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為何解放軍幾天工夫就打爛了國民黨有海空軍的長江防線?

解放軍武器裝備劣勢,海空軍全無,靠著帆船渡江,江中還有外國軍艦。

比起晉滅吳、隋滅陳、元滅南宋、清滅福王,力量武器對比都差,還沒有上游策應,可是卻特別順利。


1949年4月開始。一個師一起至少提前一個月聯絡才能算起義,小規模的營團或者PLA發起進攻前72小時投降的只能算投誠,等槍炮打過來了再想起放下武器的只能算你被俘。

據說四野有的部隊作風粗野,就是被周總理點名掐頭去尾的那隻,嫌起義投誠的太多,自己殲敵數字不如兄弟部隊好看,別人已經放下槍的硬是一人塞了一桿沒子彈的槍改成被俘。

而起義、投誠、被俘,這字面上的不同,待遇差別就大了去了,8,90年代大批人上訪要求證明自己到底是起義還是投誠,所以在當時啊,國民黨江防部隊很大精力都在研究如何起義上。

不僅如此,TG算時間精的不得了,1959年功德林第一批特赦戰犯,嚴格規定必須是被俘滿十年的才有資格特赦,戰犯管理所立刻炸了窩了,那魯南、襄樊、羊山集戰役被俘的老資格不用說了,遼瀋淮海被俘的各個吐氣揚眉,平津被俘的就有點兒犯嘀咕不知道自己夠十年沒。渡江後才被俘各個愁眉苦臉叫天屈,恨不得早日被俘。

名額很緊張,起義要乘早!

時間忒有限,被俘也請快!


@欒雨辰 看到你的回答提到了江陰要塞起義,想起了一個另常公極為悲傷的故事。

江陰要塞總炮台一座,大炮台三座,遊動炮團一個,共計大口徑火炮(105以上)106門。

此要塞地理位置重要,火力強大,因此要塞司令就他娘的必須是個人才(划去)必須是常公親信(?????)っ

而且水利要道,自然大家可以一起發財,而且干一陣子就可以高升,因此司令位置大家競爭就比較激烈。

48年時,倒數第二任司令孔應桂腰包填滿,去了巴西做寓公,肥差要職就空了出來,一幫人都削破腦袋去鑽營。有的處處送禮,有的千里迢迢去胡宗南處討了一份推薦信。

有一個陸軍兵工處長,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炮科的戴戎光不走尋常路,不找大人物,找了一個俞濟時身邊的小秘書,該秘書負責向常公進呈候選人和推薦信時,把戴戎光的那份放在了最上面。俞濟時每天排文件的時候,最上面意味著最重要或者最好,常公往往選取最上面的為第一名。(?_?)

筆試既過,下面就是面試,戴戎光又投常公所好,先把頭髮剃光,把頭皮曬青,再拔掉金牙,順利通過。

但是老戴這個人不厚道,歷任司令都實行分肥制,大家按照軍銜高低,都分一點。戴戎光一上台直接推翻老規矩,只顧塞腰包。

弟兄們一看,靠,不能忍啊,沒錢還不如去投八路呢(划去),去投共黨呢,潛伏的地下黨一看,老戴,你做得好啊,good job (?????)っ

不費吹灰之力,將總炮台台長,分台台長,遊動炮團團長,守備隊隊長,工兵營長全拉過去了(?_?)軍官幹部一個不留

等大軍渡江的時候,為了暫時不暴露炮台已經起義,進行了假的炮火壓制,解放軍打炮打的嘩啦嘩啦,江陰要塞更是打的轟轟烈烈,解放軍火炮壓制的果黨抬不起頭,要塞炮打過去要麼遠了要麼不爆炸,等到大軍萬船齊發,重新裝訂印信標定諸元,要塞炮又把炮彈傾斜到守軍的頭上,果黨一線的兩個軍,還沒接敵,就被轟垮了=_=

而江陰要塞一起義,徹底封死了長江艦隊東撤的歸路,林尊本來也沒準備起義,要塞投共後,他召集各艦長開會,桂永清直接命令二艦隊把船開到吳淞口,林尊氣不過,說江陰要塞已經叛變,艦隊難道飛過去嗎?(?_?)

開會的時候,林尊破口大罵,和艦長們說,要不投票決定怎麼辦吧。

幾十艘艦艇投共這麼大的事,也就投票解決了(?????)っ

——————

回答還是有點抖機靈了,答覆里 @明月清風拂心 @老王傑克 的乾貨比較多,我的回答里還是有幾個明顯錯誤的,就不改了,請有興趣的乎友移步回復區,有好多不錯的內容


戰略優勢和科技力量兩方面因素。下面是劉伯承在渡江前對高級軍官的訓話:

第四章 人民解放軍渡江部署與準備

圖要點開才能看清,可以看到劉伯承充分考慮了國民黨的海空軍優勢,對策總結如下。

前兩點是淮海戰役後充分發揮戰略優勢的結果:

1 盡量展開正面,稀釋對方的軍艦和飛機。

2 過江以夜渡為主,抵消海空火力。

兵力已經比對方多,所以能充分展開正面,讓對方無從判斷具體的渡江地點。

野戰能力壓倒性優勢,確信對方沒有北渡反擊的膽量,所以可以從容選擇渡江時間,避開白天。

後兩點是基於技術進步和部隊裝備改善的戰術策略:

3 木船加裝內燃機,提高過江速度。

4 炮兵對江面射擊,趕走對方艦隊。

船隻動力方面,此時的中國雖然落後,但解放軍已經控制了十幾個大中型城市,殲滅了幾十個國民黨軍部,手裡控制近萬台卡車,臨時拆一批汽油機柴油機不難。所以劉伯承粟裕可以給第一攻擊波配備機動船,發起第一次內燃機動力登陸戰。這些臨時改造的機動船速度快,又不依賴風向,大大減少了部隊暴露於火力之下的時間。

(27軍方向的的渡江第一船是誤傳信息,把「待命出發」傳成「出發」的結果,所以這個營反而沒有機動船。35軍認定的渡江第一船就是「京電號」汽輪)

摩托化渡江的細節可以看下面這篇回憶錄:

渡江戰役的秘密武器

至於炮兵,感謝蔣介石先生的贈禮,此時二野和三野都有一大批美製105榴彈炮。同時四野攻佔瀋陽兵工廠,保證了炮彈可以敞開打。105炮在美軍雖然只是團級火力,但最大射程已經有11公里,更何況還有美製155炮和四野調撥的日制150炮正在急速趕來。再加上戰前滲透了一大批偵察兵給炮兵提供情報,炮兵可以在最大射程上做精確射擊。這意味著炮兵射程的增加已經從量變到質變,就算部署在距江岸有一定距離的工事里,也能封鎖整個江面,還能跨江射擊,打擊對岸火力點。解放戰爭渡江戰役應該是長江歷史上第一次有跨江火力支援的重大戰役。

開國將軍向守志上將追憶渡江戰役始末

根據作戰部署,軍炮兵群直接支援我師戰鬥,渡江前壓制並摧毀香口至小白廟一線敵人工事;渡江時壓制敵各火力點和控制天星洲附近江面,攔阻敵軍軍艦;部隊登陸後攔阻香口之敵的反衝擊,摧毀航標燈塔及白石磯一線敵人工事,支援部隊衝擊直達香山、黃山,並封鎖茅林洲西端公路,阻止敵人西援。

電影原型就是渡江第一軍27軍的真實戰例

第十七章 第一節 敵前渡江-人民網

第二野戰軍的渡江是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進行的……據此,野戰軍司令部適時強化和調整了炮兵編成,除留少量炮兵對付敵人的艦隊、飛機外,主要炮火都集中在第一線支援渡江,特別是集中在安慶上下流由第三、五兵團組成的主要突擊地段上,正面不到30里就放列各種火炮300餘門。4月21日16時,炮兵群開始試射,由於事先偵察周密和測算精確,急雨般的炮彈紛紛直接命中目標。17時30分,炮兵轉入摧毀性射擊,在安慶上下流的主要突擊地段上,數百門大炮紛紛吐出火舌,發出震天動地的轟響。炮彈鋪天蓋地傾瀉到對岸敵人陣地上,朵朵煙雲倏忽間匯聚成濃黑的煙幕,不斷地升騰和擴展著。經過整整1個小時的猛烈轟擊,南岸敵人堡壘大部遭到摧毀,敵軍的炮火顯得極為微弱。

國民黨當時的確在長江里還有艦隊,但艦隊的火力么……旗艦是惠安號,日本1944年造的最低一等海防艦,滿載正好1000噸,火炮口徑100毫米。其餘的炮艦,主力是三四艘下面這種幾百噸船型。相比之下,1911年武昌起義,大清還有六七艘「楚」級炮艦派到湖北江面,上面裝著120毫米炮,氣勢比1949年的國軍更盛。

這船看起來更像遊艇

而且,就在渡江前,三野炮兵剛剛痛打了英國艦隊。紫石英號是護衛艦,倫敦號可是如假包換的重巡洋艦,排水量一萬噸,主炮8門203,副炮12門102,主裝甲厚度110毫米,在海面上可以單挑整支中國海軍。然而英國人發現,即便是重巡洋艦,在狹窄的江面上也必然被陸軍火炮慢慢磨死——陸軍火炮被直接命中才會損失,軍艦就算炮塔還在,船體受傷太多也完蛋。三野和英國人對射的重型火炮不到10門,其他都是舊式日本75炮,已經打的倫敦號遍體鱗傷(解放軍的損失是英國人誤打誤撞炸到步兵,重炮並無損失)。所以英國人強拉民船掩護逃走,不願意趟解放戰爭的渾水。國軍此時唯一的輕巡洋艦(重慶號)已經投共,剩下那些破船就算全擠在長江又有什麼用?

