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傳》這本書帶給了你什麼?

貌似周圍的每個人都在讀《喬布斯傳》


在知乎潛水半年潛心學習,選擇了這個問題作為我知乎生涯的第一個回答。首先是因為新近完整的讀完了《史蒂夫 喬布斯傳》這本書,很有一些感受;更重要的原因是,當看到排名第一的回答觀點那麼有失偏頗居然都攢了200多個贊,我實在難以想像 @楊夢傑 是懷著一顆平和的心態完整的讀完本書的,因此有了這篇來為本書正名。

首先有必要聲明,我並不是一個果粉。我很不同意蘋果公司和喬布斯把設計、製造、硬體、系統、軟體、服務這個生態圈完全封閉起來的做法。相比之下,我更加讚賞谷歌那樣開放的環境,用戶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都可以自主決定。Apple產品使用方面,我用過卻從來沒有買過iPhone,也一直覺得它是過度定價。iPad曾經有過一個,一度使用非常頻繁,可後來在邁阿密旅行時候被偷走了,就沒有再買,沒有它的日子也並沒有覺得少了什麼。Macbook Pro曾經也有過一台,是沖著它的外觀買的,作為一名偽geek嫌OS X上面支持的軟體太少,於是同時裝了windows系統並成功讓win7反客為主。儘管如此,我對蘋果產品唯一推崇的,就是它的設計。有一次,我把前女友的iPhone5s不小心摔在了地上,雖然沒造成明顯的損傷,可頂部邊框還是磕掉了一點點,這讓我覺得十分的可惜,倒不是 因為別的,只是覺得這麼無懈可擊的外觀從此有了瑕疵。總而言之,我不是個蘋果的粉絲,我只是個外貌協會成員。

我開始讀這本書也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四月份的時候,我有次需要一個人開車三個多小時,為防止開車時候打瞌睡,於是就在喜馬拉雅聽裡面找有聲讀物。裡面感興趣的書著實不多,就勉強選擇下載了這本書的廣播版來聽。然而效果卻是極好的,讓我三個小時的車程轉眼間就過去了。後來就在kindle上面找到了原書,斷斷續續的在讀,進度卻十分緩慢。到了六月底,我一個人搬到了矽谷,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紮根。遠離一大幫的好友,去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做這個決定需要極大的勇氣,而事實也證明我被強大的孤獨感所包圍了。但這同時也讓我得以靜下心來,平心靜氣的學習、閱讀、工作。在讀這本書過程中,我時不時能看到像帕羅奧托、庫比蒂諾、森尼維爾、聖何塞這些我身邊的地名,讓我意識到我腳下這片土地就是當年喬布斯建立蘋果帝國的大戰場,這給了我極大的興奮,於是我加快了進度。

下面我分幾個部分,來列舉一些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有感觸的內容。這幾個部分包括:兩則廣告,幾張圖片,放逐的十二年,喬布斯與蓋茨。其中引用的文字和圖片大部分來自於本書。

  • 喬布斯的廣告

喬布斯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中國有著極大的粉絲群,在大家看來,喬幫主作為蘋果的創始人和帝國的締造者,作為數個革命性產品的開天闢地者,更像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他1997年重掌蘋果,讓這個曾經的巨頭起死回生直到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簡直就是一部現實版的「王者歸來」。這本書對我最直觀的影響,是在參閱相關的一些視頻資料的同時,不禁感嘆喬布斯真是產品推廣的大師,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主導的產品廣告上。舉個栗子:麥金塔廣告 (1984)

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ecfV3ubP8(請自行科學上網,或者搜索視頻關鍵字:1984 麥金塔 廣告)

1983年春,喬布斯開始計劃麥金塔電腦的發布,他希望那部廣告片能和自己所創造的產品一樣富有革命性,令人驚奇。「我想要一種能讓人們當場停下來觀看的東西,」他說道,「我想要的是一聲驚雷。」

廣告講述了一個反叛的年輕女子,從奧威爾式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脫,當老大哥正在大屏幕上進行控制人心的講話時,她將大鎚砸向屏幕。

這個廣告抓住了個人電腦革命的時代精神。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反主流文化人士,認為計算機是奧威爾式的政府和大企業用以消除人們個性的工具。但在20世紀70年代末,電腦也被視做能夠釋放個人能量的工具。這則廣告恰恰抓住了後一種心態,將麥金塔電腦塑造成為個人自由而戰的鬥士——面對邪惡的大企業意欲統治世界並實行完全的精神控制,唯有蘋果這家冷靜、反叛、英勇的公司能夠阻止它。

第十八屆「超級碗」大賽中,突擊者隊和紅人隊比賽的第三節剛開始,佔優勢的突擊者隊就觸底得分。但是,電視沒有即時重播這一得分畫面,相反,全美的電視屏幕突然詭異地黑屏了兩秒鐘。接著,屏幕上開始出現一幕可怕的黑白畫面——一支隊伍踩著令人毛骨悚然的音樂前進……超過9 600萬人觀看了這則和以往任何廣告都不一樣的片子。廣告的結尾處,人群驚恐地看著老大哥消失,此時,旁白平靜地念道:「1月24日,蘋果電腦公司將推出麥金塔電腦。你將明白為什麼1984不會變成《1984》。」

這則廣告紅極一時。當天晚上,美國三大電視網和50個地方電視台都播放了關於該廣告的新聞,讓它在前YouTube時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病毒式的生命力。這則廣告最終被《電視指南》(TV Guide)和《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商業廣告。

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在蘋果最困難的時候。他必須向世人證明,蘋果仍然生機勃勃,仍然代表著與眾不同。於是,就有了下面一則廣告: Think Different (1997)

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rwsuXHA7RA (關鍵字 1998 think different )

廣告原文: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B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And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我相信,那些不安現狀、不甘平凡,在生活的漫漫征途中打拚的鬥士們,在看到這些畫面,聽到這些文字,總會有激動地熱淚盈眶的時候。沒錯,這就是喬布斯要傳達給人們的,蘋果的樣子。

極少有其他公司或領導者——可能根本沒有——敢於把他們的品牌跟甘地、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畢加索聯繫在一起,而且大獲成功。喬布斯能夠鼓勵人們定義自己——作為反企業的、富有創造性的、敢於創新的叛逆者——而且只通過使用什麼電腦就實現了這種定義。「史蒂夫創造了科技行業唯一一個時尚品牌,」拉里?埃利森說,「人們會因為擁有某些品牌的汽車而驕傲——保時捷、法拉利、普銳斯——因為我開什麼車能一定程度上說明我是什麼樣的人。人們對蘋果的產品有同樣的感受。」

  • 幾張圖片

圖片1:

喬布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他的時代,用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藝術水平,創造了極具創造性和革命性的產品。請看下圖

這張背景是路標的圖片多次被用到蘋果產品的發布會。這兩個路牌,一條是人文藝術路,一條是科技路,而他,就站在這兩條路的交匯處——這正是蘋果產品的核心理念。「他能夠在蘋果的DNA中融入設計的敏感、完美主義和想像力,使之很可能,甚至此後幾十年,都算在藝術與科技的交匯處成長得最茁壯的公司」。喬布斯本人也說:

寶麗來的埃德溫? 蘭德曾談過人文與科學的交集。我喜歡那個交集。那裡有種魔力。有很多人在創新,但創新並不是我事業最主要的與眾不同之處。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是因為在我們的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我認為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工程師是相似的,他們都有自我表達的慾望。事實上最早做Mac的最優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時也是詩人和音樂家。在20 世紀70 年代,計算機成為人們表現創造力的一種方式。一些偉大的藝術家,像列奧納多? 達? 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同時也是精通科學的人。米開朗基羅懂很多關於採石的知識,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

圖片2:

