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宣示打造全球製造中心將對中國有何影響?
慕克吉在講話中表示,為求製造業能迅速創造就業,印度將戰略提升勞力密集產業,「我們必須自我轉型,用技能、規模和速度,成為具競爭力的全球製造中心。為達此目的,我的政府尤其將沿著橫跨全國的專用貨運走廊和工業走廊,設立世界級的投資和工業區」。
這是要和我們競爭的節奏嗎?更廉價的印度勞動力會對我們的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嗎?新聞連接:印度總統宣示打造全球製造中心 將積極發展對華關係
XY,我也很關注印度大選,莫迪這個人在上台之前就被認為是另一個雄心勃勃的鄧小平,所以上台之後各方面都比較期待,看過之前媒體們對莫迪的分析之後你就會發現,慕克吉講這番話其實是和莫迪的理念一脈相承的,總統和總理必然要同心協力,就像看看習的講話,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另一個(關鍵字測試)一樣,現在值得期待的是他到底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目前我比較悲觀,理由如下:
1,印度文盲率太高了,搞工業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人的素質是有一定要求的,最起碼初中文化,識字,懂加減乘除,懂一點英文單詞,這是能被工廠培訓的最基礎要求。我國大學擴招以來雖然造就了無數屌絲,但這些屌絲們起碼考過四級,物理數學歷史政治哲學都懂得一點,有點常識,這樣培訓起來很快就能成為螺絲釘一枚,印度沒這個優勢。2,架起一個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那意味著國家資金要集中的,大規模的投入,並且是個無底洞,錢扔進去,幾年都不一定聽的見響,更不要提中間要經歷的眾多官僚扯皮,corruption問題,很不幸的,印度在這兩方面都中槍很嚴重,前者有被人詬病許久的低效Democracy(知乎屏蔽這個關鍵字,到底啥時候知乎才能把屏蔽關鍵字高亮顯示這一條功能做出來?還是壓根就沒打算做?),不過好在這次莫迪上台,議席也佔了大多數,投票之類的阻撓應該會少很多了,關於後者,眾所周知的是一直以來,印度在corruption上的名聲比天朝都臭。
還有我覺得,最起碼的,印度得先把女性走大街上隨隨便便就被人輪姦的壞名聲處理好,我們都知道代工類產業是不能少了女工的,深圳沿海地區的流水線上大多都是女工,再說了印度人連供電都成問題(參見幾年前的印度大停電),就這些問題不解決,怎麼開流水線?3,印度人的民族性堪憂,印度底層民眾的哲學是得過且過,個人努力不如轉世投胎,所以印度人沒有多少物質上的慾望,窮人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來生,寧可窮著也不愛加班,但是恆河水是一定要去泡的,其實亞洲人的勤勞節儉又會吃應該是種族天賦,放到別的國家都很不理解,說起加班拚命,中國人一直拿日本人做榜樣,但其實在我看來基本上中日的上班族都是一樣拼的。我們做項目的時候和印度的程序員合作過,當時是買了他們一套代碼,然後要他們出一班子人負責維護,我們的SE一聽說是印度的代碼那個表情立刻就耷拉下來了,後來果然代碼里全是毛病,不過我們都是覺得很正常的樣子,本來也對他們期望值不高。印度程序員很少加班,有一次居然被我碰到了,是個測試部的,頗讓我驚奇了一陣子。4,早在印度開始這樣想之前,亞洲人已經在這樣做了,中國的打工大軍對周邊的小國的工業化生產也是有很大影響的,像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已經吸收了一部分中國的產能,很多代工大廠都已經開始往這些國家轉移了,代表之一就是富士康,早在06,07年的時候,就開始把重心慢慢往越南傾斜,再追溯到上世紀末,pc行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玩DIY攢機的人都知道,像內存,硬碟,光碟機,甚至cpu的代工地,很多都是東南亞的國家,不記得有什麼數碼產品是印度代工的。所以,印度要想享受中國的低端產業轉移,先要競爭過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地方再說。說這麼多好像是跑題了,汗,其實我想說的主要就是:感覺一般,不過當然也不能掉以輕心,所以下面回答的都是套話:對中國的影響:我想這正是逼中國搞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的外因,一方面,競爭者的出現迫使國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改良改進,優勝劣汰,另一方面,也逼迫我們去搞知識密集型產業,創意文化類產業,我覺得利大於弊。謝邀,
發現前面很多答題者可能還沒去過印度,印度我去過幾次,也進過不同地區的工廠,所以可能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其實在很多方面,印度都很有成為製造大國的潛質。
先聊人才, 他們確實有優秀有潛力的工程師,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工程師的培養機制和對全社會對工程師社會地位的看重。另外一點就是,他們的受教育的精英階層,包括這些工程師,當然更主要的是很多的管理層,其實能力和事業都非常強。
而且他們的精英階層很多本科都已經在國外(美國或者新加坡)讀書了,他們的國際化視野是要強過我們的。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印度的精英教育造成這個高水平的人才數量很少,很難形成規模化的優勢。簡單點就是,他們是少而精,中國則在人數上占絕對優勢。
