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越都是比較穩定的經濟體,為什麼不使用面值小的貨幣呢?
剛查到的參考數據:1 人民幣 ≈ 12 日元,1 人民幣 ≈ 166 韓元,1 人民幣 ≈ 3206 越南盾。
比如同樣的商品,用越南盾來計算價格的話就會數額很大,後面要跟好多個 0;以前還看過一個韓劇的鏡頭,倆小孩在路邊買冰棍就花了好幾千韓元。為什麼他們不改革成幣值較小的貨幣呢?計算也方便。
簡單說,一個國家的貨幣幣值的變化對國內購買力沒有任何影響。但會對人購買心理產生一定影響。你覺得幾千塊冰棍很貴,他們來了還會覺得中國的冰棍很便宜,為什麼人民幣不貶值?
國家的幣值是長時間形成的,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僅僅是小數點前後問題耗費大力氣進行幣值改革。
對外來說,現在的貨幣主要是市場機制調節匯率,如果一個國家強行提升本幣價值(行政手段)100倍,那麼他的匯率也下降100倍。
這裡需要注意,幣值改革和更多發行貨幣是不一樣的。前者僅僅是數學上的遊戲,後者則是對社會財富進行了重新分配。
——————————————以下反駁@張成棟 的答案——————————————
首先第一段所提到的擔保(我不知道你意思是打比方還是作為一種事實敘述)實際就是金本位制,它在上世紀70年代已經消失了。如果是打比方,也容易引起歧義。第二,金本位制度崩壞後,幣值主要由各國政府信用做擔保。多說一句,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制度保證政府不會對鑄幣稅產生興趣而進行貨幣超發。這是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不可避免。有興趣的同學請參考一個「可能偉大」的開源項目bitcoin
朝鮮的例子,你的了解不全面。(儘管透露到外界的信息也比較少)朝鮮除了調整貨幣面值以外,規定每戶限兌30萬舊幣,政策的目的比較明顯了,就不多說了。但是這個政策不成功,有報道政策設計者已經被槍斃了。改小面值,可能會存在以前慣用大面值是產生的大數錨定, 以及在感覺上會縮小不同價格之間的差異,從而產生實際上的通脹。 義大利里拉改歐元,好像有過這個問題。
對政府和經濟,這是不必要的麻煩。現在的「面值大」是多年通貨膨脹的結果,淺顯點也可以說就是發行的貨幣太多了(通脹的原因太多了)。
要改小面值就等於要重新發行新貨幣。如果沒有劇烈的國體變化幾乎是沒有國傢願意冒這個險的。
補充資料可以看新臺幣的歷史 http://bbs.tiexue.net/post_3681376_1.html
——————————————————————————————(對應樓下的反駁意見)韓國在45年的時候官價匯率兌美元15:1,到51年已經貶值到6000:1。日元也主要是因爲二戰而貶值通脹的。貨幣的面值當然也和對外貨幣政策和匯率有關。貨幣面值並不重要,數字大小對經濟運營沒有實際影響。但是如果」換小面值的貨幣「,進行貨幣折換,就會出現很大的摩擦成本,引起很多金融和社會問題。一是信息不對等引起的(譬如朝鮮,已經試驗過了,很對人並不清楚最新的折算比率,就會被騙),二是在日韓等國家,一旦進行貨幣兌換,就可能引起銀行擠兌效應,如果流動性不足,就會讓很多銀行一時周轉困難,發生惡性循環。所以換小貨幣有風險,有些國家買根雪糕都幾千萬,但仍然不會進行「縮0處理」
我覺得成本因素吧,更換鈔票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與之相關的領域千絲萬縷,比如各種金融交易系統要更新吧,商場里的標籤要換吧,等等等等,誰來為此買單呢? 而且各國經濟聯繫這麼緊密,你單方面的改也不合適吧,還的要其他國家配合你,這要投入的精力簡直無法想像。如果經濟規模還不大的時候尚有可能,現在基本上既無可能也無必要。
菜單成本 menu cost
首先,問題里說日韓越是穩定經濟體,本身就有很大問題。越南並不穩定,只是個新興經濟體。
其次,這些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問題,都是通脹造成的,舊幣換新幣不是不可以,是成本過大,沒有必要。日元面額其實並不大,由於日元沒有角和分,所以1日元=1分人民幣,10日元=1角人民幣,100日元=1元人民幣。按匯率換算100日元約等於6元人民幣約等於1美元,而日元最大面額為一萬元約等於100美元,由此可見日元的匯率幾乎與美元完全一致,只是日元沒有角和分導致貨幣面額看起來比較大罷了。