喬布斯對美有著天生的藝術欣賞力,對物品的外觀有著極端的挑剔,甚至包括對他身邊的一切物品。

1982年,庫比蒂諾的家中。由於他在挑選傢具的時候太過挑剔,家中大多數地方還是空的。他希望身邊只出現他欣賞的東西。然後真的就這麼空蕩蕩的維持了很多年,直到他結婚。

他一直以來就有這樣一個癖好:對工藝有著嚴格的標準,而且崇尚斯巴達式的簡樸,這讓他不願意購買任何他不喜歡的傢具。他有一盞蒂芙尼檯燈、一張年代久遠的餐桌和一台連接著索尼特麗瓏電視的激光影碟機,但是房內沒有沙發和椅子,取而代之的是泡沫塑料製成的墊子。

圖片3:

1984 年,與約翰·斯卡利在紐約中央公園。斯卡利之前是百事可樂的總裁,喬布斯想盡辦法把他挖到蘋果來做CEO。為此他說出了很著名的一句話:「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呢,還是想抓住機會來改變世界?」 誰知造化弄人,斯卡利來到蘋果一年多,兩人就在意見上產生了根本性的矛盾。斯卡利是廣告營銷的奇才,他在百事可樂的履歷證明了這一點。但他並不是一個懂技術的人,他和喬布斯的根本分歧在於,「利潤」和「產品」哪一個更加重要。喬布斯在失去了董事會支持的情況下,於1985年離開蘋果公司。喬布斯後來是這樣說的: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里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很棒,因為那樣你才能夠製造偉大的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賺錢當成了目標。這種差別很微妙,但它卻會影響每一件事:你聘用誰,提拔誰,會議上討論什麼事情。

圖片4:

喬布斯對藝術和美學的追求甚至體現在了他的婚禮。婚禮很特殊,是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Ahwahnee Hotel進行。

阿瓦尼是由石頭、水泥和木頭堆砌的建築,設計風格混合了裝飾藝術(Art Deco)、工藝美術運動(Art Crafts Movement)的影響以及公園管理方對巨大的石頭壁爐的熱愛。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風景優美。透過直通天花板的巨大落地窗,可以看到半月石山(Half Dome)和優山美地瀑布(Yosemite Falls)。

婚禮蛋糕是優山美地山谷盡頭半月石山的形狀。

結婚20周年的時候,喬布斯寫給妻子勞倫的一段話讓人感人至深:

20年前我們相知不多。我們跟著感覺走,你讓我著迷得飛上了天。當我們在阿瓦尼舉行婚禮時天在下雪。很多年過去了,有了孩子們,有美好的時候,有艱難的時候,但從來沒有過糟糕的時候。我們的愛和尊敬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而且與日俱增。我們一起經歷了那麼多,現在我們回到20年前開始的地方——老了,也更有智慧了——我們的臉上和心上都有了皺紋。我們現在了解了很多生活的歡樂、痛苦、秘密和奇蹟,我們依然在一起。我的雙腳從未落回地面。

讀完一段,他已經泣不成聲。哭過之後,他說他給每個孩子都做了一套照片。「我想他們可能願意看到我也曾經年輕過。」

  • 放逐的十二年

關於喬布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概就是他作為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卻在公司巔峰時期被董事會掃地出門。我以前曾經天真的想過,如果他當初沒有離開蘋果,會不會那些革命性的產品能夠提前很多年出現?又或者,如果喬布斯被逐出蘋果的時候,沒有把持有的蘋果公司股份拋售,按照蘋果現今的市值來看,是不是世界首富就是他了?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相信,1985年的喬布斯如果不離開蘋果,真的可能毀了蘋果,離開是正確的決定。另一方面來講,喬布斯本人如果沒有經歷當初的巨大挫折,就不會有他後來的驚人成就。再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沒有出售股權套現的千萬美金,他就不可能有實力投資NeXT和皮克斯,經歷這兩個真正把他歷練到成熟的公司,從而也就無從談起重回蘋果了。

曾經解僱喬布斯的蘋果前CEO斯卡利在2010年回顧往事時說:

「回顧早期的歲月,他並不是偉大的高級管理人員。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偉大的史蒂夫 喬布斯,也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首席執行官,當然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首席執行官,他在那些年的放逐歲月里學了很多東西。」

斯卡利說的沒錯,80年代初的喬布斯絕不是一個好的管理人員。喬布斯從來都是一個性格極端的人。他自私、暴躁、控制欲膨脹、喜歡把別人的創意說成是自己的,對掌控權無比迷戀,儼然就是一個封建暴君的樣子。蘋果公司的員工都知道,喬布斯眼中的世界永遠是二元的。

蘋果的同事們稱其為喬布斯的天才/白痴二分法。你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有時候一個人同一天就能得到這兩種評價。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他對產品、對想法,甚至對食物的看法:不是「史上最棒」,就是差勁兒、腦殘、沒法兒吃。因此,發現任何瑕疵都可能引發喬布斯一頓咆哮。一道金屬塗層、一顆螺絲釘的曲線、一隻機箱上藍色的深淺、一款導航屏幕的直觀性——他會一直罵它們「爛透了」,直到某個時刻他突然稱讚它們「完美至極」。他把自己看做一個藝術家,他也確實是,所以他縱容自己具有藝術家的性情。

那時的喬布斯,過於的放縱自己對於產品藝術設計的追求,或者可以說理念「過於超前」,以至於公司上下對他的行為怨聲載道。

喬布斯決定在弗雷蒙建一家最先進的工廠,用以生產麥金塔,這時他的審美激情和控制天性越發達到極致。他想要把機械設備也塗成明亮的色調,就像蘋果的彩虹標識一樣;但是,他在顏色選擇上花了太多時間,以至於蘋果公司的生產總監馬特?卡特(Matt Carter)最後決定就用原本的米色或灰色。喬布斯去工廠參觀時,又下令把機器重新噴刷成他想要的鮮艷色彩。卡特反對,他認為這都是些精密設備,重新噴刷可能會造成問題。卡特說的沒錯。一台最貴的機器被噴成亮藍色後就再也無法正常工作了,它被人戲稱為「史蒂夫的愚作」。最後,卡特辭職了。「跟他抗爭太費精力了,而且常常是為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我受夠了。」他回憶道。

1985年3月,麥金塔電腦的表現持續令人失望,其銷量只有預測的10%,與此同時,喬布斯與斯卡利的矛盾卻愈演愈烈。喬布斯在這場理念和權力的鬥爭中敗下陣來,失去了實權。到了同年9月,他終於決定離開蘋果,拋售了手中的股權,創辦了另一家公司NeXT。

在新公司,喬布斯終於得以施展自己的天性,「無論好壞」。事實上,這段經歷並不能算成功。《紐約時報》是這樣描述這段經歷的:

喬布斯創辦 Next ——它們自己的拼寫是 NeXT ——的意圖是針對高校市場,為大學生和學者老師們開發具高性能的計算機,他稱之為「個人的主機」(personal mainframe)。

大學的顧問們曾建議喬布斯,應該讓電腦的價格控制在 2000 美元以內。(當時 Mac 向大專院校銷售的折扣價僅為 1000 美元。)不過,1988 年當 Next 機最終公布時其價格高達 6500 美元。除此之外,它的性能也不夠強,附帶的印表機也要 2000 美元。並不讓人意外,在高校市場失利之後,喬布斯通過電腦零售商 Businessland 轉而向公司客戶銷售,但 9995 美元的新價格也沒有讓 NeXT 在企業市場取得更好的成績。

喬布斯的助理曾試圖提醒他遠離一些幾乎是必然的災難,但他並沒有接受。1992 ~ 1993 年間,NeXT 公司 9 位副總中的 7 位先後被解僱或主動辭職。

這段時間,喬布斯很少授權他人。關於機器開發的幾乎方方面面——包括機器內部的每顆螺絲——都由他來說了算。NeXT 辦公室里的傢具選擇,一個很好的展示設計品味的機會,也是喬布斯非常關心的事。儘管公司戰略一再被央求重新檢視,但喬布斯還是過分關心其他的事情。1993 年,我寫《喬布斯和 NeXT 大事》(Steve Jobs and the NeXT Big Thing)一書時曾和一些當時的和前 NeXT 員工談過。根據其中一人的描述,即便 Businessland 拜訪團的高管們已經在路邊等候他,喬布斯仍然花了 20 分鐘在直接指導景觀工程人員精確地安裝洒水噴頭。

