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國家重視英文,但卻有許多地方限制英文的出現?

國家十分重視英文教育,英語的四六級也是作為大學的必考項目

但為什麼手機遊戲等地方卻禁止英語的出現?


這個沒什麼不好理解的,政府希望你學英語,但不希望你生活中用英語。

有人問:學了英語,生活中不用,那學它幹什麼?

這就要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中國政府花這麼大力氣讓所有學生學英語是為了什麼?

為了方便中國學生去留學?可能吧,但這個不是根本原因。

為了讓中國人移民?沒有哪個政府希望人民都離開。

為了讓中國人上外國網站?如果是這樣就不會有牆了。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初中歷史課本上就寫了,但大家容易忘。我再來說一遍:師夷長技以制夷。

沒錯,就是魏源的這句話,這是中國政府讓所有學生學英語的原因。

下面兩種情況,你覺得政府希望出現哪一種?

1,你學了英語,看了最新文獻,把中國某個技術提升到世界頂尖,而且把自己的經驗寫到了中文文獻里。

2,你學了英語,越來越不想說中文。關心不說關心,說care,北京不說北京,說Peking。到後來,中文可以不用了,英文卻離不開了。

很明顯,中國政府並不想把中文扔了吧?

前面有些人把這個叫做閉關鎖國,有趣得很。

如果真要閉關鎖國,還從小學就教英語?要知道我們小時候,學校是從初中才開始教英語的。

說白了,從小學就教你英語,是想著如果你有一天需要接觸最新科技了,得無障礙地看懂最新文獻。畢竟大部分領域的最新文獻都是用英語寫的。如果你一輩子都不涉及高精尖的東西,那英語就逐漸忘記好了。政府就是這麼打算的。

不信嗎,看看我們從小學的數學。是不是絕大多數人畢業之後就再也用不到六年級以上的數學知識了?為什麼還要堅持所有人學它?因為一萬個人裡面有一個將來要當科學家的話,從小學習和練習的數學基礎對他很重要,政府怕浪費了他小時候的時間。至於其他9999個人,不好意思,你們只是陪讀。至於你們以後用不用數學,政府壓根不關心。

同樣,政府要求我們從小學英語,只不過是因為萬分之一的人將來很需要英語這個技能,而這萬分之一的人又對國家很重要。至於其他人,政府希望你忘了英語,老老實實說中文。

所以,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自己學英語的目的與政府教英語的目的不一致,所以有些迷惑。如果你做了理工科的科研工作,就會發現,你生活在中國,你每天工作都要用英語,但你生活中一句英語都不說,完全不衝突。

政府希望我們學國外的技術,語言只是為了學技術而學的。

類比一下,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兩千年了,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或多或少都信佛,中文也有很多隨佛教而來的外來辭彙。但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一個梵文單詞也不認識。這就是最理想的吸收外來文化的方式啊。

政府希望的,無非是把西方的科技全學來。至於語言,最好學來科技之後就把外語都忘掉。

最後我倒想問問大家,你們學外語是為了什麼?


政府用行政指令干涉大家,不讓用英語,這是不對的;大多數主流媒體都是國有的,政府要求事業單位發布新聞的時候別用英語,這是沒毛病的。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我想分析分析,為什麼我們要給所有東西起一個中文名,然後希望大家用中文名。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語言,雖然還有不少人在講,但是處在一個慢慢消亡的過程中,為什麼?因為它們與現代社會脫節了。它們的辭彙量可能到了農耕時代,後續就再沒有發展了,你學了它可以在生活中無障礙交流,但是它沒有辭彙來讓你探討物理、金融、公共政策。於是,哪怕你再珍視這個語言,為了發展、為了融入全球化格局,你也不得不學習別的語言。這個語言如果和現代社會脫節太多,而且停滯不前,那別看他現在講的人多,以後必死無疑——除非這些人可以一直生活在他們原來的狀態里,不發展了。

所以說,我覺得很有必要給所有的東西起一個中文名。你覺得有些中文名不好,那可以吐槽,吐槽的人多了,那就改個名字;你覺得有些詞用中文表達太複雜了,比如某個答主說的DNA,在實踐中如果大家都覺得複雜,那可以改用英文字母,但是我覺得對所有的外來辭彙,我們的初始設定應該是讓它有一個中文翻譯,用不習慣了再說,而不是上來就用英文,連翻譯都懶得翻譯。

揪著某個詞是不是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NBA非要翻譯成美職籃,這是吹毛求疵,吃飽了撐的。可是如果從現在起,所有新生的外來詞一律不翻譯,都用英文,不是我危言聳聽,這就是生死存亡的事情。吹毛求疵和生死存亡的界限在哪裡,我不知道。保險起見,出廠設置是給所有詞一個中文翻譯,大不了用不慣扔掉,比一開始就不翻譯要強。

