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軟體業和互聯網行業為何相對落後?

日本其他行業幾乎都可以在世界上處於前列,比如汽車製造,電子產品等等

反倒是軟體業,看不到任何很強力的日本企業,也沒用過很好的日產軟體。

互聯網行業日本更是連中國都難比了。阿里VS樂天,小米系統VS索尼系統等等。LINE應該是韓國公司做的。

這裡請不要談軟銀等金融為主的涉足互聯網的公司,還是針對科技研發來談談吧。


你搞錯了吧?

日本軟體業很強的。互聯網的確不如中國,但是互聯網也就美國能比得上中國了?還有誰!!


  • 發展軟體業需要:基礎軟體(OS、資料庫)開發商,行業軟體開發商(CAD、CAM、Consulting+ERP)、晶元製造商三方勢力一起合作才能在全球市場成功。美國有IBM、HP、Apple、Microsoft、Oracle、Autodesk、Adobe、Intel、AMD、nVidia這幾家組成牢不可破的產業聯盟,所以才能成功。日本哪有這個條件,事實上他們曾經試圖搞一個通用OS(TRON),直接被美國商務部約談然後中止了。Sony/東芝不知好歹搞Cell,結果就是美國OS、資料庫和行業軟體商沒一家跟他們合作,最後還是白乾

  • 發展互聯網業最重要的是母語語言用戶數,一是形成規模市場,二是形成語言壁壘防止美國公司進入。中國佔了個大便宜。西語國家最吃虧的就是被美國互聯網公司迅速佔領市場,然後就再也沒什麼事好做了。日本人明明有語言壁壘,卻天天去Yahoo Japan、Google、Twitter、Facebook、Amazon/Ebay、甚至還有韓國人的Line,發展不出互聯網那是他們咎由自取


題主去日本網站看看就知道,日本網站真是一點都不好玩,可以說幾乎什麼都沒有,圖片很少很少,特別小,跟頭像似的,視頻更不用說了,日本人還跑中國來看視頻呢,聽歌更是不要想,想想國內如果把互聯網上沒有版權的圖片、文字、音樂、視頻全部撤掉,還會不會好玩,總之,在我看來,日本互聯網上幾乎什麼都沒有,除了可以互相聊個天,主要原因是版權。至於購物,線下太發達方便,就不用網上購物了,而且日本線上線下一個價錢,沒必要去網上購物。


把我在中國互聯網產業得以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 王政的回答的答案貼了過來:

你覺得互聯網的作用應當是什麼呢?

在我的理解當中,互聯網的直接作用就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傳播成本。這種情況下,降低信息傳播成本對誰有利——有利的更大,互聯網發展越快;有利的更小,互聯網發展就慢些。

以這個假設作為前提,我們來分析下四個地區、六個對比的互聯網發展狀況:

1、美國和歐洲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是沒有錯的,但是到今天我們看,世界上著名的互聯網公司還是美國多,歐洲少。甚至我們有個感覺,似乎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不必歐洲差到哪裡去(對不對後面再說)。

在我看來,互聯網在美國發展的快,其原因是所有國家裡面非常特殊的:因為就信息傳播的成本來說,美國和歐洲社會發展水平差不多,成本降低帶來的機遇也差不多。但是,美國的文化是統一的,這點很重要。

在歐洲,一個網路應用面對的必須是全歐洲的消費者。這樣這個應用的成本才能攤薄到每個消費者頭上,這樣成本、收益的比率才能比較的低。咳咳,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妹,這小國家這麼多,語言那麼多,我成本怎麼也下不去啊……

而美國,基本上都是英文,恩,同樣的應用,成本就低多了……

如果某個應用在歐洲、美國有相同的收益,那麼這個應用在美國一定能賺大錢,為公司帶來現金。公司有了現金,就可以繼續擴張,擴張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在歐洲的話,盈利與否都兩說了。

2、美國和日本

日本和美國具有相似的人口規模,相似的文化統一度(日本的文化統一度應當比美國高)。但是日本的互聯網發展仍然沒有美國好。其實原因很簡單:日本的其他產業太強了,而日本的文化擴張能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

你看,當互聯網萌芽的時候,日本正處於黃金時代的燦爛餘輝中(70、80年代,日本在經濟上的強勢直逼美國):有一個很賺錢的生意在手,你對於新的東西投入總是不那麼大嘛~

