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讀 400 本書是什麼感覺?
整理一下大學2年的讀書筆記,大概翻了一下應該有400本了吧。
天啊,這個傻屌竟然有這麼多時間浪費在了讀書摘抄上面。
等一下說感受。
先上圖了。
建議:獨立思考,別像我摘抄完就不看了,要不斷溫習。
Work hard,Think different.
祝好。
————————————————————————————————
評論里有要列書單的,有要求練字方法,學習方法的。1)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個人推薦書單。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約翰克里斯朵夫》
- 《羅素文集》
- 《憤怒的葡萄》
- 《論使命》
- 《愛的藝術》
- 《簡愛》
- 《教書匠》
- 《古文觀止》
- 《雨果抒情詩精選》
- 《布魯克林有棵樹》
- 《夢的解析》
- 《心理學與生活》
要書單的我推薦不看我的書單,去找《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不是這個名字記不太清了,裡面的書單我比較感興趣,熱愛看書的你應該會找到思想的火花。
2).要練字的,我只能告訴你這麼個辦法。- 放慢速度
- 用心揣摩怎麼寫好看
- 描字帖
3).要學習方法的,我哪有啊,整天逃課的主沒資格說這個。
謝謝。
------------------------------------------------------------第三次修改。「所有的思想都會在自己的世界中消亡。」——《巨人》
我只是個普通人,一個沒有光的人。
以前總覺得我像個英雄似的期待危險,期待所有的苦難帶給我靈魂的升華,結果苦難接踵而至,我卻瀕臨崩潰。只能選擇逃避到書中,那時候我聲稱自己熱愛讀書,於是我就成了孤獨的常客。逃避是我活著的唯一方式,我面對的夠多了,我要躲起來,這樣才會安全。我總是處在矛盾的兩級,確實,我非常的糾結,有時候整個腦袋要炸掉,因為兩種不同的思想的激烈碰撞讓人無法承受,有時候卻也憂鬱的要命,也許這些沒有用的思考在上帝看來是可笑的,不過卻給我帶來了震撼的感覺,讓我體驗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美。我不擅長發現美,不過讀書卻給了我一個發現動物也有靈魂的機會。真善美是什麼,也許都是虛幻,不過卻真實的存在過。命中注定,我和書籍有緣。願我們之間的緣分得以維繫,不單單靠熱愛,更依靠對彼此的一種依戀。「All life is a game of luck.」生活本來全靠運氣。——《泰坦尼克號》
不了解我的人都說我的運氣很好,總是有貴人相助,家裡人也都寵愛呵護,朋友之間坦誠相待,我應該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我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幸福,卻是很喜歡悲傷。有句話說:「傻子才悲傷。」我想就讓我當個傻子吧,不用成為別人眼中的聰明人,這讓我很舒服。又有人說只有沒錢才悲傷,那就讓我當個沒錢的傻子吧,我甘之如飴。
我這個傻瓜已經忘記為什麼要增加修改的這部分了,也許是為了證明什麼。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水不是終有澄清的一天么。
我對以上的文字表示白眼。我鄙視自己的思想,鄙視想解釋自己的行為。希望大家看了以後一笑了之。
不過呢,建議讀書,建議實踐。我實在不是什麼好的效仿對象。要擦亮眼睛哦,還有謝謝各位的支持。^_^鞠躬。事實上,大學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時間並沒有四年。
現在大部分的情況是這樣的。 大一初到校園,有的人興奮好奇,有的人不適應,因此有的人忙於社團活動,比如開會啊,值班啊,聚會啊,出遊啊……有的人改變不了高中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課啊(沒有不贊同,就是很多人使勁記筆記好像要把老師講的都記下來,看著累啊),在宿舍里就學習啊,脫離不了高中的陰影…(?_?)這種情況的孩子,基本會在最後發現那些平時沒怎麼認真學的人,考的比自己好而感覺不公平。本來高中只看成績,大學看綜合,學業成績是一部分,平時和參加的活動都有參與評分。………(扯遠了,讀書!說的是讀書!Q_Q) 這樣的大一,真正能讀書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會說,沒有時間。 大二的話…選修課!!大學啊!你要修學分的耶!所以就會有很多課…其實大一下的課也會多…大二忙著上課,對了,你沒準還會找兼職的!