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華為 2016 年報?
http://mp.weixin.qq.com/s/1R5ajlMd1M35HXEbk19DtA
談點個人看法:1.收入增長了一千二百多個億,凈利潤居然原地踏步。說實話,很出乎我的意料。2.華為三個大的業務板塊:運營商業務,多年來發展都很平穩,其增長基本也見頂了,5g沒上馬,沒什麼值得期待的;企業業務半死不活的,短期內看不到逆襲的希望;
唯消費者業務,發展的很快,貢獻了集團大部分的增長收入。可是貢獻的利潤增長几乎為零,如此局面,斷不能長期維持。3.華為已經在消費者業務下了大賭注,消費者業務要是死了,華為必定元氣大傷。2016年,小米的失敗,不言而喻。2017年,是華為的收穫季節?還是……
我對包括華為在內的四大通信廠商的2016年財報做了深入解讀,長文見我發表在知乎專欄的文章:
通信業寒冬將至,四大廠商幾家歡樂幾家愁 - 知乎專欄
具體到華為部分,我的分析如下:
根據財報數據,四大通信廠商在2015~2016年的整體營收變化及排名情況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在公司整體業務收入上,四大通信廠商在2016年的表現和排名相對2015年變化並不大:
1. 領頭羊華為以24%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拉開和後三家的收入差距,考慮匯率影響,在2016年華為是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增長的廠商,且其營收規模突破700億美元並超過後三家之和,相當於諾基亞或愛立信的3倍和中興的5倍之多。
2. 通過併購阿爾卡特-朗訊實現兩家公司合體之後的諾基亞超越愛立信排名第二,基本上實現了其通過併購做大體量以在營收規模上抗衡對手的目的,但兩家體量相當的公司之間實行併購後能否做到1+1&>2對於諾基亞的管理層而言還是充滿挑戰。
3. 考慮匯率影響,愛立信是四家中收入降幅最大的,在外部市場變化和內部人事更迭的雙重夾擊之下,增長乏力始終是愛立信難以破解的困局。
4. 排在隊尾的中興雖然在最近三四年間增長勢頭明顯,但營業收入始終徘徊在150億美元左右,已然說明其現有的業務架構不足以支撐公司收入出現規模性突破,除非也象諾基亞一樣採取外向擴張的併購舉措,否則在現有市場格局之下已經難以翻身。
整體業務收入對比在某種程度能夠體現四大通信廠商的規模實力差距,但由於各家公司戰略導向差異而導致其業務布局的不同,僅僅比較整體業務收入難以直接體現出各公司在相同市場、重合業務上的競爭實力對比,因此需要做進一步細分比較。
從上表所示四大通信廠商的業務收入結構來看,愛立信的業務組成最為單一,幾乎全部集中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諾基亞雖然通過Nokia Technology涉足消費者市場並以收購來的IP及應用產品發力企業業務,但以運營商客戶為主的網路業務仍在公司營收中佔比超過90%以上;華為和中興則通過多元化戰略同時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進行擴張,特別是以手機為主的消費者業務在近兩年發展迅猛,但具體到收入結構上來看,其運營商業務仍在其整體業務收入中佔有近6成的份額,因此這四大通信廠商之間競爭激烈的重合市場仍然主要集中運營商業務領域。
在細分的運營商業務領域,四大通信廠商的業務收入對比排名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在中國和亞太佔據市場份額優勢的華為受益於中國4G網路建設和印度、泰國基礎網路建設投資增加,其2016年的收入總額獲得進一步增長;而愛立信和諾基亞則受累於美國和日本市場需求疲軟導致收入下滑;此消彼長之間華為在運營商業務領域一家獨大的市場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其收入份額由2015年的35%上升到了43%, 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另一半江山則由愛立信和諾基亞分而治之,由此剩給中興的則只有9%左右的空隙和80多億美元的體量,在一中兩外的夾擊之下更凸顯出其格局之困。
但華為在其2016年財報中暴露出的最大問題是滯長的風險:
雖然華為一枝獨秀以24%的年複合增長率提前在2016年突破了700億美元的收入大關,但在形勢大好的局面之下從其具體財報數據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隱憂:
1. 增量不增收。
華為的整體銷售收入在2016年同比增長了32%,但其營業利潤的同比增幅則僅有3.8%。這一趨勢從下圖銷售收入與營業利潤三年間的同比變化可以看到清晰的展現,但2016年的差距之大還是出人意料。
華為在財報中對此解釋為消費者業務的拖累,一是消費者業務增長較快拉低了整體銷售毛利率,再有消費者業務的品牌和渠道建設投入導致銷售管理費用大幅上升。
華為2016年的銷售毛利率是40.3%,財報中並沒有披露消費者業務單獨的毛利率水平,但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財報溝通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終端的毛利沒超過30%,To B(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毛利超過40%」。此外考慮到華為和中興在同一個市場上競爭,也可以參考中興的財報數據:中興2016年消費者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3.5%,比自身的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分別低了24%和22%。因此,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的毛利率水平或許好於中興,但與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的盈利水平差距應該大體相當。