未來世界可能是天下大同的,可能各種語言都開始趨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接近,但容我狹隘一下,這個全球標準模版里,中國元素和中國思維占股百分之多少,我是在乎的。

我在過去的答案里,宣揚過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因為英語世界還有很多知識和資源沒有被中文世界吸收,掌握英語真的很有好處;我介紹一些概念的時候也經常在括弧里附上英語辭彙,也是出於科普的目的。從功利的角度出發,專家學者、程序員等職業,會英語百利而無一害。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發展漢語。有些人在國外生活久了,或者某個概念是用英語學的,再看到漢語翻譯以後,覺得土、覺得不習慣,我能理解這種感受,但是你覺得土、覺得不習慣,多說幾次不就習慣了?全社會每個人都多說幾句,把它內化了,漢語就發展了,在這個概念上,中文世界也就沒有落後於發展的主流。

學英文是為了吸收國外的先進知識,吸收了以後,就要把他們介紹回中國,翻譯成中文,發展中文。是為文化自覺性。


重視,因為它是世界語;

限制,因為它是外語。


重視英文教育,而不是英文使用。

目的是讓你能使用英文這個工具,

而不是在社會普及英文使用。

搞明白核心問題。


@梅林 的高贊回答

知乎上有一種風氣,一些持有所謂「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經常犯一種可笑的錯誤,當自己突然想到一些普通人沒想到的東西,就加上自己的私貨包裝成真理,然後裝出一副悲天憫人,被迫害者的樣子,引得知乎er熱血澎湃。這樣的答案第一眼看上去讓人感覺挺有道理,但稍微推敲一下,就漏洞連篇,不攻自破。

這是原答主的回答

首先,答主陳述了一段事實,但奇怪的是,為何答主所舉皆為個例?來讓我們看看這幾年高中入學率的統計數據

可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2014年已達到86.5%,更不要說現在各地中考有英語,很多小學甚至幼兒園都在逐漸普及英語教學。答主不過是想把他認為的「低端人口」和「剝削階級」分野,我大中華真了不起,13.5%的人產出的價值竟然夠86.5%的人剝削。

至於之後的結論

類比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但其正確性十分堪憂。先不說大明重視的儒學與現代學校所學的科學哪有一點相似之處,科舉在古代也知識屬於一小撮人的遊戲,而高考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規則。強行類比不過於此。只不過我確實很震撼,被某些人自我陶醉的精神所震撼。其觀點無非一句話,你們這些學英語的都是剝削階級,都應該被打倒。

最後再貼一下答主的回復

既然你不願意討論那我就單獨開回答吧


當年日本禁止敵性語言使用的時候江田島還是接著教英文喝紅茶的啊


某種意義上是引導我們「外語作為與非母語人士溝通的工具,而非母語人士之間用於炫耀的資本」。


靠,多說了兩句又過了

================================

原答案:

我來猜猜老仙想說什麼,

大概是

要接受民族主義就要接受他的一切

要接受英語弱化也要接受他的一切

英語不是裝逼的東西

是個切實可用的工具

沒有英語就真的不懂很多東西

比如遠比百度好用的英文維基

比如我可以通過time of india了解印度

而不是打了雞血的壞球日報

剩下的,只有

祝安好。


我倒是有相反的感受,每次回國,凡是去涉公的地方,都覺得英文太多了。各種路牌、各種機關事業單位的辦公室門牌,都帶著英文翻譯。譬如去個車管所,門牌上寫著Traffic police,彷彿來到英租界一般。

這是我網上找的圖,實際情況差不多

假如有個人開店,招牌用英文標識,那是他的個人行為。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是官方性質的,工作語言必須是普通話(個別地區可附加民族語言)。我就不理解中國涉公單位標個英文名字是什麼意思?你究竟是哪國的政府?


英語是拼音文字,音、意聯繫緊密,文字即發音文書化,以前講英語的地方稍微隔得遠一點兒,不僅聽不懂,也看不懂文字,所以文官們規定整理英語語言規律,確定文法,用文法來使英文的文書跨地區可讀,英語的文法能保證英語各種方言外,文書可讀(BBC有個紀錄片:《英語發展史》,可以當科普看看)。

漢語是圖形文字,字形與意聯繫緊密,音跟字形往往沒太多聯繫,獨立的。字形本身包含了非常深的含義,中國從古至今,廣東與福建,講話聽不懂,但都可以藉助文字交流。幾千年中華文明,漢語靠起字意傳遞,音不斷變化,但藉助文字,漢語一直延續,古書至今可讀。

語法是英語的護城河,它吸納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各個語言的單詞,但此從確立了英語語法,它就不會輕易被其它語言吞噬,因此英語一直重視語法規則。

