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辯護人》《素媛》《熔爐》……之類的電影結局是正常的么?

或許當時韓國的司法體制不完善,可是當觸及到年幼的孩子們的時候,當正義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當盡了所有的努力的時候,為什麼結尾還是讓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再傷害或者是讓那些噁心的人僅僅受到輕微的處罰?這樣的結尾是什麼意思,我看不懂


個人覺得是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

東亞三國都有類似題材的電影,韓國題主已經提到了,日本電影看得少勉強湊幾部類似題材的吧,《告白》《李狗嗨》(好吧我承認舉得不恰當,主要是看中這部電視劇對於社會現實的反應),天朝像《盲山》《盲井》《天註定》。

三國類似題材的電影結局風格各自成一家,日本反應的更多是一種復仇文化,看得很爽,反面角色得到了懲治;天朝電影則體現的是一種天註定文化,你再怎麼整最後結局都是那麼悲慘。

重點說韓國電影,韓國電影體現了與上面兩國都不同的文化,我個人稱之為——烏龜文化。

我絕對不是在黑韓國。。。

龜很苦逼,一直屬於被虐的角色,但它具有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精神,堅持戰鬥的精神。

之前有部叫做《鳴梁》 的電影在韓國很火,在各方面都創了記錄,在結尾彩蛋部分向觀眾展示了韓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戰艦——龜船。

在我看來龜船正是韓國這個國家文化精神的象徵。

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動物可以像烏龜一樣來作為韓國民族精神的象徵了,韓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苦難的國家,被周圍各種大哥虐,但這個國家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並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靠的正是堅持戰鬥的精神。

題主提到的那幾部電影都有共同的特點,結局並不完美,惡勢力逍遙法外甚至取得了勝利,看得十分虐心,但最後結尾絕對都少不了正能量,《辯護人》和《熔爐》中的主角們依然在戰鬥,《素媛》中的小姑娘也一直在走向陽光的路上,《恐怖直播》中的男主在被政府奪去一切之後仍然會按下起爆器向政府宣戰,《鳴梁》中朝鮮被日本虐成翔之後依然有李舜臣這樣的人在戰鬥並且給予敵人重創,他們這些人就像烏龜一樣,雖然你欺負了我,但我在被虐的時候會反咬你一口,咬得你很疼,而且絕不鬆口,戰鬥到底。

當然設置這樣得結局也有吸引觀眾的考慮,使觀眾對主角產生移情。

個人認為以上兩點原因是造成很多韓國電影設置這樣結局的原因。


個人覺得,這類以真實事件為劇本所拍攝的電影,如果能看到一個伸張正義、天網恢恢的結局的話,也就不叫真實事件改編的了!正因為這些真實的事件在當年至到現在都沒有得到解決,才會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幾部電影。


起碼別國還可以拍出來可以拿到桌面上探討,我們呢?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中國人喜歡團圓,喜歡和諧社會,可是社會的毒瘤,現實的無奈,必須要經過媒體去傳播,驚醒世人,才能憂患而生存。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殘酷的不是嗎?

再說,最後犯人沒有受到懲罰,好人付出努力卻得不到任何回報,這就是悲劇的力量,足夠讓我們遺憾嘆息憤恨,才可能推動相關法律的完善,如此這部電影才算表達了它的理念。


首先題主提到的這幾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結尾確實是正義沒有得到伸張 而看似是惡勢力勝利了。拍出這樣的電影主要就是反映出這世界的黑暗面 讓公眾去思考 讓國民的力量來幫助這些事件中的主人公在若干年後可以伸張正義 讓輿論的力量來強迫黑暗的社會進行改變 希望人們可以明白這世界不是只有歌舞聲平 這個社會的漏洞和蛀蟲還有很多 希望人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建設更好的世界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的健全而邁出一小步 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 社會才能跨出一大步


現實就是這樣啊,你說該怎麼拍?

像國產劇那樣騙人嗎?那樣就能改變實事了嗎?


這才反映了現實啊…現實永遠是殘酷的…小人物總要付出更多才比得過有資源的人…

想想最近的案子,一堆不都是經歷了多少艱難才有了那麼一些些正義的回復…

正因為是悲劇,我們更應該痛定思痛,更應該不冷漠,不然明天悲劇就會降臨在我們自己身上。


推薦閱讀:

香港導演陳果在非華語影評家眼中是什麼地位?
如何評價《人民的名義》對各角色評價反轉?
如何能讓自己更加專業地評價電影?
如何評價《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扮演者張志堅說:我從不和小鮮肉搭戲?
如何評價中國第一禁片《武訓傳》?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