以把人塑造成模範公民。我只想說,第一點,如果你們的理想實現了,那將是理性的暴政,理想的公民社會裡不會有初中女生因為老無賴窮困潦倒就給她錢,但如果社會中沒有一個人會同情那些根本不值得同情不應該同情的弱者的話,人也就不再成其為人。第二點,這種理性的暴政所基於的理性,也僅僅是一種不完整的、卻又不知道自己不完整的、自以為理性的「理性」。第三點,恰恰是因為第二點,所以第一點裡的「理想」永遠不可能達成。感謝這混沌世界的不可知與不可控。贊同 @小屋住不下 和 @王小壞 的答案。
假想一個新聞:一個人躺倒在馬路上,路過的人都假裝沒看見紛紛走過去,最後這個人不幸地死了或者造成了什麼終身都不能自愈的後遺症。這個新聞傳到了網上,眾網友憤怒指責路過的路人,然後一個知乎er把這個事件轉到了知乎上問各位怎麼看。相信各位會異口同聲地說那些網友:你們是道!德!綁!架!
沒錯,道德綁架。
為什麼網友指責路人的行為是道德綁架?因為他們把本該束己的道德標準強加給別人,以聖人的標準要求沒有救助義務的路人。所以這是一種道德綁架,應該被現代社會的公民所排斥。為什麼要排斥這種道德綁架的行為?因為現代社會是多元的,每個人的道德標準都不盡相同,你所認為的道德並不是別人所認為的道德。因此拿自己的道德約束別人顯得很可笑。
當然即便每個人的道德都各不相同,但它們卻都應該有一條底線存在,對現代人來說什麼是道德的底線——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才是我們所有人都應當堅守的。
那麼在題目中的這個案例中,這位小姑娘做了什麼突破底線的事么?並沒有,法律並未施加給她禁止給老太錢的義務,給老太錢是她的權利,儘管她知道老太是在訛詐她,但可能她就是心疼,就是惻隱之心爆發,她就是給了,沒有違反法律,也並沒有傷害誰。
看官可能不服:傷害了!她這是敗壞社會風氣,鼓勵其他老人變成騙子訛人。但你們可能是太小看社會風氣了。在踢球砸到路過大娘,大娘索要高額賠償,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中,我說大娘索要高額賠償是她的權利這一觀點時就有人提出,那以後一群老頭老太就會去排隊在球場等著砸了!各位看看這樣的觀點荒謬不?很荒謬,這就是把偶然事件普世化的結果。
顯然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不是每個老頭老太都那麼閑去等,即便去等了,球飛出高高的攔網砸到人也是概率極低的事情,即便砸到了也不是每個足球隊都甘心花錢買消停息事寧人。所以這樣的做法是收益率極低的事情,因而一群老頭老太就會去排隊在球場等著砸的事情是不會出現的。
回歸到本案也是如此,不是人人都會像小姑娘這樣選擇,至少從知乎看,各位才不會這麼選呢,寧可撇家舍業的把騙子告倒也絕不會送錢。老人遍地躺對老人自己來說,收益率也太低了。這種事件純粹是一個偶然事件,不會上升到破壞社會契約的程度!更別濫用什麼破壞公序良俗這種大帽子。至於助紂為虐,蠢即是惡這種言語也可以休矣。而把孔聖人那種以直報怨以德報怨的言語搬出來的,就明擺著是在以聖人的標準要求他人了。
她或許在知乎眾人看起來很蠢,但絕不是惡。至於我怎麼看待這個事件?冷眼旁觀。我既不主張批判這個小姑娘,也不會鼓勵這種行為,更不會像她一樣被訛了還給人家送錢,這就是我的看法。
暫且放過小姑娘吧。
——————————作此文,只是為了提醒各位,像題目下的這種批「聖母」似的行為也同樣是一種道德綁架,只不過這種道德綁架更為隱蔽,以至於各位自詡為理性的知乎er們也很容易被蒙蔽,請務必謹之慎之!
最後,希望我們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能做到以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以守法公民的標準要求他人,我與各位共勉!居然刑法課的例子現實化了,這個世界好大,我果然還不是不要出去了
那如果是真的沒錢買飯飢餓的母子跑去商店偷食物呢。
店家不予追究,還給吃的,是不是也是不正綱常倫理了?