這樣的船都被三野炮兵打跑了,林遵能不膽寒么

前面幾個答案有人提到江陰要塞……這要塞的起義么,年三十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因為江陰要塞本來就不是一個用來阻擋渡江的工事,而是堵住海口,避免海軍進入陸地的要塞。解放軍渡江正面幾百公里寬,繞過江陰又如何,難道國民黨軍還敢從江陰北上抄後路?甚至林遵他們都不介意江陰要塞是否失守——反正他們已經不可能開到江陰了。所以要塞守軍爭相起義,唯恐慢了就算投降。這不是什麼關鍵因素。

江陰是渡江戰役的東線起點,不起義大不了就放著唄

總之,渡江戰役順利取勝,一方面是戰略優勢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20世紀軍事技術進步的成就。解放軍充分利用科技進步,渡江前多次滲透偵察兵,為炮兵指示目標,渡江時集中所有內燃機發動摩托化(水面)突擊,打了一場和歷史上任何一次渡江都不同的戰役。國民黨一方則四分五裂,中央系和桂系內鬥,海軍和陸軍沒有協同,空軍自恃高級兵種不願低空支援,還不練習夜間轟炸能力,輸給全力開發新科技的對手不冤枉。

相關回答:

馬前卒:紅軍為何可以躲過各路軍閥的重重包圍而生存下來?

長征80周年總結之二:全國紅軍一盤棋

馬前卒:為什麼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被俘數大於被擊斃數?

馬前卒:中統和軍統明明是情報機構,但為什麼名稱都是「統計局」?


其實很簡單,戰鬥一打,江陰要塞三個重炮團加上國民黨第二艦隊(四十艘艦艇)全起義了。

此時國民黨只剩4個完整的軍事集團:

盤踞東南諸省的湯恩伯集團,以上海為中心,共75個師45萬人,布防於江西湖口至上海;對戰粟裕統領的三野35萬人(東)

盤踞兩廣兩湖的白崇禧集團,以武漢為中心,共40個師25萬人,布防於湖口至宜昌間;對戰譚震林統領的三野30萬人(中)

盤踞四川西康的胡宗南集團,以成都為中心,共11個軍40萬人,布防於秦嶺至漢中;

盤踞甘青寧的二馬,以蘭州為中心;對戰彭德懷統領的一野和部分華北野34.4萬

此外劉伯承統領的二野和四野先遣兵團共35萬人做尖刀(西集團)

其中,嫡系湯恩伯和桂系不共戴天,二馬和胡宗南齷齪不斷(他們在西安城下上演了一出各掃門前雪,結果胡宗南死傷4.3萬,逃入漢中再不敢戰,二馬騎兵盡喪逃入蘭州城固守)

長江防線上,湯恩伯的部隊還沒交火就撤向滬寧杭,掩護黃金撤退,南京不戰而得,白崇禧倒是想在武漢打一仗,可剛要打後方張珍起義,白崇禧只能退回湖南,可還沒喘過氣,程潛陳明仁又在湖南北部起義,白部只能再次撤往湘南守住兩廣,打個青樹坪伏擊還被咬住,最後主力第七軍在衡寶覆滅,殘部也在廣西剿匪中覆滅。

至於胡宗南,直到陳賡打到湘西,他還以為彭德懷要從漢中打過來,最後他的5個兵團也都在成都以北撤退途中被包了餃子。

而這個時候彭德懷正在西北追著馬家軍的屁股打


說個冷門的。

渡江戰役勝利,最為輝煌的標誌是啥?當然是攻佔總統府了,紅旗插上總統府的照片可是印在教科書上的,但是,幾乎沒有哪本書寫了是哪支部隊攻克南京總統府。因為啥?因為那是國軍反水的。

打下總統府的是華野第35軍,軍長吳化文。第35軍是解放軍歷史上壽命最短的軍之一,從1949年2月組建到1950年1月撤編只存在了一年。

35軍軍長吳化文是中國的「跳槽先驅」,吳公從軍閥跳到國軍、再跳偽軍、復跳國軍、終跳共軍。用吳自己的話說是「『吳軍』像妓女一樣跟了這個跟哪個,最後跟了共軍算是從了良」,打下南京,攻下總統府這麼大的戰功便宜了吳部,真是讓陳毅、粟裕「啞巴吃黃連」。  

陳、粟也許是想讓吳部啃啃南京這塊硬骨頭,消耗一下這隻「胡傳魁」式的隊伍(當然,35軍也不光是吳的部下,35軍是由吳部和魯中南縱隊合編而成)。可沒想到4月20日開始渡江的中集團(第21、24、25、27軍)動作太快,4月23日已進至安徽宣城、郎溪一線,粟裕的一記「右鉤拳」直擊滬杭欲斷國軍後路,南京守備之敵像兔子一樣南逃,讓吳化文揀了一個「漏兒」。

35軍攻佔南京的戰績弄得粟裕大窩火,在《回憶錄》中也只是寫「鎮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兩軍,於二十三日晨佔領鎮江和浦口、浦鎮,當晚佔領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一筆匆匆帶過,著墨還不如「圍殲逃敵於郎溪、廣德地區」。可惜了,本可濃墨重筆輝煌畫卷只能漫漫的淡出歷史,少了多少談資。

人心向背,不是靠一條長江和幾十萬軍隊能阻隔得了的。


結合我姥爺從武漢段渡江作戰的口述你就明白了

剛到江邊的時候只好隱蔽,江面上有林遵第二艦隊的軍艦晝夜巡邏,晚上軍艦上的探照燈能把江面照的像白天一樣。根本不可能進行渡江作戰,聽隊伍里有人說南京一帶的部隊已經和江陰要塞開談了,但是只要有第二艦隊在,渡江就是不可能的。對面的岸上火力倒不重要,因為淮海戰役打完了之後,敵我在火力上已經差不多了,渡江部隊也有不少火炮掩護。

在江邊待了一段時間,每天就是燒火做飯,派偵查部隊去偵察,突然有一天,軍艦不見了,前指有命令馬上準備渡江,我就趕緊叫全營先準備乾糧。這時候部隊里都知道林遵起義的消息。傍晚對面炮兵突然開始急速射,打得很猛烈,打到了天黑突然就停了。這時候前指宣布渡江作戰開始,大家都很緊張,因為謠傳國民黨在江裡面布了很多水雷,而且傍晚的炮火又猛烈,大家上了木船開始渡江,船走了一會船夫就說到岸邊了,然後我就率領全部隊下船,結果水直接淹到脖子(我姥爺一米八),原來是船夫怕被水雷炸死,根本沒到岸邊就把我們扔下搖了船跑路。。。

到了岸上因為怕敵人突然實行火力覆蓋,所以來不及收攏部隊直接發起了衝鋒,喊殺聲震天響,結果並不見對方還擊,衝進戰壕發現沒有敵人,只有一個看起來十五六歲的小孩在抱著槍睡覺,一腳把他踢醒,正準備喊繳槍不殺,結果繳字剛喊出來,這小子直接說我投降,官長放我回家吧!原來國民黨的部隊打完火力速射就撤走了,這小孩兒是睡著了沒人喊他就被落下了。後來參與此次戰鬥的部隊沒有頒發軍功章,一人給了一枚紀念章,因為根本就沒有傷亡。因為渡江命令下的急,很多部隊沒有準備乾糧就投入戰鬥,渡江以後沒飯吃,前指命令大家發揮階級友誼,有乾糧的部隊拿出來乾糧支援沒幹糧的部隊,我專門囑咐全營同志,看好咱們營的鍋盔和大餅,一張都不許拿出去,咱們還要吃飯呢。