我有去過一家印度的磨具製造廠,整廠全部使用德國加工機械,現代化程度非常高。而且他們的工程師團隊也很受我們這邊德國專家的好評,而關鍵是,我能感覺得到對方老闆的視野和野心,他確實沒有隻考慮印度的發展,他的眼光一直有考慮印度之外的市場。
在這點上,我覺得國內的很多私企是差點的。曾經拜訪過的中國廠商,幾乎沒有一家是有國際化市場野心的。甚至於連英語熟練的業務人員都沒有,只能由我們自己公司的人做自己公司老外的翻譯,這讓外國公司如何會把生意交給你來做。
-----------------------------------------------------------
接著聊幾點,我覺得印度的困擾。第一,政治的連貫性我認為印度的政治是他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弱勢,首先,每次換屆都會導致政府政策大規模的變化。其次,地方邦政策又沒有統一性。最後,貪污腐敗程度令人髮指。雖然上面幾點,中國也有,但是比起來,印度要眼中得多。一些案例,例如沃爾瑪10幾年進不了印度;一個建在兩個邦中間的工廠都快建成了卻被一個邦直接派鏟車拆除,因為這個邦沒收到應有的費用。(其實這家工廠已經在另外一個邦交過,但這個邦蓄意不告知,最後形同訛詐)第二,語言和宗教
印度的官方語言雖然為印地語和英語,但實際上整個國家是沒有通用語的。英語實際上只有中產以上或者精英階層才使用,普通大眾不會使用。印地語在北部通用,但是在南部,基本上是一地一語言。這就造成了印度很難像中國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
而宗教則是我認為印度最核心的束縛,我認為因為宗教種姓的束縛,大多數的印度相信命生來註定,也就失去了向上奮鬥的動力,這最終導致了沒有足夠的社會推動力。(我見過印度工廠里的工人,可能有些過分,但真的形同走肉,滿臉茫然,全無中國人的靈巧勁。)p.s.這還不算印度的宗教衝突,高種姓人群對低種姓人群的漠視。
第三,其他
說實在的,某些時候我會覺得印度和韓國很像,或者未來會很像。過於鬆散的政治最終會導致印度和韓國的政權會操縱在少數的大財閥手中,類似之前俄羅斯的寡頭政治。到時候,貧富差距會愈加增大。(例如沃爾瑪始終不能進入印度,我猜就和reliance 為主的財閥從中作梗不無關係)最後,說實在的,我真的不看好印度會在這方面有什麼特別大的成功。我深深的覺得印度如果想更進一步,對政治語言宗教做出改變時不可待,否則的話,多半現在就是他們的極限了,而市場,很可能逃不脫被外來公司和現有財閥繼續瓜分的局面。
以上。勞動密集型產業最關鍵的無非人力成本,在機械化生產和機械智能還不強大的上個世紀,密集勞動力是具備優勢的,但是科技的發展,機器會越來越取代人的作用。現在發達國家依然將很多製造工業放在國外的原因更多是出於資源和環境的考慮。
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口是僅此於中國的,前面有人分析了一些原因,我就不說了。我認為印度要發展勞動密集產業要行的通應該早就成功了。這說明其各個方面競爭力遠不如中國,才錯失良機,這並非一句口號就能解決的。
目前的中國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產業升級轉型是必然趨勢,事實也是如此,最近十年大規模製造業通過優化機械設備和管理,降低了人力成本,使企業毛利有一定提升。但劣態產能與優態產能依然大量並存,導致很多產業的產能過剩,我認為一定時間內會通過市場競爭逐步淘汰掉。想到霧霾,咱還說撒了,該淘汰的淘汰、該轉型的轉型、該升級的升級,讓阿三去享受霧霾吧!與各位不太一樣,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的利好
以下我所說的建立在印度政府確實有意願大力開展改革開放的前提下~
---------------------------------------------------------------------------------------------------------首先我先說我的核心觀點,就是印度工業化大潮肯定也是避免以及阻攔不了的。其他答主多數從印度的基礎設施和能源供應以及勞動力素質方面來分析,這些都是印度的短板。可能現在的印度在某些工業化必備的前提條件都不如中國文革剛結束的時候。
------------------------------------------------------------------------------------------------------但這些短板是印度完全無法擺脫的嗎?我認為從來都不是政治決定經濟,而是經濟決定政治。1、基礎設置沒救蓋個廠讓企業主簡直生不如死?沒關係,當工業化高速開展時市場必然會倒逼國內的基礎設施升級。如果工業對電力的需求高度擴張,那麼資本家會不去賺這筆錢嗎?會不去蓋發電廠嗎?就算印度國內的技術條件有限,也可以和國外第三方合作。我認為印度會是繼非洲之後中國建設企業的下一塊肥肉。
2、識字率太低勞動力素質感人?當普通農民有可能融入工業化大潮,被分配工業崗位的時候,他自然會給予下一代人更好的教育環境以期從工業潮中完成家庭的階級提升。工業化不單單是工業化,也是階級再分配。中國這十多年以來的工業潮經驗很值得印度學習。甚至說印度就是在翻版中國的工業潮。
3、宗教種姓讓人絕望男女平權遙遙無期?沒錯,這是個大問題,並且我也不認為印度政府有能力在短時間哪怕是稍微一點點解決這個問題。這確實限制了工業化的自由展開,但也天然確保了印度的高生育率,使得印度的人口紅利資源近乎無限。並且由於印度的超低人權,這將使得印度工業化早期的資源積累的剝削更駭人聽聞(我認為印度普通工人的生活甚至會和十九世紀的英國有的一比)。但毫無疑問這也給了資本家更低的成本。
4、印度政府朝三暮四簡直讓人摸不透?沒關係,馬克思同志說過,只要給資本家百分之一百的利潤,他們就能踐踏法律、權威、政治以及所有阻礙他們的一切。只要工業化大潮一開,誰敢忤逆歷史的車輪?誰敢沒事作死和資本家證明肛?連全世界最強硬的共產主義者都選擇了改革開放。印度政客有這個膽能在金元和死亡威脅的雙重攻勢下退縮?
