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人民的名義》對各角色評價反轉?


非常簡單,因為正面人物被大力宣揚的部分,都不夠真實,反倒是缺點顯得蠻真實的(比如達康書記的不近人情眾叛親離,猴子夫婦的不食人間煙火等等缺點)。

這個真實,不單純指的是「事迹」的真實,同樣包括人物邏輯的不真實。

以陳岩石老人為例。這樣的人物是絕對存在的,有很多具體的實例,但是這個角色依然收穫了不少反對意見。除了不適應新時代的法治觀念之外,核心原因在於,他的內在邏輯站不住腳。

作為一代老革命,他從地獄中來,付出了血與火的代價,獲得如今的生活,這個幸福感、自我實現感的提升,是非常驚人的。任何破壞現存邏輯的做法,在他看來都是令人震驚的難以接受,因為他付出過代價,深切的體驗過今昔。所以他的自我邏輯是堅實可靠的。

但是劇中試圖通過他來表述的理念,卻沒有這麼堅實。因為新一代官僚,並沒有從地獄中來,付出的努力也不見得比平民寒門子弟更多,而且他們要獲得更多的幸福,也不必付出慘重的代價。陳要他們敬畏人民,他們是不會理解的。所以新一代官僚,絕無可能有類似於他的堅定信念,也不可能因為無關痛癢的一兩次講課就覺悟。以陳老的觀念,無論個人怎樣燃燒,都很難在現在的環境擴散。單純的煽情,說服不了屏幕裡面的官僚們(他們更多的是看在陳老的政治資源的面子上),同樣也很難說服屏幕外面那些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人們。他的所作所為說服力不強,因為確實「無效」,明眼人甚至可以輕易的指出,劇中陳老已經悲劇性的變成了一個被利用的「資源」,被官僚利用也被他身邊的勞動人民利用。這並不是電視劇本身的缺憾,現實世界就是如此無奈,戲說的力量哪裡能比得上事實呢。

裡面此類例子數不勝數,比如高小琴反諷一身正氣的陸亦可,得到大量觀眾的認同,因為後者的邏輯確實站不住腳,而不是前者的邏輯多麼高明。

更何況還有夫妻坐在床上肩並肩坐著用書面語言大談其反腐,已經超越了不真實的程度了,令人尷尬。這種不象活人倒象木偶的塑造方法,本身就在損害人物形象。

相對的,正面人物也罷,反面人物也罷,身上的缺憾,人性的複雜,卻非常的真實。實例上也真實,邏輯上也真實。貪官不見得是為了破壞社會主義建設(沒那麼偉大),可能只是單純的貪財或者給子孫謀私利(覺悟不夠是個很真實的現狀);好官也可能是個「何不食肉糜」的愣頭青,或者乾脆就是個不近人情的討厭鬼。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無論完美的好還是徹底的壞。

觀眾本身就是凡人多過超人,更能夠體會到平凡人的缺憾和不足。包括貪小便宜啦、愛面子啦、護犢子啦,甚至還有無能啦、矯情啦這種普遍存在的負面特質。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才顯得偉大;完美無缺的人做出任何好事都顯得理所當然。所以觀眾會執著於發掘小角色身上的閃光點(例如尤會計這種只有一場戲的),而對於侯亮平的大量批發的高光表現徹底無感。

所以所謂的評論反轉,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轉。人們也並不是原諒了貪腐,而是「認可」了角色的塑造,認可了反面人物是一個複雜多面,含有足夠真實可信層次的人物。對於正面人物的批評,更多的也是針對角色本身的過度理想化(侯),或者附加在人物身上的所謂理念過於高大上超越了普通角色可以承擔的(陳)。這屬於對人物塑造的反彈,因為人們都有一種樸素的經驗:事有反常即為妖。

