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很著名、影響較大的當代中文小說,總是有一些很粗鄙的甚至是令人噁心不適的細節描寫?
比如,《白鹿原》里開篇大量篇幅講白嘉軒與七個老婆還有jj上的鉤子,講他發現了「白鹿的神跡」時在旁邊拉了一泡屎作記號(當然他有無數種符合角色特點的其它方案);還如《一句頂一萬句》里對主人公遊盪的一些際遇的描寫,如一口濃痰吐在地上等描述;還如余華的《兄弟》,對李光頭鑽到茅坑裡偷看女人屁股,後面大量細緻的描述都是圍繞屁股展開,以及李的父親怎麼在廁所偷看女人屁股墜入茅坑淹死,他繼父又是怎樣跳入撈屍,糞水和蛆如何灌入口鼻;還如賈平凹的某小說,說為防止別人上樹偷果子,在樹桿上塗糞……等等。我不明白,一定要這樣寫嗎?是此類小說創作的必須、還是作家風格的必須、亦或讀者口味的必須?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反正沒見過誰往果樹上塗糞。
題主所列舉的那批作家,受西方作家影響頗大,更具體點的說,是受到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頗大。魔幻現實進入中國,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不是因為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大勢所趨,更不是知乎里有的人說的什麼受夠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而是在魔幻現實主義裡面找到了一種更適合自己表達的方式。
先鋒文學的三架馬車,蘇童,余華,還有一個一說是馬原,一說是格非,但這都不重要,他們都是先鋒派的代表人物。他們對文字語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實驗,早期作品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模仿的痕迹,蘇童愛用意象,余華喜歡西方作家的對話風格,格非則在敘事結構上走的更遠。但在後來,他們並沒有長此以往的保持這種風格,而是尋求一種更親民化,更民族性的語言風格,力圖去表達一些關於中國傳統的東西。
恰好,魔幻現實主義主義的兩位大家都深諳此道。馬爾克斯熟悉拉丁美洲文化傳統和歷史,也研究過歐洲文學,阿斯圖里亞斯更是如此,甚至他的作品攬括了幾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於是這圈作家就無可避免的走向了這條路。看上去,中國當代文學作家就是一場對於西方文學的高超復刻,但本質上,後現代主義思潮的風行,全世界的作家都逃不開這場思潮的影響。
陳忠實在《白鹿原》的開篇講了一個連娶七任老婆,帶毒精鉤的故事,我很喜歡的另一位作家賈平凹則在《廢都》的開篇里虛幻了一個三色草,開三色花的引子。可以看出,這不僅僅有魔幻的風格,還帶有一點卡夫卡荒誕的影子。七任老婆,這是不是帶有舊中國的封建傳統?三色草,這是不是帶有東方神話故事的色彩?很明顯的,這是一道由西方文字的風格配上中國的傳統文化烹成的菜,這些粗俗鄙陋的文字描寫,都是一種誇大化,魔幻化,荒誕化的處理方式,而且,中國味還特濃,民族氣息也非常強,題主例舉出來的那些勾當,去掉誇大荒誕的成分後都可以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找到原型。而馬爾克斯和阿斯圖里亞斯的作品裡,拉丁美洲的民族文化味也很濃。
總的來說,這種粗鄙的文字描寫,是將一些本土傳統的東西用藝術手法去包裝,然後表現出來,余華說粗俗也是一種文字風格。具體這種風格有多荒誕,多魔幻,可以看看馬爾克斯和阿斯圖里亞斯的作品,如果你覺得他們的作品都太遠了,太難讀了,那麼讀莫言就好了,諾貝爾文學獎足以證明他的中國魔幻風格味很正。