不只是兼職,還會有很多證要考,四六級就不說了,你想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想著證書肯定能有用,那麼考吧。會計?導遊?心理諮詢師?……(放心這種時候就是泡圖書館的,讀的書肯定不會少,不過你願不願意讀就是和個問題了) 這樣的話可利用的時間都被分去做你認為更能帶來短時間效益的事了。 大三。考研嗎?考?好吧,歡迎加入考研大軍。大三課是少的,而且社團里大概也都混到部長主任之類的級別了,作為一個管大局的人來說,會有很多你差事的人,做甩手掌柜也可以。大三要是掌握好,會做成很多事!大四,上學期肯定考研,還有畢業論文要準備。下學期畢業的找工作實習,考研成功的要面試之類的。
??????soga………真的沒多少時間了。4年400本書??現在你還想做到嗎?想?真好!人不能不讀書。有個老師說,中國人讀書就知道書里的黃金屋,顏如玉。讀書自古以來不就是為了做官。但是,當今讀書越單純越幸福。雖然大學亂七八糟的事很多,你可能找不到時間讀書,但是為了完成400本,你要有個計劃,讀書的計劃。首先列出來你的書單,你喜歡的你感興趣的為主,其次參考其他人的推薦書目。然後實施,這個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Q_Q下課了…………待會兒補充……= ̄ω ̄=)2017 7.29
為了不誤導不小心看到此答案的讀者,我覺得有必要澄清和重新回答一下。答題的初衷是為了裝逼和炫耀,可如今看著自己不要臉的回答真的想匿名。以前喜歡閱讀,因為那是個極其滿足精神需求的愛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傷時間。而我那時是以數量來評定閱讀的唯一標準,然後飢不擇食地在學校圖書館掠奪,不加任何思索地搜尋那些為人稱道的書籍,然後大快朵頤,吃相特別難看。唯一的好處就是在毫無目的的泛閱讀中,我形成了自己的閱讀癖好和讀書原則。當閱讀量達到一定的限度,也就是所說的量變到質變的奇點,你會決然放棄甚至鄙視自己原來的閱讀方式和選書原則,慢慢的意識到,你所有閱讀的積累都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個人哲學思維的建設歷程,一個獨立人格的不斷修復和完善。
而這個過程可以用讀書的數量來杜衡,可能讀個五百本書就度過了茫然的摸索期,也可能是閱讀時間,讀書三十多年,個人的文學積累和個人建設已趨於成熟,可以理性客觀地寫書評進行人格詮釋和自我創作。也可能經歷了一些大痛大徹的物是人非,想通了曾經無法自拔的桎梏或者放棄了引以為豪的驕傲和對命運的徒勞掙扎等等。無論是哪種都是一個潛移默化又不可預定的自我成長的過程。
而我想說的是,當你放下用數量來衡量自我閱讀的標準時,你才開始懂得閱讀。才開始學著把閱讀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慢慢的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讀書,根據自己的時間去安排閱讀的戲份。開始在輸入(閱讀)的同時,不斷地向外輸出(寫作),形成不可撼動的思想樊籬和更加包容的處事原則。
讀的書越多,種類越繁,你的人格就越豐富,習慣於事物的高頻率變更,
逆反性的冷靜很容易在混亂中找回自我,同時容忍他人在變更中的不同態勢又有著雅俗共賞的遷就和疲庸 習慣於曲高和寡自我意識的不合群形成以自我人格為原型的追求和驕傲也各自守著不為人知的黑暗不區附庸同時又自我防衛變得越複雜也越簡單以下是原答案
大學入學第一次去圖書館我就暗暗發誓,大學四年一定要看完這個房子里所有的書!現在大三了,才知道我有多麼幼稚。據可考文獻累計讀過499本。如圖是部分讀書筆記的自拍。
有人問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我覺得最好的回答是我在Quora看到的一個回答。Quora中原文是這樣的:
Q:I have read lots of books but forgotten most of them .What"s the purpose of reading ?
(The best answer I think as most people believe )
A:When I was a child I ate a lot of food .Most of it is long gone and forgotten ,but certainly some of it became my very bones and flesh .
Think of reading as the same thing for the mind.(答主 Jack Dahlgren)
當我瀏覽Quora時看到這一回答 立馬截圖分享到了朋友圈!