當互聯網在90年代爆發的時候,因為美國的先期投入,所以這個時候似乎網路世界是以美國為主角的。日本當然沒有戲份(全世界都沒有戲份)。


了00年代呢?泡沫、泡沫,不斷的泡沫讓日本趕不上互聯網的新班次——而且,這個時期美國轉向了金融(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美聯儲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次
級貸,就是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的那個次級貸)。以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那我也去做金融才是比較好的出路(其實到了這個時期,日本人由於其他產業的
強勢導致的對IT的漠視這樣的理由已經不是很有說服力了。所以,對於00年代的這一段大家批判理解。)(關於孫正義與軟銀,後面談)。

關於日本的
文化擴張能力:你會發現日本的文化出口都是消費級別的,至少遠遠沒有美國大片那種「普世價值」宣傳的影響力。中國人或許會嚮往美國那樣的「普世價值」(中
性,請不要過度解讀),但是中國人會因為各種各樣複雜的原因不會信奉日本的文化吧(當然了,不絕對)。而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
發展起來以後,海外市場可以開拓歐洲,至少英國是沒有問題的。日本開拓哪裡呢??東亞都是有歷史恩怨的,東南亞,互聯網沒有那麼發達……

從成本角度來說,雖然確實互聯網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但是這個成本:在日本人強盛的時候,對日本人不算什麼重大利好(對被日本人經濟上逼到死角的美國人來說倒是個利好),在日本人衰落的時候,又成本略高。

3、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

這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大有和美歐比拼的架勢。


聯網帶來的信息成本利好對中國來說是很有價值的,這個價值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中國的信息傳播設施沒有美歐日發展那麼成熟,而互聯網是一個相對低成本的高起
點——這是中國發展互聯網的原始動力。這個動力可以舉例來說:我國的金融體系不完善,各種金融卡使用沒有美歐日那麼方便;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完善,沒有美歐
日那種在大街上撒泡尿都能影響健康保險的程度(誇張了,批判理解哈~);我國的支付體系不完善,恩,你知道中國的PKI(public key
instrument)基本上到了02年才大體算是完成了么?

但是僅僅有動力是不夠的,印度也有動力,但是印度以和中國相似的人口也沒聽說發展出來啥。哦,對了,印度還是軟體外包產業的大國呢。這個時候我們要看到中國和其他的第三世界國家的重大不同:中國不僅有動力,也有一點實力,還有一點因為實力產生的動力。

中國的工業化底子,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比起來都是好的,這個好可以從人才儲備(文盲率等)、重工業發展程度等等看出來。恩,上網怎麼也得認字吧?上網的電腦怎麼也得自己能組裝吧(很多國家就是連組裝都不行……)。

這種實力還產生了一點動力:互聯網的真正發展僅僅靠做一些消費級別的東西是不行的,特別是在中國這個用戶沒有為互聯網產品付費習慣的國家。那麼,中國的互聯網必須有一些工業級別的東西:互聯網必須在中國的工業化中間起到作用。

所以馬雲做個「黃頁」居然還成功了,因為這是中國企業接觸互聯網的一個門路。所以馬雲做淘寶成功了,因為這是中國工廠擺脫渠道商的一個門路。所以馬雲做支付寶成功了,因為這是用戶擺脫麻煩的跟不上時代的網銀的一個門路。

這些人觸網嘗到甜頭,所以他們會支持互聯網的發展,這也是馬雲的帝國產生的一個原因。

在擴張能力方面,中國比美日歐的人口規模都大了一個數量級:恩,我辦個奧運會奧運場館都可以通過參觀的方式來小小的做一下資金支撐。這個人口規模就已經能夠製成大量的網站(比如知乎)運行了。或者說,這個人口規模,在互聯網泡沫時期,能為中國公司拉到比較多的風投做擔保。

換句話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外擴張的意願並沒有很多——光國內擴展就很有癮頭了嘛~這就導致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外擴張上的穩重。

舉例來說:親,還記得大明湖畔的ebay么?擴張太早,目標市場沒有調查清楚,直接在中國輸給了淘寶,也沒聽說在別的國家創出什麼道道來。至於中國企業,攢夠了錢就可以先東南亞、東亞,然後歐美的擴張了嘛~