作者:jyo gan鏈接:為什麼韓國和日本的面鈔值這麼大? - jyo gan 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題主問的應該是它們鈔票上印的數值為什麼這麼大吧?韓國不清楚,簡單說下日本的。
日本 二戰時期 物價水平? - jyo gan 的回答上面是以前寫過的一個關於日本二戰時國內物價的回復。那個時候1日元還是挺值錢的,能買到好多東西。所以當時實際流通的紙幣大的也就是10、20日元(有100、200和1000日元的紙幣,但發行數量很少,流向市場就的更少。當時日本人的月收入就幾十日元),小的有5錢和10錢的(1日元=100錢)。戰後從投降開始的一年之內,物價飛漲了四五十倍,差不多的商品價格小數點向右移兩位。內閣被迫通過金融緊急措施令(金融緊急措置令),回收舊幣,並一次發行6種新紙幣(5、10錢,1、5、10、100日元),到了1950年,印有聖德太子的1000日元紙幣正式登場。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且持續20餘年(1949-1973)的日元盯緊美元的360:1的匯率制度,物價上漲幅度很大,國民收入水平的上漲幅度更大,到50年代末,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了4萬日元左右,最大面額1000日元的紙幣用著已經有點不太方便,而且物價和收入的繼續上漲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1957年發行了5000日元,在1958年發行了10000日元紙幣。順便說一下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年代末突破了10萬日元,70年末達到了30萬日元,80年代後期隨著日元的強烈升值,雖然以美元計價是高了很多,但以日元計最終穩定在了四五十萬日元的水平上,同時隨著現金以外的支付手段的普及,比10000日元更大的鈔票也不太有必要發行了,所以現在的最大面額的日元紙幣仍然和1958年時一樣。決定流通貨幣面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以本國貨幣單位計算的物價和收入水平。最大面額為平均月收入的幾十分之一取整數,大概一天的收入與開銷左右,是個較為妥當的數字,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數字大的原因除了收入確實高一些以外,更主要的是看幣值的大小。1日元的幣值在世界上算比較小的,不過比日元還小的也有不少,韓元就是這樣,被歐元替換掉的義大利里拉和希臘德拉克馬以前也比日元小。
我國消費稅的徵收面很窄,基本只徵收一些被視為奢侈品的商品,例如煙酒,汽油,化妝品等。但日本的消費稅無所不在,只要花錢就要交稅,而且消費包括的含義很廣,從買房子到吃街頭便當,從唱卡拉OK到在銀行轉帳服務。所有的稅都可以設法逃稅,唯獨消費稅無法逃避。
——中山大學李俊惠博士
因此,消費稅成為日本政府財政收入的命根子。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橋本龍太郎當日本首相時,日本經濟低迷,政府把消費稅從5%降到3%以刺激經濟,後果立竿見影,經濟迅速復甦。但同時立竿見影的是,政府財政赤字迅速增加,馬上出現巨額財政赤字。
橋本見狀,再加上判斷經濟已經復甦,於是又重新把消費稅從3%調到5%。這又一次顯示了消費稅的威力,經濟馬上急轉直下,重新陷入衰退,橋本龍太郎被罵個半死,成為斷送日本經濟復甦良機的罪魁之一,不久就丟了首相寶座。
儘管後來還有人建議把消費稅從5%降到3%,但是再也沒有一個政治家敢為了討好選民而對消費稅輕舉妄動。因為財政赤字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還有一點,日本的消費稅是價外稅,我國是價內稅,即消費稅有沒有包含在標價中。所以即時日本商店沒有標零頭,比如百元店,但結賬時還是要付消費稅的。
如果日本所有的貨幣面額縮小100倍,由於日本沒有角、分的貨幣單位,這樣最小的貨幣單位就是1日元。原來的100元店就變成1元店,由於沒有更小的貨幣單位,就無法徵收消費稅。
也就是說,一切低於原來100日元消費的消費稅都將流失。由於消費稅無處不在,實際上最大的消費稅額是來自這些雞零狗碎的消費。如果這些稅額流失,必然造成巨額的財政赤字。這才是日本政府不進行幣制改革的關鍵約束條件。
故簡潔的結論是:
消費稅徵收範圍廣——消費稅是價外稅,需額外付款——結賬時必然出現許多零頭——如果改小面額,消費稅會從5元、50元變成5分、5角——日本沒有角、分這種貨幣單位——消費稅對財政收入至關重要,不可不征——面值不可改。那最後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不鑄造小面額的角分貨幣呢?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菜單成本會飆升吧。一個國家的貨幣如果只考慮國內消費,沒有討論價值。因為國內市場的價格是可以自主規定的,比如我們規定一袋米100塊錢,韓國規定一袋米10000塊錢。重點在於這個國家的貨幣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定位。韓國是個穩定的經濟體並不代表它是雄厚的資金擔保儲備,比如外匯,黃金之類的。而這些東西恰恰是控制一個國家貨幣面值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以美元為例,美元作為全球國際貨幣,美元本身的面值就代表著一個標準。舉例來說,1美元如果等於10克黃金的價格,老美印1000千萬美金的鈔票出來意味著美聯儲的金庫里有10*1000萬克的黃金作為擔保,那麼如果1韓元也想跟1美元等價,那麼韓國央行的金庫也得有這麼多的黃金,但是韓國人沒有,那麼合理的選擇就是稀釋本國貨幣的價格,比如現在1000韓元大約等於1美元,也就是說韓國人手裡只需要10*10萬克的黃金就可以擔保自己的貨幣了。
如果你關心下日元的歷史就可以明白了,二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時候,日元的面值直逼美元,但是80年代日本經歷嚴重的經濟泡沫以後,國家的硬通貨(外匯,黃金等)不能擔保日元原來的面值了,所以才貶值到現在這個水平。當然,現在日本已經恢復了,跟中國一起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日本完全有能力把日元拉高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甚至當年的水平,之於為什麼不拉高,原因有N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面值比較適合日本這種進口原料,出口成品的國家。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老美天天喊著讓RMB升值的原因,他們認為中國現在雄厚的外匯儲備不應該只讓RMB維持現在的價值。我們也裝傻不升值的原因跟日本是一樣的。拉高自己貨幣價值非常不利於出口。
這也就是為什麼『偉大』的朝鮮上次突發奇想全國玩 『大富翁』,讓全球都笑的差了氣的原因,只靠嘴喊就悍然拉高本國貨幣價值100倍,二胖那什麼擔保啊?首先討論這個沒任何太大意義
日本人平均一個月40W日元 也就是40張1W日元而已
中國要是一個月4000也不就40張紅紙
這和你過得好過不好沒任何關係
個人也喜歡面值大 起碼大減價的時候是好幾千 而不是幾塊錢
國家使用貨幣面值的大小完全沒有實際差別,因為在紙幣上的面值可以隨便標。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一般面值都是不大的,但經過一系列歷史和通脹過程,貨幣價值不斷貶損紙面數值開始大起來。出現這種需求的時候,國家印鈔票直接給加個零就解決問題了,不需要像辛巴威那樣不增加面值的話就意味著買個日用品的鈔票就得拿麻袋裝。
歷史形成的吧
簡單說, 更改為面值小的貨幣不存在技術難度, 但是向前兼容太麻煩! 更換成本太高!
中國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 與第一套人民幣就是1:1萬的兌換關係, 但是當時主要是國內使用, 更換成本較低.97年聰明過頭了
面值只是貨幣符號而已,更改的話要耗費大量成本,更有可能由於信息不對稱引發社會危機
比如10000越南盾和3塊人民幣都可以買一碗麵條,那麼10000越南盾和3塊人民幣購買力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只不過是以越南盾計價多幾個0而已
幣值改革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除了一國經濟已崩潰或政治動蕩推薦閱讀:
※現在實體經濟是不是真的快不行了?
※如何看待 張維為解讀文明型國家崛起 中國人要自信 此次演講中的觀點?
※發達國家可能再次變成發展中國家嗎?
※誰能詳解一下目前很火的PPP模式?
※為什麼小城市的物價反而比大城市的高?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