華為2016年的銷售管理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比重達到16.6%,為四大通信廠家中佔比最高,且比2015年的15.8%增長了0.8%,這多增長的0.8%轉換成人民幣就是241.6億,可以對比的是中興消費者業務的2016年全年業務收入才不過335億,可見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品牌營銷上的手筆之大。
銷售毛利率下降而銷售費用大幅增加,消費者業務為華為整體業務的盈利水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整個集團增量不增收 ,或許這也正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新年致辭中將2017年定位為「精細化運營變革年,一切要以利潤為中心」的壓力所在。
2. 海外市場收入佔比下降明顯。
作為本土企業稱雄國際市場的代表,華為在17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的國際化戰略一直受到推崇,其海外市場銷售佔比超過國內市場也是華為全球化運營成功的標誌。但從下圖五年間華為海外市場銷售收入佔比的變化趨勢來看,海外市場銷售佔比一直處於連續下滑狀態,特別是2016年的佔比回落到55%,如果這一趨勢沒有扭轉的話華為的海外銷售收入將很快被國內反超。
海外銷售收入佔比下滑,一方面是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國際市場需求疲軟而國內三大運營商4G投資正處於高峰期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消費者業務在海外市場的發展還不能令人滿意,輪值CEO徐直軍在財報溝通會上就直接表示:「中國市場佔比提升主要來自於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在原來大的基數上快速增長,這兩塊業務儘管海外增長速度也很快,但是基數小」。
與之對應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16年7月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時明確表示「海外收入增速是中國的1.6倍」;但華為終端公司在今年1月份的公號上發文《一張圖速覽華為消費者業務2016年業績預期》提到「50%智能手機發貨來自海外 」。財報顯示華為在2016年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對照徐直軍「基數小」的說法,難道是半數的海外發貨卻並未給消費者業務帶來半數的海外收入?余承東面臨的壓力不小。
3. 消費者業務增速開始下滑。
華為的整體銷售收入在2016年同比增長了32%,這一增幅低於2015年的37%,體量更為龐大是一個原因,但其中最大的影響還是消費者業務增速下降明顯:從下表所示華為三大業務在三年間的業務收入同比增幅來看,2015年消費者業務收入同比增幅高達72%,對2015年整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而2016年的收入同比增幅已下降到44%,對2016年整體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也只有40%,低於運營商業務的貢獻率。
展望2017年,全球範圍內4G網路建設高峰已過而5G投資至少要等到2018年才開始啟動,中國三大運營商已大幅降低201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預計華為運營商業務將在明年迎來嚴峻的考驗,因此華為能否保持整體業務收入持續增長的重擔將責無旁貸的落到在集團收入佔比已經接近35%的消費者業務身上。然而,消費者業務在2017年「一切要以利潤為中心」的定位和2016年增速下降明顯的趨勢則表明或許余承東真的難堪此大任,由此整體業務收入增長的勢頭是否會在2017年迎來一個拐點、其海外收入佔比是否會低於五成將成為華為明年財報的最大懸念。
雖然利潤只有0.4%的增長,比較寒磣,但也沒有辦法, 現在運營商業務還是華為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在通信設備製造業整體下滑的背景下,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還能保持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可以看看愛立信這個華為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現在是什麼熊樣。
收入利潤全線下滑,凈利潤直接下降了87.33%,可以說都快被華為逼的無路可走了。
當然,也可以諾基亞、中興一個個看過去,你會發現一個比一個難看。(現在的諾基亞主業是通信設備製造,可不要把它當以前那個做手機的諾基亞。)
下面具體看看財報吧
收入增長32%,毛利增長27.6%,很好很強大。
三大業務也都表現不錯,企業和消費者(主要是手機)業務都增長40%以上,運營商業務在整體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依然保持23.6%的增長。
那利潤去哪了?
