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傅雷家書》沒什麼意思?是因為我沒靜下心看的原因嗎?


《傅雷家書》看了好久,反覆讀了好多次,細細品讀,彷彿有一位未曾謀面的長者,在我的耳邊諄諄教誨,時時訓誡,甚為感動。

在我看來《傅雷家書》對於高中生,大學生,或者畢業不久的職場新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因為在書中,通過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教誨,教你怎麼對待事業、怎麼對待愛人、怎麼理財等等很多方面,當然這種態度可能不符合你處世的態度,但是至少可以看到一個作家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而且我個人認為其中很多處世的方式對我來說很長見識,對我也來說很重要,很好。建議可以靜下心來好好閱讀。

下面是我摘的讀書筆記,可以先讀讀摘要,如果感興趣可以再去仔細閱讀,如果還是不感興趣,也不要強迫自己。

摘抄部分句子作為讀書筆記:

1. P32-1954年1月18日-傅雷信-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2. P38-1954年3月20日-傅雷信-就是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3. P40- 1954年4月7日-傅雷信-其次,你對時間的安排,學業的安排,輕重的看法,緩急的分別,還不能有清楚的認識與實踐。這是我為你最操心的。因為你的生活將來要和我一樣的忙,也許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後,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

4. P41-1954年4月21日-傅雷信-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5. P43-1954年6月24日-傅雷信-但是辦事認真一點,卻望你像我。

6. P44-1954年7月4日-傅雷信-可是關於感情問題,我還是要鄭重告誡。無論如何要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

7. P51-1954年8月11日-傅雷信-對自己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同時分析一下弱點,把別人沒說出而自己感到的短處也一齊告訴我們。把人家的讚美報告我們,是你對我們最大的安慰;但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己的缺陷。這樣,你寫的信就不會顯得過火;而且這種自我批判的功夫也好比一面鏡子,對你有很大幫助。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別的方式),比著光在鬧鐘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

8. PS51-1954年8月11日-傅雷信-但是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的久。去年時期短促,固然不足為定論。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於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希望你常常用這個步驟來「鞏固」你很快得來的新東西(不管是技術是表達)。長此以往,不但你的演奏風格可以趨於穩定、成熟(當然所謂穩定不是刻板化、公式化);而且你一般的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鍛煉。孩子!記住這些!深深的記住!還要實地做去!這些話我相信只有我能告訴你。

9. P52-1954年8月11日-傅雷信-盡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藝術中去。

10. P52-1954年8月11日-傅雷信-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的忙著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

11.
P53-1954年8月16日-傅雷妻信-一個人的機會、享受,是以千千萬萬人的代價換來的,那是多麼寶貴。你得抓緊時間,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不要忘記了祖國千萬同胞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為人類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國內生靈所受的威脅,所作的犧牲。把你個人的煩惱,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惱,一齊割捨乾淨。

12.
P61-1954年10月2日-傅雷信-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篩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對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

13.
P61-1954年10月2日-傅雷信-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摺憑弔的心懷。

14.
P65-1954年10月22日-傅雷信-從現在起,到比賽,還有三個多月,只要憑「愚公移山」的意志,存著「我盡我心」的觀念;一緊張就馬上叫自己寬弛,對付你的精神要像對付你的手與指一樣,時時刻刻注意放鬆,我保證你明年有成功。這個心理衛生的功夫對你比練琴更重要,因為練琴的成績以心理的狀態為基礎,為主要條件!你要我們為你少操心,也只有盡量叫你放鬆。這些話你聽了一定贊成,也一定早想到的,但要緊的是實地做去,而且也要跟自己鬥爭;鬥爭的方式當然不是緊張,而是沖淡,而是多思想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末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順利!

15.
P69-1954年11月6日-傅雷信-希望你聽從他們的勸告,慢慢的學會控制.這也是人生修養的一個大項目。

16.
P70-1954年11月17日-傅雷信-練琴一定要節制感情,你既然自知責任重大,就應當竭力愛惜精神。好比一個參加世運的選手,比賽以前的幾個月,一定要把身心的健康保護得非常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場競賽。俗話說「養兵千日」,「養」這個字極有道理。

17.
P72-1954年11月23日-傅雷信-為了藝術的修養,在heart【感情】過多的人還需要盡量自製。中國哲學的理想,都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

18.
P75-1954年12月27日-傅雷信-《人間詞話》,青年們讀得懂得太少了;肚裡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詩,幾十首詞,讀此書也就無用。

19.
P80-1955年1月26日-傅雷信-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

20.
P80-1955年1月26日-傅雷信-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21.
P81-1955年1月26日-傅雷信-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眼前你感到的還不過是技巧與理想的矛盾,將來你還有反覆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與內容的枘鑿,自己內心的許許多多不可預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著你。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膩了!

22.
P85-1955年3月20-傅雷信-多少迂迴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特別的迂迴,別的挫折。我時時刻刻要提醒你,想著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克服,不至於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沒有窮盡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23.
P85-1955年3月20-傅雷信-我提這些話,不是要為我過去的做法辯護,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時候特別讓你提高警惕,絕對不讓自滿和驕傲的情緒抬頭。我知道這也用不著多囑咐,今日之下,你已經過了這一道驕傲自滿的關,但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

24.
P91-1955年4月1-傅雷信-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裡很精密的稱過。現在讓我來替你做一件工作,幫你把一項項的理由,放在稱盤裡:

【甲盤】

(一)
傑老師過去對你的幫助是否不夠?假如他指導的更好,你的技術是否還可以進步?

(二)
六個月在波蘭的學習,使你得到這次比賽的成績,你是否還不滿意?

(三)
波蘭的第一名的,也是傑老師的學生,他得第一的原因何在?

(四)
技術訓練的方法,波蘭派是否有毛病,或是不完全?

(五)
技術是否要靠時間慢慢的提高?

(六)
除了蕭邦以外,對別的作家的了解,波蘭的教師是否不大使你佩服?

(七)
去年八月周小燕在波蘭知道傑老師為了要教你,特意訓練他的英語,這點你知道嗎?

【乙盤】

(一)
蘇聯的教授法是否一定比傑老師的高明?技術上對你可以有更大的幫助?