最後說一句,作家文字的行為動機分析,都是出於一種自身的揣測,請務必以質疑的眼光看待這個答案。平凡的現實世界裡就是有這樣的事情,算是奇聞軼事,鄉親八卦之類的。
如果在鄉下或者和一群山裡人待過,這樣的段子大家講來津津樂道,笑容滿面。
從這些事里可以看出一類人的生態形勢,他們關於人性里基本要求的對待方式。野蠻文盲憑喜惡幹事,文學寫作的一個意義也包括將醜陋繪聲繪色的展現出來,至於讀者觀感,各見其意了。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小說表面不寫的好看,其實也是技拙。題主既然讀過《白鹿原》,那麼就肯定知道其開篇扉頁上所寫的那句:「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既然是秘史,那麼必然有很多見不得人的、粗鄙不堪的故事。並且,小說的本質是反映生活,而生活從來都不是永遠充滿陽光永遠積極向上的,作家這樣寫,也許只是為了客觀地記錄。我覺得,作家之所以寫一些令人不適的情節,一方面是客觀表達,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讀者增強代入感,容易進入故事中去。雖然這些情節確實會令我們感到不適,但至少從他們的令人不適的、粗鄙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可以離那個真實的歷史更近。
我覺得更像是對共產主義官方長久以來的「一本正經」敘事方式的一種「反動」,正如奧古斯丁在淫蕩的羅馬官方習氣中「反動」出了禁慾的神學觀點一樣,反者道之動,道的運動在這些聰敏的靈魂上體現得最明顯。
很能明白題主的意思和感受,但個人認為題中所舉的例子仍是我能接受範圍內的。
不知道題主看過莫言的《檀香刑》沒有,在一個吃完午飯後的休息時間我悶聲作了個大死打開這部作品,被其中凌遲場景的描寫shock得整個人都不好了。為了保持心理平衡,迅速地把它伸到了室友們的面前……
《白鹿原》中不僅有對性行為、性器官及關於性的玩笑(田小娥泡棗)的描寫,也有關於「屎尿屁」的描寫,有人各種魔怔瘋癲的描寫(如老年的鹿子霖變成瘋子),也有人瀕死和死後的場景描寫(如冷先生的女兒死後下身騷臭異常)。
也許是我的「底線」比較低,我認為這些描寫不僅給文章增加了趣味性,更多的在我腦中關於陝北關中地區的印象徐徐展開,變得生動立體,高尚與骯髒並存。它變得更真實。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於我而言,要看一個作者功夫深不深應當看人物刻畫得到不到位,有沒有水平,是「飄在空中」還是「踩在地上」。而一切的情節,我認為都應當為人物的刻畫服務,為小說的宗旨闡述服務。它不像莫扎特迷戀「屎尿屁」連情書里都亂表白一氣一樣那麼荒唐,它是有目的性的。也許正好滿足了一些讀者的窺私慾,可是,私以為能耐下性子讀這些作品的人,不會是只為了滿足自己那可憐巴巴的窺私慾要在文字中尋找快感,在腦海中創造畫面回味一番吧。
它也是有現實意義的。我們都知道小說從某種層面上是反映某種生活的,尤其是你所舉的例子:陳忠實、劉震雲、余華、賈平凹,他們的風格有共性這裡不加贅述,他們的作品題材也是很有特點。普通平民生活和鄉村故事,底層老百姓的瑣事和悲歡,他們的語言顯得平實,可是情節上確實是相當有力的。
在寫實的部分表現出的某種「忠誠」甚至可以令人體會到人物在生活中的態度和信仰。
題主需要「脫敏性治療」哈哈,多讀幾次就……沒什麼節操了……小說的情節都是圍繞主題來寫的,樓主看到的這些覺得粗鄙甚至噁心的情節肯定是因為作者需要通過他們來更好的進行表達。