(評論區完善)
我以前抱著改變世界的野心來到圖書館。天文地理小說隨筆成功秘訣精神鴉片哲學辯論心理控制全都不挑食。那些大學生必讀書單什麼什麼知名人士私藏的書單什麼什麼讀完這五十本書你就會有女朋友我全都確信無疑照單全收,並一一跑到圖書館對號入座。最後發現這些書都是講同一個道理,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於是我就自己找書去了。
我說下自己的讀書癖好。
1.不盲目讀名著
某個了不起的人物強烈安利你就非讀不可了。比如《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不這堆書(完整版有八本,每本字典一樣厚)只要拿起來讀了你就放不下了。因為你一旦放下了,就再也不想拿起來了。他愛寫冗長句,最長的句子在第五冊,按照標準印刷體排成一列,差不多四米長。還有他居然花了三十頁寫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前十七頁就只是一個梗概……我就不吐槽了。我也不敢黑國內名著怕被打。韓寒提倡是不讀名著,名著大多思維嚴謹刻板。我當時蠻同意的。曾經一段時間看不起讀名著的人。但是國產名著還是很值得一生去研究的。畢竟好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你看那《詩經》《楚辭》《老子》《孫子兵法》還有那《西廂記》《金瓶梅》。
2.遇到喜歡的書會把作者所有作品看完
至今為止這樣做的有韓寒七瑾年余華波德萊爾村上春樹Alain de Botton三島由紀夫山田詠美青山匕惠谷崎潤一郎。然後我喜歡吃的是日本變態文學。日本文學相對發達,選書標準一般從歷屆的芥川獎直木獎等純文學獎。
安利下我喜歡的日系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654985/answer/43796427
3.喜歡的女生推薦的書一定要把所有相關書目看完。比如她說《徒然草》很喜歡你去試一下吧。意思就是《萬葉集》《枕草子》《源氏物語》看完順便買個日標會一些簡單的日語辭彙和語法才配和我聊天哦 (?????) 。
4.不知道寫什麼那我去看書了。
5.我與樓上的答主是競爭關係!
我會告訴你我讀了至少有500本嗎?
亂七八糟的都看,起點網文類,基本一天能看一本,晦澀的哲學社科類會花個幾天時間,反正不求甚解。你問我什麼感覺?書讀多了,社會經驗少了,就會眼高手低。畢業後,經驗多了,書多少了,就會越發浮躁。現在是畢業的第五年,我也不知道,從小到大亂七八糟書讀了多少,總之沒有中斷過,加上網文,5000本是有的。總之現在的結果是,越來越挑剔,很多書看不上眼,小說網文隨便翻上幾頁就能知道結尾大概,社科類太浮躁看不下去,有些翻譯名著,感覺晦澀。專業類還能勉強。雞湯文,早就被我扔垃圾桶了。這就是所謂的書荒。①按照數量讀書,比如這種定下目標大學四年讀掉四百本書的計劃是不可取的,也不提倡的。拿著讀書的本數去炫耀也是很傻逼的行為。四百本,平均下來每年一百本,每三天要看完一本書。要完成這個任務除非脫產,要不就是拿毫無用處的小說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漫畫玄幻故事會充數。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副作用,就是會趕進度,趕進度讀書是一件很傻逼的事情。
所以我承認,在我這三百多本的讀書名單中,有很多本是無效的,有很多本是因為策略問題趕了進度的。當然去掉糟粕,還是有很多收穫的,後面再提。當然如果你定的大學四年讀10本書這種目標,隨你定。你要是閱讀能力或者智商極其出眾,也隨你看多少本。多年前我看過俞敏洪的講座,他誇自己大學讀了八百本書,而他的牛逼同學也是新東方的元老之一的王強讀了一千多本。我想像不了他們是怎麼讀的。②如果定了讀多少本書的目標,想要有所記錄,不要編號,爭取讀完一本書記錄下書名以後馬上忘記,要寫讀書筆記或者進行思考的話大可以發散思維,這對成長很有好處,但是請忘掉你的書單記錄。
我在編號記錄了一百多本以後停止了編號,在又記錄了幾十本後也停止了沒什麼用的,沒看完的,垃圾書的記錄。再後來,因為不再編號,我也不知道我看了多少本,效果反而好了很多。③讀書的好處這種事就不長篇大論敘述了吧?想打雞血的去知乎搜一下好了,不過讀書不是炒股,不會完成了幾百本的讀書任務就馬上所向無敵,或者天上掉下來金子。不要相信你讀完了定下的目標或者沒有定目標最後一數哐哐哐幾百本所帶來的成就感,成就感除了欺騙你讓你感覺自己好努力好感動以外一點用沒有。
④關於讀書的方向問題,小說是最粗淺的層次,說白了沒什麼門檻,(當然了《紅樓夢》等名著還是有門檻的)那些玄幻小說,網路小說,心靈雞湯,流行小說,言情青春戀愛同人小清新就更沒有什麼門檻了。讀故事是不需要大腦進行深入思考的,故事類看的越多,讀書讀傻的可能性越大。請儘快把讀書取向從故事類向社科類轉型,如果很長時間還沒能把方向從故事類閱讀為主轉換為有深度的社科類閱讀,就不要再讀了,免得讀出一個傻文青或者公知,拖社會的後腿。
如果純粹為了消遣,隨意讀。當然,更好的境界,如果你大學四年如饑似渴讀完的是這些