(二)
假定過去六個月在蘇聯學,你是否覺得這次的成績可以更好?名次更前?

(三)
蘇聯的第二名的,為什麼只得一個第二?

(四)
技術訓練的方法,在蘇聯是否一定勝過任何國家?

(五)
蘇聯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提高?

(六)
對別的作家的了解,是否蘇聯比別國也高明得多?

(七)
蘇聯教授是否比傑老師還熱烈?

【一般性的】

(八)
以你個人而論,是否一個技術訓練的方法,一定還能有更大的進步?所以對第(二)項要特別注意,你是否覺得以你六個月的努力,倘有更好的方法教你,你是否技術上可以和別人並駕齊驅,或者更接近?

(九)
以學習Schumann【舒曼】而論,是否蘇聯也有特殊優越的條件?

(十)
過去你盛稱傑老師教古典與近代作品教得特別好,你現在是否改變了意見?

(十一)波蘭居住七個月來的總結,是不是你的學習環境不大理想?蘇聯是否在這方面更好?

(十二) 波蘭各方面對你的關心、指點,是否在蘇聯同樣的可以得到?

(十三) 波蘭方面一般帶著西歐氣味,你是否覺得對你的學習不大好?

這些問題希望你平心靜氣,非常客觀的逐條衡量,用「民主表決」的方法,自己來一個總結。到那時再做決定。

25.
P106-1955年5月11-傅雷信-因為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只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麼的。我的經驗,和一個愛玩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遠以自己的本來面目對付,他也不會用手段對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話一定要說的真誠老實。既然這是你一生的關鍵,就得拿出勇氣來面對事實,用最光明正大的態度來應付,無須那些不必要的顧慮,而不說真話!就是在實際做的時候,要注意措辭及步驟。只要你的感情是真實的,別人一定會感覺到,不會誤解的。

26.
P107-1955年5月11-傅雷信-必須心平氣和,精神上很鎮靜,切勿煩躁,也切勿焦急。有問題終得想法解決,不要怕用腦筋。

27.
P107-1955年5月11-傅雷信-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別要囑咐你「有分寸」!

28.
P113-1955年12月11-傅雷信-倘使仍覺得心緒不寧,必定另有原因,索性話半天工夫仔細檢查一下,病根何在?查清楚了才好對症下藥,廓清思想。老是蒙著自己,不正視現實,不正視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帶水,不晴不雨的糊下去,只有給你精神上更大的害處。該拿出勇氣來,徹底清算一下。

29.
P115-1955年12月11-傅雷信-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無奈不能持久。希望熱情能永久持續,簡直是愚妄;不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單單執著於當年一段美妙的夢境,希望這夢境將來會成為現實,那麼我警告你,你可能遇到悲劇的!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為美滿的、白頭偕老的夫婦的。

30.
P118-1956年1月4-傅雷信-我勸你千萬不要為了技巧而煩惱,主要是常常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發掘自己的毛病,尋找毛病的根源,然後想法對症下藥,或者向別的師友討教。煩惱只有打擾你的學習,反而把你的技巧拉下來。共產黨員常常強調:「客服困難」,要克服困難,先顯得鎮定!只有多用頭腦才能解決問題。同時,也切勿操之過急,假如經常能有些少許進步,就不要灰心,不管進步得多麼少。而主要還在於內心的修養,性情的修養:我始終認為手的緊張和整個身心有關係,不能機械的把「手」孤立起來。練琴的時間必須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個的人疲倦之極,只會有壞結果。要練琴時間正常,必須日常生活科學化,計劃化,紀律化!假定有事出門,回來的時間必須預先肯定,在外面也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

31.
P119-1956年1月20-傅雷信-從這個經驗中應得出一個教訓:以後即使心情有波動,工作可不能鬆弛。平日練八小時的,在心緒不好時減成六七小時,那是可以原諒的,也不至於如何妨礙整個學習進展。超過這個尺寸,到後來勢必要加緊突擊,影響身心健康。往者已矣,來著可追,孩子,千萬記住:下不為例!何況正規工作是驅除煩惱最有效的靈藥!我只要一上桌子,什麼苦悶都會暫時忘掉。

32.
P120-1956年1月20-傅雷信-你這一行的辛苦,當然辛苦到極點。就因為這個,我屢次要你生活正規化,學習正規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以後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萬萬不能「空」與「忙」調配得不勻,免得臨時著急,日夜加工的趕任務。而且作品的了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時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這些你都明白得很,問題在於實踐。

33.
P124-1956年2月29-傅雷信-大多數從事藝術的人,缺少真誠。因為不夠真誠,一切都在嘴裡隨便說說,當做唬人的幌子,裝自己的門面,實際只是拾人牙慧,並非真的有所感。所以他們對作家決不能深入體會,先是對自己就沒有深入分析過。這個意思,克利斯朵夫(在第二冊內)也好像說過。

真誠是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而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為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較少不完美之處】!

34.
P125-1956年2月29-傅雷信-以此類推,一切小事養成這種neat【乾淨】的習慣,對你的藝術無形中也有好處。因為無論如何細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所謂學習,不一定限於書本或是某種技術;否則隨時隨地都該學習這句話,又怎麼講呢?

35.
P130-1956年10月10-傅雷信-希望你靜下來把這次回來的經過細想一想,可以得出許多有益的結論。尤其是我急躁的脾氣,應當作為一面鏡子,隨時使你警惕。感情問題,務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堅定,要從大處遠處著眼,要顧全局,不要單純的逞一時之情,要極冷靜,要顧到幾個人的幸福,短視的軟心往往會對人對己造成長時期的不必要的痛苦!

36.
P130-1956年10月10-傅雷信-學習方面,我還要重複一遍,重點計劃必不可少。平日生活要過得規律一些,晚上睡覺切勿太遲。

37.
P131-1956年10月11-傅雷信-平日仍望堅持牛奶、雞子、牛油。無論如何,營養第一,休息睡眠第一。為了藝術,樣樣要多克制自己!再過二年的使徒生活,戰戰兢兢的應付一切。人越有名,不驕傲別人也會有驕傲之感:這也是常情;故我們自己更要謙和有禮!