從這個角度來說,本劇的進步很大,但是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啊。看看美帝的人物塑造吧,拯救世界的不但都是普通人,而且多數一身缺點,甚至是社會失意人。為什麼達康書記這麼腹黑依然圈份無數,仔細看看,他完全符合好萊塢的人物塑造啊—————— 一個人有得必有失,他追求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要用他的家庭幸福做為祭品來換取,所以他始終無法真正獲勝,始終是苦樂兼備。這不單純符合統計規律,也符合戲劇審美。人們對此類複雜人物的塑造,都是讚賞的,比如祁廳長、高書記,這說明觀眾其實有審美能力!是以前的垃圾節目沒能符合觀眾的審美訴求。現在的所謂反轉,也不是什麼反轉,而是「非常正常」的審美結果。認為正面角色就是高大全彷彿石頭裡蹦出來的,反面角色就毫無理由的要壞到底的,這種二傻子似的審美判斷,已經跟不上觀眾水平的提升了。


我說說孫連城。

我雖然也寫過小說,但沒什麼名氣,筆法稚嫩,相比周梅森先生那是不要提了。

但我也能輕鬆設計出一個保證所有觀眾都討厭的懶政典型。

比如大風廠批地時候,沒地了,那真的是沒辦法了。

要是我來寫,就寫孫連城讓西坡先生把環保局發改委的意見來回倒騰幾遍,規劃方案改來改去,還有國土局甚至公檢法機構的意見全部玩轉一個來回。

最後告訴你,我覺得你這個方案巴拉巴拉不合格,不予通過。

話說地皮說批就批?難道不要掏錢買地?買地不需要招標競價?

李書記沙書記都說了要幫你大風廠,但我們也得走程序,對不對?

我寫的孫區長一副撲克臉,在每個環節推三阻四,天天要你證明「你媽是你媽」這種問題,難嗎?

再比如整改窗口,我就寫孫區長有錢不辦事,故意推卸給信訪局長,就是不批錢不幹活,不行?

我再加一點,孫區長每天上班嗑瓜子喝茶看報紙,上班時間炒股,對群眾愛搭不理不行?

把那一垃圾桶的紙杯換成一煙灰缸的煙頭,難嗎?

以周梅森先生對官場的了解,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寫一個人見人恨的懶政幹部,易如反掌。

但周梅森沒這麼寫。這絕對不是他失了水準,不慎塑造出了個爭議角色。

他在抨擊的是制度。

區里沒地,整改沒錢,孫區長不打擦邊球就辦不了事,辦不了事就是懶政,懶政就要下台。

打了擦邊球,一不小心就是下一個丁義珍。至少是高育良。

真要是跳過了程序給大風廠一塊地,李書記沙書記說不定就給他提拔提拔。

仕途現在是順了,萬一沙瑞金倒台,陳岩石可是在大風廠有股份的。

分分鐘給你個利益輸送,馬亮平牛亮平送你進大牢,劉新建就是你的榜樣。

人民群眾恨懶政,但是懶政不是幹部造成的,而是制度造成的。

說說祁同偉。

不談小說里的形象,只按電視劇來。

祁同偉長相英俊,愛憎分明,對高老師湧泉報恩,對高小琴有情有義,加上演技爆表,最後那一句「去你的老天爺」直接圈粉60億。

首先,從上帝視角來看,祁同偉絕對談不上一個好官,甚至談不上一個好人。

身邊有個祁同偉當領導,當同事,當下屬,當情人,當親戚,甚至是當老公,我想都不算差。

但是省里有個祁同偉當公安廳長,國家裡有個祁同偉當領導幹部,當真不是國家之福。

如果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祁同偉所作所為過分嗎?

我們如果有一天能成為公安廳長,能抵得住金錢誘惑嗎?能不恨操控自身命運的梁璐嗎?能放得下親朋好友嗎?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領導幹部都是聖人,所以我們同情。

雖然祁同偉的惡是赤裸裸的。

為什麼知乎上對孫連城的評價尤其高?對祁同偉也是同情多於憎惡?

因為知乎人不乏在政府、企業、事業單位掌握實權者。

他們能理解一點點祁同偉,太能理解孫連城。

一方面,要報領導的恩情,報當年玩弄自己的「梁璐們」的仇恨,幫助家人。

這一方面不做就成了眾叛親離李達康(但是未必能有李達康的成功),做的過了就成了祁同偉。

另一方面,奇奇怪怪的制度限制了自己的手腳,繞過制度可能被送進監獄,不繞過就是懶政。

高育良。

我覺得這個人是真的冤。

違反黨紀是真,違反國法呢?我沒看見。

收受賄賂?什麼賄賂?

