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家長是否應該替孩子決定呢?這樣造成的影響是好還是壞?

當一個孩子從兒童到成人依然沒有明確的追求與目標(或說他依然找不到自己的追求),他的父母是否應該(或有權)為了他的將來替他做出這個決定?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以及,不同階級的家庭替孩子確定其人生目標的決定所造成的影響有何不同?

ps:這裡的『』孩子『』不僅僅指的是兒童、少年,也指代即將成年的青年。


謝腰。

聽說過「建議」這個詞嗎?正常的孩子,喔不,人怎麼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憧憬?怎麼會沒有理想?有的恐怕是在高壓家長的長期的頤指氣使下已經放棄獨立思考了,或者明明有自己的理想,根本不願意告訴家長。

試想一下,孩子說她/他想學畫日本漫畫,或者遊戲製作,或者性學,中國家長會是個什麼表情?

如果真的想幫助自己的孩子,就去研究下孩子的內心吧,他/她喜歡的人生方向,家長先做做功課,收集相關的信息,前景等等,然後像參謀軍官一樣回來彙報工作,讓大老闆自己做決定。

就醬。


有一種可能性,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就是他目前的目標或追求。

比方說他正在觀察著某些事物,正在感受著某些事物,正在思考著某些決定,所以暫時還不能做出任何決定。也就是說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並不是永遠如此。

我一般上會提醒孩子不要停止思考,然後想辦法確認一下他是否已經停止思考。

另外還可以教孩子使用排除法——我無法知道你最想要做的是什麼,但我能讓你知道,你最不想要做的是什麼!找出一大堆他最厭惡的東西給他嘗試,他要是無法接受,那麼我和他就知道,至少這些東西是他不想要做的。

排除法也能讓他有動機去尋找自己想做的東西——如果不努力往自己想做的方向前進,將來很可能就會被社會逼迫去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

我並不會代替孩子們做決定——但我會告訴他們,不做決定的本身也是一個決定。這種決定叫做「我不做決定」。「我不做決定」往往意味著拖延或放棄做決定。如果你本身不做決定,那麼將來社會就會幫你做決定。你將來報考大學總要在志願這格填一樣東西,逃不了的。


當一個孩子從兒童到成人依然沒有明確的追求與目標 。

先討論這個前提。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孩子在很長的時間裡,應該從兒時起就已經學會了過度順從。從兒童時期開始,很可能他選擇的生活方式等都是按照父母需要的,父母期待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取悅父母和他人,至少是刻意的不衝突和符合。而這樣的孩子因為在很長的時間裡扮演著「虛假的自己」,建立在迎合他人願望而非服從個人真實感受或本能需求基礎上的個體,很容易成為前提里的「沒有明確的追求與目標」,因為他只是在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把這個世界當做一個可以滿足自己主觀願望的場所去體驗和經歷。

嬰童時期親密關係的確是人生意義和滿足感的來源之一。但是,過度的親密關係和干涉會妨礙到孩子體驗自我的滿足感,只有擁有「單獨自我的時間」才有機會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想,察覺出心靈深處的需要、情感與衝動,從而建立自己的追求和目標。

所以可以說,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這個孩子很大程度上缺乏自我並被干涉過多。如果已經形成這個前提,個人認為做父母的是需要反思的。

再談家長是否應該替孩子決定。

做決定,孩子是否會與真實的自己越走越遠,不了解自我深處的需求和情感,是否可以理解為他的心理潛能和感受都被抹殺了?那這個孩子生活的意義是在哪裡?我們可以認為這個孩子的心理健康堪憂嗎?