在花了近 7 年時間總共只銷售了 50000 台機器之後,喬布斯終於停止了硬體製造,並解僱了 500 人團隊中的一半以上,然後集中精力銷售 NeXT 的軟體。他的公司最終充當了蘋果的研發實驗室的角色。蘋果於 1997 年收購了 NeXT ,並以 NeXT 的軟體為基礎開發了新一代操作系統 Mac OS X 。

同樣是在離開蘋果後,喬布斯還投資了另外一家公司:皮克斯。這又是一段非常不同的經歷,喬布斯鮮明的優點和缺點在這家公司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皮克斯本來是一家動畫方面的軟硬體一體的公司,主要業務是出售用於動畫製作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在喬布斯完美主義的影響下,皮克斯的硬體複製了NeXT硬體業務的失敗,一度讓公司非常被動,甚至瀕臨破產。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喬布斯是一個站在人文藝術和現代科技十字路口的人,他在這兩方面天才般的創造力讓皮克斯的動畫製作業務從無到有,越做越大,不僅挽救了公司,而且大獲成功。1995年,皮克斯與迪士尼聯合推出世界上第一部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成功掀起了票房風暴。在隨後的IPO中,喬布斯持有的皮克斯股票價值相比他當初投資時已經增加了二十幾倍。

影片第一周上映就收回了成本,美國國內公映的票房達到3 000萬美元。接下來,該影片打敗了《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和《阿波羅13號》(Apollo 13),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美國國內收入1.92億美元,全球總收入3.62億美元。根據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en Tomatoes)的統計,接受調查的全部73個影評家100%都給出了好評。《時代》雜誌的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稱其為「本年度最具想像力的喜劇」;《新聞周刊》的戴維?安森(David Ansen)讚歎「不可思議」;《紐約時報》的珍妮特?馬斯林(Janet Maslin)認為該影片孩子和成人都要看,是「一部難以置信的智慧之作,體現了迪士尼最好的雙層次作品的傳統」。

喬布斯匯聚人文與科技的理念最終讓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大獲成功,這理念其實與他後來在蘋果推出的一系列產品思想都是相通的。皮克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連續推出了多部動畫電影,其中很多我們都耳熟能詳:

《蟲蟲危機》1998

《海底總動員》2003

《超人總動員》 2004

最終,喬布斯在皮克斯動畫獲得的巨大成功促使深陷泥潭的蘋果公司董事會開始考慮邀請他重掌蘋果,並以收購NeXT操作系統為契機正式成行。正所謂不破不立,鳳凰涅槃,經歷了放逐的十二年之後,喬布斯王者歸來的好戲終於開始上演。後面的故事,想必廣大果粉都很熟悉了。

在這裡我忍不住想要回顧一下喬布斯生涯中最重要的幾個產品。喬布斯的個性體現在他創造的產品里。他的個性、激情、完美主義、陰暗面、慾望、藝術氣質、殘酷以及控制欲,這一切都跟他的經營理念和最終的創新產品交織在一起。

1. Apple II(1977):第一台普及型的個人電腦,同時也是計算機歷史上最成功的個人電腦之一

2. Macintosh 麥金塔電腦(1984):引發了圖形操作系統的革命。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靈感之源

3. iPod+iTunes(2001):引發了音樂產業的革命,讓音樂在數字化的今天煥發新生。圖為最早的iPod:

4. iPhone(2007): 手機行業的革命性產品,讓蘋果一躍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5. iPad(2010):甚至直接開創了「平板電腦」這一行業

6. 現今的蘋果產品。它們的外觀和設計能做到如此精雕細琢,得益於喬布斯為蘋果公司注入的兼具現代科技藝術氣質的基因

  • 喬布斯與蓋茨

20世紀70年代末,人類步入了個人電腦時代。在其發展的頭30年中,出現了兩位重量級人物,他們都生於1955年,都中途輟學,精力充沛,他們演繹了個人電腦領域的「雙星系統」。

這就是比爾?蓋茨與史蒂夫?喬布斯。儘管兩人對技術和商業的融合都抱有相似的雄心,但是他們背景不同,個性迥異。

與喬布斯不同,蓋茨懂計算機編程;他更務實、更有原則,且擁有很強的分析處理能力。喬布斯則更相信直覺,更浪漫,並且在技術實用化、設計愉悅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著更高的天分。喬布斯狂熱地追求完美,以致他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領袖魅力和四溢的激情。蓋茨更有條理;他會頻繁召開產品評估會議,並在會上精準地切入問題核心。喬布斯和蓋茨都可能做出粗魯無禮的舉動,但是蓋茨的無禮刻薄通常並不針對個人,更多的是出於對技術的深刻理解,而非情感上的麻木不仁。在職業生涯的早期,蓋茨似乎就和那些典型的極客一樣,有些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傾向。喬布斯會用能灼傷人的眼神盯著對方,而蓋茨有時會無法與人進行眼神接觸,但他很富有人情味兒。

個性和性格上的差異,終究使他們走上了對立面並引發了數字時代的根本分立。喬布斯是個完美主義者,渴望掌控一切,並且很享受藝術家這種不妥協不讓步的性情;他和蘋果公司將硬體、軟體和內容無縫整合,鑄成一體,這種數字化戰略堪稱典範。蓋茨則是商業和技術領域裡精明務實、深謀遠慮的分析師;他願意將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軟體授權給各種不同的製造商使用。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視頻:1983年,喬布斯在推廣Mac電腦的活動上上演了一出根據電視節目《約會遊戲》改編的小品劇。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txEA7AEHg (關鍵字:1983 Apple Event Bill Gates and Steve Jobs)

那時候的比爾蓋茨真是稚氣未脫,又萌又呆^_^

在會上,喬布斯笑著問蓋茨是否認為麥金塔電腦的新操作系統會成為行業的新標準之一。蓋茨答道:「要創建新標準並非只做出一點不同的東西就夠了,而是需要真正全新且能抓住人們想像力的東西。在我見過的所有機器中,只有麥金塔電腦符合這一標準。」

然而,他們的良好關係很快出現了轉折,導火索正是微軟模仿麥金塔的圖形界面開發了Windows操作系統。

喬布斯從未走出這場憤怒。「他們完完全全盜用了我們的東西,因為蓋茨沒有廉恥。」事情發生近30年後,喬布斯這樣對我說。蓋茨得知後,回應道:「如果他覺得自己說的是事實,那麼他還真是走進了自己的現實扭曲力場。」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蓋茨沒錯,多年來,此案的法律裁決都判定蓋茨無錯。而在現實情況中,蓋茨的說法也很合理。儘管蘋果公司簽署了合同,有權使用自己在施樂PARC看到的東西,但其他公司也必然會開發出相似的圖形界面。正如蘋果公司所發現的,無論在法律上還是現實中,計算機界面設計的「外觀和感覺」都很難受到保護。

不過,喬布斯的沮喪之情也可以理解。蘋果公司一直以來在執行上更富創新,更有想像力,也更有品位,而且他們的設計也更好。但是,雖然一開始微軟只做出了一系列粗製濫造的複製品,它最終還是贏得了操作系統之爭。

後來事情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微軟的Windows和IBM的PC徹底打敗了蘋果,雖然那時候喬布斯已然不在蘋果公司。

1997年,蘋果和微軟的版權專利之爭已經十餘年。重掌蘋果的喬布斯急於尋求蓋茨的幫助,於是二人就兩家公司的十年之爭達成了諒解,蘋果放棄訴訟,而微軟承諾為Mac開發軟體並投資蘋果的股票。