收了個高小鳳?高小鳳又不是寵物貓狗,能算送嗎?談個戀愛也算受賄了?

高小鳳的別墅?婚前送的,也能把屎盆子扣到高育良頭上?又不是共同財產。

假如我爸給我買套房,若干年後我和我的女朋友結婚了,不巧我女朋友又當了官,也算受賄?

兩億基金?那是姐姐給妹妹的錢!

敢情我是醫生,我爸給我鈔票,我是收受紅包?醫院要開除我?

嚴格從法律上來說,壓根說不通好嗎!

構陷侯亮平?證據是蔡成功偽造的,舉報是蔡成功提出來的,蔡成功的兒子是王文革綁架的,拜託,高副書記只是和肖剛玉說了句依法辦事而已,哪裡構陷了?

還有人說包庇罪的,明知道祁同偉放走了強姦犯居然不向組織舉報。

好的你贏了。

為什麼正派角色如此偉光正,夫妻同床還在講政治,反而不受人待見?

因為在正面角色里,法律和程序完全就TM是擺設好嗎?

通過法律打敗了違法之徒,那叫大快人心。

通過權力打敗了政敵,再扣上違法的帽子,那叫政治鬥爭。

周梅森從頭到尾都不是在講一個善惡鬥爭的故事。

這是一個抨擊制度的故事。

知乎人不乏公務員,不乏企業中高層幹部,深深了解制度的弊病。

他們對惡的制度深惡痛絕,但更憎恨破壞制度的人。

但也有一些人,他們也許也有見識,有能力,有威望,但他們不了解體制。

他們認為,惡,是因為惡人,善,是因為善人。

《侯衛東官場筆記》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好的制度讓壞人做好事,壞的制度讓好人做壞事。

說一個完全無關的故事,大家就當看個笑話。

今天上午我門診,一個腫瘤病人和我吵架。

我很能理解對方的憤怒,但我也很無奈。

他是來開藥的。但是葯佔比到了,不能開藥。

邏輯大致如下:

1、不能開藥——你憑什麼不給我開藥!

2、下個月再來——這個月怎麼辦?

3、做個CT複查再開藥?——黑心醫生,不做檢查不給我吃藥!

4、去藥房買吧——哪個藥房有?

5、告訴病人哪個藥房有。我TM是找死吧!

6、不告訴病人具體地點——你是故意刁難我吧!

於是我覺得對方纏夾不清,他覺得我冷血黑心。

如果這時候檢察院把我拷走了,病人一定歡呼雀躍。

請問,該怪誰?


我就從演員演技的的角度來說吧,角色人設方面上面很多大神都說了,我就不重複了。

先看正面人物的演員,按職位高低來

1、一號BOSS沙瑞金,扮演者張豐毅——成功完成任務,且說話時的語氣與神態,總能讓人想起某位大大,算是亮點,可惜戲份太少,但上路只要穩住就行,壓力不大。

2、圈粉高手李達康,扮演者吳剛 ——以一己之力扛起正派吸粉大旗,讓編劇都捶胸跺足後期應該把戲給達康孫書記,算是超額完成任務,可惜只有一半戲份,相當於打野開局帶動三路之後,掉線了···這就相當尷尬了。

3、絕對偉光侯亮平,扮演者陸毅——全程在線的偉光正演出,配合經典的「死師兄,摸額頭」的尬演鏡頭,成功告訴我們,如果不是演技超群,不要挑戰偉光正人物,你以為那些演偉人的特型演員只是長得像?TOO YOUNG,沒演技,你演個周總理就不是演技不好的問題了!這是侮辱偉人,是政治錯誤,儂曉得伐?人設單薄+演技中庸+戲份全程,中路已崩。

4、檢察院之花陸亦可,扮演者柯藍——真·官二代出身的演員,把一個官二代演得如此令人扶額,不得不懷疑柯藍在劇組的重要作用不是演技,而是為了過審,畢竟廣電膽子再大,也不敢對開國元勛的後代演的檢察院的戲動手吧?不用說了,正派女一號也掛了,這下路也應該崩了?

