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道明擔任導師的北京衛視《傳承者》欄目?


#陳道明發飆了!#

一看到這種標題,雖然知道是媒體的慣用伎倆,但我們還是會本能地點開瞅瞅。畢竟,這種標題雖簡單粗暴,但確實很有效呢。

看完之後我又看了完整版以及《傳承者》的另一期。

事實上沉穩的「皇上」陳道明並不是發飆,只是講述了一下自己早年的經歷,並結合那個節目和青年團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不過他的一番話確實讓人有一些觸動——讓我們再一次想到這個舞台上不僅有主角,還有更多默默無聞的角色。

「我是一個演員」——這是每一個舞台人的心聲。

一、我們不要英雄

想起我個人非常贊同的一個觀點「我們不要英雄」。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如果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我就必須損害你或別的什麼人,要想再改善你就必須損害另外某個人,一句話,要想再改善任何人都必須損害別的人了,這時候就說一個經濟已經實現了帕累托效率。(搜狗百科)

一個英雄的出現就類似於一個因子衝擊了一個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態的體系。

英雄,代表著他可以完成很多人才能做甚至很難做的事情,從而註定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資源。但與此同時卻相應地扼殺了更多平凡人的機會。

(暫不討論扼殺「英雄」的發展對其自身是否公平以及「英雄」的利弊作用的問題)

而單就群體性的藝術而言,我們往往不需要英雄。

群體性藝術中合作的重要性顯然是大於個性展示的,能達到整齊劃一的表演更是難上加難。並且需要澄清的是,群體藝術並不是讓觀眾雲里霧裡地單純感受氣勢。群體性藝術也有焦點(如最先上板凳的那個女生),但其作用更多是服務於接下來壯觀磅礴的群體表演,相當於一個引子,一個觀賞切入點的作用。

這裡需要多說一句的是,陳道明在青年團撕逼的時間,由於實在聽不下去了,橫插一杠子,因為話語權不對等,其行為本身就否定後了邊青年團存在的意義。因為後邊青年團就是以現代社會年輕人的角度從節目創新、市場需求等方面對於某個節目的前途展開「辯論」,儘管他們可能存在不懂硬評的嫌疑,但面對一個受眾並沒有那麼廣泛的藝術形式,其本身就需要更多的聲音去探索,去討論。因此我雖然有時候會像陳道明一樣,受不了他們在後邊的嘰嘰喳喳,但至少會誓死捍衛他們說話的權利。(畢竟是節目需要,在此心疼一下「被辯論」的青年團)

我們也不難發現,陳道明和陳紀言(「你們看過社火嗎!?」的老頭)的出現就像一個「英雄」因素沖入了一個「帕累托最優」體系,陳道明「發飆」使得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關注他,作為一個節目,他影響了其他人的曝光率,抹殺了其他人的發言權,因此我說「我們不要英雄」。

二、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被辯論

很多時候,很多是非,經常被人們用道德、用感情去綁架。這也是為什麼在越來越多的真人秀節目上,我們討厭選手講故事,討厭打感情牌。不是說故事與感情本身的真假,而是作為習慣於「重感情,輕邏輯」思維方式的中國人,需要一種更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問題。

尤其是這種關乎中國文化的嚴肅節目。

幾個做了簡單功課的外行在看了一兩眼某個形式的節目後就開始假模假式地辯論,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作為一個打過幾場辯論的人,承認辯論確實是一種很好的節目形式。但辯題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並不是所有的東西拿來就可以辯一辯,更別說是一群外行當著辛辛苦苦守著這門手藝的傳承人評頭品足了。

你要模仿《奇葩說》但至少要明白:《奇葩說》的精彩不僅在於選手的辯論,而且在於選題的甄選。

三、關於創新

那個導師王紀言說」節目創新是要採風的。」上次我聽到「採風」這個詞我記得是在高中音樂課本上。

確實我們現在很少聽到某藝人為了創作而去「採風」了。

很顯然創新並沒有那麼簡單。

「閉門造車」很難「出門合轍」。

而且創新不是瞎搞,是要在生活工作中慢慢積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在這種藝術形式中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要摸透這門藝術,才能做到更上層樓。