38.
P134-1957年3月18-傅雷信-自己先要鍛煉得堅強,才不會被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往下拖,才有剩餘的精力對朋友喊「加油加油」!

39.
P135-1957年3月18-傅雷信-我的性格的堅韌,還是值得你堅強,想想過去大師們的艱苦奮鬥,想想克利斯朵夫那樣的人物,想想莫扎特、貝多芬;挺起腰來,不隨便受環境影響!別人家的垃圾,何必多看?更不必多煩心。作客應當多注意主人家的美的地方;你該像一隻久飢的蜜蜂,盡量吮吸鮮花的甘露,釀成你自己的佳蜜。

40.
P135-1957年3月18-傅雷信-多多休息,吃得好,睡得好,練琴時少發泄感情,(誰也不是鐵打的!)生活有規律些,自然身體會強壯,精神會飽滿,一切會樂觀。萬一有什麼低潮來,想想你的爸爸舉著他一雙瘦長的手臂遠遠的在支撐你;更想想有這樣堅強的黨、政府與毛主席,時時刻刻作出許多偉大的事業,發出許多偉大的言論,無形中但是有效的在鼓勵你前進!平衡身心,平衡理智與感情,節制肉慾,節制感情,節制思想,對像你這樣的青年是有好處的。

41.
P155-1960年2月1-傅雷信-我們知道你自我批評精神很強,但個人天地畢竟有限,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到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不管哪個批評家都代表一部分群眾,考慮批評家的話也就是考慮群眾的意見。

42.
P158-1960年8月5-傅雷信-身在國外,靠藝術謀生而能不奔走於權貴之門,當然使我們安慰。我們相信你一定會堅持下去。這點傲氣也是中國藝術家最優美的傳統之一,值得給西方做個榜樣。可是別忘了一句老話:歲寒而後知松柏之後凋;你還沒經過「歲寒」的考驗,還得對自己調高警惕才好!一切珍重!千萬珍重!

43.
P159-1960年8月29-傅雷信-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事情總有正反兩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覺得負擔重;追得不緊了,又覺得不夠熱烈。溫柔的人有時會顯得懦弱,剛強了又近乎專制。幻想對了未免不切實際,能幹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只有長處沒有短處的人在哪兒呢?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撫躬自問,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這一類的問題想必你考慮過不止一次。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

44.
P160-1960年8月29-傅雷信-我只想提醒你幾點:——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遠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時候犯的許多過嚴的毛病。

45.
P170-1960年12月2-傅雷信-有自信同時又能保持自我批評精神,的確如你所說,是一切藝術家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

46.
P171-1960年12月2-傅雷信-所以我常常勸你勞逸要有恰當的安排,最要緊維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47.
P173-1960年12月24-傅雷信-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省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為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望不可或缺也罷。

48.
P174-1960年12月31-傅雷信-沉默很容易招人誤會,以為我們冷漠忘恩,你很懂這些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能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

49.
P175-1961年1月5-傅雷信-不錯,你現在生活的世界並非萬事順遂,甚至是十分醜惡的;可是你的目標,誠如你時常跟我說起的,是抗禦一切誘惑,不論是政治上或經濟上的誘惑,為你的藝術與獨立而勇敢鬥爭,這一切已足夠耗盡你的思想與精力了。為什麼還要為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與情況而憂慮?注意社會問題與世間艱苦,為人類社會命運的不公與悲苦感到憤慨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為此而鬱鬱不樂卻愚不可及,無此必要。你說過很多次,你欣賞希臘精神,那麼為什麼不培養一下恬靜與智慧?

50.
P180-1961年2月5-傅雷信-想到你們年富力強,蓓蕾初放,藝術天地正是柳暗花明,窺得無窮妙境之時,私心艷羨,豈筆墨所能盡宣!

51.
P180-1961年2月5-傅雷信-在一切藝術中,音樂的流動性最為凸出,一則是時間的藝術,二則是刺激感官與情緒最劇烈的藝術,故與個人的mood【情緒】關係特別密切。

52.
P187-1961年2月7-傅雷信-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到了晚年矛盾減少,即是生命將要告終的表現,沒有矛盾的一片恬靜並不是一個好現象。——憑了修養的功夫所能達到的和平恬靜只是極短暫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剎那就要過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靜乃是微波蕩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銳,而且隨時能解決的那種精神修養,可決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麼可羨呢?我覺得倘若苦悶而不致悲觀厭世,有矛盾而能解決(至少在理論上認識上得到一個總結),那末苦悶與矛盾並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悶而導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變做遊戲人生的態度。從另一角度看,最傷人的(對己對人,對小我與集體都有害的)乃是由passion【激情】出發的苦悶與矛盾,例如熱衷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懷著野心而命名不能實現的人,經常忌妒別人、仇恨別人的人,那一類苦悶便是與己與人都有大害的。凡是從自卑感自溺狂等等來的苦悶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對自己也是致命傷。反之,倘是憂時憂國,不是為小我打算而是為了社會福利,人類前途而感到的苦悶,因為出發點是正義,是理想,是熱愛,所以即有矛盾,對己對人都無害處,倒反能逼自己作出一些小小的貢獻來。但此種苦悶也須用智慧來解決,至少在苦悶的時間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訓,才不至於轉到悲觀絕望,用灰色眼睛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繼續在人生中奮鬥,——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悶才能轉化為一種活潑潑的力量而不僅僅成為憤世嫉俗的消極因素;因為憤世嫉俗並不能解決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邁進一步。由此得出的一個結論,我們不怕經常苦悶,經常矛盾,但必須不讓著苦悶與矛盾妨礙我們愉快的心情。

53.
P189-1961年2月8-傅雷信-以你的氣質而論,我覺得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不時欣賞造型藝術來調劑。假定你每個月郊遊一次,上美術館一次,恐怕你不僅精神更愉快、更平衡,便是你的音樂表達也會更豐富,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面目出現。

