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你見過的最驚艷的建築是?
這兩年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各種人群分享各式家居建築,比如雲南最美尼姑庵寂照庵,又比如杭州青之塢的一些特色民宿,所以想問問,各位見過最美麗 最具特色 最驚艷的建築有哪些
福州的福道(城市森林步道)
福道全線長19公里,福道東接左海公園環湖棧道,西連閩江廊線(國光段),貫穿5個公園: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金牛山體育公園、國光公園、金牛山公園,是福州市首個山地類海綿公園。
與一般步道不同的是,福道主體採用空心鋼管桁架組成,是我國首條鋼架懸空步道。福道將沿途十幾處自然人文景觀如珍珠般地串聯起來,有杜鵑谷、櫻花園、紫竹林、摩崖壁、蘭花溪等,全程走完要花將近2個多小時。
走一段就會有的休息亭。
步道上有很多便利設施貫穿全程,例如休息亭,觀景平台,瞭望塔和配有衛生間的茶室,福道雖然繞著山體蜿蜒而上,不過坡度只有8°,讓人走起來不至於太累(酷夏中午非要不打傘上去的除外)。以後還將配有 WIFI 連接,觸屏信息板和遊客交通監察器的智能化功能。
延綿在群山中的步道。人在城中走,城從林中過。
低於水平面的橘色橋樑
親水平台。
福道橋面採用的是格柵板,縫隙在1.5厘米以內,這種設計不僅滿足輪椅的通行還能使得步道下方的植物依然能夠接收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體現了城市建築的人性化和生態化。
環形佈道中間種植了一顆超大的桂花樹(下為當初設計圖)
當初的設計圖如今已經變成現實
福道最初只是打算依山修建普通的地面步道,但是後來福州市鼓樓區政府人員一次去新加坡考察後受到新加坡亞歷山大城市森林步道的啟發:懸空而建,一來可以設計成城市景觀,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植被,步道鏤空的設計也是基於保護植被的初衷。於是福州鼓樓區政府直接把亞歷山大城市森林步道的設計師請來做福道的設計。如今這個設計理念已經在福州落地實現,絕大多數福州市民表示認可。
用軟體處理後頗有一絲新海誠動畫的清新畫風。
歡迎來玩。
都是主流大師。我就來個小眾的吧
城市裡千篇一律的鋼筋水泥玻璃犀牛跳蚤建築見多了,小清新性冷淡極簡中式的也看得再無新鮮感。
這個項目我和同事迷醉了整整一天不願離開。一整天的光線和氛圍都在變化。有一種美叫做失語美,相機拍不出來。照片是手機隨手拍的,美不及實景三分之一。果然和現在流行的快餐網紅項目全靠P圖,這或許才是經典。建築師為泰國國寶級大師Khun Lek Bunnah, 景觀是一哥Bill Bensley.
很多人可能覺得看起來像Ricardo Bofill的項目,但置身其中卻有畏研吾的禪意和詩意。景觀雖然是Ben爸爸打造,從來不缺華麗和奢侈,卻透漏著枡野俊明式的日式山水取捨之間的思考建築用現代極簡的手法,把傳統東南亞建築建造古法,文化精髓,氛圍營造到了極致。迷宮一樣的奇遇和熱帶花園的環抱,讓人根本不願離去。
在這種建築里,呆一輩子都不嫌多吧。
---------
感謝這麼多朋友的支持~
再來補充幾張吧 (請原諒手機拍攝)不過這個整個建築群太多細節,對於研究東南亞不同時期的高棉泰國等國古建築非常有幫助,就不班門弄斧了..來一張廁所隔間里偷拍的屋頂,每次都要馬桶上仰頭坐很久,每個隔間都不同,因為每個隔間的透光孔光線一直在變,感覺上面有個水台,折射不同的光線和周圍的樹影,天上的雲又一直在飄動,。(這個設計實在讓人..淚目...捨不得把屁股挪開,會得痔瘡吧....因為手機拍攝光線較不明顯,加個濾鏡給大家重點看下透過窗子能看到什麼....選了兩個時間點放上來,一邊上廁所一邊感動)
房間內私人廁所一角。空間雖然為半密閉,但不需要開燈,有這個材質貼磚反射外面陽光,廁所光線非常奇妙。(手機拍攝略暗,其實也略暗,但非常奇妙)最後放上建築主殿入口走廊,就像時空隧道完全隔絕了外面的世界和建築內魔幻的世界。這張星空牆只能放官圖了,實在太美但是實在拍不出來項目坐落在泰國華欣海邊,叫The Barai. 分為酒店和SPA部分。再次強調下....落成時間2007,為現代建築,在細節上,以現代極簡手法重新闡釋東南亞千年建築....評論里拿千年古迹來比較的..........好吧寶寶心裡苦...大概就是下了雪的故宮吧,白雪鑲紅牆,碎碎墜瓊芳。一場大雪,穿越了百年,北京變成了北平,故宮成了紫禁城,世間最美的紅與白大抵也不過這樣,心中一直有個痴念,和最愛的人,去看故宮的第一場雪,走著走著就到了白頭
【圖源自故宮博物院和薔薇淼淼,侵刪】太喜歡下雪之後的故宮了,美得bingbing的~謝邀,蘇州博物館。在上大學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西北,對江南水鄉莫名有一種執念,蘇州博物館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蘇州博物館不似其他博物館那樣莊重肅穆,它多了幾分江南的柔情,與江南的小橋流水多了幾分和諧,有著南方園林的特色。蘇州博物館這是著名的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的封筆之作,可見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設計師投入了多少心血,它不僅是古樸的江南水鄉它也將現代的風格融入進去,既表現出博物館厚重的歷史又體現了與時俱進。內部景象(圖片源於網路侵刪)來來來~我來說一個:)我以前讀博士時辦公室所在地Lumen(中文「流明」,光通量單位)。這是荷蘭Wageningen University的一棟辦公樓。(不知道Wageningen 的可以看這個答案: Orca是只鯨:有哪些存在感極低的名校?)
