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應該怎樣理智的看待基督教?

爸爸是基督教徒,我不得不隨著他的思路去研究一下關於基督教的理念,我得承認我不曾完整的讀過聖經,我現在十分不解,為什麼不信基督教的人和基督教徒的言論大相徑庭,簡直就是兩個相反的極端,包括很多根本問題可能都說不出所以然,我是唯物主義者,短時間內不會放棄「無神論」,我希望能和基督教徒或與我同樣掙扎的人共同交流。


理性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是驕傲嗎?是慾望嗎?是無知嗎?是感性嗎?

都不是。

理性最大的敵人是堅信,是絲毫不容質疑的堅信。

當一個人在某件事上抱有懷疑時,他的眼睛是睜開的,耳朵是聽得進去話的。

當他堅信不疑時,他的眼睛就關閉了,耳朵就堵塞了。

我寧願要無法回答的問題,也不要不能質疑的答案。

I would rather have questions that can"t be answered than answers that can"t be questioned.

——理查德·費曼

而《聖經》所強調的價值觀恰恰相反,全本《聖經》推崇無條件信仰上帝,他們甚至認為人類的原罪始於對上帝的懷疑。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箴言 3:5]

Trust in the LOR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do not lean on your own understanding. [箴言 3:5]

整本《聖經》就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反理性的。

想理智的看待基督教,就要先洗凈《聖經》的神秘光環,再保持懷疑和警惕的眼光看待信徒和《聖經》的一切觀點。


有些人稱其為信仰,而我稱其為懷有希望的無知。---《戰錘:千子》


應該怎樣理智的看待基督教?

既然說到理智,我覺得首先是分清楚「基督教」與「基督信仰」本身是不同的。

一個是宗教,一個是信仰,這本身就是兩碼事。

當然,很多人也分不清楚這個,非基督徒分不清,甚至有些基督徒也分不清,認為信了基督教就是有基督信仰,有基督信仰的就是基督教,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舉個例子吧:

從前,有個人的孩子,在一條河裡游泳淹死了。他很是心痛,然後就每天來到河邊,救助那些落水的人。他救了很多人,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人和他所做的事。同時,也有一些人被感動,過來幫忙,幫助那些落水的,有生命危險的,再後來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突然,有一天其中的一個提議,我們不如一起出資蓋個房子,有人在外面救助,有人在裡面休息,然後輪班。大家覺得好,就蓋了小木屋。後來,大家休息的小木屋,覺得應該有點吃的喝的,然後覺得應該在大一點……後來屋子就越改越好,裡面用的東西、啤酒、桌椅等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到後來,有人提議,這屋子應該只有我們會員可以進入,而那些在外面救助落水的人,還是在外面的好,因為這裡太乾淨了,那些救人渾身是水,一進來就會把新鋪的地毯弄髒!再後來,俱樂部里應該有服侍的人,應該有歌舞表演,再後來……

其實,我們從這個小故事應該就能分清楚宗教與信仰的區別是什麼了。

所以,題主如果說如何看待理智的基督教的話,我只能說,那隻不過是一群有著類似信仰、使命或者已經不再是最初信仰、使命的人,聚在一個俱樂部里狂歡的場景了。而事實上,基督教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隨著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發展,已經開始被這世界所同化了。所以,理智的看,就把基督教當做人類的一個宗教來看就好,有其歷史的背景、有其發展的脈絡、也會有貢獻與不足。而實際上,為什麼現在基督教在衰敗的原因,正是因為如今的教會就如同一個俱樂部,很多時候忘了最初的那份心了,而人為的東西太多太多的充斥在基督教里,讓人都覺得基督教就那麼回事。這也是很正常的。

但,基督信仰和聖經,是不同於基督教的。

這就如同題主問的「為什麼不信基督教的人和基督教徒的言論大相徑庭」,因為基督信仰本身所教導,確實是很多地方與這世界是相反的。舉幾個例子吧:

1、世界上的人都在追求財富、名利、成功,追求著個人的榮耀。而聖經在創世記用「雅各」的一生,講解了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即使你抓到了全世界,也未必就有幸福。

這個就是高票的伍先生所列舉的經文「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言 3:5」所講的內容一致了,只不過有人把這節經文看成了反智,並未了解經文真正所表達的意思,而有人知道不要靠著自己的聰明去做,也許得到了自己原本想要的,但卻弄丟了自己。