孩子在過分順從中抑制了自我,那麼很大程度上為了維護自尊,他們勢必會依賴外在事物,而這種情況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打擊或者傷害,面對逆境時會相對脆弱,抑鬱或者選擇自殺的程度會非常大。因為他的內在沒有提供支撐的東西,他無法感覺到實質意義的價值感。

希望給這樣的孩子獨處的機會,讓他做一些創造性啟發性的活動。學著放手吧。


謝題主邀(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邀請我,這明明不是我答的專長啊。)

畢竟我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目前也沒有孩子,只能說點自己孩子時期的個人經歷,以及我自己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

個人覺得,如果是小學到初中的年紀的孩子,我個人認為家長是可以引導、協助甚至可以用一點強制手段幫孩子找目標的。

我的童年時代被父母推著試著學校鼓號隊學會小號,當時北京只有7所學校的鼓號隊是用小號這種比青年號貴的離譜的樂器的,當然小號也得自己家裡掏錢買,二十年前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這錢也不少了。

結果2個月後表現的比一般孩子都差,於是放棄了,至今那個小號還在爸媽家吃灰,上個月老爹在家沒事幹,打個電話過來告訴我他把小號銹住的鍵給弄開了,問我要不要拿回家,我拒絕了(我已經自認沒有玩樂器的細胞了,大學自己主動試著學吉他,最後也無果)。

但家裡沒放棄,母親又找了她當時任職學校的美術老師,教我學畫。 我清楚的記得當初是多麼的百般不情願,但是沒兩個月,我扎進去了,從被動變為了主動。

可以說喜歡上畫畫的這件事,幾乎貫穿了我人生到現在所有大的變動。雖然我不認為我母親在頭一兩個月強迫我去的目的是正確的,但是我依然感謝這段經歷。

另外我可以算是國內比較早的一批家裡擁有個人電腦,且接觸互聯網的人了,小時候只要想讀哪方面的書,也大多都能得到滿足,對於興趣方面的追求,現在回憶起來父母從來都沒有吝嗇過。

不過,這種強迫孩子去接觸某件事情,我覺還是僅限於小學到初中的年紀比較好,並且家長要給自己定一個期限,過了這個時間,如果孩子還沒有喜歡上什麼,就不要再強制了。

畢竟一方面,強扭的瓜不甜,你的目的是強制孩子嘗試接觸沒接觸過的東西,而不是讓他按照你的意志行動。而另一方面,當孩子進入叛逆期的話,這種方式也會產生反效果。

至於叛逆期過了,他也差不多可以自己主動尋找和該對自己人生負點責了,不需要父母幫忙了。

所以,個人認為,年紀小的時候,你可以用稍微強硬點的手段讓孩子嘗試看看。但是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讓孩子過父母規定的人生這種事,還是免了吧。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明確目標與追求」產生的前提是「完整而自洽的世界觀」,而「幫助孩子形成世界觀」的過程一般認為是家長的職責之一。

對孩子世界觀的塑造需要的是潛移默化與言傳身教,而這兩點無疑都需要耗費家長的大量精力。

而「跳過世界觀的一步直接為孩子植入明確而功利的目標與追求」的做法,根本不是「應不應該」而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不經過孩子自己的理解與認同,家長所植入的「目標與追求」不過就是一個個連綴不起來的「任務與應付」而已。也許孩子會在多年後因現實的變故而逐漸理解家長當初的用心,但在此之前的大多數時候,「陽奉陰違」「激烈對抗」「放棄思考」才是最可能出現的情況。


英國 紀錄片 人生七年

階層高的 孩子 從小 就知道 自己 一輩子 做 什麼

底層小孩子 天馬行空 的 各種夢想

他們 只能 接觸 到 媒體 里 的 洗腦

成年世界 的 遊戲規則 他們 接觸不到

你給他 鋪好路 給他講明白 這條路 他會 必然 得到什麼 付出什麼 努力 和 不走 這條路 他會得到什麼 付出什麼 明明白白 講明白

他自己 選擇

我估計 題主 自己 也不太 了解 自己 給他鋪的路 能不能 走通

讓他 自己 走

誰人能 知道 他 能 卷 起 什麼樣的 風暴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想到的是更深層次的東西:小朋友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培養決策能力,或者說做選擇並且為他的選擇負責的能力。