大部分environment science department都在這裡和隔壁的「蓋亞」(大地女神)。在「蓋亞」工作的大多數是研究土壤和遙感的,和磚紅色的大地女神很配哦。
在「流明」工作的則大多是和植物動物打交道的科學家。生物離不開陽光嘛。所以一定要每天陽光充足,元氣慢慢。不信,且看下面的照片.
外面看上去是個溫室,裡面的確有兩個巨大的溫室。不僅有花,還有樹,開滿花的藤蔓,涓涓細流和小魚,甚至還有蛙類,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生態系統。整個建築的屋頂、窗帘和窗戶(除辦公室的外)都是通過自動感測器控制的,通過開關窗和拉窗帘來調節室內溫度以及光強度。因為大量自然光,所以節省了很多照明用電。同時,也可以部分調節室內溫度。
在那裡的工作時光很美好。。。如今我只在一個不能開窗戶辦公室里工作(我好想念Lumen,嗚嗚嗚嗚嗚嗚)
我強烈推薦西澤立衛的豐島美術館。
目前答案里的這些照片中的建築,我至少一半都去過。甚至望京SOHO就在我窗外能看到,剛開始招商的時候我就潛入內部看了個底兒夠。但是要說真正是震撼,驚艷,只有豐島美術館。
今年年初在日本實習,實習期結束後在同事的推薦下去了豐島看看。我那天晚上到了宇野,一晚上沒睡著覺,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就準備去買船票,趕上第一波上島。事實證明,這是個逆天的決定。不方便的地方在於,美術館服務員還沒上班呢,進不去。好處在於,能溜進去的話,你想怎樣怎樣,也沒有別的人。
於是。。我還曾試過換個角度看這個建築
這棟建築,簡單描述那就是一個混凝土殼。做法比較有趣,先填土成丘,再做混凝土,最後把土挖走。中間有很複雜很折騰的過程。在它零售店賣的畫冊里這些過程講的非常清楚。這個殼裡有兩個天頂上開的洞,每一個都是介乎於天窗和地窗之間,能欣賞到外面的綠樹,晴天,白雲。坐在裡面真的是想坐禪入定,享受佛系人生了。 下雨了怎麼辦呢?一般來說,豐島據說這一個局部不會下雨,但是後來我推薦別人去的時候還是遇到落雨了。別人跟我說,落雨的時候才是豐島美術館的真諦,這裡地面不是平的,而是設計好了有輕微的起伏,雨水會在混凝土地面上順著固定軌跡彙集並滲入地中。然而我告訴了她真相,其實不下雨的時候,這個景觀也有。地面中有若干個微孔,會不定期往外滲水,然後水珠滾動過程中越匯越大,成了一片水泊。
這時候,真是可以體會到一種靜,和一種靜中的動。然而這種微微的動,卻能牽動著你的心。
身邊很多人問我去日本哪裡好玩。在我看來,大阪奈良京都其實去一次就夠了。古色古香的東西沒有比故宮圓明園好的,如果有,那也一定是蘇州的拙政園,或者國內的其它建築瑰寶。但是在新東西上,日本建築才是真正領先我們的,至少是目前吧,多久能反超,我輩當自強。
豐島,犬島,直島三個地方在一起,都在瀨戶內海。三個小島彙集了安藤忠雄,妹島合世,西澤立衛等大師的多個作品。去日本想去體驗很棒的藝術之旅,這個地方一定是必去的。
強推豐島美術館。如果誰去了不發朋友圈感嘆下的,算我輸。
附旅行照片
石上純也的建築
16年4月份,我們找來石上純也在北京的鳳凰中心做了一場講座,介紹了這幾年他做的幾個建築。包括「桌子」、「植物之家」、「和平之家」、「荷蘭公園報告廳」、「神奈川工科大學工坊」、「神奈川工科大學多功能廣場」、「山本耀司紐約旗艦店」、「莫斯科工業博物館」、「住宅和餐廳」 、氣球」。
下面這些是以石上桑的口吻整理的文字,反正聽完這場演講後,我是被驚呆了。
1桌子
TABLE
第一個項目是我開始獨立成立事務所時的項目,是為一個餐廳做的桌子。五十嵐先生看到之後,建議我為博物館做一個更大的桌子。
這個桌子長9.6m,寬2.5m,高1.2m。這麼長的桌子當然不能以一個普通的桌子來考慮,我是以一種做建築的手法來做這個桌子。這個桌子厚度僅有3mm,從側面看,這個桌子彷彿浮在在地面上。
為什麼要做一個這麼大的桌子呢?因為我覺得,做桌子和做建築其實是差不多的:桌面就是建築的屋頂,而桌子的腿就是建築的柱子。當桌子比較小的時候,你認為他只是一個桌子,而當桌子放大到建築的尺度時,它就成了房子。從這個角度來說,做桌子和做建築一樣。做這樣一個桌子就不能和做普通傢具一個方法,需要將桌子的構造考慮得更加精細。
這是桌子的立面實際上是有厚度的,但是這麼薄肯定會有彎曲。建築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形變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所以我們計算出這個桌子的彎曲程度。如果知道了向下彎曲的程度,我們在反方向施加一個力,就正好可以做到平衡。但是這個桌子實在是太薄太長了,所以在放到地面之前會彎曲成一個很誇張的狀態。
這是放在地面之前桌子的形態,包括桌腿也是彎曲的。當桌子被放在地面上時,就會被重力壓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這是在工廠加工時的照片,由於桌子很長,所以每個地方的曲率都各不相同。桌子使用的材料是不鏽鋼。