微軟的公告加上喬布斯的激情回歸,給蘋果打了一針強心劑。當天的交易日結束時,蘋果股價飆升6.56美元——漲幅33%——收盤於26.31美元,是阿梅里奧辭職當天股價的兩倍。這一天的暴漲給蘋果的市值增加了8.3億美元。公司從死亡邊緣走了出來。

即使這樣,蘋果公司更多的還是以微軟公司競爭對手的形式出現。蓋茨和喬布斯在產品和創新的理念上南轅北轍,有著根本上的差別,然而兩人又分別在不同的時期獲得了成功。到了2007年,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兩人難得的登上了同一個舞台。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aX1g_2SSQ (關鍵字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Together 2007)

這次聯合採訪最終成為兩人之間的精彩對話,兩位數字時代的天才謹慎進而熱情地談論彼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坐在觀眾席的技術戰略家麗絲?拜爾(Lise Buyer)提問,兩人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麼時,他們給出了直率的回答。「好吧,我願意放棄很多東西來擁有史蒂夫的品位。」蓋茨回答道。現場爆發一陣笑聲,氣氛有些緊張;十年前,喬布斯曾說過一句話,他不滿意微軟是因為它完全沒有品位。但是蓋茨堅稱自己說這話是認真的,喬布斯的「直覺品位是與生俱來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產品」。他回憶起自己和喬布斯當年坐在一起,檢查微軟為麥金塔開發的軟體。「史蒂夫能夠根據對人和產品的感覺作出決定,你們懂的,對我來說這甚至很難解釋清楚。他做事的方式非常不同尋常,我認為很神奇。既然如此,我也只能感嘆『哇』。」

2011年5月,喬布斯的癌症已經病入膏肓。蓋茨來到喬布斯的家中探望他,面對這個30年的朋友和對手,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

蓋茨稱讚喬布斯創造了「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以及在20世紀90年代末從那些差點兒毀了蘋果的傢伙手裡把它拯救了出來。他甚至還作了個有趣的讓步。縱觀他們的職業生涯,彼此對於數字世界最根本的一個問題都抱有對立的理念——硬體和軟體應該緊密整合還是應該更加開放。「我曾經相信那種開放的、橫向的模式會勝出。」蓋茨告訴他,「但是你證明了一體化的、垂直的模式也可以很出色。」喬布斯也承認說:「你的模式也成功了。」

他們都是正確的。他們各自的模式都在個人電腦領域取得了成功,麥金塔跟多種使用Windows系統的機器同時存在,可能在移動設備領域也會是如此。但是跟我追溯完他們的討論後,蓋茨補充了一條警告性的說明:「一體化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史蒂夫在掌舵。但那並不意味著它將在未來的多個回合中獲勝。」喬布斯也感覺必須要加上一句對蓋茨的警告:「當然,他的分散模式可行,但並沒有製造出真正偉大的產品。這是問題的所在。是個大問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

理念不同,途徑不同,二人卻分別都獲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還有一個話題不得不提,這些年比爾蓋茨早已淡出了微軟的運營,全身心投入到了慈善事業,這種方式來回饋社會也是當今富豪功成名就之後的普遍做法。而喬布斯,則對慈善完全不感興趣,這讓他遭到了外界不少的詬病。而我認為,就像蓋茨相信開放的理念,而喬布斯則堅持產品一體化一樣,理念不同。喬布斯對於回饋社會的方式,有著不同的見解。在他看來,生產出偉大的產品,同樣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社會的進步,這和做慈善是殊途同歸的。他說:

我討厭一種人,他們把自己稱為「企業家」,實際上真正想做的卻是創建一家企業,然後把它賣掉或上市,他們就可以變現,一走了之。他們不願意費力氣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這正是商業領域裡最艱難的工作。只有做到這一點你才能真正有所貢獻,為前人留下的遺產添磚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過一兩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爾特? 迪士尼,還有休利特和帕卡德,還有創建英特爾的人所做的。他們創造了傳世的公司,而不僅僅是賺了錢。這正是我對蘋果的期望。

也許這就是他對貢獻二字的理解,是他源源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創造開創性成就的動力源泉。

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在我讀到蘋果和微軟的理念之爭時,不經意走到公司的窗前,窗外正好看到了微軟分公司的Logo,大樓的玻璃牆反射著矽谷的山巒和金黃的夕陽,讓我不禁會心一笑,用手機把這畫面保存了下來。

這本書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就這麼多。如果要給它打分的話,5分滿分我打4分。這倒不是說作者的文筆還有所缺陷,事實上我覺得作者伊薩克森已經做得相當完美,整本書敘述上無懈可擊。打4分是因為喬布斯畢竟不是我的偶像,雖然我在上文中已經用過了很多讚美的詞。說到底,他的性格人品我不認同,當然確實很多人都因為這一點而討厭他,他還曾經拋棄他的私生女,雖然幾年後盡其所能去彌補;另外我也不認同他一體化的理念,這個在一開始就有提到過,我更相信開放。

總之,我會向我的朋友們推薦這本書。不同的人去讀他會有不同的收穫。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鑽研技術的人,你可以從書中窺見三十餘年來科技業的發展歷程,也許能幫助你更好的把握住方向;如果你想從中學習複製喬布斯的成功,雖然書中並未提到喬布斯是如何夜以繼日工作云云,但你可以學到喬布斯對產品的專註、熱愛和激情,對平衡人文和科技的完美的掌控力;如果你只是想輕鬆時候作為一個故事來看,喬的起伏跌宕人生也足以媲美小說故事。

寫了這麼多,總算對自己花了不少時間讀這本書有了個交代。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開始下一本,我心目中真正可以打滿分的書——《浪潮之巔》。也許正因為我現在的現實環境,使得我對矽谷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我想我很多年之後都會記得,在我最好的年華,在夜深人靜摩托羅拉空蕩蕩的大樓里,捧著Kindle看書的樣子。


讀完《喬布斯傳》,做了一個PPT總結


最近在博客上寫的在這裡粘貼:

《悟初之心——讀《史蒂夫?喬布斯傳》》

我總認為傳記除了本人親自操刀,外人來寫簡直就如:「你烤出了一個一級棒的蛋糕,他們卻在上面塗狗屎。」而這本喬布斯唯一授權的自傳將可以被視作他「親自撰寫」,我相信每個果粉都知道自從當年Michael Moritz之後喬布斯再也沒對任何媒體公開自己的私隱、直到Walter Isaacson。

我總覺得喬布斯沒能自己親自撰寫自己的一生將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而不是由別人替代。遺憾對於一個人總會顯得不盡完美,特別是能和Albert Einstein、Henry Ford一樣能放在一起的人來講。細細回顧,過去的歷史:缺失的紅樓夢、斷臂的維納斯、拿破崙的滑鐵盧......不曾都是留下了一個個完美的缺點嗎。不管是藝術、政治還是科學,傳世的傑作不因它的缺點而變得暗淡,反而因它的撲朔迷離更為我們所動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令人迫切求解的迫切更使人們為之瘋狂。

記得《大話西遊》里周星馳說的一段話:「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對於喬布斯的離去,被世人所膜拜。我才醒目,原來當他在的時候沒有為之珍重,等到失去了才瘋狂的翻看他的視頻、語錄以及一切有關他的。這不免有點跟隨眾人之念而戀。

在沒有熟知喬布斯之前,Bill gates一直是我視為不會動搖的偶像。但隨著對蘋果、喬布斯日積月累的深入,天枰的一端開始向喬布斯傾斜,從之前的版本到這本。我從Gates那體會到的遠沒有喬布斯帶給我的震動多,因為我看到了自己與喬布斯擁有共同的摯愛,那就是:對藝術極致的追求。這比光靠技術帶來的感動要多得多。