2、再比如,我們常常被教導要保持懷疑和警惕的眼光,去看待世上的人、事、物,這世界都是不可信的,認為這就是理智。我想,如果這算是理智的話,那麼基督信仰在這方面確實傻了很多:基督信仰教導人要單純的相信。單純的相信也許會在這世界上被騙,但也很容易建立起很信賴的關係。而常常保持懷疑眼光的人,往往懷疑別人,卻也常常難以得到別人的信任。就如同拓展訓練中一個體驗項目:信任被甩。那種傻傻的,常常單純相信的人,往往後倒時身體筆直,他信賴身邊的夥伴。而那些心理小信的,往往是倒了不到一半就屁股下沉,坐了下去,很可能會傷了別人,也可能會傷到自己。

3、再比如,別人欺負了你,世界上教導是要報仇。誰對我好,我對誰好,誰對我差,我對誰更差,而基督信仰與聖經的教導是「愛你的仇敵」。

究竟是基督信仰教導的正確,還是非基督教的人們教導的正確,那就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了,只不過是不同的信仰,有著不同的觀念,從而也有著不同的活法,確實往往很多事情和觀點也都是處在了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里。

我想,在中國長大的,從70後開始的人們,大多都是接受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教導、無神論的教導,再加上中國幾千年來「唯權」的儒家思想,更是很難接受基督信仰的了。也無需因為自己的父親是基督徒,然後就強迫自己去接受,沒有那樣的必要。因為,信仰終究是個人的。

聖經,很多人都在讀,但並沒有從一個全局的角度去看聖經,甚至不了解聖經中的來龍去脈,包括很多基督徒在內也是這樣。題主有興趣可以看看聖經,如果沒興趣也可扔到一邊不看,如果有關於聖經的一些問題,我想我們也可以拿出來一起探討,聽聽基督徒對聖經的看法,也可以聽聽非基督徒對那節經文的看法。

最後,怎樣才算是理智的看待基督教(或基督信仰)?

那就是保持自己的理性,也尊重每個人的信仰

不論他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辯論都解決不了自身生命的問題,

不如靜下心,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從批評的角度審視自己,這樣才能成長不是?


1)如何看待基督教,不如說如何看待基督耶穌

一個人相信並接受耶穌做自己生命的救主,這人就是基督徒。這和生命有關係,和宗教沒關係。了解再多基督教知識不代表是基督徒。

2)如何理智

最好的方法是誠實,放下主觀立場、定勢思維、教育背景,儘力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問題,用開放心態,多聽多看多想慢下結論,會有答案浮現。對信仰是如此,工作學習亦是。

最後,是上帝的羊會進羊圈的;硬拉進圈的羊遲早開溜。


摸摸自己的額頭,有印記嗎?

沒有?沒有你說個毛?

你又不是選民,你信個送你進地獄的宗教?


很多時候,你覺得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言論大相徑庭,是因為你們可能沒有站在可以對話的平台上。而是各自在自己的平台與他人討論,自然覺得言論相距甚遠。

如果要討論,找個基督徒,讓他站著唯物主義的角度和你討論。

或者,你先放下你的唯物主義,不帶任何偏見與固執,與你的爸爸討論。

你讓一個堅信唯物主義和一個堅信基督教的人討論,這怎麼討論的起來?雙方各自先暫時放下自己的所堅信的立場,仔細去了解彼此的觀點,或許才有一個比較平等交流的基礎。

所以,有時候連平台都沒有還交流啥?

此外,題主你對問題的描述比較大。因此,很難找到一個點和題主討論。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平台。


我覺得根本問題在於,由於巨大的歷史文化差異,我們中國人很難比較客觀完備的認識基督教、唯物主義、無神論這些概念。我也不相信一個對西方歷史哲學宗教沒有了解的人,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這種所謂的無神論只是建立在直觀體驗之上的樸素無神論。

我認為,在我接觸過的東西中,最客觀的就是人類的歷史。而記錄了人類思想歷史發展,尤其是西方思想歷史的,莫非哲學史。所以題主如果想客觀的看待基督教,建議題主到哲學與歷史中尋找答案。武漢大學趙林教授是國內基督教思想史研究領域的權威。他有很多公開課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推薦題主學習一下。