先看這個
研發費用增長率和收入增長基本一致,但銷管費用增長38.8%,比收入增長高了6%,比毛利增長高了11%,這一下利潤就大大縮水了;財報的解釋是由於公司持續加大消費者業務面向未來增長的品牌和渠道建設的投入,如果這個解釋屬實,那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本身收入只有1900億元,毛利也不高,還要投入大量的營銷費用,很可能2016年並沒有掙到多少錢。
不過銷管+研發費用,總費用率上升0.3%,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那個其他收支是什麼鬼?這一項就影響接近28個億的利潤。於是翻到附錄9
好吧,到底是不用上市的公司的年報,能看出保理費用多了4億,政府補助少了8億,但金額最大的一項其他,影響了16個億,到底是什麼財報里一個字沒提。(也可能是我沒注意到,誰要發現了提醒我一下)要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報就該打差評了。
不過查了查,14年政府補助是10個億,比16年還低,其他這一項是-16億,或許是因為15年運氣比較好吧,不過總而言之,這一項應該和主營業務的直接關係不太大。
如果扣除政府補助和「其他」的影響,華為營業利潤增長在10%左右,雖然也不算亮眼,但我覺得也可以接受了。
搶個首發,哈哈。
收入增長還不錯,利潤率確實不夠理想,難怪老闆會對消費者業務提要求。
總體來說,今明後三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可能是比較艱難的,畢竟5G、物聯網等需求還沒有海量爆發,這才是華為的主戰場。這幾年只能靠消費者業務維持增長了,企業業務還太小,可憐我們在公司沒地位啊。
另,再仔細讀一下年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經過一輪一輪拚命的「裁員「,幹掉所有34以上的員工,華為成功的從17萬員工減到了18萬。
謝邀;
.
2016年的華為年報出台了,
http://www.huawei.com/cn/about-huawei/annual-report/2016?utm_medium=smamp;amp;amp;amp;utm_source=weixinamp;amp;amp;amp;utm_campaign=anre
作為一個花粉,我看到新聞後,第一時間去找到原文地址,下載最新年報仔細查看了一番,
最敏感的,是研發經費,僱員費用,凈利潤,海內外收入構成比例,營收。
1.研發經費:
在華為年報出台之前,我根據華為的5200億營收估算出,華為研發經費應該在780億¥左右。
現在年報出台,果然跟我之前估算的差不多,是760多億,2016年世界排名第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8708
2.僱員費用:工資+各類福利支出=1218億。
3.凈利潤,371億¥;
華為的股東分紅的98.6%都是華為員工分享,
任正非佔有股份1.4%,拿走5.2億。剩下的360多億由華為員工分享。
華為員工的工資+各類福利支出+分紅是1218+360=約1580億¥。
按18萬員工計算,人均工資+各類福利支出+分紅=87萬¥約合12.7萬$;
4.海內外收入構成比例:海外營收佔總營收的55%;
5.營收:5212億¥,增長32%;
6.其他有點意思的條目:
加入員工持股計劃的人數是:81144人;(不是都說34歲老員工都給開除了嗎?)
