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與精專的統一和矛盾?

福爾摩斯曾經說過他很多常識都不關心,因為他的大腦容不下這麼多和他關心的內容無關的東西。

博學是否真的和精專有衝突?我們到底是否有必要去了解那麼多貌似看起來不相干的知識?(我個人偏向於事物的一切多是相互聯繫的,多了解一些事物總有一些好處)


.

誰要是相信福爾摩斯那句話,誰就是個傻子。

福爾摩斯在家裡幹得最多的一件事情,是閱讀百科全書,以及編寫他的一本幾乎無所不包的知識索引。

作為一個在華生眼中幾乎沒有文學、哲學和政治學知識的人,他:

  • 能熟練地引用歌德和巴爾扎克的名言;

  • 出去探案時會帶著 14 世紀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的愛情詩集 (《波斯科姆比溪谷密案》)

  • 最喜愛的英文書是溫伍德·里德的史學著作《人類殉難記》

  • 研究過早期英國憲章(《三個大學生》)

  • 還能隨口說出 3K 黨的起源(《五個橘核》)

  • 對歐洲諸多王室歷史與掌故都極其了解(《波西米亞醜聞》)

  • 發表過論文《論書寫形式對貿易的影響》《論拉撒斯的多音節讚美詩》
  • 出版過專著《實用養蜂手冊》

更不用說他在化學、解剖學、植物學、地質學還有音樂上都有很深的造詣。

這就是那個所謂「不關心常識」的福爾摩斯。

另外說句題外話,對於天文學,福爾摩斯的知識確實很貧乏。而他的死對頭莫里亞蒂教授的一部成名作恰恰是《小行星的動力學》,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故意的…

.


從角度小一點的讀書來看博學和精專,引用胡適先生的一段話來說明:

專工一技一藝的人,只知一樣,除此之外,一無所知。這一類的人,影響於社會很少。好有一比,比一根旗竿,只是一根孤拐,孤單可憐。

又有些人廣泛博覽,而一無所專長,雖可以到處受一班賤人的歡迎,其實也是一種廢物。這一類人,也好有一比,比一張很大的薄紙,禁不起風吹雨打。

在社會上,這兩種人都是沒有什麼大影響,為個人計,也很少樂趣。

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覽。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惟他獨尊,無人能及。他用他的專門學問做中心,次及於直接相關的各種學問,次及於間接相關的各種學問,次及於不很相關的各種學問,以次及毫不相關的各種泛覽。這樣的學者,也有一比,比埃及的金字三角塔。那金字塔高四百八十英尺,底邊各邊長七百六十四英尺。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專門學問;從此點以次遞減,代表那旁收博覽的各種相關或不相關的學問。塔底的面積代表博大的範圍,精深的造詣,博大的同情心。這樣的人,對社會是極有用的人才,對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宋儒程顥說的好:

須是大其心使開闊:譬如為九層之台,須大做腳始得。

博學正所以「大其心使開闊」,我曾把這番意思編成兩句粗淺得口號,現在拿出來貢獻給諸位朋友,作為讀書得目標:

為學要如金字塔,

要能廣大要能高。

——胡適《讀書》(鏈接:推薦:胡適《讀書》)

若說如何做到,梁啟超先生的做法值得借鑒:

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熟的,一類是涉覽的。因為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諸經、諸子、四史、通鑒等書,宜入精讀之部,每日指定某時刻讀他,讀時一字不放過,讀完一部才讀別部,想鈔錄的隨讀隨鈔;另外指出一時刻,隨意涉覽,覺得有趣,注意細看,覺得無趣,便翻次頁,遇有想鈔錄的,也俟讀完再鈔,當時勿窒其機。

——梁啟超《治國學雜話》


模仿一句名言:「以大多數人的博學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跟精專衝突。」

么么噠。


個人體會啊~ 沒啥矛盾的

走博學路線或者專精路線都是可以的,不用刻意去追求博學與專精的平衡。

因為其實等你的知識面寬到了一定程度,必然會找到一個興趣點去鑽研它,而且由於你的各方面知識很豐富,可以更快的專精你的興趣點。

同樣的,走專精路線到了一定的深度,你必然會發現你需要許多旁系的知識來支持你的專精點,由於你對某一個點的專註與熱情,你同樣可以高效的拓展與之相關的知識面。

所以說到底,提升自己能力的關鍵在於高效的不間斷的學習,而不在於你選擇了博學還是專精。

之所以會糾結這個問題,往往是因為自己既不夠博學又不夠專精,於是無法將兩者靈活運用。


書宜雜讀,業宜精鑽。


請把智慧、思維方式和知識技能、信息區分。

再重複一遍我的老師的教誨:思維方式》價值觀》知識》信息

觀察一下牛人建立屬於自己的哲學世界。


福大爺這句話等於白說。

關心自己關心的內容,不關心自己不關心的內容,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也理所當然。

福大爺或許想說,什麼東西該知道什麼不用知道,別看別人,看自己需要不想知道不。


一言以蔽之,博學是建立在精專的基礎上的

只有專業化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開拓多元化,多元化其實是一種升華

沒有一技之長就想著多元化博學發展,必死無疑


給你簡單的總結下!我們這一生應該做一個十字型的人才,豎線代表我們要專精於一行,橫線代表我們要廣泛涉獵其他行業知識以求擴展視野,可以幫助自己做一些決定。如果只是埋頭干本行,雖然深度是有了。有時候就像井底之蛙,不知道外界其它情況是如何的?從而無法從更高層面做出一些優良的決斷!


T型人才是最好的啊,在博學的基礎上有一項技能是看家本領


你怎麼學,一取決於市場,二取決於興趣。

這兩者解答的不是學哪個,而是如何尋找平衡。

極端往往成不了主流。


這裡不辨別精專和博學的矛盾,只談我們怎樣權衡二者之間的關係。

每個人對博學和精專的把握是有很大不同的。

精專如楊振寧不太了解除物理以外的世界;博學如毛爺爺,哲學,政治,文學都能睥睨眾生。

關鍵是你要把該做的事認認真真做好,你就贏了。


此題的樓從李小春之後就開始歪。要麼歪專,要麼歪博。請後來者看到這裡時,果斷放棄之後的歪樓(包括此樓)。從上面的精彩回答中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後就可以關瀏覽器了,過猶不及,適當為好。


用博學的知識,好好專一的干成一件事。。。博學精專了!!!


推薦閱讀:

媳婦懷孕5周,噁心嘔吐非常厲害,常常是吃了飯沒一會就全吐出來,這是正常嗎?應該怎麼緩解?
冬天乾燥天氣如何保持嘴唇濕潤?
有沒有一種東西用火燒完後不會變黑?
經常燙髮,頭髮乾枯,有什麼辦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呢?
既然實空間和動量空間完全是對偶的,為什麼我們對空間的直覺認識是建立在實空間上的呢?

TAG:知識 | 知識管理 | 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