恭喜你,少年,那什麼也阻擋不住你的步伐了。⑤關於讀書的收穫,明顯感覺到的一點是思維活躍,聯想能力強,插科打諢胡說八道張嘴就來,編故事編段子的技術大有長進,偶爾裝個文藝也能湊合,想法相對比較獨特。
從故事向書籍向社科類書籍的轉變中,慢慢感覺思維產生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厭煩無病呻吟,厭煩心靈雞湯,思維從情感主導向理智主導轉變,毫無緣由的感動少了很多,毫無緣由的悲天憫人少了很多,衝動少了很多,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也可以說是變得更無情。但同時也明白,大多數表面的感動都不值得推敲,正如同很多拿著表面的努力感動自己的行為一樣,都只能騙騙自己。變得更現實,更容易冷靜權衡得失利弊,我覺得這是個好事。
⑥當然副作用也是有的,相對社會的大多數人來說,保持讀書的習慣本來就相對小眾,長時間大量讀書會讓心智進化,與此同時你也會慢慢成為周圍人中的一個異類,很容易不合群,很容易孤獨,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換個角度一個個體如果不斷進化,原來的層次不再適合自己也是很正常的。解決這個問題,要不鍛鍊出強大的內心,要不努力上到更高層次,找到更適合你的圈子。要不鍛鍊出兩幅心智,一個默默尋找適合自己的交流對象或者自娛自樂,一個應付工作學習柴米油鹽。
讀的越多想的越多,很容易陷入坐而論道的前人無數次失敗的老路上去,所幸現代不比以前,多和別人交流,多培養興趣愛好,多運動,哪怕多撕逼,不要局限在自己給自己製造的小世界裡。
⑦又看了一下書單,發現雖然有很多比較水的書,但是令人拍案叫絕,足以讓我慶幸或者改變思維方式的書還是有一些的,收益與損失相比較,我還是相信這個行為給我帶來的收益遠大於損失的。坐標中文系。大學兩三年的樣子完成了400的量。小說居多。文學類佔到90%。其中不包括課本及網路小說。很少是市面上流行的那種雞湯暢銷書。外國小說佔到大概70%以上吧。沒有具體統計。
這不是一件難事,只需要保持一定的閱讀習慣,還有對看書的喜愛。講真,讀書真的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
400本不是重點,但既然題主限定了以此為界,就談談自己的感受好了。
讀完書變化當然是有的。最直觀的變化是對書的口味越來越挑剔。對作品文筆也越來越挑剔。也非常希望能看到讓我驚艷的作品。所以後來基本上我很少看中國現當代的作品了。在小說方面,中外差距還是有一些的。
可能對文字的敏銳度也會有所提升。這個當然是自己一下子發現不了的。但後來對於文本的領悟度以及感觸好像是比別人要敏感一些了。包括對作者的一些設定,一些象徵隱喻的發現與體會。
對書有一些依賴度。倘若有很久一段時間沒有碰書,心裡就會有一點空虛,覺得自己似乎有些虛度。
思想上的塑成當然是有的。很感謝那些作品推動塑成了我的三觀及其他。與此同時,也有變得越來越孤獨的可能。這不是指融入不了周邊的群體那些寂寞。而是很有可能找不到一個人與你談論這些,因為有些作品還是比較小眾的。於是這個時候,除了繼續讀書,我認為大概也沒有什麼排遣這種孤獨的辦法了。一位我很喜歡的英國小說家——亦是博覽群書的一位,談及她讀書的意義,是說:」完全用確實第一流的思想來陪伴自己。「這句話我最近才看到。深以為然。
最重要的感受是,越讀下去,越覺得文學的大海浩瀚深邃。我完全不覺得400本、800本乃至4000本、8000本書這樣的量很多。反而,讀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渺小,越要警告自己,大學乃是讀書黃金時代,切莫耽擱自己。今後每一天都是讀書的黃金時代,切莫荒廢時光。沒有讀到四百本,圖書館借的120多本,自己買的十來本,還有下載的電子書140多本合起來大概有270本書,這些我電腦里都有存檔。
其實大學裡時間真的很多,無處安放的青春就把它安放在圖書館裡,自己的床上,衛生間里,安放在悄無聲息的夜裡。由於環境的原因,高中之前沒看過多少課外書籍,很是遺憾,到大學越發覺得自己知識匱乏,加上年輕人的」志「大才疏,就想要往上努力,只有通過讀書來排解荷爾蒙。如果說看了這麼多書什麼感覺:第一,越發覺得自己的無知。 當看了足夠多的書之後,才發現世界這麼大,越發體會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第二,就是不看書會不舒服。養成習慣之後會上癮。
在大學養成了每晚必看書然後再去睡覺的習慣,還有如廁也不忘帶著手機看,到現在工作快兩年,不看書的話總覺得自己少了些什麼。第三,懂得選擇書籍。
年輕的時候難免選擇了些什麼雞湯之類的書籍,浪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讀得多了,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選擇什麼對自己更有好處,把時間花在經典上。第四,內心裡更平靜,看事情更平和,境界提升了。
內心平靜,其實和明白了自己的無知是相關的,看到了世界的種種,宇宙的無窮,彷彿境界上了一層次。覺得自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瘋狂想法,也覺得自己不過是浩瀚宇宙的一粒微塵,生後中的雜事多麼微不足道。煩惱會少很多。第五,思考問題更加全面了。