54.
P202-1961年5月1-傅雷信-此外我也希望她每天擠出時間,哪怕半個小時吧,作為閱讀之用。而閱讀也不宜老揀輕鬆的東西當做消遣;應當每年選定一二部名著用用功細讀。

55.
P205-1961年5月23-傅雷信-你說的很對,「學然後知不足」,只有不學無術或是淺嘗輒止的人才會自大自滿。我愈來愈覺得讀書太少,聊以自慰的就是還算會吸收,消化,貫通。像你這樣的藝術家,應當無書不讀,像Busoni【布索尼】,Hindemith【興德米特】【德國作曲家】那樣。就因為此,你更需和弘拉倆妥善安排日常生活,一切起居小節都該有規律有計劃,才能擠出時間來。當然,藝術家也不能沒有懶洋洋的耽於幻想的時間,可不能太多;否則成了習慣就浪費光陰了。沒有音樂會的期間也該有個計劃,哪幾天招待朋友,哪幾天挺音樂會,哪幾天照常練琴,哪幾天讀哪一本書。一朝有了安排,就不至於因為無目的無任務而感到空虛與煩躁了。這些瑣瑣碎碎的項目其實就是生活藝術的內容。

56.
P206-1961年5月24-傅雷信-主要是這些應酬也得有限度有計劃。最忌有求必應,每會必到;也最忌臨時添出新客新事。

57.
P206-1961年5月24-傅雷信-也許在聰演奏頻繁的季節,一切還不難應付;反而是在較為空閑必須應付俗務社交的日子,如何安排調度,就煞費周章了。以我看來,最主要的是控制事情,而勿消極的為事情所控制。假如你們有一兩個星期閑暇,不是應該事先有個計劃,哪幾天招待朋友,哪幾天輕鬆一下,哪幾天把時間花在認真嚴肅的閱讀與研究之上?當然,要把計劃付諸實行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但這不是小事,而是持家之道,也是人生藝術的要素。事前未經考慮,千萬不要輕率允諾任何事,不論是約會或茶會,否則很容易會為踐諾而苦惱。為人隨和固然很好,甚至很有人緣,但卻時常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常常特別吝惜時間(在朋友中出了名),很少跟人約會,這樣做使我多年來腦筋清凈,生活得極有規律。我明白,你們的生活環境很不相同,但是慎於許諾仍是好事,尤其是對保持聰的寧靜,更加有用。

58.
P210-1961年6月27-傅雷信-老好人往往太遷就,遷就世俗,遷就褊狹的家庭願望,遷就自己內心中不大高明得因素;不幸真理和藝術需要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物質的幸運也常常毀壞藝術家。可見藝術永遠離不開道德——廣義的道德,包括正直,剛強,鬥爭(和自己的鬥爭以及和社會的鬥爭),毅力,意志,信仰······

59.
P219-1961年7月7-傅雷信-我母親常言,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釘子方始回頭;聰明人看見別人吃苦就學了乖。

60.
P241-1962年3月8-傅雷信-首先態度和心情都要儘可能的冷靜。否則觀察不會準確。初期交往容易感情衝動,單憑印象,只看見對方的優點,看不出缺點,甚至誇大優點,美化缺點。

61.
P241-1962年3月8-傅雷信-所謂冷靜,不但是表面的行動,尤其內心和思想都要做到。人總是人,感情上來,不容易控制,年輕人沒有戀愛經驗更難維持身心的平衡,同時與各人的氣質有關。我平生總不能臨事沉著,極容易激動,這是我的大缺點。幸而事後還能客觀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致於使當場的意氣繼續發展,鬧得不可收拾。我告訴你這一點,讓你知道如臨時不能剋制,過後必須由理智來控制大局:該糾正的就糾正,該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該收篷時就收篷,總而言之,以上二點歸納起來只是:感情必須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須下一番苦工在實際生活中長期鍛煉。

62.
P242-1962年3月8-傅雷信-問題不在於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

63.
P248-1962年3月14-傅雷信-at the same time passionate and serene,profound and
simple,affectionate and proud,subtle and straightforward(同時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64.
P260-1962年10月20-傅雷信-再回想一下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和《約翰·克利斯朵夫》,執著真理一方面要看客觀的環境,一方面更在於主觀的鬥爭精神。

65.
P263-1962年12月5-傅雷信-千句並一句:無論如何要咬緊牙關挺下去,堂堂好男兒豈可為了這些生活上的不方便而消沉,泄氣!

66.
P269-1963年7月22-傅雷信-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67.
P280-1964年3月1-傅雷信-而是指生活有條理,收支相抵而略有剩餘。

68.
P281-1964年3月8-傅雷信-像我們這種人,從來不以戀愛為至上,不以家庭為至上,而是把藝術,學問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目標的人,對物質方面的煩惱還是容易擺脫的,可是為了免得後顧之憂,更好的從事藝術與學問,也不能不好好的安排物質生活;光是瞧不起金錢,一切取消極態度,早晚要影響你的人生最高目標——藝術的!希望克日下決心,在這方面採取行動!一切保重!

69.
P287-1964年4月24-傅雷信-人不知而不慍是人生最高修養,自非一時所能達到。對批評家的話我過去並非不加保留,只是增加了我的警惕。即是人言籍籍,自當格外反躬自省,多徵求真正內行而善意的師友的意見。你的自我批評精神,我完全信得過;可是藝術家有時會鑽牛角尖而自以為走的是獨創而正確的路。要避免這一點,需要經常保持冷靜和客觀的態度。所謂藝術上的illusion【幻覺】,有時會蒙蔽一個人到幾年之久的。至於批評界的黑幕,我近三年譯巴爾扎克的《幻滅》,得到不少知識。

70.
P300-1965年5月27-傅雷信-一個藝術家只有永遠保持心胸的開朗和感覺的新鮮,才永遠有新鮮的內容表白,才永遠不會對自己的藝術厭倦,甚至像有些人那樣覺得是做苦工。你能做到這一步——老是有無窮無盡的話從心坎里湧出來,我真是說不出的高興,也替你欣幸不置!

