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疫苗事故接連不斷?


個人覺得,有問題總比「沒問題」好吧


謝邀。

嘛,最近經常被邀請呢有,點惶恐啊。。。

母親在衛生系統工作,對這個還算是有一點了解。

首先要說,現在的媒體太不負責,什麼詞兒都敢往上捅。

1.冷鏈出問題將會導致疫苗失效,接種失敗,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這種情況的最嚴重後果可能會導致接種者失去防疫和治療的最佳時機。比如狂犬病破傷風什麼的。

2.不合格疫苗呢,現階段曝光的都是二類,二類疫苗是你自己花錢買並且自願接種的,相比,一類疫苗是國家要求兒童必須接種的,會經過國家的大力監管。二類疫苗出了問題不合格,不會傷到你的寶寶的,題主大可放心。

3.會傷到你的寶寶的,是疫苗的不良反應。但是這種情況呢,就算接種最好的疫苗或者像樓下某答案所說去歐洲接種,都有可能發生。這個概率很多人都說了,在百萬分之一左右。

媒體的不負責之處就在於,他們把這三種情況混為一談,搞個大新聞,把社會批判一番。大家看到這種新聞,盡量去花個三五分鐘,了解一些基本知識,能讓自己安心,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還能上知乎裝逼,豈不美哉?

接種疫苗之前,一定要謹慎選擇接種地點,正規的醫院或者防疫站,學校統一接種的盡量不要(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接種之後盡量做個血檢看看是否接種成功,防止失去治療時機。至於不良反應,如果真的中招了。。。可以買彩票了。


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需要進行的是事實判斷。最近媒體報道的山東5.7億非法疫苗案里:

1、出問題的是二類疫苗,不是一類疫苗。

2、是非法疫苗,不是有毒疫苗。

3、問題出在疫苗沒有冷鏈保藏,造成疫苗可能失效。

這些是媒體報道的事實部分。由此而來來懲戒、追責,我都表示支持。財新記者郭現中2013年的舊稿,揭示的是另外一種事實:接種疫苗存在不良反應。把這兩種不同的事實拼接起來,是在試圖操控公眾的認知,強行在兩件事情之間建立因果關係。於是,失效疫苗=會產生嚴重後果。公眾產生恐慌,在「你的沉默就是幫凶」的刺激下,各種《疫苗之殤》點擊紛紛突破10萬+。

媒體、自媒體得到了它們夢寐以求的10萬+熱文,公眾得到了什麼?


轉一篇:「疫苗之殤」是胡說八道

原文如下:「疫苗之殤」是胡說八道

2016-03-22方玄昌愛科學

愛科學:近日,因為山東非法運營販賣疫苗事件,2013年的一篇妖魔化疫苗的舊文《疫苗之殤》 又開始在社交網路圈上廣泛傳播,進而號召人們抵制疫苗。卻不知,這篇報道偏離事實、漏洞百出,早已被諸多業內人士嚴厲地批評。今天就推這篇,以正視聽。原文標題《「疫苗之殤」切莫弄假成真》,作者方玄昌。

  「曾經學習優秀的李致康現在終日呆坐或者躺著,大小便都在床上解決」「梁嘉怡已經12歲了,身體卻依然只有五六歲孩子的大小,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年前高晨翔就是在這個炕上打了疫苗,這一針讓他的餘生都只能在炕上度過」「拍完這張照片後不到一個月,龔子崇便離開了人世」……

  16幅照片,15個患者,其中兩位已經離開人世。《南方都市報》的這組圖片報道,將這一切歸因於疫苗,斷言他們都是「疫苗受害者」。

  與以往看到類似報道時一樣,筆者非常同情這些患兒及其家屬;然而,對於記者如此草率地將病症與接種疫苗相關聯,筆者再次深深失望——兩年前,筆者曾以《再審「山西疫苗案」與「海城豆奶案」》為題,著文批評兩個案例的始作俑者、最初給出報道的媒體及記者:小小一包豆奶或一支疫苗,卻能引發數十種不同癥狀,此非丁春秋駕臨而何?豈料兩年之後,丁春秋再次重出江湖。