嗯,最有威脅的林遵起義了,對面的部隊直接跑路了,就是弄個羊皮筏子也能過去啊。。。


雖然48年發金圓券的時候炮黨在大陸的政治信用已經徹底破產了。但是凡事也不能事後都歸因於歷史必然性,還是要講個事在人為。

49年年初,光頭已經下野了,萬一桂系守住了,桂系只要撐過49年,相信杜魯門應該還是很願意援助沒有花生米的南京政府的,當然光頭就會變得很尷尬。所以光頭小弟湯恩伯在防務上一直在和桂系扯皮。上海在軍事上要地勢沒地勢、要後勤沒後勤(美國拋棄的情況下),白崇禧好說歹說應該留點軍隊守著共產黨要是重點進攻沒必要在上海爭長短,湯恩伯偏要加強上海防務。長江防線突破後4月21日開會白崇禧還想依託武漢以南昌九江為戰略前沿進行相持。奈何蔣湯早就準備好帶著家當往滬杭跑。將帥如此,下面人自然是各謀出路了。而長江防線突破後的大規模投誠是因為猜疑鏈,猜疑鏈的根源正是因為常公早就要跑。

光頭一開始就是指望桂系頂鍋還指望著桂系輸。解放軍方面渡江戰役對上海也是淺嘗而止,等到解放浙江才來個關門打狗。光頭在渡江戰役中總算報了淮海戰役時白崇禧在武漢掛機的一箭之仇——爽。

所以說兩岸相持桂系的最優解就是光頭下野後,桂系學光頭幹掉韓復榘的辦法明著來也好,暗著來也好,先把下野的光頭做掉,至少能提振一下各派早就看光頭不爽的心氣。沒了光頭一切好說,再和平解決湯恩伯。長江相持或許有一線生機。當然這是事後分析,畢竟桂系雖然習慣了光頭的噁心,但還是低估了光頭的噁心程度。

在渡江南進的百萬解放軍的攻擊之下,國民黨軍和國民黨政府,先是欲作困獸之鬥,接著是作鳥獸散去。4月21日,李宗仁召集何應欽、白崇禧、顧祝同等高級將領,商討今後的戰略,以挽救徹底失敗的命運。與會諸人都傾向於白崇禧的計劃,即放棄南京、上海等地,把湯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贛線和南潯線,與華中40萬國民黨軍形成椅角之勢,

以固守湘贛,防止解放軍進入西南地區。

22日,蔣介石在杭州邀約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張群等人,齊集筧橋空軍學校會議室內,商討對策以對付人民解放軍。

蔣介石強打起精神首先道:現在這個局勢,

大家都看到了,但我以為沒有關係。我們還有大西南大後方做基地,還有海空精兵,

比共軍當年在延安時強多了,而且還有幾百萬人,還有美國的援助,大家不必灰心。長江,給他們過了,錢塘江無論如何也要守住,而且一定要在這裡把共軍的氣焰打掉。

浙贛路,是我們今天的主要防線,大家有什麼意見?盡請直言!

何應欽道:

我們一定要抵抗到底!蔣介石立馬更正道:

對於共軍不是抵抗到底,而是戡亂到底。

李宗仁說:

過去我們苦守據點,無奈一個個據點都給對方吃掉了,說明這個戰略有弊端,我們應該反省反省才是,我主張今後應機動作戰。

蔣介石不以為然,反問道:

那麼依你之言,

南京是非放棄不可了?

李宗仁硬著頭皮反問:

如果不放棄,湯司令有妙計可以挽回劣勢嗎?那我們就自當效命之!

蔣介石知道李宗仁同湯恩伯之間的摩擦,

趕緊插入其中:

今天不是個人問題了,莫要衝動;

李代總統都不能想出個辦法守住長江,湯司令怕是更沒用!

會議進行期間,

又有電話打進來報告戰況:

滬寧線已被共軍切斷,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防線上,國軍不是被包圍就是在後撤,已經潰不成軍,南京危在旦夕,恐難久防。

蔣介石立即下令;

將南京的火車站、碼頭、水電廠都炸掉,把所有的部隊都撤到滬杭一帶,注意要組織好。

下午2時,國民黨軍倉促部署了江防總撤退,並企圖在浙贛鐵路和上海地區組織新的防禦,以阻擋人民解放軍的猛打狂追。

23日晨,

代總統李宗仁放棄原定飛廣州的計劃,而臨時決定改飛桂林,靜觀時局的變化,再作決策,不再理事國民黨這個大家。

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僅3天,就攻佔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並伴隨著嘹亮的軍號聲,一路奮勇前進!


多路突擊、大膽穿插、迅猛合圍、從容殲敵,是我軍奪取渡江戰役勝利的關鍵。

第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我軍優勢,利用敵人弱點,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國民黨軍為了阻止我軍渡江南進,在宜昌至上海間千里江沿上,部署了70萬重兵,其優勢在於長江天險和海陸空立體防禦。其弱點是防線漫長、兵力不足,部署上東重西輕、縱深空虛。一旦江防被突破,則有可能形成全線崩潰之勢。當時我軍優勢主要在於實力雄厚、士氣高漲,其軍力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已超過敵軍。其弱點則在於缺乏現代航渡工具和組織指揮大兵團強渡江河的經驗。為能揚長避短、趨利避害,迅速突破敵千里江防,合圍並殲滅敵重兵集團,總前委根據軍委意圖和上述情況,決定將2個野戰軍組成東、中、西3個突擊集團,採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的戰法。這個戰法對我軍來說,既有利於百萬大軍同時展開,又適應了廣大指戰員積極求戰之心情,同時又彌補了我軍現代化航渡工具的不足。而對敵人來說,逼得它不得不分散兵力,處處設防。在戰鬥實施過程中,3個突擊集團又都各自針對當面之敵情和地形,組織了有重點的多路突擊。這樣戰役發起後,我軍不僅在總體上壓倒了敵人,而且在每一個強波點上投入的兵力,相對於當面防守之敵來說,也居於優勢。加之我軍利用夜暗強渡,使敵海空優勢無法展開。一次攻擊即順利突破了敵人江防陣地,使敵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混亂之中。

第二,保持進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軍渡江南進是遲早的事,對此國民黨軍是明知的,也是有準備的。但究竟何日渡江,卻弄不清楚。為爭取國共兩黨談判有利於我,我軍在完成渡江作戰的一切準備之後,曾數度推遲渡江時間。當國民黨政府於20日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其一線部隊尚未完全處於戰爭狀態時,我中集團當晚就發起攻擊,對敵無疑是突然打擊。中集團原定20日夜先攻佔江心洲,第二天再打過長江去。但前線指揮員感到這樣不易保持戰役的突然性,故建議利用敵人以為我軍僅攻江心洲而不向江南攻擊的錯覺,在攻打江心洲同時,一鼓作氣突破江防,給敵以突然打擊。此建議得到總前委批准後,20日夜,無為沿江一線,中集團主力迅即向南岸突然發起猛攻,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敵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以為我軍就此在無為沿江渡江,故親臨蕪湖坐陣指揮,並調兵增援。這樣,為我東西兩集團發起攻擊創造了有利條件,增大了進攻的突然性。此外,我百萬大軍利用夜幕實施偷渡與強渡相給合,暗渡不成,立即強攻等。由於我軍善於保持戰役的突然性,結果在敵有備的情況下,仍取得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效果。

第三,把握戰爭發展的趨勢,抓住關節,帶動全盤。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在紛繁的事物中往往有;一些「關節點」,抓住它就能收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放。敵江防被我軍突破後,為保存實力,防止被我圍殲,紛紛向指定地點潰退。這時,切斷敵之退路就成了「關節」。我軍渡江後,總前委依據戰爭形勢的發展,迅速調整部署,抓了3個「關節點」:一是令東中兩集團主力不顧一切疲勞,分別從蕪湖以西地段和鎮江以東地段實施對進,直取吳興,切斷寧杭公路,一舉殲敵8萬餘人,這就是有名的「郎廣戰役」。二是令二野三、四、五兵團兼程疾進,先期截斷浙贛線,此舉不僅割斷了國民黨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之聯繫,保證了三野進行淞滬作戰,而且粉碎了敵在浙贛線組織頑抗之企圖。三是全力打好上海戰役。總前委以三野九、十兵團仍採取鉗形突擊,從浦東浦西兩翼迂迴,進逼吳淞,先斷敵海上退路,後多路圍攻市區,殲敵15萬,解放了上海。為渡江戰役全局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軍民協力,軍政兼施、裡應外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敵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毛澤東指出:「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它打倒。」我軍抵達江北後,為使蘊蓄在人民中潛在力量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創造渡江作戰的有利條件,我軍在群眾中進行了廣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的實際行動。各級指揮員深入群眾採取交朋友、拉家常、拜師傅,共商過江大事、掛獎旗、勉勵立功人員、訪貧問苦等各種方式,進行形勢教育,加深軍民關係,使群眾打消了各種顧慮,認識了渡江作戰對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重大意義,思想覺悟大大提高,很快長江北岸的人民群眾掀起了積極支援大軍渡江的熱潮。