最後,希望題主能把問題細化一下,拿出具體的問題來讓大家討論,這樣問太籠統了。


把《聖經》當《山海經》讀。


我覺得這根本不是如何理智看待基督教的問題,

是你如何理智看待你爸的問題,

你沒法理智的接受你父親和你的想法不同,

又因為他的關係要接觸基督教,所以你會有怨氣完全可以理解,

但清官難斷家務事,你們之間的相處不是外人可以置喙的,

只能勸你好好和父親溝通,如果真的溝通不了,

長大有工作能力自己搬出去吧,其他方法只會讓你們出現衝突,

願上帝祝福你


現在在美國私立基督教高中上學,每周末去三個小時教堂,天天上聖經課,昨天剛剛學到Ezekiel. 總結一下,絕大部分現代基督教徒都是好人,跟他們一起生活會很和諧.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基督教徒相信地球只有6000年歷史,什麼白堊紀侏羅紀只不過是幾千年前的事情,碳測定法是錯誤的,剛出生的嬰兒是邪惡的,所有無神論者都是小時候遭受重大家庭挫折的,墮胎等於謀殺,摩門教徒都該下地獄,道德律法是上帝創造的,達爾文就是個騙子。 最要命的是生在基督教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帶到教堂,接受宗教課程,向他們腦袋裡灌輸創始論的概念,還要長大之後傳播神的福音到全世界。我告訴我們老師在中國我們從小要上政治課,還沒來得及說內容是什麼,所有人都嚇得要死說 They are brainwashing their kids, OMG, feel sorry for you.我當場沒氣的吐血


但我發現因為我中意的人因為我不是東正教徒就不能跟我在一起,還因為那些狗屁教義教規自殘自賤時,我跟上帝的梁子就算結下來了


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無神論是從懷疑開始的,而宗教信仰是從相信開始的。


作為一個加入基督教(召會)三個月就退出的人,我覺得從我一開始接觸的時候都有各種各樣的疑惑,基本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你要用你的靈去接觸,神自有他的安排,或者用一句牛頭不對馬嘴的經節來回答我的疑惑。所以我感覺非常不好,開始反思。

在我看來聖經更多像一本歷史書,一本被按照各種意圖寫出來的歷史書,整本聖經都沒有一個章節在講宇宙,而且發生的區域都是中東埃及以及某些歐洲地區,連亞洲都沒提到,憑什麼說他是超越宇宙的存在。我的推論就是歷史上真的有耶穌or耶和華這個人,他很偉大,其他記錄於聖經里的東西,很多用邏輯解釋不過去。

決定退出是源於某次旅行,在加州遇到很多(召會)基督徒,真的太極端了,後來我已經覺得這些東西越來越扯淡,我開始抱著研究的心態繼續在組織里待了一段時間,我開始去問很多基督徒同一個問題,你們問什麼會信,他們的回答和我想的一樣,都是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不是失戀,就是被父母拋棄,要不就是父母從小離異,或者家暴等等,當然也有很多基督徒非常成功,不過我都沒見到過。

為什麼我要退出,原因是,我覺得某些東西真的很扯淡。為什麼我當初沒有想清楚就加入,原因是在你沒進入之前,他們根本不會讓你看到他們真正的一面。總的來說我是一個世俗的人,我做不到拋棄一切,我做不到把一切都寄託到禱告上。為什麼我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而不是在繼續保持觀望,是因為我不想自己一天到晚再搖擺不定,在受到某些極端基督徒的騷擾,以及作為一個理工科生,我真的沒辦法拋棄物種進化論。

基督徒都會給你說你都受浸了,你永遠都是這裡面的一員了。用聖經里的一句話來說,信而受浸者,我不信,也就不在乎這些東西了!


督工@馬前卒說過,世界上的宗教總共只有兩種,一種是邪教,一種是老牌邪教(這又不是我說的為啥要怪我不友善呢),其中基督教無疑是屬於後者的(難道你們要直接承認你們是邪教么?我反正是無所謂的)。

然後,對於題主和令尊的父子關係,我贊同本問題下@黃正宇回答中的觀點,這可以僅當成一個親子關係問題。如果是為了不讓父親操心,表面上跟著逢場作戲還是必須的,即便是假戲真做,自己也信上了也沒什麼問題,只要你別整天主來主去到處傳教就不會招人討厭了。

「宗教信仰就像丁丁,有一根挺好的,你也可以為其自豪。但不要把它在公共場所拿出來亂晃,更不要試圖把它插進別人的嘴裡,尤其是未成年人嘴裡。」(這話也不是我說的,它原本是美國一小鎮廣告牌上的內容)

我說的就是本答案下那幾個試圖傳教的傢伙。這種行為等同於性侵你們知道嗎?