5、人形警犬趙東來,扮演者武松,哦不,丁海峰——完美完成任務,上能辦案查線索,下能約會撩亦可,能在不多的戲份里,盡自己全力演繹角色,堪稱教科書版演員的自我修養。問題在於,他在正派中的戲份也不多,而且考慮到跟他演對手戲的是尬演天后柯藍···下路最可怕的事,不就是王者輔助攤上青銅ADC嗎?

再來看反面人物的演員,這個就隨意來了

1、一群豬隊友高育良,扮演者張志堅——高書記就不說了,演技全程在線,還有各種精彩彪戲鏡頭,雖然身邊一群豬隊友,但依然帶領漢大幫興風作浪。張志堅就演技而言,與張豐毅不相上下,但奈何高書記戲份多,戲劇衝突多,可彪演技的場合多,因此精彩鏡頭自然也比沙書記多,與他對線的沙瑞金表示強烈媽賣批。

2、胸懷宇宙孫連城,扮演者李威——出場戲份少之又少,但人家愣是在最短時間內打出最大輸出,哦不,展現最佳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提供了「這腐敗分子咋這麼壞呢」、「更何況,他還胸懷宇宙」等金句。另外,編劇的人設也立了大功,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懶政官員。屬於你只要按照劇本演,就能出彩。而且最牛的是,達康書記掉線,他就掉線,達康書記上線,他就上線,打野互換,這波不虧。

3、不許牛存趙瑞龍,扮演者馮雷——但憑一句自己改的台詞「京州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存在」開場,就開始演技全程吊打陸毅的存在,並且將一個囂張跋扈卻又圓滑狡詐的官二代演得淋漓盡致,其實原著中,趙瑞龍的戲份雖多,但角色並不突出,但馮老師愣是憑演技與對角色的理解撐住了場子,堪稱超額完成任務,雖然半路上線,但他對線的,是對方崩得最快的中路侯亮平,嘿嘿嘿···

4、最佳女主高小琴,扮演者胡靜——《人民的名義》里女人戲並不多,而高小琴與高小鳳作為主要的且性格截然不同的兩位女角色,對演技的要求是相對較高的。為了演好這個角色,胡靜不僅跟著豪門婆婆出席各種酒會,學習社交禮儀與技巧,甚至還帶服裝進組,反觀在檢察院呆了三天就覺得自己體驗了生活的檢察院演員群,只能說,陸毅和柯藍輸得真不冤。我已經不忍心列舉胡靜和柯藍對戲的情況了,因為有良心的觀眾都看不下了,單方面,純粹的,吊打···

5、勝天半子祁同偉,扮演者許亞軍——《人民的名義》塑造的最成功、引發社會討論最多、最讓人爭議的角色之一,至於許亞軍老師的演技,就不多描述了,開始有人說他是中國的「喬治·克魯尼」,後面已經不說了,因為兩個人都很帥,演技都很刁,沒有必要再拿來對比了。他+胡靜+張志堅反派三巨頭的演技,基本上把正派陸毅+柯藍按在地上摩擦。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角色評價要反轉了吧?

正派角色要麼先天人設不足,要麼演員演技著急,好不容易攤上一個演技好+人設好的,結果戲份又不足。

反觀反派,人設不足的演技牛,人設豐滿的不僅戲份足還配一個演技大牛來演。

你給我一個反派輸的理由?