  重新探討這個話題,依然需要普及基本知識:不合格疫苗導致的最嚴重問題有兩種:其一是疫苗已經失效而未被察覺,讓接種者在無意識情況下暴露於相應疾病之下,這對於狂犬、破傷風之類疫苗來說,將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其二是疫苗滅活不徹底(或減毒不到位),這相當於給接種者注射了相應病原體。無論是兩年前的山西疫苗案還是本次南都的報道,均有一兩個相對靠譜的案例,患者疑似因疫苗滅活或減毒不徹底而致病。

兩種嚴重後果之外,無論疫苗合格與否,都還可能產生另一種不那麼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引發人體過敏。

  南都文章的另一個論斷讓我感到極為驚訝:「中國每年疫苗預防接種達10億劑次。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即使按照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應概率是百萬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著每年要有超過1000個孩子患上各種疫苗後遺症,留下終身殘疾。」這句話足以證明記者缺乏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及媒體職業素養:王宇所謂「概率百萬分之一到二」的疫苗不良反應,包括較為嚴重的過敏、因滅活不徹底而導致相應疾病等情況,難道這些「不良反應」均會導致「終身殘疾」?該文還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也許這個數字微不足道」,這又是外行話,假如中國每年疫苗接種真的將導致上千個孩子留下終身殘疾,這個數字就很嚴重,遠非「微不足道」。

  在如此錯誤認識之下,南都記者給出「疫苗本身又是高風險的生物製品」這樣的荒唐言論也就不足為奇——筆者在此強調一個常識性結論:以成熟工藝正規生產的疫苗,沒有高風險,屬於極低風險的生物製品。

  這篇文章還對中國疫苗製造與管理行業提出了強烈質疑,採訪的某「專家」說,中國的疫苗生產技術還停留在三十甚至五十年前的水平,說「我國開發的品種大多為單價疫苗、減毒活疫苗等傳統疫苗品種,而國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聯苗、滅活等新型疫苗為主」。這又是純粹的瞎掰。減毒與滅活均屬於生產疫苗的傳統工藝,對於中國各大生物製品公司來說當然不在話下——中國甚至早已生產出更先進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乙肝、甲肝及脊髓灰質炎疫苗)。

  那麼,中國在疫苗生產行業是否真的存在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問題並非如《中國經濟時報》及《南方都市報》所報道的那樣。此前,大連金港安迪、江蘇延申、河北福爾均被報道過所生產疫苗存在效價不足的問題。所謂「效價不足」,簡單解釋就是因生產商偷工減料而導致疫苗中的有效成分(抗原)不足,這將讓接種者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金港安迪違規添加「成分外核酸物質」,也是為了節省抗原,這同樣可能導致效價不足)。在我看來,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國產疫苗「效價不足」依然是媒體及管理部門最值得保持警惕的問題。

  最後還得說說政府時常提到的「偶合效應」。老百姓不那麼容易理解這個詞,我在此簡單解釋一下:某種疾病來臨之前,患者剛好經歷了與該種疾病原本毫無關聯的某種因素(本文探討的問題中,這一因素便是「疫苗接種」),是為「偶合」。不僅僅是病因的尋找存在偶合,疾病治療中也時常存在偶合——病人在痊癒之前碰巧接受了某種原本不對症的治療。偶合現象成就了許多巫醫,他們會因此而幸運地被人們看成神醫。對於偶合,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偶合的兩者,屬於「雞叫」與「天亮」之間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有關疫苗的偶合格外多?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為小孩子幾乎都要接種疫苗,中國人對於疫苗又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容易將疾病與之關聯),同時媒體人也更願意去發現它。反過來思考,人總要生各種疾病,中國這麼多人接種疫苗,沒有那麼多偶合事件反而不可想像。如果大家一視同仁去尋找,那麼偶合現象發生在「吃飯」「喝水」之類因素的案例將更多,只是人們一般視這些因素為「無風險」,不易將之與疾病相聯繫而已。