(難道不想被侵犯也屬於不友善行為么?)


媽媽是基督徒,大姨是基督徒,姥姥是基督徒。媽媽一度想把我帶進基督的大家庭,現在也是。我也真的有信過,但是現在放棄了,主要是因為禱告了兩個月希望ex可以回來,但是事與願違。該怎麼理智的看待基督教,在我看來,人有信仰是好事,況且基督徒以愛人為準則,凡事忍耐又有恩慈,家庭和睦。做兒女的,只要父母開心就是最好的,所以如果你也能信,那更好,如果不能,那就也不要管了,他們開心就好。


我信了四年。不是懷疑的敷衍的半信半疑的四年,是全心全意的相信和依賴,認真的研讀聖經認真的睡前禱告飯前禱告,凡事感謝的四年。

但是最後沒辦法繼續自欺欺人了。因為你會發現那一套特定的思維模式走出來以後看會非常荒謬。

我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有一位創造主。但是不再相信什麼救贖啊,慈悲啊,他會眷顧你啊。人家根本不在乎你人類的好不好?就像你玩著養了好多蠶,可能也會照顧也喜歡,但是哪天嫌煩了說扔也就扔了。

基督教是相信上帝會眷顧他的教徒的一群人,他們身上有的品質非常可貴。但是不要去信。不然要麼繼續自欺欺人要麼徹底失望。

就像我假裝相信我男朋友說的遊戲里的阿爾薩斯王存在,並且很偉大,他每次說的時候我假裝贊同,即可以省下吵架的力氣又可以讓他高興,何樂而不為。


我的答案算不算理智?

基督教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意義

卓新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會長

 基督教作為一種信仰體系、價值體系和思想文化體系,對世界文明的進程有著多層次地、全方位的影響,其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意義自然也是多方面的。從宗教和哲學的研究角度來看,我們側重於基督教對此的價值層面和精神意義,而其在社會、政治、經濟各層次的作用和影響只能附帶來談、不作為本題討論的重點。這裡關注的是在基督教精神、價值體系中比較獨特、突出和值得弘揚的基本因素,它們能給現代中國人帶來清新的感覺,和全然不同的啟示,從而構成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些獨有意義。大體而言,這些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督教原罪觀 對現代中國人自我審視的反省意義

二、基督教拯救觀 對中國現代社會轉型的創造價值的意義

三、基督教超越觀 對中國社會現代改革的啟迪意義

四、基督教終極觀 對中國現代化歷史反思的借鑒意義

五、基督教普世觀 對中國現代文化重建的定位意義

〖 一、基督教原罪觀對現代中國人自我審視的反省意義 〗

  中國人在其文化傳統上對人的本性或本質通常持樂觀主義的態度,強調人的「性善」、「良知」、「有為」和「人定勝天」,不認為人本性有罪,因此對基督教的原罪觀感到難以接受,尤其對亞當、夏娃因偷吃禁果而「失樂園」的神話詮釋不以為然,形成對基督教罪之意識、罪感、認罪態度和懺悔心境的一種文化隔膜。然而,中國人這種歷史悠久的向善論、進步觀在其現代化進程中,在其社會發展步驟明顯加快的今天,卻受到嚴重的挑戰,出現了本質性動搖。自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的「船堅炮利」曾迫使中國人痛定思痛、奮發圖強,以引進西方科技、開展洋務來力圖迎頭趕上。但看到這種科技上之差距、實力上之劣勢的同時,中國人在整體上並沒有改變其反觀自身的傳統基調和對其國民性之樂觀、自豪乃至優越的肯定見解。其對外來文化的基本態度乃「中體西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為中用」。回顧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社會現代化的歷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文化革命以及當前的改革開放舉措,都是從肯定、積極的意義上爭取或重新恢復中國人的「自強」、「求定」、「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伴隨著這種政治經濟運動和社會發展選擇的國民心理基礎,仍不離一種樂觀的自我審視、以及對人格不斷完善和人性正面發展的堅信不移。不過,多次政治運動喚起的激情和人們對社會改革全身心地投入,在中國今天社會轉型時期卻已出現與傳統經歷意味深長的不同轉向。一些中國人已感到其激情耗盡的疲憊,更有人因機經拼搏後仍面臨差距的加大而灰心失望。許多人在幾度興奮、真心參與各種具有自我奉獻精神的公共事業之後,卻看到當今社會中,個人主義泛濫、拜金主義流行、崇高境界消退、理想主義喪失,這一幅無情的圖景。在社會腐敗、人性墮落、道德淪喪、醜陋及醜惡現象和沉渣泛起、人們追求享樂和實利、沉溺於低俗之舉、價值觀念混亂和多元化這一嚴酷現吧實面前,許多現代中國人對基督教古『』老而傳統的原罪觀有了深刻的醒悟和體認。在這種對基督教原罪觀的冷靜認識中,人性自我可自覺達到「道德完美」的觀念開始動搖?