同一個事情很多書籍里有不同的看法,這樣也養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的變化,從聽不進反對意見,到耐心求教,這是一個質的轉換過程。第六,容易理想主義,感覺更孤獨。
這一點,我想很多人都有,感覺和身邊的人越來越無法交流了,但是到看的更多之後,最終是學以致用,這個用,還包括教導他人,影響他人。其實最有用的我覺得是內心平靜,幸福的最高境界。到大學的階段了,我們不應該是數量上的追求,而是質量上的尋找~讀400本有什麼用?400本你可以是無關緊要的雜誌、小說,可以是很無厘頭的搞笑漫畫,可以是你喜歡的音樂書或者專業書………而什麼書是真正對你有用而有意義的?
讀書,不應以數量來追求,而是以對自己的升華和影響,以興趣與品位來閱讀~
博覽群書再多,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到大學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一種人生都是由自己選擇的,給自己列一個書目,立志要把書單上所有的書都讀完,看似是個很宏偉的目標,實際上呢?瀏覽的速度快,把那麼書都看完了,和你細嚼慢斟的看,是完全不同的~什麼書該看?什麼書值得看?什麼書可以看的快?什麼書細嚼慢斟才能品出味道?什麼是感興趣的?什麼書是可以忽略的?什麼書可以看個大概的?這都是要心中有數的!然而這樣,往往需要經驗的累積,需要廣泛的閱讀,你才能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書,你需要以怎樣的方式去閱讀~
看的書太多,我都不知道總共看了多少書,但是真正有影響的、有深刻意義的書,我依然記在腦子裡,還會去尋找書反覆閱讀~現實生活中,讀過很多的書的人,他的經驗和談吐是不同的(當然也有在不同的人面前和不同的場合才會展現的那種人),他給人的氣息和感覺也不同~
與其盲目的追求書的數量,不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真正對你有幫助和有意義或影響的書,那樣才不會浪費你的時間,更值得你閱讀~
不贊同盲目開書單的人,他們並不知道那些書對自己有沒有意義,是否真的感興趣,是否值得閱讀……在沒有進一步深入思考的情況下盲目開書單看書是很不明智的~比如《巴黎聖母院》,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名著,很多人就盲目跟風去看,把它列入書單,其實前100多頁都是描寫建築的,很多人看到前面就望而卻步,不想再看了……
我認為看懂一本精書、好書,好過看一千本無用而糟糕的書!讀書至少得有兩個要點:一是進入狀態,心無旁騖;一是看的是好書。進入狀態有個前提:真的想看書。有兩點後才可能有兩種體驗:一是與益友交談;一是受良師指導。有這兩種體驗才能說書是良師益友,才能有所得。有所得之後的讀者會更新自己,更新自己則讀書起到作用。綜上:無心掠過四百本書或者仔細看過四百本小時代不如認真念四百遍道德經。(好像推論不成立,管它呢,囧。)
貼個讀書記錄,我不知道什麼叫讀400本書,如果包括僅僅是大致看過的話我是在記不清到底讀了多少本了,從大二開始養成記一下感覺看過的做過筆記還不錯的書的習慣,大概每個月記一本吧。大三考研期間有些許間斷。下面是書單記錄:
大學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課外讀書記錄
(完全閱讀書籍/附筆記)
1、《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殤》----於淼 字數:87,355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2、《人類認識運動》----張恩慈 字數:204,000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3、《中國特種兵》----江清波 字數:270,000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4、《綠林七宗罪》-----三月初七 字數:632,000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愛、縱然、怯懦、猜疑、冷漠、背叛、偽善
5、《虛實之間》-----芮成鋼 字數:250,000 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生命的節奏彷彿鐘擺,在真假之間,虛實之間,搖擺反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假之間並非涇渭分明,虛實之間往往一念之差。」