另一方面,面對長江天險,敵海陸空立體防禦,我軍用木船到底能不能戰勝兵艦,陸地上的部隊到底能不能渡過長江天險,在相當一部分指戰員思想上產生了種種顧慮。針對這種情況,各部充分發揮我軍政治優勢,以「將革命進行到底」為號召,在全體參戰部隊中普遍深入進行了「敢不敢渡江、能不能渡江和怎樣渡江」的教育。各部隊請了多年行船於長江的老船工、老漁民介紹水情,並輔之於訴苦等階級教育,激勵指戰員的革命鬥志,從而進發出了全體指戰員的必勝信念和求戰積極性。出現了戰士寫信向軍長挑戰,各級上下立軍令狀,寫保證書等動人情景。一線部隊還明確提出樹立三不怕思想;一不怕長江,二不怕敵人兵艦,三不怕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許多戰土說: 「長江不可怕,水急浪高,高不過我們解放全中國的決心」,我們就是要用木船打敗敵人的鐵兵艦!」實踐證明,開展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對我軍技術和戰術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我軍在對國民黨軍實施軍事打擊為主的同時,還對國民黨軍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和進行深人細緻的策反工作,如:國民黨江陰要塞起義、海防第二艦隊起義、淞滬警備副司令劉昌義率部起義等,為我大軍橫渡長江和奪取渡江戰役的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渡江戰役的勝利,再次證明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這一偉大真理。也表明了我軍在戰略決策、布陣作戰以及組織和發動群眾,做深入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具有高超的指揮藝術。

最後是讀書卡


我從幾個方面回答吧

戰略上,國軍大決戰之後就剩下湯恩伯,白崇禧,胡宗南,兩馬四大集團,以及部分地方軍閥。這裡面有戰鬥力的就是胡宗南部的一軍,白崇禧部的七軍,四十八軍,宋希濂的二軍以及青馬的一兩個軍。其它軍不是戰鬥力太差,就是被多次殲滅重建的。舉個例子,著名的七十四軍,孟良崮被殲滅一次,殘部重建在淮海戰役二次被殲滅,第三次重建的你說有多少戰鬥力,不久在漳廈再次全殲。十八軍在江西重建,據胡鏈回憶人數充實,但是新兵為主甚至有原來的地方保安團組成。至於這點殘兵敗將能打仗的也就一百來萬,要防守從新疆到台灣廣大的防線,還要掃蕩南方游擊隊,這簡直就是篩子啊。空軍更不用說,解放戰爭國民黨空軍根本就是不懂得空地配合,空軍司令都是個外行。海軍,哈哈,問問林遵,鄧兆祥當年二戰結束從英國帶回來的英鎊美元被國民政府騙走他們什麼心情,這樣mmp的政府,國民黨海軍下層官兵早就不好好乾了。遼瀋戰役就發生了只打炮不給塔山造成嚴重的損害。

戰術上,總前委充分估計了困難程度。曾經設想過江後和國民黨軍在江南反覆幾個回合,甚至極端情況下被打回江北。所以積極針對長江防線工作。中共南京市委早就把湯恩伯的防禦圖拿到了,什麼江陰要塞更是不在話下。

另外國民黨的布置也成問題。用國防部三廳廳長蔡文治的一句話「長江防線重點在中游。湯恩伯,我以參謀總長的指示命令你,你為什麼還要重點布置在京滬?」這其實說明了蔣介石根本就不想守南京,上海。他想的是多一點時間把大家的黃金美元搬到台灣。所以上海戰役拼了命的固守吳淞口,和解放軍反覆爭奪劉行,楊行,國際電台,高橋一線,目的就是防止吳淞口被切斷。

戰術上,白崇禧集團和湯恩伯集團根本無法合作。湯恩伯集團防守配置根本就是瞎搞,一線配置那麼多部隊,縱深根本沒人。一點突破,全線崩潰。而且國民黨軍機動能力又差,郎廣戰役一下被吃掉五個軍。

重點來了,一個偽政權,不善待自己的百姓,士兵,甚至中下級軍官,部分高級軍官,人家憑什麼在王朝更替時為你賣命??虧著蔣經國回憶錄里感嘆「學文丞相者少。」你蔣家二十二年像趙宋王朝那樣善待世人么?


因為1949年1月份蔣介石就下野了(遲到了20年的民主選舉),給李宗仁守江山必然是蔣某人不願意看到的,早就釜底抽薪準備東渡了。

巧合的是,在南京的政府各部門也早就開始南遷廣州,而底層士兵在籌劃如何起義立功,可以說國民黨從上到下,大家各有盤算。

估計白起在世也守不住。


我看到兩位答主寫了江陰要塞的,寫的很好,我就補充點細節權當拋磚引玉。

渡江戰役前江陰要塞成功起義實錄(節選)

梅含章

第一部分,新司令的上任

1947年以前,江陰要塞司令原為孔慶桂中將。他在任幾年,搜刮大量民脂民膏,眼見形勢不妙而私囊以飽,就堅辭司令高官作為寓公以享清福。在辭職獲准前又向蔣介石竭力保舉要塞炮兵五十一團團長李道恭和要塞參謀長聶琦為繼任人選,以表示對蔣家的忠心耿耿。

江陰要塞司令確數肥差,很多人聽說要塞司令出缺都利用關係奔走專營。如胡宗南就急電「校長」,推薦其部下鄭瑞為要塞司令。而戴戎光也是當時的積極活動分子之一。

戴戎光江蘇人士,黃埔六期及日本軍事學校畢業,後由陸軍總司令部兵工處少將處長調為江陰要塞司令。他與我關係隨不密切,但我們相識已久。早在抗戰前,1936年12月,我進軍官外語班德文班學習,他是我們的中校訓導員,1938年在杜聿明的二零零師時,我在師司令部任參謀,他在步兵團任營長。抗戰後他當了陸軍總司令部的少將兵工處長,我從重慶監獄被無罪釋放後被派到兵工處任上校科長。在他認為我和他之間有著師生、同事的雙重關係,對我算得上是比較友好的。

戴戎光與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有一點蘇北老鄉情誼,所以戴要活動要塞司令,顧是支持他的。但是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國民黨重要軍職人員的調動需要通過軍事委員會軍務局長俞濟時簽呈蔣介石審批。而軍務局的主辦人是上校機要參謀朱永堏。朱是上海人,黃埔十期陸大十九期畢業。1933年朱在黃埔入伍時我是他的班長。以後又在軍官外語班德文班同學,兩人感情一向很好。當時顧祝同保薦戴戎光的文書未即送出,而俞濟時的簽呈已將李道恭添列第一。事關緊要,怎麼辦呢?戴戎光立即請我去找朱永堏想辦法。於是我馬上赴西白菜園朱的宿舍,和朱商議如何將戴的名字列上,並要在李道恭之前。當時朱同意辦,但是須有文字根據,於是我回陸軍總司令部告訴戴戎光,帶立即在總部辦公室取來一張空白保薦書,填好之後,由我親自送交朱永堏。朱永堏連夜重新起草了一紙簽呈,把戴戎光名列第一,並把戴的考語欄寫的特別好。第二天送交蔣介石,蔣案常規辦事,看了下俞濟時的簽呈,提起硃筆在第一名的頂上一圈。於是戴戎光平地一聲雷,一躍成為了江陰要塞的少將司令。

戴戎光認司令的公文正式發表後,除了送一份重禮給朱永堏表示謝意外,立即把兵工處的全班人嗎都搬到了江陰要塞去。如兵工處上校副處長王德蓉調任要塞司令部參謀長,兵工處上校科長吳廣文調任上校參謀主任。為了對我的幫助表示酬謝,調任我為要塞守備總隊總隊長(後認要塞司令部參謀長)。