〖 二、基督教拯救觀對中國現代社會轉型的創造價值的意義〗

如前所述,中國現代社會內部在轉型時期出現的道德淪喪和人性敗壞等消極現象,以及在與其外界之比較中所形成的強烈反差與失衡,已使不少中國人體驗到在文化領域上受威脅、被拋棄的失落感,並由此產生出一種強烈的「邊緣焦慮」。由於幾經反覆後,人們在精神和文化領域中否定得太多,因而在其感受到後現代主義批判、破壞之力的痛快之際,卻又出現了價值和精神追求上的真空。不少人對於如何實現價值重構和精神建樹已覺得茫然或力不從心。在傳統價值的破壞和毀滅過程中,人們正思考著如何實現社會轉型時期價值重建的問題,和找尋著通往精神家園和理想世界之路。而基督教的拯教觀正以其獨有的悲壯和深沉給人們以感染和激勵,為人們創造價值的努力提供動力和信心。

在基督教信仰中,特彆強調基督以自我犧牲來救贖世人的拯救精神。這種精神既有其超然意義,又有強烈的現實使命感。拯救觀正視人世社會存在的罪惡和不義,又以基督自甘受難之態來催促人醒悟和悔改,幫助人滌除罪惡、達到超脫和升華。其感人極深的捨身、忘死之悲劇效果,和令人敬佩的高潔、超越之純化意境,給人以強大的心靈震憾和精神鼓舞。在神學意義上,拯救觀乃指耶穌基督降臨人寰、以其清白之身來替罪孽深重的世人代為受過,以自我犧牲來換取人之得救的希望與可能。耶穌基督降生於世界淪落之時、受任於世人危難之際,以其謙卑、忍讓和自我奉獻來與人溝通、為人楷模,主動承擔為人贖罪的若行和磨難。不過,這種觀念往往難以被具有樂觀氣質、過於自信的人所接受,因而在樂感文化為特徵的中國社會氣圍中,未曾引起太多的共鳴或回應。但現代中國人對其文化優越曾擁有的自豪,一旦被其社會轉型時期所出現的不安全感和「邊緣焦慮」所取代,就有人開始認真思索和冷靜聆聽基督教拯救觀帶來的「福音」,和在中國傳統中所缺乏、或尚未得以彰顯的東西,並試圖藉此從其所面臨的無價值、無意義之困境中解脫出來,創立或把握一種全新的價值和意義。這種價值即在世俗化和無序化的混亂中重覓一種純潔、重樹一種神聖、重達一種升華,以其超越塵寰的追求和體驗來潔身自好、並愛人濟世,從而為中國社會轉型尋找其價值支點、精神重心,使人們能在動蕩、多變中自立於一塊恆定、永固的盤石之上。由此而言,一些人已不同程度地體驗到基督教拯救觀「從來不掩蓋現實的惡濁,相反,它非常強調人們應該認清現實中的罪惡和無意義性;耶穌到苦難的人世中來,絕不是要給人類所受的苦難作自我催眠,而是帶來這個世界所沒有的東西」,以其全新的價值和意義使空虛的世界得以充實,令消沉的人們得以振奮。當然,這種體認並非認信得救,或宗教皈依意義上的體認,而是一種不與世風日下、人慾橫行之腐敗傾向同流合污的靈性抗爭,是以這種精神借鑒,來在社會之變化和人的觀念之變化中確立一種真實、永恆的價值,以積極、主動的姿態來守住一方不染塵埃的心靈凈土。因此,基督教拯救觀在中國現代社會價值重構中可以彌補其原有「人治」精神、「逍遙」精神或「出世」精神之不足,使人對其生存意義有新的把握,在其此刻此在之處境中有新的作為。