從正面看,這個桌子彷彿像在一根線上放了很多東西,看似一張輕薄的紙,實際上它有700kg,這麼重東西只要一碰就會上下晃動。雖然它有700kg重,但看上去依然像紙。
我想,當這樣一種思考方法用到建築上面之後,那麼建築就可能被徹底改變。雖然建築有其自身的構造方法,但我認為思考建築的過程中,應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建築可能發生的變化。這種設計方法是我很多設計作品的主題。
對我的設計來說,很多東西都是自由的,例如厚薄、高低、空間的大小。這種自由一方面可以讓建築的做法產生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空間的變化也可能讓建築產生更多的可能性。下面我要說的是一個將建築的外部做的建築內部的案例。
2植物之家
HOUSE WITH PLANTS
室外當然不適合居住,於是我們想,能不能將建築外部的環境通過我們的控制,讓它變得適合人的居住。
這是位於東京郊區的一個很小的住宅,這個住宅造價非常低,是一個極其簡單的結構。它就是一個6m*6m的方盒子,在這個很大的空間中只做了一個樓板。
建築周圍的土壤和建築內部並未發生變化,室內有些地方鋪設了地板,其他部分依然是土地。所以有些地方看上去是室外,但其實是室內。
這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在建築內部構建一個適宜人居住的外部環境,這種做法讓室內成為一個景觀,而桌子椅子就成了景觀的一部分。這不是在室內做一種布置,而是在建築內部做景觀設計。
這是廚房。去廚房的通道鋪滿飛石。
這是衛生間
建築外部有很多樹,室內也有很多樹,建築的室內外連成了一個整體。室外是室外,室內也是室外,當窗帘拉上之後,就會產生一種霧氣般的觀感。
在城市中做住宅時,實際上室外多半是水泥地面和瀝青地面,而在這座住宅中,室內空間反而更像室外。
這是從上面看下去的照片,建築內部像極了室外,室內外不可分割。通過這個建築,我發現建築的室內外空間的劃分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在這個建築中的室內空間實際上是人可以舒適生活的室外空間,人在室內看遍花開花落。
我感興趣的可不是在建築內部,而是把外部空間引入室內。
3和平之家
House of Peace
這是我在哥本哈根設計的「和平之家」,是在丹麥的海邊的一個項目。這個建築在一個人工島旁邊,是一個和平紀念館,當然這個項目很花錢。那什麼是紀念館?就是人們不論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來紀念、來緬懷,都可以達到紀念的目的。
這個項目有3000平米。如果一座海上的建築是先將人工島建好,再在上面做建築,那就非常的普通。我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在原有的環境中完成這座建築。
建築基地的海水有6米深,把基礎柱扎到海底後,我在上面建造一個薄殼結構般的建築,將基地覆蓋起來。上一個項目是將建築外部的土壤引入室內,這次則是把建築外部的海水引入室內。
這是海平面之下的建築剖面,通過一個階梯下到海平面以下,然後通過另一個出口回到地面。人們可以在建築內部划船,建築內部高低不同,創造出非常豐富的空間。
丹麥的夏天很舒適,但是冬天非常寒冷。因此在冬天如何創造溫暖的、適宜的空間是我設計這個建築的目標之一。這個建築的牆深入海面兩米以下,由於海水在流動,室內的部分彷彿一個水池一般,室外射入的陽光會將這部分海水加熱。
這是從外面看這座建築,彷彿一朵雲。
這座建築對外的開口很小,大約之後1m高,因此所有的光線通過海水反射進入室內。當太陽角度很低時,太陽可以直接射入室內,映照在牆面上。隨著太陽角度的變化,室內的景觀也在不停的變化。
清晨陽光以較低的角度從水平面射入室內,通過海水反射到天花板上;
中午時陽光通過鏡面一樣的海水折射到室內;
到了傍晚,陽光會斜射進去;
入口被封閉之後,當室內沒有人活動時,水面波平如鏡;
夏天時,將建築的開口打開,室內外海水的流動會讓建築產生各種各樣的表情。
與其說設計室內空間,不如把室內作為景觀的一部分來做。與其做一個盒子將其封閉起來,不如在眼前展現一片風景。建築外部的風景和內部的風景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的景觀設計。
4公園裡的報告廳
Lecture hall in the park
接下來是一個位於荷蘭的項目。我的另一個興趣是——追求建築的透明感,儘可能的讓包圍空間的物體透明。因此現有的風景和建築就儘可能的讓他融入環境,然後讓其透明起來。
這個項目距阿姆斯特丹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基地位於一個歷史保護公園內。這個地區是一大塊沼澤地,裡面有很多水池,公園裡面有18世紀的別墅。這次的委託包括一個舊建築的改造和一部分新建的項目。
在公園裡面有很多類似的小路,因為歷史保護區的原因,所以樹的位置和小路的位置都不能改動,在這裡設計建築是非常困難。所以我想,僅僅通過公園裡的這些道路來構成我本次的設計:通過將原有的道路獨立出來,成為建築,人們在這些小路上行走時,不知不覺就到了建築里。
