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中描述萬曆皇帝賞賜給申時行八十歲壽辰為什麼才區區的五十兩?

我很疑惑,一個是一國之君,一個是原國家重臣,雖然退休了,壽辰的時候皇帝也不至於才包50兩的紅包吧,難道明朝當時都是這種經濟狀況?還是皇上沒有權利調用國家的錢作此等私用?


申時行這已經算是殊榮了,能得到皇帝賞賜,是位極人臣極受寵的標誌,足可以成為子孫萬代炫耀的資本了,而究竟賞賜何物、賞銀多少,這完全是一種程式化的禮儀,多少倒真無所謂了(而一個五品外放官員進京的孝敬錢都得有這50兩的百倍千倍了)。而且@新李明遠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明代官員工資是很低的。我舉個例子,首輔年薪俸米也不過750~900石,而萬曆十六年至萬曆三十五年的米價是一石合銀1.23兩左右,但是俸祿是朱元璋他老人家定的,當然發俸也得按照他老人家那時候的市價,一石米合銀0.42兩,也就是申閣老年薪也才315~378兩,合人民幣也就10萬元多一點兒,根本遠遠不夠一個當朝首輔闔府上下的花銷,萬曆在老申八十的時候賞銀五十兩,那可是等於多領了兩個月的工資啊!能不感恩戴德嗎?

其實由此也可以看出明代官員普遍貪腐的原因——老子得養家啊!朝廷發那麼點錢還不夠家裡一個壯勞力的吃喝呢!而且明代官員工資往往還不能按時發放,欠俸的事兒經常發生,而且拿實物抵俸更是家常便飯。京官五品以下,尤其是清水衙門官員,由於受賄門路少,往往都是舉債度日的……甚至有時還有我堂堂大明官員活活餓死的事件發。【加一個段子:海瑞在當時算是一個異類了,一家老小(老娘、倆媳婦、一個閨女、一個老奴加上自己一共6口人,哦,還有頭驢)全靠那一點兒七品俸祿活著,太不容易了,怪不得堂堂兵部尚書、兩浙總督胡宗憲在開完抗倭軍事會議後還煞有介事的談起海瑞居然買肉給老娘過生日了,可見海瑞其人神奇另類之處】


你問的這個問題是一個關於明朝皇帝的常識,所以大牛,包括你看的這本書的作者都說過你要接觸第一手資料,不要看二手的東西。還是多少翻翻最簡便的《明史》。這本書的作者可是看了幾乎全部的《明實錄》的。

明朝的皇帝賞金都是這個標準,這是祖制,來自朱重八先生。


萬曆小皇帝曾經在張居正改建住宅的時候撥銀一千兩以為資助,這是因為他以為張居正,他的老師,沒有那麼多錢裝修房子。但是平時的賞賜也不過是蒲扇以及其他小玩意兒,只是用來表達心意。申時行大壽他給的五十兩,說少也不少,畢竟當時做官的俸祿很低,那些官員如果僅憑那些俸祿根本養不活一家老小。重要的不是五十兩的是多還是少,而是萬曆寫了祝賀壽辰的聖旨,特派專使赴蘇州祝賀存問,那也夠表明萬曆對申時行的尊敬了。

不過萬曆確實沒什麼錢吧,他被限制到沒有錢賞賜宮女,以致不得不記錄在冊子上等待有錢後再行兌現;他的外祖父因為收入不足被迫以攬用公家物品牟利而被當眾申飭.....


50兩其實不少了,夠普通人家幾年的生活費,至少相當於現在的10萬塊。並且,這是正式場合的公開賞賜,可以想像一下一下國務院發個正式公告說李克強生日給他發了10W紅包慶祝老百姓會是什麼反應。


這個數應該挺高了吧,相當於現在的3薪4薪什麼的。又不是房地產


50兩銀子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人民幣15000元吧(按米價比),從這個角度,50兩不少了。你看到哪個政要過生日公開收這麼大紅包?樓上說一個五品官進京送的孝敬錢也有50兩的千倍百倍,是不對的。明朝的儀金等級已經比較完善了,閣老大概是千把兩的樣子,5000兩的儀金申時行一般是不會收的。畢竟不是宋朝商品經濟發達的時代,送個生辰綱得有十萬兩


推薦閱讀:

民國時期對於金條有統一的體積或重量的標準嗎?
為什麼歷代侵略者(像鮮卑蒙古女真)佔領中國後都沒有徹底改變中國而是改變自己融入中國呢?
如何評價Q版大明衣冠圖志?
歷史上有哪些人物因傲慢而失敗或丟命?
為什麼中國的大姓如琅琊王氏沒有成為日本那樣的大名?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 | 萬曆皇帝 | 萬曆十五年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