很抱歉樓主舉的例子我都沒有看過,所以沒有辦法有針對性的解釋。但僅從樓主給出的描述,我還是覺得能略微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就說那個塗糞的吧,這個我有些共鳴。我老家在農村,我爸在九十年代初是當地一所初中的老師。他和我說過當年他們學校食堂一位打飯的師傅在學校里開了一小片菜園,但位置剛好在教室和廁所中間。學生為了插直路,經常從菜園上直接走過去,難免會踩掉一些菜苗。後來這個師傅就在菜園周邊的一溜灌木上滿滿的塗了一層糞。當時剛好天氣開始熱起來,氣味可以飄進教室。。。=.=
所以,你看,作者寫的這些其實是能在現實中遇見的事情。這麼一寫,對於塑造人物形象,或者推動情節發展是很有幫助甚至不可或缺的。我爸對那個老師傅還說過幾件趣事,之後我腦海中立馬就呈現了一個非常典型且豐滿的人物形象。
樓主覺得噁心,不能理解,我覺得是因為從小在城市上呆慣了,沒有接觸過這類事情。再舉個例子,我小時候,我老家那邊,大家都會把牛糞收集起來,摶成圓餅狀,貼在各家廁所的牆上晒乾,當柴火來燒。樓主如果看到這一幕估計也覺得噁心(提示一下摶牛糞是直接用手的)。
然而問題里列出來的作家,都是經歷過這種農村裡的生活的。他們寫的這些作品,也是在表現較為底層的社會生活。所以,這些對我這類生在農村的孩子,以及這些作者們來說真的其實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至於為何多出現於當代小說,考慮一下各個時期的背景就好了。西方古典小說,作者大多都是社會上流人物,語言以及描寫的內容自然不會觸及到最真實的底層人民生活。中國古典小說主題多為歷史傳說神話,而寫實一點的像紅樓夢金瓶梅都禁了。一直到現代,思想開始解放,再加上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作家都對農村的生活有很強烈的印象,所以作品關於這方面的偏多也就很自然了。
類似的,美國六七十年代的小說受到垮掉一代的風潮影響,有不少內容關於性,毒品,搖滾,和青少年犯罪的。所以各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包括藝術作品也類似,都和那個時代的大背景息息相關。樓主如果對某些作品覺得不理解,不妨看一下當時的歷史和社會背景,應該就會豁然開朗了。沒有大糞臭,哪來五穀香。魯迅對人血饅頭的描寫,你覺得怎麼樣。有些事情你一輩子都不會經歷過,但是通過這些文字的描寫,你能得到了解。
對題主的感受非常有共鳴,看到類似描寫的作品我就放棄看,這也是我不太愛看內地現代作家作品的原因。
為了讀名著而讀名著毫無意義,閱讀一本書,必然是為了喜歡它,有讓你讀下去的慾望,而不是因為作者寫作技巧高超。
我所喜愛的作品、作家,從未寫過荒誕、無聊、獵奇、令人不適的細節,例如金庸的所有作品、林語堂的所有作品、梁實秋、倪匡、歐陽修、蘇東坡、汪曾祺、歸有光.....例如《紅樓夢》《飄》《浮生六記》。
這種描寫荒誕、禁忌、無聊、噁心的細節的文風來源於文革之後,有些作家經歷了上山下鄉和牛棚,內心的創傷或局限性體現在了作品中,這是寫給小部分有共同經歷的人看的,被部分人過譽了。
對這類小說的厭惡有時候還來自於某些描寫有《故事會》風格,例如王寡婦、李二蛋、村長的漂亮兒媳婦......脫離了那個環境和經歷,很難看得下去。——————————————————————————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也許會有所影響,我喜歡林語堂而厭惡魯迅。因為這就是生活本身。
本人寫的關於粑粑的記憶的小說,拿來噁心一下題主
家鄉屎
在KFC,你走出衛生間,甩著手上的水珠,在她身邊坐下。
真遜,屎粘手上了。
呀!她像受到驚嚇一樣長大嘴巴,真噁心,你還是小孩呀。你怎麼弄得?
沒辦法,紙又薄又窄,擦屁股的時候沒注意。
你什麼都不注意。洗手沒?