第二部分要塞的編製。

明天寫

第三部分,地下黨的滲透。

後天寫

第四部分起義

大後天寫。


因為國軍在三大戰役後已經完全喪失了軍力優勢,長江防線兵力極度空虛,哪怕武侯再世也無力回天。

根據蔣介石的規劃,長江防線以湖口為界,湖口以西為長江中游戰區,歸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指揮;湖口以東為長江下游戰區,歸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指揮。

但湯恩伯指揮的湖口以東的長江下游戰區綿延790公里,僅有75個師、45萬人,如果除去機關和後勤單位,戰鬥兵員簡直少的可憐,即使文書、伙夫、司機全上陣,每公里江岸也只能分到570人,根本無法對抗解放軍優勢兵力的集中突擊,江陰要塞起義也好,抵抗也罷,在絕對的力量面前,已經沒有大的意義了。

另外,長江防線上基本沒有哪支國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4月20日夜間第7兵團渡江第一縱隊21、24軍渡過長江開始攻擊南岸劉汝明兵團,而4月21日中午劉汝明即命令八兵團所屬55軍、68軍、96軍三個軍立即沿浙贛線南逃。

南京當面的28軍在江北構築了堅固的永備陣地,南岸則有45軍作為後援,結果4月20日夜28軍在「三浦」地區與解放軍35軍接火,23日28軍全軍即撤退至孝陵衛南逃。

仗打到這份上,也就沒海空軍什麼事了。


你以為解放戰爭拼的是武器,實際上比的是人心。

49年的國軍戰略上的失敗已成定局,而這種戰略上的頹勢並非是一場或者幾場戰役,以及幾件武器,幾艘軍艦可以扭轉的。所以即使當年在長江中停的是航空母艦加核潛艇,解放軍過江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況且當時雙方實力對比是100萬:70萬,且中央軍與桂系之間不和。70萬守江國軍中真正聽從李宗仁調遣,誓死守衛長江的,其實也就桂系那麼十來萬人。

另外,還需要說明一點:長江江面雖然寬闊,有守軍70萬,再加軍艦,坦克,飛機等。但長度也是延綿數千里啊,所以一平攤,每公里的守軍其實也沒多少。這就跟古代建的長城一樣,如果進攻方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點,防線被突破那也是早晚的事兒。

所以從戰略防禦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古代的長城還是解放戰爭中的長江,對於這種比較長的防禦工事,與其說是防禦工事,其實更像是一種預警。在發現敵人進攻位置後,及時通知後方支援。

雖然說長江和長城擋不住敵人,但有總比沒有強。畢竟有了長江,共軍只能集中兵力從幾個地點過江。

所以,天時,地利,人和。國軍當年至少缺了倆!這江如果能守住,那還真就是奇蹟。。。

看完順道給個讚唄!


就中華民國那叫花子海軍???都怪國民黨搞辛亥暴亂搞早了而已,活該,畢竟我大清1910年曾經專門去訂購了無畏艦,而且認真進行了招標嗎,最後中標的是一艘噸位2萬5千噸的戰巡,標準後無畏時代配置,採用劃時代的透平渦輪主機,時速26節,雙聯裝前一後二六門305,價格1500萬兩白銀。

在1910年11月正兒八經的在英國造艦市場公開招標一條戰巡,設計要求650英尺長,89英尺寬,45英尺型深,7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由Edmund Backhouse經手。vickers公司還真以極大熱忱報價了,船體108萬鎊,裝甲93鎊一頓,1911年7月投標函上報價239.7萬鎊(區區1500萬兩白銀)

宣統二年(1910)我大清全年預算3億兩有餘,防務預算9000萬兩,完全買得起。

載洵和薩鎮冰搞的7年海軍計劃打算購買建造8艘無畏(戰列艦、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

大清還有和美國簽訂的伯利恆密約。

該密約是美國為了抑制日本,對大清的軍事援助計劃,金額2500萬兩白銀,幾乎可以購買3艘1906年下水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或者2艘1912年下水的內華達級戰列艦。

1908年,T.羅斯福考慮抑制日本勢力,維護美國在遠東利益的需要,向清提出合作計劃。包括:美國為清建立艦隊及其一切設施。清所需的艦艇由美國建造,其費用暫由美國政府墊付,再根據清政府的財政狀況逐步償還;由美國設計軍港的設施設備,暫由美國政府出資建設;美國政府不收任何報酬為中方培養海軍將校,可派美國海軍軍官駐紮清的各艦艇,也可接受清海軍學員赴美留學。

1911年3月,塔夫托總統接見訪美的原外務部尚書梁敦彥,強調中國若要自強就必須加強海軍力量,在這一方面美國可替中國建造艦船,培訓軍官。根據這一提議,清政府內部達成借款協議,決定造船金費以2500萬兩為限;借款方式為無抵當,按年償還;在國內建設炮廠、船廠,生產火炮型號由中方來規定。

1911年9月貝里咸鋼鐵公司總經理在總統支持下訪問中國。10月21日清政府與貝里咸鋼鐵公司簽定合同。

1919年,由於中國分裂,美國的軍事援助並不能牽制日本,只會資助軍閥打內戰,美國無奈放棄合同。

然後辛亥暴亂一聲巨響,堂堂東亞大帝國變成了叫花子。

最後渡江戰役被我黨砍瓜切菜,不活該么。

辛亥暴亂以後,孫大炮搗鼓中國,那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民國到最後窮的都征50%稅負了,還窮的1年1萬把捷克機槍這等便宜貨都買不起,只能買5千把,就那捷克機槍破爛,買的加上自己造的,20年時間總共才裝備過10萬把,窮的掉渣。中華民國窮鬼只要有大清1908年時期的軍費,1年買100萬把捷克機槍都是小意思,不就是20多兩銀子1把嘛,100萬把捷克機槍的錢只大清1908年軍費的1個零頭而已。

以上事實雄辯的證明大清帝國,是個政治開明,經濟小康,國民富裕,稅賦輕微,軍備強大的王道樂土!!!大清下台是堪比蘇聯解體的國力大倒退!!!

有些人就是有受虐傾向,在這些人心裡,上圖不是好日子,

他們覺得下面這張圖才是好日子!

什麼,不服?且看下面的鐵證!!!之光彩奪目的大清帝國(≧ω≦)/

大清帝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時期,其進步性與先進性堪稱歷代之最,實際是名副其實的王道樂土,事實數據表明,大清帝國整整280年時間全都是盛世時期,根本就沒有出現過衰退時期。歷史數據表明大清從未有過經濟衰退,國力年年遞增,大清乾隆盛世初期歲入6000萬兩白銀,此後一直穩步增長,到道光盛世歲入已經突破8000萬兩白銀,即使咸豐盛世鬧了太平天國邪教也沒低於過歲入6000萬兩白銀的水平,同治盛世歲入超過8000萬兩白銀,光緒盛世歲入超過9000萬兩白銀,尤其庚子拳亂以後,大清歲入超過10000萬兩白銀,1906年歲入突破15000萬兩白銀,到宣統盛世經濟增長更速,1910年歲入突破25000萬兩白銀,1911年10個月時間大清歲入就突破28000萬兩白銀,要不是被辛亥暴亂干擾,1911年大清歲入鐵定破30000萬兩白銀大關!!!而且大清的歲入增加並非依靠增稅,而是資本主義工商業飛速發展的結果。

大清持續盛世280年,雖然清末打過幾次敗仗,賠過幾兩銀子,放棄了一些藩屬,但國力上對於對手來說依然是優勢,並未因作戰失利而扭轉國力對比,照樣是領土1100萬,年財政收入上億兩白銀的東亞大帝國!並且清末國力增長迅速,大清軍威重整,大清海軍巡洋艦遠航美洲宣揚國威,大清陸軍130萬雄兵3700門大炮東亞第一強,清末大清軍費之龐大達到年軍費超過10000萬兩白銀的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大清重工業更是非常發達,大清漢冶萍公司是當時亞洲最大鋼鐵聯合企業,在辛亥暴亂前夕,光漢冶萍一家洋務企業就達到年產量達到鋼7萬噸,鐵砂50萬噸的規模,擁有工人7000餘人。而中華民國鋼產量最巔峰的1934年全國粗鋼產量都加起來才區區5萬噸(不含「偽滿洲國」產量),黃金十年時期的中華民國全國鋼產量竟然還不如大清一家工廠,大清之強盛可見一斑。 大清漢陽鋼廠1903年生產的鐵路軌道,直到今天扔在使用(見下圖)。