這是放大的平面。
這是入口。
通過這個大廳,就可以進入18世紀的別墅。我剛才說了,把既有道路變成建築,這是我的設計概念。我在這裡做了一個非常透明的、沒有柱子的建築。這裡有透明的牆,有透明的屋頂,在原有的風景里加入我的設計。
這是設計的結構。
這是通路。
這是是放大的細部,用三塊玻璃重疊起來,裡面還有兩層玻璃,為了抵抗風壓。這種建築做出來非常的薄。
通過透明的玻璃把環境很舒緩的引入建築,現在已經在安裝玻璃了,之後會蓋上屋頂。
建築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接下來的項目會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
5神奈川工科大學工坊
KAIT WORKSHOP
剛剛提到,我的室內設計是將室外的風景引入到室內,下面這個是一個在大學裡面的建築。不僅上課的時候可以使用,其他任何時候都可以使用,比如休息的時候來,帶小孩子來,既可以一個人來使用,也可以一群人來使用。
這個建築是一個45m*45m的方形,面積大約在2000平米。四周以透明的玻璃圍合,建築內部沒有牆,只有大大小小的柱子來承擔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力。這個建築是一個稍微有點變形的矩形,其中的點就是其中的柱子。
建築的靈感來自樹林——樹林裡面沒有一棵樹是一模一樣的。建築內部一共305根柱子,每一個柱子的做法和方向都不一樣。乍一看是亂畫的,實際上每一根柱子的位置、粗細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看似隨機排列,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思考方法。表面看上去亂,實際上每根柱子的位置都是有理由的。
在這個建築空間里,有些地方給人以稀疏的感覺。有的柱子會橫過來的,給人以牆的感覺。還有沒有柱子的地方。還有柱子非常密,周圍的柱子把空間圍起來。雖然都在這個建築中,但是這些空間給人的感覺都不相同
柱子的疏密不是把風景分開,而是為了在一個空間中創造風景。雖然這個建築內部是一個風景,但是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看上去全是柱子,有的地方卻非常開敞,2000平米的的空間有著豐富的風景。在平面圖裡,看上去布置非常混亂,有些地方車可以通過去,有辦公室、工坊、列印室。
這個建築不是在大空間里做小空間,而是在空間里從不同的位置來展示空間。因為柱子是不確定的,桌子也就無法確定方向,因此產生新的自由度。這座工坊不是把建築封閉起來,把房間封閉起來,也不是做平面規劃,而是把整個建築平面作為一個景觀。從外面看裡面的效果和從裡面看外面都能構思出一個全新的空間。
在監控攝像頭拍到的畫面中,看似空間混亂,但是一般人都按固定的線路行走。
間距比較小的地方通常沒有人穿過,但偶然可能會有人從中穿過,因為柱子本身不是牆。
這個柱子總被人撫摸。
這個建築中的傢具經常搬動,擺放位置不同,產生的通路就不一樣。
這些學生沿著柱子做圍牆。雖然沒必要嚴格遵循柱子的軌跡,但他們還是沿著柱子做了圍合。
以柱子為參照物,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路徑,有時候一群人沿著一個方向走。
有時一群人按不同方向走。
每一次這座建築的內部都會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建築內部產生新的景觀、創造新的自由度。
6神奈川大學多功能廣場
MULTIPURPOSE PLAZA
接下來是同一個大學的另一個項目,這是一個多功能廣場。剛才我提到風景,那麼風景是不是可以成為一種空間呢?風景有形狀嗎?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風景是有空間的,同時也是有做法的。
我們生活在這片雲層之下。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風景通常是一種水平的狀態,越過這條水平線再往前,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視線所及是由水平線和地平線決定的。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3公里以內的風景,如果站到高處可以看到10公里以內的風景,在山谷里可能只看的到200米。所以在我看來,風景也是有形式的。
還是回到神奈川工科大學,這個多功能廣場就在KAIT工坊的旁邊。這是一個有著大屋頂的半室外的空間,長110米,寬70米。在這個建築中,屋頂和基地一般大,而覆蓋這個基地的則是一塊厚度為10毫米的鐵板。在這個鐵板上開了好多洞,雨和雪都可以直接飄進去。
這個跨度為110米的建築中間沒有一根柱子,而這個10毫米厚的鐵板屋頂就靠牆的拉力支撐。建築房高只有2.3m——普通住宅那麼高。