我個人從小是完全沒有接收到相關能力的培養。一切是由家長規劃好的,一路進了科大少年班。表面上看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各種聽話各種成績好。

那麼當進入大學之後,可以有相當的自主權了,卻發現完全沒有經驗也因此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決策。結果就是隨性去玩,隨大流申請出國,最後折騰了很久才大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雖然結果目前來看還算不錯,卻付出了時間的代價。而且這是建立在天賦還不錯運氣很好的基礎上的。如果天賦稍微差一點或者運氣沒那麼好,恐怕就麻煩大了。

這時候回到前面的問題:

當一個孩子從兒童到成人依然沒有明確的追求與目標(或說他依然找不到自己的追求),他的父母是否應該(或有權)為了他的將來替他做出這個決定?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家長從小不給子女做決策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機會,不去培養他做決策的能力,那麼怎麼能指望子女突然一下子在某個時候有這個能力呢?這就好比新兵不做軍訓,突然扔給他一把槍讓他去上戰場,你能指望他有作戰能力嗎?

這個時候再說子女沒能力自己做決定,然後去幫她做決定,這他媽叫什麼家長呢?

換句話說,子女到成年還沒有明確的目標,這事情實際上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家長選取了自己教育方式和原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我現在娃快兩歲,已經開始能聽得懂很多不簡單的道理和分析了。至少他不會走我的彎路。


瀉藥……我就是題主口中的家長給安排好一切的主......從上幼兒園直到現在工作,一切都是我爸媽安排好的。在我小時候幼兒園和小學雖然是按片兒劃分,但如果有人塞點錢是可以進去的。於是我的幼兒園和小學都是在我家這8線小鎮最好的學校。初中在我爸爸以前教學的學校上,我學習成績不怎麼好,高中也是花錢當借讀生在二中上。高考之後我的成績也就能上個三本,於是我爸爸決定讓我學幼教,當幼師。其實我很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因為我爸爸以前是教師,導致我非常反感這個職業。不要說我為什麼不反抗,因為打小到大都是父母安排好我的一切,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以及能幹什麼。畢業後父母又安排我考老師,市內幾個區挨個考個遍,最後還是留在我家這8線小鎮。我以為我是憑自己實力考上的,之後才知道我爸爸又找人了。說實話挺受傷的,無比懷疑自己的能力。現在工作第二年,已經無數次想到過辭職,只是欠缺一個自己想做的事。當我真的找到了,就是我辭去這份工作的時候。

所以題主,看了我的答案有沒有覺得我活的很悲哀。在我看來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就讓他自己決定吧。


謝邀。

我現在不過是個二十歲出頭的考研狗而已。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思考的深度還有所欠缺,我只能根據我的感覺來回答。不一定對。

兒童時期,父母替孩子做決定,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年紀小,很多事不懂,父母擔負責任幫孩子規劃未來,沒什麼不對的,這是做父母的責任。

曾經我覺得,等著長大了,父母再幫孩子做決定,那也實在是太蠢了。後來上了大學之後,見了不少事,了解了不少人,這才感覺,我當年的想法還是太草率了。這種情況,得分人。

大學裡渾渾噩噩混日子的有很多。書讀的好不好是其次,重要的是別浪費著青春年華。普遍的這些人天天宅在宿舍里打遊戲,看電影,書也懶的念,飯都懶的吃,都動不動讓別人給自己帶。一談遊戲,說話滔滔不絕。一處公共場合或是談些正事,什麼也不知道。學校里搞什麼活動都懶的參與,明明都不了解人家的活動,直接來一句:「反正活動那些獎他們肯定也只給自己協會的人留著。」就這樣給自己不上進找足借口。天天翹課,被點名了還罵老師煞筆。一到了考試著急了,千方百計想著抄別人試卷,但仍逃脫不了掛科的命運。天天就尋思著安安靜靜混個畢業證就行了。至於未來,管他呢。

