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建主義到達社會主義真的能跳過資本主義嗎?

馬克思強調過歷史進程的必然趨勢演變,提到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到共產主義。我國目前是社會主義形式,但秉承著市場經濟的特性,雖然在社會主義的宏觀調控下有所限制,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氣息日益濃厚。所以我國真的能避開資本主義的經濟路線,直接達成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嗎?


不能,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

在沒有資本主義社會中自由平等的洗禮,直接進入社會主義,最後很可能會變成一個封建君主國。

封建社會的特點就是人身依附。人在家族中沒有選擇的權力,你生是家族的人,死也要為家族耗盡最後一滴血。

資本主義打破這種人身依附,要求自己為自己負責。人不在受到集體的轄制,可以自由的選擇。

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就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結構,市場中沒有誰能夠控制一切,各人總是平等的參與市場,長期的影響下,底層社會將產生對平等自由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進入社會主義,雖有國家控制但很難形成專制獨裁。

如果跳過資本主義,一群剛剛給皇帝請過安的人,你告訴他們領袖多偉大,國家應該什麼都管,他們很自然會把這些和皇帝聯繫起來,每個人都按封建王朝的方式生活,這個國家最終就會蛻變成一個號稱社會主義的封建君主國。


如果假定在一種生產力狀態下,生產關係只有一種最優解的話, 則不能


這個問題馬克思思考過,叫卡夫丁峽谷理論。我在這就不自己碼字,作一回搬運工。「卡夫丁峽谷」(Caudine Forks)典故出自古羅馬史。公元前 321年,薩姆尼特人在古羅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峽谷擊敗了羅馬軍隊,並迫使羅馬戰俘從峽谷中用長矛架起的形似城門的「牛軛」下通過,藉以羞辱戰敗軍隊。後來,人們就以「卡夫丁峽谷」來比喻災難性的歷史經歷,並且卡夫丁峽谷成為了「恥辱之谷」的代名詞,並可以引申為人們在謀求發展時所遇到的極大的困難和挑戰。關於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峽谷」一詞的含義,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卡夫丁峽谷」是指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過程。

一.理論緣起

所謂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就是可以超越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整個階段,由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直接進入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階段。另一種認為「卡夫丁峽谷」意指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前資本主義國家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可以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不僅實現生產方式的變更,同時也實現社會制度的更新。筆者認為,要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所醞釀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含義,必須從查蘇利奇給馬克思的信說起。

1867年《資本論》第1卷出版,這時正值俄國廢除奴隸制,開始向資本主義發展之際,俄國學者和政論家對(資本論)中所提出的由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變的歷史必然性和俄國農村公社的命運以及俄國社會的發展道路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1881年2月16日,俄國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查蘇利奇致信馬克思,希望馬克思能說明「對我國農村公社可能有的命運以及世界各國由於歷史必然性都應經過資本主義生產各階段的理論的看法。」1881年2月至3月,馬克思為給查蘇利奇複信,先後寫了一稿、二稿、三稿和四稿。最後將第四稿作為給查蘇利奇的正式複信。在複信的草稿中,馬克思指出:《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生產的起源分析,明確地限於歐洲各國。

俄國由於歷史條件不同,「歷史必然性」不適用於俄國。在西歐,「是把一種私有制形式變為另一種私有制形式」。在俄國,以土地公有製為特徵的農村公社依然存在。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土地個體耕作變為集體耕作,並且俄國農民已經在沒有進行分配的草地上實行著集體耕作,俄國土地的天然地勢適合於大規模地使用機器。農民習慣於勞動組合關係,有助於他們從小土地經濟向合作經濟過渡」。

另一方面,「和控制著世界市場的西方生產同時存在,使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應用到公社中來」。

顯而易見,如果將「卡夫丁峽谷」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來理解,是明顯的同語反覆的語法錯誤。同時也和馬克思前面所談論的俄國農村公社的生產不是一致的。所以,將「卡夫丁峽谷」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來理解是不確切的。

那麼「卡夫丁峽谷」是否指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整個過程呢?馬克思在一稿中指出,在俄國,由於各種情況的特殊湊合,至今還在全國範圍內存在著的農村公社能夠逐漸擺脫其原始特徵,並直接作為集體生產的因素在全國範圍內發展起來。「正因為它和資本主義生產是同時代的東西。它能夠不通過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二.「卡夫丁峽谷」的範疇

在此我們可以看出,「卡夫丁峽谷」是和資本主義的生產相聯的,但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全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波折」以及產生這些「波折」的生產階段。作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可怕的波折」,無疑是指馬克思曾多次鞭撻的、由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的經濟危機及其災難性後果。