而且這世界上確實有那麼一些人,從小耳濡目染,心懷赤子之心,甘願為某一藝術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從而可以讓更多的「龔琳娜」通過自己適當的包裝形式真正達到藝術的與時俱進,從而完成創新。

一個藝術形式的創新往往是是很難很慢並且要推而廣之是要走很長的路的。

而陳道明說的一番話確實打動了所有人。

節目組的本意是把這些東西拿到大的舞台上為人們所熟悉。這是好的。

但我們也要明白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的道理。

『人說出的話是有刃口的,稍有不慎就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割傷他人。』

如果我是台上的選手,被如此外行卻激烈的評論是很傷心的。

而且這不是選秀節目,不是在否定我個人的能力高低,你們叫《傳承者》,被你們否定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我和我們這圈子裡幾代人的血汗與付出,是否定了這種藝術形式的根!

個人對於陳道明的了解僅限於康熙等各種皇帝和《無間道3》里的沈澄,看完了《傳承者》後又搜到了芒果衛視《一年級》陳道明老師對於學生們表演的指導。才發現陳道明老師確實是屬於「演員and more」型藝人。

路人轉粉。

以前一個教寫作的老師說過「真正好的東西不是靠那些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來的,平中見奇才是高手」

而此番見到陳道明老師說話,確是真正的見識到了高手。

在此貼幾張這兩個節目中陳道明老師說的話。

《傳承者》:

《一年級》:

PS:《傳承者》介紹每種藝術時的中國風解說形式還是值得點贊的。

四、文化之於國家

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多少次朝代更迭與外來入侵,卻始終薪火相傳,從未消亡。

歷史上我們常這樣說「誰侵略了我們,誰就變成了我們。」(暫不討論關於恥感文化的問題)

只要文化有一口氣在,我們就不會亡國滅種。

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幾百年幾千年生活和智慧的結晶。

無論經歷多少風雨,只要有本民族文化在,就像種下一顆種子一般,這個民族的一切都會慢慢生長回來。

昔顧炎武有亡國與亡天下之辨:「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第十三《正始》。)

可見沒有文化,沒有倫理,沒有法治的天下,就是一個「亡」了的天下。我們老說中國一味西化,卻失去了自己的東西,西方文化滲透的言論更是甚囂塵上。

我們要找回自己的「根」!這也是為什麼毛澤東同志說「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 」,為什麼「三個代表」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原因。

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前提是有一個文化與倫理的根基來支撐啊。

但現在雖然經濟飛速發展,生活逐漸富裕,但人們的內心卻越來越空虛,以至於食品藥品問題不斷,股市房價還來搗亂;拜金風氣到處盛行,享樂奢靡屢禁不斷;基尼係數全球最高,快播審理小事大幹。

我們說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但以前我們有啊!有儒、釋、道三教呢。你可以說我們的信仰是功利的,但最起碼儒家文化對於中國人的影響可是真真切切的,因為相對而言我們對於宗祖的崇敬與信仰是純粹的。

我們既有文化,也有信仰。

我們知道日本的雪女、貓鼬,知道《百鬼夜行》,我們知道北歐的神話,希臘的故事。卻不知道中國的《山海經》《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等典籍里那更為廣闊的天地。

中華文化真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但我們只從政治課本上見到了這些形容詞,卻並沒有體會到,甚至我們都沒有見過真正的中國文化!