我周圍就有些這樣的人。渾渾噩噩過日。做事兒就喜歡走捷徑,糊裡糊塗過日子。問畢業了怎麼辦啊?也就嘟囔個找工作唄。自己喜歡啥,自己上大學是為了啥,自己以後到底往哪方面發展,啥也不想,單純就是混,先把眼前的遊戲打完了再說。

在學校里成績也不行,人脈也沒多少,察言觀色處理事情能力比同齡人差的不少,大學四年下來,養了一身懶毛病和贅肉,榮譽啥的也沒有,出去怎麼和人競爭崗位去?家裡有背景的還好,要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出去跟人家爭個心儀的工作得多難啊。哦,可能他們連自己到底想幹什麼都不知道,只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與其這樣,沒準兒父母給決定的會更加好一些,可能讓他們擺脫隨波逐流。。也許他們本身都在等著父母給他們決定。競爭不上崗位期待著父母給找關係找工作,能不能說這是一種「巨嬰現象」。

所以我覺得,父母在孩子長大了時候,還替孩子做決定,是不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人的身份。但是有的人長大了,父母給他們決定還沒準兒對他們是挺好的事兒。

個人意見,不一定對。不喜勿噴,和平交流,謝謝。


個人認為,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父母可以說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在孩子迷茫、忐忑、沒有目標時確實應該引導孩子去發現、了解乃至確立目標,這裡從兩個方面說,一是從兒童的角度,我認為父母無權根據自我意志為孩子決定目標,和基本的修養、道德和品質不同,需要讓孩子知道是非曲直,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些是必須灌輸給孩子的觀念,但理想和目標,最好還是加深孩子對科技,藝術和整個社會的了解,從而從中發現興趣,在對興趣的研究中確立目標,並選擇重點,支持培養。如果孩子已經成年,我認為父母可以給予意見和建議,如果孩子有自己的選擇,父母應該尊重並提供幫助,但若自己的孩子沒有理想和信念,只想做一個啃老族,我認為父母還是應該強制孩子走一條由父母選擇的維生之路。 至於不同階級的家庭替孩子決定的人生目標,不光是不同階級,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所確定目標的不同,達成目標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經濟條件和鍛煉條件都是不同的,這些目標不是真理,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問的太寬泛,無法針對性的回答。隨便說說吧


請回答1988裡面有段情節跟這個問題一樣。馬上高考的德善很苦惱,因為身邊每一個朋友都知道要做什麼,而自己沒有目標。她爸爸的回答才經典。看哭了


我覺得我的時候基本就是按家長的節奏來的,很多時候他們說是給我選擇其實已經決定好了,因為他們知道我是乖孩子,總會聽他們的。

很多時候他們覺得已經對我很好了,說和我像朋友一樣,可是我選擇了,他們也會說服我跟著他們的想法來。

我長怎麼大唯一一次沒聽話就是堅持一個人去外地找朋友玩。

家長永遠是對的,因為他不會讓你知道這個對的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PS:家長說的話總是不算數,可他們永遠不承認自己錯了。


你好,謝邀,不過這不是我的專業,回答不上來。不過,我個人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一個生命,生命應該被尊重,人生路上我們會遇見給我們指路的人,但路還是自己走出來的。這是我的感悟。謝謝。


謝邀。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大人的指導,這裡的指導我覺得僅限於把孩子領往他可能感興趣的方面,帶他入門,後面有沒有興趣得看孩子自己的意願,順其自然就行,不要強迫孩子,畢竟孩子只有那麼一兩個,抑鬱了不開心了,不還得自己收尾巴不是么。孩子沒有方向,那也是見識太少,選擇的範圍太少,你讓他選擇讀英語還是讀物理,這種選擇本身就充滿了局限性,如果選擇的範圍更廣,攝影,游泳,長跑,物理,天文,自然,生物,跳舞,唱歌,樂器,等等等等,那麼那麼多的方向,總會有感興趣的,不要說唱歌的沒有前途,不能學,你就該學好數理化,你的方向你的理想就是做人上人,這樣的導向是不好的,孩子到適當的時候會有自己的選擇,但是前提一定是家長給他打開那一扇門。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孩子的眼界有時候確實有些局限,替他做一些決定也未嘗不可,這個要跟孩子溝通,比如說選專業,遠文理科,孩子迷茫的時候你可以幫助做選擇,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目標,就跟他說好,選擇的後果自己承擔,我會幫助你,但不會允許你翻來覆去,反覆無常,這樣的人沒有定性,是不會有好的發展的。