6.《淡定是寂寞開的花》-----麥穗 237,000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7.《日美貿易摩擦與日本產業結構調整》----馬文秀 250,000 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8.《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傅衣凌 330,000 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9.《陳志武說中國經濟》-------陳志武 300,000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10.《看見》----------柴靜 230,000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
11.《中國的難題》----------王東京 220,000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12.《我所理解的生活》-------韓寒 109,000 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13.《血戰到底》------------冷海 350,000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14.《季羨林說寫作》-----------季羨林著 180,000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15.《北京法源寺》 -----------李敖 198,000 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16.《清季憲政大辯論》---------彭劍 220,000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17.《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英)特里·伊格爾頓
122,000 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18.《國史新論》-----錢穆 212,000 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19.《考試》 ---------艾芩/王維華 180,000 2014年2月1日星期六
20.《毛澤東的思想》 --------美·斯圖爾特·R·施拉姆 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
21.《負暄閑語》--------周馥(清) 152,000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22.《創業:我們的故事》-----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商道·對手》主編 676,200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23.《吞吳》--------陳禹安 260,000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24、《人生十論》--------錢穆 128,000 2015年2月9日星期一
25、《秦始皇》-------胡高普——長江文藝出版社 40,3000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26、《德國精神》----------舒紹福 257,000
2015年3月10日星期二27.《一起到遙遠的地方看一看》-------韓梅梅 236,000
2015年3月18日星期三28.《富國陷阱:發達國家為何踢開梯子?》----------張夏准 160,000 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
以上都是我認為一段時間看的值得記錄以後還應該在看的書。覺得讀書應該堅持並且張弛有度,有些書看一本不如看一章找自己有用的看就好,有些書必須從頭到尾看完還得反覆看,寫下感想和收穫,記錄下會忘記的內容。這樣才能真的讀萬卷書。另外附一下自己大學這幾年走過的城市吧
Traveling feet重慶市上海市安徽蚌埠 滁州 合肥 黃山(歙縣 黟縣)江蘇揚州 南京 常州 鎮江 宿遷泗洪浙江杭州 嘉興(海寧) 湖州安吉 紹興 金華義烏(橫店)諸暨(蘭亭 會稽山)西塘江西九江廬山 南昌 吉安 井岡山 贛州福建廈門 漳州(永定土城)湖南長沙 湘潭韶山 張家界市湖北武漢 宜昌廣西桂林陽朔河南鄭州 登封(嵩山少林寺) 洛陽 (龍門石窟)陝西西安四川成都 都江堰 (青城山) 以前也去過一些城市和景區,但是大學期間更喜歡一個人旅行,也走了不少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友學習,大學期間讀書很重要,多走走看看更好。以上佔個坑,從去年9月到現在,應該是看了五十本書左右了。接下來的三年肯定每年速度都會提高的,良心推薦kindle,看書神器。等我三年後回來答!