可以小小總結一下:中國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原因真是全球最特殊的,也許也是最健康、有力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下面繼續分析。

4、美國和中國

美國和中國三個不同:人口規模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技術水平不同。

前兩者前面都有表述。技術水平美國當然是高的~但是問題在於,美國全方位的高技術並沒有很順暢的轉化為賬目上的收益。


互聯網的相關領域內,什麼是高技術呢?人工智慧什麼的這兩年剛剛做出來,但是還沒有在市場上獲得大的反響。均衡負載什麼的就美國那點人,人家又不差錢,投
入的動力不夠啊(恩,你看連大眾點評網這樣的三線甚至四線互聯網應用都搞均衡負載了,美國的三線互聯網應用?好吧,咱也沒聽說過……這點批判下)。

所以你看,美國對中國的優勢主要在於:技術儲備雄厚(人家都出來那麼牛的人工智慧了啊親!!!中國的在哪裡啊)就差轉化為金錢了,技術成本低,很多中國必須做的技術研發人家不用做(均衡負載滿滿的都是淚)。

5、日本和中國


多不同在這裡就不表述了,這裡只說幾個個不同:日本的物流體系,因為太健全的緣故,所以日本人網購的動力不如中國那麼強。強到什麼地步呢?門牌號清清楚
楚,不會出現中國這種連自己的門牌號都不知道的情況。各種小店深入基層,當美國人在大mall裡面買東西的時候,日本人多逛幾個小店就置辦全一套傢伙了。

不過異軍突起的日本的軟銀為代表的投資集團——應當說是學美國金融學到了一些真東西,在中國投了大量的互聯網企業。投的多了,當然,命中目標的也就多了。這大概是日本在互聯網時代最精彩的舉措。不過也別忘記,至少還有個美國和他爭著搶著要投資呢……

6、歐洲和中國

這應當是本文的重頭戲。


互聯網剛剛起來的時候,歐洲可以算是世界領先,和美國不相伯仲的。逗比之處在於,從那個時候開始,歐洲的各種小國寡民癥狀就極大的阻礙了歐洲互聯網行業發
展:能想像歐洲各個國家各個大學自己都開發一個網路協議的窘迫嗎?更逗比的是要不是有tcp/ip一系列協議兜著,歐洲現在仍然是這種協議一堆的情況。

一個內部不聯合的歐洲,從一開始就在互聯網時代輸掉了。

如果只是內部不聯合也就罷了。問題在於,歐洲的產業空心化,雖然沒有美國那麼嚴重,但是歐洲的工業也是只剩下賺大錢的工業了:要麼精密儀器,要麼高端化工,要麼賣個奢侈品,要麼賣個東歐妹子與白粉(pia飛)。你看,這些產業有上網的動力么?

在中國,如果你在00年代有個鞋廠,至少你會把本廠的次品拿出來上淘寶清倉嘛~估計清倉效果也還會不錯(我就有一雙這樣的鞋子,只是一個針腳沒訂好而已嘛~基本看不出來)。

但是歐洲??上述的幾個產業的訂單模式、生產模式都不支持這樣的網路消費方式。換句話說,歐美的產業空心化,直接導致的就是消費者消費量最大的產品他們自己不造了……全都是中國製造。這種情況導致的就是中國的淘寶會火起來,但是歐美沒有這樣的模式。對了,日本也沒有。

當然,人家歐洲很冤枉的嘛~就算我小國寡民,就算我沒有低端工業,那我諾基亞要是能和小米一樣搞個營銷,我在互聯網時代也算有拿得出的東西了~

咳咳,小國寡民就註定歐洲搞小米的營銷也搞不出來……人小米粉絲千千萬都能在歐洲組個國家了(性別比例堪憂,估計還得靠東歐妹子)。

==========================總結==================================

歐洲的衰落是有先天性的不足的:小國寡民。這種不足直接導致了歐洲各種網路營銷手段、網路社交產品的拿不出手。

歐洲的產業空心化是後天不努力:國民寧肯失業領救濟也不幹活,那麼連互聯網都饒不了你。

對了,其實歐洲的 網路產品還有幾個能拿出手的:什麼憤怒的小鳥1啊,憤怒的小鳥2啊,憤怒的小鳥3啊……

至於諾基亞:人家才不是互聯網產品呢哼╭(╯^╰)╮

大總結:你看,互聯網降低的那點信息傳播成本被歐洲人用來甩妹子抽白粉不工作了吧……

其實這個答案裡面說的結論就是以下幾點:

1、互聯網人口的數量是決定一個國家在互聯網時代地位的重要因素。歐洲失於小國寡民,日本限於自己的文化圈。中國自己的內部市場就很大,只要利用好本土文化優勢就相當於高築城廣積糧了。

美利堅得到了先機,而在互聯網人口上,雖然自己的人口比不上中國,但是全世界都在其文化影響範圍內——所以他的企業也算是擁有廣闊的互聯網人口。

2、舍不捨得做破壞性創新。除了中國外,其他的國家作為發達國家在進行破壞性創新的時候總是要慢一拍的。至於中國——怕啥?反正家裡本來就沒有啥。

3、對互聯網的需求: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大量的產品的銷售需要一個出口,這是對互聯網的一個巨大的需求;中國作為國土廣袤的人口大國,線下銷售點的不完全,需要一個入口,這是對互聯網的巨大需求。

對於日本來說,失去的十年、二十年,是需求衰退的十年二十年,自然無法產生對互聯網的巨大需求。

=======先這樣吧====


額,我只知道Ruby是一個日本人弄出來的。。。行業強不強還是得看人的吧。。。有一個出類拔萃的,肯定後面有一幫離出類拔萃就差一點點的人。。。

這個只是舉個例子。。


由於日本人的保守甚至守舊這樣的性格原因

導致了日本人的項目是一直從幾十年前開始沿用的

另外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日本人使用的工具也一直停留在像vs2008這樣的工具的程度

然後

在這個基礎上我從代碼的角度說明一下

這裡直接貼出代碼的話碼農會看得比較明白

"-------------------------------------------------------------------------
" 関數名  : select_REI_AUT_PERSON2
" 機能   : select 文:起票者権限をもった社員のロード
" 引數   : rRecord
"      : nEditType
"      : niReissueVouchersPersonGroupCode
"      : bFlg
" 戻り値  : True:成功 , False:失敗
" 備考   : 社員番號対応の為作成
" 注意事項 :
"-------------------------------------------------------------------------
" 作成者  : 2003/11/20
" 作成日  : M.Asai
" 更新者  :
" 更新日  :
"-------------------------------------------------------------------------
Function select_REI_AUT_PERSON2(ByRef rRecord _
, ByVal niEditType _
, ByVal niReissueVouchersPersonGroupCode _
, ByVal bFlg _
, ByVal preflg)
Dim sSQL

select_REI_AUT_PERSON2 = False

sSQL = ""
sSQL = sSQL "SELECT DISTINCT "
"sSQL = sSQL "V_REISSUE_GROUP_ELEM.user_id "
sSQL = sSQL " EMPLOYEE.employee_id as user_id " "2003/11/20 M.Asai
sSQL = sSQL ",V_REISSUE_GROUP_ELEM.employee_name "
sSQL = sSQL " ,EMPLOYEE.employee_id as employee_id " "2003/11/18 M.Asai
sSQL = sSQL "FROM (" GetSQL_V_REISSUE_GROUP_ELEM(preflg) ") AS V_REISSUE_GROUP_ELEM"
sSQL = sSQL " INNER JOIN EMPLOYEE "
sSQL = sSQL " ON V_REISSUE_GROUP_ELEM.employee_id = EMPLOYEE.employee_id "

If niEditType = EDIT_TYPE_UPDATE Then

If bFlg Then
sSQL = sSQL " WHERE V_REISSUE_GROUP_ELEM.group_code "
sSQL = sSQL "= "
sSQL = sSQL niReissueVouchersPersonGroupCode
Else
sSQL = sSQL " WHERE ( V_REISSUE_GROUP_ELEM.group_code "
sSQL = sSQL "&<&> "
sSQL = sSQL niReissueVouchersPersonGroupCode
sSQL = sSQL " OR V_REISSUE_GROUP_ELEM.group_code IS NULL ) "
sSQL = sSQL " AND NOT EXISTS("
sSQL = sSQL " SELECT * FROM REISSUE_VOUCHERS_GROUP_ELEM as RVPGE2"
sSQL = sSQL " WHERE RVPGE2.user_id = V_REISSUE_GROUP_ELEM.employee_id"
sSQL = sSQL " AND RVPGE2.group_code = " niReissueVouchersPersonGroupCode
sSQL = sSQL " )"
End If