從喬布斯那我真正領悟到的

(1)簡約,這是所有蘋果產品設計的理念與風格。之前,我從沒意識到簡約是一種至高的追求,不管是反映在電子產品還是在生活上。當開始逐漸使用iPod、iPhone、iPad後我開始明白了簡約背後的真諦——簡化。所以至此之後我把自己的微博、Youku、點點、博客都改換成了以白色為主的背景,扔掉了一切多餘的裝飾。慢慢的我開始覺得為這種簡單的設計感到美輪美奐。連我對家的設計現在也有了改變:在這裡你將不會看到任何一件多餘的東西。

(2)追求,「不要被其他人喧器的觀點掩蓋你真正內心的聲音。」我相信這句話是當前的名人都會灌輸給大家的忠言逆耳,我無法得知有多少人能做到。但我被這句既感動又害怕,就像被人說爛的一句話:「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我既想聽從內心的聲音,也想活得體面。但這2點對於今天的80、90後的年輕人來說,要想在當今社會立足將是多麼沉重的一件挑戰,特別對於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發展中的國家來說。

不過,經過一次長時間的旅行經驗。現在我終於可以放下所有的顧慮。開始追求:「不要被其他人喧器的觀點掩蓋你真正內心的聲音。」我總希望自己能夠真正做到。

(3)細節,喬布斯對工作、生活以及家人朋友挑剔得令人膽寒,試想導致這種無微不至的盡善盡美不正是有了今天的喬布斯和蘋果。蘋果的產品與其他品牌的電子產品放在一起,如同天鵝與醜小鴨。在iPod、iPhone中我看不到一顆螺絲釘與間隙,在充電中顯示的Logo都設計得美輪美奐。

細節打敗一切,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忠告。細節,不僅體現在設計產品中,在我所知的美術與互聯網領域也是極其適用的。藝術的精湛在線條上、如同互聯網的成敗在體驗上。

說不盡的喬布斯,講不完的蘋果。就像西方有句諺語:「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今市面上打著喬布斯旗號的書與文章多如牛毛,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鳳毛麟角。對於想了解喬布斯與蘋果世界的人來說Walter Isaacson版本將是驅散迷霧後的真實世界。歌德說:「我讀了莎士比亞劇本的第一句,我的一生都屬於了他。我讀完了他的整部作品,就好像我過去是一個盲人。一個無形的手,睜開了我的眼。」讀了《史蒂夫?喬布斯傳》,我的整個人也就屬於了喬布斯。

結尾

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上的演講被所有的人供奉傳閱,那次演講喬布斯最後留給所有年輕人的一句話:「求知若己、虛心若愚。」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做到。這首我最喜歡的《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中的樸質、浪漫、音樂美打動了不知多少年輕人的心。雖然它專屬一個人,但是在我心裡喬布斯就如這首詩一樣: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音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詩的一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覺得是我看過的非常好的書。喬布斯的個人魅力實在太大。

過程即獎勵(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今天讀完了《喬布斯傳》。翻著這本書最後的影集,喬布斯傳奇一生的一幕幕彷彿在眼前展開。從第一張照片中特里獨行、桀驁不馴的年輕人,到最後一張照片中陽光下慈祥微笑的老者,看到的彷彿不是喬布斯的照片,而是自己的一位人生摯友。所有對喬布斯的愛與恨,在合上書本的那一刻,都風化為歷史的片片落葉。

最開始讀前幾章的時候,我跟一位朋友這樣描述喬布斯:「如果你跟喬布斯在一起,你會覺得他是那種…難以相處,有點2的讓人難以忍受的混蛋。」 我以前從沒用過蘋果的產品,自然不是果粉,對喬布斯的了解很少,大體就知道他是蘋果的創始人,幾張他的照片,還有他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演講,那時總覺得,像他這樣的人物,總歸有個「偉大」人物應有的年輕時代吧!然後這本書卻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書中年輕的喬布斯,或許天賦異秉,個性凜然,但絲毫不能讓我喜愛:情緒多變,自以為是,不負責任…… 一個有才,然而你卻無論如何都不會喜歡的人。

然而,當你已經習慣了他的種種缺點之後,他的個性中那令人著迷的一面就會徹底征服你。當然,他不是沃茲尼亞克那樣的天才程序員,也沒有蓋茨那樣的商業嗅覺,然而卻是那個有能力給他的產品注入靈魂的人。喬布斯說:「我喜歡活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點上。」他把對科技發展的敏銳和對藝術創造的直覺灌輸到他所熱愛的東西中去,無論是蘋果,皮克斯,還是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這個世界也許不缺少天才的技術人才,也不缺少擁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藝術家,然而,唯有喬布斯,才能夠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奉獻給世界一件又一件獨特的作品。如果沒有喬布斯,我真的覺得這個世界不會誕生如蘋果這樣的公司。鮑爾斯曾這樣回答喬布斯的:「你那時非常衝動,非常難以相處,但是你的視野讓人折服。你告訴我們,『過程即獎勵(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結果表明你說的沒錯。」

過程即獎勵。這是一種享受自己生命的最為酣暢淋漓的方式,喬布斯努力的詮釋了這一方式:

把自己的產品當做藝術品來做。喬布斯說過:「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工程師是相似的,他們都有自我表達的慾望。」製作iMac的時候,喬布斯和艾弗在外殼頂部設計了一個內嵌的提手。趣味性和象徵意義要大於其功能性,雖然增加了不少成本。也許像我們所在的那些公司會忙於論證這樣做是否會提升銷量、口碑——一般來說,會進行論證的公司,這個設計的建議可能壓根就不會提出來。然而喬布斯毫不猶豫地要求這樣做了。喬布斯也曾說過:「真正的藝術家會在自己的作品上籤上名字。」在每一台麥金塔的內部,都有麥金塔團隊所有成員的簽名。把產品按照自己的理念來設計和創造,而不是按照銷售遍歷、工程成本、市場需求來設計。

追求完美。喬布斯的父親曾經教導他,追求完美意味著:即便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其工藝也必須盡心儘力。即使是電腦內部的電路板布局,喬布斯對其工藝的要求也必須是盡善盡美,他否決了AppleⅡ最初的電路設計,理由僅僅是其中的線路不夠直。喬布斯讓麥金塔電腦的包裝設計重做了50次,以保證用戶在第一眼看到麥金塔電腦時就會被其深深吸引,雖然那些包裝可能一打開就會被扔進垃圾桶。喬布斯說:「當你打開iPhone或者iPad的包裝盒時,我們希望那種美妙的觸覺體驗可以為你在心中定下產品的基調。」這種完美的追求,也讓喬布斯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端到端的控制,而不是像微軟那樣把軟體和硬體分離開。「如果你對生產偉大的產品有極大的激情,它會推動你去追求一體化,去把你的硬體、軟體以及內容管理都整合到一起」。喬布斯不能忍受自己的軟體運行在亂七八糟的設備上,一定要控制用戶從一而終的體驗。

熱愛。喬布斯這樣評價微軟的Zune和蘋果的iPod:「隨著年紀增長,我越發懂得『動機』的重要性。Zune是一個敗筆,因為微軟公司的人並不像我們這樣熱愛音樂和藝術。我們贏了,是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我們做iPod是為了自己。當你真正為自己、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時,你就不會輕易放棄。但如果你不熱愛這件事,那麼你就不會多走一步,也不情願在周末加班,只會安於現狀。」

一流隊員只喜歡同一流隊員合作。喬布斯說:「一流選手喜歡和一流選手共事,他們只是不喜歡和三流選手在一起罷了。」他也曾說過:「團隊擴張時,如果吸收了幾名二流隊員,他們就會招來更多二流隊員,很快,你的團隊里甚至還會出現三流隊員。麥金塔的經驗告訴我,一流隊員只喜歡同一流隊員合作,這就意味著你不能容忍二流隊員。」

蘋果獨特的營銷哲學。馬庫拉曾向喬布斯強調了三點,這三點也深深的影響了喬布斯:第一點是共鳴(empathy),就是緊密結合顧客的感受。第二點是專註(focus)。「為了做好我們決定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拒絕所有不重要的機會。」第三點是灌輸(impute)。這涉及人們是如何根據一家公司或一個產品傳達的信號,來形成對它的判斷。