犯罪的老太和有同情心的學生是兩個人,兩碼子事,犯罪的歸犯罪。
孟子雖被明太祖請出廟堂,可他也算儒家代表了吧,他不也說了無惻隱之心非人也。而孔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然是以德報德了。道德永遠是一種追求,不是拿來當性價比推導因果的一把尺,犯罪的自然是要明正典刑才對,可祖國的花朵有惻隱之心表揚一下,竊以為沒甚不好。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呂氏春秋》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回國後就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卻不接收國家補償。孔子說:"你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再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接收了國家的補償,對你的善舉並沒有絲毫損失;但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為了感謝他就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子貢是孔子弟子中最會經商的,財大氣粗,自然可以不接受國家的補償,但是一般的魯國人呢?原本他們在國外看到淪為奴隸的國人,肯定會想辦法去贖,就算一時沒有錢,借錢也會去贖,因為這是好事,回國之後國家又會還錢,做好事沒有任何損失,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子貢贖完魯國人之後卻沒有拿錢,子貢是孔子有名的弟子,這件事在魯國被宣揚之後,以後再有人贖回魯國人,他要是還去國家討錢,就會被人瞧不起,人們會說你看人家子貢,多高尚,錢都不要,原本贖人就夠麻煩了,又不是為了至愛親朋,何苦付出了時間精力還平白擔一個罵名呢?他要是不去國家拿錢,自己又不是什麼大富豪,哪裡受的了這樣的損失?所以從此以後,一般人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也不會去管國外的同胞奴隸了,而子貢一個好人,救得了全天下的奴隸么?
原本幫助人是一件沒有任何損失的事,但在一些好人的拔高之下,好事卻成了有錢有勢的人才敢做才能做的。你固然成了一個好人,備受讚譽,但是天下那些一般的普通人卻再不敢做好事了,得不到幫助的人比原來反而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究竟你做了好事還是壞事呢?
壞人變老了,而好人正在長大。
助紂為虐、捨身飼虎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比如巴列維時期的飛行員為禍霉泥王朝獻身。但鮮有幾隻虎在吃肉時被感動成冉阿讓的,只是多續了幾天命而已。 寬己律人的費拉才會總對別人說:男人的胸懷都是被委屈撐大的。 魯迅看了「郭巨埋兒」之後說, 不僅自己不想做孝子,並且也怕我的父親做孝子了。 子貢救人的案例值得反覆學習。孔子預測的好,她這麼一善(倒不如說是惡的再生產),其他所有救人者和不救人者,都被@土鱉 @洛瑞 @付硬 這種 假蠢真惡 理中客 黑屁王 農逼 跳出來道德綁架了。別看它怎麼同情「每個反面人物都有一個悲情黑化史」,但他連為什麼別人都批判他,都理解不了,理解和同情安能在他身上找?有人爭論是從個人與集體之爭角度考慮。區別在於,烏有之鄉會罵對方是「個人主義」,而知乎,爭論的雙方都給對方扣「集體主義」帽子。助紂為虐成了不顧集體,賠本懲惡(以宣揚權利)也成了不顧集體。其實啊,個人與集體並不那麼矛盾。欲培養對某人的恨,只要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某人的下一個victim就夠了,比如當年的日軍。反過來,培養同情心,自己有私心的人對另一個私利受損的人產生代入感就是投射他,自己不知道疼的野獸是不會理解別人痛苦的。如果這野獸再充滿優越感,毫無寬容地站在星辰大海位置俯視悶聲發大財,那就更是壞逼。 關於小女孩我不想多做評論,她遠不像資助isis的白左那麼可惡,也不像在這裡誇她「幹得漂亮」的傢伙那麼諂言順耳。當然,雖然她的做法在「我是伯爵,不是聖人」的大家眼裡很唾面自乾,但在某方面或成最大贏家。這一點我們既不用羨慕,更不能武斷「你丫就是等著高考加分吧」。 記住,可以批評教育她,但絕不能誅心。大道廢,有仁義。民主可以交給雅皮士,但決不允許古惑仔和衛道士染指。我鄙視東林黨,但我不是小人,我是俗人。在痞子王的眼中,最「幹得漂亮」的「人民」就是當年的日共,明明天天受日本軍國主義的氣,但也願意為了星辰大海,為右翼當局賣命。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不評價
長久的尺度上,善良是會帶來更長久和穩定的收益的,各種方面的收益
但是不講原則和是非的人也不會有太大成就
究竟她的哪種特質會更大的影響她今後的生活,要看際遇說有不友善內容要求修改,不過看了下,哪些說「助紂為虐」的也下去了,把「不友善」的全部刪除了,如果還不友善的話,只能呵呵了!(2015/4/30)
===================================================================答案一路看下來,不寒而慄。一個成年明星吸毒(嚴重違反法律),然後一群人在那講什麼沒有對他人造成傷害,吸毒應該非罪化巴拉巴拉的,各種寬容;
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娘,發善心做了一件覺得自己該做的事情(嚴重不違反法律和任何道德),一群人在那拚命的說「助紂為虐」。對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說出「助紂為虐」這麼嚴重的詞,你們真的理直氣壯過意的去嗎?