編劇偏愛刻畫這些人物。

比如題主說的孫連城,編劇沒有把他編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庸官,而是花了很多心思去表現他按時上下班,對群眾和顏悅色,認真辦事,最後還讓他懟了一波李達康,這已經算夠給筆墨了。一般的貪腐劇完全可以把孫連城編成一個對群眾吊著臉,愛答不理,上班打撲克的懶政官員,面對領導的職責慚愧無地,很有可能這才更符合人民群眾對懶政的印象,不過這樣就很討人厭了。

還有祁同偉,知乎上從這個劇開播起就沒有停止過對這個人物的分析。並出現過三次反轉。前幾集哭墳直到祁同偉刨地的時間內,知乎上一律的「這個人怎麼這麼傻,不光傻,還壞!」;然後劇情進展到唱智斗直到回憶祁同偉的學生生涯,知乎上風向變了:「這個人墮落是有情可原的,可惜!」;然後劇情又發展到祁同偉擺平他親戚的輪姦案,還多次進行違法行為,知乎風向又變了:「就算是有情可原也不能原諒!這種人豬狗不如!」;最後劇情發展到祁同偉要勝天半子,自殺身亡,知乎又流出了眼淚「可惜啊!悲劇啊!」。

所以你看,知乎上的評價風向完全是被編劇掌握得死死的,觀眾的反應都在人家意料之中。這也說明了這部劇的劇情真是很精彩。


題主歸納的評論現象基本屬實。

先講講這幾十年的一個社會進步。

太遠的不說了。近十年來影視戲劇的創作與觀賞活動,臉譜化的塑造和解讀漸漸淡了,代之以越來越豐滿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層次,這是可貴的進步。小時候看電視喜歡問媽媽「那人是不是個壞人?」,長大了則喜歡問自己「那人容不容易?」當然,並不是因為壞人越來越不容易了,也不是不容易越會變成壞人,而是觀眾與作為戲劇創作來源的現實之間,永遠隔著一個東西,就是戲劇創作本身。壞人和好人,哪個會更容易,這中間沒有必然關係,儘管統計出來可能仍然區別明顯。

戲劇的創作,是存在優劣高下之分的;現實的觀察,則有材料多寡平衡之別。這兩點,任何創作者都逃不掉。

先從典型之一的「孫區長」說起。

該角色在這個戲裡,是必須「死」的。這是這個戲劇的社會任務之一:嚴厲批判懶政現象。這是本戲與生俱來的語彙系統(想說點好話甚至翻案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語彙無法執行)。

問題還是出在(原因之一)——素材的失衡。孫區長戲份不多,所有戲份總一下會發現,正面(或中性)素材居多,包括孫解釋一些行政常常苦於缺錢用等等,是會讓觀眾打不少理解分的,但整個戲看下來,懶政就是懶政,這個性定得觀眾也無話可說,只是覺得不太是滋味兒。(心裡其實就是略不服,可能也有觀眾很不忿。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給我們的孫區長再加個延伸戲:是演繹懶政帶來的具體危害的戲,多半心裡就平衡一些了。能腦補就自己去腦補吧,這個劇顧不過來了(誰讓黃毛霸佔了這麼多呢)。

問題還出在(原因之二)——觀眾的代入心理。不管幹什麼,都要具體一樣一樣干,人力物力財力,打拚得多了就對「容不容易」更有體會。這不是小時候關心得到的;長大了,人們在內心最平常也最多積累的感受就是這個。

至於是非忠奸,不多個「十年史」、「三十年史」、「百年史」作為鏡子,凡人多半是看不出來了,自然也無感。

關於這一點,筆者多分享一個小小的擔憂:還是很希望廣大朋友在關心容不容易的層面上,再訓練一下自己對更多維度上的理解力與感受力。人生嘛,真的說下來,沒有人是容易的。

不能太體貼肉體。

接下來略說一下「高書記」、「祁廳長」。

其實造成題主所述現象的,孫區長的原因也適用在這兩人身上。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一時找不到專屬命名了,反正說的是:旁觀者容易對更熟悉的人抱有傾向心理。都不管所熟悉的對象是什麼性質。舉個著名的例子:《聖經?創世記》中,該隱因為上帝喜悅弟弟亞伯的祭物而不喜悅自己的,遂起了嫉妒和殺心,於是謀殺了亞伯。整個記載下來,該隱的篇幅佔去90%,亞伯的寥寥數語。很容易使讀者更加同情該隱。原因其實不是別的,就是因為更熟悉該隱。(實際上,亞伯被悅納的原因,雖然在這段裡面記述極少,甚至看不出來,但是令人震撼的是,跳到全本聖經的層面來看時,原因就俯拾即是了。)概覽名戲,會發現一個弔詭的現象:戲劇創作者實際上常常是對人之惡有更深的觀察和理解的,演繹起來也更入木三分。相比之下,陽光正面的東西反而力道不足。這簡直是魔咒般的繭縛。