對喬布斯而言,他只是本能地、融會貫通地將這些特點融入到了他的產品和生活中。這些特點,或好或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正如《喬布斯傳》作者前言中所說的那樣:「他不是眾人盡可效仿的模仿老闆,或是人類楷模。他就像被惡魔驅使一樣,可以讓身邊的人狂怒和絕望。但他的個性、激情與他的產品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就好像蘋果的硬體和軟體一樣,各為整體系統的一部分。」

AppleⅡ,麥金塔,皮克斯,蘋果零售店,iPod,iTunes,iPhone,App Store,iPad,iCloud ……哦,還有一件,蘋果公司。

當2011年宣布辭去蘋果CEO之後,喬布斯滿懷留念地說:「我有過很幸運的事業,有過很幸運的人生,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一切。」

過程即獎勵(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JDoc 完成於2011.13 0:19

(首發於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722,轉載請註明出處)


至今沒看完

不過到目前為止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用處是

實在是慚愧==等看完了再來說說感想吧


讀《喬布斯傳》的人很多,在若干地方都見過手捧這本書的人。在地鐵上,在人行道上,在機場,甚至在洗手間,箇中原因自不必說。

讀完《喬布斯傳》,除了做了篇讀書筆記之外,還真沒有寫過一篇正式的讀後感。雖然沒寫過,但是看過別人的不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有人著筆於喬布斯的完美主義,有人抓住喬布斯的壞脾氣,有人崇拜喬布斯的激情。

但是一個疑問始終在我腦中盤旋:喬布斯這些性格、思維的特徵中究竟是怎麼聯繫的?帶著這個疑問,我寫下了下面的文字:

  • 【不懈的精神追求】

我一直在想喬布斯身上如此之多的性格特徵,究竟有沒有哪個是更重要一些,或者更本源一些的。我不敢妄下斷言,但是如果真的有,我想也應該是這一個。

這一特質可能有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有,來源各不相同。而我謹慎猜測喬布斯的這一特質最初來源與他被遺棄的命運不無關係:正是因為被遺棄,所以一出生就與現實的物質世界更疏離了一些,沒有家庭沒有父母。而《喬布斯傳》中也在陳述喬布斯去印度修行的故事時帶出了這一原因。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很嚴肅的探索,」喬布斯說,「我迷上了自我啟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該怎樣融入這個世界。」科特基補充說,喬布斯的這次探索之旅,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

如果不是喬布斯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我想他自己也就不會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存有如此大的疑問。

另外的原始原因就是:喬布斯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比自己的父輩聰明,這使得「伴隨他的…還有一種自己不同於常人的感覺」。這使得他總想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這也就是他「Think Different」的來源之一。

當然,後來的迷幻藥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喬布斯這樣回憶道:

使用迷幻藥是一段意義非凡的經歷,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迷幻藥讓你看到硬幣的另一面,當藥效退去之後你就記不清除了,但你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它讓我更清楚什麼是重要的–創造偉大的發明,而不是賺錢。應該盡我所能,將此生放回歷史和人類思想的長河。

另外,喬布斯在里德學院遇到的第一位精神導師丹尼爾·科特基一直是一個很酷的人,精神上的探索讓他不再追求物質享受。於是,喬布斯跟他一起喜歡上了禪宗,而佛教本身就是宣揚脫離物質的信仰。

當然,在整個喬布斯的職業生涯中讓他更堅定的遠離物質享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26歲就一夜暴富。他在看到蘋果公司的其他員工在暴富後過上了奇怪的生活之後,發誓道:「我答應過自己,不會讓錢毀了我的生活」。

另外,最後一個促使喬布斯堅持精神追求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堅信自己將在年輕時死去(很不幸這一切被他言中了,這也是他傳奇的一部分吧):「喬布斯向斯卡利坦言,他認為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會死去,因此他需要儘快取得成就,在矽谷的歷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一個只認準青史留名的人是肯定不能只想把金錢帶進墳墓的。而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著名的演講也提到了這一點:

記 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這是我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驕傲,所有對於困窘和失敗的恐懼–這些東西都在死亡面 前煙消雲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記住你終會死去,是我所知最好的方式,避免陷入認為自己會失去什麼的陷阱。你已是一無所有,沒有理由不追隨內心。

所以正是這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喬布斯脫離了物質(甚至飲食上也堅持素食),而不斷在精神上探索和追求。他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正實踐者。

我想,即使一個無論是智商還是技能上的普通人,只要有這種追求,也能做出一定的成就來吧。所以如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更應該學習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的第二個故事:「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

  • 【專註】

專註幾乎是上面一節的必然結論: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時,做事肯定會更加專註,生命中嘈雜的東西忽然在他眼中變得清晰。

同時,馬庫拉(喬布斯視之為父親)在給蘋果設計「蘋果營銷哲學」時共提出了三點,第二點就是「專註」。(下面將會提到第三點)

  • 【直覺:感性思維】

喬布斯重視直覺的作用,顯然來自於他在印度的苦修經歷。他在書中陳述道(而且書中是斜體字,負責任的說,這書中的斜體字都是精品,包括喬布斯的情書):

我回到美國之後感受到的文化衝擊,比我去印度時感受到的還要強烈。 印度鄉間的人與我們不同,我們運用思維,而他們運用直覺,他們的直覺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發達得多。直覺是非常強大的,在我看來比思維更加強大。直覺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西方的理性思維並不是人類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項偉大成就。而在印度的村子裡,人們從未學習過理性思維。他們學習的是其他東西,在某些方面與理性思維同樣有價值,那就是直觀和經驗智慧的力量。

在 印度的村莊待了7個月後再回到美國,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瘋狂以及理性思維的局限。如果你坐下來靜靜觀察,你會發現自己的心靈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靜下來, 那情況只會更糟,但是時間久了之後總會平靜下來,心裡就會有空間讓你聆聽更加微妙的東西一一這時候你的直覺就開始發展,你看事情會更加透徹,也更能感受現 實的環境。你的心靈逐漸平靜下來,你的視界會極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

而我們剛才也談到喬布斯不懈的精神追求,而他的激情正是來源於此,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知道,往往很有激情的人,理性思維有時候往往會被感性所壓制(否則很難激情的起來)。

  • 【藝術、人性與科技的結合】

我 想很多人讀完《喬布斯傳》應該都對喬布斯能對鮑勃·迪倫如數家珍感到很吃驚,一個科技界的領袖對音樂有如此的痴迷。這離不開喬布斯成長的年代,那是搖滾音 樂與迷幻藥的時代。關於音樂、美術等藝術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人類社會已經討論了若干年,沒有什麼結論–當然這本來就不需要什麼結論。但是喬布斯恰恰就 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是iPod真正被締造出來的第一原因,沒有喬布斯自身對音樂的這種激情,我們可能到現在還在用笨重的CD機或者其他更 笨重的播放器。喬布斯自己也坦言:

隨著年紀增長,我越發懂得「動機」的重要性。我們做iPod是為了自己。當你真正為自己、為好朋友或者家人做一些事時,你就不會輕易放棄。但如果你不熱愛這件事,那麼你就不會多走一步,也不情願在周末加班,只會安於現狀。

同時,由於我們剛才談及喬布斯是一個感性思維或者直覺很強大的人,而藝術往往是與感性思維相關聯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喬布斯會如此喜歡音樂和其他藝術。我想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喬布斯的靈感會這麼多。。。

  • 【用戶界面:簡潔】

這一思維特徵是直接來源於上一節的特徵。

喬布斯除了音樂以外還對另一門藝術有獨到的見解:用戶界面。這一特長已經被他自己承認來源於他在里德學院旁聽的一門書法課。書中寫道:

喬布斯總是有意識地將自己置身於藝術與科技的交匯處。…..他是追求友好圖形界面的先鋒。在這一方面,那門書法課程是意義非凡的。

我自己很崇尚學生時代能夠去實習。我想喬布斯應該也認可這個觀點:P。。。正是喬布斯在雅達利遊戲公司工作的經歷,給予了他最初的關於用戶界面和設計的知識。書中寫道:

雅達利的這段經歷幫助喬布斯完成了他走上商業和設計道路的入門課。他非常欣賞雅達利「投入硬幣–躲開克林貢人」這樣的遊戲簡潔性和用戶友好性。「那種簡潔性影響到了他,讓他成為了一個十分注重產品的人。」

喬布斯認為,簡約化設計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讓人能直觀的感覺到它的簡單易用。而簡潔易用才促成了蘋果的產品被大眾所歡迎。

  • 【完美主義】

毫無疑問,這一點性格的最初來源除了在精神上的不懈追求以外,應該是來自於喬布斯的養父:保羅·喬布斯。

老喬布斯說,把柜子和柵欄的背面製作好也十分重要,儘管這些地方人們是看不到的。「他喜歡追求完美,即使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會關心。」

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才讓這一觀念深深的扎入喬布斯的腦海。所以,喬布斯才在產品的各個環節追求完美,追求好的用戶體驗,從包裝到廣告,從發布會到零售店的一磚一瓦。當然這也來源於另一位喬布斯同樣視之為父親一樣的人–馬庫拉。文中這樣寫道:

馬庫拉對於喬布斯來說,是一個父親般的人物。

馬庫拉把自己的原則寫在了一頁紙上,標題為「蘋果營銷哲學」,其中強調了三點。第三點也是同樣重要的一點原則,有一個讓人困惑的名字,灌輸(impute)。「人們確實會以貌取物,」他寫道,「我們也許有最好的產品、最高的質量、最實用的軟體等等,如果我們用一種潦草馬虎的方式來展示,顧客就會認為我們的產品也是潦草馬虎的;而如果我們以創新的、專業的方式展示產品,那麼優質的形象也就被灌輸到顧客的思想中了。」

在喬布斯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十分關注——有時甚至過度關注——營銷策略、產品形象乃至包裝的細節。「當你打開iPhone或者iPad的包裝盒時,我們希望那種美妙的觸覺體驗可以為你在心中定下產品的基調。」他說,「這是邁克教我的。」

可以簡單的這樣概括:喬布斯的兩位「父親」都給喬布斯灌輸了這樣的完美主義觀念,而喬布斯自身的不懈追求最終踐行了這一觀念。

  • 【現實扭曲力場】

這一條概念包括了很多特性:說服力、演講能力、談判能力、善變、鼓舞士氣的能力,甚至包括了欺騙能力和不負責任。它們揉合成了喬布斯複雜的個人魅力。這個特質可能過於複雜,不屬於我所能解釋的範疇。但是我想這些能力莫不出於他強大的精神追求,不惜一切代價實現自己的目標。

  • 【聯繫】

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的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我們在讀《喬布斯傳》的時候,經常會驚嘆於喬布斯為什麼能將兩件事聯繫起來,例如他在給蘋果零售店選地面材料時,想起了他在義大利旅遊的時候走過的道路。

當然這一點還是離不開他的完美主義的追求,否則不會對完美的事物有這麼深的印象。當然也跟他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有關,我決定在後面的博客單開一篇文章討論此話題,因為這似乎是一個更普遍而且可以談很多的話題。


目前為止帶給我的,讓我誤以為自己也會很牛逼!


還在看,看了大概1/3多,只是想多了解一些喬布斯,了解那個計算機年代,也糾正了我很多關於計算機的認識。蘋果公司在80年代就創造了奇蹟,到了21世紀才被我們認識或者認可(可能我孤陋寡聞了),蘋果公司的成長是坎坷的,85年左右,喬布斯才30歲,事業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度。以前我只知道,微軟推出了DOS,然後是win32,事實上,最早的圖形界面,是由蘋果公司提出的。


還有,從書中,我們看到喬布斯如此真實,他的性格缺陷,他的力場扭曲能力,真的會讓人很感嘆,他甚至會哭,當眾大哭。


好了,不想多說了,還是建議大家自己能看這本書,畢竟沒什麼壞處。個人覺得還是很值得看的一本書。


沒讀過英文原版

但用了產品

簡約而不簡單

能做成事的人多多少少有點偏執

聽從內心的聲音


印象最深刻的是 喬布斯的性格特點,現實扭曲力場


這應該是我讀的最快的一本書,一周左右就看完了,讀完後第一感覺:一個偏執的苛求完美和極簡風格的人,憑藉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以簡單粗暴直接有效的管理方式,迫使其身邊的人都傾盡全力發揮潛能來提升自己,克服困難,以致創造出了令世人為之瘋狂的產品,改寫和刷新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史,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

非凡之人造就非常之產品。看過之後,其實我挺喜歡喬布斯那種對完美和極簡風格的苛求精神。但是細想一下,如果讓我在他手底下工作的話,我肯定會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溜之大吉了,我想大多數人也都會如此吧,因此也只有那些真的能夠扛得住壓力的「忍辱負重」的人,才能頂風而上竭盡所能去克服困難,創造風靡全球驚艷世人的產品。反正就是要內心強大,經得起風浪,經得起磨礪。我剛一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這麼一位很能罵人的老闆,和他接觸的時間比較短,具體為人不是很了解,不過他幾次罵人的情景卻是深深的印在了腦海里,那個出口成臟狂暴兇狠的樣子完全就是一個地痞流氓,現在想想仍然感覺不可思議,除此之外還真的沒有別的印象了。現在想來他也是在追求完美吧,只不過缺乏一點點異於常人的天賦和睥睨眾生的非凡品味,不得其法,又恰好遇到我們這群剛剛走出象牙塔的不受束縛自尊心極強的人,他成了我們眼中的暴君和土皇帝,我們成了他眼裡一群不諳世事沒有能力的笨蛋,終於大家一拍即散,自此再無相見!

非黑即白的認知原則。不是天才就是笨蛋,沒有中間大片的灰色過渡區域,只有兩個極端,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就沒有所謂的圓融,很難想像這樣的人可以存活,更不可思議他竟然能如此的成功,這就是純粹嗎?我們身處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都在帶著面具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可就是無法扮演真實的自己,總在按外部的要求與設定來演這個大家需要的角色,和諧融洽的一起遊盪在黑白相交的無邊海域,這是另一種屬於大部分人的生活法則--多樣繁雜。我想我是屬於大多數人這邊的,也沒覺得不好,不過覺著那種純粹我也是曾經擁有過的,不知到你們也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信仰,還要堅守之。很難想像喬布斯這樣的人會信奉佛教禪宗,而且是相當的痴迷,同時他還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用原文作者的話說就是這些看起來與他本身格格不入,是一個矛盾體,但卻又十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個完美的怪胎。信仰是什麼?讓我說自己的信仰我還真說不上來,只能借用人家的一句廣告詞來表達了「不作惡」,這樣能過關嗎?我覺得我還是能堅守住吧,那你的信仰是什麼呢,你能堅守住嗎?