5、工業機器人時代勞動力密集產業將不復存在?沒關係,印度人民肯定會通過讓中國人都不敢想像的方式壓低生產製造成本,依靠雙手擊敗工業機器人。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本來就是為中高端製造業準備的,印度要搶奪的是中低端製造業。
甚至可以說一句,對農業國來說,只要能有效展開工業化,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不算問題。市場是萬能的靈藥在工業化早期確實是一句真理。(當然了十年後的印度因為工業化的結構性產業問題爆發了什麼大矛盾可就不算在內了)
-----------------------------------------------------------------------------------------------------------------------------------
再說缺點。當然了,印度的工業潮不可能像中國進行的那麼快速和徹底。畢竟中國有在工業化發展上得天獨厚的制度優勢和統一的國內市場。印度目前最難的就是中央政府集權化程度太低,各地豪di強zhu對政治權力的影響程度太高。也就是說印度很難被整合成一個統一的市場,至少要通過資本家和地主權貴多過幾次招才行。
我認為印度工業化的進度條大約只有中國的一半快(但也足夠快了)。並且印度將在之後的工業化里產生各種在21世紀匪夷所思的發展教訓和駭人聽聞的低人權勞動力保障。更難受的是印度的貧富差距將被繼續拉大(現在就已經很大了),少數族群無法有效參與進工業化,最後爆發不可逆的民族分裂(印度的穆斯林佔總人口的百分之12%)。
但我們就事論事,印度會發展成什麼樣我們不管,我們只管印度他能不能發展。毫無疑問,我認為隨著中國淘汰落後產能和產業自然會把低端製造業扔給越南印度奈及利亞這樣的國際接盤俠(我們之前也當了韓國和台灣、日本的接盤俠)。
-----------------------------------------------------------------------------------------------------------------------------------------為什麼我說對中國利好?
1、更廉價的印度勞動力會對我們的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嗎?
會對中國的中低端製造業產生慘無人道的擠壓影響,但這種衝擊是有益的。騰籠換鳥,你首先得把籠子騰出來吧?怎麼有效治療渣渣資本家的低端製造業情懷?怎麼有效讓部分地方政府乖乖放棄血汗工廠?就算沒印度的衝擊,中國的這批產業也遲早會死的精光,只是印度的加入讓這個進度無限加快了而已。這也是一種對中國國內資本家的產業倒逼,沒有倒逼,沒有升級。這本身也說明了中國的工業化確實發展到足夠高程度了才開始有能力進行工業升級。
2、你胡扯吧低端製造業都幾把倒閉了那麼多工人失業了怎麼辦?
美國的工廠遷徙到日本,那麼美國的底層人民吃糠咽菜了嗎?日本的工廠遷徙到韓國台灣,日本老百姓揭竿而起了嗎?韓國台灣的的血汗工廠遷徙到中國,韓國台灣的無產階級發動社會主義革命了嗎?都沒有低端製造業的工業中優秀熟練的會自然被中高端製造業吸收,而中國的工業化基本完成之後第三產業也會飛速騰飛,更多的人會被吸收進第三產業。
3、你說的都是空中閣樓中西部還那麼窮為什麼工業遷徙不往中西部走?
我沒說工業遷徙不往中西部走啊,只是走去中西部的都是中高端製造業。你看電子製造業的代工廠去中西部還是去海外?你看製鞋的代工巨頭去中西部還是去海外?中國本身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工業社會,中高端製造業離了中國這塊土地壓根活不了,全球找不到第二個他們可以去的地方。低端製造業無所謂反正都是輕工業紡織品電子外殼產品製造,複製性強去哪都一樣。你讓富士康的西安廠搬去印度分分鐘就因為配套企業不齊全而陷於停產。
印度至少再發展二十年才有實力承接中國的中端製造業外溢。這也是中國產業升級的一環。
推薦閱讀: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么?
※為什麼製造業一定要用受過教育的人?
※如何看待現在的富士康?以及未來的富士康?
※如果說房地產只是關注短期效益的投資行為,那麼它會變相損害其他行業嗎?比如製造業?
※為何印度至今沒有一個成熟完整的手機供應鏈?中國廠商能為其帶去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