71.
P308-1965年10月4-傅雷信-我看關鍵是在於自我剋制。

72.
P311-1966年2月17-傅雷信-要閑著一事不做,至少是不務正業,實在很不容易。儘管硬叫自己安心養病,耐性等待,可是總耐不住,定不下心。嘴裡不說,精神上老覺得恍恍惚惚,心裡虛忒忒的,好像虛度一日便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一切。


傅雷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何必人人皆可為文作畫哉?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陶冶性情、收穫樂趣,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我很喜歡這句話的。

放到題主你的問題上來就是,覺得傅雷家書沒意思,那就不要看,沒什麼的。在自己喜愛的書中享受人生、提升自己,不比看傅雷家書差。


《傅雷家書》的水平體現在哪兒呢?高審美。真誠。實用。

「高審美」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對了,就是讓你相信他說的話。仔細想想,陸琪這種貨色跑出來指導你應該如何談戀愛,你要有點腦子,你會聽他的?周星馳和包貝爾同時做講座跟你們談電影喜劇表演,你選誰的?那不就結了么?

搞藝術的人的高審美,能讓人產生信任感,這是非常關鍵的。

這本書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在這本書里,傅雷談到了各個方面,音樂繪畫文學,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我這種多疑的人是很難搞的,但是我幾乎全部選擇了信任傅雷。他說的很多我不懂,而但凡我略懂的那一點點,他全部說對了,而且比我更深入的懂,這無法不征服我。
打個比方,他談白居易《長恨歌》里描寫音樂的句子,隨便在信中說了一下,那個審美,各位自行感受下。

白居易對音節與情緒的關係悟得很深。凡是轉到傷感的地方, 必定改用仄聲韻。《 琵琶行》中 「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一段, 好比 staccat(斷音)。 像琵琶的聲音極切; 而 「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 pause (停頓)。「銀瓶乍破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 attack(進攻), 聲勢雄壯。至於《長恨歌》, 那氣息的超脫, 寫情的不落凡俗, 處處不脫帝皇的nobleness , 更是千古奇筆。
看的時候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一是分出段落看敘事的起伏轉折;二是看情緒的忽悲忽喜, 忽而沉潛, 忽而飄逸; 三是體會全詩音節與韻的變化。再從總的方面看,把悲劇送到仙界上去,更顯得那段羅曼史的奇麗清新,而仍富於人間味 (如太真對道士說的一番話)。還有白居易寫動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 「侍兒扶起嬌無力」 , 「君王掩面救不得」 , 「九華帳里夢魂驚」幾段,都是何等生動!「九重城胭煙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 ,寫帝王逃難 自有帝王氣概。「翠華搖搖行復止」 ,又是多鮮明的圖畫!最後還有一點妙處:全詩寫得如此婉轉細膩,卻仍不失其雍容華貴,沒有半點纖巧之病! ( 細膩與纖巧大不同。)明明是悲劇 ,而寫得不過分的哭哭啼啼,多麼中庸有度 ,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絕妙典型。

比如戲曲,傅雷信中偶爾跟傅聰說,啊,前幾天看了什麼戲。他並不那麼欣賞戲曲,認為戲曲音樂性單一,文本閑筆太多,結構鬆散,但是他的審美水準,沒得說!比如非常欣賞川劇《秋江》,以及諷刺某些崑曲演員演出了淺薄的紹興戲味兒,帶著一股濃濃的廉價的傷感。但凡對戲曲有研究的人,就知道他肯定懂戲,他要不懂戲,說不出這樣的觀點。

而且他的「懂」,很可能不是我們現在的人「做一行稍懂一行」的「懂」,他的「懂」是在本身修養極高的情況下的融會貫通,這個東西,我沒研究過,但是,我運用我的知識體系可以瞬間串聯出來,不然他怎麼可能東西方繪畫,音樂,文學翻譯,哲學,他都懂....

話說這種東西還真是存在,我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人剛看戲不久,但是審美絕對不低,因為他本身有高度文學審美,一下他就抓住了看戲的方式。

看《傅雷家書》,是一次對才華的頂禮膜拜,通俗隨意家常的口吻里,展示的是高端知識素養和文學水平。

這保證了這本書是「美」的,以及是可信任的。

這本書里,傅雷有很多對傅聰的人生指導作用,可做乾貨收藏,篇幅有限,我不能全數列舉,我總結兩三個對我很有感觸的觀點。

第一,不要著急,不要為了練習鋼琴,耽誤自己的精力,不要在小打小鬧上浪費自己的精力,精力應該放在重大戰役上,欲速則不達,多休養,接近大自然,一味的急,成不了大事,反而搞得自己很累。不要成為經紀人的搖錢樹,一場一場的演奏會,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放大痛苦,矛盾與痛苦是人生中永遠存在的,解決一個,又來一個,至死方休。

這點真是戳中我了,我一身病除了生活作息不好外,跟這個急功近利關係太大了。

人過三十,最大感觸就是凡事不要講「狠」,狠狠愛,狠狠恨,狠狠發泄,這些都不好,張弛有度,細水長流才是人生智慧。

中國人從來講究的「圓潤通達」真是有道理的,上文說傅雷提到過看不上紹興戲(越劇),一股廉價的傷感味兒,他這麼說跟他的人生哲學是同理的。越劇是傳統底蘊不夠的劇種,從表演形式上讓觀眾很投入的去哭的(以前的老越劇很多如此,現在另說),但是傅雷汪曾祺等老一輩的哲學審美是——人生縱然悲苦,喜樂自在心間,不要過分沉浸於凄苦。
這種認知是我現在才懂得的。有時候看個戲,看到台上演員哭啊哭啊哭啊,哭到睫毛膏都花了,是真的不體面,也沒有美感的,眾生皆苦,你....不要這樣!