洗了,三遍。
摸到屎就不能只洗三遍了,最少得洗五遍。真是的,我從來沒有摸過屎,那麼臟。要是不小心碰到我一定幾天都吃不下飯。
手上有屎和吃東西有什麼關係。我都忘了我摸過多少次、多少種屎了。摔倒時我的手正好撲在一坨豬屎上——或許那是狗屎,那些褐色的膏狀物體像一簇簇開在地上的野花。在小學清理廁所時用大鐵鍬把糞坑裡的糞便拋在田地里,黑色的泥點一樣的糞便像蟲子一樣迅速爬滿全身。我們幹完這些,簡單的洗洗手,還得回去接著上課。但一般為了拖延時間,我們會幹的很慢,等放學時才結束。屎的味道聞得久了,一點也不難受,和聞到花香什麼的一樣自然。
你真是個屎孩子。
還有一次,在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真是慘痛的回憶。由於憋的太久又找不到廁所,我一路強忍著跑呀跑,想找個沒人的地兒。但那時候正在收割麥子,到處都是人。除非你也帶著一屁股屎像沒頭蒼蠅一樣跑過,不然你不會了解那是什麼感覺。屎已經到了屁股眼,你跑得越快就越容易把它喚出來,但是不跑,你又耗不起時間。所以,你只能拿捏好分寸,不快不慢地走著,走到最後,我都不確定有沒有些屎忍不住從屁眼裡探出頭來。終於跑到一個廁所門口時,我再也忍不住,拉褲子里了。還好我長褲里穿了件短褲。我把短褲脫下來,扔在了廁所的糞坑裡。為了不讓人發現,我用棍子把它搗進糞池深處。後來,我奶奶問起她給我買的那條短褲,我說不知道。呵呵,你知道不,我一夏天只有兩條短褲。
二年級還拉褲子,真有你的。
那時候貪玩,能多玩會兒就多玩會兒。大人們有句話用來形容我們「屎不到屁股門都不知道脫褲子」。我那兄弟十二歲的時候還拉床上了呢。不過對於這件事我們倒沒有太過驚訝,因為他早有前科,從小到大一直在堅持尿床。那天他喊著要去廁所,正往那兒跑的時候,鄰居們打撲克三缺一,就問他打不打。他特別痴迷於撲克牌,怕自己拉屎的功夫人家又找到別人,就坐下來,一直打到天黑。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床上就全是屎了,又黏又臭。媽媽把他扔進了門口的池塘,讓他好好洗洗。而他弄下的爛攤子,媽的,竟讓我來收拾。
太不公平了。不過你們都夠髒的。你們真是一對屎孩子。
豈止一對屎孩子呀,在農村人人都是。你知道我們上完廁所都用什麼擦屁股嗎?
是用報紙嗎?
我們那哪有報紙呀,我只見過學校訂的《小學生學習報》。
那用什麼?樹葉?
能找到樹葉也不錯了。不過樹葉倒不是什麼最佳選擇,容易破,手更有可能直接穿過樹葉落在屁眼上。如果是秋天的落葉,因為已經枯萎,還容易把碎渣遺留在屁眼裡,扎的人難受。其實我們更喜歡用磚頭。磚頭的形狀最合適不過,硬度也符合要求。拿著足夠大的一塊磚頭,你永遠不用擔心屎的問題。當然,整塊的磚頭很難找到。甚至是半塊的也不容易發現,稍好一點的都被大人拿去壘牆頭,砌豬圈了。在外面只能找到那些形狀怪異稜稜角角的,這樣的碎磚頭對擦屁股的技術是個考驗。如果用力過猛,你的屁眼或許就需要一個創可貼了。
真恐怖。就找不到別的什麼了嗎?你們為什麼不帶紙?
帶紙的人是幸運的。小孩們很少帶紙,即使帶,也只是用寫完的作業本當紙。而那些家裡沒有人上學的,基本上是找不到紙的。那時候我還沒有見過衛生紙。有次我在城裡打工的叔叔帶他的女朋友回來。他們的包里有一卷衛生紙,雪白雪白的。我從沒有見過那麼白的紙。它的名字是衛生紙,一個陌生的辭彙。當時我覺得好高級呀。我撕了一些疊得方方正正放在口袋裡,在學校有意無意的從口袋裡掏出來,再放回去。後來有次在野外拉屎,我既沒有找到磚頭,也沒有找到樹葉,四周只有泥土和僅有韭菜般大的麥苗。我就把那紙給用了。我的叔叔已經走了,那捲衛生紙也不知所蹤,也許被他們用完了,也許被他們帶走了。
在那之後的半年時間,我常常在同學面前提起衛生紙。直到我慢慢忘記它。
如果那次不用難道你還會一直留著那點紙嗎?