大清工業可自造一切現代化武器,而且能夠自行設計一切現代化武器根據美國與英國對大清工業的考察,大清工業足夠建造戰列艦,當時東亞第一強。

在軍力方面,清末大清軍的裝備,從305mm重榴彈炮,280mm重加農炮,260mm重榴彈炮,210mm重加農炮,150mm加農炮,150mm速射榴彈炮,120mm速射榴彈炮,75mm野炮一直到57mm平射炮,47mm平射炮,11.43mm馬克辛重機槍,10mm加特林6管機槍,新式7.92mm步槍均有充足裝備並可自行設計製造,清末大清乃是世界一流強國,軍力排名世界前列,尤其庚子拳亂後,10年間大清軍費提高10倍,1910年軍費超過13000萬兩白銀,是世界軍費最高國家之一,大清軍力實際是在世界上名列前矛。

大清的科技水平與工業設備發展速度也具有當時世界一流水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短短2年內大清就自行開發出了鍛鋼炮,鐵模炮,自來火以及科學標準配方黑火藥,在第2次鴉片戰爭時期,開始全面普及自來火,第2次鴉片戰爭一結束就又引進新式步槍,派送海外留學生,在第一時間掌握世界最先進武器與技術,大清軍在1865年就開始裝備近代連發步槍,比德國裝備近代連發步槍的時間還早5年!!!不久後中國第1台蒸汽機,第1台現代化機床,第1艘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巡洋艦,第1個發電廠,第1門後膛鋼炮,第1家可以鍛造500mm厚度鋼甲的現代化鋼廠相繼誕生,當時世界上的一切科技大清都已具備,鐵路輪船,電報電話,輪船戰艦,機槍大炮,大清無一不有,無一不能自行設計製造,清末大清的工業能力比當時的日本至少領先20年以上。大清1891年就有大型水壓機用於軋制超厚度鋼板,大清1890年就製造出了305mm後裝線膛炮,同時期日本僅能生產出70mm小山炮!!!

1892年大清自行研製的使用無煙發射葯0.303口徑的江南快利步槍,是當時世界最先進步槍之一,大清用此步槍與發射同樣子彈的漢陽88式步槍(仿毛瑟1888年步槍)逐步淘汰了各種口徑的馬梯尼槍(英制),林明登邊針槍(美製),林明登中針槍(美製),毛瑟1871/84步槍(德制),士乃德步槍(美製),曼利夏步槍(奧地利制),新利步槍(英制),黎意步槍(美製),實現了槍械彈藥的制式化標準化,種種事實表明清末的大清軍當時實為擁有世界第一流裝備水平的現代化軍隊。

大清帝國末期對外戰爭的幾次失敗絕對不是武器與兵力的原因,那不過是因軍制不合適和平時期保留戰鬥力而已,過了幾十年和平日子以後,清軍的戰鬥力就迅速下降了,例如鴉片戰爭前,清軍的八旗與綠營整體上是已經太平了200年了,而甲午戰爭前,清軍的勇營軍也太平了20年了,所以10門炮干不過對方1門炮,連珠槍干不過對方單發槍的現象實際並不奇怪。庚子拳亂後大清軍制業已進入現代化,象是甲午戰爭與庚子拳亂那樣的離奇失敗已不大可能再度發生,相信以大清軍的裝備水平確保國土完全不成問題。

大清帝國的工業與科技水平增長同樣迅速,大清的西學發展速度極快,清末大學西學教授以及工業技術人員月薪普遍在120兩白銀以上,高的可達300兩白銀以上,機器廠工人的月薪也達10兩白銀以上,而同期1個4口之家只需要月收入半兩白銀就可以維持溫飽。1個正7品縣太爺月正俸才3兩7錢5分白銀,再加上恩俸與俸米,合計也就11兩左右,還不如隨便1個電氣維修工,由此可見大清時代對於科技工作人員,教育工作人員,機器操作人員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堂,這當然就刺激了大清在工業與科技方面的飛速發展。

同時,大清帝國還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對國內軍工產業,冶鐵工業,鐵路交通業投入巨額資金。且看下圖的鐵證,大清國在甲午戰爭之後,光軍工投資就超過6000萬兩白銀,鐵路投資更是超過3.5億兩白銀!!!

大清不但在工業與科技方面發展迅速與時代同步,而且在農業發展,社會福利,賑災體制方面也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成就不但是此前聞所未聞,就是現在的中國在這些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還不如大清。包括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都證明,大清實際是個福利國家,福利與賑災體制遠比當時西方任何國家都優越。正是因為大清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中華民族才得以從殖民時代這一兇險旋渦中逃過大劫,否則中國以及中華文明早就滅絕了,種種事實證明,只有大清才能拯救中國,只有大清才能帶領中國億萬愚民走向文明與發展,請看下面的鐵證!!!

鐵證一,中國歷代人口不過億,到億就開始大滅絕,死的只剩一兩成,這是以前歷代的鐵定律,到了大清才被打破,實現了人口的穩步增長,確保中國人不因人口過少而遭滅絕。大清人口一直穩步增長,到清末已經接近5億。

有人認為這是明朝引進了玉米,地瓜,土豆的緣故,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秦漢時期以粟米為主要糧食作物,而粟米在南方種植面積小產量低,導致江南是片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另外即使在華北平原粟米的單位產量也非常低下,所以號稱富庶的中原地區人口也不很多,難以大量繁衍,但從隋朝開始由於水稻的引進,使得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大增,極大刺激了江南的經濟發展,江南逐漸取代華北成為經濟中心,而隋煬帝及時開鑿的大運河又方便了南糧北運,有助於在江南大開發的情況下維持住江北人口,按當時的糧食畝產量與耕地面積來看,中國人口突破1億是沒任何問題的,而在北宋時期中國又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此稻畝產量更大,適應種植區域更廣泛,占城稻引進後,中國就具備了養活4億人口的農業能力。

但是除了大清以外,什麼朝也沒養活過4億人口,不但人口難上億,還要上億馬上死一大半,這是因為各朝管理混亂,南糧北運不暢,賑災體系落後,導致了農業生產基本完全是靠天吃飯,頻繁爆發周期性的地域大災荒,並很容易失去控制進而引發大亂,造成大規模的全國性內亂,各地盜賊雲起與官軍撕殺不斷,平民死傷遍地,經濟生產遭到重大破壞,直到人口被消滅一半以上,糧食壓力得到緩解才能重新恢復秩序進入經濟重建,此外遇到大瘟疫流行,往往數年無法撲滅,使得一地區的人口與經濟長時間無法恢復,幸虧是中國在大清之前商業流通不發達,也沒遇到過特兇險的瘟疫,缺乏瘟疫大規模擴散的條件,不然中國人的數量恐怕早就跌回漢朝全國幾百萬人的水平了,到了大清全民齊心生孩子也生不出多少了,所以中國的人口在大清建立之前根本就多不起來。

而大清建立以後,南糧北調的漕運與陸運被高度重視,南糧北調的渠道高度暢通,使得大清在整個大清時期華北糧食產量都不足自給的情況下,確保了中原地區的糧食供應,也就維持住了中原人口的增長,另外大清在賑災方面同樣體系完備,無論任何地域出現災荒都能制止災民無序流動,確保了災區之外區域的生產不被流民破壞也變成災區,這樣就控制了災區的範圍,輕災區也不會變成重災區,朝廷的賑糧也就能迅速準確的運到災區,迅速撲滅災荒,恢復當地生產力,實際上由於氣候反常的因數,大清自成立起就不是年年風調雨順,而是年年北方鬧災荒,不是這省就是那省,總之年年有災,但無論水災旱災還是瘟災,對大清而言都能應付自如,由於制度優越,大清從來就沒因自然災害而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自然人口也就大量繁衍起來了,不然就那以前各朝人口難過億,過億死大半的水平,還怎麼能夠維持住那麼龐大的國土???還怎麼能夠在殖民時代維持住國家龐大的軍事開支與部隊規模???也不看看前面各朝盛世時期與末期的國土與人口對比,大清要也那個水平,中國應該早就不存在了,此外中國就算能存在到現在,那也最多不過是百把兩百萬平方公里土地而已。

以上事實表明,中國能夠存在到今天,完全是仰仗大清恩德,所以每個中國人都要感謝大清的再造之恩,此乃一謝大清。

鐵證之二,大清打破了中國歷史上一朝末期必然經濟大崩潰,必然民不聊生,殘餘民眾只好依靠挖祖墳找財寶苟延殘喘,導致祖墳挖盡文化財產蒙受重大損失局面的鐵規律。大清結束時經濟正在高速增長,人民溫飽不愁,整個大清時代都沒有什麼丟人現眼的挖祖墳活命現象,而以前各朝快結束時期,官民俱有挖祖墳活命或籌餉的運動,以至十墳九空。