還有,你們能不能有一點新鮮的說辭?,全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人家願意以德報怨你管得著的嗎?你以直報怨是你的事,還不讓人選擇了還?這個時候你們呼喚的自由去哪了?
說什麼大善小善?,小善怎麼了?你們只讀過論語沒讀過三國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們為啥不引用然後加粗?子貢贖人孔夫子的評價本身就充滿槽點,也好意思拿來這裡引用。子貢贖人而不取金,那是子貢自己放棄權利,但是贖人有金子拿是法律規定的,你可以學子貢不要也可以理直氣壯的去拿啊,又不是政府因為子貢沒有要就把這個法律廢除了。
那些看到子貢贖人之後沒要金子,然後害怕自己贖人之後去取金子被人說道德水準沒有子貢高而不敢去拿因此不贖人的人,那是他們自己心裡猥瑣,道德低下好吧,關子貢啥事。如果子貢贖人不取金在前,你贖人取金在後,然後被人說你不道德之類的,那是做出這個評價的人的問題好吧,這也能怪子貢?怪子貢拉高了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
正常的社會難道不應該是這樣的嗎,看到子貢贖人而不取金,大家一片讚歎,哇,子貢真聖人也;看到另外一個人贖人然後取金,大家同樣一片讚歎,哇,政府法令還是靠譜的。
在我看來說小女孩的人,和批評子貢的人一樣,你們不過是不習慣有人的道德水準比你們高出太多,這樣讓你們感覺到尷尬,感覺到不自在,感覺到被羞辱,感覺到優越感喪失,感覺到再也不能理直氣壯的去干那些道德水準較低的事情了。而你們對明星吸毒的寬容恰好可以用來滿足你們寬容、有獨立思考能力、不從眾、敢於反對權威等各種虛榮心罷了。
======================================================================吐完槽,來正經的分析下這個事情。首先表態,小女孩乾的漂亮。認真的看了新聞,事情明顯可以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老人摔倒,小女孩去扶(4月3日)。第二階段:老人訛小女孩,小女孩有口難辯(新聞里說:小女孩嘴巴都說幹了。)第三階段:交警把事情調查清楚了,老人的家人給小女孩道歉(內疚、不好意思、再三道歉)。第四階段:老人出院,小女孩帶著家人看望並捐錢(4月21日)。這樣一分解,事情就很明顯了。
小女孩心地善良,看到有老人家摔倒了就過去扶,沒想到被老人家訛,嘴唇說幹了也沒人信她(估計流了不少淚,想來就讓人心疼,你們咋忍的下心說她是助紂為虐啊);然後交警把事情調查清楚了,還了小女孩清白,老人的家人也再三的道歉了。至此,這件事請已經解決了,一個已經見慣不慣的戲碼,老人摔倒訛人,警察還了扶人者清白。後面發生的事情完全和這個可以獨立開來。小女孩去看望老人並捐錢是在事發後十幾天了,而且還是帶著家人一起去的,說明啥,說明小女孩的家人都是好樣的,捐錢肯定是大人同意的,可見家庭教育真的非常重要的,毫無疑問,小女孩一家子的道德水準都是極高的(你們不要慌,我不會要求你們都有這麼高的道德水準,我自己也沒有,但是我真心喜歡、佩服、讚揚有這樣道德水準的人)。
扯遠了,小女孩去捐錢並不是因為被訛上癮了,而是知道老人家生活困難,住院花了1萬多,這才帶著家裡人去看望並捐錢的,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小女孩覺得有人生活困難,然後和家人商量去儘力的做了一些善事而已。只不過恰好這個生活困難的人是之前訛過她的人而已,但是小女孩做善事所懷的心並不因為她的行為對象而會有所改變。
還有一種說辭,總結起來就是,這種「小善」會導致壞人更壞,真服了你們這邏輯。