順帶提一提高小琴。這個社會的惡,常常會加倍地作用在女性身上。這是整個社會應當著重反思的。

最後,我要得罪一下人了(實在對不起)——陳岩石的角色讓這麼多人喜歡不起來,不要都怪大家——恕我直言,這主要跟白志迪先生演的不怎麼樣有關。

一個從抗戰年代過來的老兵,我覺得這個形象還是令我信服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雖然沒做多大驚天動地的事,但性子和品格如出一轍)。白志迪是老前輩,演技什麼的我也不深究。關鍵是我認為在很多告白性演繹中,白志迪(包括他老伴兒)「用力過猛」「面肌亢奮」的痕迹實在遮掩不掉;說實話,這兩個「老人」在戲中承載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僅靠一句句告白傳遞出來,是很難讓演員找到最舒服最自然的點的。但難演不代表做不到(沒有苛責的意思,主要還是戲劇設置不夠完善)。在做到的演員當中,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就是馬少驊老師在《北平無戰事》中演繹的一個地下黨,客串了一下,第一二集就Game Over了。其承載的意義一樣重大,但看完筆者都心服口服淚服。看過的朋友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所以,總的來說:

1、這些評論現象不是空穴來風的;

2、但追究更深層次的話,觀眾、演員、戲劇設置都有責任;

3、&<人民的名義&>這個劇,最大的成功在於足足的話題性,以及部分演員的演繹也成功傳遞了作品的意旨;

4、但缺點仍然非常明顯,最不能逃避的就是:一些作品意旨的傳遞手法,是匆匆上架的,不僅打了折扣,有些還起了一定的反作用,真的不要太怪大家難伺候(不排除部分觀眾心理實在太不正);

5、是非忠奸的探討,需要非常平衡的材料證據來支撐。這一點做不到,常常就會引來無休無止的口水仗。

以上。


人們對於階層固化的恐懼遠超過了對於貪腐的仇恨。


雖然作為娛樂產品,用迎合大眾的方式講故事無可厚非,但不應該用"陳舊的、清朝明代的封建政治的理念」,以喊口號的方式、來灌輸本來就不懂政治的老百姓。

周梅森「過時了」

人民的名義仍舊停留在倚仗"明君"和"包青天"、海瑞式清官的思維模式。

BBC news文章中舉出三名主要女角為例:

年輕貌美、手腕情商都高的"成功女企業家",靠男人發跡,終脫不了成為男人權錢交易中的玩物、手段和工具;書記夫人,身為銀行副行長卻"智商全無,作天作地",抱怨丈夫心裡沒她,結果惹出一堆麻煩。第三個比較鮮亮的女角是反貪局處長,30來歲單身女,形象正面,但老是被包括下級在內的別人催婚,似乎沒多少人關心她的職業成就。

而這明明就是"停留在十年前的視角認知"。

so 作為任何一個公民對正派的反對和為所謂反派的發聲,都是在說一句話:

我們可以不可以真的依法治國?

不要以為我們是晚清時期的民眾。

不要忽略我們的智商。

圖片來自bbc中文網。涉及敏感信息已作處理。


我倒是沒有對很多正面角色感到反感,但是對反派角色感到同情。

無論是祁同偉,高育良,李達康,歐陽菁還是高小鳳,劇中都給了很大的篇幅來說了他們的經歷,說了他們為何變成了最後這個樣子。不說大多數人,但是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我如果有跟他們相似的的經歷,是有可能變成他們的樣子的,這就是同情的來源吧。反派中,我不理解的是趙瑞龍跟程度。

正派裡面,我喜歡的是老季和趙東來。老季小心謹慎,進退有度,自成一派;趙東來呢,像是一個正常人,工作的時候認真,遇到喜歡的人該追就追,羞澀得像個大男孩,劇中給他職位,他真的就只是當成一份工作認真地在做,很少說家國大義。