不重視語法,再過一百年,興許就沒英語了。

圖形漢字是中文的護城河,時代變遷,地域遷徒,發音一直在變,但藉助字形含義的護城河,中文是最安全不會被其它語言吞噬的語言。

但如今在變化,ipad、iphone這類詞直接殺進來,跟「健康」這類舶來詞不一樣,它們直接以拼音文字的形式進入漢語世界,這是前所未有的,漢語能否接納這類詞,漢語詞典是否收錄,都是有爭議的。

國家重視英文,是為了讓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更方便。可以直接閱讀英文材料,可以直接跟外國客戶交流,可以看最新出版的英文書,可以看最新的英語電視節目。

有一個基礎,英文,是跟英語文化的事物、人打交道時使用的。

跟中國人,在中國世界,應該優先使用中文的。無論是那個行業,在中國,都應該是優先使用中文。


在這裡,我只列舉幾個事件。

這個回答已經被小管家建議修改一次了,有些話就不明說了。

高考英語改革:英語將一年兩考、三年六考,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考高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準。

英語競爭更加激烈,改革後,英語成績不夠好,甚至可能失去進入名校的資格。

上海的情況:1993年出生的一班的50個小同學裡,有30個人能上普通高中,30人中,有21個能上本科。

而低於全國平均值很多的許多地方的情況是:1993年出生的孩子,同班50個小同學中,僅有17個人考上了高中,又僅有3人考上了本科。(該段引用 @豆子文章內容)

英語四六級為大學必考項目

維基百科中文頁面被屏蔽,英文等外語頁面則正常開放

手機遊戲與電視節目等大眾娛樂項目「去英語化」

早在1999年12月31日,他在組織家族聚會歡度千禧年時,對家人提出了要求。

所有人,不論長幼都必須會說英語。

仍然不理解的朋友,請移步 @Oda Nobunaga 的回答以及評論區,可能會有一點啟發。

哈哈,不出所料,已經有回答來實名反對了,我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嘗試說服任何人,也拒絕任何人的扣帽子行為。


因為不希望國人把中文扔了,只用英語。

有沒有發現,不僅遊戲沒有英文,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其實被限制得很死,僅在英文教科書,文獻,指示牌,以及極少數需要大量交流的地方出現?

這幾年跟東南亞和南亞諸國接觸多了,明顯能感覺到如果任由英語侵入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而由於英語的強勢地位,它的滲透能力是很強的。

因為英文文獻多,資源多,為了省事省時,大學教科書直接用英文編寫,所以到了工作裡面,好多專業術語必須說英語,只會本國語言的人聽不懂。

因為會英語,跟歐美人打交道的工作賺得多,英語越好的人越爬升得快。

所以整個社會有一種文化認同,就是會英語越多社會地位越高。很多家長對小孩子的教育已經變成了本國語言意思表達明白就行,連準確都不要求,但是英文一定要流暢,要優美,要好聽。

然後呢,上層社會的人越來越多地用英語,也希望周圍人用英語,所以需要英語的崗位越來越多。而下層社會的人沒有錢去深造英語,「高級」的工作不能做,收入被限制,更沒法讓下一代學英語。

而他們用本國語言表達的意見,上層社會的人們因為自小教育的方針「聽不懂」了。整個社會上下層分歧越來越大,由本國語言帶來的國家認同也漸漸降低了。

反正我是不希望這些情況在中國發生,即使我的英語可以和印度人談笑風生,我的孩子可以上最好的英語補習班。


打遊戲能學英語從來就是糊弄家長的鬼話。別自欺欺人了


其實國家並不是很重視英語。。

雖然我們需要學習還需要考試。。但是。我國社會中。英語使用率並不高。對英語得使用強度也不高。。說白了就是。。你在生活中說其實並不是沒有頻繁的使用英語。當然了。如果你說。rush b。上miss。new。。這些詞語。他們基本屬於強度不高的。。說白了。在使用英語得大多數人里。。。他們使用的主要是詞語和短句。。實際上如果學英語就是為了這兒。。那。。。。。。。。。

而國家希望英語學習者是。將英語作為工具與外國產生交流。能夠獨立使用英語在學術。科技。文化。經濟。商貿上產生作用。。。。

而不是說兩句英文裝個x。。。

我國長期在英語教育和母語教育上本末倒置。。前幾年就已經說了。。中學生寫得一手爛文章。英語卻奇好。。漢字寫的不咋的。。英文寫的倒挺優美。。普通話說的帶方言。倫敦腔倒是像模像樣。。

很多家長。學校。都在給孩子灌輸這樣一個概念。。中文。漢字。聽的懂。看得懂就行了。英文不好。會被人笑話。。還會順帶讚揚一下美利堅的燈塔。日不落的太陽。。。這就導致本身的母語反而被邊緣化了。。。然而。就是這樣的學生。往往最後還是在國內工作。與國人交流。英語也就隨之遺忘。。

這種極端化的傾向被捕捉到後。國家就採取了降低英語權重的辦法。。國家文化還是要靠國家來守護。。。最後還要落上取消英語是愚民政策這樣的大帽子。。你們也不想想。。真要學語言。大學學不會?那些法語系。俄語系。德語系。西班牙語系。小語種系的大學生四年學不出來?就英語特殊。要從娃娃抓起?