公司的現金存款=1230億¥;
764億的研發費用_(:з」∠)_排名前二十的高校科研經費加起來差不多也就這個數吧……
我覺得利潤是哭窮,或者加速折舊,一次攤銷費用,張冠李戴等等用力過猛?我不懂財務,但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的方式可以做,。上市公司的財務都可以玩轉,何況沒有上市公司的財務?
反正,我不太相信。退一步說,即使是這樣,我覺得如今這個形勢,這個利潤已經挺高了。先看五年財務概要。
2016年銷售收入總額為人民幣5215.74億元,銷售收入增長率32%,很不錯的數字。收入構成和區域來源如下:
支持國產不是白說的,中國區銷售額佔總體45%以上。
藍鵝。
凈利潤被打臉了,很弔詭的數據,同比增長為0.4%,期間費用增長很兇啊……到銷售毛利的時候增長率還有27.6%,減完期間費用之後,營業利潤增長率為3.8%。不過,彩蛋在所得稅費用,O(∩_∩)O哈哈哈~莫名喜感~
給你們看一下特別好玩的遞延所得稅。
再看一下期間費用構成好了。
研發費用比上年增長了28.2%,但占收入比率與往年相比接近略有稍微下降,真正亮眼的是銷售和管理費用增長,真正亮瞎眼的是其他收支,上年其他收入29.77億元,今年其他收入2.19億元。至於其他收支包含什麼,鬼知道。(從樓上鹹魚大大那裡盜了一張圖,這個其他啊哈哈哈……重點看倒數第二行……)另外,商譽減值也是很666呢……哦還有附註解釋噠~
另外,華為的研發費用一直很值得一說,每年都在營收的10%+。2016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0,000名,約佔公司總人數45% ;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763.91億元, 佔總收入的14.6%。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130億元。在民營企業中,我就問,還有誰?!
資產負債表:
商譽、無形資產還有物業廠房設備……很有錢嘛……
啊,對,2016年受匯率波動衝擊了,同情。但是,敲黑板,這裡又是其他凈財務損益來了,力挽狂瀾,增長率129.7%。至於其他裡面包括什麼,一直是審計之謎啊……話說,每次不知道怎麼做賬了,都放在其他上面,你們良心不會痛嗎?
回家吃飯,慢慢更。
我覺得利潤都跑研發費用去了。
其實就財報而言幾乎完美,但是呵呵,分BG是看不到利潤的,只知道消費者利潤不高,其他的為什麼不講,不方便講啊。銷管費用為什麼增長這麼快,TUP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和分紅綁定,不得不影響相關費用
下次把採購項目下面的詳細列出來
讓我們看看狗為從emmc上賺了多少錢啊。
感覺大家都盯著0.4%的利潤增長率說事兒,這點利潤增長率,在研發投入很容易找的回來,而且和行業國內外企業對比之後,就會發現,華為的財報看起來還馬馬虎虎,當然未來的日子更需要過的膽戰心驚,亦步亦趨了。
鏗鏘磨礪勇亮劍,雄心壯志再向前。穿好衣服,準備過冬。
等待著,等待著,冬風來了,冬天的腳步近了。
趕在年報之前趕走了一批34的員工,狠還是狗為狠。
推薦閱讀:
※寫出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能夠用到的分析方法,請以資產負債表為例具體闡述?
※作為債權人需要分析哪些財務指標來判斷債務人的償債能力?
※經常有人會評價說:"這個公司的報表很難看",可以解釋下什麼樣的報表是難看的嗎?
※財務報表分析具體怎麼做?
※如何寫一篇給天使投資看的《商業計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