這個建築的做法就跟我剛才解釋的「看風景」的原理是一致的。110米是一個非常大的構築物,這種大跨空間一般都會有20m到30m的高度,而這個110米跨度的建築卻只靠10mm的鐵板來支撐。如此大的構築物,卻有著非常纖細非常脆弱的狀態。
這是建築的模型,它有著非常薄的立面,而屋頂的孔洞中並未安裝玻璃。
這是從上面看的照片。
這是進去以後的樣子。
因為是屋頂是一整塊鐵板,隨著氣溫的變化,每天定會有1米的高度差。屋頂時高時低,這樣遠處的風景就無法看見,這就像地平線,我們無法看到很遠的風景。
這個像雲彩一樣的的屋頂和像地球一樣的地面,這樣的建築就像一個地平線。通過這種做法,地平線和水平線在建築內部實現。這樣的空間,當天氣發生變化時,建築內部也隨之變化。
這個建築內部有些地方明亮,有的地方昏暗,有的地方下雨,有的地方朦朦朧朧的看不清。下雨的時候,開孔會形成雨柱般的景緻;而在晴天,太陽照進室內,地面會會投下光斑;當有雲的時候,室內的對比度會發生變化。
因為這個建築的特殊性,審批流程也和其他建築不同,大概會在明年開工。
這是一個4米左右的大比例模型,通過這個模型進行了一個因溫度變化產生形變的實驗。這個建築的結構包括鐵板構成的屋頂、牆身和基礎,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
這個項目是一個在建築中做風景的嘗試,而在既有的建築中,我們也能創造出新的風景。
7山本耀司紐約旗艦店
Yamamoto
剛才我們講了,在建築中做風景,是一種考慮方法,那麼怎樣在即有的建築里也做出新的風景?
建築的陳舊度也是我關心的問題之一。接下來的這個項目是位於紐約的山本耀司的旗艦店。這是一個舊建築改造,位於曼哈頓島,緊鄰哈迪遜河。
原有建築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山本耀司先生想改造其中的一小塊,其他的地方不動。於是這個項目像極了在一個蛋糕中切一刀,把山本耀司的店切開變成了兩個獨立的部分。
建築本身是磚砌結構,於是把它切斷以後,仍用這些磚把它砌起來。施工時用拆下來的磚砌到新建築上。建完後在原有的道路邊形成了一個私有化的街道。
這個小街道的一邊是這個店的入口,後面是倉庫。由於角度的原因,有時候這個建築看起來不像是磚砌的,有些地方非常薄,看起來像一把刀。從某些角度可以看見兩邊的街道。
這個角度看這個建築顯得非常龐大。
建築的內部空間沒有經過任何設計,這與建築的外部形成了對比。外部空間經過整理之後,內部也自然有了空間,既用舊有的空間形成新的空間。這與剛才講的在建築的內部做外部空間是一樣的道理。
8住宅餐廳
HOUSERESTURANT
接下來講的是空間的景觀和空間的做法。
這是一個住宅和飯店的結合體,業主是法國料理的大廚,他希望呈現出一個酒窖般的感覺,但是業主本身的預算又很低。業主希望創造一個像石頭一樣堅固的建築,由於建築確實是一個複雜且需要很多人共同參與的工程,又由於預算的限制,我最終為他呈現了這樣的一個方案。
我選擇在基地上挖一個洞,然後在這個洞裡面填上水泥,再把多餘的土挖掉,然後這個建築就完成了。這樣的做法不需要太多的技術,任何一個施工隊都可以完成。
這是挖完之後的形態,把混凝土取出來以後的形狀。
這個是一點點在增高的平面。
室內的質感類似帶著土的混凝土,這是由於混凝土在土壤層中凝固形成的質感。在其中放上傢具,安上玻璃,還可以放床。這個項目將在下個月15號開工。
9莫斯科工業博物館
MOSCOW
下一個項目是位於俄羅斯的一個工業博物館,這是對一個18世紀的建築進行改造。去過俄羅斯的都知道,俄羅斯街道尺度比較大,而且很多都是單行道,行人都在地下穿行。這個建築有40000平米,行人通過地下通道進入建築,於是建築本身就非常封閉。所以我的概念就是把一個非常封閉的建築變成開放的建築。
這是建築的斷面。這個建築地上五層,地下有一層。地面以上的建築保存得非常好,稍加粉刷一下就可。但是在地下原本是一個舊河道,環境非常差,於是地下必須做出改造。
我的做法是把地下一層的土挖走,把地下變成地上。形成一個非常矮的像盆地一般的景觀。通過在這個盆地中加入景觀,把建築包圍起來。把地下層變成地上之後,就形成了地上通道。
建築是磚砌結構,我們把地下的柱子保留下來了,然後把牆都去掉了。
這是新的平面,作為一個柱子非常多的地下平面,在它的周圍做一個有著向下的坡度的景觀。通過這樣的手法把周圍的景觀引入地下。
當建築下沉5m之後,建築給人的感覺就完全變了。我的方法不是給建築加一層,而是把建築藏起來的部分顯露出來。以此創造一個全新的,比之前的建築有更強存在感的建築。
這個設計並不在建築上增加構造,而是把原有的建築挖出來。當改造建築的策略變成了空間的改造,通過把周圍的景觀引到建築中,建築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景觀。現在這個項目已經開工,把周圍景觀改造完之後,再進行室內改造。
10氣球
BALLOON
最後一個項目是在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做的一個展覽。這個項目是在很大的共享空間里做一個高達15米的構造體,這是一個一噸重的中空體塊,通過向裡面充氣,讓它漂浮起來。