  在此還必須給出一個大家很不願意看到的、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結果:由於南都這類不負責任報道的流傳,將加深人們對於疫苗的誤解和恐懼,此類「偶合」事件因而將進一步增多,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影響中國兒童的疫苗接種率,讓他們更多暴露於實實在在的危險之下——那時將可能出現真正的「疫苗之殤」。

(商業性轉載請聯繫方玄昌公眾號)


以前我覺得一些為了吸引眼球無端製造恐慌的媒體很可惡,但這件事讓我改變了看法。

試想下,如果聽信這種東西進而不再給孩子接種疫苗,後代存活率將大大降低,這不是變相的智商篩選么?對提高全民評論素養大有好處啊!所以我的看法是,我國疫苗很危險,建議要麼移民(輸出沙碧),要麼拒絕接種任何疫苗(滅絕沙碧),才是最穩妥的。


一個是偶發的,一個是前年發生去年抓人的卻在這個時候拉出來的。


疫苗問題接連不斷?連續了幾件?

兒童因疫苗去世?是過期疫苗又不是有毒疫苗,世衛都說此類疫苗只失去效果,而不會有毒性,你從何得出此類抒情的?

日你全家發展經濟?發展經濟和這個有任何矛盾么?


今年3月份以來,「美國寵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引發了境外媒體對中國出口食品乃至出口商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炒作,製造中國商品威脅論,把中國商品妖魔化。繼而,以美國為主的一些國家,對我國的出口食品和日用消費品等,採取了一系列限制進口的措施。這次炒作不同尋常,不僅來勢迅猛,而且充滿敵意,惡意攻擊誹謗,大有不達目的不肯善罷甘休之勢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


如果把「我身邊」定義為整個城市,我們城市800萬人口,那麼百萬分之一的不合格疫苗外加恰好接種者體質很差掛了,這概率我得活上千歲才能看見一次吧。

為什麼中國經常出疫苗事故?因為中國領土上生活的是人啊,跟美國英國一樣會出現不合格疫苗+接種者體質特別差的情況。所以那些喜歡搞個大新聞的媒體就會同時翻出多少年一次的事件給你看。

你說山東那個倆人渣的事情?我從未聽說過打變質疫苗產生的不良反應比未變質疫苗嚴重,只知道變質疫苗會導致沒有免疫效果。


這問題怎麼沒西醫黑


人多呀


靠 惻隱之心 首先就是問題根源啊

問題接連不斷,首先是看立法,然後是看執法

再奸的商、再黑的心,如果百分百要坐牢,也都不敢了,敢的人都進去了


謝邀。

1、國情確實複雜。人太多,地太大,國民素質太低,區域發展太不平衡,很多國家不會出現的事,在這個國家出現了。通俗的說,這大攤子確實不好搞定;

2、執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儘管國家大,國情複雜是客觀事實,但執政能力也有相當、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嚴格,堅毅,高效。

3、利益集團搏弈。嚴格執政的一大困難,是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搏弈:因49平民政權而非精英政權而利益受損的文人精英利益集團/自由主義集團,謀求「司法獨立,法的統治」的法學/法律專業利益集團,肯定反對嚴格、嚴肅、負責的執政政策, VS 執政者自身的膽怯,懦弱,能力與智慧的不足,以及意志的不堅。


今天在路上和車友談這個問題,結論是:「我們奮力拚殺,只為了在這個社會不墮入地獄,卻不想無意中成為了地獄的幫凶」。送給疫苗監管,醫療終端和學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看電影》雜誌,以及其近年來發生的變化?
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導火線是媒體嗎?
虎嗅網優秀在什麼地方?為什麼?
如何評價遊戲多發布會上說的:「不能導量?還叫什麼遊戲媒體!」

TAG:媒體 | 輿論 | 社會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