她需要的是我們共同地努力,適當地包裝,不斷地傳承,適時地創新。

而傳承與創新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這些手藝人。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為了把節目甄選一下送去聯合國,更重要的是硬抓精神文明建設。

找到中國的過去,以更好地走向中國的未來。

最後以一幅《太陽照常升起》表達一下我的希冀。


青年說都是傻逼


1月8日的那期傳承者節目,我沒看,但是今天偶然瀏覽到了有關那期節目的新聞。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01_09_347471_s.shtml

鏈接在此。

看了這篇新聞有一席話要說,有空閑的不妨聽聽。

幾位青年評論員的言辭當真是犀利,你唱我和的生怕別人看不出自己有多才疏學淺一樣,攀比似的貶低著稷山高台花鼓這種傳統民間舞蹈。就跟微博上哪個大V爆出點醜聞時差不多,底下評論凈是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的精闢點評,這些人好像不叉著腰指點一番就咽不下去嘴裡那口泡麵似的。

我想說類似於稷山高台花鼓這種民間藝術的確在當今社會很沒有市場,現在的人喜歡的是「顏值」和「金錢」,民間藝術達不到這兩個要求。顏值,現如今審美觀大家都清楚,傳承民間藝術的顏值「不高」。再者,民間藝術沒有受眾,也就是沒有粉絲。藝術只要有粉絲群體,就會獲得變現的機會,很遺憾,民間藝術不具備這個屬性。

那這樣就證明民間藝術沒有價值了嗎?非也,民間藝術才是最大的寶藏,試想一下,比如說拍個電影,主人公受到挫折,去古鎮旅遊散心,偶然遇到稷山高台花鼓的表演,在傳統民間藝術的熏陶下心境提高了層次之類的。(例子舉得不好,請恕我愚笨)。我只想說,民間藝術正如陳道明老師說的那樣,需要傳承,這樣才會有茁壯成長的機會,我們應當視其為民族瑰寶,妥善保護,而不是嘲諷它,貶低它。也許民間藝術突然就涅槃重生了呢。


第七期爆發批評青年團簡直帥炸了


這不是一趟渾水,起碼因為明叔的加入反而越來越清明。

做人難得不忘本心,難得敢於承擔責任,他有這個能力,想盡一份心,所以他就來了。如此而已!

無限支持他!!!!


一: 一個人做了自己喜歡的事,並且還覺得這件事還有點意義,不論是對自己,還是社會。何樂而不為呢!

二: 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獲得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同時開闊了視野。

三: 老道說了,他們會是真誠的。所以也多多少少會給真人秀節目注入了一股清氣。

四: 這是一款文化節目,或許也能為他今後的表演獲得靈感。

五: 對於我們,又多了一個可以見男神的機會。


非遺項目的展示都很精彩

嘉賓逗樂和點評也很不錯

兩隊嘴巴利落的青年才俊

上去對著撕是哪門子事兒


不明白明叔為什麼趟這攤渾水,節目定位不錯,但在情懷和娛樂性之前似乎玩脫了,石鎖變成拿大頂,壽山石做成一桌子假菜。身旁幾個逗逼嘉賓插科打諢,身後一堆自嗨青年撕逼也撕不到點子上。叔在那端著也不是,架子放下也不是,甭提多難受


1、給紛繁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又添一員,節目定位有情懷,策劃有謀略。導師團有明叔大boss文化旗手,范明來娛樂擔當,侯美女來腔調下嬌滴滴,王老爺嚴肅派評論提升下節目逼格。青年團有陳秋實陳銘梁植等一票超演選手擔當青年意見領袖,指點傳承。從電視節目屬性講,製作組相當用心,只是在娛樂當道、綜藝霸屏的當下,能分流多少觀眾,產生多大影響,難免郎有情妾少意。

2、書遇有緣人。這節目邀請到的表演嘉賓都各懷絕技,各種藝術形式各有千秋,也都面臨傳承中保守與革新的問題,一檔節目當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只是萌讓更多觀眾了解,有緣人自會更多接觸,有才人自會推進傳承。


陳道明得確在節目裡面說了一些不錯的話,也說了一些可能不合適的話。話又說回來,電視娛樂節目(您別不同意),你們非要這麼認真看待陳道明說的任何話(有一些出於節目和導演的要求或者未知原因),他知道嗎?

最怕神話一個人,你們是準備神話他,然後再.....?


不管陳老師出於什麼原因,我只想說這個節目確實很好看!