這個五層樓高的結構,能給人棉花一樣的感覺。但由於它的體量,實際建造的時候也就像在做一個建築工程。整個構造體被千斤頂逐漸撐起,它的結構是鋁合金,外表是鋁板。在內部充滿氦氣之後,讓它飄起來。
這個構造沒有任何支撐物,就是在空氣中飄著。
設計的用意是為了探究建築與即有空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把空間改造了。有時這個空間會因為這個充氣物變得很小,有時候會變得很窄,有時候會變得很大,有時候會變得很寬。空間因為這個充氣物的介入而發生改變,就像天空一樣,時而晴天時而下雨。室內的空間由於這個物體的加入,空間的風景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構造,但是這種單純的立面反而很容易產生一些有意思的東西,這是用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的新建築。
end
放一些當時的現場圖
有耐心的可以看B站的視頻:【我在B站學建築】石上純也北京演講會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雜誌是這一本,不過中文版已經賣完了~~
路易斯康的金貝爾美術館。
作為一隻建築狗也算閱建築無數,但迄今為止最讓我切身體會到什麼叫場所感的就是其貌不揚的Kimbell Art Museum.
這種感受不能用文字表述,甚至照片也無法傳達,因為屋頂反射天光是實時動態的,混凝土反射出搖曳的光線讓你有置身於月球表面的不真實感。
這種感受不同於賴特的古根海姆,不同於庫哈斯的西雅圖圖書館,不同於老貝的東館,它不像這些空間能以具體的幾何形式來描述,它不是宏偉,也不是精美,它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奇妙。
真的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我所描述的東西,強烈推薦大家去Dallas旁邊的fort worth親自看一看(旁邊還有倫佐皮亞諾的Kimbell新館和安騰的Fort Worth Modern art museum)
沒想到還蠻多人關注的,那就再補幾個比較震撼的:
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廣場非常非常美,象牙白的磚瓦和瓷磚倒映著純凈的碧藍蒼穹使人眼前一亮。大殿,再細節的內部就不允許拍照了。公共梳洗間:
迪拜:自1999年帆船酒店建成後驚艷了世界,不僅創造出七星級這一概念還斬獲無數獎項,但大多數人也僅僅看過它帆船般的側臉,給大家看下它的正臉和內部。對面的波浪形酒店也蠻有趣的亞特蘭蒂斯:也是極具特色的一幢酒店。值得一提的是它曾入選12年CNN十大最丑建築233333內部空間龐大,西側走到酒店東側需要花費半小時,房間布置也極盡奢華。水上樂園:
亞特蘭蒂斯酒店內部有大型商場、超大水族館、米其林星級餐廳,還有個巨大的水上樂園,很適合情侶和帶孩子的朋友玩。沒記錯的話好像入住酒店免費入園,非酒店的也可以花錢入場。具體圖片就不放了,有點跑題(?ì _ í?) 哈利法塔:米蘭大教堂:
佛羅倫薩百花大教堂:梵蒂岡大教堂內部壁畫:雖不算建築,但看到的第一眼,冷暖色調的豐富和強烈對比著實驚艷。羅馬許願池:
斗獸場大家應該都看過,那就放個內部的景觀:原答案:走過上百個城市
看到過或宏偉的名跡:各大教堂、斗獸場、紅場、萬神殿、金字塔當然中國的長城、紫禁城也是或鱗次櫛比的建築群:紫禁城、洪崖洞
或精緻入微古色古香的:蘇州園林、京都竹林閣也有古樸充滿民族特色的土樓、布達拉宮但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永遠是設計元素豐富的現代化建築,悉尼歌劇院、巴黎新凱旋門、哈利法塔
這次給大家看一個我家鄉哈爾濱的建築,知名度遠沒有上述那些建築高,但也榮獲了不少獎項。
可惜我只在廣場上走了走,沒有深入劇院內部。放幾張圖 (? ???ω??? ?) 好看吧!沒想到偏隅祖國一角沉睡數十年的這條巨龍也能擁有設計理念如此超前,曲線優美、功能完備的建築。喜歡的看客點個贊嘛 靴靴作為一個常年廝混建築設計圈的人,最驚艷的就是今年見到的松間長屋了。
地址:休寧縣齊雲山生態文化旅遊區自由家黃山齊雲營地
這棟細長的紅色房子是坐落在安徽齊雲山景區中的一間客房,由建築師馮路設計,2017年初建成。
房子全身紅色,非常規整,整個建築是幾何和線條的組合;細節又處處透著曖昧:半透明的客房,鏡面的天花板,露天的浴池……
情侶們在這裡度過二人世界,想想就有情趣。
齊雲山離黃山很近,從黃山北站出發,40分鐘車程到達。越往裡走,山越深。
這棟房子位於群山中的一個小山坡,不遠處就是齊雲山的主峰。
建築師說,他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還是2015年,那時這裡是一片荒山。當時他在攀爬的過程中,密林重重,感覺著盡頭似乎有個什麼東西在等著,然後最後什麼也沒看到。