〖 三、基督教超越觀對中國社會現代改革的啟迪意義〗

對於改革,人們一般會從具體的社會意義、政治意義上來理解,由此體現為典型的現實關切。然而,若無一種超然的尺度來對之衡量、規範,那麼這些改革往往會囿於其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之圈,出現短視或迷惘。中國歷史上已經歷了無數種改革,其成功或夭折的經驗教訓,都作為一種傳統積澱和遺產而影響到今日的改革。用一種超越觀念來認識到社會政治改革的相對性和不徹底性,有助於克服改革者的自滿自足,而使其改革不斷深化、逐漸完善。回首過去,中國的知識精英比較強調以儒家所追求的「內在超越」來促成其「外王之道」。但這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內在超越,因以自我為中心而無彼岸的尺度或追求,結果使為其社會政治之時空境遇所限,從而無法真正對現代意義上他了我我我辛苦啊的社會改革有所作為。所以說,基督教的超越觀對這種意義的社會改革帶來了一些不同凡俗的啟迪。與儒家不同,「基督教追求的主要是外在的超越與升華,以達到與絕對本體的合一。」

「內在超越」者本身往往擺脫不了對政治的依附或為權力所御用,其「忠君」和被「御用」乃是其「參政」、「有為」之前提,因此在其內在超越很難越出修身、養性之範圍。而強調「外在超越」的基督教則認為,對此岸任何有限之物的信仰均為迷信和偏見,只有對彼岸無限絕對者的敬仰,才體現宗教本質和真理。這種超越觀要求在「人世」政治之外形成獨立的精神文化價值體系,其觀念本身並非純理想意義上的清談、空論,而是與現實革新和進步有密切相關。

回顧西方現代發展的歷史,基督教超越觀所具有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教原則,其彼岸世界與超然價值之說,使之認定國家和社會各種權力機構只有相對意義,它們不易擺脫其歷史局限性;而這些思想內容曾為近現代西方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鋪平過道路,給其普遍存有的民主意識、社會監視責任感和自然保護態度提供了思想前提,並且對現代西方世界人們認請社會、國家、政治思想觀念和文化現象的相對性與多元性起過關鍵作用。與其信仰的超越性神聖存在相對比較,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有限的、變化的和不完美的。基督教超越觀在文化潛意識上促成了近現代西方社會關係的相對化、分權化和多元化局面,並為其存在和運作制訂了規範、確立了秩序。只有以這種超越觀為基準,才可能弄清西方政治、社會領域中自由、人權、容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世界主義以及自然保護和生態平衡等觀念的真實意義。

正如余英時所言:在西方,基督教「外在超越的價值系統不僅沒有因現代化而崩潰,而且正是現代化的一個極重要的精神源泉」 。

對中國而言,基督教超越觀所體現的精神及原則,對其社會轉型的現代革新同樣有著啟迪意義和操作價值。現代化首先應是觀念的現代化和思想的解放,應展示出人之境界的提高和視域的擴大。所以,在汲取西方現代化過程的經驗教訓時,我們已不可忽略這種看似超乎其外的基督教超越觀所起到的潛在的、深層次的精神推動和思想指導作用,從而深化我們對中西文化比較的反思。從某種意義來看,基督教所推崇的超然性和神聖性能不斷調整人的文化定位及其歷史定位。應該承認,這種超越觀不一定能使現代社會中的多數中國人信奉基督教,卻無疑會有助於他們在一個有限、相對的世界中,在其存有缺陷、不足的社會人生中減少迷信和盲從。根據這一超越性審視,人們對其成就和失敗會有一種冷靜而客觀的評估,由此造成一種張力,使之在投身於社會變革和發展之際,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既不為挫折而氣餒,也不因勝利而張狂;既不迷信社會權勢而忘掉自我,也不自比神明而目空一切。此外,在目前健全法治、完善制度、建立現代社會秩序的種種努力中,基督教超越觀還可提醒人們認識到,人在現實社會中互惠共存所需要的契約、法規、制度等行為規範和相關的社會尋建構之創立,不能以相對主義來搞權宜之計或以虛無主義來隨心所欲;也不可將之完全神化而求其一勞永逸,而應該以一種超俗、絕對的價值觀念來作對比、參照,使之得以不斷調整、修改和完善。人們在這種超越觀中看到了對人的自我行為充滿辯證意義的肯定和否定,而人的歷史意義就在這不斷肯定和否定之中。

