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培養方式或理念中,你最感激和讚賞的是哪一點?

比如:從小讓做家務;小時候讓讀書;給很多錢……


他們都是很勤奮的人,每天晚飯後都會去辦公室看書,於是我也習慣了這種生活,然後自然而然,我的孩子現在也以讀書為樂


讓我可以獨處並且長時間做某件重複工作,較少抱怨。


他們發現改變不了我,就理智地放棄了。


認認真真想了20分鐘,竟然沒有。

未避免各位孝子來掐,特地說明一下:這題問的是「培養方式」和「培養理念」,不是在問父母的辛勞和付出。


高考後,父親像往常一樣,跟我聊他對我以後發展的一些看法,有些看法我不太同意,父親像以往一樣,說,父母比你經驗多,應該聽父母的。

我就問,爸爸,以前沒有成年的時候,你說父母有監護責任,現在我成年了,為什麼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呢?父親沒有說話說他再想想。

第二天,他跟我說:面對問題,父母會根據自身以往的經歷提出做法。你已經成年了,所以父母的做法起到建議的作用,你也可以遵從自己的做法,但無論哪種選擇,你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這種視孩子為獨立個體的理念深深影響了我和我哥哥。哥哥有小孩了,會尊重寶寶自己的小習慣,比如喜歡用礦泉水瓶喝涼白開,喜歡開衫而不是套頭,不喜歡被大人捏臉就不捏她。寶寶很小就有自己的想法。

後來,讀到了紀伯倫的一首詩,深以為然。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們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小的時候表姐乖巧可愛,彈得一手好鋼琴。暑假我們去她家那邊旅遊,媽媽對錶姐會彈鋼琴羨慕不已,回家就給我報了電子琴班。接下來就是我每天玩都玩不踏實的仨月…後來媽媽看我確實不喜歡就放棄了。

媽媽是大學老師,平時備課寫論文,家中書比較多,也常帶我去書店。我也自小就喜歡看書,不求甚解,也各種類別都有興趣看看。

現在呢,表姐已經不彈琴多年,我也再也沒摸過鍵盤,而看書的習慣每天都在繼續。

所以說,父母最有用的教育不在他們讓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是怎樣的人/怎麼做得自己。給孩子買好琴,堅持送去學琴班,然並卵。而孩子的模仿隨從能力是遠遠強於聽話懂事能力的,母上靜心讀書研究的能力完全毫無壓力的傳給了我。

我最感謝的是父母從未強迫要求我成為一個他們自己都做不到的別人家孩子,而是努力把自己做成他們希望我成為的人。


沒男友的時候不逼我去相親 。

身邊親戚朋友想給我介紹對象時候幫我推掉(我媽最常用的理由是「男方長得太丑了」,實在對不起各位小夥子)。

有男友以後不催婚,不逼婚,不認為女生大了就嫁不出去。

感謝我的父母一直以來給我勇敢去做自我的信心。


基本上沒有過分干預我的事情,以講道理為主,我感受到了尊重

當然這也跟我從小到大比較聽話、守規矩有關

我沒做過特別出格的事情

我哥小時候可是皮的不行,所以也可以認為我的父母從教育我哥的經歷中

總結出對的經驗了······總感覺我坑了我哥


從不把我當小孩子,家裡大事都會給我講清楚,,並讓我發表自己看法。

在發表我自己看法後,會給我的看法進行評價。

雖然父母看法不一定全對,這會讓我產生遇事先思考,錯誤從自身找的習慣。


責任感。

我從小的時候,一定要作業寫完了才能看電視;答應別人的事都要做到;說過的話就要算數。

雖然父母其實也沒怎麼苛責過我這些,但是平時的一舉一動都讓我學習。

所以,我在中小學的時候能夠好好學習,完全是出於責任感,我認為把作業做完、把課程弄懂了就是我的責任,考好成績是我的責任;我能在任何的約定中守時、遵守承諾,也是出於責任感;我能讀完碩士、博士,儘管我對做科研其實興趣一般,也純粹是因為實驗室對我很好、我對導師的課題和實驗室發展有一種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是難能可貴的,到我現在工作,雖然我自己個人的工作可能會偷懶會拖拉,但是和人合作的東西、幫人做的東西,絕對第一時間到位。也許老闆會覺得我對工作不是太上心,但是絕對沒有同事會拒絕跟我合作。