我為什麼讚賞粵劇《夢斷香消四十年》呢?陸遊心中恨,報國無門,又痛兒女情,母親強逼休妻,愛人改嫁他人,這種痛苦,陸遊只是輕嘆一聲,這一生飲過的苦酒多了,也不缺這一杯,罷罷罷,我飲了。(當時的場景是三年後沈園重逢,已經改嫁的妻子請他飲酒)。

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何日君,你太有熱情,愛憎以及恐懼抱怨都太分明,無論寫文章還是做人,有一種惡狠狠往外掏的態度,而這種素質本來就是傷身的,你應該學一種東西,理智,我覺得這是你最缺乏的,給自己留口氣兒。

這種「理智」就是傅雷信中一樣的意思。

第二,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這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心跡,生性並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吃虧的。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種「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的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是懂這心理的人很少,你要斟酌,不要讓人誤會。

這些話有多對,只有有此心境的人才能體會,比如成年了的我們與家裡父母的相處,沒錯,你忙,你有自己的事要奔波,但是不要冷落他們,他們未必懂你的心理。
我也經常性不打電話回家,因為自己煩,但是我畢竟有渠道,我爹媽都看我公眾號,也算一種曲折的情意傳遞。不管直觀的還是曲折的,情意還是要傳遞的。

第三,不要過分依賴感性直覺。用傅雷的話說,創作者不要依靠直覺,直覺是不會每次都準確的,沒錯,你要有愛,你還要有理性,理論與技術,這樣才能提升。

別看他這是說創作者,其實他說的是人本身,處理任何一樣東西,都要這兩樣東西傍身,熱愛加技術,理性和感性平衡。最近新聞里的吳綺莉,簡直了,她女兒跟了這樣的父母,倒了八輩子霉。男的為性慾,女的要麼為了錢,要麼為了名,要麼帶著「莫須有」的「愛情」,就這麼給人當了父母,害孩子。成龍我就不說了,他覺得有欺騙性質,一早說了不會給一分錢,他對這孩子感性都沒有,而吳綺莉呢?你說她不愛孩子吧,也不合適,記者會上的眼淚也不可完全說是假的,但是她實在是沒有做媽媽尤其是單親媽媽的理性和技術。

《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值得人讀的書,做父母的人當然可以看,成年人也可以看,瑣碎中到處有啟發,其才可敬,其識可學,其情可貴,值得入手一本,推薦給大家。

===============補充一段========================================

公眾號更新了傅雷家書的文章,結果有小夥伴私信我說,何日君,傅雷根本沒做到他書里說的那樣,他脾氣暴躁,對傅聰教育非常嚴苛巴拉巴拉,好的,事實上傅雷在家書中是不止一次表示對兒子的抱歉,因為過往之嚴苛,其次,傅雷自己做到與否,跟他書中說過的有沒有道理,這是兩碼子事。

又有人說,傅雷怎麼只給傅聰寫信?不給傅敏寫?嚴重偏愛。第一,可能是傅聰在國外,信件往來更必要,第二,的確,傅雷是藝術家,傅聰也是,更有共鳴,存在偏愛可能性,傅雷家書的整理有傅敏的功勞,既然當事人都看開了,我們旁人就沒有聲討的必要了。

第三,傅雷的奇葩婚外情跟他的作品本身也是兩碼子事。我先前說胡蘭成是另一個體系,是因為胡蘭成生活中極品,文字里傳遞的思想也是很可怕的,而傅雷顯然不是。

微信公眾號:何日君么么噠

與大家分享情感與審美。


說實話 從小到大 有無數老師推薦過這本書 但是我最近買來後 看了一半沒到就不打算繼續了 傅雷是偉大的翻譯家 但是沒有人願意有這麼一位家長吧!!?傅雷在很多方面對於傅聰的管教過於嚴格 傅聰已經長大成人成才後 傅雷卻依舊苦口婆心 衣食住行 生活大事小事無不插手 如把傅聰往自己早就規劃好的路上引 恨不得自己替傅聰活 這樣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點病態? 這種教育方式下的成功是借鑒不了的. 真的替很多以本書來教育孩子的家長感到後怕。一本老太太啰哩啰嗦的教育自己的孫子的書咱們看得下去嗎?


傅雷家書我看得還是挺起勁的。不一定是你沒靜心,也許你本來就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雖然是家書,談的很多是藝術,如果壓根對此不感冒,當然覺得沒有意思。其實講兩代人之間的溝通,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更適合現代人。


一本好的書,能夠讓你心情平靜地去欣賞,而不是反過來,非要心境達到一定狀態才能去理解。

《傅雷家書》早已聲名遠播,但我是最近才讀完,而且只有大概五分之一的部分是認真看的,其他都是一覽而過。我想國人如此炒作這本書,是因為他教出了一個名譽世界的鋼琴家兒子,於是大家都希望從中找出些竅門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此書的名聲,大半因此。

然而我相信那些希望通過這些書信找到竅門的人,大都要後悔的。不是因為他們的子女沒有傅聰這樣的天賦,而是因為他們不是傅雷這樣的另類。

是的,通讀全書之後,傅雷就是個另類,一個有病的另類,而且病的不輕。我沒讀過他翻譯的書,也理解不了他的藝術批評;僅以人倫而言,將(長)子看作自己的生命延續,將他的生活按壓在一個預先設計好的模型中,就是一種病態的佔有慾。看看那些信,傅聰在外都已娶妻生子,可以說聲名在外,事業有成了,還是事無巨細說教不停,只恨自己不能住進兒子的身體去替他生活。

父子之間可以親密,然而再親密也不能沒有基本的尊重。傅雷好歹在法國遊學了幾年,但恐怕除了繪畫雕塑看得多了,對法國人引以為根本的自由,人權毫無所知。


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傅雷對於傅聰的濃濃愛意。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具有高尚人格、高尚理想、高尚藝術理想 的人。他給傅聰的家書里,包含了他作為父親給自己親愛兒子的淳淳教誨,而不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頤指氣使,而是將自己與服從放在一個相同的高度上,與他談論生活,談論藝術,談論學習。我看傅雷家書時,也很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這樣富有見識的長輩來與自己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非常遺憾的是自己到了現在才來看這本書,如果在初中那個叛逆的年齡就能看到這本書,應該對當時的我有很大幫助。總體來說還是有很多收穫的。

有些偏題,還是有可能是你沒靜下心來看的原因。建議再看一遍。


說下我的感受吧。 我覺得書很不錯。

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看完了《傅雷家書》,看完這本厚厚的書舒了一口氣之餘,不免感慨萬分,山迴路轉,傅雷夫婦慘遭文革迫害,原因只是在他們家中找到刻有蔣介石石像的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而這些是他人寄在傅雷夫婦家的物品,對於別人的物品,夫婦兩人是從不動用的。《傅雷家書》以一篇遺書為結局。遺書簡簡單單,只是托傅敏的舅舅歸還他人物品、欠款及後事的火葬費。