End If

"sSQL = sSQL " ORDER BY V_REISSUE_GROUP_ELEM.user_id"
sSQL = sSQL " ORDER BY employee_id" "2003/11/18 M.Asai

adoApYtDataBase.Errors.Clear

"response.write(sSQL)
"response.end
System.Diagnostics.Debug.WriteLine("sSectionCd " + sSQL)
rRecord = adoApYtDataBase.Execute(sSQL)
If adoApYtDataBase.Errors.Count = 0 Then
" 正常に処理(エラー無し)
select_REI_AUT_PERSON2 = True
End If

這裡為看不懂的人大概解釋一下

看不懂的應該是大多數吧

在.net的項目中日本人特別喜歡用vb

因為vb的源碼特別重視單詞語法而避免符號

使得它非常像人類語言

這樣能讓不懂的人也能快速上手編寫

從而重視業務邏輯

那麼問題也在這裡

因為只重視業務邏輯而導致產生了一堆堆

今後難以甚至無法維護的

屎一樣的代碼

這也是為什麼對日開發在業內聲稱『文科生培訓兩個月也能做』的原因

你說日本的軟體寫成這樣能不落後?

或許有人說國內的培訓機構搞幾個月出來的人大把

不應該光針對日本說

我只想說就我目前所知的

天朝目前能遠甩日本幾條街的行業

一個是電信通信業

尤其是這兩年在政策的扶持下的發展速度

這個甚至能打遍世界

不過主要還是人多的好處這個也不能完全怪日本

但據留學黨說軟銀是個什麼垃圾就不談了

另一個就是軟體業

這個是由於日本人的性格造成的

基本上可以說是硬傷了

想想日本的碼農整天維護這樣一坨屎

壓力能不大么

雖然就是這樣一坨坨屎

它竟然還能跑個十幾二十年

也是不容易

此處應該有掌聲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天朝和日本在業務的重視上已經不在一個方向上

沒有可比性了

所以就算日本在社會等其他因素上對比天朝有優勢

但在軟體業這點上日本可以判做完敗

另外在虎撲上看到有人轉了一篇文章

出處不明可以參考下

侵刪

我工作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是一個40多歲的日本程序員。下面的故事是跟我的一個在日本的夥伴多年的談話中獲得的。

  在日本株式會社裡,程序員(坦白的說,基本上是男的)在30多歲的時候要面臨一個選擇:要麼追隨「電梯」制度——員工的頭銜每隔幾年會自動升級一次,要麼繼續搞技術。如果你選擇後者,就如同一個和尚宣誓做了苦行僧,會失去所有世俗的幸福。聽起來有點戲劇性,但這正是人們每當談論起老程序員時所處的心境:尊敬且同情。

  如果一直留在這種晉陞制度內,並且還想一直或有部分時間做編程,那是不可能的,制度不允許你這樣。日本很多公司事實上明令禁止員工在晉陞到某個頭銜後還接觸開發工具。我忘了那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級別。他們好像是使用排列組合演算法來產生足夠多的頭銜提供員工使用。但通常,當一個員工成為「S.E.「後,就不再編碼了。「S.E.「是」Systems Engineer「,系統工程師,但對較低等級的工程師也不保證都是這樣。它只是表示一個做技術的員工從編程的崗位上畢業了。編程在日本被認為是一種很卑賤的工作。系統工程師製造各種系統,程序員是代勞敲代碼的。為什麼S.E.還要接觸開發工具呢?他們需要的是PowerPoint,Excell 和 Word。所以,在33歲左右的時候你就要從Vi轉向PowerPoint了。

  這意味著在日本公司里最有經驗的開發人員也只有35歲左右。換句話說,13年的實際編程經驗是一個人的上限。大多數軟體公司里都沒有一個能讓年輕軟體開發者作為榜樣的仍在編程的重量級人物。很明顯,早在30多歲時數就退出編程會帶來技術傳承帶來問題。實際上,並不只是技術傳承問題:它阻礙了大師級人物的產生。

  我懷疑這種文化是導致在日本株式會社裡軟體開發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拿會社裡軟體業的成績單跟其他領域比較,你能叫出一個能出口到國外的企業軟體或個人軟體的名字嗎?軟體業里的本田在哪裡?遊戲業另當別論,那是和硬體緊密相關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軟體出口。對於這樣的一個技術強國不是太奇怪了嗎?