啟發而已,怎麼能幫人家做決定呢?


可以的,也可以慢慢引導


那肯定沒有權利。

主觀應不應該就隨便你,客觀多半是不應該。

我們先從時間線來說。

不管任何時候,家長的行為態度都是都是都是重要的。從小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說孩子有沒有目標之前,考慮下自己有沒有什麼目標。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成功與否先不說借口。

也就是說,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是從古的基本尊重。

你一口一個要啥自行車要啥自行車,不,要啥目標要啥目標,你不曾考慮孩子想要什麼。

家長被世俗扇耳光打疼了,擔心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呀,很可能你們的擔心正是他們所擔心的。

說家長比較喜歡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這工作好的地方就不說了。

體制內那些個老派人的¥人際關係¥,和孩子眼中的人際關係一樣嗎?

講道理的時候能不把組長的身份牌貼我臉上嗎?

是,道理我都懂,您擔心我,怕我吃虧。

所以,我不說您老了,反駁您怕您沒面子。

愛如果建立在為你好上,真的不是綁架?

我可能是一個對事大多以好壞都有的人,也就是我大多不在意事情的好壞發展。

我只是說大多,別懟我。

就想吃飯一定要請客嗎?

或者說,我一聲謝謝真的比不上幾十聲謝謝?五百塊錢?

那是,數量比不上嘛。

如果家長說,你以後不改掉這些,就會像我一樣。

那怎麼不知道要是改掉了,我們的時代,連你現在這樣都不如。

我不知道作為家長需要孩子有多好的目標,作為家長,是否有本末倒置將教育孩子做人放在了利益的下面?

如今的看人品可能以下的行為在如今都會讓人不舒服(個人看法)

當眾打罵孩子,請參考看到別人打罵孩子是什麼感受?

縱容熊孩子,請參考遇到熊孩子是什麼感受?

作為家長,你是否當著孩子的面拾金有昧,別告訴我你還隨便告訴孩子沒人要的錢是自己的。或者什麼錢多錢少之一就不要還。

留守兒童從小上黑網吧的我,我媽告訴我注意安全,所以我讀了軟體工程專業。(但我不知道聽了多少人說上網不好,不上網做什麼?缺愛的小孩難不成吸毒?)

大多數情況下,網吧比起KTV,酒吧已經好很多了。

所以,你很可能扼殺了孩子很多優秀的目標。

當TA拆了第一個 你撿來的錢買的遙控車。然後你打罵著說道,敗家子。

枉為父母的感覺。

就拿我學的電腦相關專業軟體工程來說,我三年前報專業時,我自己選的,我老爸讓我當兵當醫生當老師(固定標準選項),因為個人比較獨立,也沒啥就選了。

都三年了還是很多人覺得沒面子專業,甚至(請參考如何向家鄉人介紹自己是程序員)就以為我們是賣電腦的。對呀,就因為這可能的無知,我以後要真是賣電腦,敲竹杠多賣你一兩千也沒什麼?

有人說,是呀,你看這舍友性格不好,邋遢,沒禮貌,就是因為TA爸媽離異?不會為人父母?沒教育好?

所以,你以為你眼中廢物一樣的孩子,別人就不這樣看了?然後你還以為你怪孩子,別人也怪?