馬克思所說的「卡夫丁峽谷」應包括二層含義:一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所引起的經濟危機及其災難。二是指導致經濟危機的資本主義生產的某些階段。這樣馬克思就明確回答了查蘇利奇所提出的關於「世界各國由於歷史的必然性是否都應經過資本主義生產各階段」的問題。當代落後國家走上社會主義和馬克思的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有無必然聯繫。縱觀馬克思致查蘇利奇的四個複信草稿,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所醞釀的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思想是在非常嚴格的意義上使用的,應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農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存在,即:俄國農村公社「可以通過發展它的基礎即土地公有制和消滅它也包含著的私有制原則來保存自己;它能夠成為現代社會所趨向的那種經濟制度的直接的出發點,不必自殺就可以獲得新的生命」。這就是「可以不通過卡夫丁峽谷」的前提和基礎。其二,資本主義現代化大生產的存在,即:俄國農村公社「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同時存在為它提供了集體勞動的一切條件。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佔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這是「可以不通過卡夫丁峽谷」的必要條件。就兩個條件而言,前一個更為重要,沒有土地公有制的先決條件,所謂的「不通過」也就無從談起。

俄國十月革命前是否具備這個先決條件呢?1895年恩格斯指出:「隨著農民的解放,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從而也進入了公社土地所有制迅速解體時代。」「俄國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奠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基礎」。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列寧也多次明確肯定俄國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他指出:「民粹派往往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技術落後和手工業生產佔優勢等情況而把我國的制度和資本主義對立起來,毫無疑問,這是極端荒謬的。因為資本主義既存在於技術很不發達的情況下,也存在於技術高度發達的情形下。」由此可見,到十月革命前,俄國已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農村公社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前提條件已經消失。所以,「跨越」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

其次,蘇聯、東歐等落後國家所建立的社會主義是否是馬克思原意上的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在致查蘇利奇的信中所醞釀的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直接進入的社會主義,必然是他曾作過多次描述的科學社會主義,而決不可能是遭到他多次批判的形形色色的其他社會主義。那麼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是否可以稱得上科學社會主義呢?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按照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所提出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只能建立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成就基礎之上,這是適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最一般的普遍規律。蘇聯和東歐等國在十月革命前雖已進入資本主義的低級生產階段,但自身卻缺乏發達資本主義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成果,所以,它完全不同於由發達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的情況。這種獨特的發展道路所產生的社會主義,是一種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所形成的、特殊歷史形態的社會主義。它和馬克思所說的由發達資本主義脫胎而來的社會主義形態,具有質的差別。這種質的差別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水平所決定的。因為不同的生產力水平決定著必然產生不同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從此意義上說,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不是跨越卡夫丁峽谷的實現。蘇聯和東歐的這種特殊歷史形態的社會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想走出一條不同於馬克思提出的由發達資本主義進入社會主義的特殊道路。它的最終失敗不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破產。相反,它從反面驗證了馬克思關於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學說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發展規律。

三.理論的當代價值

其實把資本主義的具象泛化看待就好了,資本主義作為一個名詞,史學界到社會學界到個人太把它標誌化和符號化了,乃至於拚命往資本主義上找標準和特徵。

而無論所謂「古代封建、農業社會」還是現代資本主義,都是以私人宣稱土地所有,一定範圍的土地所有權流動,以土地為基礎資本通過各種生產方式支配他人勞動。土地作為一切生產生活資料的來源和基礎,無論所謂古今商人、現代企業家還是金融家,無論組織生產方式何種不同,都不約而同得對土地進行投入以期獲利抱以狂熱地態度。 這麼一來,對資本主義的定義反而寬泛了。而近代所謂資本主義工業生產方式應當統歸到私有產權制下生產方式中去,不應該區別對待,無論如何確實不應該和工業文明劃等號。

如果」資本主義「是長期存在的,那麼」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顯然馬克思的這句描述,人們存在一些誤讀。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是資本主義在生產力獲得一定發展下的新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資本主義發展新的表現形式,而非工業文明帶來了資本主義。


謝邀。

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兼有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特徵,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


當然可以。

在歷史之劇中,我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那些拿著歷史發展五階段論標籤亂貼的人,其實不懂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根據復旦大學石磊的「超星慕課」「用經濟學智慧解讀中國」第六章第一節,卡夫丁峽谷是跳不過去的。商品社會也是跳不過去的。

根據他當年的研究成果,沙俄的革命正是基於資本主義和工業的短暫幾十年的資本主義階段,並沒有跳過。

這個問題應該添加轉型經濟學這個項目。

最後,上述節目可以公開免費獲取。


推薦閱讀:

改革的真正阻力是什麼?中國是否存在蘇聯那樣的的既得利益者階層?
纏師於十年前預測了「一路一帶」政策嗎?
當下中國如何能以低到令人髮指的人均GDP,完成中國經濟的各種爆棚,讓影響力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中國目前進入流動性陷阱了嗎?
如何看待關於2016上海經濟下滑以及各大媒體反駁的觀點?

TAG:中國經濟 | 經濟轉型 | 市場經濟 | 社會主義國家經濟 | 馬克思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