學英語的理由不贅述了,學術,交流,走向世界

限制英語的原因:正是因為有以下這種人存在啊

業界通用的標準?

只是因為英美遊戲產業較為發達,面對群體是英語使用者,所以才會有很多英文遊戲,這和某些工業標準完全是兩碼事。

遊戲產業在中國做大也不過十多年,在外國也就是二十多年(再往前家用機是比較稀奇的東西,一般不用來玩遊戲),這二十年的事兒就可以成為自古以來了?

某些遊戲玩家還真是抱著"我出生之前的事情就是天經地義"這種樸素的價值觀呢。

Hp Mp ,生命值,魔法值,兩種其實根本沒有區別的表述,在某些人看來都有了優劣之分,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自己都說了用中文的界面非常舒服,就沒想過以後有一天這些東西真的能變成中文的?還是說想把這種英文界面的情況從二十年延續到兩百年?從你嘴裡的自古以來成為真正的自古以來?

仔細看了一下,原來是因為這個

全球英語使用人數大概是九億人。某個你懂的的語言使用人口超過15億。


因為這是兩撥人的決策

你說的 "國家十分重視英文教育,英語的四六級也是作為大學的必考項目"

包括英語作為和語文數學並列的高考項目

這些政治決策, 都是在二十世紀出台的,

當時的背景是"改革開放"是主旋律, 是"誰不改革誰下台"

而大氛圍是 "和世界接軌", 打開國門迎接世界, 學習西方

當然, 重視英語就變成了合理的 "政策選擇"

------

然後, 時間就到了二十一世紀

大氛圍變成了 "我們世界老二了"

"要警惕西方XXXXXX"

因此, 打擊英語就變成了合理的 "政策選擇"

-----

最後, 為什麼之前 "重視英語"階段出的政策,

比如高考, 大學四六級 等等不取消呢?

一是因為改變的成本也非常高

二其實從各種風聲也可以感覺到, 說不定哪天高考就沒英語了

走著瞧吧


題主邏輯缺失吧?

重視英文教育不代表要盲目追求到處英語吧?

我們是和西方發達國家在某些領域存在差距,確實需要學好英語,但是我們有必要表現出對英文盲目崇拜嗎?

我們中國的遊戲里,幹嘛要有英文?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把原本英文書寫的符號字母等等用合理的中文翻譯出來?

題主不如這麼問,為什麼國家重視英文,卻不廢黜漢字改用英文當官方語言?

事實上,我認為中國卻是該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了,加強文化自信終歸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的,否則像題主這樣的人就會越來多了。


謝邀

儘管國家重視英文,但中文總歸是比英語還重要的。

我在知乎每天都得忍耐語文極差的知友的評論。

連基本的文章都讀不懂,中文都讀不利索,學個屁英文

我建議以後高考改一改分數系統。

語文考到90/150以上的,才有資格考總分100分英語,

語文都上不了60%,讀NMB大學。


英文啊!

究竟是她不想去其他省份還是其他省份不敢放她進來呢?


這麼多答主都從君子的角度來闡述問題,很好,那麼小人的話就由我來說。

文字在很多時候是作為「工具」存在的,而「工具」,最好是有個統一的標準,這樣方便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禁止英文的使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為了讓文字工具「統一標準」。對政府有關部門而言,減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中文,或者說漢語,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中國政府,以及政府有影響力的某些機構,幾乎可以看作是對漢語擁有最終解釋權的「官方漢語代言人」。在出現文字歧義引發糾紛時,如果需要政府仲裁,比較容易找到有權威的解釋。

但是英文或者其他國家的文字不一樣,需要中國的「有關部門」進行仲裁時,權威性很難得到保證。雖然現在沒有發生,但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某公司利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差別玩文字遊戲,與客戶產生分歧,雙方拿著美國的英國的字典打嘴皮官司,「有關部門」想處理也無從下手,這就很麻煩了。

所以,對於「外國文字」,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推薦閱讀:

怎樣教育調皮的孩子?怎樣公平正確的對待他們?
你做過最「熊孩子」的事情是?
物理學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例可以在課堂上討論?
如何看待北大校長周其鳳所說的「美國的教育一團糟,因為他們沒有培養出優秀的世界公民」?
教養缺失的父母能否教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TAG:教育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