陳老的形象我也是能理解的,在戰爭年代過來,親眼看過自己的同伴為了革命犧牲。他能始終堅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我覺得正常。

不能理解的是沙瑞金這個過繼給革命先烈,被叔伯撫養長大,但長大後卻從來不聯繫的正派,感覺不和邏輯吧。

還有侯亮平,覺得有點疏離感。劇中給幾乎所有的反派都安排了「成長經歷」,但是對侯亮平卻很吝嗇,他所有正義的的來源都是那一幕陳老帶著他們宣誓的畫面。我覺得這遠遠不夠吧,侯亮平是一個正義的理所當然的覺得,我覺得這需要跟完整的故事來支撐他的理所當然。可能我內心本來就比較陰暗,所以我覺得一點陰暗面都沒有的侯亮平讓我覺得疏離。在面對各種誘惑的時候像的從來都是黨和人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哪怕是我這樣做,所以我會受到懲罰,所以我不能這樣做的想法都幾乎沒有。就是太不像一個正常人。所以會有對侯亮平感到反感的人也就可以理解。


如果把沙瑞金的行為從反腐變成通過反腐排除異己,建立自己的隊伍,好像所有的事情也是合情合理,沒有問題的。


接地氣,有共鳴。

首先對於角色有看明白和看懂的區別。

這是主角,這是反派,主角作為檢察官要查辦貪官。這是看明白了。

反派雖然是壞人,但也有著自己的苦衷自己的難處,曾經也是一個優秀的人民警察。這是看懂了。

觀眾可以比較簡單的理清人物關係,明白要講什麼樣的故事。但是觀眾很難理解一個自己看不懂的角色。

侯亮平陳海等人,觀眾明白他們是檢察官,正義的化身。但是也止步於此了。因為對他們的刻畫過於臉譜。太過完美,反而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觀眾都是普通人,沒有類似的經歷,所以很難理解。

而反派們就不同了,尤其是祁同偉和蔡成功這兩個人。其實在故事剛開始的時候,這兩個角色表達的也比較刻板。祁同偉拍馬屁攀高枝,蔡成功撒謊沒實話。

在這個時候,觀眾們對他們的評價還是很低的。可是隨著故事的發展,祁同偉和蔡成功的背景故事逐漸出現。人物開始飽滿了起來。蔡成功一句這麼多年我就美享受過正常利率的貸款,道出了多年來的辛酸。祁同偉故意被冷落,也體現了權利小小任性的力量。

和之前的高高在上不同,反派們的經歷讓觀眾們感同身受。因為這些事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老師因為個人喜好偏愛優等生,領導因為裙帶關係而指定優秀人選。

人們或多或少都成為了「任性」的犧牲品,在看到反派們因為類似的原因而遭受不公,自然也會替他們說話。


我們這邊有有一個領導就是達康書記這種,作風粗暴,一向只會加壓,從不體恤下屬,給你安排了,完不成就當場懟你,從不留情面。

下面全體小嘍啰,真的是苦不堪言,從他上任以來,機關骨幹走的走,調的調,還有辭職的,能幹的都走的七七八八。

剩下的陷入惡性循環,布置工作完不成-罵人-完不成-罵人。。。。。。現在是人心渙散,有門路的要麼走了,要麼在做走的準備。剩下一些剛進不久的苦哈哈和老油條。以前年年先進的單位,這兩年都被批。

公務員這個職務,只要你有能力,大把其他機關或者事業單位搶著要人。


反派反轉是因為有不得已。真正的討厭鬼鄭勝利,就一直沒能反轉。

正派反轉是因為身居高位。底層的鄭西坡,就沒誰有閑心去反轉。

看出來了吧,那些人是想說,那環境把人變成壞人,沒變壞的肯定是偽君子。


真正反映大多數人民群眾的角色是王文革。

真正依法辦事的人是季昌明。

真正背黑鍋的是孫連城。

完全被忽視的是法律制服,這不是人民的名義,這是權利的遊戲。


我給你舉個例子,

反面人物而論,

我覺得祁同偉僅僅是值得反思,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同情?

exm?一個自己要勝天半子的人需要值得我們這群鍵盤俠同情?