大清之前的各朝混個幾十年遇個大災荒就吐血,幾個災荒以後就到了末代亂世,人口大量滅絕,經濟生產嚴重破壞,殘存愚民們要麼揭桿成匪,要麼草根樹皮觀音土,要麼為了糊口男的挖祖墳找古董換糧食,女的賣屁股換糠糊口,而所謂朝廷為了籌滅賊之餉,養兵之糧,修建皇帝行樂之所,也是大挖祖墳籌措經費,各朝各代的末期挖祖墳都是一場全民運動,什麼漢呀,隋呀,唐呀,宋呀,元呀,明呀都是丟人現眼挖祖墳的盜墓朝!!!漢末軍民為了活命,連什麼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之類的盜墓官都堂爾皇之的公開設立!!!隋煬帝盛世開鑿大運河,為了籌措經費,修河道專挖有大戶墳群的地方,要財主大戶交付贖墳錢,才改變開挖路線,不然就挖了他家祖墳,拿裡面的古董當挖河經費!!!唐末,宋末就更不用說了,淘沙官就是北宋末期的盜墓官,唐朝皇帝大唐還沒結束就被從地下刨了出來,和那漢帝一個樣!!!明朝萬曆皇帝為籌軍餉,派一大堆太監出去在全國各地挖祖墳找古董,所過之處殘存歷代大墳被挖一空,更搞笑的是萬曆籌餉急昏了頭,竟讓太監陳奉帶著人馬把自己的曾爺爺都挖了,首開當場皇帝挖自家祖墳的先例!!!與官方狂熱盜墓相對應的就是民間盜墓蜂起,官方靠挖祖墳籌餉,民間靠挖祖墳活命,整個中國歷史在大清之前簡直就是部挖祖墳的歷史,1個朝代盛世了就在祖墳里埋倆錢,等到末世了就被孫子重孫子挖出來活命,就這等丟人現眼的水平,還怎麼確保中華文化的傳承???

而我大清一立,年年盛世,衣食有保,並廣開教育,教化國民遵從禮義廉恥,中國千年來挖祖墳劣習立滅,中華文化得以傳承下來不少。若我大清也與前朝無異,現在中國人的祖墳早被全挖光倒騰光了,想考古都找不到地方了,真不知道文革之後,那些無力生活的小民沒了祖墳挖會被餓死多少???

以上事實證明,我等今日不論是為生活當盜墓賊的小民,還是研究中國文化當學者的專家,還是為掩蓋沒文化的事實買些古董充門面的闊佬,還是搞考古文化景點弄政績的官員,還是食古不化保護文物的頑愚,都要感激大清的護墓恩澤呀,若無大清屹立,中國人家家祖墳挖盡!!!此乃二謝大清。

鐵證之三,大清打破了中國以前歷代各朝在末期除了壓榨殘存百姓別無作為的鐵規律,大清建立後由於氣候一直反常,整個大清時期北方糧食無法自給,但鼠疫卻爆發頻繁,大清無論是在初期盛世,還是中期盛世,還是末期盛世,都能迅速撲滅鼠疫疫情,尤其1911年爆發的鼠疫為世界首次出現的新型鼠疫——肺鼠疫,大清同樣在4個月時間裡就將其徹底撲滅,大清防疫體系受到了各國的高度稱讚,大清徹底打破了中國歷史上其他各朝末期不作為的鐵規律,是在一片消滅肺鼠疫的讚揚聲中輝煌結束。

大清立朝之後一貫嚴肅認真,辦事嚴謹,尊重科學,1911年地球上新出現的肺鼠疫首次在大清國土上爆發,我大清堅決站好最後一班崗,4個月時間就獨力撲滅了前所為見的大規模肺鼠疫爆發,堅決保護國民不因瘟疫大滅絕,為國民安全與國際安全貢獻巨大,對全人類貢獻卓越。並且大清政府全權任命的帝國官員,海龜博士,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伍連德先生,因為對肺鼠疫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在1913年的《柳葉刀》上,還獲得了諾貝爾獎提名!!!要是大清也在遇瘟之後隱瞞疫情,3個月無作為,讓肺鼠疫擴散至全國,怕是中國人又要遭到大滅絕了,而且全世界都要跟著遭殃。大清立朝280年全部時間都在瘟疫與水旱災頻繁的氣候異常周期中,在這段最困難的時期里,大清成功的帶領中國愚民戰勝了大滅絕,走向了人丁興旺與現代化,大清之能力遠超歷朝萬倍,不是大清能領導,哪有現在中國億萬國民存世間的場面?

事實表明大清最優秀,大清對所有中國人恩同再造,中國能夠走向現代化,正是因為有了大清的卓越領導與尊重科學,每個中國人都要感謝大清的科學嚴謹治國恩德呀,若無大清屹立,中國人縱不滅絕也就是個非洲土著部落水平,此乃三謝大清

大清留給民國一筆非常巨大的家業,而不是一堆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使得民國時期有足夠本錢去胡亂革命不止混戰不休的瞎折騰,結果民國初期工業被胡折騰的大倒退後,中國也好歹落得個爛船還有三斤釘的局面,這才能勉強與日本耗上8年,連抗戰都是拿大清研發的武器打的(漢陽造),沒有大清的雄厚基礎,中國早滅亡了。大清盛世最終竟因謠言與陰謀而結束,實在是可惜可嘆呀。在這裡謹向大清表示敬意與感激.

大清給中華民國留下了1200萬領土,20個師的建設了半拉子的新式軍隊,可以國產步槍,大炮,機床,蒸汽機,輕巡洋艦和萬噸巨輪的工業基礎。而繼任者中華民國先丟外蒙再丟疆藏,至於重工業則給共產黨留下個連大清都不如的一窮二白的爛攤子,這就是差距!且看下面的乾貨

大清帝國邁向工業化的輝煌腳步

================================================================

中國第一口油井: 1861年(咸豐11年)台灣苗栗油井是亞洲第1口,世界第2口油井。 該油井1877年被大清收歸國有,清廷還向美國買了一台頓鑽機

中國第一台蒸汽機: 1862年,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艘輪船: 1865年,黃鵠號,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 1865年,上海義和公司保險

中國第一家機器廠與造船廠:1866年,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台車床: 1867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近代軍艦: 1868年,恬吉號,排水量600噸,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汽錘: 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刨床: 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 1869年, 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台銑齒機: 1870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船用蒸汽機: 1871年, 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艘大馬力軍艦: 1872年,海安號,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江南製造局。

中國最早的報紙: 1872年,申報

中國第一家火柴廠: 1879年,廣東佛山縣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

中國第一家電報局: 1880年,中國電報總局

中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潛艇:1880年,天津機器局製造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世界第1艘十字舵尾漿水滴型潛艇

中國第一家大型近代煤礦: 1881年,開平礦務局

中國的第一台蒸汽機車: 1881年,蒸汽鍋爐改制,「龍號」機車——開平礦務局胥各庄修車廠

中國第一條標準軌鐵路: 1881年,開灤礦務局修築的唐山-胥格庄鐵路

中國第一篇《Nature》論文,1881年,我國近代化學先驅者,我國第一台蒸汽機、第一艘輪船、第一艘軍艦、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第一本科技期刊的創辦人,大清同治皇帝欽賜「天下第一巧匠」頭銜的卓越科學家和工程師,徐壽先生,校正伯努利定律的文章

1881年徐壽先生髮表在《Nature》上的論文

中國第一輛標準蒸汽機車: 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個發電廠: 1882年,上海電光公司

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 1888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鋪設的鏈接大陸和台灣的滬尾川石水路電線

中國第一艘鋼殼裝甲巡洋艦 1889年, 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台軋花機: 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

中國第一家現代兵工廠: 1890年,湖北槍炮廠(漢陽兵工廠)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鋼鐵廠: 1891年,漢陽鐵廠

中國第一座現代鐵路大橋: 1894年,灤河鐵路大橋

中國近代第一家郵局: 1896年,大清郵政

中國最早的敬察局: 1898年,湖南保衛局

中國第一台對開平板印刷機: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繅絲機: 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條軋油聯合設備: 1905年,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 1905年,戶部銀行

中國第一艘巡洋艦: 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家水泥廠: 1906年, 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水泥廠「啟新洋灰公司

中國第一艘國產大型軍艦: 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台抽水機: 1907年,15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卷揚機: 1907年,60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 1909年,大清銀行股票

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提名:1911年~1913年期間 大清政府欽命的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海龜博士伍連德對肺鼠疫的研究。(相關成果1913年發表於《柳葉刀》雜誌)

中國第一家牙膏廠: 1912年,中國化學工業社,三星牙膏

中國第一台柴油機: 1913年,燒球式40馬力柴油機,廣州協同和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萬能銑床: 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飛機專業製造廠:1918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

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 1919年,「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福州船政局(即原馬尾船廠)

中國最早的萬噸巨輪: 1918年-1919年,上海江南造船廠出口美國的萬噸貨輪:官府號」(MANDARIN

)、「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

我大清留下的江南造船廠,早在1918年就能國產萬噸巨輪,而且質量良好,出口美帝,直到二戰期間依然在執行運輸任務。大家知道中國第二艘萬噸巨輪是什麼時候下水的嗎?隔了整整40年之後,1958年才在大連造船廠下水,還是外國援建的!

