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我還過「慶祝我第一次進行呼吸運動」節呢!每年都過,有時候還過倆呢!馬雲爸爸還每年送祝福和金幣給我呢!題主你開心不?意外不?要罵我不?

節日這個玩意,愛過過不愛過該幹嘛幹嘛去,多閑的無聊內心陰暗的人會對一個不帶什麼意識形態單純成為狂歡機會的節日恨得咬牙切齒啊。

還奴性,你偉光正怎麼沒看你去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呢?還洋奴,要不你去慶祝一下至聖先師誕辰多少多少周年?


你看下過聖誕節都是哪些年齡段的。

聖誕節都是去幹什麼的就知道了。

西方人的聖誕節可都是特么的在家跟家人過的,在中國全特么在賓館過的!

簡直就是」挨炮「節嘛~


個人權利的增加和因此產生的個人文化自由、消費動力和對應生產動力 等,需要一個工具。

至於說奴性?

不見得,我們真不在乎它是什麼宗教的。

只因為我們需要多一個歡樂的借口,管它是聖誕節,還是雞蛋節.....還是其它什麼節?


關於此問題我直接引用昨晚寫的一篇日誌: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到了聖誕要吃蘋果這個事。因為這彷彿是個節日傳統在那擺放著,沒有吃的我生怕引來殺身之禍而不得不回憶一番。但在我印象中和聖誕節有關的幾個核心事項都和蘋果毫無關聯:

聖誕節是耶穌的誕生日,而耶穌的出生記載中並沒有任何蘋果的足跡,並且在《最後的晚餐》一畫中,餐桌上也沒有蘋果,或許是用餐人吃的匆忙,服務生沒有來得及上水果。但我總認為對於達芬奇來說,如果蘋果這個意象真的如此重要,他必定是會補充上去的,哪怕是畫在猶大的頭上,因為對於有極強暗示性質的東西,達芬奇是不會放過的。

聖誕老人是後天人們加出來的聖誕節人物,根據網上考據,他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因為平時樂善好施,並經常給孩子們帶去禮物和玩具而被人銘記,去世後以聖徒的身份被記載於冊,最後被民間挖掘出來。他送的禮物也應該不會有蘋果,因為這種極易氧化的食物作為禮物顯然是不明智的,而且傳統蘋果種植的成熟季節是秋季,如果按照古時的貯藏方式應該很難留到冬天。

最後是聖誕樹,它的樹種也並非是蘋果樹,而且聖誕樹也並不會有人去掛蘋果。

那聖誕節吃蘋果到底來自何方?

原來這是後天中國人自己添加的,因為聖誕夜又名平安夜,而蘋果又和平安諧音,蘋果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種節日水果了。可這樣一來,聖誕節收益最多的似乎並非是耶穌--畢竟這本就是為了他慶祝而舉辦的節日,而成了中國的水果商人了。他們在以耶穌的名義販賣蘋果,即使蘋果在一開始和耶穌沒有任何緣由。

同理,聖誕樹以耶穌的名義被高價售出、各種禮物以耶穌的名義被欣然買入。每一個熱火朝天的節日背後總是有一群冷靜到令人髮指的商人在那看著如同羔羊的人群。但是當事人即使自己明白也並不會覺得不妥。因為他們也總要以耶穌的名義去進行消費。

而不消費的人也總能在各個節日中獲取一些什麼:能聞一聞節日的氣息也似乎能讓人從乏味的工作中體會到一絲新的生機;即使再如何對節日不感興趣的人也會受到來自其他人的節日問候而重整下自己的人際脈絡。而這一切在今天似乎也都可以以耶穌的名義。

但耶穌究竟是誰?似乎這個問題也不再重要了,就像吃著聖誕大餐的人沒準也會虔誠的來一句阿門,但阿門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一扇門?這也無傷風雅。不過值得稱讚的是,今年很多人倒是在聖誕節說了一句回歸傳統而又契合這個節日的話。

「約嗎。」--基督教的《聖經》是由《舊約》和《新約》組成的。

PS:文中可能有大量與歷史、宗教等事實不合的內容,望各位知友斧正。


我看到題目我原本還想好好寫答案,看到題目描述,我特么真的是,行行行你高尚眾人皆醉你獨醒行了吧。

中共「非正式黨歌」《國際歌》里有一句: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絕大多數中國人是不信這些神神鬼鬼的,就是想找個理由出來吃吃飯吹吹牛買買東西約約炮,還他媽扯奴性,楚國自稱「我蠻夷也」,紀念楚國大夫的節日還不是照樣過,照你這麼個邏輯,過蠻夷的節日,還特么是法定假日,還特么不管老老小小都吃粽子,你還是不是華夏人了?

大家也沒想著把這玩意兒當正兒八經的節日過,你去街上問,知道為啥過聖誕不?紀念耶穌誕生。耶穌和基督有啥區別?伯利恆之星是啥?東方三學士是啥?聖瑪利亞是誰?聖尼古拉斯是誰?說的上來我服氣。

來,我再告訴你為啥平安夜送蘋果,這個風俗起源於漢代,不過不是「送蘋果」起源於漢代,而是中國人「討口彩」的習慣起源於漢代,就跟過年要吃魚因為年年有餘,過年打碎一個碗那叫歲歲平安,懂不?


別扯什麼民族國家,大家單純的想找個時間玩而已。

愛過的就過,不過滾。你管得著呢?