但是,正如傅雷所說:簡單才是最有力量的。愈簡單,愈看出傅雷夫婦兩人的不舍,對子女的牽掛,愈看出他們的無可奈何,一切的一切有太多太多,無法訴說,只好存在心中。傅雷夫婦最終也沒有親眼看到他們孫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對於能否有一天親眼看見他,擁抱他,把他摟在懷裡,我可一點都不抱希望……媽媽相信有這種可能,我不信。這句話所屬的信,時間離他們的孫子凌霄的生日僅僅兩天,離他們逝去,只有三周時間。

家書家書,父與子之間的對話,每封信都承載著最赤誠、最難以言喻的親情,父子之間像朋友一般進行著藝術之間的碰撞、靈魂之間的交流。書中有句話我記的很深刻: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挈擁抱!我所認為的《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個包含赤子之心的書,所以它是經典,不朽於世。它用那最真實、最樸素的模樣,也只有這個樣子,才能打動人心。


這本書是我在上大二之後,重新翻出來看的。初中還是小學買的都已經記不清了。隨便翻開一頁,大致一掃,有點眼淚奪眶。看書時機如果能和你現在的生活產生共鳴,感受才是最真切的。

大二我從來沒和爸媽主動打過電話,和室友聊天聊到小時候哭地停不下。所以看到學者傅雷以父親的身份,濃濃愛意事無巨細地談論教誨,假象自己也可以不恥的浸潤在這份愛下。

書里傅雷和兒子可以平常談論自己對李杜蘇白詩的見解,也可以說『』孩子你真是個藝術家,怎麼連食宿的費用,平日的零用等等,一字不提呢『』這類家常話。感情沒有絲毫裝腔作勢,無拘無束。「盡量控制你的感情,你周圍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第一件我要鄭重囑咐你的事,就是你千萬不要下海游泳,海邊不比內海,潮水漲落,非可逆料」。有「青年人最容易給人『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它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的忙著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個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別人誤會」苦心孤詣的處事指導,也有父愛情爆發的「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

字字真情濃意。

小時候缺愛的孩子看到要真的要哭了。


我父親的筆記

跨越了兩代人,這本書我父親喜歡看,而我,同樣喜歡的愛不釋手

這或許就是遺傳,就是親情

首先,你不覺得傅雷的字,真的超好看嗎??!!!

從這本書中

我看出了

一位嚴謹慎微的父親

一位普通人

一位值得每個人學習的學者,老藝術家

一位父親,不能再普通

現在,用張圖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也是傅雷家書裡面的,我今天剛看到這裡

未曾經歷,何同感觸

等你懂了,自然愛不釋手,珍惜如玉

一般人興許有了孩子就會理解地更深刻了

這就是一本慈愛父親的編年史


你的看法沒錯。

雖然這是初中的必讀書,但很多同學都反映,太難讀啦,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一點兒意思也沒有。

《傅雷家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暢銷書,作為文學(翻譯家)和藝術(鋼琴家)的交流,作為五六十年代國內精英和留學少年的交流,對於時下的孩子,甚至父母,是有門檻的。

「中華民族多數是性情中正平和平,淡泊,樸實,比西方人容易滿足。……真正的佛教教理並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獄,而是從理智上求覺悟,求超度;覺悟是悟人世的虛幻,超度是超脫痛苦與煩惱。……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於偏執於狂熱之途。」

宏大的民族、宗教問題,我不相信這是一個初中生感興趣而能通透的問題。

「看的時候(長恨歌)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敘事的起伏轉折,二是看情緒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潛,忽而飄逸。三是體會全詩音節與韻的變化。再從總的方面看,把悲劇送上仙界,更顯得那些羅曼史的奇麗清新,而仍富於人間味。還有白居易寫動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的:「待兒扶起嬌無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華帳李夢驚魂」幾段都是何等生動!「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寫帝王逃難自由帝王氣概。「翠華搖搖行復升」,又是多鮮明的圖畫!最後還有一點妙處:全詩寫得如此婉轉細膩,卻仍不失雍容華貴,沒有半點纖巧之病。」

文學討論,語文課上的內容還沒學到這個境界呢,課下就更別提了。

「川戲中的《秋江》,艄公是做得好,可惜戲本身沒有把陳妙常急於追趕的心理同時並重。其餘則以《五台會兄》中的楊五郎為最妙,有聲有色,有感情,唱做俱好。因為川戲中的「生」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無嗓子,又乏訓練。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大抵川戲與中國一切的戲都相同,長處是做工特別細膩,短處是音樂太幼稚,且編劇也不夠好;全靠藝人自己憑天才去咂摸出來,沒有經作家仔細安排。而且tempo[節奏]鬆弛,不必要的閑戲總嫌太多。」

和作為音樂家的兒子談西洋樂器也就算了,這談到中國傳統的時候我們也沒法插嘴,豈不是很難堪?

「毛馴中的《實踐論》及《矛盾論》,可多看看,這是一切理論的根底。此次寄你的書中,一部分是純理論,可以幫助你對馬列主義及辯證法有深切了解。為了加強你的理智和分析能力,幫助你頭腦冷靜,徹底搞通馬列及辯證法是一條極好的路。……偉大的毛主席遠遠的發出萬丈光芒,照著你的前路,你不得辜負他老人家的領導才好。」

還有這些富有時代感的內容,結合傅雷的經歷來看,顯得尤其不可思議。

不說是不是冒出來的英文,不說一般人根本不懂的樂理,單是其中的親戚朋友關係我們都不一定拎的清。

尤其是缺少了傅聰的信,很多線索都是不完整的。

本來人家也不是寫給外人看的,為什麼要考慮我們的閱讀體驗?