壞人有多壞不是由好人有多好決定的好吧,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只有全世界都變壞人才能讓壞人消失了(這樣就沒有好壞之分了嘛)。壞人之所以壞,絕大部分是經濟原因造成的好吧,當然也有壞人自己的原因,但是絕對和好人無關啊,和好人無關啊,絕對無關啊。李嘉誠這樣的老人摔倒了你讓他訛你他還嫌耽誤時間呢。我們社會現在的大好人很多嗎?但是訛人的人並不少啊。這兩者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啊。那些因為別人對她施行了善行的人後來變懶惰甚至變壞,這更多是家庭、教育、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上升通道少等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造成的啊,怎麼也輪不到由好人來承擔這個責任啊,說的好像沒有好人他們就不會變壞一樣。白眼狼之所以是白眼狼是因為它本來就是白眼狼啊,一條二哈,你再怎麼對它好它也沒辦法變成白眼狼啊。知乎上說貧窮是一種原罪是有一定道理的啊,你們沒受過窮的人根本不會理解窮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沒有文化的窮人。
不管是以直報怨還是以德報怨,都是個人選擇我們每個個體都有權自主選擇對待惡的態度我們每個個體都不應該承擔教化社會的責任我們每個個體都不必因為我們的道德水準比很多人低而感到不自在或羞愧我們每個個體都不應該隨便對一個人進行道德鞭撻,尤其是未成年人我們每個個體都沒有義務對陌生人友好,但是請不要用惡意去對待陌生人。就這樣吧,最後祝福那個小女孩和她的家人,祝福全天下的好人都能一生平安!我一開始給前幾名全點了贊,看了視頻全取消了——雖然我最討厭的就是聖母理客中,但是這個標題也太誤導人了好嗎。
標題給人的感覺:初三女生被碰瓷了——聖母心發作,沒有報警還給錢。
實際上:初三女生被訛詐了——警方介入調查給了女孩清白——老太婆家人上門道歉——女生髮現老太婆家裡很窮——聖母心發作給老太婆錢。
這倆是不一樣的好嗎?警方都處理完畢了,人家小姑娘同情老太婆還怎麼破壞所謂的社會契約啊?
難道社會契約就是,每個人被碰瓷了之後,人家家裡人來道歉把人唾出去,發現碰瓷者家裡窮後,對之進行一番Legal High式的靈魂鞭笞,然後心滿意足的把戰績貼到QQ空間上,用上一張黃鑽信紙突出標題《記匡扶正義的一天》。
這件事情沒有制度意義可闡釋,只能說小姑娘涉世尚淺,不像成年人那麼記仇。
最搞笑的是,很多人都引用孔子那個故事,且不說能不能類比——人家自貢和子路是孔子的門徒,必要時刻可以為老師擋刀的衛道士,孔子自然可以把他們的價值觀當個西瓜雕來雕去,一不是你女兒,二不是你姘頭的小姑娘,拿自己的錢決定資助一個有污點的貧窮老人,有啥好抨擊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農夫與蛇,農夫好心好意,蛇卻最後把農夫咬死了,那又干你屁事?你最多說農夫好心沒好報,大家引以為戒,你還能批判農夫破壞了人和大自然的雙十協定不成?說不定鍵盤俠抨擊農夫傻,人家農夫還求仁得仁呢,人家是釋迦摩尼轉世,割肉喂鷹,以身飼虎,還差以命護蛇這個成就沒有get,於是轉世回來拿成就了。嗯...等等,是不是釋迦摩尼也破壞了社會契約?啊!鍵盤俠贏了!你們是無往不利的!我想,小姑娘要是告老太太一筆誣陷訛詐,然後再捐點錢給她,這下就完美了。
破壞社會契約的人應該被嚴懲,女孩的同情值得讚揚,一碼歸一碼,分開來說不就完了,還吵什麼。前兩天看過這個新聞。新聞內容:少女被訛→警方澄清→老人道歉→少女捐助新聞標題:少女被訛→少女捐助中間的內容都去哪裡了???= = = = = = = =我並不聖母到覺得訛人者可以得到無條件捐助;我也認為法律應該對訛人者加以處罰。不過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是否接受老人的道歉應該由當事人自己決定。如果少女不肯接受道歉,不肯捐助,我認為是合理的;而這次少女願意接受道歉,我也不會指責她聖母心。
推薦閱讀:
※你如何看待過氣的藍潔瑛?
※如何看待李宗瑞事件?
※新聞報道的不負責任性是不是導致社會關係複雜的重要幫凶?
※如何看待山東招遠事件中的網路效應?
※奶茶妹的爸爸看著劉強東摟著自己的女兒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