〖四、基督教終極觀對中國現代化歷史反思的借鑒意義 〗

 被貧窮和落後所困擾的中國人,對「現代化」是一種美好的憧憬和期盼,認為實現「現代化」即代表著先進、進步和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這是中國未來希望所在。但當人們談論「現代化」時,則往往以今天西方物質文明所達到的程度作為其參照。而在研究西方時,人們不僅發現基督教是一種與西方現代化模式有密切聯繫的觀念形式,也看到基督教對這一現代化的不滿之處和種種批評。同樣,人們還察覺到現代化對基督教本身的影響或挑戰。由此可見,基督教與現代化有著極為複雜的關係。基督教終極觀,從一種超越歷史的審視來看待人類社會現代化的過程,指明現代化所帶來的新問題,出現的新矛盾和衝突,提醒人們認清其不足和歷史局限性。這種審視,是以洞觀歷史全部過程的眼光來明察歷史的階段性和局部性,認為只有在歷史的終結才能揭示歷史的整體意義,而這種揭示乃超出困囿於歷史階段之中的人的能力,是一種神啟或世人不能悟透的奧秘。不過,人們若基於這種末世論和終極關切來觀察歷史的演進過程及其具體階段,則可防止其對相對歷史的滿足、陶醉或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具有更現實和認真的歷史態度和責任感。

所謂「現代化」,大體包括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擴大、信息的快捷、對個人及其社會認識的進步、科技革命帶來的高速功效,以及為開拓未來世界提供的有利條件和準備等方面。回首以往歷史,現代化無疑是一種進步和發展。但現代化進程本身所帶來的人之疏離、社會關係的異化、兩極分化的擴大、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又毀掉了過去歷史中曾有過的和諧、寧靜和平安。然而,不同於後現代主義思潮對現代化的消極否定、反對乃至絕望,基督教終極觀倡導有破有立,為現代化提供了積極意義上的重構、創價和規範化之可能性,並將現代化視為正在發展、和不斷走向完善的歷史過程。可以說,這一終極觀乃以整體永恆來對比局部時限,從而得以調整人們的歷史認識和作為。

當中國人在捕捉現代化的機構、對之極為推崇並全力追求之際,基督教終極觀以對歷史的獨有見解而為其提供了借鑒意義,從而使人們能夠比較冷靜地認識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得以早做準備來迎接和解決可能出現的隱患和矛盾,使中國現代化發展走得更為穩妥、更加理想。

〖五、基督教普世觀對中國現代文化重建的定位意義 〗

隨著現代化而來的交通、信息之發達,已使地球逐漸「變小」。「地球村」之稱也正成為現代社會人們常用的話語。在世界開放和現代發展的形勢下,人們對文化重建和文明比較,均頗為關注,而「文明衝突」與「文明融合」這兩種說法亦各有其支持者和反對者。在中國現代文化的重建中,中國人對華夏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與作用應如何估量或評價,也是一個熱門話題。鍾情於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人們熱衷於「中體西用」、「中國文化拯救人類」、「21世紀是東方文明世紀」等說,強調其內涵式發展。至於不相信其復興和重振的人們則主張為中國現代文化「重尋價值源頭、重構價值本體」,提倡其外延式發展。這兩種截然對立的見解,無論在中國本土,還是在海外華人乃至關注或研究中國文化命運的人們中,都可找到其知音。其對立傾向和衝突正由潛在而走向公開,給未來發展蒙上了某種陰影。面對如何重建中國現代文化,如何處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係等問題,一些中國人開始在基督教的普世觀中得到啟發,覓見其為文化定位的重要意義。

20世紀興起的基督教普世運動,強調基督真理的普世性和其價值體系,可與各種文化有機共存的普遍性,這與現代發展的「全球觀念」或「世紀意識」不謀而合。目前,政治意義上的「英特納雄耐爾」(國際化:International)等口號正悄然地被文化意義上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al)口號或「世界共存」理論所取代。這乃現代化進程所帶來的世界總體論或全球大視野。它淡化了以往意識形態或政治層面的衝突,卻並未解決文化層面的矛盾。人們對「全球化」有「西化」、「東化」、「美國化」或「中國化」等詮釋,但是都沒有離開以局部代替或領導整體的傳統認識模式。而基督教的普世性及其強調的上帝拯救之普遍存在,則給人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選擇。在現代世界的多元發展中,無論是「西方中心論」還是「東方中心論」都既不現實也不可能,更談不上哪一個民族或其文化能真正領導世界潮流。因此,普世觀所揭示的人世存在的相對性和有限性,以及人們尋找、體悟真理之相似、相通和協調一致,乃為各種文化的定位提供了標準和基調。