大學四年倒沒讀那麼多書,反而工作了讀的書多起來了。
——————————一年100本很多嗎?————————————————————————現在平均一年能讀60本左右下面談談感覺(「我是一個讀書人」 「hello ,讀書人」):
1、讀的書越多,發掘自己懂得越少;
2、發掘自己懂得越少,就想讀好多好多書;3、又發現很多書其實都是談論角度都是相似的,於是覺得不應該馬不停蹄的讀書,而是應該每讀一本書都要有一本書的收穫;—————————總結,就是書不能讀的太多,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其他feel:
1、剛開始讀書時在選書上是沒有概念和目的的,逮著一本就不放過,但是後來發現閱讀不成體系,導致知識是碎片化的;2、這怎麼辦?還是要抱有一定目的來讀書,比如想要培養自己的思維習慣,那就嘗試讀一讀這個方面的書籍;想要研究古今武林獨門秘籍,就多讀讀金庸;3、發現只是讀書不行,得找幾個人聊聊,於是組織了讀書會,這樣一來,只要是讀書會討論過的書,就會印象大大的深刻,還能聽到其他人的思考角度,這就事半功倍了。————————總結,光輸入不行,還得輸出,生命之道在於平衡—————————最後陳述一下:
1、 讀書才cool,當然不讀也不打緊(等著被虐吧);(好像點題了)2、 讀書質量很重要,當然前期數量也很重要,所謂博覽群書是也;3、不要光讀一類書,這多沒勁,多讀各類書籍如金瓶梅什麼的; 4、讀書真的不是為了泡妹子,當然只有讀(pao)了才知道書到用時方很少啊。大學期間保持每年50本以上的閱讀量,書籍讀得很雜,現在最後悔的一件事是沒有在讀書的時候按照類別讀。最大的體驗是發現有很多自己讀不懂的書,大一讀不懂的書籍,大三竟然能讀懂了。讀書可以提高情商和快速學習能力,讀多了,很多人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想法的人,說什麼事情只需點到為止自己就懂了,當然說我是有想法的人多來源於看過我的說說和在QQ群里閑聊,未來的路,還很遠,書籍就像一個朋友,經歷不一樣,總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
我本科四年大概讀了接近五百本吧。也沒啥特別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懂得太少了。
我很奇怪題主是在問感受,你可以說讀那麼多書後的好處和壞處,對自己人生有什麼影響等等,但一群人上來就爭先恐後的曬書單,曬筆記是什麼意思,有的還把圖書館借書記錄貼出來,哈哈,你們也是夠了。
自從2011年註冊豆瓣以來,每次讀完一本書就上去標記一本,直至現在已經讀完559本書,大學四年期間如果拋去專業書,教材不算,大概讀了有200多本,反倒是工作以後讀書量一下就提升了上來,每年穩定在100本左右,讀那麼多書到底有啥感受,且聽我細細道來:
凡事都有兩面性,讀書也不例外,先說說讀書的壞處
1.至今單身
尼采曾說過: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 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 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雖然這話安在我身上顯得太矯情,太不知天高地厚。不過我卻發現,一個人讀的書越多,選擇伴侶時,就會越重視精神思想的交流,對於這些人來說,註定難尋伴侶。倘若無法交流思想,那即便有伴侶他還是很孤獨。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秉承著『寧肯虛位以待,不肯降格以求』的作死風格,錯過了一位又一位在大眾眼裡無可挑剔的女生。2.不合群
在別人眼裡無比重要的社交,在我眼裡卻是地地道道的&<浪費時間&>代名詞,喝酒,打牌,吹牛,聊花姑娘,刷微信,刷微博,刷空間在別人眼裡不亦樂乎,津津有味,在我眼裡卻是匪夷所思不能理解的行為。我更願意把時間花在看一本好書,聽一首好歌和看一部精彩的電影上面或者和有見解的朋友談笑風生討論學術,社會,專業問題上來。3.決策時容易優柔寡斷
書讀多了,看人看事更加全面,不會片面,孤立的看一件事,這是好事同時也是一件壞事,就拿跑步來說,有的人看到跑步有益於健康,二話不說,穿上鞋子就出去跑了,就如阿甘一樣,過了一個月人家身材素質明顯有了提升。而我呢,還在原地打轉,一會擔心跑步對膝蓋的損傷,一會擔心室外空氣不好,一會又去淘寶挑選跑步裝備,權衡利弊,利弊權衡,等所有考慮的問題全部解決了,我才開始去跑步。我看過一本書是這樣寫的:讀書越多,學問越高的人,都是替人打工的?這些人最強的是他的頭腦,許多事情看得太透徹,可以看出其中的優點與缺點,知道其中的利與弊,當在做決定的時候,就會容易變成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4.眼高手低古人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些話不免偏頗,但還是有一定道理,書看多了,會給自己一種聰明於常人的錯覺,想問題做事情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總有種別人能做到,我就能做到的大無畏無知精神支持著自己,最後摔個皮青臉腫的感覺,也只有自己知道。覺得自己都在為了考試讀書,好傷心。那種高中翹課去書店讀光一個書店的青春,回不來了。
關鍵還是質量,詹森藝術史 150萬字,君主論才十幾萬字,能一樣么?