於是,他決定在這個盡頭造一個房子,他還將房子裹上紅色。當你爬到這一片灰綠色的松林盡頭,突然出現一抹強烈的紅色,這種純凈又強烈的視覺衝擊,肯定能讓你有心動的感覺。
房子使用用4組鋼結構架在半空中的,走在裡面就像在松林中自由穿行一樣,而且對地面也不會造成破壞。
建築師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松間長屋」,取自王維的七言絕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住進這間小屋中,自然就有那麼點松林中隱居的意思。
而想要進入房間,必須首先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
廊道上架著特別細的紅色框架,就像抽象的幾何線條,也像畫框。
你一邊走,一邊穿過一層又一層的框,時間好像也緩慢下來,而入口就在盡頭等你。
進入門洞,才能看見房間的樣子,但不是一覽無遺,透明的玻璃和實體木牆相間,蜿蜒曲折若隱若現,有一點景中景的意思。
房間其實不大,只有50㎡。
但建築師設計了5個樹洞,錯落分布在房間各處,躺在床上一轉身,就能看到從樹洞中正在生長的松樹。
從樹井裡看天
房間內的天花板是鏡面不鏽鋼,一方面增大了空間的縱深感,另一方面嘛因為畢竟這是個情侶房的設定。
房間的另一個角落是淋浴房,玻璃是半透明的,從玻璃看出去是房間外的露台,和廣闊的風景。
從浴室看向露台,玻璃、木牆、木格柵相間的設計,既保護了隱私,又享受廣闊的視野。
穿過房間推門出去,就到了露台,累了可以在露天浴池裡放鬆地泡澡,也可以看看遠處的風景。
當你要離開的時候,便又要從這條這條空中走廊,望出去視野的盡頭是茂密的松林。
有一種假期結束了,又要繼續去人間冒險的感覺。
另外喜歡我的答案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家的要素。
每天都有好看的家居設計,讓你發現家裡的美,讓你也能擁有一個驚艷的家
哈爾濱大劇院,手機拍的。去的時候我一直想,劇院設計的這麼美,應該在裡面演高雅的歌劇,和類似杭州/宋城/三亞/麗江千古情這種介紹地方文化的舞台劇,才配得上它。
然而前者還能想想,後者是不可能了。我濱歷史才兩百年,真沒什麼能演的......位於巴塞羅那的聖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聯合國文化遺產,由西班牙建築大師高迪設計,始建於1882年,至今未完工,預計2026年,高迪逝世百周年時竣工。
這座融入了哥特式的現代主義建築,是塑性建築流派的代表人物高迪的嘔心瀝血之作。聖家族大教堂有三個立面:東方的誕生立面,西方的受難立面和南方的榮耀立面。內部包括5個殿堂,可容納13000人,最高拱頂45米。註:圖片來自於聖家族教堂官方網站和維基百科。
東方立面的外觀,有著宗教的神聖感,整體對稱的立面中帶著不規則形狀的飄逸感、神秘感和現代感,既莊嚴,又內涵豐富。
作為巴薩羅納的標誌性建築,聖家族大教堂在城市建築群中很醒目。
細節彰顯一個建築的工匠精神。成千上萬個栩栩如生的雕塑,如同歷史故事就發生在你的眼前。這種不規格線條帶來的塑性建築風格是高迪區別於其他建築師最明顯的特徵。
內部穹頂,被驚艷到了嗎?嚴格的規則對稱下,細節的不規則變化帶來的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想像空間。聳入穹頂的生命樹,創造了一個與上帝對話的自然氛圍。巧妙的空間設計,使得光影交錯,妙不可言。
本人有幸在巴薩羅納工作一段時間,多次參觀,仍然覺得只能領略九牛之一毛。去過中國、歐美幾百座城市,從沒有任何一個建築比這座教堂更能驚艷到我。
如果你不親身參觀這座教堂,可能你永遠也無法感受難以用語言描述的驚艷,從整體的恢宏,到每一個細節的生動,內部光與影夢幻般的膠著,都有讓人窒息的美。整體的規則對稱和細節的不規則形狀帶來強大的視覺效果衝擊的同時,也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難度。
雖然該教堂被聯合國評為遺產,連教皇都封其為聖殿,但該教堂的設計師高迪卻有一個悲傷的故事(摘自與百科)。
1926年6月10日,巴塞羅那舉行有軌電車通車典禮,全城喜氣洋洋。裝飾著彩旗、鮮花的電車在歡快的樂曲聲和雷鳴般的掌聲中開動了……突然,電車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沒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著寒酸,形容枯槁,人們以為這個糟老頭子只是個乞丐罷了。他被送到醫院後不久就斷了氣。像所有橫屍街頭的流浪漢一樣,過幾天就該送到公共墳場草草埋葬了。沒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認出這個老頭就是安東尼奧·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羅那最偉大的建築師和最傑出的公民,整個西班牙的驕傲啊!出殯那天,巴塞羅那全城的人都出來為他送葬、致哀!
