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鹽事件是如何快速傳播的?
大街上都已經有一些人在討論此事,這個事情是如何得到如此快速的傳播的?
非常有研究價值的一個傳播案例,在用戶心理:
1.它是壞的影響而不是益的影響,我會因為不買鹽而陷入危機。(你不裝360你就會中病毒)2.它是低成本的,我買包鹽付出的代價很少卻可以避免嚴重損失。(裝個360很方便)3.它的普及率是百分百,它是必須品,在傳播過程中不需要再解釋鹽是什麼東西。(我只要告訴你我的QQ號是什麼就行,而不用告訴你什麼是QQ)4.它是一個公共知識,我知道你也也需要鹽,知道你會非常樂意我來告訴你現在鹽荒去搶鹽。
5.外部因素強化了鹽荒這個事實。6.它到了引爆點,變成了一個社會事件,人人都在談論。(比如春晚)7.這是一個緊急事件。總結起來就是:1.當一個人確認了鹽慌這個消息之後,他有非常高的概率會傳播給另一(多)個人,所以這個傳播曲線(傳播人數/時間)是一個指數曲線。2.這是一個緊急事件,所以這個曲線的時間周期很短。3.他的覆蓋群體非常廣,所以這個曲線的瓶頸值很高。和 孔飛力《叫魂》里描述的盛世何其相似,,
民眾心理有幾點:
1. 海水可能被污染,先把安全的鹽屯起來;
2. 所謂的碘防輻射,切爾諾貝利時用碘片。具體的背景討論這裡都談到了,看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75375。
助推手: 民眾的不安全感和從眾心理;主要通過以下幾類群體來傳播:
1. 實際參與買鹽者;2. 批評盲從心理者3. 漁利的商家4. 媒體對這件事情的跟蹤報道5. 對這類現象的關注者作為平凡生活的調劑品,枯燥日子的談資,對現象的觀察者,最後關注或者不關注,參與或者不參與買鹽事情的人都參與了這個事件的傳播。
線下為:實際購買點-超市,辦公室的閑聊話題,親友之間的電話慰問都在繼續這個話題。線上渠道是固定的網站、BBS、QQ群的討論升級。期間:出現了淘寶火爆商家賣非碘鹽,並有產生了關於食鹽話題的IM圖片、段子、淘寶賣家標題黨等信息。1、不安全感的社會心態;
2、信息不對稱性;3、人人傳播的效果遠大於互聯網傳播;4、產品的屬性,必須品。這個案例告訴我們:1、中國老百姓的親人和朋友之間的人與人傳播效果遠遠大於任何媒體;2、逆反心理,導致大家盲目跟眾;
1、安全缺失。反映國內民眾的不安全感普遍存在,頻發的食品安全已經讓民眾神經變得非常脆弱,核輻射事件一發,安全感徹底瓦解,外界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會被民眾不加思索的嘗試抓住。
2、臨界點。連續多日不斷惡化的核事件讓所有人對核事件的恐懼不斷增加,這與一次發生的地震事件不一樣,民眾的恐懼到達臨界點後,爆發性的群體事件發生只是早晚的事(歷史上的各種革_命就是一個參照)
3、助長。鹽作為常見食品,既是生活必須,同時擁有成本極低,在少量民眾開始搶購的情況下,很容易帶動周邊民眾加入搶購行列(擁有成本低,搶幾包絕對不虧),繼而引發雪崩效應。1.日本核泄漏2.核輻射可能會傳播到中國,民眾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昔日的廣島長崎原子彈威力歷歷在目)3.民眾獲知,鹽這種東西,它能預防輻射傷害(多虧我們的ZF,媒體的知識普及還有我們普通大眾的知識水平)4.鹽很重要,中國人很多,供需不平衡,將會導致物價上漲(昔日非典口罩消毒水水漲船高歷歷在目)5.中國人生意頭腦非常好,懂得及時低價買入;中國人感情很好,樂於通知親朋好友,訴說厲害關係,一個告訴十個,十個告訴百個...6.中國人很八卦,「今天你買鹽了么?」便成為談話的開場白,便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7.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多種形式,重複報道),更是加深了鹽的重要性,更是讓民眾覺得自己買鹽蓄鹽的決定是對的,於是乎,對於自己身邊的人,周圍的人,生活中的人,網路中的人,便會「炫耀」便會「關心」
8.當然,也不能忽略掉我們偉大的賣鹽鹽商背後的推動力量社會化傳播的典型,速度快,主要依託人群口碑傳播,依賴線下社會化媒體,負面危機的傳播範圍及速度遠遠超出想像
隨眾心理,別人搶了,我不搶,好像就吃虧了似得
1.中國人缺乏獨立思考,從眾心理嚴重;
2.受教育階段接受的有價值的知識少的可憐,且被用來應試的「知識」沖淡了,導致掌握的科學知識量嚴重不足;
3.心態浮躁,且社會資源不足,導致人人都想獲取更多或是超過他人的資源;
4.政府、專家等的公信力通過一些不良事件,並在上述心理的影響下,降低到不足以抵抗謠言的地步,甚至引起逆反心理。特定的人群
- 策劃者: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事實表明,天朝的普通百姓在沒有統一的組織下很難做出統一的行動,所以假設有某個領域的策劃者在推動這件事,起碼也利用了民眾的憂患意識。
- 傳播者:掌握先進信息傳播手段(網路、手機)、相關知識模糊的年輕人;也不乏水軍的存在。
- 實施者:更多是父母或者更年長的一代人。很多歷史因素(饑荒、動蕩等)培養了他們的過分的「憂患」意識,這種意識不會隨著知識層次的改變而改變;容易放大災害信息,從子女那裡傳來的信息,基本不會先進行分析,同時經過歷史經驗的放大,災害的程度就會嚴重好多倍。
說出來搶鹽事件也算一個流言,流言傳播的機制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流言過程中常伴隨著謠言,而謠言的事實本身就是虛假的,比如,核污染的害處,福島的核輻射檢測出多少,超標了多少,有哪些可能的影響。這些報道可能導致流言,而流言可能導致謠言。快速增值,奇異迴流現象,發生在社會的不安定(某方面)時期。再從受眾層面講:群體壓力和群體趨同,以及心理上的 樂隊花車效應。還有就是大眾相關知識的普及,科學上的,關於核輻射的。再從大眾媒介上講:某些媒介渲染核輻射的危害,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危機放大鏡的作用,缺乏正確認知的大眾很可能不加思考地採納。
暫時寫這麼些吧。。。人云亦云,從眾心理。嚴重缺乏獨立判斷能力。 近期的例證還有:「人民網記者申亞欣報道,因傳言浙江溫嶺市城東街道石倉下村每天都有數百名男女24小時排隊瘋搶所謂「神水」。經檢測,3項指標超標不能直飲。人民網「求真」記者獲悉,檢測報告出來後,經現場解釋、人員勸返,目前現場秩序已穩定」
推薦閱讀:
※剛在知乎上火了一個帖子,怎樣順勢成為網紅?
※如何看待「崔永元報警稱珍貴文革音像資料交給中日合資公司處理,涉泄密」?
※每個人寫給姚貝娜一句紀念的話吧?
※如何看待PGone粉絲用文明永州官博為其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