不請自來

本人異常憤怒,對於一個外來的節日,在中國到處張燈結綵,人人慶祝,帶聖誕帽,吃橙子,買相關的商品,到處群發聖誕快樂的簡訊,我相信大部分都做過以上的其一

。我只想說我們一個文化大國,過年都沒這麼熱鬧,這可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啊。現在都比不上所謂一個聖誕節熱鬧。

我家裡上學的時候,(18線小鎮子)校門口竟然都有賣橙子和蘋果的,賀卡就更不用說了,同學之間都會互送,這種行為我以後再也不會做了。

無疑之所以聖誕節在中國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當個節日來過, 這個功勞歸功於強大的商家,現在逛街幾乎所有商家都有推出所謂的聖誕優惠活動,或者店面裝一些聖誕主題物品。這種行為和馬雲爸爸搞出雙十一所謂光棍節,現在又幾乎人世界人民過上購物節,真是好手段。

在此強烈抵制過聖誕,以及過聖誕的商家。


你以為是文化的侵襲,最後卻發現是資本的狂歡~


我發現只要跟外國沾點邊都可以被無腦叫奴性。

出國玩一下叫奴性,自己國家沒有風景?

打lol韓服叫奴性,自己國家沒有伺服器?

留學叫奴性,自己國家沒有學校?

找外國男朋友叫奴性,自己國家沒有男人?

學英語叫奴性,自己國家沒有語言?

現在過外國的節日也叫奴性。

惹不起惹不起,溜了溜了


基督徒過聖誕節好像沒什麼問題吧。

不過湊著過聖誕的好像佛教徒和無神論的更多。


單純找理由找人玩罷了,然後一群人跟風


實在是活太累多找幾個節休息。


中國人為什麼要信馬克思 社會主義呢?這些也不是我們的啊。


93年上初中開始過聖誕節的中國人僅根據自身情況不代表其他人想法的回答:

1.可以堂而皇之的寫聖誕卡給女同學。

2.可以堂而皇之的聚合一堆男女同學出去吃個飯。

3.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吃飯的時候坐在女同學邊上。

4.可以堂而皇之的給女同學遞個禮物。

5.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聚會上喝點酒順便讓女同學。

6.可以堂而皇之的吃完之後約女同學去看看教堂有什麼活動。

7.可以堂而皇之的借去看熱鬧的人太多怕女同學走散拉住小手。

8.可以堂而皇之的拉著小手送女同學回家。

9.可以堂而皇之的跟女同學約元旦學校聯歡後去再看個電影。

10.可以偷偷摸摸的在電影院里做些到每次聖誕節一回想起來都覺得好開心的事。


大家就圖一熱鬧,而且年輕人居多。家裡老爹說起這個就是怒斥,其實也是看了朋友圈的文,認為一洋節是資本主義腐蝕年輕人的糖衣炮彈,其實不然。

本質上說,大家不是過這節日,而是湊個日子,男朋友女朋友約個會,出來轉轉,臨末做點羞羞的事情,也有朋友聚會的,都行,熱鬧。而且年輕人約會,促進關係,結婚生孩子,不該是正合上頭的命令么?二胎少,早婚早育也成啊,滴短忍口們快點長大。觀刈韭。

何況這也不妨礙大家過傳統節日。拜網路社會所賜,啥節日都能成情人節,營銷號不瘋狂鼓吹給女孩送禮嗎?這正是機會,男的不買就配不上貴國女子,就得拉出來羞辱示眾。多好,收不到禮還可以羞辱本朝男子嘛。

商家大賺一筆嘛。

誰也礙不著,喜歡過就過,不喜歡就不過,總不會被逮進監獄。

再說了,本朝清明節上墳,端午節家人,春節家人,中秋家人,就不能給朋友情侶留點空間?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這這就是其中之一,不愁吃穿了,那就得多多娛樂嘛。


智力障礙真是完美形容題主


個人覺得

大部分原因還是被商家炒火的。

不過節日可以讓人更有理由去約人。

還有一部分也是跟個風


因為春節之類的節日都要被爹媽留在家裡應付七大姑八大姨啊,

自然就需要一個新的節日(借口)而且是能不待在家裡的來滿足那啥的需求啦~

上面的答案不是說了么,這哪是慶祝節日,簡直是炮火連天啊,

不過我倒是覺得這還是蠻能體現出國內小布爾喬亞們的戰鬥精神的……

你看,有理由要上,沒有理由創造理由也要上,何況老外已經給了一個現成的理由……

小夥子們發泄發泄精力,小姑娘們增長增長人生經驗,小旅館發筆小財,杜蕾斯銷售額暴增,學校周邊經濟一波小漲……

這叫啥?

共贏,

共贏你造不?

讀書人的事,能叫找借口開房么?


聖誕節?全是當情人節來過的好吧。


叔叔 聖誕節是給想出去玩湊熱鬧換衣服帶長長的紅帽子看看電影好朋友(兒子們)聚會的借口。跟一身戾氣的人沒關係,比如…你懂的。跟有期末考試的也沒關係,比如我。


真相大白

高票答案把我鼻涕笑出來了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雙十一?

找個理由吃吃吃玩玩玩約約約?

你樂呵商家樂呵大家都開心不行?


找個機會表白約炮購物吃喝玩樂


推薦閱讀:

吳國到底是不是西周太伯後裔?
清朝是否有將太后稱為「老佛爺」的習俗?若有,原因為何?
為什麼春秋戰國城池或國的名字多數有右耳旁?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