高迪被安在聖家族教堂的地下墓室。
哈哈感覺大家曬的都好高級,我來獻醜啦。
最讓我驚艷的是第一次進大重慶的洪崖洞,外面真看不出來裡面居然藏著幾條街。我在裡面逛了一整天。哈哈哈修改於2017.12.31上面是網上找的圖,放幾張去年我們自己照的沒處理的圖片。現實比較好看。其實我們當時在海盜船那裡導航了半天,導航直接向前就能到江岸,我們看著不遠處的江陷入了沉思。來回走了好幾次下不去,最後問人才知道有電梯哈哈哈結果下去了才發現別有洞天啊。裡面的雕塑很有意思海盜船重慶的夜景也很好看雖然不是建築專業,但景觀也算相關吧,所以我相信好的設計,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的故事性/敘事性。你看到這個設計,可以看到他的過去現在未來。
這個是很多現在主流的,看起來外形和結構很炫的建築所沒有的。
讓我最驚艷的建築,也是讓我從此愛上設計的作品/藝術品之一,就是Daniel Libeskind的柏林猶太人紀念館。
DL是非常擅長做紀念性建築的,從你看到他的建築的那一刻開始,便是故事的開始。
整個建築都布滿這種誇張,看似毫無邏輯的線條就像是割在猶太人身上的傷痕。
建築內部有兩個給我印象非常深的展廳
地上的鐵片是一張張扭曲的人臉,遊客是可以上去走的,走的時候,鐵片所發出的聲音,就像是戴在腳上重重的腳銬因為走路而發出的撞擊聲。
這個廳,真實看起來,要比照片震撼人心的多。
這大概就是那時猶太人的感覺吧,希望如此渺茫,知道光明也許就在前方,痛苦的日子總會過去,但現在,伸手只有無盡的黑暗。整個紀念館,沒有多少血淋淋的照片或者文字,只用了設計本身,包括一進館先下後上的遊覽順序,都讓人最大程度的感受到這個歷史慘劇帶給人的壓抑感,無望感。
更多剖析網上都可以找得到,還有相關的紀錄片。但讓人驚艷的建築,就是無論你提前做了多少功課,真正看到的那一刻,還是會帶給你直擊心靈的震撼。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侵刪。雪中的哈爾濱大劇院
有沒有一種Star Wars的感覺。不好意思,視頻截圖湊合看吧。當然是紫禁城啦
電影《大決戰》里有一幕是下雨天傅作義陪著司徒雷登游故宮,司徒雷登站在太和殿廣場上,面對千龍吐水的奇觀,感嘆道:
只有站在此地,才能真正理解,什麼叫做至高無上。 (ps:電影里的這個情節是在真的紫禁城裡拍攝的,後面插圖)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看到前面有人答青瓦台
與紫禁城相比,,青瓦台不過就是個縣衙。( i _ i )關於大決戰里的圖謝邀
現代建築沒什麼興趣,最多眼前一亮
萬神殿
St Genevieve, 去年建築史寫了個關於新古典主義的論文,肯尼斯的書里也提到過這個建築,跑過去參觀了一下,還算印象深刻吧
今年靠MAD旅行基金去看的這個建築,這個喬治亞的交通部大樓,現在的喬治亞銀行. 忙完申請後細答.
目前沒有被什麼建築驚艷過,大概是真的沒去過什麼地方吧。
前段時間去進行景觀調研,倒是拍的幾張建築圖還不錯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整體圖從上方看是這樣,網路圖 ,據說是三朵牡丹花ˉ\_(ツ)_/ˉ推薦閱讀:
※BIG 事務所設計的建築是什麼風格?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2017年招生新增風景園林本科專業?
※哪裡可以找到實用的建築設計資料?
※有哪些提供像谷德設計網或ArchDaily一樣提供優秀建築資料的好網站?
※Minecraft有哪些好的建築類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