真要看這一類的推薦《親愛的安德烈》,更生動,那是真的中國媽媽龍應台和混血兒子的對話。也可以看看王朔寫給女兒的,雖然夾帶了很多私貨,但看起來槽點慢慢,比較帶感。

當然了,挑戰更高的可以看《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書香門第的世界一般人不懂。


挺正常的,跟一本書有沒有緣分,主要還是看讀者當下的狀態和經歷能不能在書中找到共鳴。高中課本有收錄《傅雷家書》節選,但寫給年輕人的東西年輕人不一定真有耐心讀,至少我當時是完全讀不下去。往後過了好幾年,我和收信時的傅聰一樣大,開始和父母有了平等的交流,開始真正能體諒「可憐天下父母心」之後,回頭來看,意外發現看得下去了。仍舊是很不喜歡傅雷的教育觀,也挺心疼傅聰的,愛之深且不節制,常常會有很多後患。家書里的傅雷是嚴厲的人生導師,也是博學的藝術之友。作為讀者,覺得受用無窮;作為孩子,真慶幸他是「別人家的爸爸」。

所以題主,現在讀不下去就別勉強自己了,緣分沒到,勉強不來,但我不建議你完全丟開,這畢竟是一本經得起時間和眾人檢驗的書,要是過幾年之後哪天又想起來這本書,也不妨再看看,說不定有新收穫也未可知。


《傅雷家書》只是老爸寫給大兒子的信,如果只針對書本本身,我們無法感同身受,自然覺得無趣。但只要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多查查資料,不僅把他當作家書,更可看作人生啟示書,音樂鑒賞書,歷史書人物傳記……總之,從不同角度(自己喜歡的角度)看,就能有不同的收穫。

我曾有一個疑問:當年祖國發展道路曲折,對於傅雷而言是危機四伏,為何他仍忠於祖國,努力克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為祖國做貢獻呢?

這是因為看書引申出來的疑問,為此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後來,我自己的回答是:

一,傅雷認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及藝術(包括音樂,繪畫,詩詞等)發展,熱愛中國的文化根基,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二,傅雷有淵博的知識和開闊的眼界,他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自己現處於新國家的建設時期,他相信憑藉有識有能力之士的努力,終會有柳暗花明的美好一天。

三,他知道自己對國家發展有重要價值,因此他願意有所犧牲,努力為祖國做貢獻,促進國家發展。

我欣賞,尊敬傅雷,因為他淵博的學識,願意為國家奉獻的精神,獨立特行、真實大方的性格,對孩子出色的教育……我覺得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近代的體現。


環境不同,對一些文章的感覺也不同,跟心靜不一定有關。

有可能是我也在國外的原因吧,我看了前幾頁感覺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好在父親對孩子的關注 對孩子的教導 不僅在肉體的溫飽上 還有精神的富足上

現在生活普遍小康 在不用擔心溫飽的情況下 尚且沒有幾個父母能這麼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 更何況還是在那個思想普遍落後的舊社會

這本書我讀完了之後推薦給我爸讀 我爸讀完了之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覺得終身難忘:

「你多看看這本書吧 以此來彌補我對你教育上的不足」

我爸尚且受過高等教育 也在中考時當過狀元 還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可見此書內容之好

後來我爸說 等你上大學了 咱們也書信來往吧

我欣然應允

畢竟這一生 我所有的酸甜苦辣 這個男人都與我一起分擔或同樂


老子說:我無為而民自化。一個優秀的統治者,應該任民自化,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同樣,一個優秀的家長,應該生而不有,為而不宰,積極培養孩子的各種自化能力(自學能力、自控力、自組織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規劃能力等等),其它方面應該任兒自化,靠孩子自已的探索無教無不教,靠孩子自已的努力無育無不育。

正因為如此,我非常同意 @王總 @Slim 的觀點,所謂的苦口婆心 衣食住行 生活大事小事無不插手 ,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活 這樣的教育方法肯定是病態的,說句不好聽的話,這種病態的教育方法,也是很多上海小男人的典型做派之一,而作為「冒險家家園」的東方明珠,上海歷史上並不一直是小男人的天下,弄成傅雷這樣的做派,該怪誰呢?畢竟,為人民鞠躬盡瘁謀幸福的邏輯,和為孩子包打天下以及階層固化的做派,完全是一脈相承的;一夫為剛萬夫柔的邏輯,與虎父犬子的情況,也是一脈相承的。


我最近也在看,由於本人不善與父親相處,本想得到什麼借鑒,未曾想沒什麼實質性收穫。也許是因為還沒看完,更多的是對藝術的言論實在沒什麼興趣,在考慮要不要放棄


每次看傅雷家書猶如爸爸在我身邊一樣 感覺特別親切 書中的每一封信每一句話語 傅雷說話的風格 語氣 口吻 和我爸爸真的很像

經歷了人生22年 從小到大每次過不去的坎 內心的痛苦都會找爸爸哭訴 爸爸一層層的開導 不斷的客觀分析 讓我在每次的發泄中不斷長大

無論何時家都是港灣~

這本書帶給我的全是正能量與感動~


傅聰叛逃了,說明傅雷沒有教育好兒子……國家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送他兒子去外國學習音樂,學成之後叛逃,還坑死了親爹,這種教育有什麼值得推薦的。


這不是一部有趣的書,只能靠平靜的心境慢慢領會。

高中時老師讓讀這本書忍著無聊每一頁都做下了筆記,從一開始的疲倦到後來的理解,再到最後的接受。

看這本書就像是聽一個沉悶無趣的父親向自己講述家庭那稀鬆平常的日常:兄弟,母親怎麼樣,今天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偶爾會有長輩的諄諄教誨,靜靜地寫在紙上傳達給子女,感受就和現實中聽父母的嘮叨是一樣的,其實都是父母的愛意。

隨著時間流逝,到後期的社會變動為家庭帶來的種種阻礙,更能讓人體會到之前的那些祥和美好是多麼可貴,在了解到時代背景後更是添加了一份悲愴感。

父母把自己的愛意寫進家書里,不管世事有多無常,那份溫暖與呵護不會消失。


推薦閱讀: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騙自己的孩子是撿來的,不是親生的?
為什麼父母總覺得為了孩子犧牲了好多,但是孩子卻不領情?
一般家裡有三個孩子的話,中間的孩子就會比較敏感吧?
為什麼各種不合格的父母明目張胆禍害孩子社會反應反倒袒護父母而指責孩子不是呢?
昨天7歲的女兒告訴我,她交了一個男朋友,我應該怎麼對待怎麼反應怎麼處理這件事?

TAG:家庭教育 | 父母 | 親子關係 | 傅雷 | 傅雷家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