誰知道呢?反正那次是必用不可了。雖然不用我也可以找到別的替代物,比如說那些麥苗,我以前也用過。它比樹葉還要槽糕。你必須拔上一大把,如果足夠長得話把它們擰成一股繩一樣來用,當然如果不夠長就只能散著來用。它們從屁股上拂過,很柔軟、很舒服。但效果卻差強人意,而且更容易讓手中招。提上褲子之後你看自己的手,上面有麥苗綠色的汁液和黃褐色的屎。看到這些,誰都不會高興到哪去。我們只有把手插進麥田鬆軟的泥土裡來回地搓,這樣能勉強把味道去掉。
在我們村有個傢伙,他叫富強。我親眼看見他變成了什麼樣。那天我們在外面玩——就是在田野里。很多人脫了褲子拉屎。你知道的,大家喜歡互相跟隨。如果有人說「哎,我想拉泡屎」,馬上就會有人附和,「我也想拉」。富強就是其中的一個。只有一個人帶了紙,就是那個說「我想拉屎」的傢伙。而我們只得就地取材。在深秋的田野里,麥子剛剛發芽,用那些只有小拇指長的麥苗擦是不現實的。我們提著褲子,撅著屁股,在地上搜尋。希望能找到點磚頭什麼的。後來有人找到了枯葉,有人找到了空的農藥袋子,他們興高采烈地提上了褲子,看我們繼續尋找。我找到了一個泥土塊,就是那種被水黏合在一起的泥巴變干之後泥土塊,我們那兒叫做「坷垃」。大部分坷垃是圓圓的,硬度還可以,表面卻不是光滑的,泥土的小顆粒密密麻麻地粘在上面。這些小顆粒構成了坷垃。雖然知道這些小顆粒會同樣粘在我的屁眼上,但我似乎別無選擇。
我也提上了褲子。只剩下富強了。
他提著褲子轉來轉去,卻什麼都找不到。我說,「你也用坷垃吧。」他不願意,也許他不喜歡屁眼裡都是泥土的感覺。他開始拔麥苗,像小拇指一樣長的麥苗被他連根拔起。已經提上褲子的傢伙們在遠處奔跑,他們似乎發現了野兔子。只有我坐在田埂上,看著富強。他已經拔了足夠多的麥苗。他甩掉麥根上的泥土,拿著它們伸向屁股。後來,也許你也猜到了,他手上沾了很多。他氣急敗壞地把手插進泥土裡,一遍又一遍地搓。搓了很久,要把手上的皮都搓掉一層似的。他面紅耳赤地提上了褲子。後來他落下了一個毛病,不管手有多乾淨,無論有沒有摸到髒東西,他總是一遍一遍聞自己的手。有時候很自然地抬起手聞一下又放下;有時候用兩隻手捂住鼻子,使勁兒地聞,邊聞邊發出「咻咻」的聲音。他這樣的動作每隔三五分鐘就會有一次。現在想來,他也許是我們之中最愛乾淨的一個。沒想到愛乾淨反而落下了強迫症,不知道他現在好了沒有。
太不幸了,你們這幫小孩真不讓人省心。在家裡上廁所總好會好點吧。
嗯,好點。比如我小時候,我奶奶有很多破衣服,都是我那些叔叔不要了得舊衣服。我奶奶就用這些舊衣服給我們擦。擦完了一次還不仍,疊一下放在窗台上,下次誰還可以用。等幾面都用了,她就把它洗一洗,放在窗台上,等著再用。
哈,你奶奶真可愛。她太不講衛生了吧,科學家都研究出來了,人的內褲洗得再乾淨也都會殘留幾克糞便。
科學家真無聊,這也研究。我奶奶連科學家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更別說他們的研究成果了。我們家的廁所就是我奶奶搭的,在我們院子外面。有段時間,她總要時常去清理廁所。因為我們的鄰居,一個中學畢業的傢伙開了個私塾,招了四十多個小學生。他們家沒有廁所,這些小孩天天用我奶奶的廁所。弄得別提有多髒了。在廁所牆壁的兩個稜角上,牆壁的盡頭不是都有稜角嗎。那些九十度凸出的直角,正是擦屁股的好地方。如果誰沒有帶紙,就撅著屁股,用屁眼頂住那個直角,從高處往下滑——這時候屁股最好能撅多高撅多高,等滑到盡頭也就擦乾淨了。由於長年累月被人用來擦屁股,所以那兩個直角上沾滿了已經幹了的屎。往往是舊屎剛乾,又添新屎。
同樣的道理,有任何垂直的,能塞進屁溝的東西都是好工具。比如棍子,比如細一點的小樹。我們最喜歡的還是小樹,又光滑又直,又不咯屁股。從高處滑下來,就像坐過山車一樣。