而且他包庇輪姦犯,蔑視法律,值得同情?

問題來了,為什麼正面人物現在都有負面評價,

我個人認為,除了陳岩石,

很多人都認為其他人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存在,可以有上面授權來搞站錯隊的沙瑞金,可以有貪錢能幹的李達康,可以有小官小貪的易學習,因為這些人才可能是我們看得到的,這些人更真實,

而電視劇上表現出來的太假了,

很多人說陳岩石不是更假嗎?

陳岩石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很純粹,他們說為人民服務,我相信,因為我真正接觸過這種人,所以那些說不信的人,我沒法說服你,

我只能說我接觸過這種人,所以我相信,

影視劇中,一個壞人,他固然可恨,但是他有血有肉,豐滿立體,就像t-bag,為什麼他壞到極致還會招人喜歡?

《人民的名義》尺度大,還沒大到沒人把關得地步,誰都能看出來是政治鬥爭,劇中也是多次從高育良和李達康可能出現的政治鬥爭引渡到貪腐問題,但是在中央看來,沙瑞金不也是一把槍嗎?

但是他們搞得都是貪腐的,所以在劇中理直氣壯,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心裡有數,貪腐誰都有,我們接觸的官員是貪的多,還是清廉如故得多,比例多少?

可能出現電視劇中那麼正反派對立的情況嗎?

說句題外話,大家懂的話也別多說,

我覺得李達康現實生活中唯一能保下來命的情況,就是交出所有的權力給沙瑞金,確保一把手的絕對權力,抱住自己的性命,掛個職位,畢竟他老婆、他手下、原上級都不幹凈,沙瑞金不搞他就算不錯了,還無條件的信任。。。


「世界上本沒有反轉,喜歡反轉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反轉。」

從一個普遍的角度來說,產生反轉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你們這些喜歡看反轉的人啊!

好人是好的,壞人是壞的,這樣的東西在做影視評論的時候是沒有吸引力的。於是乎,大家都要寫一些出乎意料的東西,於是乎,各種各樣的反轉就出現了。

如何產生反轉也是有套路的。

壞人反轉只需三步,拿孫連城為例。

1.「人家真的只是不得已嘛」。空有虛位,沒錢沒資源又不想貪,多年不升沒追求,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2.「你看,還有比我壞的」。你看那個丁義珍,倒是能做事,最後還不是流落國外,沒有好下場。孰高孰低?

3.「你還是圖樣圖森破呀騷年」。達康書記其實是在靠丁義珍做政績,所以才對他睜隻眼閉隻眼,我孫連城只是不想成為達康書記做政績的工具,能潔身自好已經很不錯了,官場黑暗啊!

反轉成功歐耶

最後總結一下,由於這部劇的人物刻畫又比較豐富,很容易從正面角色身上挖掘反面觀點,從反派角色身上挖掘正面觀點,只有觀點站得住腳,加上一定的渲染,很容易引起共鳴。有人願意寫。有人願意看,產生反轉豈不是是必然的?

現在的新聞事件,反轉難道不是家常便飯?(手動滑稽)


說明看這部劇的大多數人腦子還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屁股應該坐在哪裡。

不過根本還是演員吧。這劇我就看了祁 自殺和結局兩集。正派方面人物的演技不能說不好,但是跟反派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因為反正面的人都是潛在的高育良,祁同偉,孫連城。

因為他們自身不夠侯亮平的單刀直入,沙瑞金的縱橫捭闔,陳岩石的致死堅守。

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給自己的一文不值狗屁不通找到借口和理由。


推薦閱讀:

如何能讓自己更加專業地評價電影?
如何評價《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扮演者張志堅說:我從不和小鮮肉搭戲?
如何評價中國第一禁片《武訓傳》?
趙靈兒死後李逍遙幹嘛去了,為什麼又突然出現在仙劍奇俠傳三出現了?
為什麼胡歌一直都不紅不火?

TAG:電視劇 | 中國劇集 | 影視評論 |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