結論:大清才不是歷史倒退,皇軍打上門的中華民國才是歷史倒退!

果粉們天天罵我大清割地賠款,也不動腦子想想,是因為大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外國列強滅不了你才跟你賠款議和的 宋朝跟還金割地賠款了那,那是因為金滅不了你,金嘗試滅宋,但是失敗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兩國賠款議和。 大宋還想跟蒙古賠款議和呢,蒙古理你嗎? ??

秦國還未成霸業的時候,戰國6國跟秦國割地議和。可是嬴政上台之後,戰國6國還想跟大秦割地賠款呢,秦始皇理你嗎???

普法戰爭,法國打輸了,給普魯士割地賠款。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和波蘭還想給希特勒割地賠款呢,希特勒理你嗎???

割地賠款也好,送女人和親也好,雖然不好聽,但是也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實力。大清艦隊和日本決戰深海大洋,中華民國連舢板都買不起,只好和日本決戰南京城,這就是實力的差別!

大中華民國確實不用割地賠款,也不用送女人去和親,因為人家直接來你家裡搶了。。。你知道南京多少含苞待放的處女中學生被可惡的日本鬼子糟蹋嗎→_→


一、渡江戰役一開始蔣公就密令所有艦船撤離到吳淞口,就這樣林遵還帶著重慶號等第二艦隊起義了,光是重慶號一艘艦上,就有共諜的兩個不同的地下組織分別潛伏,我就問你怕不怕……

二、說了海軍說空軍,國府空軍乃是「國母」手創之師,堪稱天之驕子,37年在冊飛機500架,能上天的竟然有91架之多,內戰中更是戰績彪炳,在濟南能組織飛行員在大街上火併憲兵,在戰役關鍵時期敢全國罷飛,協助共軍在魯南報銷李仙洲,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了極大的力量。

說回來,渡江戰役戰線長五百多公里,縱深三百多公里,戰線上國軍空軍有230架,按全勤算每架飛機要負責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其中還有一半是運輸機,杯水車薪!

當然,如果這支空中力量能夠集中使用的話,還是夠共軍喝一壺了,比如徐東會戰,邱清泉能跑出粟神的魔掌,靠的就是空軍晝夜不停的支援。奈何此時的國府空軍已經今非昔比了,渡江戰役前3個月內,國軍空軍叛逃(叉掉)起義十餘次,不到十天一次,俞勃機組在南京起義時還準備扔炸彈炸了正在大校場機場閱兵的蔣公給共軍納投名狀,哪知因投彈系統被一夥共諜破壞而功虧一簣。國府空軍,自顧尚且不暇,哪有心力堵截TG?

哦,對了,國府空軍在渡江戰役期間戰績還是很大的,比如炸成了重慶號……

三、最後說廢柴陸軍,紫石英事件,最受桑的是步兵,步兵損失大,是因為步兵根本就沒考慮過要避炮,江陰要塞牛逼不?重炮環伺,戰前還專門加強了一批機關炮,專打小船,戴司令一聲命令,彈如雨下,炮彈準確的飛向了TG陣地~~~等了半天一個響兒也沒聽到,才知道炮彈都沒裝引信,戴司令打電話問下面,電話線被割斷了,戴司令還沒來得及罵娘,進來一幫弟兄直接把戴司令扣了~~~戴戎光率領江陰要塞全體官兵光榮起義!!!順便說一句,戴戎光深受總裁信任,從南京工兵處調任江陰要塞,總裁還專門宴請他並面授機宜,就這樣,他的親弟弟戴曙光和戴克光都是共諜,江陰要塞的共諜在國共兩軍嚴密封鎖的江面上來去無阻,江陰要塞起義,國府海軍就面臨兩面火力夾擊,不跑才怪。

其他國軍就更不必說了,共軍剛幾點突破,國軍就全線潰退,一個團被一個連追著打,一個師被一個營擋著跑不掉,國軍見了共軍就跑,遇到阻擊就繞道,反正不放槍,追上就起義。百萬雄獅,百萬藏貓貓……


我爺爺的叔叔,抗日戰爭結束後,少將退役。

任武漢船舶什麼局,局長,就是管輪渡的。他被女婿策反了。


軍心渙散,打個屁啊!

我爸爸的姨媽,我奶奶的妹妹,她老公是國軍炮兵連長,上尉軍銜。渡江戰役打響,大軍還沒過江,姨爺爺把國軍制服脫了挖個洞埋了,然後回家去了……


因為太能裝逼了 一方面是解放軍實力強大,指揮正確,作戰勇敢。另一方面是國軍沒有認真抵抗。本來信誓旦旦的裝逼說要守長江,可是又時刻想著保存實力,想著萬一失敗後往哪裡跑。在下遊方面,解放軍渡江之前,以經下野的蔣介石命湯恩伯從長江抽調兵力部署滬杭防禦圈,保護他從上海往台灣運送金銀財寶。在中遊方面,本來白崇禧坐鎮武漢,要阻止解放軍渡江,可是解放軍真的渡江,他馬上就往後撤,生怕部隊被殲滅,一撤再撤,最後撤到廣西老家。東南和兩廣被解放軍解放後,蔣介石又要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割據西南,可是當解放軍進攻時,又避免與解放軍決戰,盡量後撤,結果落的個被全殲的下場。

渡江戰役後,國軍不硬抗解放軍,而主動撤退是戰略失誤。

第一,本來已經經營很久的工事不利用,輕易放棄,再後撤匆匆建立新的防禦體系。匆匆新建的工事,哪有刻意經營的工事管用?既增加了防禦成本,又增加了防禦難度,所以事實看來,長江防線守不住,哪條防線也守不住。

第二,主動撤退動搖軍心。國軍在東北華北大敗虧輸,本來國軍士兵就畏敵如虎,再一主動撤退,則更成了驚弓之鳥,哪還有戰鬥力。淝水之戰時,前秦軍隊的主動後撤,竟演變成了大潰敗。

第三,防禦計劃本來制定好好的,卻不去認真執行,首鼠兩端,基層軍官無所適從,這樣損失更大。還不如一開始就制定逃跑計劃,實力會保存更多一些。

如果國軍堅決抵抗解放軍的進攻,層層阻擊,可能最後也是失敗,但是會給解放軍很大殺傷,延長國民政府的壽命。這種如果不可能出現,因為當時國軍各派系已經不相信自己能夠打敗解放軍,只寄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出兵援助。所以他們要保存自己的實力,在下一輪的權力爭奪中,增加自己的籌碼。保存實力,是新老軍閥們的一貫做法。既然是軍閥,就有這一特性,在國軍的最後關頭,包括老蔣在內的各派系仍然保持這一特性。

由於國軍一觸即潰,只顧著後撤,實在沒地方撤了,就想著往國外撤,所以解放軍在渡江之後的東南華南西南大追擊中,變成了一場獵殺。解放軍象獵人,國軍象獵物。獵物在獵人面前不知道反抗,就知道跑,最後的結局,當然是被獵殺。


因為海軍空軍都不是友軍。


經過運輸大隊長的全力補充,三大戰役之後的解放軍在武器裝備上已經全面壓倒了國民黨軍。別說國民黨空軍了,就算是美國空軍,在朝鮮戰爭中也無法遏制志願軍地面部隊的進攻。至於國民黨海軍,所謂的江防艦隊里還有晚清留下的老爺艦,艦齡比解放軍絕大部分軍以下幹部的年齡多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民黨沒有把瀘定橋的鐵索炸斷?
如何評價北洋將領段祺瑞?
張鳴的《重說中國近代史》寫的如何?
陳旭麓 《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如何評價較好?
中國歷史經歷的最慘烈的浩劫是哪些?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社會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