非凡長遠的目光,對完美的苛求,追求的目標單一,不懈地堅持和直面困難的勇氣共同鑄就了一個充滿了戲劇性和傳奇色彩的轟轟烈烈的人生。

剛剛讀完的書感覺給我的印象算是比較深刻了,坐在電腦前想說說自己的讀後感,但是突然感覺好像又模糊了,雜亂無章的散布在腦海,絞盡腦汁才能勉強倒出這麼一點點感受,就這樣吧,爭取下次能多倒出點料來。


很巧,正在讀英文版(美國版)的喬布斯傳,目前進度27%,已經決定要在7天內讀完它。

這本書目前給我帶來的震撼要超過之前讀的《富蘭克林自傳》和《海倫凱勒自傳》。

目前帶給我的東西:

1)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發現了一種更酷的生存方式。我現在更具體的覺得,創造新東西和改變世界是很有趣的。

2)之前我一直以「環遊世界,永遠在路上旅行」為目標。幾年來一直在做獨立遊戲、應用開發,是真的可以一直在路上的,儘管一直被簽證問題困擾。讀這本書,讓我覺得不停地「流浪」雖然可以經歷很多,但是也會錯過很多,比如認真創作一些東西的機會。所以現在我停留在香港,給自己一個穩定的環境,希望能做一點極致的事情。

3)「天才只有像星星一樣遙遠,才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似乎是歌德說的?不記得了),讀這本書,彷彿天才生活在你身邊。讓他傷害你吧,他會像一面鏡子,讓你真實的看到自己的渺小,剝去你的驕傲和優越感,然後,你才可以,腳踏實地的,做一點有趣的事 :)等我讀完後繼續更新...


剛看完,看的是中文版的,結果沒想在最後看到了幾個在知乎上經常見到的名字,就隨手拍了下。還隨手Google了下Apple4us。。。= =!

太晚了,睡覺。


1、喬布斯早年一直在尋求自我覺悟,說明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進步,換句話說他是一個上進心很強、野心勃勃的人;

2、喬布斯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做事必定細心,這也直接導致了蘋果產品無論從外形,質量都無可挑剔從而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

剛看完三分之一,再更新———————————


不管時代是否偉大,我們都得平庸而活

曾經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最可悲的人,是空有野心,卻沒有與之相配的能力。

是有了野心才不斷驅動自己提升能力,還是有了能力催生了野心。沒有身臨其中,無法做出評判。

《喬布斯傳》看完了幾天後,才開始寫評論,讓剛看完書的腦袋發熱冷卻下來,去發掘影響到我的信息。

評論一個人,不要用道德的標杆。聖人不死,盜賊不亡。至少不要把道德作為唯一的標杆。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思想和價值觀多元的時期,我們在網路上高舉道德的大旗,在生活中卻一致地逐利,活著活著,就將自己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套路。

  • 純粹

像激光一樣專註,堅持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不因外界的評價動搖。喬布斯讓我耳目一新的,是他完全不活在別人的觀點中。這一生中,教育我們考慮他人,為他人的評價而改變自己的聲音此起彼伏。社會和諧,皆大歡喜是最高人生準則,因為一路被輸入這種指令,它就成了真理。

在不惡意傷害別人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人生百態,世間萬象,沒有誰的生活能夠做別人的教科書。我們可以多一些時間自省,內心想要的是什麼,跟隨它,追求自己版本的幸福。不要和別人比較,也不要被外界的聲音干擾。

很多時候,我們在兢兢業業做到別人價值觀中的成功人士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往往最終也並沒有取得所謂成功,但這一路走來,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時刻又有多少,活在巨大的套路里,卻從沒有活在自己的生活里。

自我、他人、世界、本真、價值、追求。

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不應該是一種模板,每一步的得失都按標準評價算得清楚。你喜歡的,不要輕易放棄,過程即結果,與其在不被自己熱愛的地方獲得了人生贏家的稱號,不如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成為一個幸福的平庸者。

當你鑽進你的小世界,外界的聲音都會消失。或許你不如這個領域的其他人有天分,永遠不可能被寫進歷史,甚至成為意見領袖口中的shit。但是在幸福感面前人人平等。因為,這不是一鍋雞湯,殘酷的現實是,如果連你熱愛的事情你都做不好,其它事情你更不可能做好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英雄,但是每個人都被賦予了一生,與其兢兢業業活在套路里,不如坦然地做平庸的自己。

  • 質感

對質感的感知始於純粹。物品有其生命,曼妙與芳華,懂的人才能體會到驚艷的震顫。在《喬布斯傳》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質感的品味,也即是書中所說在藝術與科學交叉口的那個藝術。他的出身並不好,由藍領階級的父母撫養長大,沒有三代出貴族的環境。但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卻積累出了出眾的品味。在成年之後的產品與物品的選擇中,都對設計和細節要求極其嚴苛。

與之相對立的,是其個人行為的邋遢與粗魯。他對質感的要求只體現在某些特定的領域,並沒有全方位滲入自己的生活。這一點是我覺得比較奇特的地方,我的生活真是處處皆套路。

希望你的生活有美物與好物相伴。對質感的感知,是我在最近一年才察覺到的。勤儉節約的傳統告訴我,物盡其用——物的功能只是用,用就要用到天荒地老。而在這本書里,我體悟到了,物是美,美源於質,質體現在設計與細節之中。你買的衣櫃背面是用夾板還是實木,別人看不出,但是你知道。你的生活,你的態度,你的一切,都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而你心知肚明。

中國存在兩種人——屌絲與土豪,他們共同的悲哀之處在於不知質感為何物。我並不鼓吹奢侈,對奢侈品最好的姿態是懂她。建立起對質感的感知,你明白她的價值在哪裡,喜愛並從這裡找到幸福與歡喜。這是知己的相逢、精神的共鳴、高手之間的過招。她的美,你感知到,並懂得。只有對質感有意識的人,才能體會個中真昧。

音樂、設計、文學、藝術……都是質感力的來源,而又是主觀性很強的東西。減少消費文化和口水、大眾文化對我們時間的消耗,讓更有深度與生命力的事物進入到我們的生活。

我們會更加孤獨,卻更加深刻

選擇只在自己。

如題首所言,能力與野心,或者說純粹與質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東西。將精力集中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汲取最為精華的精神營養,純粹的關注,質感力的提升,會讓你不斷成長為更高層級的人。

這個時代不知道是否偉大,讓我們活在自己的純粹中,即使你的純粹是主流價值觀中的平庸。或許你不會成功,但願你擁有一個幸福的小宇宙


莫名其妙的自信

真真正正能做些改變

做些大事的自信


1.成功屬於偏執狂,內心相信、想要改變就用盡方法去行動。

2.「少即是多」能設計簡約,讓用戶使用方便地達到用途的產品是好產品。

3."功不唐捐"每個自小遵循內心熱情所磨練出來的技藝、直覺(喬布斯自幼在書法、機械的學習)會在日後意想不到地發揮作用(對產品的線條、美感的執著)。

4.科技與美感的相結合,產品既要實用更要重視用戶對產品看上去、用起來的感受。

5.「現實扭曲力場」這種極度自戀、控制欲、口才和魅力相結合出來的能力真想見識,一般人還是努力培養對目標的專註和熱情所表現出的自信和能力。

6.對創作者來說,完美主義地雕琢也許不經濟,但要在競爭、替代者眾多的情形下脫穎而出,乃至創作偉大作品是不可缺少。

7.如果你有熱情、能力,那就去影響,去改變他人和這個世界吧,不要甘心當旁觀者。


從 APPle 4 5S 6SP ~ 一切開始之時已然結束

系統之爭 難分伯仲


  1. 預見性。能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叉點,成功預見到更好的未來。
  2. 團隊管理。對招聘非常的重視,能識別大部分的天才,並且願意花費很大的力氣說服ta,也會毫不猶豫的讓一個自己認為是蠢貨的人滾蛋。
  3. 不受限。堅定自己的意志,扭曲現實的力量,能讓團隊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4. 影響力。能深深感染他人,過程及獎勵。有點像musk。
  5. 保持專註。選擇不做什麼和做什麼一樣重要。
  6. 創新創新。永不止步的創新,鼓勵內部革命。


到頭來都只是高處不勝寒,境界太高鮮有共同志趣的夥伴能夠始終陪伴左右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喬布斯傳》?
喬布斯逝世之後,為什麼蘋果市值卻增加了一個 Facebook 的市值之多?
喬布斯是如何肯定消費者想要什麼的?
iPhone 5C 外觀配色,喬布斯知道了會怎麼想?
喬布斯的經典語錄和名言有哪些?

TAG: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 史蒂夫·喬布斯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