普世性全球意識即指各種文化在現代世界中有其獨立性和開放性,民族文化一方面不能自暴自棄、失去自我,另一方面也不能唯我獨尊、絕對排外。按此理解,中國現代文化的定位是作為現代世界文化的有機構成,既要繼承、弘揚其自身之傳統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份。中國文化的重建不應是自我封閉,而必須與世界各種文化溝通、交流,達到互補共融。這就是說,文化的普世性亦決定其走向要與世界發展接軌,共構人類文明的道路。中國現代文化只有達到與世界文化會通、作為其有機構成與各種文化交融、契合,才可能真正有效地顯示其特色和貢獻。

總之,基督教以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和文化話語,對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揮與其入華傳教史本質不同的影響和作用。而且,其普世之愛的事工在中國現代文化、教育、醫療、福利、扶貧等事業中正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它給無情競爭的社會帶來了愛心,給弱者撫慰和鼓勵,給陷入隔膜的人們創造了一種重新理解與溝通的氣氛。這些實踐活動雖然影響面還很有限,卻已為現代化進程中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互適應打開了局面,為二者精神層面的對話和交流提供了必要前提,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個人認為,在中國現代文化氛圍中,基督教所引起的不一定是傳教意義上的皈依和認信,而可能是中國人對之在思想文化深層次上的體認和領悟。這裡,文化重建之理性思考的需求,要大於個人得救之靈性牧養的渴慕。尤其在中國文化知識階層,這種感覺更為強烈。因此,我們對未來中國教會組織的發展及其信徒在增加不作樂觀的預測,但對這種價值、精神文化層面上基督教為中國社會革新、文化重建可能提供的各種創意,以及對中國人在其現代社會發展中理解、詮釋基督教的各種新嘗試,則有某種預感和驚喜。


怎樣理智地看待基督教呢?首先要知道:因為基督徒是從聖經就是神的啟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而無神論者是從人本主義(排除了超驗的神存在的可能性)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所以本質上是世界觀的不同,從而造成了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雖然前者不是完全否定後者的價值。於是,看待問題可能會產生分歧,就不足為奇了。那麼,如何理智地看待基督教呢?首先,客觀、理性地了解基督教的基本知識,認真地閱讀聖經,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經典,也是基督徒的信仰準則,試著從作為基督徒的父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對於聖經理解的疑惑,耐心地尋找答案,或詢問父母,試著與父母一起走進教堂,在聽道中學習聖經真理。不要勉強自己接受,因為:雖然基督教信仰是超驗的,但是絕不是非理性的。


基督徒的言論依然不能真的代表基督,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甚至更多的派別彼此有爭論,你就知道沒有人完整掌握真理。我也是基督徒,從我的觀點看,聖經,真理,只是引導人相信有一位決對正確的神[不是簡單不變的道理],因為他的全能,絕對,永恆,慈愛,聖潔……我們需要在他的引導下生活,我依然會犯錯,犯罪,貪婪,但是睡著對神的道的認識加深,我漸漸無所畏懼,也輕看所鍾愛的,這個狀態有點超然物外,又積極使用神賜的能力,為榮神益人的目標,改變自己


父母是基督徒,姐姐是基督徒,外公外婆是基督徒,我曾經也以基督徒的身份自居。

該如何理智的看待,他們信他們的,你把握你自己的。不要嘗試著去跟基督徒辯論什麼,因為如何與基督徒辯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大問題;也不要想著去改變他們的信仰,基督徒的信仰要是能這麼容易被改變,我也用不著跟我母親吵架甚至冷戰了。

總而言之,不去理會


推薦閱讀:

《聖經》中的《舊約》和《新約》有什麼區別?
聖經「太初有道」和中國的道有什麼共同的信息?
路西法(Lucifer)和撒旦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聖經創世記裡面的人壽命那麼長 ?
聖經中,路西法、撒旦還有七大魔王都是什麼關係?

TAG:聖經 | 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