真想像不到,光擦個屁股你們能擦出花來。
那都是從前了,自從人們捨得買衛生紙之後,我奶奶的廁所已經乾淨了很多,那兩個直角也終於露出了本來的樣貌。咦,現在沒人排隊了。你吃什麼?
我不餓了,你呢?
我也不餓,那咱們走吧。
這些都是生活,他們寫出來了而已。
如果實在接受不了就不要勉強。文學閱讀應該是隨著心意流淌的,不喜歡的東西也不會讀出什麼深度的。可以試試曹文軒,語言和故事都至善至美。
有時候現實就是如此的,只不過我們無法直視罷了
一般目的有三種。1.吸引讀者。2.提高作品真實感。3.劇情需要。很多我們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過的,很容易引發當年那一代的共鳴。況且這種對一些「粗鄙」情節的細節描寫,是那一類作家的通用手法。很多人看到寫到有人偷窺別人的情節的時候,會呼吸加重、心跳加快,那麼這部作品的目的基本就達到了——它首先就是要保證讀者能把它一直看下去。關於樹上抹糞的情節,題主看過莫言的書里有提到小時候吃炭的經歷么?現在大家會覺得腦子有問題啊吃炭還覺得很好吃,但其實都是與當時整個大環境相結合的產物,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寫在書中,有時是作家無意中的結果,有時則是故意為之,但大都能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感。客觀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書中的描寫是作者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經歷或聽說某事)進行再加工的產物(用誇張或細節描寫等手法進行創作)。當然也有是為了體現人物性格作鋪墊或為後續情節發展需要而寫的。最後強調一點,這類描寫,寫的好了叫大師,那是寫作的高境界「素寫」,叫做返璞歸真;寫不好的就是一粒XXX壞一鍋湯了,那是寫作技巧不夠。再言之,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各有不同,說不定有的合你口味有的不合。有人偏愛小清新,有人偏愛重口味,看你看什麼書嘍。
只是為了抓住你不安分的眼球和心眼。樓主肯定讀過不下三本書,為何偏偏對這三本的細節印象深刻呢?答案就在你的問題里。
that is life
沒覺得一句頂一萬句里哪裡有噁心的描述,在我看來,這本書里所有的細節描述,所有的語言對話都是完全的自然而然的,因為事情本來就是那個樣子的
我沒有讀過你說的那些橋段,也不太喜歡看小說。我只說一點,小時候我和我的小夥伴去摘一個人家的核桃,然後他發現後就往樹上潑糞,當著我的面。年幼的自尊心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處女答。。因為看到題主最後一句話。我也是農村的。大概10~15年面前左右,我們村的果樹(種的人家比較少)真的會有塗糞
C"est la vie.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加西亞·馬爾克斯?
※《1Q84》里的「小小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一個人的朝聖第二部結局如何解讀?
※總裁文里有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扯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