大學四年你讀400書?據說《三國演繹》這本書就有60多萬字,就以這本書的六分之五50萬字來算你所謂的400本書的每一本吧,平均一年100本書,一年365天,去掉放假還有特殊時間的休息日子35天(因為你是個人)不足為過吧,剩下330天,所以一天平均0.303本書,也就是15.2萬字,我的閱讀速度大概也就是250字每分鐘吧 ,(因為其中要穿插著自己的思考,一目十行我達不到,並且我喜歡看關於歷史的書籍,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也達不到,因為能達到的肯定不會來知乎提這個問題。)好,繼續,大學平均時間每天要睡8個小時吧,早飯午飯晚飯去掉1.5小時,上課時間每天平均去掉3小時,上廁所花掉0.5小時,不可能不玩 手機 不 上網吧(If 兩者你都不做的話,往下你就可以不用看了),再去掉2.5小時,還剩下8.5小時讀書,每個小時你看書休息眼鏡5分鐘,有去掉了0.7小時每天上課路上和去吃飯的路上花掉的時間假如0.3小時,也就是有效讀書時間7.5小時,450分鐘。450*250=112500,(152000-112500)/250=158分鐘,158/60=2.63小時。。。我覺得我這數字都很保守了 。。。請問這2.63小時從每一天的那些事情中擠出來???運用我們高中數學老師那句話
看黑板,綜上所述:你在扯淡
如果大學四年讀完演算法導論一個等級的書400本你將成神!如果讀完400本小時代這種書你將成婊如果粗略泛讀不加消化,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
大學四年都被我玩掉了,現在大四下,我卻泡起了圖書館,起初只是不想浪費在學校里的最後一個學期,後來慢慢養成了看書的習慣。
開學兩個月不到,30+本書,平均1.5天看1本書。
三月份的時候前女友(大二)問我看這些書有什麼用,為什麼不乘大四多去接觸社會。。。接著四月份前女友劈腿,分手的時候她又徹底把我的價值觀踐踏了一遍。。。
前女友不知道我大一的時候拚命做兼職,大二大三的時候自己帶團隊創業。。。我很慶幸能在大四簽完工作之後還有這段清閑的時光,能讓我靜下心好好看幾本書,能讓我把之前幾年在社會上和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好好消化一下。。。
我讀書有時候記不住,比如說《沸騰》一本關於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書,我讀到後面就會把前面的一些情節忘了,然後對外國人的名字也經常記錯。。。
可是我還是從讀書裡面學到了很多,讀書就像篩黃沙,如果你不去篩,那兒永遠都只是一堆與你無關的黃沙,如果你篩了,你總會得到一些你想要的。
我不覺得我現在看了幾本書就了不起,我也不覺得我以前沒看書就是渣,但是我確實從書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處理確實會和沒看書有區別。
不可能哪一天我看了某一本書我就突然變得高大上了,讀書只是一種積累,你不知道在哪天就會厚積薄發。推薦閱讀:
※有哪些事情因為自己讀書少而理解的過於片面?
※如何理解「好女孩得到一個好字,壞女孩得到所有?」
※總結一下《孤獨六講》?
※如何評價《引爆點》這本書?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引爆點出現?
※讀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你有什麼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