別人會說那些:我這麼努力教育TA我圖什麼?的父母是智障。

你可能怕你孩子以後過得比你好,所以出了基因遺傳,還要後天傷害吧。

然後是孩子,

其實,旁人說一下你是什麼家庭原因,導致你怎樣怎樣,也就罷了。

如果你自己也那樣說,我也只會告訴你,如果生在貧窮父母沒文化的家庭,有心理疾病,那麼你生在富有且父母有文化的家庭里也很可能是個有病的富二代。

許多家長沒多少文化,他們太會教育你,如果說他們真的那對你好愛你來綁架你,那麼他們很可能不是為了錢,可能只是詞窮。或者是就是無奈。

當一些父母看到掉落的錢時,拾金不昧不是沒有出現過,只是,有句話並不知道你能不能體會。

窮怕了。

英雄聯盟打過沒?

多蘭系列的裝備買過沒?多蘭之劍,多蘭之戒。

你是不是後期會賣掉,給更好的裝備留空位,提供資金,就像你拆玩具,像是給未來造飛船做準備。

但是,你以為父母遊戲時間是後期?

他們可沒你這樣時間多,說個簡單的看法,他們掙錢的時間與機會可能在減少,你以為讓你成龍成鳳是首要?不,是養活你。

高鐵來了,先這裡。


因為我的寶寶還在肚子里,我只能憑自己的內心回答。

我覺得孩子過了青春期以後父母就不要替孩子做決定了,這樣不利於親子關係,而且孩子內心雖然沒有想法,但是是暫時的,他的人格和情商在慢慢覺醒,總會有一天遇到喜歡的人或是想要做的工作,他就會努力了。如果一直沒有目標,父母啟發下也是可以的,就是別逼迫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小孩子肯定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的。這時候就需要大人的培養了。

讓孩子們看周圍的人,看看什麼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什麼樣的工作是輕鬆的,什麼樣的工作非常辛苦的,什麼樣的工作是將來會被淘汰掉的。什麼樣的工作是將來自己可能擅長的?

適當引導,這樣他就會形成自己想法啦。

兒子6歲的時候非常羨慕同學的父親在pizza店裡工作。他們學校要求收集裝牛奶袋子(可以裝4升牛奶的口袋)做環保項目。那個同事拿了100個牛奶塑料袋子過來,上了學校的校報。於是兒子勵志要做一名pizza師傅。

我說:好啊。第二天做饅頭時,我讓他幫我揉面。還說:做一名面點師傅,必須身體強壯,要不然你連面都揉不動。順理成章的要求他:每周去做三次額外的運動。

後來,學校里畫畫,題目是我的家。那個同學畫的家裡有12個人,他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住在地下室里。兒子畫的家裡只有3個人,他自己一人一個房間,還有一個房間給他專門放玩具,地下室是他和爸爸打遊戲的地方。利用這個機會趕緊教育他:各種工作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低的工作相對社會價值高的工作,從業人員工資低,勞動強度大等。

然後,兒子在pizza店裡工作的願望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謝邀。我兒子還有十幾天就要初中畢業了,我曾問過他一次「將來有什麼目標?」 他一臉茫然地「啊,我沒想過」……

我兒子是那種對什麼都很無所謂的孩子,不爭不搶,大大咧咧,對自己要求不高,對別人平和寬容,總之,就是隨遇而安的那類人,所以,他至今都沒想過「人生規劃」這回事!做為母親,我覺得他這樣也沒啥不好,平時也只要求他「儘力就好,不儘力將來後悔可別怪媽沒提醒你」。不過,高中三年是形成人生觀最重要的三年,所以,我會慢慢在這方面引導他,讓他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但我不會強迫他接受我的觀點,畢竟,路得他自己走。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川農本部在雅安,而眾多王牌專業轉移到溫江校區?
你在課堂上干過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
如何擁有像童年一樣的快樂?
如何很好的進行英語演講?
打算博士畢業不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生們,你們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

TAG:教育 | 家庭 | 人生規劃 | 個人發展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