感覺沒說到點子上,日本感覺互聯網弱有幾個原因,一個是日本的傳統行業太過強大 導致很多互聯網模式在日本行不通,比如電商,日本的傳統商業發達到極致了,711那種店幾乎每個街道都有好幾家,而且裡面的東西非常之全,幾乎能做到下樓就能買到日用品,導致了日本超市都不發達。加上無處不在的大型葯妝店,電器店,導致類似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毫無活路。而且日沒法賣假貨,所有產品的價格電商和街邊便利店價格幾乎沒有差距,有些葯妝店還要更便宜,所以沒有非得去電商的理由。其次,類似訂餐電商一類也無法做 同樣是餐館到處都是,而且日本人長期對服務的精雕細琢,電商很難保證服務質量,所以也無法存活。移動端,其實日本走在世界前列,日本90年代末就開始發展移動數據模式了 我們都還在簡訊年代,日本已經可以用手機發郵件和上網了,主要是日本封閉起來自己搞一套,phs就是,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用這個協議,而且日本手機生態環境封閉,在現在世界信息一體化的年代,不和外部兼容顯然就要被淘汰掉,不過目前日本移動端也不能說差,只是我們大多數人不了解 加上日本人喜歡關起門來自己玩自己的,我們就更不了解了


難道不是因為你生活在中國……?

2011年 IT 競爭力指數,日本16位,中國38位……(台灣13,印度34)

http://globalindex11.bsa.org/

不是說排名說明什麼,而是你對外國 軟體、互聯網產品接觸的太少

中國這群又大又肥的地頭蛇,走出國門,除了有錢還有什麼優勢?技術?創新?在國內靠不完善的法規和大長城保護下成長起來的這種企業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比……


我想說說中國互聯網為什麼發展的好,因為其他行業束縛很多,很多能人無處用力,互聯網行業每個方向最初都有幾年沒人管,海闊憑魚躍


因為國家不讓我們用國外的輪子 所以我們得自己造


日本人做東西過於追求完美了吧。

以前看有人給日本做外包,需求文檔做到了號稱刪掉注釋就可以拿來運行的程度。

這樣做東西能不慢么。

互聯網,就現在來講,完全不適合追求完美。


日本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滅(日經指數在89年末到達最高點38915點),之後經濟增長一直不行。現在估計有100萬宅男宅女(蟄居族)待在家裡足不出戶,也不從事生產性活動,整天從這個屏幕到那個屏幕,或者就是漫畫、小說。這段時間正是軟體業和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期,95、96、97年左右的Win95、Linux2.0、Pentium II、窄帶是劃時代的產品,整個IT業迎來拐點。所以,大的經濟環境不好,日本人沒有錢投入到新的產業中去(變賣資產籌資是很難做到的,大多數人寧可不投資也不會變賣資產),沒有錢就無法招新,當然也就不會做出優秀產品。反觀中國,正好相反,90年代經濟迎來起飛,中國軟體當然無法和美國比,但趕上了互聯網三波浪潮(窄帶、寬頻、移動)。

日本的經濟史值得我們深思,他們前面發展得太快了,泡沫早晚要破滅的。因為任何自足的循環系統(比如能量循環、經濟循環),它不可能在某個節點或環節上(比如股市房市,體現為指數)無限制吸「血」(比如資金),這是不可能永遠持續的。走高總有一天要下跌,走得越高跌得越低。這是自然規律。日本人咽下了自種的甜果和苦果,錯過了20多年來IT業這次浪潮洶湧的工業革命。


日本人習慣看報紙,習慣便利店,習慣看漫畫,正好與中國情況相反喜歡在門戶網站看新聞,購物網站買東西,在網上看視頻。互聯網市場不大,也不願意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阿里巴巴18位創始人只有7位最終成為合伙人?
互聯網即將顛覆的行業是哪個?
如何評價程序員客棧?
產品運營和產品經理如何在春節向親戚介紹自己的工作?
視頻《畫皮方舟子》對方舟子的評價是否客觀?

TAG:互聯網 | 日本 | 科技 | 軟體業 | 互聯網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