讓我知道他們根本靠不住。

並且除了自己,沒人能靠得住。


最感激的是尊重我的感受和選擇 從不強迫我做什麼 任何事情都願意與我商量 大多數時候我一直感覺自己是一個大人 與他們是同一層面的 如果說是遺憾一些 我也會和他們討論 當然到了現在 我也有了自己的女兒 我也會努力改正有缺陷的一面 我爸媽對我寬鬆更多 「強迫」不夠吧 有時小孩子還是要稍微「逼一逼」的 當然要注意方式 不過需要一些壓力 我那時有些學習到一半 例如鋼琴 舞蹈 畫畫等 沒有堅持下去 如果爸媽能強壓下 說不定會有不同 呵呵 不過個體差異很大 每個孩子的需求都不同 多多觀察聆聽吧


信任。肯放手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放養我。給我相當多的自由。和獨立處理問題和思考的時間。自由帶給我的不是放縱。而是自律。

出去玩他們不會要求我要幾點回家。但我自己知道我必須幾點回家這樣他們才不會擔心。

家境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父母對於我的物質需求基本都是滿足的。雖然我沒有認真計算過每周每月要花多少錢,有時候花錢太多了也會自我反省「這幾天是不是錢用太多了」

至少。到現在並沒有養成我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從小到大我沒有被打過,並不是說我有多麼乖表現有多好,在犯錯誤的時,他們更多的是選擇坐下來和我心平氣和的聊天講道理。而不是暴力或者責備罵的方式。

對於學習,我媽經常說你努力了就好。努力了結果並不如意時,總是會異常的懊惱。這時候他們就會告訴我「倘若不努力結果會更糟 儘力嘗試過就好 人生哪有那麼多的盡如人意」。

所以很多時候我的壓力都來源於我自己。而不是他們。在小學五年級之前我是一個一點都不愛說話的人 悶騷這個詞形容我超級貼近。我媽就經常跟我說「你要學會和別人溝通啊 別什麼事情都藏在心裡」

我媽之前超擔心我這種人會得抑鬱症之類的不愛講話?(?)?

「父母從不苛求 只希望我快樂地認真活每一天」

對此我一直很感謝他們。

以上。


不定期的家庭對話,總結一段時間的得失。重新清零,帶著無限的信任,重新下一階段的出發。


沒多管我


父親在外努力打拚事業為我創造條件,母親在家溺愛但從不牽絆我。在外向父親看齊,在家照顧母親。讓我練成了「獨孤九劍」,遇強則強,遇軟化水的性格。進可殺敵一萬,退可保全家小。誇張了點,是這意思。


大氣,從小不準跟別的女孩一起長舌;還有對閱讀和知識的熱愛


很小的時候,我十分調皮,爬到電視上坐著之類,氣的我姥姥不行不行的,我媽卻沒當回事笑呵呵的。這個故事是後來聽長輩講的,我太小沒有記憶,聽了這個故事我就想到很多父母不準孩子這個那個的,不好說哪種教育理念正確,只是覺得我被這樣對待很幸運。

我有印象四五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到小賣部買冰棍,店裡沒人,我掙扎了許久拿了冰棍沒留下錢,回家後我的異常被很快發現,飽吃一頓痛打,從此別說偷竊別人,連我父母的錢都不曾偷拿過。

這兩個故事我覺得有對比性,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就會變成溺愛;如果父母一味高壓,可能孩子就會扭曲壓抑。而這兩個故事體現了我父母的教育理念:不拘小節,堅守原則。

雖然我現在只是紜紜黔首之一,沒有大富大貴聲名鵲起,但我仍十分感激我的父母將我培養成了現在的樣子。


太多了,比如要善良大方……


推薦閱讀:

買玩具和租玩具哪個更好?
我姑姑的孩子打了我兒子,我幫兒子打回了他,這樣做對嗎?
如何評價《中美孩子體質對比》這類文章?
如何評價「華德福」教育模式?
有些家長不尊重孩子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爸媽不在乎孩子的意見而一意孤行自以為是?

TAG: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