正在追《傳承者》,如王老師所說,現在人去曲歇的現象太嚴重,特別是好多精彩的技藝世人還不知道,就已經沒有了,外國的東西被放大了又放大,而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東西被埋沒了又埋沒,不論節目出發點是什麼,青年說怎麼奇葩,節目所起的作用是好的,可惜了前幾期賽制不合理被弊掉的幾個節目。道明老師說的對,文化沒有高低。我們需要更了解中國。


老道是個文藝人,對各類選秀娛樂節目看不起,訪談都少得可憐。除了影視我們基本就看不到他了,對於我這種腦殘粉來說未免覺得不足。

對於我這種文藝青年喜歡的恰好就是這類節目,偏偏有我腦殘崇拜對象上去了,於是就開心的不能不能的。

劉三姐的出現讓我對這個節目真正充滿了震撼和熱愛,看老道的表現就知道他也是很熱愛了。

堅決支持這類文化,堅決支持更多偶像上這類文化節目。



看到好多人說青年團成員沒素質,隨隨便便就可以提出質疑,這可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啊!你們只有跪下膜拜的資格,哪有提出疑問的權利。。。。。。青年團的人,要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才是真正的青年代表,一味的表揚讚美,這和開表彰大會有什麼區別?還有那個演奏阮樂器的那個人,我對那個人失望到極點了,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臉,什麼你們年輕人就會彈吉他,你們崇洋媚外。。。。。。我真是醉了,中國年輕人愛吉他就丟中國人的臉了?非要拿愛國主義綁架年輕人,才會有年輕人去學習這個樂器了?不是說音樂無國界的嗎?再說,傳統相聲沒落的時候,我沒有看到郭德綱當初抱怨什麼啊?現在傳統相聲不也是這麼火嗎?看到青年團沒有選你,我真的放心了,看來我們年輕人還是敢有自己態度的。


其實之前我也不理解老師為什麼會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後來,我有一種大膽的臆測。

這個臆測在於傳統文化於中國現在的意義。

我總覺得我們社會是處於一種文化的斷層,是一種缺乏了自己獨特文化的狀態,作為華夏子女,我們習慣說我們有多麼悠久的歷史,然而很多人對於我們到底獨有哪些文化並不很是清楚,社會很浮躁,人們靜不下心,少有人真正去鑽研我們的文化。這個社會也未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特有的文化來指導人們如何行事做人,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人們生活的抽象和升華,對於本國家或者本地區人們而言是一種烙印,我承認人的思想獨立,但是對一個國家和社會而言,社會文化的形成至關重要,而這種社會文化的形成不僅在於創新和吸收,還有繼承,我們是一個有底蘊的民族,我們應該學習傳統文化並吸收精華進而形成這個新的社會的文化。

而對於老師這樣一個讀書人,必定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北京衛視是借老師的名聲,而老師是借北京衛視這個平台希望可以傳播傳統文化和引起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進而更好的形成社會的新的文化底蘊。

(好吧,我承認我思路比較混亂,表達也差點,感覺自己表達不清觀點,大家湊合看)


有人答覆陳扣帽子,難道青年的話就不是扣帽子嗎?不是更惡毒?陳有說不能創新嗎?難道創新就一定要個人主義才能獲得成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那些青年能提出自己觀點,我們也無可厚非。但他們是怎麼提的?陳為什麼說膽子好大?那些青年怎麼評價舞台上人的?從事這項文藝活動這麼多年被他們說的好像毫無技術含量。很low?知道什麼是紙上談兵?趙括沒有水平?兵書讀的少了?可長平之戰還是發生了。沒錯,傳統文化可能有一天不適應這個時代走向滅亡,但我敢肯定這群「高高在上」「飽讀詩書」而又什麼都不了解的青年們,若真來指導這項傳統藝術的走向,那麼它活不過幾日。


剛看完一期,有些激動。

節目形式好不好,真的好。

細節好不好,真的有待考究。

我眼界有限,在這裡只看到兩個內容:

1.傳承

2.冒昧

傳承就不說了,無數人的付出,源遠流長的文化,多樣的傳承內涵。

冒昧指的是,眾多觀者、評審的輕易,不了解,輕慢。

這是讓人最難接受也是節目中最難拿捏的地方,如果一片讚揚則顯得太過於主旋律,所以需要有褒貶和衝突來吸引注意。

但是在塑造衝突以及評論的過程中,你會看到青年團甚至評審,對接觸的項目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很輕率的表達意見和看法,很輕慢的提出所謂的建議,這些建議,直接一點說真的很淺薄。因為這背後並沒有對項目深入的了解,很多時候能感覺到,這些建議是被傳承者考慮過並捨棄掉的。或者說,觀者在幾分鐘想到的東西,憑什麼認為這些鑽研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從十幾歲到幾十歲的團隊沒有想到過?他們不了解傳承項目的歷史、經歷過什麼、有過哪些轉折和變化、做過什麼樣的探索和嘗試、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節目,其中少了很多尊重和認同,看不到那種同一個層面的人在同一個層級上的碰撞和溝通,只看到了一些明顯的外行對這些浸淫許久的肆意評價,因為他們的話語權不同,這不免讓人覺得分外悲涼。

這種缺乏認知和了解之外,另一點明顯感覺到的是,缺乏統一的相對核心的標準,可能上一個節目被抨擊的理由在下一場變成了欣賞的原因,比如創新和保守。有的是太多價值觀和感性的碰撞,理性的思考則稍顯不足。

對於傳承者們,我們缺一點了解,缺一點敬意。

作為一個普通的吃瓜觀眾,真的希望這樣的節目越來越多,也越辦越好,真的起到促進傳承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嘩眾。感謝傳承者。


不好說什麼,我覺得這件事應該從自身的收穫角度來分析一下。

對於明叔直接點明了作為一個文化傳承者的作用。

這樣的話讓我重新審視克我所學專業的教授一職。

我以前一直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就是沒事受虐,工資低,沒錢賺,專業知識就算過硬可能也沒什麼好結果的工作。。。反正估計不會想幹這一行。。就

但現在重新看一下,我覺得自己也可以處在一個文化傳承者的階段,教師這個職業也是在傳承著文化,我們年輕的一代是不是太過的心浮氣躁,我們都想成為名人賺大錢,就算是搞科研的也希望自己是牛頓,伽利略一樣的大牛,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就能站在學科高峰的人。。。但是實際上眼高手低,最終大多數都恢復到了普通平常的生活,很多情況下也是過普通人的生活,只是心中常常不滿。。。

明叔的話可能能夠讓我更加平靜的去努力生活吧,尊重友善的對待每一個人


【關於傳承者節目的一點看法】什麼是傳承,這樣一檔節目,既然選擇這樣一種積澱著厚重歷史,積澱著一代代人文化和汗水的精髓文化傳承作為題材。就也應該在吸引觀眾的前提下對藝術尊重。不可否認新事物不斷的取代著舊事物的發展,英雄主義成名趁早的觀念在年輕人心中不斷被推崇。但中國這樣一個將五千年文明刻入骨髓的文明古國,我們不能忘本,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深刻也最瑰麗的寶藏。面對著文化的流逝傳承不僅僅是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對歷史記憶的喚醒,這樣的呼喚是無論世界如何發展都始終主流始終必要的。現在一群年輕人站在另幾個年輕人面前,用甘於平凡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所帶來的文化傳承換來了所謂英雄,成名主義的當頭一棒。陳道明老師今日之言,一語中的直指人心。無論是當代的青年人還是其他受眾,我們永遠不需要這樣嘩眾取寵的言論來讓我們看到傳承的厚重下一些人的淺薄,也希望北京電視台能用心考慮這檔節目的初衷,傳承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淺薄的事。


現場看過一期,感覺好假啊


范明這廝總想著占侯佩岑便宜


製片人太會忽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挑戰者聯盟》?
為何在台灣地區,許多商業電視台播齣節目內容品質不佳但沒有被市場淘汰?
如何評價《奔跑吧》第二期?
如何評價《國民美少女》第四期?
如何看待《中國之星》中崔健與平安的矛盾問題?

TAG:文化 | 綜藝節目 | 電視節目 | 陳道明 |